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政协建议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政协建议 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1-03-29 11:09:1
4本报讯 “1个律师事务所,仅6名律师,去年就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法律服务收入,人均年收入500多万元„„”3月25日,在南京市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小组讨论现场,孙绵琪常委说,“这样的骄人业绩再一次表明,现代服务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景十分广阔。”
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合,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制高点。南京市政协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今年第一个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委员开展调研,通过常委会议积极建言献策。与会委员普遍认为,南京在人文和科教资源、产业集聚、综合交通等方面优势明显,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工业轻服务业的现象,如在统计方面,一些服务业项目往往列入工业统计,不能真实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现代服务业牵涉行业主管部门众多,容易造成管理服务重叠和行政资源浪费,应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就当前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障碍,委员们各抒己见。
“今年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约650亿,但是在现代
服务业方面的投资仅有3000多万。”王付荣委员对服务业投入表示出忧虑。良好的信用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石,陆景文委员提出:“应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诚信服务。”委员们还提出了统筹规划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投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投融资体制、提供税费减免优惠等各项扶持政策;整合资源,重点扶持打造一批旗舰式规模的高端品牌服务业企业等建议。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趋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市政协主席缪合林表示,要充分发挥南京的资源优势,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市深入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以来,端州区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端州的核心任务,抓住经济发展契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端州城区经济平稳增长,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增长12%;外贸净出口4.7387亿美元,增长6.3%。在发展现代城市经济过程中,端州区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一些做法。
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2012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0.5:42.6:56.9,服务业经济呈现存量优化、增量扩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增加值达到80.2亿元。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更加凸显,主要表现为金融、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房地产、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层次进一步提高。
二是编制了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以项目驱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根据规划,端州区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广东云服务产业园等项目为载体,出台实施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优惠措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全年累计签约、奠基动工、投产剪 1
彩项目45宗,投资总额达263亿元。
三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推动城区各专业镇转型升级。端州区设立了创新专项资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19个百分点。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24个,推动技改创新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全区技术创新专业镇覆盖率达50%。睦岗电子元器件专业镇、城东现代服务业专业镇和黄岗端砚专业镇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四是积极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从传统加工型向“专精特新”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托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全面建设省电子信息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是重点抓好服务工作,实行挂点联系企业服务制度,切实为企业经营发展排忧解难,化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优化和配置资源,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信贷融资发展。
以上经验同各位分享,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为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端州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作者:陈国宝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8期
摘要: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为四季青街道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街道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抢抓国家、省、市、区对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和杭州市城市发展重心转移两大重要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四季青街道需要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杭州四季青;服务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54-02一、四季青街道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但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新兴产业亮点不多。2007、2009年、2010年1-9月,街道三上企业增加值中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由2007年5.57%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34%;服务业由2007年的56.87%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73.19%;建筑业由2007年37.56%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4.47%,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业仍然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包括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到一半。根据区发改局公布的新兴产业名录库,目前辖区共有新兴产业企业22家,发展亮点不多,其中生物产业6家,文化创意产业3家,新兴服务业13家,三大产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仅2.15亿,同比增加5.7%;增加值665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但短期内发展不平衡现象难以改变。1-9月,庆春综合商业区实现营业收入100.44亿,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其中房地产占70%以上),除房地产外的商贸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经常性税源企业仍然集聚在庆春综合商业区。2010年是新城真正产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启动年,随着万象城开业的集聚带动以及新城楼宇的大批量交付使用,新城的经济体量将逐步增大,金融服务、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将逐步集聚,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正在形成。但是,受新城开发商总部入驻意向不明确、楼宇出售现象严重以及公建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以庆春综合商业区为主的产业布局现状难以改变。
三是楼宇资源快速集聚,但招商压力逐步增大。随着街道逐步由建设期向发展期的转型,辖区内包括新城的出让项目和庆春综合商业区的留用地项目逐步开始交付使用,楼宇资源短期
快速集聚。自2009年底迪凯国际交付使用,截止至2011年年底,仅新城范围就有近90万方的楼宇交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宏观政策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浙江省早在200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在2011年8月份出台《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街道万象城名列其中。
(三)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准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长三角区域规划给作为杭州“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区及四季青街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促进文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杭州市战略重心的逐步转移
2011年10月份杭州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正式入驻更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市的战略重心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正在向钱江新城逐步转移,这对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丰富资源
作为杭州市楼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街道拥有总面积超过490万方的楼宇,其中在建楼宇23幢,建筑面积293万方;即将交付使用楼宇5幢,建筑面积54.7万方;已投入使用的楼宇19幢,建筑面积143万方。这些丰富的楼宇资源将成为金融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其他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作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现代商贸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抢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
(二)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由于街道由城郊区向中心城区转型是个短期的、外力作用的过程,相应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集聚和储备不够。
(三)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要求街道对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街道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省、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两大集聚区,依托四大载体,发展七大产业”,即:以两大金融城为依托,发展金融服务业;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生活服务业;以商务楼宇为依托,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公建配套项目为依托,发展会展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形成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梯度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参考文献:
[1] 何燕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 张进涛.产融结合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J].攀登,2005(1).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近年来,我市抢抓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机遇,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全市现代服务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6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占GDP比重达到39.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为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力争实现总量翻番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市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服务业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一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服务性消费增长。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强化城镇中心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功能配套,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增强消费的 1
拉动作用,通过培育新兴消费,引导城乡居民科学、合理、可持续消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采取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全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整体消费增长,以消费拉动全市服务业快速、持续增长。
二要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导和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向现代服务业部门,加快提高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使更多的民间资本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促使现有服务企业建立新的企业结构,形成有效的投入产出机制,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
三要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我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功能,结合制造业发展的产业优势,围绕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在继续推动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国际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动漫、旅游服务、商业中介和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重点现代服务业,用足现代服务业扶持发展政策,大力发展面向生产服务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和质量。
四要强化服务业项目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组织实施一批投资额度大、功能作用强、示范带动好的现代服务业
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扩容提质。重点推进彭城欢乐世界、八里国际家居博览中心、苏宁商务广场、中央国际广场、金桥商务中心等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全力抓好新城区物流、九里综合物流、沿运河临港物流、观音机场临空物流和徐州经济开发区生产性物流等五大物流基地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对我市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引导投资重点向新兴服务业倾斜。通过强化服务业项目建设,切实提高我市服务业发展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五要加大大企业培育力度,提升服务业经济总量。充分利用我市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商贸、物流、金融、软件开发、服务外包、文化动漫、旅游服务等行业,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地方特色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年营业收入或交易额超100亿元、超50亿元和超2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超常发展、突破发展和率先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能力。
六要大力推进集聚区建设,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大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力度,加快现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推进项目集中建设、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建设新城区中央商务区、高铁客站商务区、徐师大科技创业园、滨湖新天地等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步推进徐州软件
园、盛联科技创业园、财富广场商务中心、中国八里国际家居交易博览中心等一批现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提档升级,强化集聚能力、提高集聚规模、提升集聚质量,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七要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的组织实施,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逐步将企业内部的科技研发、物流配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设计策划等服务部分分离或外包,加快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扩大我市服务业企业群体规模,促进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快速、持续增长。
八要引进培育服务业人才,推动服务业科学发展。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制定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适用人才的政策措施,按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创业能力为原则,全力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现代服务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我市等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采取自办或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形式,创立和开设我市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市发改委服务业处供稿)
第五篇: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论文摘要: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世界各国的共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全球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世界各国的共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球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已完全确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OECD(经合组织)的30个成员国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了70%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也达到了69%。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50%。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批基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新经营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业崭露头角,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发展速度超过了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越发达,这一现象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服务业自身结构,而且提升了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一些跨国公司由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500强企业中的56%从事服务业。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作为服务业的高级表现形态,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初步估算,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7%。服务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长强劲,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服务外包快速发展。这不仅从根
本上改变了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
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逐步改善。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一是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达10万亿元,占GDP的40.1%。一些大中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服务业就业迅速增加。2007年,全国服务业从业人员2.49亿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2.4%;过去七年净增5100万人。三是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面向生活的服务业门类增加,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快速拓展,传统服务业改造加快,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四是服务业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期以来由商务部门为主管理的商贸服务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先导作用日益显现,对于吸纳城乡新增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服务业每三个业态中,至少就有一个是商贸服务业。至2004年年底,作为商贸服务业主体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门类营业总规模也占全国所有第三产业营业总额的30%。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509亿美元,25年间增幅超过56倍。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7位,进口的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40%,甚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三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服务业外资占我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比重不到1/3,远低于制造业;四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落后。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服务业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从国际上看,我国服务业正面临与当初制造业相类似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跨国投资增长迅猛,跨国购并大潮迭起,服务贸易蓬勃发展。2005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比重约为70%。
从国内看,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国民经济的发展释放出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也产生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大量延伸需求。扩大对外开放将推动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发展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商务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发展现代服务业任重而道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在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后,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引导和规范商贸服务业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发挥财税杠杆的引导作用和其他政策措施,对商贸服务业提供从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到人才引进、从业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基础建设,引导行业发展
商务部将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尽快建立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各地商务部门也将推动制定与当地商贸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相关配套标准,加大贯彻力度,指导企业规范经营。
(三)创新发展模式,改进发展方式
各级商务部门将通过政策导向和促进服务,引导商贸企业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带动各相关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要积极引导广大商贸服务企业树立现代服务理念,引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推进商贸服务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
(四)加强促进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商务部将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商贸服务业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企业的积极性,做好各种促进服务。积极引导广大商贸服务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内涵,改善服务质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五)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
商贸服务领域要加快利用外资步伐,鼓励和引导境内外企业通过采取合资合作、战略联盟、业务协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根据内地与港澳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相关补充协议,促进港澳与内地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鼓励中国现代商贸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兴业,学习引进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积极开展中外政府间、行业协会间以及现代商贸服务企业之间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
(六)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出口
我国已着手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促进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将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同时,商务部将在加大开放力度、制定鼓励政策、建立促进体系、打造整体品牌和推进重点地区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中部崛起
中部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
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制定了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服务业作为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新兴行业,必将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万商西进”工程,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150亿元支持“中部崛起”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当前,中部各省享有国际服务业跨国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可充分发挥自身交通方便、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旅游、文化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加快崛起进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举措,推进中部崛起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希望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厘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促进中部崛起。
总之,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