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营镇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6: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杏花营镇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杏花营镇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第一篇:杏花营镇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杏花营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

自查报告

杏花营镇位于古都开封的西部,开封汴西新区的中心地带,处于郑汴—体化的枢纽位置,是汴西新区开发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陇海铁路、郑开大道穿境而过,宋城路、魏都路向西延伸。

杏花营镇地势平坦,为近代黄河冲积平原黄泛区中心,总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北部平缓,平均海拔高度61m。境内土壤属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厚度在300~380m,分为河滩沙土,两合土及淤土三个类型,其北部以沙质土为主,南部、中部则以两合土为主。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24~14.50°C之间,无霜期213~215d,年降雨量平均670mm。水能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日照数为2439.5h。2010年荣获“河南省环境优美乡镇”殊荣。

自获得省级环境优美镇称号以来,杏花营镇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之本来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十百工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核心,不断巩固、深化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25%,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4.6平方米;主要道路硬 1

化普及率达到99%;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0%。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得当,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农用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域环境规划要求;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机制建设

通过全面发动,突出重点,创优机制,以保持环境优美镇创建的可持续性。一是任务落实机制。在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镇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任务到部门、到片、到驻村干部、到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经费投入机制。政府被一点,村里筹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的投入机制,保持创建活动经费的正常运转。三是日常管理机制。围绕净化保洁,组建保洁网络,完善村级保洁考核制度,增加卫生设施,认真做好杏花营镇保洁工作,推行舍饲圈养等措施,将运动式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二、合理有序开发, 深化资源利用

1年来,杏花营镇按照环境优美镇创建的要求,深入发展现代生态效益农业,按照“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大投入、大

发展”要求加大全镇规划和开发力度,积极创新发展绿色效益型农业为目标,通过实施“中心突破、四面拓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

三、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环境优化

环境优美镇的核心是生态保护与开发。自2009年以来,我镇大力实施节能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生态人居建设初显成效,生态文化渐成气候。一是提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污水集中处理村达85%。无害化垃圾处理站一座。二是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严格把好养殖场选址关和准入关,远离村庄且为村庄下游和季风垂直方向才能设立养殖场,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严禁污水直排。三是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扫、运、拆等整治活动,对全镇范围内的固体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四是完善垃圾收集模式。每村配备保洁员1-2名、购置垃圾箱10-20只,健全了垃圾户集、村收、镇运的制度,生活垃圾全部实行日清日运。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是因地制宜搞绿化。各生态环境整治村根据实际,因地取材,采取保绿、植绿、补绿的方式,保护已有的树木、沿路筑花坛植绿。六是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标语、黑板报、农民信箱等载体,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提高。群众基础仍有欠缺,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要深入人心,需要群众环境意识、生态理念进一

步树立。二是产业支撑力度不大。目前,生态建设带来的农民增收面很小。

五、下一步计划

环境整治与保护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决心在现有基础上,持之以恒,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杏花营”。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程的硬件设施。如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池等设施,切实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二)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责任意识。

(三)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使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杏花营镇政府

2012年6月7日

第二篇: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修改稿(2010年8月25日)

***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

自 查 报 告

***镇位于县西北部,小楠溪中游,距县城32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下辖3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87万。境内自然景观优美,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良好。水域面积15000亩、滩林面积12000亩。风光旖旎、山水奇丽、奇峰、幽洞、飞瀑、古村熠熠生辉,山水文化、古村文化、宗教文化相得益彰。素有“天下第十二福地”之称,2006年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殊荣。

自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以来,***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之本来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十百工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核心,不断巩固、深化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7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主要道路硬化普及率达到99%;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70%。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得当,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农用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域环境规划要求;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1 率均达到100%。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机制建设

通过全面发动,突出重点,创优机制,以保持环境优美镇创建的可持续性。一是任务落实机制。在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基础上,根据《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任务到部门、到片、到驻村干部、到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经费投入机制。政府被一点,村里筹一点,部门帮一点,在外能人捐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的投入机制,保持创建活动经费的正常运转。三是日常管理机制。围绕净化保洁,组建保洁网络,完善村级保洁考核制度,增加卫生设施,认真做好楠溪江保洁工作,推行舍饲圈养等措施,将运动式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二、合理有序开发, 深化资源利用

4年来,***镇按照环境优美镇创建的要求,深入发展现代生态效益农业,按照“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要求加大景区规划和开发力度,积极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以发展绿色效益型农业为目标,通过实施“中心突破、四面拓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银泉村稻田养鱼、荆州村板栗基地、小若口村蔬菜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埭头村依托古村优势,积极开发农业观光园项目。通过加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合理规划开发新的旅游景 2 点、项目,依托生态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2006年,全镇旅游经济总收入约1300万元,2009年,达到2200万元元,增长了40.9%。

三、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环境优化

环境优美镇的核心是生态保护与开发。自2005年以来,我镇深入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楠溪江保洁活动,大力实施节能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生态人居建设初显成效,生态文化渐成气候。一是提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污水集中处理村达26个,其中厌氧污水处理池24个,耗氧污水处理池2个。5个村污水处理池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内投入使用。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一座,中转站31个。二是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境内楠溪江沿岸划为禁养区,同时严格把好养殖场选址关和准入关,远离村庄且为村庄下游和季风垂直方向才能设立养殖场,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严禁污水直排。三是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扫、运、拆等整治活动,对全镇范围内的固体垃圾、景区环线的违章建筑、“三沿五线”范围的青山白化进行彻底清理,维护***镇诗画山水。四是完善垃圾收集模式。生态村配备保洁员1-2名、旅游环线各村购置垃圾箱10-20只,健全了垃圾户集、村收、镇运的制度,生活垃圾全部实行日清日运。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是因地制宜搞绿化。各生态环境整治村根据实际,因地取材,采取保绿、植绿、补绿的方式,保护已有的树木、沿路筑花坛植绿、房前屋后补种早香 3 柚等,一个个既有庭院经济风光,又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农村初现雏形。六是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标语、黑板报、农民信箱等载体,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今年6月4日,在第39个世界环保日即将到来之际,永嘉县首届生态文化节在埭头村开幕,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和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我镇开幕式。

依托村庄整治,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截止目前,全镇共有省级绿化示范村1个,市、县生态村10个,今年5月份,埭头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成我全市第一个获此荣誉的村。

四、进行重点扶持,深度开展连片创建

近年来,通过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我镇“十百工程”成效显著,目前36个行政村,31个村已通过村庄整治,整治达86.11%,各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我镇新农村连片创建奠定基础。根据实际,因地制宜,进行重点地域新农村连片创建,以“四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度开展景区环线,公路沿线的连片创建,以此丰富全国环境优美镇建设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道路建设工程。通过扩建、修整等措施,改善环线交通,使之适应旅游交通发展的需求。如九黄改造工程,目的是为了提高景区通行能力,全长12公里,共分三期,第一期(陶公洞至大元下段)投资1600万元,施工图正在会审,预计10月份 4 开工。

(二)溪流治理工程。目的是为了提升景区品位,改善抗洪防旱功能,如水云溪整治工程,全长4.9千米,投资3700万元,第一期大元下段已完工,第二期水云段正在施工中,已完成工程量的50%,第三期已投标,预计9月份开工。

(三)环境提升工程。为了增加景点观赏性,使之景点与村庄的整体更为协调,一是配合水云溪整治工程,在水云溪两岸实施景观建设,该工程预计投1000万元,方案正在设计中;二是积极开展“赤膊房”整治与墙立面仿古改造,投资80万元对景区环线和公路沿线的赤膊房进行全面整治,同时选取埭头古村、大元下和黄潭村进行墙体立面仿古改造,设计方案正在会审中。

(四)形象展示工程。通过对旅游区入口,各村经营店面、农家乐等的整体形象设计,达到店面、广告牌、指示牌三统一,提高村庄品位,达到良好广告效应,提高旅游层次,如九房村、大元下经营门的雨棚改造。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提高。群众基础仍有欠缺,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要深入人心,需要群众环境意识、生态理念进一步树立。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很大。三是产业支撑力度不大。目前,生态建设带来的农民增收面很小,绿水青山在眼前没给大多数群众换来金山银山。

六、下一步计划

环境整治与保护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决心在现有基础上,持之以恒,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程的硬件设施。如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池等设施,切实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二)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责任意识。例如,将我镇境内楠溪江保洁工作给专人承包,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提高承包人积极性,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工作职责,责任更加清晰。

(三)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使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四)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纳入和谐发展轨道。***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优化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扩大旅游品牌的效应,旅游业的收入进一步支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环。农业是我镇的传统产业,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全国环境优美镇”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加大力度扶持稻田养鱼、板栗、早香柚、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力度,着眼于特色,着力于农民增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010年8月25日

第三篇:“人民满意学校”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人民满意学校”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咸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我校在2004年创建“人民满意学校”活动中,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并于2005年2月被授予“人民满意学校”的光荣称号。

在2005年 “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中,我校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监控,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保障机制,落实普九巩固工作,认真开展三个评价,取得很好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一、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职工队伍(一)、团结协作、廉洁高效、务实创新的干部队伍

1、校长:正确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畅通。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当人民满意教师”的办学理念,坚持“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本校的办学特色。在管理中团结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推行新的教育理念,作风正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言行举止,堪为表率。

2、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各自分工明确,有各自的岗位责任目标,期末按照《支部书记责任目标》、《副校长责任目标》考核。主管工作落实到位,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工作,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在校长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班子集体意图,步调一致,有凝聚力。

3、中层干部:分工明确,有各自的岗位责任目标,主管工作落实到位,工作主动积极,都能独挡一面,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大家团结协作,正确落实学校班子集体意图,上下协调一致,有战斗力。

4、班主任、教研组长:对班主任、教研组长有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案。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能坚持每天三到、每周不少于三次查夜,随时掌握本班学生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能团结科任教师,共同搞好班级管理,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组长全面掌握了本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或教师教学效果的相应措施,能正确的执行学校班子集体意图,按时开展各教研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教研任务,保证每个教研组周教研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把教研活动作为一节课来对待,起到较好的作用。将每位教师每期撰写的教研论文收集整理。

(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1、教师考评: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并开始实施教师业务档案web页管理,内容详实而全面,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考评,考评结果与评优表模、晋级晋职挂钩。

2、教师培训:教研处制定了系统的教师业务培训方案,并按方案实施,落实效果好。认真组织了新课程改革系列培训,全校100%的老师暑期参加了县局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本学期实施新课程教学在上学年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效果优异。同时,把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整合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教育理念:确立“生本教育”、“合作学习”和“德育实践教育”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落实,效果良好;教师每人订阅一至三种业务杂志,做到交叉订阅,资源共享,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敬业精神:最大限度地坚持教师住校,实行教师集体办公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全体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精神面貌好,合作共事,善于维护学校整体形象。

5、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咸丰县教师行为规范》,注重过程的监控管理,落实“教育行风十不准”和“课堂教学十不准”,从而杜绝了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二、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落实教育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一)学校规范管理

1、公文制定:岗位设置系统、规范、科学,计划有操作性,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职责、评估细则和实施办法。学校管理公文的草拟、审议、定稿、颁布、检查和执行程序得到落实。

2、管理效果:学校颁布的管理公文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检查和执行记录客观详实、落实效果好;各类管理步入规范。

(二)德育管理

1.德育组织:以政教处为核心的德育网络建设组织健全;充分发挥了团支部,学生会和家长的作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计划,有方案,并取得较好成效。

2.德育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活动方案并有机的开展各项活动,班级建设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得到较好落实。

3.学生行为:召开学生德育工作大会,贯彻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效果良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三)、常规教学做到“严”、“实”,注重实效

1、三表落实: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没有随意停课或提前放学的行为;作息时间安排科学,严格值周管理,效果好。

2、教学计划落实:每位教师都有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备课有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教学进度安排切合实际,科学规范。

3、备课:备课讲究“实”、“新”,学校有操作性较强的备课要求,教师的教案有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法、学法设计,杜绝了沿用旧教案或抄袭教案现象。

4、上课:教师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突出了教师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形成融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课后总结反思为一体的教学流程,充分的利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5、作业批改:教师安排的作业很适量,批改无误,点评到位;对教辅资料做到全批全改。

6、辅导:有分类辅导对象和措施,特别是“爱生育人”的一帮一活动,辅导效果特好。

7、考试:教务处认真的组织各类检测,并做好单元检测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要求教师当天考的试卷当天必须阅完并分析完,在下次上课时必须讲评。期末统考组织严密,全校学生全部打乱编试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不监考同学科考试,不参阅本学科试卷,并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保证考试成绩客观、真实、准确,并将批阅试卷一律封存备查。

8、实验教学:实验管理员能管好、用好实验设备,相关学科教师能按照教学要求做好实验,实验开出率达到标准。

9、信息技术:我校加强以校为本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学生信息技术课有机操作,远程教育信息资料接收完整并得以良好运用。

10、教学检查:有常规教学督查制度;学校由教务处组织每月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一次,并进行不定时抽查,同时做到有记录,有通报、有整改措施。

(四)、校本教研

1、新课程研究:在县教研室组织下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学校并要求七年级每周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研活动在6次以上。

2、听课评课:我们要求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在15节以上,教学主管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其他行政人员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听后有具体的评价意见和改进措施,并且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每节课进行量化评分。

3、研究课、示范课:要求每学期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组织研究课、示范课6次以上,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对教研组长和组员进行处罚;学校教研处认真组织评议,写出评价意见,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我们也正在进行积极争取教研课题。

4、教研组织:我们以学科单独或联合的方式成立了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生、政史地、艺术等六个教研组,各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主题明确,内容详实,有记载,效果好。每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一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艺术组每学期组织一次篮球赛、一次艺术节,语文组组织的作文竞赛,外语组组织的演讲比赛等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考

1、参考率: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应届初中毕业生参考率96%;

2、总分人均分: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应届初中毕业生总分人均分居全县第五;

3、高中招生: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招生人数居全县第六。

(二)、期末统考

1、总分及格率: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总分及格率居全镇第二,初二年级总分及格率居全镇第一;

2、总分人均分: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总分人均分居全镇第一,初二年级总分人均分居全镇第一;

3、总分优分率: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总分优分率居全镇第一,初二年级总分优分率居全镇第二;

四、加强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一)、财务管理

1、收费管理:我们制定了收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恩施州价[2004]126号文件规定的“一费制”标准收费,无乱收费和有偿家教行为。

2、经费管理:我校严格按照全县中小学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校内制度完善、科学;财务管理规范,与中心学校按月结算,坚持审批制,开支合理。

(二)、后勤工作

1、管理体制:我校严格按照县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执行。

2、后勤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后勤管理制度,如《采购制度》、《保管制度》、《食堂制度》、《小卖部制度》等,做到制度健全,人员落实,岗位职责明确,监督机制落实。

3、后勤改革:本学期,我们在教师编制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食堂和小卖部收归学校统一经营,实现了规范管理,学生、家长反映良好。

4、饮食卫生:我校严格按食品卫生要求操作,上岗人员经体检全部合格,杜绝了饮食卫生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

1、环境管理:我们按照县教育局制定的《校园管理规范》要求,做到每天三打扫,校园内随时保持干净整洁,清爽怡人。

2、疾病防治:我校按照县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与卫生防疫部门联合搞好疾病预防,措施得力,效果好,应急机制健全,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从而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

3、校园安全:学校构建了安全责任网络,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师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得力,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贫困生救助

1、资料:学校及时建立了贫困生、救助学生、“留守”学生、“两免一补”学生花名册和档案,各方面资料做到详实规范。

2、资金: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将各种资金帮扶到位,并做到帮扶对象准确。

五、巩固普九成果,确保迎“国检”过关。

(一)、措施得力

1、普查:在2005春季学期和2005秋季学期各开展了一次普查,摸清我校辖区内适龄少年入学和17周岁人口受教育情况,做到数据真实准确。

2、入学通知:在2005春季学期期末,认真了解辖区内小升初学生情况,协调小学教师使入学通知书发放面达100%。

3、防流控辍:我校采取一切措施防流控辍,妥善安置残疾学生,积极帮扶困难学生,并实行学生流失报告和流失学生家访动员制度,把学生入学巩固情况纳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考评,使得学校工作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学生也安心在学校学习。

(二)、档案规范

1、周岁册:我校根据“普九”要求,分年更新,及时调查,使各项数据真实准确。

2、统计表册:学校积极完善各种“普九”资料档案,做到数据准确,装订规范,表册相符,佐证有据。

(三)、几率达标

1、我校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学生入学,通过说服动员、主动帮扶,使得学生入学率达91%,从而达到“普九”标准。

2、我校通过说服动员、主动帮扶等措施防止学生辍学,有效的将辍学率控制在2.75%。

3、我校2005年春季学期扎实开展工作,确保17周岁完成率达89%,从而达到“普九”标准。

六、注重三个评价,实现三个满意

我们以创建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一方面大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寻求社会支持,共同办好学校。

(一)、社会评价

1、党政领导:问卷调查高乐山镇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分管领导,满意率达100%。

2、社会人士:到当地随机走访问卷调查10名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满意率达90%

(二)、家长评价:问卷调查506位家长,占全校家长人数的98%,满意率达95%。

(三)、学生评价:问卷调查全校所有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

总之,一年来,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人民的要求是不断变化并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的,因此今后我们将牢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不懈怠,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更高标准的、永远的“人民满意学校”而努力!

高乐山镇白水坝中学

2005年11月

第四篇:2008两基 复查验收 自查报告

雷波县五官乡人民政府2008年“两基”

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五官乡距县城1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5.1万亩,耕地面积5142亩;所辖6个村(其中有4个彝族聚居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5230人,其中少数民族2639人。全乡以农业生产为主,三年农业生产总值684.3万元,粮食总产量1802吨,人均收入2200元。

全乡有中心校一所,下设村小5所,校点1个;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60人。每村办有村小,基本能满足偏远山寨小学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满足农民到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技术的需求。

二、“两基”工作情况

(一)普及程度

小学:全乡7-12周岁政策适龄儿童为561人,其中女儿童274人,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女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为100%,15周岁完成率为100%,15周岁文盲率为0.初中:全乡13-15周岁正常适龄少年284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1%,辍学率为0.6%,毕业率为100%,17周岁完成率为100%。

特殊儿童教育:全乡7-15周岁特殊儿童0。

(二)办学条件

全乡有教师38间,校舍总面积3540M2,人均校舍面积4.8 M2,学生活动场地总面积1949 M2,生均面积2.66 M2,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达到了一无多有的基本要求。

全乡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均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一位省级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班子配备齐全。

(三)“两基”巩固提高措施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抓教育,就是抓经济”。乡党委和政府班子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把教育的发展放在全乡各项事业发展的首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两基”复查验收领导小组,做到了机构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保障了“两基”复查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宣传力度和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①召开村组以上干部会议,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

②大力开展全乡“两基”巩固提高的宣传工作,采用横幅标语,专栏、学生家长会、村组干部会议和组织“两基”复查工作组进村入户等宣传形式。

③全乡教育的入学、巩固由乡政府工作人员实行联村负责,帮扶到户制。④ 对违反《村规民约》,违反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村民,经教育不听的,乡党委、政府要从严、从重处理。

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送子女入学的热情高涨,全乡教育生机勃勃。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全乡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督促检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检查学校“双八条”执行情况,检查教师“八不准”和对教学工作的“六认真”的执行情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和谐社会、平安校园”要求,促进学校“三风”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努力为学校解决各种困难,组织全乡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帮扶贫困学生,维修村小,逐步完善学校教学设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把教育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督促乡干部和教职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

三、扫盲工作情况

全乡“成教”工作的主要措施是:一堵、二扫、三巩固、四培训。

一堵:堵住新增文盲。加强对学校学生的入学与巩固管理,这主要由联村包片的乡政府工作人员负责。

二扫:扫除已有的青壮年文盲,自95年以来,全乡已扫除青壮年文盲175人,把全乡的文盲率控制在1.1%以内。三巩固:每年在全乡6忽然行政村中轮流办2个以上巩固提高班,严防已脱盲人员复盲。

四培训:在全乡设立6个培训点,对四大农作物、优质脐橙、核桃、板栗、青花椒、反季节蔬菜的管理等进行技术培训。在每个村着重培养2个农村使用技术“明白人”,充分发挥“明白人”在科技种植方面的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村民在农业种植上学科学、用科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培训方法除自培外,每年都外请州农业局、县农业局、县科协的农业专家到乡到村进行专题讲座,在田间地角实地讲解。同时乡政府还组织选派村民代表外出学习。

全乡“成教”工作取得成效是:全乡的文盲率为1.1%,今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培人数869人,培训面达26.5%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

1、乡政府资金紧缺,无其它收入,对全乡教育的投入不够,在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施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全乡实行民族寄宿制难度大,对适龄儿童的入学巩固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始终不移地把全乡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村支柱产业,加强农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加强《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做到依法治教,规范管理。

4、继续抓好和完善全乡的“两基”工作,巩固“两基”成果。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五篇:“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开县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根据渝校务公开[2004]1号《关于对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复查、抽查验收的通知》精神,我县全面地开展了对重庆市命名的“民主管理示范学校”的复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总结于后: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中心校以上各级各类学校165所。其中高完中8所,单设初中40所、小学110所、幼儿园3所,师范进修校、职教中心、成人中专、聋哑校各1所;教师职工队伍1.3万人。

我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建立教代会制度。广大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行使维护、参与、决策、监督等民主权利。全国教育工会1999年发文《关于推进校务公开的意见》(教工字[1999]11号)后,我县县委宣传部、教育局、教育工会联合下发了在全县学校推行校务公开的文件,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使学校民主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1999年11月,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育督导室、重庆市教育工会授予郭家初中、桃溪小学“民主管理示范学校”称号;2003年3月,重庆市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授予开县中学、铁桥中学、德阳初中“民主管理示范学校”称号。

二、自查工作情况

我县把这次对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复查、抽查验收工作,做为推进我县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的契机。我们的立足点是促进我县学校的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更深入地全面发展,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提高教代会工作质量,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为此,在全县开展了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的复查、督导工作。

(一)加强复查、督导的领导。为使教代会、校务公开的复查、督导工作顺利地开展,我县成立了由中共开县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县教育委员会、开县教育工会的领导和县教委有关职能科室组成的“开县教代会、校务公开评估领导小组”。对全县165所学校教代会、校务公开进行评估复查。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姜伯成同志任组长;教委副主任张文桂同志,县委教育纪工委书记唐开珍同志,县府督学、教育工会主席周国友同志任副组长;县教委人事科副科长杜子碧、教育科长陈香柏、县教育工委办公室主任田世林、教委督导科长孙俊益、教育工会常委左晓明等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工会,周国友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田世林、孙俊益、左晓明同志为成员。

(二)修订制度,完善机制。县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修订了《开县中小学校校务公开实施办法》、《开县中小学校教代会暂行条例》、《开县中小学工会职责》等制度。各学校整理了教代会、校务公开档案,修订了各校教代会制度实施条例、校务公开实施办法以及教职工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巩固了校长接待日,完善了校务公开“公开栏”。使我县校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有效地推进了“民主治校”、“法制法校”的进程。

(三)评估督导,整改结合。县教代会、校务公开评估领导小组,对全县中小学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评估的重点放在目前社会上关注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上,即人事聘任、收费行为、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评估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听”,听学校党政工领导对教代会、校务公开和工会工作的综合报告;“看”,看学校收费公示牌、校务公开栏,教代会、校务公开的会议记录、提案、决议等资料:“访”,访问教职工、学生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等方法步骤进行。经听、看、访,我县学校基本能按照收费公示牌公示的收费标准收费,学校教师岗位聘任、晋级、评优、奖惩等工作,均能做到管理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全县165所学校均建立教代会制度,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工会主席基本落实了同级副校级的政治、经济待遇;进入党支部班子的83人,占50.3%;参加校务会、校长办公会的134人,占81.2%;2003,162所学校开展了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工作,评议学校中层以上干部748人;制订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办法114篇;制作中小学收费公示牌165个;办校务公开栏137块。学校工会能承担教代会闭会期间,校务公开常务工作办事机构的任务,校务公开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实效

从1983年学校建立教代会制度、1999年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县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促进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密切了干群关系,调动了教职工“三育人”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发展。我县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近二十年了。其间,教代会工作颇有成效,广大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履行了“维护、参与、决策、监督”四项基本职能。校务公开通过校务公开栏、校情发布会、校长接待日、校园网站等形式,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公开,置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之下;教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扩大和充实。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桃溪小学,在学校日常事务中总是坚持广开言路,凡是学校重大决策和方案出台,坚持在校务公开栏上公布,教代会上收集反馈信息,进行修订,交给广大教职工决策。他们在教代会上通过的学校发展、教学改革、职工福利等制度达100余条,由于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法,教职工充分理解,乐于接受,执行效果很好。

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校”——开县中学,形成了考核、考评的公开、公示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构成了学校重大问题的“预告、讨论、通报、公示、评议、决策”的民主治校的基本模式。

我县民主评论干部制度也逐渐完善,已纳入了行政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某小学原校长、主任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民主评议干部时学校教代会建议免去2人职务。我们专题向原教育局进行汇报,免去了两人职务。

第二,教职工利益得到保障,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利。校务公开是组织教职工通过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让教职工了解。他们不但有知情权、发言权,还有决策权。如财务收支、收费、招生、基建、教职工福利分配、教师职称评审、晋级、评优、考核等内容。竹溪初中、正坝初中、大进初中等学校在制定教师“优化组织,竞争上岗”方案中,教职工提出了合理竞争,人尽其才,以求学校和谐长远发展等建议,保证了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组合的顺利实施。南门初中等学校在教师3%晋级别,行政采纳了教师解决一线教师的建议,晋级指标全部投放在一线任课教师。今年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中,全县万多名教职工全部受聘,与教育行政签订了新一轮劳动合同。

第三,进一步密切了学校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在推行校务公开前,往往是校长独断专行,任人唯亲,暗箱操作,假公济私,造成各方面关系紧张,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实行了校务公开以后,领导清白,教职工明白,矛盾减少,气氛融洽了,教职工积极性提高了,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充满活力。大德乡小学原干群关系恶化,许多教职工对学校工作产生误会,告状的不少。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审计,证明学校领导是清白的,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学校管理不民主,校务不公开。庚即,学校健全完善了教代会制度,公开了校务,民主评议了干部。现该校教职工精神面貌改变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弘扬正气,强化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2004年4月,开县教育工委、教委、教育工会组织了“师德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报告会历时13天,行程1875公里,演讲22场。全县165所学校教师10286人,学生6990人认真听了演讲报告,教师听报告率达92.3%。

第四,教师队伍稳定,教职工“三育人”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推进了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校务公开了,让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工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一方面要让教职工明白个人的工作与学校的大局密不可分,学校的事情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在执行校务公开的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解决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尊重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愿望,使教职工享受主人翁地位。临江镇小学在校务公开中,首先以公开教师特别关注的学校财务热点为突破口,及时在公布栏张榜公布,学校财经接受群众监督,并建立大宗物品采购坚持要有教师代表参与等经费管理制度。教职工增强了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度,凝聚了教职工的心,教师干劲倍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忘我、奉献”的群体局面,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推行校务公开以来,我县教育教改成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快了开县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化的步伐,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我县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还不平衡,离上级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将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努力提高学校民主管理的质量,为把开县办成教育强县而作出更大贡献。

2004年10月28日

下载杏花营镇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杏花营镇环境优美乡镇复查验收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复查时自查报告

    我镇地处某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全镇共有49个行政村,4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万人)。现有中小学29所(含城区),其中初中6所,小学23所,在校初中生5889......

    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复查时自查报告

    我镇地处某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全镇共有49个行政村,4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万人)。现有中小学29所(含城区),其中初中6所,小学23所,在校初中生5889......

    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回顾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的做法和成果如下: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xx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汇报材料

    xx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汇报材料 xx镇位于工布江达县西面,坐落于318国道旁,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517平方千米,共有16个村委会,923户4576人。尼洋河横跨我镇,并从小集镇北侧流过。全镇......

    莲塘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

    莲塘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为深入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加快推进我镇生态经济的建设步伐,促进我镇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

    XX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我们××镇地处废黄河南岸,镇域面积122.6平方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7880个农户,73000人口,耕地面积81000亩,2004年全镇共实出国内生产总值3.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

    XX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XX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我们××镇地处废黄河南岸,镇域面积122.6平方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7880个农户,73000人口,耕地面积81000亩,2004年全镇共实出国......

    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实施方案[★]

    柴湾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01号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争取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改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