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玲珑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玲珑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玲珑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位于临安市锦城西郊,风景秀丽的玲珑山麓的玲珑小学内,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学校下设16各村民学校,现有专职教师4人,其中教高级教师1人,中教一级教师2人,小教高级教师1人,兼职教师7人,拥有花卉苗木、香榧、毛竹丰产两用林、蔬菜等多个培训实践基地。
目前,玲珑街道成校与社区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组合机构,在政府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1999年通过了省一级成校的验收。2011年被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批准为职业技能培训单位。承担临安市就业再就业、外省来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双证制”学历教育及其他等培训项目。其中2012年度,成人中等教育培训当年毕业158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69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1228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33人,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433人,还有其他各类培训3701人次。为打造“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村民富裕”的新玲珑做出贡献。
第二篇:双河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双河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双河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9公里。全乡自然形成“三岭一川”,延定公路、甘志路横穿乡域南北。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发达,文化积淀深厚,产业特色突出。工业园区正在兴建,号称志丹县的“南大门”。全乡总土地面积289.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2246户,10059人。耕地面积58002亩,2010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0元。
全乡共有18所农技校,均配有桌凳、图书、电视机、vcd机、投影仪、电脑等,基本满足教育培训的需要。为17个行政村村民进行农林牧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办学面达到100%。乡、村农技校每年培训累计达85天以上,培训率达90%以上,累计培训骨干农技员200人,树立科技示范村6个,示范户480户。示范基地6个,即西岭的小杂粮、川道的大棚菜、南岭的苹果、东岭的养殖。年产无公害健康苹果10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给全乡乃至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农技校学员以自学为主,自学与辅导相结合,集体学与个人学相结合的方式,本着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三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的办学理念,开设实用劳技课等,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1
第三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县教育局工作要点,以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为抓手,联系本地区实际,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培养农村人才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服务“三农”的培训班,加大力度拓展社区教育,努力在办学体制、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工作要点
1、加快社区教育步伐,拓展社区教育范围,力争在全镇各行政村的支持下,建立1——2个村民学校和1个职工学校,并正常开展相应工作,使我镇社
区教育的开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2、重视和开展残疾人的培训工作,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摸清底子,对全镇劳动力作一次调查,争取让更多的农民参加转岗培训,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加强农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范围,拓宽培训思路,调整工作重心,深化转移培训,力争使农训工作达到县中上水平。
6、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全面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外来务工人员100人以上,合格率在75%以上。
7、坚持办好农函大和“绿证”培训,认真组织农民技术员参加培训,做到圆满完成农函大“绿证”培训任务。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领会教育局工作重点,规划部署好今年的成人教育工作,明确
目标。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各部门联系,协调工作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使成校的工作成为各个部门不可缺少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我们将在已经建立社区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资金,调动一定的人力资源,将全镇的青少年培训、农技培训、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家长培训以及第三产业技能培训融合到社区教育中去。并争取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向全镇辐射,全面促进我镇社区建设的发展。
3、加大对残疾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掌握一定的技能,为社会和政府排忧解难。
4、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在前几年对失地农民培训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今年要将这项工作做的更细更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让更多的农民参加转岗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更好的机会。
5、外来务工人员在我镇经济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不能缺少他们,在全镇各个行业里都有他们的存在,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为我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将紧密联系企业,办几期职业技能资格证的培训班,为企业发展尽一份力。
6、没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当地经济的飞跃,没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就多了许多的不稳定性。我们要高度重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培训,今年打算聘请各类专家、技术人员为第三产业人员进行培训,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培训平台,让更多的人从事第三产业,服务社会,造福于当地,使我镇的经济有质的飞跃。
7、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农函大“绿证”教育班,与农函大“绿证”培训挂钩,不使农函大“绿证”培训单一化。特别要认真组织农民技术员参加培训,让他们
能做到学有所专,学有所能。做到圆满完成农函大“绿证”培训。同时密切联系有关部门,做好农民技术员等级培训的任务。
8、继续抓好农科教项目的技术服务,同时做好项目的辐射作用,使项目真正起到扶、帮、带,成为农民致富的“助推器”。
第四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标准佐证材料清单
1.学校历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办学经验材料
2.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办学特色、总结材料;办班计划
3.成立学校的批准文件、成立校务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及校委会成员的任命文件、校务委员会会议记录
4.学校领导成员名册;学历、职称的有效证件(复印件)、学校领导的任职文件;获得各种奖励荣誉的证书、材料,查文件个别交谈
5.专、兼职教师学历、职称、职务、年龄等一览表;专、兼职教师学历、职称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专、兼职教师聘书或任职文件
6.专职教师工资表、兼职教师讲课酬金发放表;专职教师住房情况表 7.学校产权证明文件
8.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校园规划图;体现校风、教风、学风的文件、资料 9.校园土地征用、使用证明文件 10.校舍面积一览表;校舍建筑设计图纸 11.教学及行政用房功能室场平面图 12.教学设施、设备明细册
13.分类图书一览表,图书、报刊目录 14.功能室场平面图
15.实验、实习厂场平面图及使用、产权文件
16.学校收支情况一览表;学校事业费收支明细帐;两年以上成人教育经费变化情况对照表 17.当地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的文件;教育费附加提取、使用的凭证 18.乡镇教育事业费预算报告、方案;乡镇政府财政支出成人教育经费的证据 19.学校基建投资计划报告;基建投资拨款证据
20.校办产业固定资产登记表;校办产业收支明细帐
21.德育工作制度、措施;德育工作成绩、效果;毕(结)业学员职业道德追踪材料 22.教学(培训)计划、教材、大纲、教案;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数据 23.各项管理制度文件资料
24.教学、学籍档案;毕(结)业学员就业跟踪材料; 25.社区教育档案资料
26.办学、办班登记表、学年初入学注册学生花名册、学年未在学学生花名册、学员巩固率情况表、年培训量一览表 27.学员文化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考核情况表;学员文化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册 28.劳动力培训情况统计表
29.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培训情况统计表;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 30.村办学情况(含机构、人员等);村成人学校教师和技术骨干培训情况(含年培训情况计划和实际培训内容和参加人数等资料)31.证书、文章、经验材料复印件
第五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0年,我镇的成教工作继续全面落实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力发展职成教事业不动摇,认真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农业为导向”的方针,围绕三农,紧扣主题,抓住机遇,为我镇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1、农村各类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达600人次。
2、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强成技校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其阵地作用。
3、加强农科教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而有效地为“三农”服务。
三、工作内容
1、创设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实施科教兴镇工程。
实施科教兴镇工程,是我镇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和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结合本镇实际,密切与镇农科等部门合作,面向农村第一线,重点开展好“三项工程”: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尤其要做好初、高中毕业生回乡人员的培训转移工作。我们将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好生源,针对实际合理选择培训内容。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我们将积极与当地龙头企业、专业示范大户合作,通过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的科技致富项目,最终实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三是创业教育工程。我们将在做好初、高中毕业生创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做好对农民的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实行就地转移,在农业内部转移,从农业转到工业项目上去,转到服务项目上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自己创办小农场、小工厂、小商场,从而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成人教育发展思路。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全社会对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采取积极措施,抓好重点,打造特色,切实推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再上新台阶。
3、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切实加强乡村成人教育阵地建设。
下半年,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的会议精神,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校舍,有设备,有基地,有经费。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广泛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阵地;尤其重视对镇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利用多种形式见缝插针地搞好在岗职工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阵地作用,做好对本村党员干部、致富骨干、示范大户的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使成技校真正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成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社会依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4、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在服务“三农”上勇闯新路。
继续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加强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直接有效地为“三农”服务。继续开展与专业(示范)户的结队活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从而形成
2一户带一村、一村促全乡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进程,为现代“三农”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