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
所谓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政府作出的有关环境立法、行政、司法等一切与环境利益有关活动进行参与的各项制度的总称。从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以及立法上对其规范应当形成的体系来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应当包括:环境信息知情制度,立法参与制度,司法参与制度,行政参与制度,以及对各项制度中涉及的权利进行救济的制度。
(二)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现状
1.宪法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我国1982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最高依据。
2.法律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其后作为环境保护单行法的《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纷纷效仿。《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3.法规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信息公开作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并对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程序和途径,以及政府对公众依法申请过程中要履行的义务做了明确规定,这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便利。国务院分别于1998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2009年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两部行政法规都要求制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要征求相关群众、单位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涉及公共利益项目的环评报告。地方政府也对公众参与制度作了相关规定,如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
4.部门规章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一些环境保护专项规章中对公众参与制度作了规定。如《环境保护法规则制定程序》第十三条规定:环保法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的,可以公布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对听证的范围、程序作了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明确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公开的范围以及群众如何依法获取有关环境信息。
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都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有所涉及,具备了法律位阶上的连续性,对公众参与的方法、途径也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实际上公众参与的方式脱离了法律规范的轨迹。目前,环境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如2007年厦门px事件,2012年7月相继发生的四川什邡事件和江苏启东事件等。虽然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了保护,但是其中的各种暴力行为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个合理、合法的制度通过一个不被法律认可的方式实现,这说明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该制度无法发挥正效应。
(一)缺乏权利基础,立法技术不够完善
《宪法》并没有将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加以确认。由于缺少权力基础,其下位法也无法越权提出作为环境权子权利的公众参与权。所以有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表述口号性明显,比如《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鼓励公众参与。虽然有了若干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规定,但是法律之间重复现象严重,结构松散没有形成与公众参与制度相对应的逻辑体系,即没有形成关于环境知情信息、环境立法参与、行政参与、司法参与和权利救济等各个方面法律逻辑体系。确立公众参与制度为了保障公众实现环境权益、监督政府行为,所以有关立法应当以公众权利为本位,但是目前立法赋予政府的权力多于义务。并且由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严谨,缺少对政府责任的明确规定,二次扩大了政府的权力,使得确立公众参与制度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
(二)末端参与为主,缺少源头参与
《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公众有权对污染大气、水环境的行为检举控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需要征求公众意见。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行政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已经发生污染阶段;已经立项的建设项目。
第二篇: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9〕10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八月十七日
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众,是指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单位应当协助做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
第四条 公众参与遵循广泛、平等、民主、公开和便利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公众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认真研究处理。
第六条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
(一)以法定方式参与环境立法;
(二)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三)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
(五)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六)对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八)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等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章 公众获取信息
第七条 为确保公众知情权,公众有权获得以下信息: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国家及省市环境政策、环境保护规划及计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三)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四)各类环境标准;
(五)排污费征收的项目、依据、标准、程序和使用情况;
(六)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七)重大环境治理、环保补助资金项目;
(八)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情况;
(九)违法排污的企业名单、行政处罚依据、标准、程序和执行情况;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业名单;
(十)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名单;
(十一)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结果;
(十二)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资质情况;
(十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服务承诺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第八条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可能造成威胁的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依法发布能够帮助公众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损害的信息。
第九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第十条 公众有权获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重点排污企业的以下信息:
(一)企业环境保护方针、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
(二)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状况和排放去向;
(三)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四)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污染治理计划和实施情况;
(六)污染事故的防范及对策;
(七)企业需要依法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第十一条 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方式:
(一)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查询或者上门走访查询以及查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环境信息刊物和政策法规汇编等;
(二)通过政府环保网站获取政府部门主动公开的各类环保信息;
(三)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刊物等新闻媒体获得环境信息;
(四)公众可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五)有关需求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 公众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或走访形式提出获取环境信息要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要求后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专门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期限,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但答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三章 公众参与法规政策制定
第十三条 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在政府环保网站和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政策、规划草案,召开专家代表论证会、公众代表听证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起草制订法规或政府规章阶段,在未向立法机关报送草案前应在政府环保网站和当地主要媒体公布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对重大环境立法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召开公众代表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在草案起草说明中,必须对公众意见收集和采纳的情况做出说明。
第十五条 公众在草案信息发布后15个工作日内可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以采纳,不予采纳的要给予答复并说明情况。
第四章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公众公开建设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拟选地址、项目性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召开专家代表论证会、公众听证会、征求意见。
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出席听证会时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表达能力、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其中,必须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的代表。
第十七条 编制单位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举行专家代表论证会、公众听证会、征求意见。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对公众意见(包括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或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向公众公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的有关信息。在作出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决定后,应当将审批或审核结果向公众公告。
第二十条 公众在信息公开后15个工作日内,可向建设单位或者负责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治理时,要征求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予以采纳。
第五章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环境监督员等公众代表担任环境保护监督员,环境保护监督员负责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馈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公众有权通过正当渠道对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公众有权直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举和控告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四条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的途径:
(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设立公开电话及在政府环保网站设立监督举报栏目,受理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投诉,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批评和建议。
(二)通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环境保护监督员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问题;
(三)通过登门、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登录政府环保网站、留言等方式直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第二十五条 对公众反映的问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行调查处理,并在接到反映之日起15个工作日之内通过复函、回信、在政府环保网站回复等方式向公众反馈处理结果。对公众提出的合理的批评和建议,要予以采纳。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环境诉讼予以帮助。
第六章 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对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十七条 对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所提意见被采纳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荣誉证书或者给予表彰。
第二十八条 对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公开环境信息,接受公众监督的企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下列鼓励:
(一)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开表彰;
(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或者其他国家提供资金补助的示范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奖励措施。
第二十九条 公众在参与环境保护时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履行公民的环保义务和责任,不得对国家、政府、组织和个人进行恶意攻击。对在公众参与中的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时未公开项目信息或在征求公众意见时弄虚作假的,依法予以处理,并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要依法进行问责,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发布环境保护信息的;
(二)在发布环境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三)对群众举报、投诉的违反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问题,在规定之日内未予答复和处理的;
(四)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未充分考虑擅自审批的;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罗山县环保局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罗山县环保局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公众环境意识急剧上升为一种热切关注、积极参与的环保热情。怎样才能保护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罗山县环保局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环保志愿者列席环保工作会议,加强政府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沟通与理解;二是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环保纪念日发放环保袋、环保宣传册,引导公众实践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可以做、做得到的环保行为;三是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投身建设美丽罗山。
第四篇:浅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浅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在当前,很多环境保护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通常采用的公众参与的方式与方法方面也相对处理得更好。我国在环境保护决策与其规划的制定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依然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依靠政府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包揽的传统管理方式。而在这样的形势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规划与建设,公众很难进行关心与支持。可能有部分的地区在做出决策和规划的过程中,相对有极少的公众参与到其中,不过,这也算不上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参与。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就环境保护而言,公众参与到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众参与被大部分人认为是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把其当作一种制度与方式来加以讨论。从目前来看,公众参与对于有利的法治保障与具体的实践经验极为缺少,依靠的仅仅只是公众自身的兴趣而并非责任感,且公众对有关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很好的了解。同时,在环境保护建设的决策与规划方面,一般都会在申报之后,才对此进行公开展示,难以将公众的意见反馈到最终结果中,这也就只是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段,而这种局面也是因为诸多因素才得以产生。比如,在社会整体制度中,没有足够的公众参与的条件,环境保护行业没有较好的社会组织基础,所以没有办法有效的组织公众参与到其中。同时,在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各个不同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相关实行方式、方法与准则等极为缺少。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一)立法参与的方式
立法主要指的是,有法律法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是通过授权的有关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与废止法律等一系列专门的活动。立法有四个特征:第一,立法不但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同时还是国家履行职能关键的一点。第二,立法不但包含有创制权的相关部门实行的立法活动,还包含通过授权的有关部门实行的立法活动。第三,立法不但包含法的制定活动,还包含法的补充与废止等活动。第四,当前社会的立法活动是必须严格根据法定程序实行的活动。立法还应当贯彻四项原则,即科学性、民主化、合宪性、适时性的原则。因而可以得知,公众参与立法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从而有效的参与环境保护。
(二)决策参与的方式
决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决定策略或是办法,主要意思是在做决定之前的运筹帷幄状态。二是决定的策略或是办法,主要意思是在做好决定之后的结果。环境保护中公众的决策参与,其意思就是需要公众参与做出决策的过程,而做出的决策本身必须有公众参与所给出的意见,也就是指把上面的两层含义综合在一起。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决策参与中也包含了立法参与,其主要原因是立法是属于一种决策的状态或是最终结果,不过,公众参与决策和参与立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以上所讲的立法特点是决策自身没有的,同时与立法的原则也不相符。而从规范形式与调整范围等多方面来理解的话,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规范效用方面的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实行过程中的彼此推进关系,思想内容方面的指引和被指引关系。立法属于立法机关的作为,主要强调公平,但决策通常属于行政机关的作为,主要强调其功效。决策自身没有国家的强制执行力,但立法却主要是依靠国家的强制执行力支持。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决策而言,其一般都是指对环境政策和计划等多方面内容,做出决策以前的状态或是做好决策以后的最终结果。这和立法的公众参与虽不一样,但是,决策的公众参与往往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管理参与的方式
管理参与的关键就是指,公众参与到环境行政执法之中,并且参与到其它各种不同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中。这种方式不仅是对决策参与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对环境行政管理工作不足的方面进行的补充。对于公众的管理参与,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对环境的管理过程与实行环境保护制度过程的参与,面临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可给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而对于环境违法行为,一定要及时将其向有关部门检举,同时对环保管理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第二,对于政务公开体系,环保管理机关可以将其加以实行,按时對公众公开一个期间内的环保目标与政策举措等工作,给公众提供对环保机关依法行政进行监督的信息与机会。第三,对环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等工作的参与,或是由特意组成的环保团体来参与这一系列工作,环保管理机关有责任为其供应这样的方便。第四,对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的参与,环保管理机关或是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其成果给予相对的物质和精神等嘉奖。第五,参与各个不同环保团体的建立,以及各种公益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同时,还可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与法律援助等工作当中,从而使公众自身的环保意识与其知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救济参与的方式
救济参与主要就是指在环境权益遭受损害的时候,任何人都能够利用有效的司法与行政程序,以此来保护环境,让遭受损害的环境权益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或是补偿。这不仅是实现公众环境权益的一种保护方式,同时还能够保证公众能够较好的参与到其中。救济参与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他人权益的救济参与。第二,让他人对自己权益的救济参与。对于较为普遍的救济权益来说相对更有保障,不过,从法律原理的角度来看,想要权益可以体现自身的最大意义,通常只有在成为决议当事人利益的审判规范时才可以达成,同时才可以具备法定性格的标志。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指出,对于环境的保护,所有的单位以及个人都有相对的责任。并且,对于污染与危害环境的单位以及个人,其有权利对此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与控告。
第五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天然气线输气管道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您好!
为了解您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的接受程度和建议,我们特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工作,认真地回答以下问题,以便帮助我们完善工程的环保措施,使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谢谢您的合作。
(1)您对本项目了解吗:()
A、了解B、不了解
(2)您认为该项目附近目前环境状况如何:()
A、很好B、过得去C、不好
(3)项目所在地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A、水质污染B、空气污染C、噪声污染D、生态破坏
(4)您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否对环境有影响:()
A、较大影响B、较小影响C、无影响D、不知道
(5)对该项目建设您持什么态度:()
A、欢迎B、反对C、无所谓
(6)其它意见和建议:
为了统计数据和回访调查的方便,请填写关于您个人的资料。若有不便之处,请至少填写姓氏和联系方式。谢谢您的合作!
您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您的住址:
年龄段: 18~2930~3940~4950~5960以上
您在现从事职业:
1、公务员
2、务工
3、农民
4、个体经营
5、文教科研
6、其它
文化程度:
1、小学
2、初中
3、高中或中专
4、大专或以上
感谢您认真填写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会认真考虑您所填写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