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 需要公众的参与
环保 需要公众的参与
各位评委,各位听众,作为一个常州人,参加这样的活动,走到第三环节,我对环保低碳的看法进一步深入。小时候,没有任何环保的概念和习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常州将高科技和高度文明融合在一起,“常州创造”的概念深入人心,在我们中间已经有许多人意识到了碳减排的重要性,很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也在四处奔走身体力行的进行着碳减排。
如何推进公众参与力?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会响应我们常州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公益性的活动。但是我更想从身边的低碳环保组织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参与。我自大一开始参加了我们学校的低碳环保协会,在校内,我们义务植树、粘贴绿色生活小贴士、申请“绿之源”林、回收废旧电池等等;在校外,我们通过环保漫画、海报展,环保时装秀,“聚焦淹城”摄影大赛,植树活动等等,把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传达给社会。
同时,我们深入社区,开展大型的社区行活动。金色新城,新城南都,大学新村都是我们社团的活动基地,社区的居民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干旱来临之时,协会成员走进污水处理厂学习污水处理流程,为宣传节约用水搜集素材。
如何推动公众参与力度?我想这里有一个责任感的问题,每个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担心能否保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我觉得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青年大学生拥有“低碳环保”的理念,在离开校园和离开大学生绿色环保社会团之后,是否依然能生
根发芽,是否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并且成长为大树影响周围的人群。我们协会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现在基本上都在企业工作,但是他们环保的影响力,对于环保的关怀,一直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如何推动公众参与?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我们青年大学生参与环保,就是要自己投身进去,自己环保也带动周围人的环保。一件事情当一个人去做的时候,看不到效果;当一群人去做的时候,就能看到处处都是环保,处处都能低碳。
如何推动公众参与力度?从青年大学生来说,我觉得要有执行力和创造力,注重实际效果。比如说我参与活动,以前大一的时候我很注意我们参加的活动有没有媒体报道,有多大的影响力;而现在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我更关注我们参与的低碳环保对社会有没有实际用途。参与环保活动,也让我更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注意节约。
我们现在有很好的条件,技术进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条件,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国际上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能够了解到世界上最新的观点。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模仿和了解的阶段,还要有自己的创造力。比如我们调研题目《低碳时代汽车装配如何超轻量化发展》,如何让汽车在安全的同时,减轻自己的重量,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科技的创新,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不断提升创新创造的本领。
总之,推动公众参与低碳环保离不开我们政府的努力,但更离不开我们个人的努力,我们青年大学生需要担负起我们社会责任感,提高广大同学的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从我做起,为常州创造一流的绿色城市而积极努力”。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低碳环保团队,我们的团队名称是“”,我们的低碳环保口号为“秉承低碳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我们团队之所以叫“”,是因为绿色代表春天,是万物的颜色;绿色代表植物,是生命的颜色;绿色代表行动力,是通行的标志;绿色代表无公害,是健康的象征。而低碳环保,需要绿色环保、绿色出行、绿色食品、绿色健康、绿色安全;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一切从源头做起,才能拥有绿色,我们的生活需要绿色,我们的未来更需要绿色。
下面请大家看一下我们协会的标志,这个大圆代表地球,中间的“三个人手拉手”代表人类;外面的一圈绿底代表绿色环境,这个标志整体意味着我们人类是地球的核心,但不是唯一,我们需要为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做出努力,这样以来,我们所保护的环境可以很好的反作用我们人类的本身,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生存、发展!中间的图表又可以看作是形象字“森”,又是“所有人手拉手”寓意为我们要低碳环保,光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所有人的合作。
其实我们团队不仅仅是我们三个人,我们是一个环保协会,我们协会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以低碳环保为目标,推行环保理念,开展低碳环保活动。我们参加了常州市高校环保联盟,一直为此而努力。最后我们呼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吧!我们相信,低碳,环保,会使我们,活得更加精彩!
在校内,我们义务植树、粘贴绿色生活小贴士、申请“绿之源”林、回收废旧电池等等;在校外,我们通过环保漫画、海报展,环保时装秀,“聚焦淹城”摄影大赛,植树活动等等,把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传达给社会。
第二篇: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生产(运行)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公众参与工作,有效维护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环办[2003]26号)等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
(四)本实施意见第二(六)条规定的应当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要求
(一)公众意见调查的主要形式及有关要求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可分为书面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书面问卷调查是征求公众意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网上问卷调查用于征求大范围公众意见,可作为书面问卷调查的辅助和补充。问卷调查由建设项目的投资单位(或个人)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组织开展。
问卷调查的范围和问卷调查表发放数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如项目性质、环境影响程度及周围环境敏感目标情况等。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应包括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其中参与调查的单位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单位数量不得少于70%,参与调查的个人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个人数量不得少于70%(项目环境影响范围根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2、座谈会
座谈会是沟通信息、交换意见的双向交流过程。参加人为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建设项目的投资单位(或个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有关专家及关注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等,其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 的代表数量不得少于参加人数的60%。
座谈会可由建设项目的投资单位(或个人)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组织和主持。上述单位在座谈会开始时介绍项目及环评情况,并在会议期间回答代表提出的问题。主持人应在会议开始时宣布会议议题,介绍参会代表。座谈会主办单位应在会后5天内完成会议纪要,知会相关单位和个人。
3、论证会
论证会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并力争达成某种程度一致意见的过程。论证会应明确议题。
论证会的参加人主要为相关的专家、关注项目的专业人士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代表等,参加人数一般1 5人左右,其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的代表数量不得少于参加人数的三分之一。
论证会可由建设项目的投资单位(或个人)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组织和主持。主持人应在会议开始时宣布会议议题,介绍参会代表。论证会主办单位应在会后5天内完成会议纪要,知会相关单位和个人。
4、听证会
听证会是上述三种公众意见调查方法的补充,主要针对某些特定环境问题公开听取公众的意见并回答公众的质疑,为利益各方提供公开和平等交流的机会。
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以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的代表为主,可邀请相关的专家或专业人士出席,其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的代表数量不得少于听证参加人数的70%,且每个居民点或单位应至少有一位代表。
听证会可由建设项目的投资单位(或个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和主持。听证会主办单位应做好听证会笔录,并在会后5天内完成会议纪要。
5、书面征求意见等其它形式
对可能造成跨市(或县)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前书面征求有关市(或县)政府或环保部门的意见,并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对意见进行回应。
(二)公众调查表的基本格式和问题的设计原则
公众调查表中必须包括项目的有关信息,如项目概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环评结论等,以及所调查公众的情况(如姓名、居住地、职业、联系方式等)。
调查表所设问题应简单明了,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应设
臵问题调查在采取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公众对项目建设和选址的基本态度(如其反对,应要求其说明理由),以及对项目有何意见和建议。
(三)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应对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将公众意见按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公众、有关专家、其他公众等类别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以及按单位和个人分别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对公众所提意见应回应采纳或不采纳,并说明理由。
(四)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环评文件公示要求
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采取在受项目影响居民点、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张贴布告的形式公布公示信息,也可采取在报纸、网站等公共媒体公布公示信息等其他形式进行公示。采取其他形式的,必须在受项目影响居民点、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张贴布告,公告获取公示信息的方式或途径。布告应加盖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公章。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示的要求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后,在其政府网站或者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告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环评文件受理时间、环评文件简本的链接以及公示期限、公众意见反馈方式。根据以上方式公开征求意见情况,对公众意见较大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可以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再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决定举行听证会的,适用《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听证会的规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决定后,应当在其政府网站公告审批或者审核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内容(规模)、审批时间、审批结果、审批文号以及公示期限、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后公示的时间应不少于10个工作日,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后公告的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的公众参与
对属于本条所列情形的电磁辐射、餐饮、加油站、医院或卫生站、机动车清洁或修理、KTV娱乐、交通、石化分装、垃
圾压缩站等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也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1、在居民点内建设;
2、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点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上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一般可以简化,可只进行公众意见调查,调查样本数应不少于30份。但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除外。
三、试生产(运行)公众参与的要求
变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公众关注程度较高,或由于恶臭、噪声或其他污染须搬迁居民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试生产(运行)前应进行公众意见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公众调查表中必须包括项目的有关信息,如项目概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已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以及所调查公众的情况(如姓名、居住地、职业、联系方式等),调查表应主要调查公众对项目试生产(运行)的意见,以及对项目环保工作有何建议。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还应通过座谈会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
四、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众参与的要求
(一)公众意见调查的主要形式及有关要求
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过程中承担监测或调查的单位应征求公众的意见。
公众意见调查一般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但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除外。
对可能造成跨市(或县)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审批机关应邀请相关市(或县)环保部门参加竣工环保验收会。
对属于以下所列情形的建设项目,应在采取召开座谈会、协调会或其他形式解决公众参与存在问题后方可批准竣工环保验收:
l、验收监测或调查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公众意见较大,环保部门或建设单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与公众沟通、协调的;
2、竣工环保验收审批前公示期间,公众意见较大,环保部门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与公众沟通、协调的;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后公告的期限内公众提出合理反对意见的;
4、试生产(运行)期间由于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投诉并经查明
属实的。
(二)公众调查表的基本格式和问题的设计原则
公众调查表中必须包括项目的有关信息,如项目概况、生产运营情况、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运行情况等,以及所调查公众的情况(如姓名、居住地、职业、联系方式等)。
调查表所设问题应简单明了,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应设臵问题调查公众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项目有何意见和建议。
(三)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同第二(三)条。
(四)建设单位或者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的公示要求
对公路、铁路、变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公众关注程度较高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负责监测(或调查)的单位在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过程中应进行公示。可以采取在受项目影响居民点、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张贴布告的形式公布公示信息,也可采取在报纸、网站等公共媒体公布公示信息等其他形式进行公示。采取其他形式的,必须在受项目影响居民点、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张贴布告,公告获取公示信息的方式或途径。布告应加盖建设单位或监测(或调查)单位的公章。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示的要求
按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环办[2003]26号)执行
(六)分阶段验收的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
对于分阶段进行竣工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其每阶段验收的公众意见调查和公示应在整个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进行。
五、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今后在国家、省有关法规、规章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则
一、建设单位在报送环评文件时应提供的公众参与材料 建设单位在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以下公众参与材料:
(一)向公众发布信息公告的证明材料
1、受项目影响居民点张贴布告的照片和布告的原件。
2、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的,应根据媒体 的种类提供公告复印件、VCD光盘或公告的网站链接方式等。
3、公开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的,应提供接收印刷品的公众的签名和其居住地或所在单位等相关情况以及印刷品一份。
4、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的,应提供相应的查证材料和查证方法。
(二)公众反馈意见的相关材料
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附具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的情况(如姓名、居住地、职业、联系方式等),以及持反对意见公众的调查问卷复印件。
2、采用咨询专家意见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应提供具有专家签名或咨询单位公章的书面回复意见。
3、采用座谈会、论证会或听证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应提供座谈会会议纪要、论证结论或听证笔录。
4、可能造成跨市(或县)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附具有关市(或县)政府或环保部门的书面意见。
5、应附具对公众反馈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三)刻录有环评文件及其简本电子版的光盘。
(四)对于未批先建项目,其补办环评文件中需有说明项目建成以来群众投诉情况的材料。
二、建设单位在报送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书时应提供的公众参与材料
建设单位在报送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书时,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以下公众参与材料:
(一)公众反馈意见的相关材料
l、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附具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的情况(如姓名、居住地、职业、联系方式等),以及持反对意见公众的调查问卷复印件。
2、采用座谈会或协调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应提供会议纪要。
3、应附具对公众反馈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二)对公路、铁路、变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公众关注程度较高的建设项目,应提供向公众发布信息公告的证明材料
1、受项目影响居民点张贴布告的照片和布告的原件。
2、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的,应根据媒体的种类提供公告复印件、VCD光盘或公告的网站链接方式等。
3、公开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的,应提供接收印
刷品的公众的签名和其居住地或所在单位等相关情况以及印刷品一份。
4、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的,应提供相应的查证材料和查证方法。
第三篇:参与环保
参与环保,从我做起
曾记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曾记否“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曾记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丽。但现在宁静被噪音扰乱;壮阔被垃圾填埋;艳丽被白色渲染。看着地球满目疮痍我们心痛万分。但心痛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人类到底怎么了?
沙丘吞噬了万倾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包袱是人类尴尬哑然。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平衡,咎由自取,使人类陷入困境。
不过,大自然敲响的警钟使昏睡的人类彻底清醒。现在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及环保倡议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有些人则会问:“世界这么大,环保是社会、是国家的事,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请记住: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但无数滴水凝聚起来,会是澎湃汹涌的巨浪,才会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汇聚起来,便是无限!
回顾一下从身边流过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盘刷碗、洗脸刷牙、洗发冲澡的时候,你我可曾想过,节约每一滴水?在你我使用电灯、电话、电脑、空调、饮水机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节能了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环保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话题。
参与环保,从我做起,就要从思想上崇尚环保,以参与环保为荣、破坏生态为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看似点滴的破坏,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坚固的根基。参与环保,从我做起,就要从日常生活中体现。作为一个有责任感、荣誉感的公民,都应该抓住时间,只要付出劳动,就一定会得到一方净土。平凡与不平凡只有一步之遥,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度电,每张纸做起,从自身做起,让你我成就一个美丽的地球!
第四篇:公众参与座谈会会议纪要
有限公司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会议纪要
年 月 日,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公众参与座谈会在召开。与会人员有共计人。座谈会上有限公司介绍了项目概况,环评单位对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环保措施进行了介绍,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现将会议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
(2)
(3)
参会人与名单附后
年月日
第五篇:关于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新途径的粗浅看法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化和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公众参与环保制度已成为依法治国,实现环境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公众参与,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的概念
公众参与环保制度是公众及其代表根据国家环保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公众参与环保制度是政府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靠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办法和规划,确定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监督环境政策的实施,调处污染事故,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公众参与环保制度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以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公众意见,取得公众认可及提倡公众自我保护环境的制度。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除末端参与外,还应包括预案参与、过程参与和行为参与,只有这四个参与有机结合,同时运作,才能真正实现完整的公众参与,才能达到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力度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二、建立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的运行机制
机制是保证制度实施的规定性,执行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制度必须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运行机制。必须对预案参与、过程参与、末端参与和行为参与的联系及各自的过程和方式做出明确的规定。
预案参与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前提、足深、高层次的参与。综合决策部门或环保主管部门在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办法、规划或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时,要征询公众意见。可采取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公众代表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决策出台前的论证会要请公众代表参加,决策出台时要以适当方式公布于众,公众不认可的环境决策不能出台。
过程参与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关键,是监督性参与。在各项环境政策、法规、办法、规划及建设项目、区域开发等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
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环保的保障,是把关性参与。一是对“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要请公众代表参加;二是对有关环境污染案和环境经济纠纷的处理,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处理意见要以听证会的方式与群众见面,公众不认可的处理不能做出决定。
行为参与是公众参与的根本,是自为性参与。一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公众自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街道、居委会、乡村要制定环保乡规民约,明确公众自身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实现监督参与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结合。
三、建立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途径
我区环保部门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工作中,通过采取政务公开、网上公示、开通“120369”环境投诉热线,认真处理信访,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多种形式,畅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渠道,为切实保护公众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落实公众参与环保制度实现环境法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应当继续广泛开辟公众参与渠道。
第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认识公众参与环保是法律赋予群众的权利,政府和部门有义务来回应和保护,从而在制定具体行政措施、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时,把环保内容和要求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解决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明确公众参与是环境决策的必经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上要设公众意见栏,对公众的意见或建议要作认真研究,吸取其合理部分。对不宜采纳的意见或建议要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
第三,要实施政务公开制度。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向公众公开执法依据、环境政策、办事程序、环境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公务内容,增加工作透明度,此外,环保部门还要注重回访,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第四,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开环境信息,让公众了解辖区环境质量状况、重大污染治理项目、政府新出台的环保经济政策、环境信访热点、清洁生产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状况等百姓关心的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五,召开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环境污染案例是最好的教材,吸收公众代表参加环保部门的污染案例听证会,让公众更好地把握参与环保的关键和重点。
第六,建立公众参与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环保监督员或公众代表“参政议政”会议,介绍国家环境政策和本地区环保工作、环境问题,请公众代表献计献策。
第七,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检查制度。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或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对重大环境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向当地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八,建立环境保护问卷调查制度。每年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对环境决策、环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要求、情绪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和有关单位。
第九,完善代表提案和群众信访的办理制度。设置环境信箱、开通热线电话、规定领导接待日,建立“受理-查处-答复-征求意见-再处理”工作程序。
第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环保法规政策;中小学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党校把环保政策法规及有关知识作为干部必修课程,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第十一,部分发挥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作用。聘请他们为环保监督舆论员,通过开展典型调查、专题采访等形式,公开曝光违法行为,大力弘扬先进典型。
第十二,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保证公众参与机制的顺利实施。建立环保局、宣传部、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考核,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及时通报,保证公众参与环保机制的正常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畅通公众参与环保渠道,建设环境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