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五课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五课,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我在设计本课时,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先出示一组表现孩子幸福生活的画面,再出示一组表现战争中孩子的画面,将这两组图片相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带来的伤害,体会战争的无情与可怕。在精读感悟环节,我采用的朗读感悟法,让孩子们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优秀,从而体会作者失去父亲的悲伤感情。在交流拓展环节,我让孩子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体会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同时联系现在的时事,进一步体会战争的可怕、和平的可贵,所以我们的作者才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也是本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抒情环节,让学生把对和平的渴望化作自己的语言,写在“祈愿卡”上,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
本课,我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之中,使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充分体现,把注重品味语言文字和精神熏陶相统一;训练语言文字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相统一。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6人,男生19人,女生17人,大部分学生来自于本校,其中有1人是从东山屯村校转来的,有1人是休学半年后本学期继续试读,可以说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本班学生从总体情况看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像段立成、刘敏、单宝辉等同学等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能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写作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但是也有几个同学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还很不稳定。像周可欣、于胜宏、张海泉等同学做作业还需要多次提醒才能完成,有时还会拖拉。这些都待这学期再进行严格督促训练。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着重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采取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采用朗读、讲故事、趣事回顾等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说话能力。
2、在教学中要做到激趣导课,采取多种形式,如抓课文题眼,设置悬念等导深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想学的兴趣。
3、在授课过程。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或发现问题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过程。通过“初读寻疑,一再读释疑—细读解析一精读入情一美读品味一熟读成诵使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耳出于口。发于心,出于口、眼、耳、脑并用。从而达到以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4、巧设结尾,善始善终。在教学中我们又可以根据课文不同采用延伸式,悬念式等有效的结课形式。
5、板书设计新颖,简练,力求体现文章主旨。
6、合理分配时间、教案有课后记。
教学准备:挂图、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组:12—1课时第二组:10—1课时第三组:12—14课时。第四组:12—15课时第五组:10—13课时第六组:10—14课时
第七组:12—14课时第八组: 11—13课时
总之,教无定法,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充实和调节自己,使教学任务能更好地完成。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画风》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朗读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二年级的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观点、做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的创意,学习他们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7个生字。
2、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难点:
引导学生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图画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认真听,“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云儿见它让路,树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飘舞,风铃见它唱歌”,它是什么?(板书:风)2.你知道哪些风?
例如:大风、狂风、龙卷风、微风、(适当地请学生加动作表现风)春风、东风、西北风等。(“你真能干!把风的大小、方向都说出来了。” “不同季节的风是不同的。”)
3、导题:有三个小朋友也很能干,他们能画风呢!(在“风”字前面板书“画”)在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画风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5、画风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是谁在画风? 2.学生汇报 :是宋涛、陈丹、赵小艺在画风。(教师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让学生跟写)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也在他们的名字中呢?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拼读。sòng tāo chén dān zhào yì xiǎn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
4、去拼音后指名带读
5、和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打招呼
6、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宋涛 陈丹 赵小艺 旗杆 显得更美了 呼呼地转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是谁在画风,而且他们的名字是生字,同时学习生字,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三、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汇报(9个自然段)3.男女生分段赛读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提示有谁在干什么?)2.学生汇报: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教师启发:你们能说得具体一点吗?他们画了什么呢?
3、学生再汇报: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4、师:你们看图说话的本领真强,看一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写的吧!
5、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6、游戏:变魔术
学生闭眼,变魔术后老师变成了宋涛,学生变成了陈丹。宋涛问:“谁能画风?”陈丹回答:“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相机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7、过渡语:风,看不见,摸不着,真的谁也画不出来吗?(不是)
7.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要求:宋涛的用横线划出,陈丹的用波浪线画出,赵小艺的用双横线划出。
8、模拟学生汇报,相机学习4、6、7、8自然段(1)学习第7自然段
a.师:你找到了谁的画风方法?
b.生:我找到了宋涛的画风方法。“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相机板书)
c.师:你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的?(第7自然段)请你读给大家听。d.师生共同评价朗读
e.动作表演朗读第7自然段(2)第6自然段
a.师:你还找到了谁的画风方法?
b.生:我找到了陈丹的画风方法。“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师:你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的?(第6自然段)d.全班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
e.表演秀:学生变成了一棵棵小树,大风来了,小树被吹弯了腰。风可真大呀,风把小树吹弯了腰。(相机板书)(3)学习第4、8自然段
a.师:谁知道赵小艺画风的方法在哪个自然段?(第4、8自然段)她是怎样画风的呢?
b.生:“她在房子前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课件出示,相机板书)c.指导朗读第4、8自然段
d.学生配合读第4、5、8自然段(指一名学生旁白,男生当宋涛,女生当赵小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次的阅读和教师画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五、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感悟 1.自由练习
自己试读宋涛、陈丹、赵小艺说的话,看怎样才读得更好。2.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
3.指定四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悟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中小朋友的创意。)
六、拓展
1.教师小结:红旗飘动,小树弯弯,风车转动,雨丝斜斜,都是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想法)3.师问:你也想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呢? 4.生说:我想画____,________。5.动手画一画风
6.展示作品并介绍你是怎样画的?
7.写一写自己是怎样画风的(完成课文后练习p68)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用那么美妙的语句表述出来。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课文并激发孩子的能力)
八、课外作业
小小画家,请你选择画一幅画。画声音 画气味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板书设计:
宋 涛 斜斜的雨丝
画风 陈 丹 弯弯的小树
赵小艺 飘动的旗子
转动的风车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
凡卡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四、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工总结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工总结
王
大
军2012、6、2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本班37名学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认真完成了课程内容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在字词、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方面发展均衡,能力基本得到了提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阅读和习作能力明显增强。
二、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特别是每单元后的词语盘点将本单元要求会写的词语和记住的词语都做了罗列,便于学生和老师检查过关。我通过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运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而且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对每课的词语过关,单元训练后,又进行单元过关。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安排了一些小练笔和习作,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另外,在复习中也采用了归类复习的方法让孩子们对字词的掌握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比较扎实。在考试中,学生检测基本过关。继续加强了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注重了教师的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下来,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提升,绝大部分同学的字美观大方。
(二)阅读教学
1、加强了对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注意了:继续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并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
2、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从检测来看,学生在阅读方面反响很好,也应该跟平时的训练和学习很有关系。
3、放手选读课文的教学,作为学生课后阅读的联系的载体。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每次口语交际课中,我都要学生事先进行准备,交代交际的具体任务,认真策划好交际的情境,达到全员参与、人人互动、自主评价的目的。同时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达到口语能力的提升。
(四)习作教学
本学期的习作教学我主要侧重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选择让学生喜欢的话题,让他们乐于表达,加强了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学生每次习作,都进行课前储存、集中指导、优秀习作交流、修改提高几个阶段,让孩子们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提高。
(五)语基知识点的教学 利用每个园地里的“我的发现”里的内容教给同学们的语文知识点,如同学们认识了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等,知道了引号的用法,还懂得了要把文章写具体,平时必须多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的材料,还要多看课外书,书上要求要背的内容全部背完,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掌握了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六)综合实践
1、本学期,进行了两次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表现积极,调查活动分小组,有计划、有反馈,有体现,在过程性评价测试中都有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2、我结合单元内容,要同学们办语文手抄报,本期办了《大自然的启示》《珍惜生命》《热爱和平憎恶战争》《走进田园》等手抄报,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
三、几点反思:
1、继续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2、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一篇作文,尽可能做到保质保量。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作文的能力。
3、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
4、继续重视背书。本班学生欠勤奋,背诵课文不主动。来期,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背书的习惯。
4、加强对学困生关注和跟踪辅导,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绩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