第一篇: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市环保局
自2006年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以来,在环保部、省环保厅的指导下,我市始终把巩固提升创模成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2012年6月18日——20日,顺利通过环保部复核专家组的现场复核;2012年11月11日——14日,顺利通过环保部的后督查,目前,已按程序上报待批。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明显。2011年万元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降幅均为全省最大。二是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质达标率均有较大提高。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分别达62.25万吨/日和5975吨/日,分别比2005年增长4倍和8.8倍。四是污染治理与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如期完成“十一五”减排约束性指标;2011年化学需氧量比2010年减排2.52%,二氧化硫减排3.2%,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五是环保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06年荣获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2008年,规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环保部列为试点推广。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多年保持全省前列。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环境保护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等,出台实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决定等文件,着力破解环保体制、机制、能力、责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突出环保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在**、**江流域严格实行“四不批”政策。二是突出解决环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难题。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内环保支出比例逐年提高,年度环保投资指数达1.9%以上;环保人员编制达824名,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以上;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初步完成。三是突出环保责任追究。
(二)加快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组织实施减排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分工责任,将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政府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省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十一五”共完成结构调整减排项目546个。推进工业废水减排,实施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工程。推进城镇、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建成各类污水处理厂22座、配套管网1626.77公里。全面启动畜禽养殖业治理。落实重点企业脱硫脱硝减排项目。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累计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28万多张。
(三)强力推进重点流域、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关于加强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的决议》。6年来,完成重点流域、近海水域整治项目695个、投资81.14亿元;完成**、**江等重点流域整治项目346个、投资49.93亿元;累计实施128条(段)、259.17公里的溪流、沟渠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1364个村居通过省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验收,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初步建立。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全部实行关闭搬迁。
(四)不断优化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模式。一是推进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化。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实现“BOT”、“BT”等产业化运作。二是提升污染集中控制区管理水平。各污染集控区污染治理设施均由专业资质运营公司管理,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省、市、县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三是完善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补偿额从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2亿元,累计下达补偿资金20329.03万元。
(五)持续探索创新环保监管新举措。我市工业企业众多,点多面广,环境监管难度大。注重创新环境监管方式,不断促进排污单位自觉提升和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组织污染集控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开展自查自律,2010年8月以来,掀起5场“环保整治风暴”,对化工、印染、制革、造纸四个行业194家环境违法企业及安**上游流域103家工业污染企业和全市小流域范围内1062家环境污染企业、重点排污单位集中实施关闭取缔或停产整顿。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环保登报承诺制度,已有400多家次企业就整改措施、期限向公众作出登报承诺。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共向人民银行、银监部门通报环境违法信息693条。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已有325家企业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部门联网,数量全省最多。率先在全省开展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活动。坚持勤查重罚,“十一五”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28件,罚款5252.62万元,征收排污费2.98亿元;2011年,查处案件471件,罚款2302.57万元,征收排污费0.65亿元,环境处罚案件和额度每年均居全省第一。
(六)切实提高群众环保意识。重视环保宣传教育,注重全民参与。先后在各类媒体播报**环保新闻400多篇,适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共有各级绿色学校416所(其中国家级5所)、绿色社区149个(其中国家级2个);各地环境教育普及率均大于85%,市级以上绿色学校以及市直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我市将按照中央、省上关于环境保护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这次复核工作组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认真实施《**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持续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七大方面工作:
(一)持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开展乡镇(特别是沿江、沿海及“两江”上游主要乡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工作;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治理。巩固提升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稳定运行水平;提高钢铁、石化企业的脱硫脱硝效率;进一步推广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强化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
(二)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持续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统筹环境准入、环评审批、清洁生产、环境监察等多方面力量,健全污染全防全控体系。推进低碳、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提升环境科研能力,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三)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深化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善饮用水源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抓紧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将投入整治资金42.5亿,实施水污染整治项目260个以上。
(四)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组织实施**市《关于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通告》,进一步控制城市噪声污染。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提高城市垃圾处置能力。
(五)强化生态保护,如期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按照“分类指导、分区保护”的原则进行三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地区)的保护,强化生态安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确保2014年前完成生态市创建目标。
(六)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切实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推进市、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建成**市环境监测监察实验中心。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根据省环保厅部署,2013年开始pM2.5监测。加强环保监察能力和队伍建设,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积极预防环境风险,形成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七)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环保信息通报制度和环保舆情监控体系,建成10个环境教育基地,不断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第二篇:城市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建设厅调研组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激励。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调研组*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调研组开展调研的相关内容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山北麓、****盆地,是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县(市)之一。全市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辖**镇、**乡、**个牧场、1个林场、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个、农牧业队**个,总人口21万人。全市拥有可耕地面积***余万亩,已耕地95万亩,水土、光热、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
多年来,**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创业不止,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荣誉。农业上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优质*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工业上基本形成煤炭、电力、水泥、经济、啤酒、番茄制品、粮油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划,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特别是在石化产业、煤电项目建设、棉花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商贸旅游、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税务、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8%,一、二、三产的结构比例为xiexiebang.com,其中:一产**亿元,增长4.4%;二产*亿元,增长23.6%;三产**亿元,增长12.5%。;实现本级财政收入**亿元,增长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1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20%。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元。
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比为34:38:28。其中:第一产业**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亿元,增长30.2%;第三产业***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8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亿元,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新增就业岗位3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二、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情况
1、为认真落实自治区3月1日召开的抗震安居工作会议精神,我市于2005年3月25日召开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传达了自治区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作,并与20个乡(场)镇一把手签订2005年《**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责任书》,将今年农区***户、城区***户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乡(场)镇及相关部门。各乡(场)镇结合自身实际与村(队)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分解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各村(队)根据农民的建房要求和经济能力,同建房户签订建房协议书,层层落实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截止目前,农区已签订抗震安居工程建房协议近400户,开工建设抗震安居房近200户;城区今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也呈现良好势头,今年开工新建的392套抗震安居房,加上去年建的***套,共有***套安居房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公司100套解危解困平房住宅建设现开工21户。为使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各项工作更加细化、量化、便于操作,我市结合任务和责任内容,制定了《**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考核实施细则》,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将对全市各个乡(场)镇的领导进行全面的考评、打分,把考评结果作为文明单位验收和单位领导述职、选拔任用的依据。同时,结合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作制度,把抗震安居办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进行了细化,实行分片负责制,定人定点,定点到户,谁负责的地方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2、按照“建一户成一户”的原则,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在工程质量管理上,严把“两个不准”、“三个关口”。力求做到不让一个建房户在管理上失控,下派工作人员,做好施工一线的跟踪服务,使每一个施工队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施工。特别是针对长期以来农村建房的无序状态,避免造成人力、财力、资源上的浪费,下发了《关于村镇建房实施“一书一证”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自今年起,在全市农牧区范围内,严格执行“一书一证”发放管理制度。农牧区新建、改建、扩建住房,首先以书面形式向所在村队提出建房申请,核发《农村建房选址意见书》,再经当地抗震安居办对户型、是否抗震、施工队的资格、建房材料的选用审查后,发放《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否则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每月下派工作组巡回农村建筑施工工地,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进行巡查和监督,对新建的抗震安居房进行认真的技术指导,严厉查处施工中偷工减料、以劣充优、违章施工、缩小规模、降低标准、人为延误进度等违章操作行为,严把工程验收关,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质量,推动安居工程的实施。同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农村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示范和指导,调动农牧民群众新建抗震安居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农村新建住房的强大合力。
3、我市制定了宣传计划和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做。
(三)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情况。
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领导关注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难点,做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不仅事关我市经济建设,事关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而且也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大事。
1、合理确定拆迁规模,科学制定拆迁计划。
我市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把城市建设的规模、房屋拆迁规模与社会、经济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规模。首先是加强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是实施房屋拆迁的重要依据,实施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在完善规划审批程序上狠下功夫,推进规划政务公开。对涉及拆迁量较大的项目,在规划审批或变更前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其次是有计划地实施拆迁,避免拆迁盲目性,促使城市建设和拆迁工作有序开展。拆迁管理部门会同规划管理部门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地制定拆迁计划,并及时上报市政府,经批准后上报自治区建设厅。2005年我市将拆迁规模控制在2.5万平方米,符合实际,防止临时性突击拆迁,坚决制止随意拆迁。
2、加强拆迁安置工作,保证“居者有其屋”。
拆迁安置的根本就在于“居者有其屋”,因为居民本来有房住变成了无房住,若解决了住房,群众就安定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拆迁工作,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很重要,好的补偿安置方案必须能够满足不同拆迁居民的需求,要尽量给群众多种选择权利,包括货币补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等,尽量使老百姓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够解决居住问题。因为我市拆迁项目中大都是老平房,人口密度大,户均面积小,房屋状况差,如:三公司家属院内住户大都为贫困户,大部分被拆迁户只能购买中低价位的小户型的住房,而目前我市住房供应结构中,经济适用房建设量不大,中低价位和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又紧缺,造成被拆迁户买不起或买不到合适的住房。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安置方案的合理审查,变“先拆迁后安置”为“先安置后拆迁”;或提高货币补偿,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并结合实际,安排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计划,为拆迁安置提供充足的房源,确保了我市拆迁工作顺利实施。
3、进一步规范拆迁评估市场化工作。
政府先后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建设部及建设厅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并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房屋拆迁估价鉴定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了拆迁评估市场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在房屋拆迁及拆迁评估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4、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拆迁遗留问题。
我们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做好城市房屋拆迁的上访接待工作,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本着实事求是和依法办理的原则,妥善处理。1—6月份,接待上访23人次,并及时得到了处理和化解。
(四)物业管理工作情况。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和市场经济的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截止目前,我市有两家物业管理企业取得资质,全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近150人。
1、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已将水、电、气、暖等费用收取工作交回原单位,减少了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纠纷,但物业管理公司与这些单位纠纷不断,供水、电、气、暖等部门不愿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认为应该向物业管理公司收取。
(2)成立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但费用收取难度较大,单位建房不愿上交从房款中提取的专项基金。
(3)大力宣传《物业管理条例》。长期在市广电局图文电视中播放《条例》,不定期在市内散发宣传单,设立咨询台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强业主的自律意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4)我市物业管理在管理体制上,还处于向新体制转轨过程,政企分开问题没有解决,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没有普遍确立和完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管房、单位管房,在我市还普遍存在。如市委、政府家属院,养路段、地质队家属院等等。这种非社会化、非市场化、非专业化政企不分的体制,带来的问题必然是,主管部门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履行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上,不能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去推进行业发展。因此,体制问题是阻碍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居民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不可能得到充分满足。
(5)在运行机制上,垄断经营、不规范竞争还相当严重地存在,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
我市
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项目,都是“肥水不外流”,交给属下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单位产权的房屋大多由单位自己管理。这种封闭的自我保护式的管理运作方式极不利于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租房和买房的人没有选择管房单位的自主权。管房单位及企业管好管坏都一样,没有危机感,没有改革的意识,没有服务的观念,致使管理成本高,服务态度差,社会反映强烈。
(6)在市场主体与物权关系上还没有建立业主委员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市只有**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也存在着经济关系不规范、权利义务不清、作用发挥不理想等问题,导致物业管理质量不高,费用收取难,矛盾和纠纷难以得到解决。由于没有建立业主委员会,致使物业管理市场缺少管理市场的主体,无法发挥新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效能。
(7)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老的收费标准低,新的收费标准难以执行,物业管理企业“造血”功能差,管理经费难以为继,我市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收费标准低、收缴率低,成为困扰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难题。目前,我市物业管理费按每月每户仅收10元,有的小区每月每户仅收5元,且难以足额收取。物业管理费的收缴成了实施物业管理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
(五)规范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工作情况。
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机构是办理有关房地产交易手续,提供相关服务的窗口,交易登记是否便捷,管理是否规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我市高度重视房地产交易登记规范化管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1、通过贯彻落实建设部251号和77号文件,我市房地产交易登记规范化管理和行风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进,群众普遍感到办事比过去简便、快捷了。一是办事程序简化,服务周到,通过“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即从申请交易登记到领取房屋权属证书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提供一套资料;二是要件减少、办事时限缩短;三是收费更加规范,透明度增强。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在办事大厅醒目的位置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
2、以信息化推动管理规范化,对房屋权属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形成房地产电子档案,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外提供查询服务。
3、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风建设,一是通过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公开办事程序、服务承诺内容、收件范围、办事时限和收费标准等;二是通过建立投诉等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设立商品房投拆电话、举报箱、聘请行风义务监督员;三是通过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文明用语、落实首问负责制活动,推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
4、严格按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推行测管分离工作。成立了**市**房产测绘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解除了职工与局机关人事关系,促使房产测绘业务走向市场化。
五、建筑市场管理工作情况
(一)2005年1—9月工程项目备案情况。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工作调研的通知》(*建传[2005]号文)调研提纲里的第(四)条第4项工程招投标事后监督的措施及执行情况进行认真自查。依据《招标投标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89号令)等有关规定,在招投标过程中,乌苏市招标办依法对招标单位前期资料的审查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底编制、专家抽取及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进行封闭式监督和备案管理。招标后,招标办监督人员、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评标专家都要在资料上签名。实行责任追究制。保证招标工作能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切实杜绝了各种不法行为的发生。1—9月工程备案项目数:4项;公开招标数:4项;实行招标数:4项。
(二)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在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中,人员持证上岗率达不到100%。存在人员流动性强,培训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建议多使用当地农民工,便于培训和管理。
六、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
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努力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加强了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严格执法,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较好的完成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各项工作任务。到目前为止,共计24个单位工程接受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涉及施工企业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家,监理企业2个,建设单位11个;开工的24项单位工程,均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按照规定办理了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工作,并办理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起重机械使用前均进行了登记备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均办理了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2005年4月20-23日和5月26-28日开展了2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共发放建设工程安全整改指令单6份,停工通知书1份。其中5月26日-28日配合地区建筑市场秩序大检查,重点检查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执行安全技术标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今年以来,着重抓好了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开展了“五大伤害”的专项检查工作,对开工前不重视安全生产检查的施工企业,一律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严格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有力的促进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
我市施工企业办理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开展较早,由前期的指定保险单位转为目前的施工企业自主选择保险企业,今年参与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保险公司共计6家。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
上半年,经过多次的专项检查,发现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不足,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现场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还停留在表面,被动接受检查,整改意识不强。个别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反而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个别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意识差,投入不足,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科室有责任无权利现象十分突出,企业内部自我培育良好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2、房地产开发项目安全管理费用不能足额落实。
开发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资金不能够足额落实。项目班子对安全生产保护用品的购置、安全生产管理资金的使用只有建议权,无实际控制权利。施工企业购买的安全生产保护用品往往不能够完全达到安全生产防护用品的合格规定。项目班子由于临时设施费用、安全管理费用相对较低,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管理阶段。
3、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市场较乱。
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竞争激烈,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种类名目繁杂,计算方法复杂。今后我市的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有待逐步规范。
4、施工机械的检测不及时,建议培育检测市场。
施工现场施工机械、特种设备的检测鉴定工作,目前是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测鉴定,我市建设领域目前还没有设立施工机械、特种设备的检测机构,建议建设厅培育各地施工机械、特种设备检测机构。
七、城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进展情况。
根据建设厅关于开展“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要求,围绕“减少漏失,杜绝浪费,建设节水型城市”这一宣传主题,我市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宣传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出动宣传车,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节水宣传标语,在商贸大楼前设置节水咨询点,直接面向群众解答疑问,宣传政策,散发节水宣传资料千余份,在主要街口设立了大型宣传公益广告牌,旨在倡导科学节约用水生活方式,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形成全民节水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人与水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制定了节约用水活动实施方案,并依据方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情况。
1、项目建设及项目市场化情况。
城市供水改扩建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债资金1600万元;其余1600万元资金以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方式筹集。2004年已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老城区30公里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800万元完成其余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现已着手全面实施。我市供水企业于2000年实施了改制,现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5835万元;其中利用芬兰政府贷款3535万元购买了全套进口污水处理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申请到国债资金2300万元。项目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于2001年8月开工建设,2003年10月底竣工,现已试运行。上半年,已投资5万元完成了部分中水管网铺设工程;投资3万元完成了五道桥下水管网的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完成了工业区至污水处理厂部分下水管网的建设工程;投资5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庭院绿化工程,该项目的其他后续工程正在着手实施,争取年底实现投产目标。
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2795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债资金800万元,其余1995万元资金以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方式筹集。2003年和2004年已投资1150万元完成了车辆和设备的购置工作及部分土建工程。2005年,计划投资1645万元完成厂房、库区及其他土建工程,目前正在实施。鉴于该项目投资大,而我市财力又十分紧张,我市于2004年又申请了800万元国债资金,现已报请到自治区计委和建设厅审批。
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7860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债资金2000万元;其余4360万元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新疆庆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4年已投资6360万元完成了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并实现了2004年冬季全市7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今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完成集中供热一级、二级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工程,争取实现全市集中供热,现已着手全面实施。该项目于2004年实施了企业改制,现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天然气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此项目为招商引资工程,引进***市***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来我市投资建设。2003年和2004年已投资治理发愣功0万元完成了16公里长输高压管线及40公里城市中压管道的铺设工程;完成了天然气调压门站、加气加油站及部分庭院和入户工程。目前我市已有1000多户居民用上了环保节能的天然气。今年,计划投资2600万元完成7500余户居民的天然气入户工程,现已着手全面实施。该项目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城市公共交通:该项目为民营股份制企业,拥有45辆客运公交车,5条公交线路,能实现年产360万元,上缴利税26万元。
2、实施特许经营情况。
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实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方案,制定监督及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八、支持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工业区建设,对于繁荣经济、发展城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扩大城市规模,而且可以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带动二、三产业发展。2005年,我市把工作重点投入到工业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中,为其修好道路,铺平人行道,装亮路灯,搞好绿化,接通自来水,保障下水通畅,并协调电信、电力、热力等部门搞好通讯、电力、热力建设,为工业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争取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今年以来,我们虽然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虚心接受各位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力度,争取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我市建设事业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篇:城市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建设厅调研组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激励。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调研组*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调研组开展调研的相关内容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山北麓、****盆地,是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县(市)之一。全市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辖**镇、**乡、**个牧场、1个林场、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个、农牧业队**个,总人口21万人。全市拥有可耕地面积***余万亩,已耕地95万亩,水土、光热、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
多年来,**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创业不止,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荣誉。农业上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优质*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工业上基本形成煤炭、电力、水泥、经济、啤酒、番茄制品、粮油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划,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特别是在石化产业、煤电项目建设、棉花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商贸旅游、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税务、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8%,一、二、三产的结构比例为,其中:一产**亿元,增长4.4%;二产*亿元,增长23.6%;三产**亿元,增长12.5%。;实现本级财政收入**亿元,增长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1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20%。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元。
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比为34:38:28。其中:第一产业**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亿元,增长30.2%;第三产业***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8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亿元,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新增就业岗位3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二、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情况
1、为认真落实自治区3月1日召开的抗震安居工作会议精神,我市于2005年3月25日召开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传达了自治区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作,并与20个乡(场)镇一把手签订2005年《**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责任书》,将今年农区***户、城区***户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乡(场)镇及相关部门。各乡(场)镇结合自身实际与村(队)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分解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各村(队)根据农民的建房要求和经济能力,同建房户签订建房协议书,层层落实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截止目前,农区已签订抗震安居工程建房协议近400户,开工建设抗震安居房近200户;城区今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也呈现良好势头,今年开工新建的392套抗震安居房,加上去年建的***套,共有***套安居房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公司100套解危解困平房住宅建设现开工21户。为使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各项工作更加细化、量化、便于操作,我市结合任务和责任内容,制定了《**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考核实施细则》,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将对全市各个乡(场)镇的领导进行全面的考评、打分,把考评结果作为文明单位验收和单位领导述职、选拔任用的依据。同时,结合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作制度,把抗震安居办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进行了细化,实行分片负责制,定人定点,定点到户,谁负责的地方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2、按照“建一户成一户”的原则,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在工程质量管理上,严把“两个不准”、“三个关口”。力求做到不让一个建房户在管理上失控,下派工作人员,做好施工一线的跟踪服务,使每一个施工队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施工。特别是针对长期以来农村建房的无序状态,避免造成人力、财力、资源上的浪费,下发了《关于村镇建房实施“一书一证”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自今年起,在全市农牧区范围内,严格执行“一书一证”发放管理制度。农牧区新建、改建、扩建住房,首先以书面形式向所在村队提出建房申请,核发《农村建房选址意见书》,再经当地抗震安居办对户型、是否抗震、施工队的资格、建房材料的选用审查后,发放《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否则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每月下派工作组巡回农村建筑施工工地,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进行巡查和监督,对新建的抗震安居房进行认真的技术指导,严厉查处施工中偷工减料、以劣充优、违章施工、缩小规模、降低标准、人为延误进度等违章操作行为,严把工程验收关,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质量,推动安居工程的实施。同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农村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示范和指导,调动农牧民群众新建抗震安居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农村新建住房的强大合力。
3、我市制定了宣传计划和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市
(三)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情况。
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领导关注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难点,做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不仅事关我市经济建设,事关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而且也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大事。
1、合理确定拆迁规模,科学制定拆迁计划。
我市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把城市建设的规模、房屋拆迁规模与社会、经济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规模。首先是加强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是实施房屋拆迁的重要依据,实施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在完善规划审批程序上狠下功夫,推进规划政务公开。对涉及拆迁量较大的项目,在规划审批或变更前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其次是有计划地实施拆迁,避免拆迁盲目性,促使城市建设和拆迁工作有序开展。拆迁管理部门会同规划管理部门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地制定拆迁计划,并及时上报市政府,经批准后上报自治区建设厅。2005年我市将拆迁规模控制在2.5万平方米,符合实际,防止临时性突击拆迁,坚决制止随意拆迁。
2、加强拆迁安置工作,保证“居者有其屋”。
拆迁安置的根本就在于“居者有其屋”,因为居民本来有房住变成了无房住,若解决了住房,群众就安定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拆迁工作,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很重要,好的补偿安置方案必须能够满足不同拆迁居民的需求,要尽量给群众多种选择权利,包括货币补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等,尽量使老百姓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够解决居住问题。因为我市拆迁项目中大都是老平房,人口密度大,户均面积小,房屋状况差,如:三公司家属院内住户大都为贫困户,大部分被拆迁户只能购买中低价位的小户型的住房,而目前我市住房供应结构中,经济适用房建设量不大,中低价位和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又紧缺,造成被拆迁户买不起或买不到合适的住房。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安置方案的合理审查,变“先拆迁后安置”为“先安置后拆迁”;或提高货币补偿,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并结合实际,安排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计划,为拆迁安置提供充足的房源,确保了我市拆迁工作顺利实施。
3、进一步规范拆迁评估市场化工作。
政府先后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建设部及建设厅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并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房屋拆迁估价鉴定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了拆迁评估市场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在房屋拆迁及拆迁评估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4、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拆迁遗留问题。
我们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做好城市房屋拆迁的上访接待工作,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本着实事求是和依法办理的原则,妥善处理。1—6月份,接待上访23人次,并及时得到了处理和化解。
(四)物业管理工作情况。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和市场经济的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截止目前,我市有两家物业管理企业取得资质,全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近150人。
1、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已将水、电、气、暖等费用收取工作交回原单位,减少了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纠纷,但物业管理公司与这些单位纠纷不断,供水、电、气、暖等部门不愿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认为应该向物业管理公司收取。
(2)成立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但费用收取难度较大,单位建房不愿上交从房款中提取的专项基金。
(3)大力宣传《物业管理条例》。长期在市广电局图文电视中播放《条例》,不定期在市内散发宣传单,设立咨询台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强业主的自律意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4)我市物业管理在管理体制上,还处于向新体制转轨过程,政企分开问题没有解决,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没有普遍确立和完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管房、单位管房,在我市还普遍存在。如市委、政府家属院,养路段、地质队家属院等等。这种非社会化、非市场化、非专业化政企不分的体制,带来的问题必然是,主管部门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履行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上,不能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去推进行业发展。因此,体制问题是阻碍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居民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不可能得到充分满足。
(5)在运行机制上,垄断经营、不规范竞争还相当严重地存在,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
&nb
生产一票否决权,有力的促进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
我市施工企业办理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开展较早,由前期的指定保险单位转为目前的施工企业自主选择保险企业,今年参与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保险公司共计6家。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
上半年,经过多次的专项检查,发现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不足,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现场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还停留在表面,被动接受检查,整改意识不强。个别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反而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个别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意识差,投入不足,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科室有责任无权利现象十分突出,企业内部自我培育良好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2、房地产开发项目安全管理费用不能足额落实。
开发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资金不能够足额落实。项目班子对安全生产保护用品的购置、安全生产管理资金的使用只有建议权,无实际控制权利。施工企业购买的安全生产保护用品往往不能够完全达到安全生产防护用品的合格规定。项目班子由于临时设施费用、安全管理费用相对较低,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管理阶段。
3、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市场较乱。
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竞争激烈,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种类名目繁杂,计算方法复杂。今后我市的建筑施工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有待逐步规范。
4、施工机械的检测不及时,建议培育检测市场。
施工现场施工机械、特种设备的检测鉴定工作,目前是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测鉴定,我市建设领域目前还没有设立施工机械、特种设备的检测机构,建议建设厅培育各地施工机械、特种设备检测机构。
七、城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进展情况。
根据建设厅关于开展“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要求,围绕“减少漏失,杜绝浪费,建设节水型城市”这一宣传主题,我市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宣传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出动宣传车,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节水宣传标语,在商贸大楼前设置节水咨询点,直接面向群众解答疑问,宣传政策,散发节水宣传资料千余份,在主要街口设立了大型宣传公益广告牌,旨在倡导科学节约用水生活方式,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形成全民节水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人与水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制定了节约用水活动实施方案,并依据方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情况。
1、项目建设及项目市场化情况。
城市供水改扩建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债资金1600万元;其余1600万元资金以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方式筹集。2004年已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老城区30公里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800万元完成其余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现已着手全面实施。我市供水企业于2000年实施了改制,现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5835万元;其中利用芬兰政府贷款3535万元购买了全套进口污水处理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申请到国债资金2300万元。项目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于2001年8月开工建设,2003年10月底竣工,现已试运行。上半年,已投资5万元完成了部分中水管网铺设工程;投资3万元完成了五道桥下水管网的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完成了工业区至污水处理厂部分下水管网的建设工程;投资5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庭院绿化工程,该项目的其他后续工程正在着手实施,争取年底实现投产目标。
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2795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债资金800万元,其余1995万元资金以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方式筹集。2003年和2004年已投资1150万元完成了车辆和设备的购置工作及部分土建工程。2005年,计划投资1645万元完成厂房、库区及其他土建工程,目前正在实施。鉴于该项目投资大,而我市财力又十分紧张,我市于2004年又申请了800万元国债资金,现已报请到自治区计委和建设厅审批。
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7860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债资金2000万元;其余4360万元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新疆庆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4年已投资6360万元完成了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并实现了2004年冬季全市7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今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完成集中供热一级、二级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工程,争取实现全市集中供热,现已着手全面实施。该项目于2004年实施了企业改制,现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天然气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此项目为招商引资工程,引进***市***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来我市投资建设。2003年和2004年已投资治理发愣功0万元完成了16公里长输高压管线及40公里城市中压管道的铺设工程;完成了天然气调压门站、加气加油站及部分庭院和入户工程。目前我市已有1000多户居民用上了环保节能的天然气。今年,计划投资2600万元完成7500余户居民的天然气入户工程,现已着手全面实施。该项目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城市公共交通:该项目为民营股份制企业,拥有45辆客运公交车,5条公交线路,能实现年产360万元,上缴利税26万元。
第四篇:城市建设工作汇报
**建设局关于县域经济调研工作的汇报
近年来, **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 并使我市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配套成型,各项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观,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2008年以来,我市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两区一带一环”的建设,着重抓好新区凯旋城、植物园、锡林湖南湖两岸、青少年活动中心、规划展馆、湖心岛工程和旧区敖包山景区、贝子庙广场、锡林广场等重点工程,同时,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及中小企业园区建设等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求好
2008年,我市市政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6亿元,新建道路工程69公里,铺设“三水”管网169.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4公顷,完成人行道铺装3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景观灯4500盏,新建、改造供热管网29.3公里。通过对我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大力改造,使我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景观工程及重点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2008年,我市景观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植物园、敖包山景区、锡林广场、锡林湖工程共种植乔、灌木9.8万株(丛),地被植物65万平方米,花卉草坪2.4万平方米,为我市人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地。同时,为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2008年我市投资1.1亿元,进行中小企业园区、建材园区和绒毛园区等的建设工程,初步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在新区同时开工建设包括城市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新区医院、新区学校等公益事业重点工程,并完成投资1亿元。
三、建筑行业稳定快速发展
2008年,我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73.8%,取得了建筑业由多年停滞不前向快速发展的突破。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培育发展,2008年新注册建筑企业2家,路桥企业1家,资质三级升二级1家。为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房地产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2008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3亿元,开工面积132.7万平方米,全年共办理房屋确权发证1710户,抵押登记1640户,买卖交易5120户,征收房地产契税1700余万元,收缴住房维修基金500万元。在房地产市场低落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房积极性。同时,不断加大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力度,使我市建
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建筑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五、民生工程初见成效
2008年,开工建设返迁楼126栋、46万平方米,牧民新居498套、4.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500套、2万平方米;完成经济适用住房52套;并对**地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并为815户低保无房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94.1万元。
六、2009年市政建设目标及进展情况
2009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10.43亿元,主要计划完成新建及维修道路33公里,三水管网铺设17公里,人行道铺装6.77万平方米,并进行市区各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及供热管网改造等工程。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道路工程完成新建、续建里程7.6公里,沥青罩面工程完成12公里,人行道铺装面积13.56平方米,绿化种植乔木6.5万株、灌木15.9万平方米,种植花卉草坪43.22万平方米,安装及维修路灯1571盏。并同时进行植物园、敖包山景区、锡林湖等景观工程及城市规划展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建筑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各项城市建设工作累计完成资金12.68亿元。
在我市城市建设飞速前进的同时,我们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的目标,在今后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建设局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将
各项城市建设工作做细做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突出民族特色、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提升城市价值,并不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和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00九年七月一日
第五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生态市建设,实现湖州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自2001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几年来,我市“创模”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响应和积极参与,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10月和2005年8月先后顺利通过了省级预验收和国家专家技术评估。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将我市的“创模”工作汇报如下:
一、实施“十大工程”,“创模”取得明显成效
“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我们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始终把“创模”同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环境问题相结合、同缓解环境要素制约相结合、同提高城市品位和增强城市魅力相结合,以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夯实“创模”工作基础。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水质为目标,以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为主要手段,全面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截污管网建设,中心城区先后建成凤凰、市北、碧浪3座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污水防治工作,先后对中心城区范围内印染、电镀、化工、酿酒、建材等30多家企业进行了关停,对20多家企业进行了搬迁。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对全市1002家污染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全市工业废水装置日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加大市河整治力度,实施了“清河道淤泥、清河内网簖、清河内停靠船只、清沿岸违章建筑、清两岸垃圾”的“五清”大行动,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水质。开展了合格饮用水源地创建活动,加强了对中心城区自来水厂取水口周围敏感区域的环境管理,搬迁了西门船舶交易市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二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联片供热,新建项目一律集中供热,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加快实施城市气化工程,投资1.77亿元,铺设天然气管道74.2公里,城市气化率达到99%以上。加强对电厂燃煤的管理,禁止使用高硫、高灰煤炭。加快工业废气处理设施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53亿标立方米。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推广无铅汽油,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提高汽车通行速度,减少尾气排放。加强对建筑扬尘的管理,用商品混凝土全面取代自拌混凝土。实施矿山开采和运输粉尘治理,采用先进开采方式减少爆破扬尘。
三是城市噪声达标工程。以创建噪声达标区为抓手,加强对城市噪声的监管。巩固市区内机动车禁鸣成果,扩大禁航范围,降低城市交通噪声。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强化夜间施工审批制度,在中考、高考等重要时段执行严厉的噪声管制措施。加强对餐饮、娱乐、装修等社会噪声的管理。中心城区噪声达标区总面积达到25.84平方公里。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规划、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工程、危险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垃圾集中焚烧处置工程、环城河治理工程、天然气一期工程、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等40个环保重点建设项目,目前许多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市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11座,建成后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51.5万吨。其中中心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2.2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日处理能力870吨。市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对全市所有2302个医疗点实现全覆盖,处理率达到100%。
五是生态产业发展工程。合理调整城市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了浙江欧美环境工程公司等一批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湖州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目前全市已有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5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8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绿色企业。充分发挥“太湖、山水、生态”的优势,挖掘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成立了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推动太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
六是城市生态景观工程。充分发挥湖州依山傍水、山水清远的自然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市,初步形成了“河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绿中、房在林中、山在景中”的生态环境。在保护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凤凰公园、市民广场等十多处现代园林。涌现了阳光城等二十多处园林式大型住宅小区,其中3个住宅小区分别获得联合国迪拜最佳人居环境奖、全国人居经典和全国鲁班奖。开发了长兜港和旄儿港沿岸风景线、滨河公园、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等一大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了苕溪大桥、南太湖大桥等各具特色的桥梁,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七是城市形象美化工程。结合旧城改造拆房增绿、新区开发“抢”地建绿、小区建设以楼促绿、道路建设以路带绿、河道整治以水引绿,多管齐下搞好城市绿化。几年来,中心城区平均每年新增绿地100公顷以上。针对我市矿山开采点多、量大、破坏生态的情况,市委、市政府以四铁精神(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段、铁的纪律),大力实施矿山整治,近几年来共关闭矿山259家,并
持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环境保护工作更有针对性;只有不断地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们把“创模”的目标定位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把“创模”视野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创模”之路。
一是持之以恒,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一直非常重视,1998年我市坚决拥护太湖流域’98零点行动的决策,自觉执行零点行动各项整治措施,圆满完成零点行动各项整治任务。之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具体举措,以创建“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美好家园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起,我市全力投入国家环保总局部署的“一控双达标”活动。2000年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01年及时作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了对“绿水青山是湖州的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湖州的最大优势”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近几年来,湖州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二位数的增幅,而工业废水排放量目前约为1.05亿吨,比1997年多排放861万吨,但工业化学耗氧量排放仅为0.8万吨,比1997年减少了8万吨。此外,总磷、氨氮的年排放量也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少。
二是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湖州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地,是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湖州的水污染防治不仅对改善湖州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太湖全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防治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市的“创模”没有局限在中心城市的创建上,而是将眼光放到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局中。在’98太湖流域零点行动中,我市对251家印染、化工、造纸、酿酒等企业进行了治理,关闭了67家治理不达标企业,特别是坚决关闭了安吉县第一纳税大户孝丰纸厂的制浆生产线,减少COD年排放量2万吨,彻底消除了西苕溪上游最大的污水源。从那时起,我们坚持把水环境整治作为湖州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八年来,坚定不移,始终致力于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创模”进程,切实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中、落到实处。目前,全市四大水系水质保持稳定,其中西苕溪各支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干流水质从原来的V类、劣V类提高到现在的Ⅲ类。
三是城乡统筹,不断开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想指导“创模”工作,努力将“创模”工作的理念辐射到全市,城市管理的手段推广到县区,环境保护的设施延伸到农村。通过推进城乡供水、治污、垃圾处置三个“一体化”,推动城乡环境保护事业的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近三年来,投入资金2亿多元,大力推进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改善了38万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用全国最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建成了基山村膜法水厂,为确保边远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一条新路。着力推进城乡治污一体化:在省内率先实现中心城市和所有县城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积极推进各主要城镇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农村采用美国阿科蔓技术和湿地处理技术等多种方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着力推进城乡垃圾处置一体化:加强城郊结合部卫生管理,不断拓展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范围;建成了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固废收集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点;2001年起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建设了一批农村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点,全市初步建立了“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区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网络。“创模”工作还带动了各县区的生态建设,安吉县坚持生态立县,创立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日”和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
四是创新机制,努力探索环保投入运行新模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化、治污集约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环保投入运行新模式。从1998年以来,共投入环保资金近100亿元,为“创模”“十大工程”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大财政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生态市建设资金,专项用于生态市建设项目补助。不断健全和理顺治污价格机制,污水处理费已调整到平均每吨0.91元,增强了民间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探索治污设施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市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由专业公司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管理,成为全国示范项目。德清县率先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承担水源涵养、生态林保护任务较重的乡镇实行财政保障型体制。安吉县建立生态公益林利益补偿机制,对已开发成旅游景点的生态公益林,以生态资源入股的形式参与门票分红,较好地协调了林农经济利益与公众生态效益的关系,保障了生态公益林建设。
四、立足科学发展,推动环保事业上新水平
刚刚结束的我市五届九次党代会明确把生态优市作为“十一五”期间湖州加快科学发展的四大战略重点之一,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到2010年,我市主要河流地表水要继续稳定保持Ⅲ类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要保持二级,生态环境质量要进一步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将按照“治旧控新、管建并举”的思路,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