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之声背景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这部音乐剧开演九个月,词作者 Oscar Hammerstein II 就去世了,所以这一部音乐剧,也成为这两位音乐剧界的最佳排档的最后一次合作。原本这部戏想采用冯·特拉普家庭合唱团曾经唱过的歌,然后由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加上一首歌曲,但是,这对老搭档拒绝这样工作,于是,他们最后自己写了所有在《音乐之声》里出现的歌曲。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任纳尔(Maria Rainer)到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冯·特拉普上校虽然冷漠严厉,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玛丽亚的纯洁善良,两人终于结婚,可惜刚刚渡完蜜月,他们的安静生活因被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五十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冯·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轻优秀的皇家海军上校格瑞格·冯·特拉普(Georg von Trapp)与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场舞会上一见钟情开始。在当时,冯·特拉普上校作为海军指挥官的声望,可以和二战时期的艾森豪维尔相比。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有的贵族,事实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发明者。他们结婚之后继承了 Whitehead 家的财产,即使以利息过活也绰绰有余。
可惜的是,他们婚后的愉快生活被一战后奥匈帝国的毁灭打断了。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开之后,奥地利不再拥有海岸线(原奥匈帝国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线),保留海军完全没有意义,于是冯·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时间,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冯·特拉普上校的女儿乔汉娜斯(Johannes)回忆说,那是她父亲一生里最灰暗最沮丧的时间,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军,而离开海军他什么也做不惯,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他们的母亲死后,孩子们换了无数个看护,他们曾经同时雇佣三个看护,一个照顾大孩子,一个照顾年幼的孩子,还有一个照顾全家。但是孩子们更喜欢只要一个看护,于是他们找到了修道院,玛丽亚被派到冯·特拉普家。与电影里不同的是,在玛丽亚到来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励孩子们演唱和演奏音乐。当孩子们唱歌的时候,他也会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为他们伴奏。玛丽亚来了之后,她更有条理地教习孩子们的演唱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据乔汉娜斯说,他们后来的演唱生涯的其实是借助了冯·特拉普上校的名气,他在奥地利的知名度使他们家的合唱团十分受大众的注意。
好景不长的是,1932年奥地利银行的倒闭使得冯·特拉普一家的积蓄一洗而空,他们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们不得不学习洗衣,和其他家务。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对他们的父亲而言,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时候他已经和玛丽亚结婚并且又添了两个孩子,要抚养九个孩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于是,作为家长,上校在每场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绍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然后大家上场演出几首歌曲,最后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谢幕。这个时候,他们也认识了一个住在附近的年轻牧师,Franz Wasner。
Wasner 曾经是个律师,对音乐也相当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给孩子更广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种乐器,也帮他们编写歌曲,后来冯·特拉普一家离开奥地利到美国,他也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这样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占领奥地利而终止。冯·特拉普一家接到三个召书,上校需要到德国海军指挥潜水艇,他的长子当时刚刚从医学院毕业,也接到命令要去领导维也纳的一家大医院,而他们的家庭合唱团则被邀请去希特勒的生日会上唱歌。据说,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来说,“我们现在就站在已经为奥地利挖好的坟墓旁边”。他问他们是要留在奥地利还是离开,虽然大家都知道离开奥地利的生活会很困难,而且当时玛丽亚已经怀了第十个孩子,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离开。当他们离开家时几乎是两手空空,而更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他们离开以后,希特勒本人占据了他们的房子。
和电影里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并不是直接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奥地利的。事实上,萨尔兹堡地处奥地利北端国境线上,正是和德国接壤的一边。所以真正的冯·特拉普一家是装做去意大利旅行,坐火车然后徒步越过阿尔卑斯山离开奥地利的。
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达了美国。从此之后的十八年间,他们全家马不停蹄地在各地举行巡回演出,为了以家庭为重,渐渐长大的孩子们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暂停。玛丽亚坚持全家人无论何时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经成家的孩子们也不例外。而每当到达一个新地方时,玛丽亚总要让全家至少访问一个修道院。她似乎总是在上帝给予她的执意和她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之间无法做出选择,这也使她常常对孩子们发火。
1947年5月30日,冯·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们再不想四处奔波,他们逐渐地离开了演唱团,在1956年,冯·特拉普家庭演唱团终于解体了。他们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镇买下一个旧农场,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顾农场。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的收入不够养活全家人,所以当家人外出演出的时候,他们就把农场租给到当地滑雪的人。后来,他们索性把农场改成了旅馆。
在一次表演中,因为少了一件乐器,在等待拿来乐器的时候,为了不空场玛丽亚给观众讲述了冯·特拉普一家的故事。当那场音乐会结束的时候,一个人到后台告诉玛丽亚她应该把这么精彩的故事写成书。玛丽亚觉得她还是比较适合讲故事,于是那个人便提出由玛丽亚讲述,他执笔写冯·特拉普家的故事。这就是《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的由来。这本书于1949年出版了。
1956年,一个德国电影制片人找到了玛丽亚,他要以一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书的版权。玛丽亚问了她的律师,律师告诉她她应该抽成而不是一次性卖掉。可是,德国制片人告诉玛丽亚,德国法律不允许德国公司向外国人付抽成,而当时,玛丽亚已经是美国公民。玛丽亚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她卖掉了《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的版权。
那个德国制片人不光是以末须有的法律欺骗了她,几星期之后,他又打电话给玛丽亚,说如果玛丽亚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马上把钱给她。因为急需用钱,玛丽亚答应了。
于是,电影《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于1956年在德国成为空前卖座的电影。因为电影是如此成功,在1958年德国又制作了续集,《冯·特拉普一家在美国》(Die Trapp Family in Amerika)。这两部电影成为德国二战以后最成功的电影。
在1956年,好莱坞的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买下了《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的美国电影版权。一个百老汇制片人看了电影,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做成一部绝好的音乐剧,他于是也和德国制片人签了合同,而且,他主动要求给玛丽亚0.006%的抽成,这是玛丽亚意想不到的,她欣然接受了。
这位百老汇制片人是 Richard Halliday,他的妻子,就是第一个在百老汇上饰演玛丽亚的 Mary Martin。他们原本打算采用冯·特拉普家唱过的歌曲,但是希望再加一首玛丽亚的独唱,于是他们找到了当时美国音乐剧界的最佳拍当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但是,Rodgers 和 Hammerstein 认为冯·特拉普一家唱的奥地利民歌与他们的风格不合,他们更愿意做副制片人,然后着手编写所有的歌曲。
在 Rodgers 的自传里他提到写《音乐之声》的过程:“我们认为这出戏不但要写出真实的人物,更要保留他们的背景。„音乐之声‟是戏里出现的第一首歌,是挥舞手臂歌唱自然和音乐的歌曲;„Do-Re-Mi‟是玛丽亚给孩子们的第一堂音乐课,也是她试图接近孩子们的结果;„我最喜爱的东西‟(My Favorite Things)是一连串的最简单又最惹人欣喜的事物,这首歌有一点民歌的风味;„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和音乐„涟恩德拉‟(Laendler)都是由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景色引发的灵感;„翻越每一座山脉‟(Climb Every Mountain)则是为了给离开修道院的玛丽亚鼓气,而且这首歌在后来也成为全家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祖国奥地利的音乐。”
虽然 Rodgers 并没有为写《音乐之声》的歌词而飞到维也纳去体验生活,但是他对待剧中的歌曲还是相当认真的。为了剧中修道院中的拉丁文赞美诗,他特地询问了纽约的女修道院院长,并且到纽约听了她们的演唱。而大多数都认为是奥地利民歌的“雪融花”(Edelweiss),其实也是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合作的结果。而且,事实上,这是 Hammerstein 所作的最后一首歌。那时 Hammerstein 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所剩无几,所以,歌里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也可以说是他最后的心声。
1959年11月16《音乐之声》在纽约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因为当时 Mary Martin 已经很有名气,该剧在公演之前就已经卖出了两百万美元的戏票。虽然对音乐剧的评论有好有坏,但是观众对冯·特拉普一家的热情有增无减。《音乐之声》在百老汇一共演出1443场,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六个托尼奖(Tony Awards),他们灌制的录音也售出了三百万之多。
在音乐剧公演没有多久之后,作家 Ernest Lehman 就开始找手把《音乐之声》改写成电影。在这之前,他曾成功地把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和《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搬上舞台,所以当时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的总裁 Dick Zanuck 同意由他来写剧本。事实上,由于当时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电影《埃及艳后》(Cleopatra)耗资巨大而没有票房,如果没有后来的《音乐之声》,福克斯公司很有可能会做不下去。
接下来 Lehman 和 Zanuck 找到了 William Wyler 做导演。他曾经拍过经典影片《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和《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可是 Wyler 本人并不喜欢
《音乐之声》,他虽然接下了任务,但是并没有开始工作,据说,当 Lehman 把第一稿交给 Wyler 的时候,他没有做任何改动,这对一个认真的导演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 Lehman 就明白他准备离开这个项目。果然,不久 Wyler 就宣布他要去拍另一部电影而放弃了《音乐之声》。(虽然 Wyler 本人并不承认,但是普遍的观点是他私下把《音乐之声》的剧本交给后来的导演 Robert Wise。)
Robert Wise,是唯一连得两次双项奥斯卡的人。他首次导演并制作的《西城故事》让他得到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然后,《音乐之声》又再次让他拿到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事实上,整个冯·特拉普别墅的内部,包括其巨大的舞厅,都是在福克斯公司的工作室里修建并设置的。因为很得意舞厅的豪华和美丽,电影拍摄完之后,福克司公司没有把它拆毁,而是捐给了好莱坞博物馆。
曾经因《西城故事》而得过奥斯卡奖的 Boris Levin 负责做场景设计和声音布置。他设计的修道院内院是如此精确,连在萨尔兹堡做“音乐之声之旅”的导游都以为电影是在修道院拍摄的。
设计服装的 Dorothy Jeakins 为了这部电影费煞苦心,导演 Wise 要求孩子们的衣服要尽量简单,因为他不想让孩子们太过可爱而让观众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他在整部电影里极力要做的。因为当时人们在听说了这部电影的题材之后,都认为电影一定会用孩子的天真可爱来哗众取宠,这也包括了后来扮演冯·特拉普上校的 Christopher Plummer。(据说他曾经用四天的时间和作者 Lehman 一起改动了剧本,使得上校的性格更加合理完整。)
Dorothy Jeakins 是好莱坞当时最好的服装师,她的设计以保留原味出名,《音乐之声》的服装也是如此。Jeakins 和她的助手 Pia Arnold 翻阅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从海军制服的扣子,到玛丽亚初到上校家时手里提的袋子,无一不是有真实背景的。为了修女的服装和头巾式样,她还跑到洛杉机的修女院询问院长。等到演员已经订下来之后,Jeakins 和导演 Wise 见了每位演员,并且向她们徵求意见,演玛丽亚的 Julie Andrews 一向欣赏 Jeakins 的眼光,对她提供的服装全部接受了。
负责舞蹈设计的是夫妻组 Marc Breaux 和 Dee Dee Wood。他们曾经为 Julie Andrews 设计过电影《玛丽·波品斯》(Mary Poppins)(这也是首次参加电影演出的 Julie Andrews 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的电影)做过舞蹈设计。他们和导演一起商订了人物的性格,就带了几名助理到练习室里,由 Saul Chaplin 做钢琴伴奏,设计出了符合角色和音乐节拍的舞蹈。
Breaux 和 Wood 设计的“涟恩德拉”(Laendler),是在舞会中玛丽亚和上校跳给孩子们看的一小段舞,他们参照了奥地利的民间舞蹈,加了自己的步法,设计出了十分轻快而且和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的舞蹈。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就连木偶剧里木偶们的舞蹈也是他们的杰作。
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是 Marni Nixon,她在《音乐之声》里扮演索菲亚修女(Sister Sophia,几位修女一起唱“玛丽亚”的时候,她是那位喜欢玛丽亚的金发年轻修女)。虽然这是她唯一出现在镜头前面的电影,但是,事实上,她曾为多个十分出名的音乐剧改编的电影中的女主角配唱:《国王与我》中的 Deborah Kerr,《西城故事》里的 Natalie Wood,还有最出
名的《MyFair Lady》里的奥黛利·赫本(Audrey Hepburn)。薜涝骸B昀鲅强峙伦约憾陨闲5母星榛嵩较拊缴睿谑牵那牡乩肟恕?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她要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兹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导。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融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融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的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人物
Coming soon...剧情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兹堡的修女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
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
第二篇: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歌曲《Do-Re-Mi》,复习柯达依手势。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绒花》,结合柯达依手势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练习。
3、尝试用英文演唱《雪绒花》。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如何演唱好歌曲《雪绒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碰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柯达依手势,欣赏《Do-Re-Mi》
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都爱看些什么电影呢?(学生回答)电影可以分成很多类,有动画片、喜剧片、战争片、生活片、音乐片等。
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她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认识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的呢?听!(播放歌曲《DO RE MI》)
2、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3、玛丽亚在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时,把音乐中的七个唱名与英语中的常用词巧妙的编织在了一起,非常生动有趣。比如“mi”与英文中的“me”我同音,“fa”与英文中“far”远同音,这样不仅便于记忆,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翻译成中文是这样唱的。我想请大家用学过的柯达依手势配合老师唱一遍歌曲,会唱的同学跟我一起唱,好吗?(老师边唱中文版,边结合手势)。
三、介绍歌曲
1、师:老师送给你们一幅画(多媒体展示雪绒花的图片),你们知道画面上的这棵草叫什么名字吗?生„„
2、老师介绍:它叫火绒草,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高山植物。它的叶面覆盖有白色的绒毛,开花的时候,小花的四周也环绕着白色的苞片,远远看去,就像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它,所以当地的人们叫它薄雪花、雪绒花,它生长在高山上,只有勇敢的人、坚强的人才能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如今雪绒花已经成为奥地利的国花。
3、有一次上校外出回来时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他们的爸爸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吉他,演唱了一首《雪绒花》,你们想听吗?
让我们边听音乐,想想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尝试为它伴奏。
听音乐(你们猜出来了吗?)
三拍子。
4、听老师用中文演唱歌曲,为老师打拍子。可以只在强拍处轻轻拍手。
5、好听吗?今天我们来学唱《雪绒花》。
四、学唱《雪绒花》
1、学歌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大家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2、学歌谱:读得真好,要是能配上音乐就更棒了!
运用我们学过的音乐知识,说说下面四行乐句,有哪些是变化重复?哪些是完全重复?哪行是对比乐句?
你能试着划拍将它们唱出来吗?
3、巩固旋律:老师发一个音,“lu”,请你们也试着发这个音,嘴型要圆,口腔打开,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来熟悉一遍旋律,注意强弱规律。
4、唱歌:现在旋律熟悉了,大家来试着将把歌词装进来,唱一唱吧。
五、歌曲处理
我们知道,一首歌曲,如果从头到尾都用一种感觉,一样的力度来表现是不会有感染力的,歌曲旋律平稳优美,你觉得哪一句是激动的呢?
(单独拿出来练唱)
补充:我们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让我们有感情地将这首歌唱一遍。六、二声部
真好听!徐老师为这首歌曲配了个简单的二声部,我和高声部的同学合作一次,请低声部同学仔细听。
1、初听合唱(出示歌谱)
2、低声部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演唱。(两遍)要求,边听边唱,声音和谐。
3、合唱,歌词。
七、英文演唱
1、《雪绒花》的英文版本也很好听,老师也刚学的,想唱给大家听一听,如果唱得好的话大家给我一点掌声!
老师演唱。
2、教读英文:有的英文大家没有学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试着跟琴演唱英语歌曲《雪绒花》。
4、介绍: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并强迫上校为他们的军队服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播放影片)
5、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英语和中文演唱《雪绒花》。(乐器伴奏)
八、总结
今天的课将近尾声了,同学们能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回答:略)大家说的不错,正是有了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命运紧紧相连。影片中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大量的演唱,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具有活泼欢快的情调。《铃儿响丁当》《朵、来、米》《再见》以及主题歌《音乐之声》等歌曲,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经典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而后者突出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
。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像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她老是流连在野外而忘了晚祷的时间,她完全没有修女的娴静气质,而像一个野孩子那样,常常令修女们感到头疼担忧,但又对她充满爱怜。
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放她到外面看看。就这样,她来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是个心地善良的爱国者,他在服役期间功勋卓著,但不幸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几年前死了,从此他变得心灰意懒,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家里再也没有了歌声,没有了笑声,也不许人家提到他的妻子。他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了解他们,老是像指挥水兵一样管理着他们。
玛丽亚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戴着顶破旧的帽子,拎着手提箱、挟着吉它离开了修道院。她一路放声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气闯进了上校家。两人见面以后就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上校见她一身不合适的打扮和一脸的稚气,对她能否做家庭教师表示怀疑;同样地上校管教孩子们的做法也令玛丽亚感到不可思议: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挺胸,立正,“一”、“二”、“三”-------“七”按水兵操练的要求报出自己的姓名。玛丽亚被吓得目瞪口呆。
孩子们生性活泼可爱,各有各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乘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一会儿被子下还能找到两只靴子。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用旧窗帘给孩子们做了漂亮的游戏服,领着他们走出楼房,去拥抱美丽的大自然,在芳草地上快乐地起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音符,“多来米,米多来”孩子们快乐极了。他们越来越离不开玛丽亚了,而玛丽亚也无法离开这个家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了。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他惊奇地发现他那原本死气沉沉的家,现在竟出现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音乐之声,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了一个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特拉普上校冷酷的心开始解冻了,是玛丽亚重燃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他的心也告诉自己,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心地善良的玛丽亚。
玛丽亚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她对自己心中那份莫名的感情感到恐惧。于是,她选择了匆匆逃离。但孩子是那样的依恋她呀!怎么会舍得让她离开?他们甚至偷偷地去跑到修道院去找她。最后,还是修道院的院长最了解她:“玛丽亚,我们的修道院可不是用来逃避的”“孩子,你有机会得到爱”。“你必须找到答案。你必须回去。你必须面对它,你将要过你本来要过的生活。”因此,玛丽亚重返特拉普上校的家。特拉普见到了久别的她,再也掩饰不住地表达了满怀的相思与爱恋。而这一切,男爵夫人都看在了眼里。
男爵夫人知趣地退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快乐地拥抱在一起,唱起了那样甜蜜动人的情歌。“我一定是作了好事才会有此好运,没有做就不会有。你就在此爱我,不管应该与否。
但他以自己优雅的风度和多才多艺,把这个表面倔强内心善良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过人的魅力并没有被光彩夺目的安德鲁丝所掩盖。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自由与专制的斗争、爱与邪恶的较量,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壮烈的场景。一曲音乐之声,就是一声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
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但专制与邪恶,总不愿意见到人类沐浴在自由与爱的光明中,不愿让人们自由地爱,恐惧人们热爱自由,总要千方百计将自由窒息,将爱毁灭!但自由与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不惧任何压迫,不惧任何威胁,不惧任何邪恶。因为爱与自由源自心灵,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赐与人类的无穷的力量,因此,爱与自由终将战胜专制、战胜邪恶、同时也战胜自己达到新的辉煌。有史以来,每一次专制对自由的压迫,每一次邪恶对爱的污辱,换来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爱的更美的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敢于面对专制与邪恶,必须敢于与专制与邪恶说不!
自由地爱,热爱自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第四篇:音乐之声
对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分析
本片另一看点在于富有诗情画意。景美、人美、歌美、镜头也美。片头一连串航拍长镜头展现了奥地利的壮丽河山:雪峰、峡谷、镜湖、教堂……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美丽少女玛丽娅放歌《音乐之声》,画面从自然景物、描述性音乐的非故事空间逐渐过渡到以女主角为主体的叙事性空间。片尾与之照应,再次展现了获得自由的人们尽情享受壮美的自然风光。自然、音乐、自由的人三个主题融合在一起,丰富并深化了作品的内容。本片由著名音乐家理查德·罗杰斯作曲,他一生作曲一千多首,善于表现复杂中的和谐境界,本片旋律自然流畅、优美悦耳,充分发挥了音乐在叙事中的场效应和可阐释性,让观众身临其境,意兴无穷。扮演女主角的英国歌唱家朱莉·安德鲁斯长相并不出众,但她表演十分到位,很有分寸地塑造出清纯活泼、柔中带刚的性格,大受欢迎,被观众评选为“心目中最理想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她歌喉圆润,以浓郁的抒情女高音征服了听众。影片融合了动人的音乐、欢快的舞姿、优美的风光、温馨的亲情、幽默天真的笑料、生动可爱的童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洋溢着神灵恩赐的喜乐。本片的音乐歌舞不只是装饰性的,它参与了剧情并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片头玛丽娅的独舞表达了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礼赞神明的主题。双人舞暗示了爱情萌动、琴瑟和谐。木偶戏幽默搞笑,既将家庭欢乐推向高潮,又软化了上校古板的性格,复活了他压抑很深的热情。修女们合唱的《玛丽娅》是女主角性格的旁白,独唱《我知道我充满了信心》是她的内心独白。主题歌《音乐之声》三次出现各有不同功能:第一次是玛丽娅的性格自述;第二次是男女主角矛盾的缓解;第三次是表现孩子们与玛丽娅离别情深。那首广为传唱的脍炙人口的奥地利民谣《雪绒花》以包含真情的醇厚男中音让玛利娅重新发现和认识了上校那男子汉丰富博大的胸怀,玛利娅一直深情凝视着上校,音乐连结了两颗火热的心,顺理成章有了下面的月夜共舞的灵犀。全家演出的大戏推动情节张弛有度,波澜起伏。上校再次临别献唱这首心爱的歌,因真情难舍故土难离而哽咽,玛利娅接唱并发动全场观众大合唱,一下子变为沉默中的爆发和群情激愤的情节高潮,欢乐主题演变成正义抗暴自由爱国的悲壮崇高主题。
第五篇: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1010081zhang19940
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大三上学期中,出于对音乐的喜欢与热爱,我很庆幸地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让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受益匪浅。
每当提到“音乐”这两个字,我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在剧中,玛利亚修女用歌声改变了孩子们的消极心态,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其实获得帮助的不仅仅是那群孩子,还有作为观众的我们,那欢快的歌声,给予我们信心,教会我们坚强。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她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无法衡量的正能量。
一、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音乐作为一种美妙的声音,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与大自然中的普通声音不同的是这些声音是作曲家们经反复思考,精心编排出来的。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是艺术家们别出心裁地创作、组合的结果。就如同随手地涂鸦不是美术,任意堆砌的言辞不是文学一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它可以有很多形式,如乐器的演奏,歌唱的表演等等。
在这门课上,我们欣赏了好多歌曲,民族或是军旅歌曲,古典或是流行,都各有魅力。除此外还认识了很多乐器,如笛子,萧,古琴、古筝、琵琶。。通过PPT演示和现场教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音色特点,增添了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课上观看《我是歌手》的综艺节目,虽然属于娱乐性节目,但通过欣赏歌手们的比赛,我们充分意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不再去单纯地羡慕他们头上的光环,而是更加关注光环背后的汗水。老师对各位歌手一一进行简单地分析,让我们学会,至少是了解到唱歌的一些技巧。
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 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有利于促成 人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音乐则是最富情感 的艺术。正是因为它所借用的特殊的传播媒介、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使得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更胜其他艺术形式一筹。比如人们在悲伤、烦恼时最喜欢一些伤感音乐,在思绪凌乱、烦躁不安时会喜欢听一些平静的轻音乐,在愉快、有激情的时候,则会喜欢听一些欢快、动感的音乐,不同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觉,或是扩大相对应的情感,或是缓解相应的情感,使人们的心理能在最快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除此之外,在电影或是电视剧中,总是会配上相应的音乐,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从而达到渲染气氛,感染情绪的作用,让我们看起来更有感觉。
音乐,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音乐可以静心、陶冶人的情操!而一首好的歌词就是词人的诗心,谱曲是作曲者的乐心,和演唱者的艺心一同引起共鸣,交织成一个充满和谐喜悦的音乐世界!而一段美妙的音乐,也往往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因此每当我感觉到身心疲惫,浮躁迷乱时,我都会带上耳机,去聆听音乐的起伏高低,去欣赏情感的高亢低落,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交给歌者,为他们的悲而悲,因他们的乐而乐。当几首歌听完时,自己的心情又回归于宁静,过去的消极情绪也都烟消云散,不知所踪。
三、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
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凝固在空间,使人一目了然。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首先看到美术作品的整体,然后,才去品味它的细节。而音乐则不同,音乐要在时间里展开、在时间里流动。我们欣赏音乐,首先从细节开始,从局部开始,直到全曲奏(唱)
完,才会给我们留下整体印象。只听音乐作品中的个别片断,不可能获得完整的音乐意象。所以,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
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意象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运动中呈现、发展、结束的。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适、恬静的曲调,表现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创造了令人神往的音乐意境。每次听音乐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顺着音乐的方向,任思绪飘向远方,用心感知共鸣的旋律,用想像去描述歌里的故事,顺着音符的起伏和音阶的高低,去感觉生命的意义。在聆听和想像中,任故事撞向心底,凭思绪在想像中飞扬,时光在想像中凝固,不想前行,疑问自己,是伤感还是美丽?喜欢这种感觉,任由自己在故事里来来回回,因为现实的无奈有太多太多,音乐如此离奇,又如此美丽,没问自己可不可以就这样陶醉其中。
音乐鉴赏本就是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音乐兴趣爱好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在吕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潜意识中都被音乐所吸引,感受到了来自心灵的乐趣。在我们欣赏之余,老师还讲授了
乐起,舞飞,一切的一切都归于宁静了。音乐使一切显得高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