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优化荆州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建议
对优化荆州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建议
民盟荆州市委员会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内涵和底蕴,代表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位,也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吸引力、竞争力。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优势。优化荆州经济发展环境,事关荆州发展的大局,事关群众的利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下真功、动真格,共同努力优化荆州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强化认识,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
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纵观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能使环境的受益者成为宣传者,收到“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亲和效应”,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统一思想,用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手段,切实整治和优化我市经济环境。
要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论。发展是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环境是荆州发展的第一要素。环境优则发展快,环境差则发展慢。没有好的环境,客商要么引不来,来了留不住;没有好的环
境,项目引不来,来了建不好;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不能成为生产力,生产力上不去就没有竞争力,因此,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荆州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发展竞争中,尤其是重视经济环境的优化,充分认识优化经济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解决发展环境作为当务之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经济环境;牢固树立治理经济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加强荆州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努力打造最优的经济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环境就是竞争力,优化环境就是扩大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发展的压力实质上就是环境的压力,发展的竞争力实质上就是环境的竞争。荆州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极大潜力,但这些优势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出来。现在,加快荆州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外地客商和投资者营造一个“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高利润回报”的良好环境,形成环境优势,并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竞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从严治理,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们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问题还很突出。客商、企业有怨言,群众有反映。我们认为,荆州经济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非抓不可。
(一)抓住大部制改革的契机,从体制上根本解决环境不优的深层
次问题。我们要以这次大部制改革为契机,科学介定部门职责,规范部门行为。有些外来项目到荆州之所以落不了户,重要的原因是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我们要优化经济环境,必须要切实解决好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从严整治审批事项,在审批事项上做到,凡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机关事业单位,都必须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自筹资金,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非禁即入,由审批转为备案制。凡是已明令禁止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不能恢复或变相恢复。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要看企业、群众到部门办事是不是更方便了,效率是不是更高了,服务是不是更优了。要把办理效率提高到最高,把企业的办事成本降到最低,让客商满意、企业满意。
(二)改善政务环境,解决好服务不优的问题。优化经济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我们建议要在市委、市政府开展“机关作风大家评”活动,深入宣传发动,明确评议目标,认真组织评议,确保评议结果公正、公平,确保整治评议收到实效、达到预期目标。评议获先进的单位,市委、市政府要大力表彰,对不满意的单位要亮黄牌警告,对重要领导实行诫免谈话,限期整改。对评议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情况属实,情节严重的,要移交纪检、司法机关严肃处理。组织人事部门要把评议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充分运用好评议成果。要改变在干部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动真格的状况,对影响经济环境的案件必须从严查处,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到位,决不心慈手软,不放过任何一个破坏
经济环境的部门和个人。
三、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经济环境易反弹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要破除“囿权重利,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要破除“经济环境与己无关”的思想,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荆州形象”的意识;要破除宰外和不重信用的思想,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在依法行政的同时,提倡人性化的服务,“爱商、亲商、安商、富商”,把客商和投资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塑造荆州人民热情亲切、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二)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机关公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有作为”的激励机制、“乱作为”、“不作为”的防范机制和惩戒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审批代办制,执法检查准入制,严格落实部门服务承诺制,抓好群众申诉回复制度,各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有回复,能处理的立即处理解决,暂不级处理的要作出说明。严格落实行风评议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大家谈”活动。
(三)依法行政。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把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切实维护法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从严管理执法队伍,切实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对执法违法、徇情枉法、欺压百姓的害群之马,要坚决地从执法队伍中清除。
(四)监督到位。加强内部监督,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
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力度,拿出“虎气”“杀气”;要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听取并评议部门执法工作的情况;要加强政协的民主监督,组织政协委员开展监督评议活动;要加强舆论监督,加大重大案件的曝光和查处工作的报道力度。总而言之,要整体联动,形成优化经济环境的强大合力。
(五)要加强领导,落实优化经济环境的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化经济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领导挂帅,分工负责。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对本地区的经济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切实负起优化经济环境的责任,要把优化经济环境的成效作为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奖优罚劣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谁破坏了荆州经济环境就摘谁的帽子、砸谁的饭碗。各级各部门尤其是职能部门的领导都要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争做优化经济环境的“推进器”,不当优化经济环境的“绊脚石”。要把经济环境优化的各项任务逐一分解到各责任部门,明确任务要求,所有整治措施都要落实到每一项整改内容上,每一个工作环节上,不留死角。只有把各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了,作用发挥出来了,经济环境优化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改善金融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开放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制定非公有制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进行资信评估,建立信用体系,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创业良好条件。要将外埠企业、本土企业给予同等对待、同等金融支持,既要重视招商引资的外埠企业,又要支持本土企业使之做强做大。
五、整治法治环境,解决黑恶势力干扰破坏经济环境的问题 荆州的黑恶势力介入企业经济活动,致使荆州经济环境不优的事例时有发生,使得企业没有安全感,从而失去在荆州发展下去的信心。黑恶势力参与一些工程招投标,垄断原材料进货渠道,垄断装修市场,各行各业都有行霸,侵蚀到政府部门肌体,致使企业与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公安机关对破坏经济环境的犯罪嫌疑人的打击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常常是犯罪嫌疑人被扭送到公安机关却被放掉,以罚代法,公安机关必须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
第二篇: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目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发展思路,而是发展环境,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竞争已经演化为环境的竞争,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以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而目前反映较强烈、较多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软环境息息相关。除目前普遍存在的税费过重,收费门类繁杂,以罚代法,随意性大等现象外,还存在一些突出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门政策法规不尽合理。目前现有的一些部门政策法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有的是从本部门本系统的需要来考虑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在实践中难行得通。
执法行政简单粗暴。有的执法行政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法律观念,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动不动就要带人扣物。
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落实。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和扶植企业发展,政府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作出了一些具体的承诺。但由于有关职能部门不认真落实,使一些优惠政策和承诺成为一纸空文,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部门服务观念不强。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服务,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跟不上,服务意识淡薄,往往是重引进、轻服务,重收费、轻支持,使一些企业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并难以克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思想解放不彻底,缺乏为纳税者服务的思想和观念,颠倒了主仆关系。少数执法和行政人员认为,他们是专司管理和监督的,不存在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些部门不研究本系统制定的、本部门执行的各项政策法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因此在行政过程中出现强迫执行、高压执行,实在执行不通,又采取随意执行或不执行的现象。
三是财政支付上存在矛盾。不少部门和单位不是财政全额负担,都需要从自己部门的各项收费返回中来弥补财政负担或本系统划拨经费的不足。因此,除税务征收应有计划指标外,其他有的部门和单位也给自己的工作人员下达了强令性的收费计划指标,造成了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
四是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有的部门是垂直领导,有的是双重领导,造成部门权利过大大,对政府统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能保证落实,有时出现政令不畅,令行不止;部分执法行政人员自身素质差,不具备代表政府和执法机关行政执法的基本素质,官气和流气十足,滥用职权,称王称霸。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是在全体干部特别是执法行政职能部门中,深入开展一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思想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为纳税者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履行职责和尽义务的关系,展开一场优质服务治“卡”、文明礼貌治“粗”、规范收费治“乱”、遏制源头治“本”,为各类经营户和业主营造一方净土、一方乐园的实际行动。
二是统一解决政策法规透明度的问题。将目前清理整顿后保留和修改的各部门政策法规以及应收费的项目汇编成册,发放到相关的工商经营户和投资者手中,明确应该缴纳的收费项目名称、标准、数额以及负责收费的部门单位,做到依法行政,合法经营,按章纳税。
三是党委、政府要强化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要由政治责任感强、事业心强的人组成办公室工作班子,要赋予其接受群众举报,负责调查核实、监督执法行政部门和协同纪检、监察查处危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的实权。办公室要配置专线电话,并通过媒体公布于众,以便为广大群众举报违法违纪行为和咨询情况开辟更通畅的渠道。
四是切实抓好政府制订的优惠政策和承诺的落实到位,大力改进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管理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经营环境。
五是用法规制度和纪律维护政府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要把维护还是危害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到政治和纪律的高度来认识,不管哪个部门或个人,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违背,就不是个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政治和纪律的问题。谁同政府的统一法令相违背,谁有意危害经济发展的环境,就查处谁,就端掉谁的饭碗,这应该成为一条铁的纪律。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过去那种“政府职能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必须强调和维护政府的权威,要彻底改变某些职能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保证政令畅通,使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完全落到实处
第三篇: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结合瑞昌实际,应主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第一要务”,努力放大反腐倡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功能,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瑞昌科学发展”清障铺路,保驾护航。
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制度“治乱”。在解决“乱收费”问题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免的坚决减免,具有弹性收费标准的,一律实行最低标准。二是通过改革“规范”。围绕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四项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三是改进作风“提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营造诚信守诺的办事环境,在“评”字上下功夫。一抓 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评议科(股)长活动,对评价结果后5位的科(股)长进行组织免职处理,对评价结果后6∽20位的科(股)长列为效能建设重点整改对象,从而评出文秘杂烩网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建”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纪委作为源头治腐牵头部门,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在资源配置中为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公平竞争等行为,着力解决市场www.秩序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重抓住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环境,在“治”字上下功夫。查处 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是创优发展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于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行为,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要求的行为,阻碍政令畅通的行为,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破坏发展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惩处打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营造一个全民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
第四篇: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结合瑞昌实际,应主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第一要务”,努力放大反腐倡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功能,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瑞昌科学发展”清障铺路,保驾
护航。
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制度“治乱”。在解决“乱收费”问题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免的坚决减免,具有弹性收费标准的,一律实行最低标准。二是通过改革“规范”。围绕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四项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三是改进作风“提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营造诚信守诺的办事环境,在“评”字上下功夫。一抓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评议科(股)长活动,对评价结果后5位的科(股)长进行组织免职处理,对评价结果后6∽20位的科(股)长列为效能建设重点整改对象,从而评出文秘杂烩网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建”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纪委作为源头治腐牵头部门,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在资源配置中为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公平竞争等行为,着力解决市场www.秩序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重抓住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环境,在“治”字上下功夫。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是创优发展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于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行为,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要求的行为,阻碍政令畅通的行为,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破坏发展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惩处打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营造一个全民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
第五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法制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法治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2010-06-12 09:57:19来源: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政府法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难破解和驾驭的新课题,那就是如何找准政府法制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实践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政府法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随我办调研小组深入到县(市)、区和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及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整理如下:
一、我市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突出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市政府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积极开展制度建设,五年来,共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72件,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政务公开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上述政策措施的规范保障功能。二是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我市在全省率先规范统一了县级政府文件制发审批单,增加了法制机构审核栏目,促进了政令协调和法制统一。三坚持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五年来,市政府共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5次,共废止文件248件,及时停止执行了与新法和上级政策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文件,确保了政令畅通。
(二)创新行政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为切实解决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因程序多、收费高、时间慢而造成的审批受阻、工期延误、影响发展等问题,加速工程项目的落地、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两集中、三减少、三到位、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除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外,所有限时办结的时限均将在原基础上缩减三成,审批程序缩减五成,收费减少三成。这是解决行政效率与部门利益博弈的治本之策,必将在我市乃至全省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对于遏制和防止行政审批中的权力寻租,实现阳光、高效、便民政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全方位公开,打造“阳光政务”。为了全面摸清各级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情况,我市于2008年初开展了全市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听证会,开通网上局长信箱等形式主动公开重要政府信息,延伸公开领域。为了切实保障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权利,我市在牡丹江政务公开网上开通了依申请公开专栏,并落实专人负责依申请公开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网上在线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也可以通过信函、本人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我市方便快捷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成为外来投资者科学判断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准确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四)加强执法监督,行政执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这个中心,我市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在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五年来,依法
公正及时地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153件,其中受理129件,不予受理24件;维持72件,撤销或终止51件。通过办理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开展案卷评查、集中检查和抽查,市政府法制办对全市所有行政执法部门的数千件行政许可及处罚卷宗进行了规范指导,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有力促进了行政执法规范程度的提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去年市政府领导集体学法两次:一次是省政府举办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主任作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大力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讲座,一次是邀请省政府法制办张播处长就提高政府执行力作了专题讲座,市政府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共同聆听了讲座,反响非常好。二是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围绕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的程序、实体以及文书应用等内容,开展了大量的法律培训,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的意识和水平。去年市县政府和各部门共举办培训班近百期,培训执法人员近万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我市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调研中发现还有很多行政执法部门主观上把执法与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执法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重管理轻服务”“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建设应当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在调研中却发现,我市很多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不依法履行合同约定,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彼此缺乏基本的必要的诚信,经济交往无法正常进行,如此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动摇了外来投资者对来我市投资发展的信心。企业不诚信,直接损害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不诚信,不兑现对外来投资者承诺的优惠政策或者在政府直接投资项目中拖欠项目资金和工程款,如此损害的却是政府的权威、形象和一方经济的发展环境。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在我市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公用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市场竞争的管理者,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运作规则。综合执法只在城市管理领域实施,还未完全规范到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也还停留在探索的层面上,没有真正付之于行动。行政执法矛盾还在一些部门和一些领域存在,职能交叉、重复执法,加重企业和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负担,或者谁都能管、但谁也不管,出现管理空白,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出了问题企业求告无门。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很高。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但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角色转换,不掌握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在市场经济中不习惯当配角,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直接造成一些“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的发生。
四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政府层级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监督都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没有真正制度化、长效化,同时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没有形成监督合力,这些监督整体的监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五是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尤其是罚款数额方面规定的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罚款数额有的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差距,较小的也有数千元的幅度。调研中发现,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很多部门存在着执法随意性较大,处罚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处罚与利益挂钩,人为因素过大,“人情案”较为普遍等问题。对同类违法行为,有的情节较轻,却给予较重的处罚;而情节较重的,却给予较轻的处罚,显失公正,被处罚当事人不认可、不认同、不服气,抵制、抵触情绪较大,甚至暴力抗法。
三、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改变政府对企业的指挥、命令式的管制型管理,应当增强“服务也是管理”的意识,把管制型管理变为服务型管理,自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结合行政服务中心南迁,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软、硬件建设,把中心打造成政府联系社会的桥梁纽带、便民利企的服务平台和展示牡丹江开放文明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系统功能,实现部门与窗口、中心与窗口、窗口与窗口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各类行政许可办件在网上顺畅流转,适时开启网上审批。继续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审批、多头收费、多头处罚问题。
(二)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六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不仅是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更重要的是创新审批模式,再造审批流程,涉及部门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因此推进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也就更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上来,按照改革要求,对照改革标准,不折不扣执行改革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市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加强对“两集中、三到位、三减少、两提高”改革的监督,作为今年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头等大事来抓,组织专门力量,从清理核查审批事项,到部门进驻中心后的服务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对取消和停止的收费项目坚决不准再收,清理期间没有申报的项目视作自动取消。对应进不进中心的,要责令限期进驻,对相关责任人严格实施行政问责。
(三)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市县政府和各部门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的实施,加强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有关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全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以此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执法证件换发、日常监督管理,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性的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推进执法证件的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公仆意识和文明执法水平。
(四)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要密切联系人大、政协和纪检监督部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加大重点监督力度。要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好,抓出成效。继续做好《黑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强化对行政许可实施行为的监督。要积极督促行政许可机关进一步落实我市关于实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和完善行政许可文书,扎实有效开展行政许可等案卷评查活动,以案卷评查为切入点、突破口,规范执法文书管理,促进行政许可水平的提高。要积极落实重大处罚行为备案的要求,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坚决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处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切实抓好信用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意识,以诚信为本,以信誉立市。要把信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搞好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形成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企业信用是信用建设的关键,个人信用是信用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诚信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人遵纪守法,主动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风尚。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逃避债务、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合同欺诈、坑蒙拐骗、违法行政等信用缺失行为,努力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切实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六)着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市县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合理行政观念,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平等对待管理相对人,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做到公正执法。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从实际出发,遵循合法、合理、公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逐步开展。应当在已经完成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梳理工作基础上,详细归纳本部门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