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务中心为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四大举措
政务中心为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四大举措
┈┈┈┈┈┈┈┈┈┈┈┈┈┈┈┈┈┈┈┈┈┈┈┈┈┈┈┈┈┈┈┈┈┈┈┈┈┈┈
今年以来,县政务中心采取“强化培训、深入调研、扩大宣传、强力整治”等四大举措,努力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在今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评为长沙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一、强化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政务中心把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对干部开展定期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今年上半年,各乡镇相继成立了乡镇政务服务所,为提高乡镇服务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政务中心组织各乡镇99名服务所人员,就服务所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服务重点进行了集中讲解和培训。规范了服务所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强化了依法行政意识。二是通过选拔乡镇干部跟班学习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为营造良好的政务、经济环境,政务中心采取选派优秀乡镇后备领导干部到政务中心“县长热线”服务科跟班学习的形式,每季度一期,每期两人,集中轮训乡镇后备领导干部,使跟班学习者在熟悉全县政务、经济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处理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积极投身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宣传和导向作用。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心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政务中心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采取轮流讲课、请人授课、开办培训班等形式,切实提高中心工作人员、部门联络协调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教育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中来,通过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确保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深入调研,掌握一手情况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政务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协助领导进行有效决策,另一方面是协调全县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同时对各执法单位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为确保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中心就全县创优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调研和探讨,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方案,采取相关措施,尽最大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平衡健康发展。一是深入部门调研。今年上半年,政务中心组织县发改局、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所有部门进行了一次全面收费清理,对每一项违规收费进行了详细记录,汇总归档。并针对调研中
发现的问题,重新制订了《关于规范统一建设项目重点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就有关的收费类型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4类8项修改为3类6项,进一步规范了有关职能部门的收费行为。二是深入乡镇调研。为加快推进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心就乡镇政务服务所的成立、乡镇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广泛听取了乡镇领导对成立乡镇政务服务所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就乡镇政务服务所成立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服务所运作机制和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三是深入企业调研。政务中心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企业,征求意见,为企业排忧解难。2月底,召开了有10多家重点项目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发放了意见征求表。3月初以来,工作人员分成3组深入企业,查找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半年共走访企业近30家,处理各类企业急须解决的问题54项,特别是在处理金林科技公司修路、农民阻工、用电等问题时,受到企业业主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扩大宣传,增强优化经济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舆论造势,在全县范围内提高广大干群自觉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意识,是中心在工作中坚持的重要作法。中心在注重对内宣传引导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积极有效独具宁乡特色的招商引资氛围。一是通过创办《环境内参》,及时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反馈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全县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优化中出现的矛盾和各行政职能部门在依法行政上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归纳总结,并报县主要领导,协助县委政府进行有效决策。二是在宁乡电视台上开辟“县长热线追踪”专栏,及时报道反映全县各行政职能部门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产生的焦点性矛盾和问题,针对在全县范围内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及处理结果,追踪报道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对违规操作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三是通过省市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推介我县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我县在创优经济环境过程出现的典型经验和事例,长沙公共频道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并就我县一些好的做法进行了重点推介。县委、县人民政府还拟定召开宁乡县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参加,积极向外推介宁乡,政务中心为确保新闻发布会开出成效,集中精力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
四、强力整治,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政务中心在经济环境的整治上,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对投诉案件逐一排查处
理,对一段时期内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整治、督查办理。案件办结效率和结果均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企业主的肯定和赞许。一是设立举报箱。为广泛收集意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政务中心专门制作了6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见箱,分别挂到了县城喇叭口、经济开发区和县政府门口等交通要道或县城重要位置,派专人每天开箱,收集、归纳和整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意见,对反映的问题、矛盾及时研究整改,或形成统一材料和意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二是开展对照“四难”问题自查自纠整治活动。针对我县在环境方面存在的项目难开工、部门难伺候、服务难到位、业主难舒心等“四难”现象和问题,政务中心组织召开联络协调员会议,并立即展开对照“四难”问题自查自纠整治活动。各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如房产局开展了“关于优化经济环境的五通”行动,即:“政策上畅通、操作上变通、服务上顺通、环节上疏通、配合上沟通”,整改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三是加大对破坏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每一起投诉均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上半年共接受环境投诉92起,迄今为止已办结86起,如针对反映协会乱收费的行为,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予以重点调查,并及时进行了纠正。
第二篇:优化政务环境 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模版)
关于银川市政务环境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际,银川市《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也是银川市政务建设的现实命题。课题组在对银川市政务环境建设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发现银川市政务环境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识不强、政策法制环境差、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些优化银川市政务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政务环境
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2009年GDP占到全区的43.3%。为了给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银川市把2007年作为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年”,把政务环境作为建设“两个最适宜”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目前,银川市政务环境指数仅次于西安和兰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际,银川市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不仅是《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的,更是银川市政务建设的困境的现实选择。
一、银川市优化政务环境的实践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积极发挥政务超市的作用。银川市政务服务中心现有37个行政部门设立窗口,公开受理、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03项。将每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申报资料等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印制成须知单,备置于窗口,供申请人在大厅窗口窗口。大厅内还设有文件阅览室,陈列着市直55个部门2800余份和200多册法规汇编和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目录、内容,免费供群众查询、了解有关情况。
2.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2009年初银川市政府公布取消了166项收费项目,截止2010年上半年经过第九轮调整后,银川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由353项减少到162项,减少幅度达到54%。为规范流程,拟定了《银川市行政审批分类管理办法》,明确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类型、必要程序、审批权限和时限要求。
3.努力提高审批效率。推行了“两减少、一再造”(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再造审批流程)和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改革(部门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处,行政审批办理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审批职权、审批人员、审批事项三到位)。截止目前,压缩办事环节248个、工作时限582个工作日,全部进厅事项由112项压缩到法定要求时限1/2以下,部门窗口能够直接办理事项达到了87项。
(二)创新机制,为政务服务建设注入活力
1.再造审批流程。抓住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关键,加强对行政审批决策、执行、办理过程的动态管理,推行行政审批运行的公开化;大力改进审批运行方式。为打破“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传统审批模式,创新行政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相对集中、组织机构扁平化等改革,取消科层制,实行大处制和单层制管理模式,直接减少审批管理层级。2009年市政府机构改革中,通过定编制、定职能、定人员工作,明确了发改委、建设局等9个市直部门设置行政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目前已有园林、环保局等5个部门实行了“审批、监管“相分离的办理模式。
2.完善联办制度。依托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联合办公的优势,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住宅验收、企业注册登记三个联办线,共组织相关部门联办了2000多个项目。经过多次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整套审批手续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减少到85个工作日,企业注册由原来的55个工作日减少到14个工作日,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和事前会商工作制度,切实解决重大招商引资企业投资过程中“跑手续难”问题。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2009年,自治区将银川市作为全区政务服务网络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试点市。2009年11月正式开通银川市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网络系统,并同步建设了上与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下与金凤区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街道相连接的电子监察系统。预计到2011年底,将建成涵盖各级政府及其所有部门的一体化行政审批网上办公系统。
(三)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1.加强制度建设。银川市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管理的核心,先后组织制定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行政审批公开办法》、《否定事项备案审查制度》、《银川市行政审批执行情况专项问责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开展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的意见》为大力提升政务服务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2.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为了充分保证行政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合法性,进一步改善行政环境,自2008年起,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已有6个县(市)区、106个市直和垂直部门及窗口单位、全市的所有街道及行政村全部推行了政务公开。目前,已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公开网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务服务公开内容框架。
(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银川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评议考核;先后由市法制办依法审定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主体、依据、职责和程序,并予以公布;严格依法审核、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进一步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五)加强行政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先后制定了优化公务员管理的13项管理制度,明确廉政措施14条,还出台了优化政务环境的“五条禁令”,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对公务员能力培养,全面进行培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切实提高公务员整体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级协调、并联审批,各部门能够从全局出发,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贯彻实施。
(六)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确保政令畅通
制定了《银川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违反行政审批的六种情形给予行政问责;建立了“银川市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统一受理各类投诉;建立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重点抓好对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的监察和评估。通过多种形式,形成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纪检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格局。有利地促进了各部门能够做到依法审批、依规办事。
二、银川市政务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针对银川市政务环境建设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发现银川市政务环境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识不强
1.行政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不高。近几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人认为行政领导者决策实现了民主化。但同时,有12%的人认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在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4%的人认为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有31%的人认为“表面是民主决策,实际上是领导个人说了算”。这说明银川市一些部门领导者的决策行为仍存在缺乏规范性,民主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2.公务员的整体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银川市自1993年实施公务员制度以来,政府机关及其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意识淡薄。本次问卷中,23%的人认为“服务态度不好”,40%的人到政府部门办事受到过工作人员的“冷落”,24%的人认为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2)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当被问到“您对银川市政府公务员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是否满意”时,只有3%的人认为“非常满意”,48%的人认为“比较满意”,40%的人认为“不太满意”,2%的人认为“非常不满意”,还有4%的人认为“说不清楚”。
(3)勤政、廉政、公正的意识不强。本次问卷中,1%的人认为政府部门干部在公正办事、勤政廉政方面做得“很好”,28%的人认为做得“比较好”,62%的人认为做得“一般”,6%的人认为 做得“差”。
(二)政策、法制环境差。政策环境是政务环境建设的重要工具,对促进一个地区的政务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正、公平、科学、稳定的政策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银川市的政策法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策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一轮西部开发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大。有些政策出台之前,没有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可行性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有的甚至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政策执行缺乏创新性。银川市一些部门和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时,不能全面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不从能银川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和情势的具体情况,创造和制定最有效的执行方式和方法,而是机械的理解执行,简单的照搬照套,毫无创新精神,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效果缺少反馈监督,难以适时进行调整。一项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加强监督才能保证政策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但就银川的实际情况来看,缺少完善的政策监督体系,政策执行中是否发生偏差,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都无从检验,更无法对已经过时的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政策工具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势必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形成。
2.行政司法不公、行政执法不规范。行政司法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而言的。行政复议既是相对人维护合法权益、获得救济的途径,也是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错误或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纠正的一种机制。但由于行使复议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纠纷作出复议决定时,往往偏向行为主体,忽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公正司法,损害政府形象。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不能全面深刻理解,他们把法作为一种单纯治理百姓的工具,而不是以法作为自己行政行为的依据。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以法律为准绳,不按法律程序办事,自由裁量权过大,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问卷调查显示:有46%的人认为银川市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的“随意性很大”,29%的人认为“存在大量的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有14%的人认为有“吃拿卡要等现象”。
(三)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科学的制度是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政务环境建设的根本要素。良好制度的贯彻落实能从根本上约束政府行为,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银川市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
银川市经过多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大量减少,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次问卷中,当问“银川市政府在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方面做得如何”时,38%的人认为“比较好”。但仍有41%的人认为“一般”,21%的人认为“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2%的人认为“差”。这说明银川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过多,还有很大的清理空间。特别是非行政许可类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的力度远远不够,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通过审批收费、罚款等获取利益,维持生存。
(2)服务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表面上看,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审批事项都能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效率较高,而实际上,在项目没有进到中心之前,相对人已经花了大量的时间跑各个相关部门,进服务中心只是履行最后一道程序而已。
(3)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功能未能完全实现。银川市自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并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其对行政许可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催办、督办、预警等方面的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具有的对行政许可效能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以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功能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银川政府网站看到市委监察部门公开窗口单位行政审批绩效的有关信息。
2.政务公开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工作透明度不高。近几年来,银川市在政府工作中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在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布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建立了政府信息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等等,但就公开的广度、深度来看远远不够。本次问卷中,有31%的人认为政务公开“不够及时”,45%的人认为“公开不够规范”,54%的人认为“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36%的人认为“公开渠道不够广”,27%的人认为“制度不健全”,30%的人认为政府及其部门“办事公开透明不够”。
(五)政府信用有待提高
良好政务环境的营造,离不开一个讲信用的政府。本次问卷中,当被问及对银川市政府信用状况的看法时,68%的人认为“总体状况良好”,但也有12%的人认为“政府不讲信用的现象大量存在”,45%的人认为“个别部门、个别人员缺乏诚信”。这说明在银川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个别官员承诺不兑现,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如招商引资中,有的政府官员为了能够达到目的,不顾实际情况随意许诺,而当资本引进来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兑现承诺,引起外商强烈不满,有的甚至发生行政纠纷,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2.行政执行缺乏连续性,新官不管前任之事。政策执行受领导更替影响,当有的部门领导换了以后,前任领导所定的政策将会变化或不被执行。原有政策执行中断,特别是招商引资中发生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外商投资成本增加,伤害投资者的热情,进而影响到企业对政府的信赖程度。
3.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对于不讲信用的政府官员的责任问题,在国家法律缺失的情况下,银川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加以约束。发生公职人员失信情况时,难以追究其任何责任。因此,官员失信成本过低,给优化政府信用环境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优化银川市政务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健全行政决策体制,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优化政务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改进工作,从“便民、高效”上入手,提供人性化服务。优化政务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公务员是良好政务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打造良好的行为主体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务员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培训力度,充分保证公务员在办事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另一方面要强化公务员能力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从方便群众办事着想,结合乡镇农村实际,建立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和民生服务站,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困难。此外在机制创新上要下功夫,完善全程代办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综合运用电子政务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业务办理的快速度、高质量。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打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政府法制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核、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规范收费项目,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政府各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法制机构严格审查把关,按规定及时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坚决消除由政策性因素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障碍;行政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强化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意识,按照“权限法定化、行为规范化、程序公开化、责任明晰化”的原则,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上岗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落实过错追究、侵权赔偿、行政不作为追究等责任制度,大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集中精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造审批流程。优化政务环境,关键是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一是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规范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做到“减量”到位。及时调整并严格执行市政府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任何部门不得擅自设置规定以外的审批许可事项。继续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及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全面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收费方式,全力推行“阳光收费”。二是充分发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到“进厅”到位。扩大应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许可项目的范围,对窗口授权要充分到位,杜绝“体外循环”;对涉及职能交叉重叠的重要审批项目,由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协调办理。三是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做到“提速”到位。加快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构建集中审批新模式。实行备案审核制、委托审批制和限时办结、超时默许制等,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等服务方式,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四是切实发挥电子监察系统的功能,做到“监管”到位。实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与政府网站的互联互通,对窗口单位行政许可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并在政府网站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便于社会监督。同时,市政府应该成立行政审批效能检查组,定期对行政审批项目受理、承办、批准、结果等环节实施有效监督。对已经公布取消的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防止反弹。
(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运作透明性。政务公开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在公开内容上,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具有保密要求的信息外,所有行政审批及热点、焦点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程序等信息最大限度的向社会公开,基本实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五)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思想基础。优化政务环境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务环境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又好又快发展的程度。思想不解放,认识不到位,再好的决策也无法贯彻落实。当前西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有关,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思想观念解放的再学习,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提高市民素质。
第三篇:优化政务环境实施方案
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推行依法治教,进一步转变领导工作作风,提升师德师风,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特制订以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集中治理“懒散低乱”,着力完善学校作风效能长效机制,提高学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学校服务运行机制、学校效能监督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公正廉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教育环境明显优化的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1.根据中心校要求,结合我校实际,通过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管理民主、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工作目标。
2.坚持执行教育局 “十条禁令”。严禁散布、传授非法言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有偿家教;严禁收受学生家长钱物;严禁参与赌博;严禁推销、兜售教辅资料;严禁随意停课、上课接听电话;严禁工作时间玩电子游戏、炒股;严禁衣冠不整进入校园;严禁弄虚作假。
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质量第一的意识,立足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全员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三、执行阶段
我校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校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学习动员、统一思想。
1、成立组织。
组长:史云平
成员:史高进史春燕武海英史麦英张王芳
燕红丽张云梅卫小女韩春霞王韦巧郑俊玲
(二)、动员学习,广泛宣传。
召开 “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大力营造开展“作风效能”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第三阶段:敢于面对,集中整改
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敢于面对,逐个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学校工作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主体、整改时限、质量要求。
(四)第四阶段:自我反思,巩固提高
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重点检查突出问题的整治、整改措施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继续集中力量切实解决;
西堡学校2012、4、1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
实施方案
西堡学校
(2012、4、1)
第四篇: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实施“三项制度”,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是我镇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善机关服务质量,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信念,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三项制度”,是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㈠认真制定方案,抓紧启动工作。在科学分解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三项制度”的具体方案和细则,把“三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实施方案或细则包括:实施“三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群众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
㈡积极开展培训,实行全员学习。认真组织镇内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学习和掌握“三项制度”的内容、精髓和规定,增强贯彻实施“三项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制定“三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要让行政机关公务员人人熟知“三项制度”,人人遵守“三项制度”,人人自觉执行“三项制度”。
㈢把握工作侧重点,稳步深入推进。“三项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服务承诺制解决的是政府诚信问题,首问责任制解决的是办事责任问题,限时办结制解决的是工作效率问题。正确认识“三项制度”的本质要求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侧重点,克服薄弱环节,加强实施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服务承诺制为抓手,逐步深入,推动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落实。
㈣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镇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比如:领导班子“一把手”承担起实施“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选准重点,以重点突破促落实;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等。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三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三项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把“三项制度”实施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使之成为长效机制长期实行。
㈤扩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三项制度”是一个机关与社会互动的过程。结合实施工作的进程,加大对“三项制度”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充分运用条幅、宣传栏等设施,把实施“三项制度”的方案以及职能职责、服务承诺事项向社会公告,并建设立便捷有效的投诉机制,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通晓“三项制度”,通晓机关职能,通晓办事的政策、条件、程序、权限和时限,强化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实施“三项制度”的监督。
实施“三项制度”,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推动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东镇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实施“三项制度”,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是我镇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善机关服务质量,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信念,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
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三项制度”,是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云政发[2009]16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决定》(云政发[2009]11号)、《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部门及县(区)行政负责人问责暂行办法》(普政发[2009]6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政府部门及乡(镇)行政负责人问责暂行办法》(景政发[2009]23号)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镇试行服务承诺制等“三项制度”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镇领导班子“一把手”承担起实施“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负责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范文TOP100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督促、检查、考核落实工作。把贯彻“三项制度”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周密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成立“三项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我镇按五个方法和步骤来实施“三项制度”:
㈠认真制定方案,抓紧启动工作。在科学分解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三项制度”的具体方案和细则,把“三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实施方案或细则包括:实施“三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群众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
㈡积极开展培训,实行全员学习。认真组织镇内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学习和掌握“三项制度”的内容、精髓和规定,增强贯彻实施“三项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制定“三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要让行政机关公务员人人熟知“三项制度”,范文写作人人遵守“三项制
度”,人人自觉执行“三项制度”。
㈢把握工作侧重点,稳步深入推进。“三项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服务承诺制解决的是政府诚信问题,首问责任制解决的是办事责任问题,限时办结制解决的是工作效率问题。正确认识“三项制度”的本质要求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侧重点,克服薄弱环节,加强实施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服务承诺制为抓手,逐步深入,推动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落实。
㈣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镇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比如:领导班子“一把手”承担起实施“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选准重点,以重点突破促落实;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等。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三项制度”,进一步
提高“三项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把“三项制度”实施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使之成为长效机制长期实行。
㈤扩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三项制度”是一个机关与社会互动的过程。结合实施工作的进程,思想汇报专题加大对“三项制度”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充分运用条幅、宣传栏等设施,把实施“三项制度”的方案以及职能职责、服务承诺事项向社会公告,并建设立便捷有效的投诉机制,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通晓“三项制度”,通晓机关职能,通晓办事的政策、条件、程序、权限和时限,强化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实施“三项制度”的监督。
实施“三项制度”,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推动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东镇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以上就是《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制度、实施、工作、机关、服务承诺、建设、落实、责任制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收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