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o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A.物质
C.能量 B.一切资源 D.物质和能量
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放大
C.十分之一定律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有
A.物
C.物、行为、精神财富 B.物和行为 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 B.物质循环 D.生态失衡
4.在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发生的较为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
A.1880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B.1882年开始的日本足尾铜矿含毒废矿石污染事件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
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
5.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A.集体所有或农民家庭所有
C.农民家庭所有
6.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集体所有 D.农民个人所有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著名概念是
A.环境权
C.可持续发展 B.节能减排 D.保护臭氧层
8.我国加强城市和乡镇规划管理的基本法律是
A.《城市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 B.《城乡规划法》 D.《乡镇规划条例》
9.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 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和
A.建设项目
C.污染项目 B.开发活动 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11.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的依据是
A.排污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地域
C.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种类 D.当地政府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标准
12.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预警级别为
A.蓝色
C.橙色 B.黄色 D.红色
13.在我国,由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被称为
A.开发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B.开发使用费 D.使用权出让金
1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水土流失的侵权行为责任实行
A.过错责任制
C.公平责任制 B.无过错责任制 D.危险责任制
1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危害持续性强和
A.污染扩散范围大
C.对人类影响不大 B.污染较容易逐渐消除 D.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
A.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
C.陆地水污染 B.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和陆地水污染 D.地表水污染
17.产生环境噪声的根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和
A.工业噪声
C.稳定噪声 B.交通噪声 D.空气动力性噪声
18.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A.放射性标识
C.中文警示说明 B.防护装置 D.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9.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产品包装必须
A.贴有标签
C.贴有中文警示说明 B.有使用说明书 D.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20.我国《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调解
C.国务院裁决
21.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
A.有偿取得制度
C.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制度 B.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制度 D.无偿取得制度 B.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调解
22.某年冬天,某林区村民家饲养的耕牛被山上下来的东北虎咬死,应当受理该村民补偿要求的部门是
A.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D.国家林业局
23.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A.《内罗毕宣言》
C.《人类环境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D.《禁止核试验条约》
24.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采取的主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是
A.进出口限制措施
C.风险评估 B.许可证 D.环境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的情形有
A.责令停产停业
C.吊销执照
E.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26.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企事业单位
C.公民
E.环境要素
27.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部分构成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D.环境标准 B.其他社会组织 D.国家和国家机关 B.吊销许可证 D.较大数额罚款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8.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是
A.申请
C.决定
E.处理
29.我国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A.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C.突发安全生产事件
E.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3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
A.法定取得
C.授予取得
E.开发利用取得
31.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的是
A.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地方标准
32.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有关行政机关的积极行为
C.行为人的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
B.行为的违法性 D.行为的危害后果 B.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国家标准 B.确认取得 D.转让取得 B.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D.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B.审查 D.监督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34.简述限期治理的对象。
35.简述我国关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定。
36.简述国际合作原则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公众参与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38.论述我国法律关于林权的规定。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2009年3月初,某水泥厂计划投资建设新的水泥生产线。为向新生产线提供原料,水泥厂在未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采用深孔爆破方式开采出大量水泥用石灰岩,供本厂生产使用。2011年3月,当
地国土资源局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责令其立刻停止无证开采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问:(1)水泥厂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违法之处?
(2)国土资源局对水泥厂的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4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两厂排污浓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排污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2010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花费医疗费86000元。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表明,其排污均无异常,属于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承担43000元。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2)两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为什么?
第二篇: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是()A.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一切环境要素 B.科学研究证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
C.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空间和物质构成的环境要素 D.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且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调节或支配的环境要素 2.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献是()A.《里约宣言》 C.《21世纪议程》
B.《我们共同的未来》 D.《增长的极限》
3.我国《宪法》第一次规定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是在()A.1954年 C.1978年
B.1972年 D.1982年
4.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固体废物综合排放标准》
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项规划的是()A.海域建设规划 C.城市建设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D.区域开发规划
6.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方式属于()A.确认取得 C.转让取得
B.授予取得 D.开发利用取得
7.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A.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危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处理和司法解决等程序。其中“行政处理”一般是指()A.行政仲裁 C.行政调解
B.行政处罚 D.行政裁决
9.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体现的归责原则是()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B.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C.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并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1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计罚依据为()A.按照直接损失的1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10万元 B.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 C.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30万元 D.按照直接损失的5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关闭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
13.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歌舞厅发出的噪声属于()A.建筑施工噪声 C.工业噪声
B.交通运输噪声 D.社会生活噪声
14.我国《森林法》规定,用于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基金是()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C.林业基金
B.森林植被恢复基金 D.退耕还林补偿基金
15.在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中,涉及放射工作、辐射应用、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标
准是()
A.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C.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B.核设施流出物监测一般规定 D.辐射防护规定
16.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80%以上 C.70%以上
B.75%以上 D.65%以上
17.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工作的部门是()A.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B.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境外的固体废物()A.在交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B.经批准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C.只能进境处置,不能堆放 D.禁止进境倾倒、堆放和处置
19.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的所有权属于()A.国家、集体或个人 C.国家
B.国家或集体 D.集体
20.《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规定,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包括()A.水生动物资源费和水生植物资源费 B.鱼类渔业资源费和海藻类渔业资源费 C.海洋渔业资源费和内陆渔业资源费
D.淡水渔业资源费和海水渔业资源费
21.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A.矿区污染治理 C.矿产资源开采
B.矿区生态补偿 D.矿产资源勘查
22.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经批准可以从事旅游活动的区域是()A.核心区 C.实验区
B.缓冲区 D.外围地带
23.经常采用“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模式的国际环境条约是()A.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 C.双边环境条约
B.区域性多边环境条约 D.双边或多边环境协定
24.为实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社会制定了()A.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 C.1997年维也纳议定书
B.1997年京都议定书 D.2000年卡塔赫纳议定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除了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守的特殊原则有()A.综合性原则 C.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E.技术性原则
2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A.由政府政策决定
B.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特有 C.体现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 D.适用于所有的法律部门
E.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27.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其具体规定包括()A.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D.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E.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向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进
行申报登记
28.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固体废物包括()A.工业固体废物 C.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E.放射性固体废物
29.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污染海洋环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可以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生态破坏情形是
B.城市生活垃圾 D.危险废物
()A.破坏海洋生态 C.破坏海洋保护区 E.破坏海岸工程
30.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A.可使用性 C.整体性 E.有限性
31.依照我国《水法》规定,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资源是()A.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地下水 B.流经农村集体组织的河流中的水
C.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湖泊水 E.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中的水
32.国际环境法实施手段中的“命令-控制措施”包括()A.环境标准 C.风险评估 E.限制或禁止性措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刑法》关于制裁环境监管失职人员的规定。34.简述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定义及其作用。
35.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审批权限的规定。
B.环境影响评价 D.许可证 B.相对性 D.地域性 B.破坏海洋工程 D.破坏海洋水产资源
36.简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4条至第12条对缔约方具体义务的规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题8分,第38题12分,共20分)37.不当的资源开发及其建设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制定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法规,199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水土保持法》。试论《水土保持法》就开发建设活动规定的水土保持措施。
38.我国环保法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环境影响报告书载明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在实践中没有具体落实,环保部门也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事实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立的“三同时”制度就是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对策和措施的重要保障。试论“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违反“三同时”制度的行政法律责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小题14分,第40小题6分,共20分)39.A矿业公司通过私设的暗管向邻近的河流超标排污,被附近的养殖户及居民屡次投诉并受到环境保护部的点名批评。但由于A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和排污费缴纳大户,当地政府和环保局并未依法要求A公司采取整改措施。2010年6月的某一天,A公司邻近的河流散发出刺鼻的异味并出现大量死鱼现象。附近养殖户纷纷向当地环保局反映A公司私设暗管并偷排未经处理的污水的情况,要求环保部门责令A公司拆除暗管并治理污染。但环保局主管局长张某既未指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也未采取任何其他措施。2010年7月初,当地连降大雨,A公司污水池中储存的大量污水在雨水的冲击下通过其私设的暗管溢流至邻近的河流,致使下游养殖户养殖的300多万公斤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
问:(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管理制度,本案所描述的污染事件属于哪一级突发环境事件?依据是什么?(2)根据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于造成本案所属级别的污染事故的企业,应当如何计算罚款?(3)A公司认为:污染事故是天降大雨造成的,属于不可抗力,因此其无需赔
偿养殖户的经济损失。A公司的抗辩是否成立?为什么?(4)A公司和当地环保局主管局长张某是否已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罪名分别是
什么? 40.2009年2月,云南某县村民武某未经批准擅自闯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猎。进入保护区后,武某发现前方有一只老虎,遂隐藏在树丛中用随身携带的枪支将老虎打死。后经鉴定:武某所杀的老虎是一只印支虎,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问:(1)本案中武某是否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如果构成,具体罪名是什么?(2)对于本案,政府是否有权要求武某就其杀害老虎的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向国家
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D 2.B 3.A 4.A 5.C 6.C 7.A 8.C 9.B 10.D 11.C 12.B 13.D 14.A 15.D 16.A 17.B 18.D 19.B 20.C 21.D 22.C 23.A 24.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5.ABCD 26.BCE 27.ABD
28.ABCD
29.ACD 30.ABCDE 31.CE 32.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1)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1分)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1分)
(2)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1分)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1分)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作废的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1分)
【评分参考】第一点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富士康、徇私舞弊三项,答出任何一项或意思相近即可给1分。
34.(1)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区的自然属性(1分)并结合社会需求(1分)确定的各类海洋功能区(1分)。
(2)海洋功能区划能全面反映海域的功能类型,(1分)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分)。
35.(1)重用基本农田、(1分)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1分)其它土地超过70公顷(1分)的都必须由国务院批准;(1分)
(2)征用上述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1分)
36.(1)缔约方应制定交定期公布和修订向缔约方大会提交的有关所有温室气体的各种人为排放“源”和各种“汇”的清除国家清单,(2分)以及实施公约的措施。(1分)
(2)奉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不同的缔约方规定了不同的义务。(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小题8分,第38小题12分,共20分)
37.《水土保持法》要求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活动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
(1)从事林业活动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1分)采伐林木应当采用合理采伐方式,严格控制皆伐,对采伐区和集村道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在采伐后及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在林构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必须有采伐区水土保持措施;在5度以上地址上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分,以上三小点,答对任意一点,即可给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2分。)
(2)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1分)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存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在铁路、公路两侧地界以内的山坡地,必须修建护坡或者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控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2分,以上三小点,答对任意一点,即可给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2分。)
(3)开办大中型工业企业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1分)企业排序的剥离表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因采矿和建设使植被受到破坏的,必须采取措施恢复表土层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1分,以上两小点,答对任意一点的,就给满分1分。)
【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
38.(1)“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
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3分)“三同时”制度的初等应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成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1分)
(2)“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在进行主体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审制度,(1分)并且防潮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1分)建设项目中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1分)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的合格证后,该环境保护设施方可正式投产使用。(1分)非经审批部门的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1分)(3)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责任:试生产对调项目其环保设施示与主体工程同时投放试运行的,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上罚款;(1分)试生产超过三个月,未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责令其限期办理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1分)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使用,可处10万元以下罚款。(1分)【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小题14分,第40小题6分,共20分)39.(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本案属于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分)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的条件之一是“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1分)本案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符合该项条件。(1分)
(2)根据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1分)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2分)(3)A公司抗辩不成立。(2分)在本案中,该公司私设暗管是导致最终发生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2分)该公司不能免责。(1分)
(4)A公司和张某均构成犯罪。(1分)A公司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1分)张某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1分)
【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40.(1)构成。(1分)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分)
(2)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猎杀野生老虎就侵犯了国家的所有权。(1分)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1分)因此,政府有权要求武某承担赔偿责任。(1分)
【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
第三篇: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以查明案情真相为目的B.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
C.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
D.明文规定自由心证原则
2.凤阳“6·21”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对事故企业法人代表曹培俊等4人予以刑事拘留。若该案提交审判,负责证明曹培俊等4人罪行成立的是()
A.当地公安机关
C.曹培俊等4人 B.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 D.曹培俊等4人委托的辩护人
3.关于自由证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证明主要是英美法系奉行的证明原则
B.自由证明的行为主体是法官
C.自由证明更偏重于对公正价值的追求
D.自由证明不是绝对自由的证明
4.英美法系传统理论中的证据形式不包括()...
A.情况证据
C.言词证据 B.事实证据 D.实物证据
5.关于证明的相关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避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明对象
B.证明对象是否获得证明在案件判决之时才能显现
C.对于程序法事实,当事人应负担证明责任
D.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都是释明对象
6.关于证据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事实也是案件事实
B.证据事实经过查明才能发挥证明作用
C.证据事实在诉讼中处于证明过程的末端
D.免证事实包括证据事实
7.对被告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则需要证明()
A.被告人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C.排除行为违法性的事实 B.被告人的行为方式 D.被告人犯罪时所使用的工具
8.下列属于民事诉讼中权利消灭事实的是()
A.合同订立的事实
C.债务免除的事实 B.被告人无行为能力的事实 D.诉讼时效届满的事实
9.下列有关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更讲求实质公平的是()
A.外界事实说
C.法律要件分类说 B.法规分类说 D.危险领域说
10.绝对不需要当事人证明的事项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为45°
B.眼睛盯着别人钱包的人为小偷
C.“红苹果”电脑在杭州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
D.相比于工作日,周末外出游玩的人员较多
11.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一个首要原因是()
A.证据距离
C.盖然性标准 B.举证能力的强弱 D.特别立法政策考虑
12.关于侵权事实本身的证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由原告提出证据证明
C.可以采用表见证明的方法 B.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D.可以采用事实推定的方法
13.英国学者摩菲曾给证明标准下过定义,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是指卸除证明责任必须达到的范围或程度
B.它是证据必须在事实审理者头脑里形成的确定性或盖然性程度的尺度
C.它是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在有权赢得诉讼之前必须运用证据说服事实审理者的标准
D.它是证明主体对证据提出的在立法上的最高限度
14.关于我国证据立法对证明标准表述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结论具有可靠性
C.证明方向形成闭合性 B.证据之间应具有相互印证性 D.证据锁链达到一致性
15.关于“法律真实说”,下列说法正确是()
A.法院解决案件、认定的事实可以完全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
B.客观真实作为设计诉讼程序的最高理想,方向是正确的C.实体公正是诉讼程序追求的唯一价值
D.法律真实说为证明标准的一元化提供了制度性基础
16.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推定的是()
A.知悉法律的推定
C.预料行为当然结果的推定 B.无罪推定 D.古文书的推定
17.关于司法认知的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对案件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进行司法认知
B.确立司法认知的范围,只需要根据一个标准即可
C.司法认知的范围表现为应当或可以采取司法认知的证据事实或案件事实的种类
D.确立司法认知的范围是对法院权力的强化
18.下列属于司法认知规则的是()
A.采取司法认知之后应进行必要调查
B.采取司法认知时应当为不利的一方当事人提供反驳机会
C.法院只依职权进行司法认知
D.司法认知应采取决定的方式
19.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前提是()
A.诉讼职能的划分
C.陪审团制度的建立 B.对抗式审判制度的建立 D.传闻证据本身存在的缺陷
20.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法中的“法”是指一切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不包括公序良俗
B.造成非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包括实施收集证据活动的律师、公民或其他组织
C.非法证据中的“证据”仅限于言词证据
D.一切非法的证据材料都需要排除
2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4条规定:“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
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这一规定体现了()
A.意见证据规则
C.相关证据规则 B.补强证据规则 D.最佳证据规则
22.在英美法系国家,与补强证据规则类似的是()
A.直接规则
C.数量规则
23.调查收集证据不需要()...
A.全面客观
C.迅速及时
24.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
A.审判人员
C.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 B.公诉人 D.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B.深入细致 D.合法合理 B.言词规则 D.最佳证据规则
25.关于微量物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微量物证又称为微型物证
B.微量物证包括微量固体和微量液体两种
C.常见的构成物证的微量固体有唇印、脚印等
D.常见的构成物证的微量液体有血液、唾液、精斑和尿斑等
26.关于书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证未必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而存在B.书证一般不易于长期保存
C.书证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能够被人理解
D.书证内容的载体仅限于纸张
27.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首次将“视听资料”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是()
A.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 B.1989年《行政诉讼法》
C.1991年《民事诉讼法》 D.1996年《刑事诉讼法》
28.关于电子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证据的特性要求对其收集时必须采取特殊的程序
B.国外将当事人自认视为审查电子证据真实性的第一法则
C.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可以采取侦查实验的方式
D.计算机在运行中自动生成的痕迹等也可以作为电子证据
29.关于证人证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B.证人必须是知晓有关案件情况的自然人
C.公安机关在庭审前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所作的调查笔录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证人证言
D.证人证言受客观影响较大,受主观影响较小
30.司法鉴定的性质是()
A.行政行为
C.审判职权行为 B.检察院的职权行为 D.为诉讼行为提供帮助的科学鉴定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询问被害人应注意()
A.只有承办本案的公安司法人员才能询问该案的被害人
B.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经被害人同意,可以向被害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C.公安司法机关可以指定任一地点询问被害人
D.进行正式询问前,公安司法人员不用主动向被害人出示证明文件,可依被害人申请后再行出示
E.询问人不得少于二人,一次询问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
32.关于自由心证法律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心证原则是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和法官可以排除适用
B.是大陆法系一项实定的法律制度
C.两大法系的法官均可对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进行自由心证
D.在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下,法官自由裁量权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恣意判断
E.在该证据制度下,法律也可以就特定的证据规定其证明力
33.关于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持客观真实说的学者认为诉讼程序追求唯一最终的目标是客观真实
B.持法律真实说学者认为把客观真实作为法院解决案件的最终标准是不现实的C.持法律真实说的学者认为进入诉讼程序的证据能够确保完全与案件客观真相相符合D.持客观真实说的学者认为法院处理案件需考量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效率性和经济性多重诉讼价值
E.持法律真实说的学者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证明标准,其哲学基础是可知论
34.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包括()
A.甄别法
C.辨别法
E.比较印证法 B.同一认定法 D.质证法
35.书证的分类标准包括()
A.书证是否依职权制作
C.书证形成程序或要求的不同
E.书证内容的表现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36.(本题7分)简述连贯性排除规则的概念及其具体情形。
37.(本题7分)简述物证的特性。
38.(本题8分)简述我国证据立法所实行的证明标准的特点。
39.(本题8分)试述视听资料的概念及其特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0.试述证明对象的范围。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1.某地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杀死后在移动尸体时被甲、乙、丙三人看见。甲系一个年仅13
周岁,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女孩,乙系某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丙系某工厂员工。侦查过程中,为了迅速查明案情,侦查人员丁一人在该地的海天宾馆对三人同时进行了询问,丙要求丁出示身份证明,被丁拒绝。此后,该案起诉到乙所在的人民法院,法院认为乙目睹了该案的过程,由其审理可以查明案件真相,遂让乙担任审判长审理该案。
问:1.甲能否作为本案的证人,为什么?
2.以上案例中,侦查人员在询问证人过程中有哪些不当之处?
3.法院的作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B.书证内容性质的不同 D.书证制作方法
第四篇: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刑讯拷问规定为合法取证手段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B.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 D.法定证据制度
2.“当事人不得引用文件以代言词陈述”体现了()
A.辩护原则
C.集中审理原则 B.直接言词辩论原则 D.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
3.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的渊源不包括()...
A.国民党政府的证据法律制度
C.两大法系中关于诉讼证据的合理规则
4.最早确立自由证明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
C.英国 B.美国 D.德国 B.国际条约中关于诉讼证据的合理规则 D.革命根据地的证据法律制度
5.我国《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宣告他死亡。甲妻证明甲外出四年下落不明后,法院便直接认定甲死亡,法院采用的这一证明方法是()
A.直接观察法
C.演绎推论法
6.关于证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主体是证明的中心环节
C.证明以证明对象为出发点
7.下列表述体现证明对象特征的是()
A.证明对象不需诉辩请求的作用即可具体化
B.证明对象的确定需以证明责任为基础
C.具体案件中证明对象的确定与实体法规范无关
D.抽象意义上的证明对象是实体法规范所包含的要件事实
8.关于证据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事实在诉讼中被假定为已知事实
B.证据事实只要经当事人提出即可以在诉讼中发挥作用
C.证据事实不需要查明
D.证据事实即使经过查明也不能作为证明手段
9.下列各项中,既可以作为量刑事实又可以作为不追究刑事责任事实的是()
A.被告人系主犯的事实 B.正当防卫的事实 B.证明只能通过证据进行 D.证明的目的是将具体事实化为抽象事实 B.归纳推论法 D.法律嫁接法
C.被告人醉酒后又犯罪的事实 D.犯罪中止的事实
10.关于证明责任制度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罗马法已经有了明显的客观举证责任
B.德国普通法时代形成了证明责任制度和宣誓制度的双轨机制
C.法国学者最先提出证明责任概念的分层理论
D.客观证明责任理论虽然获得较多支持,但依旧不是德国理论界的通说
11.最早提出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是()
A.意大利学者
C.奥地利学者 B.法国学者 D.德国学者
12.从宏观上说,我国的证据制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A.确信程度
C.排除合理怀疑 B.客观真实 D.盖然性优势
13.就证明标准而言,证明要求最高的是()
A.行政诉讼法
C.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D.仲裁法
14.我国学者质疑统一化的证明标准,主要的理由是()
A.客观性是诉讼过程所追求的唯一理念和目标
B.对诉讼价值一元化的追求
C.诉讼案件的性质不同
D.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自由意志具有同一性
15.有一位学者曾说:“在判决被告人有罪以前,案件事实应当达到真实性的程度,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该真实性的程度不必要达到完全肯定性的程度,但是必须具有高度的可能性。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并不意味着连怀疑的影子都必须排除掉,如果允许幻想的可能性妨碍司法的过程,法律就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该学者是()
A.布莱克
C.丹宁勋爵 B.史塔克 D.帕克
16.关于推定的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反驳的推定也属于证据法意义上的推定法则
B.无须基础事实的推定的功能主要在于预先分配举证责任
C.推论推定并未使得当事人证明的对象发生变化
D.法律上的推定必须以经验法则为根据
17.关于司法认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司法认知是一种认定事实的方法
B.司法认知只能由法院进行
C.确定司法认知的范围是对法院权力的制约
D.对有合理争议的事实,法院为提高效率也可以司法认知
18.下列属于证据方法中的人证的是()
A.证人
C.鉴定结论 B.证人证言 D.当事人陈述
19.按照法定证据规则,法官认定证据证明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
A.法律规定
C.职业道德 B.生活经验 D.逻辑规则
20.关于证据规则和证明规则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规则可以证明证据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
B.在证明规则方面,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证据法的同性大于异性
C.神示证据比较注重证据能力
D.证据规则是证据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叉领域
21.关于证明力有无的规则,最重要的是()
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传闻证据规则
22.属于最佳证据的是()
A.借款凭证的复印件
C.合同原件 B.凶器的照片 D.银行账目的副本 B.补强证据规则 D.最佳证据规则
23.关于证据的调查收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的调查收集应当应用科学技术设备
B.证据的调查收集应当采取通用的方法
C.证据的调查收集需要公安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互相配合D.证据的收集一定要及时,不管采用什么手段
24.质证的对象是()
A.本案所有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
B.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
C.当事人主体资格
D.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25.李飞和马文课后讨论关于物证的问题。李飞认为物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证据种类,马文认为物证以其自身所记载的案件信息证明案件事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李飞和马文对物证的理解是正确的B.李飞对物证的理解是错误的、马文对物证的理解是正确的C.李飞对物证的理解是正确的、马文对物证的理解是错误的D.李飞和马文对物证的理解都是错误的26.关于书证的审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的书证都需要经过审查判断
B.作为定案根据的书证必然都经过审查判断以确定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C.审查书证只需确定其与案件证明对象是否具有相关性即可
D.以非法方法收集的书证经审查后一律不得做为定案根据
27.关于电子证据的归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归类存在多种看法,但基本已达成共识
B.我国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归类主要有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独立证据说等看法
C.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是一致的D.电子证据作为书证的一种,在本质上同一般书证没有什么区别
28.关于询问证人的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证人所在地的指定地点进行
B.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可以在场
C.询问证人,原则上应当至少由两个工作人员同时在场
D.证人可以旁听法庭审判
29.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由()
A.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C.省级医院进行 B.省级司法机关指定的医院进行 D.省级鉴定机构进行
3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称为()
A.供述
C.辩解 B.坦白 D.攀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否定权利的人需要承担证明责任的事实是()
A.合同的订立
C.债务的履行
E.侵权行为发生
32.应用逻辑思维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包括()
A.比照和阐明
C.归纳和演绎
E.反证和排除
33.关于视听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视听资料又称音像资料
B.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等设备播放的音像材料
C.视听资料的形式和种类已经固定不变了
D.根据制作、输出和显示方法的不同,可把视听资料分为录音资料、录像资料和电子数据
E.视听资料在我国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
34.关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的证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的证人分为非专家证人和专家证人
B.英美法系中的非专家证人包括当事人、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等提供证言的人
C.在英美法系,证人证言在证据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D.英美法系的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E.大陆法系的证人不包括鉴定人
35.笔录的审查判断内容包括()
A.笔录的制作是否合法 B.抽象和具体 D.分析和综合 B.无民事行为能力 D.诉讼时效届满
B.笔录的内容是否客观、全面、准确
C.笔录记载的勘验、检查方法是否科学、适当
D.笔录字迹是否整齐
E.笔录是否有公安司法人员的同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36.(本题7分)简述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37.(本题7分)请简述举证妨碍的含义及其法律后果。
38.(本题8分)在德国,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证明结果与案件客观事实即使不一致,但只要不存在程序违法,也认为这一裁判结果是合理与现实的。德国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证据法上的哪一原理?其含义是什么?
39.(本题8分)简述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0.刑讯逼供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试从原因、性质和危害等角度分析刑讯逼供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5分)
41.广兴物流公司的一辆货车在运输货物时不慎撞塌路边李某房屋的后墙,致使屋内的部分家具及电器受损,此外李某母亲因受到惊吓在匆忙离开现场时摔了一跤,致使大腿骨折。事故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因赔偿金额存在较大分歧,李某诉诸法院,要求被告广兴物流公司赔偿其经济损失。原告李某在起诉时同时向法院送交了如下证据材料及实物:①当地电视台《每日观察》记者现场采制的录音录像带;②李某拍摄的现场物品受损的照片;③松下微波炉的实物和东芝手提电脑的实物;④李某母亲治疗腿部骨折医疗费用清单的复印件;⑤现场部分围观群众提供的证言;⑥证明后墙周边的轮胎痕迹为该货车所留的鉴定文书。
问:(1)本案中六种证据分别属于我国的何种法定证据?
(2)证据④在四种诉讼证据理论分类中各属于何种证据?
第五篇: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D
【解析】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它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经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作为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建立之前最早颁布的一部综合性的基本法.【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建立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易以单选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8.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2.D
【解析】“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负载定额”律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重点掌握,在05.10,06.1中均以单选的形式出现.3.B
【解析】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是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该知识点易以单选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4.A
【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管理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防治.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三同时制度”.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考生应重点掌握,在09.1,08.10中均以选择的形式出现.5.C
【解析】我国排污费减免及缓缴的情形之一是:排污者遇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的经济损失的,可以申请减缴或者免交;排污者如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不能申请减免排污费.【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排污者申请减缴或者免交排污费的情形.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情形出现.考生应注意重点掌握,在08.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6.A
【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税,在立法上称为“资源税”, 其范围界定较窄,主要指的是矿产资源税.【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自然资源税的范围.该知识点易以选择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7.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7.B
【解析】《水污染防治法》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规范中率先规定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有排污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该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点评】本题主要考察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8.D
【解析】《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排除危害等几种形式.【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8.1,04.10中均以选择的形式出现.9.B
【解析】我国《环境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环境标准的制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4.10,03.10中均以选择的形式出现.10.C
【解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率先于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这也是对现行《环境保护法》有关排污制度规定的突破.【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制度.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6.10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11.A
【解析】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防止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规定,在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中,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船舶及其作业造成损害的赔偿制度.改制试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12.C
13.B
【解析】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贝.【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4.10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14.C
【解析】我国法律关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对于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法律对于贮存危险废物的特别规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15.C
【解析】我国法律关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定中,对于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外围地区,法律要求应当划定规划限制区.【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对于核设施的管理的相关规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16.A
【解析】我国关于建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的规定,其审批权限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建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17.D
【解析】我国的水资源规划制度中,将水资源划分为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水资源规划制度.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18.A
【解析】我国1998年修改的《森林法》新增加了关于“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别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19.B
【解析】我国《渔业法》第三条对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20.D
【解析】我国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制度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其计算方式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的计征依据.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6.10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21.D
【解析】我国关于林权的规定,部分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但是转让的限制条件之一,就是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对于林权转让的限制条件.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重点掌握,在06.10,07.1中均以选择的形式出现.22.B
【解析】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规定,国家队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规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23.A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签订为标志,海洋环境保护的条约体系基本建成.【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的建立标志.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5.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24.C
【解析】”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国际环境法的原则.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7.10中以选择的形式出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BDE
【解析】20世纪后期,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中,国外的学者为了给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找到理论根据,提出了”环境公共财产“论,”“公共信托”论和公民“环境权”的理论.【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环境权的相关理论.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8.10中以论述的形式出现.26.ABC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的三种形式.【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9.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27.ABCDE
【解析】我国《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要设立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罪和狩猎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和非法采伐,盗伐森林罪.【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刑法》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9.1中以单选形式出现.28.ABD
【解析】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我国将海洋倾倒许可证分为紧急许可证,特别许可证,普通许可证三种.【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倾倒许可证的分类.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2.10中以选择的形式出现.29.BCDE
【解析】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1款规定,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环境噪声的来源.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7.10中以多选的形式出现.30.ABCD
【解析】我国对于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主要规定了下列制度:
(1)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2)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
(3)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4)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制度.【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关于野生植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4.10,07.1中均以选择的形式出现.31.ACD
【解析】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分类.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6.1中以选择的形式出现.32.ABCD
【解析】《南极条约》的宗旨是:
(1)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2)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
(3)各国在南极自由的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增进相互间的国际合作;
(4)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机制.【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南极条约的宗旨.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其主要特征有: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4.10中以简答形式出现,在08.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34.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转移做了严格的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级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转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经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固体废物出省级行政区域.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为防止境外固体废物非法进入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文规定: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对于控制固体废弃物转移的相关规定.该知识点易以简答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35.自然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防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改善和增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该知识点易以简答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36.国际环境损害的赔偿主要是赔偿基金和限制赔偿额两种.其中,基金赔偿是通过专门的基金公约或条约下的赔偿基金议定书设立相关的赔偿基金.由有关从业者向基金提供资金,共同承担环境损害赔偿的风险,减轻损害行为人的财政负担.【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国际环境损害赔偿中的“赔偿基金”.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其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
(1)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2)强制性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3)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法规一样,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我国环境标准主要分为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主要表现在:
(1)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是合法证据的根据.【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环境标准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考生应重点掌握,在09.1中以简答形式出现,在07.1,06.1中均以单选形式出现.38.水事纠纷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以及防洪,排涝过程中因不同的地区,单位或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争议.水事纠纷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行政区域之间的水事纠纷;二是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水事纠纷.关于纠纷的处理:
(1)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水事纠纷的处理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2)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水事纠纷的处理
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关于水事纠纷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易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是为了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真正把各种建设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审批的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第二,谁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问题;
第四,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相结合的问题.在本案中,“先建设,后补办”的现象可以得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发挥出来.“先建设,后补办”是没有将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相结合,它所造成的后果与“先污染后治理”大同小异.【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和不足.该知识点易选择,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重点掌握,在09.1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在05.10,06.1中以多选的形式出现.40.(1)A的损害应当由A自己承担.因为A的损害是由自身引起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4款规定:水污染损失是由受害者自身的责任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2)B的损害应当由A来赔偿.因为B的损害是由A的过失所引起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规定,水污染损失是由第三人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应由第三人承担.【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该知识点易以选择,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在06.10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