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讨 作者:鲁东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概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对石油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新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探讨公司化改组后的安全管理思路,完善安全机制
1.1 电力企业改制后,将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商业化运作。在电力体制改革中,企业的安全工作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格局、工作方法加以调整。
1.2 在企业改制或改组过程中,应坚持“六个不变”,即“安全第一”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变;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从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不变;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不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依靠企业职工抓好安全生产的传统不变。
1.3 各级领导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三亲自”、“四到位”,即对安全工作亲自组织安排、对安全生产亲自组织分析、对重点安、反 措计划及安全整改措施亲自检查落实,和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落实考核到位,促使安全管理步步到位。
1.4 安全生产考核要强化经济效益指标,淡化对故障次数、安全天数、机组长周期记录的考核,要从严对发生了故障后引起的少发电、设备损坏的经济损失及“三不放过”执行情况的考核,以及对人身事故的危害性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认真考核。
1.5 全厂上下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推行全面安全管理、全过程抓安全、全员保安全的新格局,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6 坚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由厂长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对全厂安全生产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此外,生产、交通、多经及各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工作,并提出今后安全工作措施和对策。
1.7 各级生产领导及管理人员必须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安全工作,做到管理生产与抓安全同步。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变管结果为管因素,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变粗放型管理为严细型管理,变管事为主为管人为主。实行企业法制化管理,建立监督机制
2.1 实行企业法制化管理,首要一条是要严格执行制度。这就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2.2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认真执行厂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到位标准;经 常与分管部门的一把手研究安全工作,并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安全生 产突出问题。2.3 坚持“分级控制、分口把关”的原则,在检修、运行、交通、多经方面分口抓安全,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各负其责,逐级签订责任状。使每个单位、每个领导、每个管理人员、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并切实落实。
2.4 安全监督和防火监督工作具有强制性,各级领导应支持监督检查活动的开展,对各级 安监部门及消防队下达的安全整改指令,各单位领导必须负责组织落实;一时因技术难以落实的,应有防范措施,并报上一级安监部门备案。
2.5 安全监督人员实行聘任制,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上级及厂制定的安全监督职责和职权,真正上岗到位,保证做到“三不断线”,即反违章监查不断线、重点检查现场把关不断线、措施整改追踪处理不断线,消灭安全管理上的死角和工作中盲角,实现全过程的 安全监督。
2.6 认真落实各级技术责任,搞好五项监督工作。要确实抓好主辅设备检修,质量监督验 收,提高检修工艺水平,逐步推行大的检修项目监理制,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网作用,突出抓 好化学、绝缘、金属等技术监督工作,防止恶性设备损坏事故发生。2.7 厂工会要根据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条例》等3个条例,做好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发挥各级工会安全监督作用,依靠群众搞好安全生产。宏观上控制重大事故,微观上抓好班组控制异常、未遂和个人控制差错及违章
3.1 认真搞好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和定期安 全活动。春季安全大检查时间为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由安监处牵头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迎峰设备安全大检查时间为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由生技处牵头做好组织安排工作,对 查出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负责对其检查考核。
3.2 建立企业内部安全性评价制度。每年各生产单位要结合春检认真进行安全性评价普查 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统一汇总,并安排制定整改方案逐步实施;在迎峰检查中要针对 设备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3.3 分项按专业落实20项重点反措及安、反措计划的执行。运调处负责部20项重点反措落 实督查;生技处负责反事故措施计划的编制,并督促检查完成情况;安监处负责安全措施计 划的编制,并督促检查完成情况;供应处保证安、反措计划材料物资;财务处保证安、反措 计划的资金。每月底安全生产例会上要对上月安、反措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未完成 的列入月度考核;每季度由总工牵头召集各生产单位对上季度20项重点反措和安措计划落实 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下季度安、反措计划。
3.4 实行重大隐患请示报告制度。通过安全性评价和重大设备隐患评估,各级技术管理人 员要掌握所管辖设备存在的隐患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 施,对落实情况要跟踪检查监督。
3.5 各单位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及设备专责人,每周要对所辖设备进行一次专题检查,查找事故隐患及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加强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做到标本兼 治,“软”、“硬”齐抓,促进班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4.1 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做到“三不一实”,即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凑数量、注重实效。安全标准班组不是一劳永逸,通过检查、复查、互查等手段,使之不断完善与提高,优者保留,劣者淘汰。
4.2 坚持搞好班组安全日活动。要保证班组每周的安全日活动不少于2~3 h。活动的主题 除了上级明确的外要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内容、有分析总结、有改 进措施、有参加人员讨论发言记录。
4.3 要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各车间每月要对所属班组进行打分排队,树立典型,鞭策后 进。对未达到安全合格的班组或连续三次考核后三名的班组长要免除。厂安监处(办)每季度 对各车间班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若被抽查的班组不能很好地抓安全管理,建议对班 长进行调整。
4.4 要重视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问题。严格规程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大反违章力度,重奖重罚,严格考核
5.1 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安 规》、“两票”及危险因素控制卡、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消防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执行。要严格落实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和检修人员设备专责制以及生产管理人员技术责任制 度。凡是因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或有章不循,造成事故或不良后果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责 任者严格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如责任者涉及到领导人员,也应加以处理。
5.2 严格重大操作领导把关制度,运行工作要做到“三抓三查”,即抓监盘纪律、抓精心操作、抓勤调整;查两票一卡执行、查交接班制度、查巡回检查的执行。要严格执行紧停规 定,当机组出现紧停规定中的所列情况时,若未能紧停,不论是否构成事故都要中断单位安 全纪录,对故障单位领导要加重处理。
5.3 成立以厂长助理为首的反违章领导小组,厂安监处处长任反违章纠察队队长。5.4 反违章的重点放到班组作业现场,明确班组长是反违章第一负责人。5.5 加大反违章力度,严禁习惯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管理性违章。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强化职工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
6.1 充分发挥各单位安全教育室的作用,抓好专题安全教育和违章下岗职工教育,进一步 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级人员的法制观念。6.2 党政工团齐抓安全思想教育。厂宣传部门、新闻中心围绕安全重点,在提高人的思想、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方面做好针对性宣传教育。
6.3 切实做好新入厂人员和实习生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培教中心、干部处、劳资处及有关用人单位,都要对新入厂的大中专及技校毕 业生进行入厂前安全教育和上岗前培训。对临时工也要进行三级专题安全教育,经培训考试 合格才能进入现场。6.4 组织职工学好规程制度,每年“五一”前组织《安规》及消防规程考试;国庆节前组织运行、检修规程考试。每年“119”消防日在全厂进行一次消防普及教育,此外,每季度 车间进行一次小型防火反事故演习,每半年厂部组织一次全厂防火反事故演习。7 严格故障调查分析和报告制度,从严考核,真正做到“三不放过”
7.1 凡发生事故、障碍、严重异常、恶性未遂等不安全情况,都要按照“三不放过”原则 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制定对策、认真统计和严肃处理。
7.2 故障发生后,运行班长(单元长)应及时报告值长和主要领导;值长(单元长)应及时通 知安监人员到现场调查、索取资料,必要时通知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发生停机事故后,值 长应及时汇报厂主管领导,同时汇报安监、运调、生技处处长,并及时组织初步事故调查分 析会。发生二类以上障碍由车间主任负责调查分析,涉及到两个车间由部(公司)或分管副总 主持分析会;发生事故由部长(经理)主持调查分析会;涉及到运行、检修两个系统的,由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主持调查分析会,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参加分析会;发生重大 事故或恶性人身事故,由厂长主持事故调查分析会,厂有关部门及上级对口部门负责人和专 业人员参加。7.3 吸取事故教训要做到小题大作、举一反三,凡发生不安全情况,各级安监人员要一追 到底,认真统计考核。
7.4 发生质量故障要从管理上做到不放过,实行说清楚制度,故障分析报告除给厂长、书 记、生产副厂长(总工)外,还要给安监处一份,作为全厂安全生产分析和改进工作培训材料。
7.5 安监处(办)要严格执行厂部《关于从严考核中断安全记录十条规定》。若发生人员责 任造成的不安全情况和严重违章作业,根据事件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单位负责人在一定场 合和范围内“讲清楚”。开展安全竞赛活动,树立创一流、争第一思想
8.1 号召全厂职工为安全生产多做贡献,争做“五无”安全标兵(无事故、无障碍、无异常、无未遂、无差错),争当安全生产的模范。要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多为安全说一句话、多 消除一项缺陷、多办一件好事活动。要继续认真搞好运行“千次操作无差错”和锅炉参数“三 稳”的竞赛活动,促进机组安全运行。
8.2 认真组织各生产单位开展长周期安全 记录竞赛活动,安监处每月5日前要通报全厂各单位上月安全生产记录。运调处要组织搞好 机组长周期和运行专业短周期无故障竞赛活动。厂部对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记录单位和为安 全生产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8.3 安全生产政绩要作为厂部先进集 体和先进个人评比的主要考核条件之一,要将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工作到位和班组安全标 准化建设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9.1 厂工会、劳资处、安监处每季度要对劳动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专题检查。9.2 厂工会要组织贯彻执行全国总工会下 发的“三个劳动保护监察条例”,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中心工作来抓。9.3 认真落实省局“关于电力生产作业中控制危险因素的决定”,严格执行《安规》及小 型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开展工作危险预想,做到每项工作都有危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9.4 班长要与职工签订“三不伤害”保证书,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做到“我要安全、我 为安全、我保安全”。
9.5 搞好安全设施标准化,强化生产作业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为安全工作打好基础。加强承包工程、多种经营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10.1 加强承包工程安全管理,签订发包合同前,要与承包工程单位签定《承包工程安全责 任书》,并通知承包工程单位负责人,将施工安全措施送交安监处审查,并交安全抵押金。10.2 加强多种经营、后勤服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厂实业总公司安监机构负责全厂多种经营 单位安全监察工作;各多经单位及后勤服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监察机构或设专人负责安全监察工作。
10.3 要切实加强临时工的安全管理,搞好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及劳保用品。负责管理临时工的负责人要做好安全监护工作,对特殊、危险、复杂的工作要派 专人监护。
10.4 进一步抓好交通安全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并实行司机抵押担保制度,杜绝违章驾驶和领导干部违章开车。
总之,各单位要突出安全重点,狠抓超前管理,搞好危险因素分析,采取防范措施,狠抓落实整改工作,真正做到“三保”、“四控制”、“五杜绝”的奋斗目标,即保人身、保设备、保主系统的安全;控制重伤事故、控制火灾事故、控制检修质量事故、控制误操作 事故;杜绝人身死亡事故或群伤事故、杜绝恶性火灾事故、杜绝重大设备损坏事故、杜绝多 台机组停运或主系统事故、杜绝本单位责任重大交通事故,就能使安全生产跃上新台阶。
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管理机制 王 波
{HYPERLINK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0月25日 07:32 解放军报
安全工作是部队基层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具体性、综合性工作,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工作。研究基层安全管理的特点,强化基层安全管理机制,是做好基层安全工作的重点。
针对安全工作的系统性特点,建立按级管理责任机制。按照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努力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机关按职尽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团级单位有抓安全稳定的专门机构,营连有安全小组,班有安全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控系统;按照主官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掌握安全隐患,及时抓准问题,防止问题失察、失管,隐患恶化导致发生重大问题。机关、基层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确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针对安全工作的群众性特点,建立齐抓共管群防机制。建立健全群众性安全组织,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官兵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事故苗头有人抓、违纪行为有人管、异常情况有人报,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强化广大官兵的自我管理意识,把预防事故与个人的成长进步、人身安全和部队建设联系起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领导检查与群众自查、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
针对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特点,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新成果,把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安全管理科学化。一方面,对老经验、老做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性。特别要根据当下基层官兵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都比较丰富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要效益。另一方面,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密切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把新的安全技术装备,把远程监控、网络管理和信息反馈等现代管理手段应用到安全工作之中,提高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
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
平
收藏此信息 添加:未知来源:
本网据“化工安全与环境”报导:山东海化集团是以原山东潍坊纯碱厂和羊口盐场为主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别是在兼并联合企业改制过程中,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途径,为集团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建立健全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通过推行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狠抓了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卫生“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突出重点,把危险化学品管理当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安全。
建立制度,夯实基础(2)
集团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各单位所属行业不同,安全管理情况参差不齐,给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尽快提高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集团公司从理顺规章制度入手,要求各分(子)公司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印发了《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手册》,供各单位广大职工学习和贯彻执行。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年初,集团公司总经理与各个单位或部门行政一把手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季对各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量化考核,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对发生死亡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安全目标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细化,确保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班组和岗位。股份公司纯碱厂、溴素厂热电分公司等单位还推行“安全抵押金”制度。集团公司和各分(子)公司主要领导分别承包了液化气站、液氯站、液氨站等生产要害部位,由于责任到人,确保了这些部位安全运行,为整个集团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积极推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制度,全面提升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水平(3)
我国已加入WTO,为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实现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尽快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企业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机制。自去年开始,聘请国家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中心(青岛)来集团讲课,对54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了内审员的考核。为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选择纯碱厂、热电分公司开展了安全健康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纯碱厂已与去年年底通过国家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中心认证,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良好,安全健康绩效明显,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提高。热电公司正在制订健康体系文件。实践证明,开展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工作,是一条抓好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它对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消除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具有明显的作用,它对树立企业形象将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准备在集团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以此提升集团的安全管理水平。
搞好新、改、扩建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卫生“三同时”制度(4)
为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和减少事故,集团公司狠抓了新、扩、改建项目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实行了从初步设计到峻工验收全过程安全管理,项目初步设计前请有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预评价,以提高设计安全水平,为项目施工打好安全基础。目前,热电公司扩建项目,纯碱厂6#、7#煅烧炉项目,氯化钙厂二期工程都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安全预评价工作。危险大的石油化工厂也请胜利油田安全评价中心进行综合评价,石油化工厂根据评价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为石化厂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改、扩建项目通过安全卫生预评价,为将来工厂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做到新建项目安全可靠,不留隐患。同时,还积极与市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对所有新建项目全部办理了职业安全卫生预审手续,对危险性大的项目,请专家进行卫生预评价,从设计时考虑危害因素与治理措施,使新建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始终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当作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重点(5)
海化集团所辖单位多数是化工企业,集团公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当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1997年集团作为全省推广信息卡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推广应用有毒有害信息卡工作,将集团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毒性、理化特性、急救措施、泄漏处理等十项内容编制成卡,发放到班组和岗位,供广大职工学习掌握,对化学危险品进行分类建档,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国际170号公约》,集团公司按照国际惯例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处理化学事故的能力,对全集团公司27处重大危险源进行危害辨识,并按国家规定编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股份公司纯碱厂、溴素厂等单位按《预案》的要求,定期进行演练。溴素厂自去年开始,对其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随产品一同提供给用户,确保用户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为全面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集团公司把危险化学品管理范围由重点危险化学品延伸到一般化学品,由试点单位转入全面推广实施,各单位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逐条落实,对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各环节按照《条例》全面加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以上活动的开展,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化学事故,确保了集团公司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
浅谈农电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杨 钦 杨 杰
2006年03月28日15:26
【字号 】【】【】【】【】
安全生产是农电企业的经营基础,是实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根本保证。由于农电起步晚、发展慢、投入少,造成了农电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等,对企业在新时期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农电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新形势下农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安全基础。
1以人为本,提高三种意识
1.1提高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充分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纠正在管理层容易出现的重生产、重效益而轻视安全的不良倾向,让广大领导干部自觉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先管安全”的原则,使广大领导干部成为带头抓安全的先锋,成为遵章守纪的表率。
1.2提高职工的安全作业意识。在农电企业,大部分职工身处生产经营一线,工作在事关安全的前沿阵地,职工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应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着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参加生产的职工懂得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奠定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
1.3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加强对广大用户安全用电常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用户规范安全用电行为,避免用户因欠缺安全用电知识而引发事故。提高广大用户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积极性,营造群防群治,全社会联合打击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
2规范管理,建立四个体系
2.1建立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在遵循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使企业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着力解决好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使规章制度成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有力保证。
2.2建立安全管理的监督体系。农电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安全监督机构,而且每个作业现场,每个经营班组,都要有专职的安全监督人员,使安全监督工作切实为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2.3建立安全生产的奖惩体系。结合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奖惩细则及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原则,严格考核,坚持“安全奖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以完善、科学的激励手段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在激励管理上,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物质、重负面的片面激励方法,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物质与精神并举、正负结合的激励机制。
2.4建立安全管理的预控体系。加强新时期农电安全管理,就必须把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将管理重点放在预控防范上,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控制,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变吸取事故教训为抓预防。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预控防范措施,把预控管理置于安全管理之首,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3求真务实,加强五项工作
3.1加强责任制落实,重视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指标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责任网络,消除安全责任上的盲区。在过程管理中充分发挥各级安全责任人和全体职工的安全责任,使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3.2加强现场管理,确保规范作业。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阵地,也是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抓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大力提高现场作业的规范化水平,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全面落实。同时,应强化现场作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3加强班组管理,抓好“兵头将尾”。班组是农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石,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企业安全管理要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班组“反三违”上,切实做到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班组不折不扣地执行,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抓好班组长的管理者职能的落实,充分发挥班组长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基层管理者的安全素质。
3.4加强消隐除缺,建立基础档案。要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把安全分析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结合消隐除缺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基础档案资料,实现对线路设备的缺陷管理规范化。建立系统规范的线路设备基础档案,完善安全分析及消隐除缺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3.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重视理念更新。树立企业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以人性化管理为着眼点,避免简单的、一刀切式的长期以来板着面孔训人的管理方法,以关爱人的生命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使职工形成“遵章守纪,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杨钦、杨杰,现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电力公司)
——摘自2006年第3期《农村电工》
关于印发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日期:2006-02-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地方海事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部救捞局,部属各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中远、中海、招商局、中港、中外运、长航集团,上海船研所,有关港口企业:
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将《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00五年四月六日
主题词:印发 水上 安全 意见 通知
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部内有关单位。
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
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彻底解决当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尽快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根据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现对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体现党在新时期执政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适应我国水运市场经济发展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法制化原则。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在实施水上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监督。
责任化原则。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责任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务求责权利统一,强化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预防预控原则。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对水上运输生产的风险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
系统化管理原则。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视为一个体系,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全面分析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设计、建立起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将各项管理的行为纳入程序。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中出现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使这种行为程序化。
三、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改善水运安全基础设施和船舶安全技术条件,提高船员素质,加强安全生产自控型水运企业建设,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遏制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的能力,努力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进,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四、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充分认识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并行的原则,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尽快制订和出台《船舶法》、《船员条例》、《搜救管理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法规。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船舶登记条例》、《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经济和技术发展,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对要求和标准过高或过低及其他不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内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指南等,积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做好有关国际公约修订和国际公约国内化工作。
各地区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实际,加快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并积极推动地方立法解决本地区水上交通安全突出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体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统一领导,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县乡政府要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县、乡、村和船主四级船舶安全责任制,落实渡船、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强化水运企业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地位。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第一线、落实到最基层,落实到具体岗位。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责,海事机构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对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还要对涉及船、港界面的港口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尤其是防止超额售票和超载装卸行为。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海事管理机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在实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过程中没有切实履行相应责任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发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除查清直接原因、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原因进行调查,并追究有责任的相关单位、部门以及人员的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三)建立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源头控制体系
强化对船舶检验、船员考试发证、航运公司审批及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监督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源头管理中把关不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要从严追究责任,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源头管理。
加大管理力度,清理整顿航运市场,督促港航企业及个体从业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禁止不合格的航运公司和低标准船舶进入航运市场,并加快对老旧船舶、挂桨机船、水泥船的淘汰步伐;提高船检质量,通过实施严格的船舶检验,促进规范造船。
(四)建立可靠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加大安全投入,逐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安全基础条件。各地区要保证水上交通安全经费投入,落实隐患专项整治经费;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乡镇船舶管理经费;采取切实措施,把农村渡口建设纳入总体规划。
1、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科技进步,增强水上交通安全的预控能力。积极支持和推动船舶更新改造,按计划推进运河船舶船型向标准化发展。积极推广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数高的新船型,逐步限制挂桨机船、淘汰水泥船,逐步实现长江、珠江和京杭运河等重点水域的船型标准化。
2、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加大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力度,加快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安全基础设施条件。要加快航道安全保障设施规划,提高航道等级和等级航道通航里程,实现重点航道特别是山区急流航道渠化整治,在交通繁忙的沿海、内河重要水域建立船舶定线制,有效防止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支小河流推行以桥代渡,从根本上消除乡镇客渡码头建设滞后对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3、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管理手段。保障和提高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工作装备,使日常巡航检查有艇和飞机、渡口检查有车、实现电子网络化监管,对主要港区和险要航段实施全天候监控。
(五)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应急反应体系
1、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立体、快速反应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合理规划搜救站点配布。在长江等内河水域建设巡航救助一体化的救助体系,有针对地加强对重点水域岸基站点力量的配备,提高救助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搜救体制。
2、建立以国家和地区为协调中心的溢油监视网络和应急反应体系,建立船舶强制保险制度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
3、加强水上专业消防力量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建立完善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
1、将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范畴,普及水上交通安全法规及常识,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日常性群众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水上交通安全文化,全面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水上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群众监督网络,落实群众报告或举报途径,建立水上交通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报告(举报)反馈制度。
2、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水上安全管理执法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考核(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结合执法要求,经常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3、加强对船员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严格教员资格,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船员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船员尤其是 “四客一危”船舶船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七)建立水运企业安全生产自控体系
1、按照履行国际公约和满足《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有关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水运企业公司化管理进程。经营国内客船(客滚船、高速客船等)、危险品船(液化气船、油船等)等特殊船种的公司,已经强制实施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要积极推动其他船公司实施国内安全管理规则,逐步达到所有航运企业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努力成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安全自控型企业。
2、积极推动个体、联户经营管理的船舶走向公司化管理道路,逐步取消个人管理和经营运输船舶。
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是抓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必由之路。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涉及到各级政府和多个相关部门,从长远角度考虑,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总体方向是“政府统一领导,交通综合管理,海事机构监管,各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安全自律,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在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级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针对工作重点和难点适时组织专项整治,促进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继续抓好“四客一危”船舶和“四区一线”水域的安全管理,做到以点带面,确保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
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具有两个支柱:一是现代的技术;二是现代化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的最主要的特征。现在的企业必须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建立集中统一有权的管理体制,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所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
(二)论文综述
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去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现代企业制度带给企业的各方面影响,寻去一条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途径,结合一些典型成功的例子去进行论证分析,阐述其对经济社会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企业是市场主要的微观主体。从微观角度来看,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居民和农户。但在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企业既是市场上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又是各种消费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因而它是是十分重要的市场主体。
本文主要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何种意义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谋求企业发展的一条新道路。
二、企业制度概述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类型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法律与政策、企业组织结构(部门划分及职责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
企业制度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各类规范文件。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各种规定、规则和行动规程的统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
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不同,与改革以来形成的过渡性企业制度也不同。这种不同绝不是形式上的、次要方面的,而是实质性的、主要方面的,表现在:
1.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依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则全面依赖于政府的状况;
2.企业内部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党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从而改变以往企业领导体制上权利不明、责任不清、要么“一元化”领导,缺少监督制约,要么相互扯皮摩擦、内耗过大的状况;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责,有明确的盈利目标,改变以往企业办社会,职工全面依赖企业,企业对职工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
4.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改变以往作为政府行政体系附属物,大而全,小而全,内部管理落后的状况;
5.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有足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与外部的资本市场、经营者市场、劳动力市场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相配合,通过资产的收购、兼并、联合、破产,通过经营者的选择和再选择,通过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改变以往生产要素条块分割、封闭呆滞,优不胜、劣不汰,行政性重复建设严重的状况。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1、产权清晰
所谓“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
企业制度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1)权利。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2)责任。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要做到“权责明确”,除了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此外,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既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也有不同乃至冲突的一面。相互制衡就要求明确彼此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求相互监督。
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而不是滥用其拥有的所有权。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是否科学,虽然可以从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上来判断,但最终还要从管理的经济效率上,即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三、现企业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一)是由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具有两个支柱:一是现代的技术;二是现代化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的最主要的特征。现代企业的形式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建立集中统一有权的管理体制,从而占据了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所说的现代企业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即拥有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公司。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部分,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宏观调控,最终都要看企业所作出的反应,只有当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利润目标的驱动下,及时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才有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赋予企业应有的企业权利。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真正企业。
2、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
企业是利用社会资源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单元,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某种特定的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它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二)是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的要求
1、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
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适合企业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能保证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企业形式,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它的企业是一种联合许多分散的个人资本成为一个集中的股份资本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全部法人资产对公司经营行为负债,是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监督机制,它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同时又赋予董事会和经理的充分经营决策权,使它在现代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用制度相结合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优势,迫切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要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从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及模式、柔软的管理手段。由此可见相结合会带给企业很大的帮助。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点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国营企业制度。在国营企业制度下,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并统一支配其劳动成果。厂长或经理的任务就是按照政府的计划指令和相关政策负责生产;企业为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按计划直接无偿下拨或部分通过银行信贷解决;所需物资由政府物资部门按计划和统一价格供给;所需劳动力由政府劳动部门统一分配;企业的产品由政府物资部门或商业部门按计划统包统配、统购统销;员工工资由政府按照统一标准发放;企业盈亏由政府负责,技术投入和设备改造由政府统一安排。企业惟一能做的和必须做的就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把政府配给的资源组织起来,生产出政府计划的产品。这种企业制度导致企业只有社会的统一目的,完全否定了企业和员工对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使企业员工失去了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发展的动力。
在建国初期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这种企业制度曾经表现出很高的效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环境的复杂程度提高,这种由政府统一决策的企业制度必然难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要求,最终退化为政府行政体制附属物。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到中国考察后,宣布了一个举世震惊的观点:“中国没有企业”,实质上就是对当时实行的国营企业制度的大胆批评。
(四)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企业制度。具有其固有的优势,有利于使国有资产 决策和利用分散化、民主化。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决策模式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用法律来 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化、正规化的惟一途径。问题是目 前的企业法、公司法和民法以及劳动法都只是从把国有企业重构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市 场主体这一层面来规范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偏重于明确企业的民事或商 事主体地位。也就是在没有把国有企业内部关系调整好(政策性、社会性负担没有剥离、自生能力、内部活力没有产生)之前就把他们推向市场,让他们去与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具有“狼”性的非国有企业去竞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大中型企业徒具公司制的形式,而人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是跟以前一样。要么是政府的执行机 构,要么“内部人控制”,无法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 我国企业立法不完善性有关。
(五)是完善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企业制度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完善的,是以国营企业制度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要么正在建立,要么不完善,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今世界经济环境(包括我国自身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的企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如果不能在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会极大地限制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现有成果将得不到维护。所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相信国家会重视这个问题并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
四、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产权制度不合理。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如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导致政企不分、产权主体虚置、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与企业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合、封闭性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
(一)政府过多参与企业管理
1、财政方面
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散乱;监控不力;信息失真:重事后审计轻内部控制;不能有效控制间接成本;传统财务软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等。
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资金严重不足。国企高负债现象已相当普遍,企业改制中逃债现象也特别严重。同时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不足,虽然国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目前效果还不理想。
2、分配方面
中层管理问题严重。主要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行为中不履行管理职责,推诿扯皮,不与企业保持一致,甚至为了局部或本单位利益,在某些方面我行我素,抵毁企业管理效能,影响企业整体利益的症状。企业管理出现上下两层皮,政令难通,其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更难收到实效。
萨缪尔森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归结为提高效率、维护公平和保持稳定三项职能。他同时也提出要提防“政府失灵”,即由于政府的干预反而会降低效率,使问题更加严重。而要调动、激发和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首先就要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进行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和管控,进一步转向服务和引导。尤其对小型和微型企业这些经济活动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默默无闻,却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对社会稳定的贡献很大,尤其需要政策的扶助。
3、权利方面
政府行政手段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创新事业的积极性。下阶段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应当是从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开始,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手段干预。
大大小小的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细胞,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企业活跃了,实体经济增强了,国家经济才能蓬勃发展,就业人口才能增加,社会才能更稳定。所以说到底,在经济活动中
最重要的是把作为社会最基本细胞的企业搞好。
“但从我们到基层调研的情况看,当前企业,特别是民企,其生产经营积极性普遍降低。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或选择移民,或脱离实体经济去做投资,把积累的财富重新投入实体经济积极性不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光大集团原董事长王明权说,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做点事情很难,受制约太多,已无做实业的动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矛盾
1、经济结构不合理
国有经济收缩战线,重点是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当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确定以后,也就是资本在某些领域“要不要退出”的问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退出”。我们不排除某些资本直接以实物形态上改变用途的方式“退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资产专用性存在,首先要解决资本变现即由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的问题,否则仍然无法实现“退出”。例如,资本要从一个纺织厂退出,该厂的机器设备、厂房、存货等显然不适合资本新用途的需要,所以首先要适当的交易者,通过拍卖、股权转让等方式将资本变现,而且在变现的过程中应给出合理的价格,不能发生低估国有资本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资本市场,通过这个市场解决国有资本退出过程中的“寻找交易者”、“定价”、“变现”、“转让”等问题
2、产权制度不明晰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组织结构的变化,追求组织形态上与国际经验的相似性,如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股本的持股机构等,而容易忽略产权制度。以人们谈论很多的产权问题为例,如果缺少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资产的价格将无从确定,产权的价值边界也不可能清晰。其次,在存在市场交易的条件下,资产将向对其评价高的主体流动,进而产生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结果。如果不出现由于流动而产生的效率改进,所谓的“产权明晰”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了。尽管我们无法断言有了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长期困扰我们的产权和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诸多难题一定能够解决(可能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但若没有资本市场的作用,这些难题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3、制度改革不规范
产权制度改革要立足于解决企业的深层次矛盾。产权制度改革要围绕解决企业“两个不足、两个不合理、一个不分”的深层次矛盾推进。第一,要着力解决企业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是构筑现代企业制度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要着力解决企业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这是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一个根本出路;第三,要着力解决企业冗员多、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状况,这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途径;第四,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化、外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第五,要着力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重、政企不分的问题,这是推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真正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以上五大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多年来,各级政府虽然采取多项措施,却往往不能“标本兼治”。说到底,就是没有触及产权制度改革,或者是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围绕解决这五大矛盾去推进。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权制度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期望出现“芝麻开门”的奇迹。
4、关系处理不恰当
所谓“所有者虚置”不是说没有法律上和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是指这样的“所有者”不能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这是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但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新环境下,对所有者的要求提高了,所有者的“质量”不同,企业竞争的后果便会有大的差别。这一点经常被用来解释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持续亏损等现象。分析近年来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原因,人们甚至有理由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否存在明确的盈利动机表示很深的怀疑。这是一方面的情况。
(三)无法适应当前信息社会
现今国内的大部分的小企业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甚至很多小企业已经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这些企业中大部门企业管理制度都仅仅的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出现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管理制度无法正在的发挥其基本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前提下,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加大推行力度,建立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的,为公司服务的管理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
1、树立创新理念市场 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 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 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 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2、紧紧抓住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 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整个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事业是人创造的,没有创新型人才,就没 有创新型的事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 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
术改造传统 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一个新水平。
3、确立资本经营理念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 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 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实现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在高成长期间,应当通过对企业 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 或整体兼并,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为原则,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地进行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和注入优良资产,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主营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品。
4、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现代经济是有风险的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必须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参于市场竞争,更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强大挑战。因此,企业经营具有风险性。目前全球新一轮产业 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兼并重组,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加上高新技术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产业,失败率高达70%,所以说,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其风险也越来越 大。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确立风险经营理念。目前,我国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成本、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与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前所未 有的危机。从领导到广大职工都应树立风险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群策群力,战胜困难、转危为安,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改善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
1、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相结合
企业的发展要尊重市场的选择,扩大与社会的协作,降低成本,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能力。存在失效的领域,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的环境,我国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消除走向市场经济体制障碍仍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能由于紧急或危机状态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所以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相辅相成。
2、转换经营决策机制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于实现国家与企业责、权、利的制衡企业经营机制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就企业内在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
3、建立长效内部激励机制
让积极努力为企业做贡献的人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尊重,从形成一种诱导下属员工积极向上的意志行为选择激励力量。它是从心理上为员工提供一种激励,其目的是重点服务于管理学第二大推论问题的解决。要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员工为企业所做贡献,使大小勤劳贡献都反映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上。
绩效考核要有明确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要具体化化、定量化。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必须反映中曲所承担职责的重要性差别,并实现多种职责的综合平衡。绩效考核必须能提供科学的让人心服的横向比较依据,使绩效考核成绩具有充分的横向可比性。绩效考核程序要保持稳定和公开,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杜绝暗箱操作。在绩效考核中,要尽可能避免以个人好恶为据,要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下属员工的业绩贡献。
4、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约束企业行为的各种条件及其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构成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可分为企业外部约束和企业内部约束。
企业外部约束也就是市场约束,可分为供给约束、需求约束、法律约束和行政约束,其中需求约束是最主要的。供给约束是指市场对企业投入的约束。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资料,聘用有各种专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生产要素中任何一种供应的短缺或垄断,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约束企业行为。
(三)处理好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1、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富士康事件的发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发展关系该如何去处理呢?首先,企业应以人为本,广纳谏言,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制定合理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先进的企业,一定有其自身严格而有独特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不是简单的粗暴,不是单纯的榨取,也不是无谓的“刁难”,而是真正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结合员工的生活、心理和精神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建设真正的和谐企业、文明企业。
其次,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适当的提高员工的薪资,设置多级奖金方案和提供福利保障。员工是企业的左手右膀,是企业前进的助推者。保障员工的利益,企业责不旁贷。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又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前进的步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高度上看也体现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再次,企业应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设立员工休息活动室、棋牌室、娱乐室、健身房、组织有趣味的运动等一系列的项目,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放松休息娱乐运动,也许是对员工最好的关心关怀。身心健康的员工不失为企业的一大法宝,也不愧为企业精神面貌的一到风景线。
2、深化改革,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
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依然是沿袭了传统的产权制度的内容,尽管做了一些改革,但是离现代产权制度距离很大,因此如何打破目前的产权格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产权、集体产权、私人产权和外资产权等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改革;股份制改革要防止资产被侵吞,要杜绝股份制改革中的近亲繁殖、内部人控制和官商勾结等现象。
这些年来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有很多积极的探索,要认真总结并提高到理性高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前提条件是要有实施保障,不能完全依赖行政行为来维系。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实施制度,其核心是建立经济民主,通过制度保障产权改革的顺利实施。
3、完善管理,建立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企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完善的公司治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部门之间各种关系和行为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统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块基石。种种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研发、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种无序的状态,而无序状态是不能管理好企业的。
4、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严治理企业,是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关键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抓住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这些重要环节。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有效规避风险,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固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以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方式。
5、重视市场,增强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企业形象是打造名牌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而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企业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并从产品的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及营销等全程加以监管和有效调控,建立并健全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品优质质量。
(四)结合现代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1、建立集约化管理平台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缩小管理时空,增强应变能力,使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行机构整合,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银行经营服务项目。
2、实现终端信息数据化
企业的商业数据以几何级数增长,而这些数据往往是未经提炼的数据。另一方面终端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己经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了许多资金,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是当需要一份统计报表时仍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以及时间;两个部门拿出的同一时期的数据竟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按不同条件查询统计数据时,系统却不能完成相关操作;通常的决策仍然依靠主观经验做出,而不是基于数据。
针对上述问题,终端咨询服务可以将企业需要的这些零售信息整合起来。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和提炼,供企业管理层进行商业分析和决策,数据整合强调系统中的数据必须是一致,在从组织不同的分散系统中抽取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及可信性。也就是说,在系统中,如果两个度量拥有相同的名字,那么它们所代表的必须是同一事物:反过来,如果代表的是不同事物,则应给与不同的目标。通过统一标准的KPI整合数据。进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提出有效的商务行动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简单点讲就是终端咨询服务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这里的数据是指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资料,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内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3、对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
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人类为了实现确定的目标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人、技术、设备、机构等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 合理利用有效地满足组织自身和
社会信息需求的全过程。
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各种信息资源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使之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的产品和劳务,产生更高的效益。
4、完善信息管理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信息的反馈,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反馈机制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反馈机制,使信息的反馈经常化、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总体思路就是:以企业思想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反馈信息为前提,以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反馈为基础,并使之成为基本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形成信息反馈的有序系统。当前我国决策程序中普遍存在的各自为政、不协调等问题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公众与政府之间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使得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民参与制度等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作用,因此,必须将信息反馈机制纳入公共决策的程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五)借鉴和学习外国成功经验
著名外企基本上都在本国经营卓越,拥有优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比如沃尔玛深化般的成功根源是天天平价与供应链管理方式,其在华飞速扩张,通过后勤管理压缩成本保存竞争力的循环,从而可以以最低价格出售商品争取更多消费者,它的经验要点连锁企业采取集权管理与本地化,规模节约采购成本。
借鉴国外成功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我们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六.结语
本文详细描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现状,其中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研究意义,对企业制度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针对性的见解,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方向,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给了企业更多活力,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研究伊始,遇到了许多的困难,特别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以致走了一些弯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指导老师和企业领导的帮助下,我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对我们目前的经济现状也有了充分的了解,个人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七、参考文献
1.吴申元.现代企业制度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牛国良.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申长纯.现代企业制度与经营者行为激励的研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6,(02)4.崔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8)5.王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西部财会, 2005,(11)6.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3)7.种若利.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产权基础.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第四篇: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年 级: 年 春/秋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内容摘要
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新时期我国企业改革 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中国钢铁集团公司打造综合性国际钢铁公司的需要,钢铁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邯钢集团作为河北钢铁公司的典型代表之一,近些年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托体制、机制优势,使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但公司在制度、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建立、公司发展后劲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本文应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企业内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邯钢集团的企业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措施,最终使该公司在制度层面完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管理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从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国内同类型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邯钢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完善
I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3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3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3 1.3.1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3 1.3.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4 1.3.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4 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5 2.1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5 2.1.1 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5 2.1.2 以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5 2.1.3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5 2.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6 2.2.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6 2.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6 2.2.3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6 2.2.4 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7 2.2.5 缺乏能有效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7 3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证分析...............................8 3.1 邯钢集团简介....................................................8 3.2 邯钢集团制度现状................................................8 3.3 邯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8 3.3.1 股权结构不合理............................................8 3.3.2 对企业制度考核力度不够....................................9 3.3.3 缺乏技术骨干,缺乏人才储备................................9 3.3.4 创新能力仍需加强..........................................9 3.4 邯钢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9 3.4.1 精干主体,剥离辅助........................................9
II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3.4.3 加大监控力度,注重过程控制,确保指标“落地”..............9 3.4.4 股份制的规范化改革.......................................10 结 论................................................................11 参考文献...............................................................12
III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引 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历史时期。要达到国民经济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迫切要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同样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即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邯钢集团近些年来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公司在改革、发展、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制度、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摆脱困境,走上发展之路。
研究的内容
本文将应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方法,研究邯钢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集团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构建分权与制衡相统一的决策及执行机构,最大限度地保障股东权益,促进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应用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有效激励公司经理、董事、监事烙尽职守、勤奋工作;应用企业内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通过现象分析,查找邯钢集团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原因,进而完善邯钢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使该公司在制度层面完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从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研究的思路和方式
为了深入透彻地研究荣程钢铁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方案,本人首先查阅了大量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了解欧洲、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具体形态和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效应,同时熟悉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学习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等基础知识,借鉴国内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相关论点。在此基础上,深入企业,通过个别交流、查看资料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邯钢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正确评价取得的成绩,客观分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析存在的问题,深刻查找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制度的内涵极为广泛,它既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同时还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主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现代企业制度由涉及企业与外部关系和企业内部机制的一系列制度组成,规范企业与外部关系和理顺企业内部机制,主要是明确企业性质、地位、作用及其与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确立企业的行为方式。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企业改革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与国际惯例通行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如下:
⑴ 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 ⑵ 政企分开,自主经营 ⑶ 机制健全、行为合理 ⑷ 管理科学,注重效率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由多层次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3.1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按照民法规定,凡是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拥有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社会、经济组织,即称为法人。具有法人的特征的企业称为法人企业,法人企业与自然人企业相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⑴ 法人企业在法律上成为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而在自然人企业中,这种权利和义务由企业主直接承担。
⑵ 一般法人企业实现了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和分散化,而自然人企业的所有者比较单一。
⑶ 法人企业成了财产主体和盈亏主体。法人企业把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其它资产在法律上严格区分开来,投资者仅以投人到企业的那部分资金对企业负有限责任;企业对投资者投人企业的资产及其增值具有法人所有权,可以用它们对债权人负有限责任,企业实行真正的自负盈亏。
⑷ 完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法人企业中,企业的经营者并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或者不是主要的所有者,而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阶层。自然人企业和合伙企业中,投资者既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财产的支配者。
⑸ 产生了合理的资源配套机制。某些法人企业是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而建立起来的,企业效益和实力通过股票发行的数量和价格的涨落反映出来,形成了完备的市场评价机制,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⑹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实行资本社会化创造了一种好形式。1.3.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1.3.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从克服我国现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发,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对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进行改革,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体系,并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
2.1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的。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1 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这一阶段,中央对国有企业提出了简政放权、让利,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步利改税等措施,旨在提高企业的活力,加强企业的责任心。在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方面,通过利改税等措施打破了多年来在国家和企业关系上由国家统收统支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财权、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人,这些措施便逐渐暴露出其暂时性、局限性等毛病。首先是权放下去了,许多企业不会用权或滥用权利,使经济运行紊乱,国家利益大大受损。其次是推行利改税搞税利合一,又混淆了税与利的不同来源及国家的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的界限,使得政企更加不分,窒息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2.1.2 以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从1984年起,中央开始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权的改革,主要是在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制一方面硬化了国家的收入,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增长;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加了企业的利益激励和驱动,对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承包制存在负盈不负亏,经济行为短期化,承包者搞掠夺式生产经营等严重弊端,所以它已经越来越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在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承包制就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1.3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迅速找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在确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展开了探索。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在探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即建立了新的人事制度,干部实行聘任,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解决“干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劳动制度,职工要进行劳动优化组合,破除了固定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解决“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分配制度,要在明确岗位与工资挂钩等方面倾斜,打破平均主义,拉大分配差距,解决“收入能多不能少”的问题。解决这几个难题,都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必然会出现一些阻力。
尽管有阻力,许多企业在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中还是取得了成绩。与此同时,人们在积极探索公司制,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围绕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界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讨论。
2.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兼并和重组的实施,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暴露出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重大缺陷。
2.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
根据西方企业的经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50%,否则会威胁到企业偿债能力和对外的信誉、甚至可能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的后果。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十分沉重,实际资产负债率大约在80%以上。这样的高资产负债率,不但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沉重负担,也使银行陷人不良债权的困境。
企业之所以陷人这样复杂而沉重的债务中不可自拔,既有体制转换的因素,又有自身机制的因素,既涉及金融、财税等经济环境间题,又有其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2.2.3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相当一部分资产被非经营性事业所占用,经营性资产相对减少。沉重的社会负担使其难以同其它所有制经济展开竞争。
⑴ 国有企业冗员过多,难以安置
随着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改造,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不断增加,再加上政府强制安置的部队退伍人员和城市待业青年,使企业冗员大量存在,如何合理解决这些富余人员直接关系到改革进程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⑵ 国有企业所供养的离退休人员太多
在国有企业中,离退休人员的比重越来越高,巨额的退休人员费用成为国有企业不堪承受的沉重负担。
⑶ 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社会及政府所应承担的职能
国有企业至今仍未摆脱社会行政职能附属物的地位,在职工住房、医疗、教育、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就业等社会责任方面背着沉重的包袱,使企业资产结构严重非经营化,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减弱。2.2.4 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滑坡,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性原因,也有非体制性原因,非体制性原因即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转换导致老工业区的衰退,以及新技术推广使老技术产品失去竞争能力等。体制性原因包括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改革以来承担的改革成本和企业自身缺乏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能力。2.2.5 缺乏能有效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甚至大规模的非国有化,并不能保证企业在新的产权形态下改变行为和提高效率。这是因为行为和效率的变化既需要与新规则相匹配的法律、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行政能力等,还需要重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与社会价值标准。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证分析
3.1 邯钢集团简介
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邯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邯钢于1958年建厂,历经50多年的艰苦创业,现有总资产856亿元,职工2.4万人,具备了年产1300万吨优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板材和优质型棒线材生产基地,河北钢铁集团的核心企业。
邯钢产品涵盖汽车、家电、建筑、造船、航天、机械、石化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邯钢先后荣获国家创新型企业、全国质量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十一五”时期节能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2 邯钢集团制度现状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邯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墙入海,走向市场,独创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体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最早主要是针对生产系统推行的,覆盖不全面,在管理系统、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尚未实行。三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在指标分解纵向到底上落实得较理想,而在横向到边方面尚不彻底。当客观现实呼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时,邯钢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发扬当年的求实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2002年,新班子上任后,对管理部门和二级厂进行了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大力推进“扁平化”组织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冶金系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方法的对接。“十五”末相比,2012年邯钢总资产、净资产、年销售收入、年人均产值分别增长247%、210%、231%、146%。
3.3 邯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3.1 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的实质是全民所有制,即全部资产来源于国家,投资主题单一,制衡机制不健全,活力不足。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较强,不能真正落实和保障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无法真正做到“自助经营,自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广大职工和经营管理者没在公司持有任何股权,很难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他们在企业没有直接的利益,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3.3.2 对企业制度考核力度不够
企业除了创新能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那企业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效益提升的纽带。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它必定有非常完善的考核制度,要打造百年企业唯有制度管人。调查显示,公司虽然已采取一级考核一级的制度在执行,但是中层一批骨干对考核不重视、力度不够、执行能力差,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整治。3.3.3 缺乏技术骨干,缺乏人才储备
企业的技术人才缺乏,很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存在不足。在企业管理中,人才储备缺乏非常重要,但在振新实业的各个环节和相关部门严重缺乏后备人才,这将是企业的短处,企业要发展,人才必须储备,只有让人才在企业中相互竞争,以优胜劣汰的竞争来提拔优秀人才,企业才能人才辈出。3.3.4 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主旋律。调查显示,在邯郸钢铁的创新力度不够大,创新的产品不够多,高新技术科研人员队伍缺乏,新产品推广和应用力度不大。调查显示,钢铁公司由于缺乏钢材推广力度,能让客户满意的只占10%,这充分说明,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推广能力更薄弱,严重缺乏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创新理念。
3.4 邯钢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
3.4.1 精干主体,剥离辅助
减少非钢铁生产人员,这项工作必须全面展开,对减下来的人员,让他们成立独立的经济实体,给予委托法人的身份,让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举措,也是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实行的组织结构的优化。剥离出来的人员按专业化原则成立了其他公司:矿业公司、企业发展公司、经营开发公司、设备制造公司。重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大兴第三产业,为邯钢建立以钢铁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体制铺平道路。3.4.2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要不断完善创新机构,引进高新技术创新型人才,力求做到要想什么样的创新目标就必须引进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要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要以企业文化的理念来推广新产品,用“新”和“特”来吸引客户。创新产品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开辟新的途径。3.4.3 加大监控力度,注重过程控制,确保指标“落地”
打破部门壁垒,将预算管理延伸到各个环节。第一是管住计划。用目标利润统驭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部门预算,量入为出。第二是管住过程。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实行跟踪分析与考核,坚持每周科长例会、每月资金平衡会和成本分析会制度,对未完成的指标和出现问题的单位,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推进挖潜整改。第三是管住结果。细化奖惩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完成预算指标积极性。预算管理逐步过渡到规范化、标准化。3.4.4 股份制的规范化改革
通过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让职工出资入股,成为真正的企业的主任,特别要让经营管理者多持股、持大股,并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使其切身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感。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结 论
本文通过对邯钢集团现状的分析,查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进而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增加经营管理者的持股额,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应修改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广大职工均资格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公司将改造成劳动者持股的公司,较好地解决在职职工的不平衡心理。在股改过程中,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集团公司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此外,邯钢集团还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化科技创新和投融资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邯钢集团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邯钢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参考文献
[1] 周叔莲.中国20年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展望.[J]经济管理,1998:70.[2] 邓荣霖主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 刁国涛.论国有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公共管理,2012(5).[4] 李萍.盘锦辽油CY集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11.[5] 赵莉.从邯钢经验看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2).
第五篇: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章 企业
第一节 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个人、家庭、机
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是市场主体。其中,个人、家庭主要是作为
消费者而存在,他们中也有一些个人、家庭从事生产经营,但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有限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 拥有一定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对 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同时按照现 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审批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好比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生生不息,决定着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既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同时又从市场上购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离开了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二,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社会生产及其产品的流通,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比如,铁矿石由采掘企业开采出来后,通过选矿企业的拣选,由运输企业送到钢铁企业冶炼,轧制成钢材,然后靠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制造企业用购买到的钢材制成各种各样的成品,再由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导致社会财富不能最终实现。
第三,企业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者。企业拥有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动力和条件。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各个企业不断研发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社会提供更新更高的物质技术装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组织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在社会生产中,众多企业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构成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直接组织者,正是在企业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才得以实现,构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企业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灵敏的反应,从而影响资源的供给和流通。企业是社会经济资源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只有在市场中产生众多富有活力的企业,资源才能实现有效配置。资源配置就是企业通过市场供求、竞争等机制和价格信号对资源进行及时的吸纳引进或收缩售出。
第三,企业可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是随着垄断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巨型企业、跨国企业的出现,其企业的运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某一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影响社会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我国在企业改革中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四,企业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不仅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者,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关系的调整来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理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企业的分类
和基本形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行业属性和产品划分,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根据经营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以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据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标准分别确定如下:
——工业领域内中小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根据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由各种所有制主体相互交叉,共同投资,联合生产或经营的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统称“三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作者与外国合作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
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即个体企业,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建,自己直接经营并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其规模一般较小,内部管理机构简单。我国的个体户和许多私营企业就是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产权关系简单明确、产权转让比较自由、经营方式灵活、决策迅速、利润独享、保密性强、精打细算等。缺点是: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弱、难以取得贷款。所以,这种企业制度很难从事需大量投资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主要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农业、自由职业(如律师)等行业。
(二)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并分享企业所得、共同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债务共同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企业的优点是:与个人业主制企业相比,由于合伙人共负偿债责任,筹资能力和信誉明显提高。缺点是:增减合伙人具有法律和经济的复杂性;由于所有合伙人都有权从事
经营和参与决策,因而容易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差错;由于所有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从而使那些投资少且又不控制企业的合伙人面临很大风险。一般来说,合伙制企业存在于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诊所等,常采用合伙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三)合作制企业
合作制企业是指由农村和城镇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经营的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它是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
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中,企业的产权属于企业职工和合作社成员所有。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另一部分则按股本分红。这样的合作制企业实现了两个结合,即劳动者与所有者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金分配结合。
(四)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它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和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用公司制形式。公司制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行为负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因此,这种公司筹资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企业常采取这种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最适合采用这种公司形式。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或股权)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选举并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公司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是公司的监督机关,对股东大会负责。
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中共十五大报告 入称为股息,又称股利。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将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是一种投资行为。
这类企业基本上是在集体或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仍然保持了原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的基本内核,同时又引进了股份制,吸收职工入股,从而使原公有制经济吸收了职工个人股份。股份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决策方式是不论拥有股权多少,一人一票,使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从而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实行中过于注重集资功能,而忽视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能够依法买卖或抵押,买卖股票实际上就是购买或转让一种领取股息收入的凭证。在我国,并非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其中要求股本总额5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盈利,并且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或证券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批准。股票买卖一般是在股票交易所进行,我国现在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沪市)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
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有所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仅仅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它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1984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成立。截至2005年11月底,沪深两个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377家,市价总值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境内股票筹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就股份制企业自身的性质而言,它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来作为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控制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其基本框架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部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
(一)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出资者的财产(包括资金和实物)一旦投入企业,便不能直接支配,更不能随意抽回,可以通过选举企业董事会行使其约束权,以保证投入财产的保值增值。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能够独立地占有、支配和依法处置法人财产,而不受出资者的干预,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从而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二)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具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政府只能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应对分工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负责监管职责,根据需要派出监事会,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监管。
(四)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实现高效运转。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突变,国有企业经历了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冲击,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国有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过于分散;资本结构单一,自有资本金不足,负债过高,部分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100%;企业富余职工超过2 000万。更令人忧心的是,国有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能,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占固定资产的15%。1999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攻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开创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抓好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绝不是国家对全国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经营性国有资本撒手不管,一放了之。所谓政企分开,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二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使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而且权能到位;三是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摆脱“办社会”之苦创造条件。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任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2.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决定》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就是“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由于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决定》对具体的管理体制未作明确规定,但“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3.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1)更多的国有企业应改制为多元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多元股东的公司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多元股东的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这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在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注意掌握:①国家所有者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严格监管,使他们成为持股企业“真老板”,而且要权能到位。授权经营机构受国家所有者之托,依《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职权,最重要的是选派称职的股东代表或董事,使国有法人股东权能真正到位,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②严格按《公司法》建立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制衡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公司责任体制的关键;③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副经理不能高度重合,一般情况下董事长与经理应当分设;④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依党章可进入党委会;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但必须按《决定》的规定“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不能出现多个决策中心;⑤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董事责任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对于防止董事偷懒或渎职,保证所有者权能到位至关重要;⑥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应权责分明,严格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运行。特别要说明的是,董事长在董事会范围内行使职权,未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不能全权代表董事会,更不能超越董事会以“产权代表”和“一把手”自居。经理对日常经营管理有足够的权力,但必须以贯彻董事会决议和董事会授权为基础。董事会和经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但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⑦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决策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和审批。
(3)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之中。要加快建立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管理创新、风险防范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