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利县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县经信局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根据市领导要求,近段时间,市经信委组织调研组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将之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调整充实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纪
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交通、城建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企业、群众好评。今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共打掉8个欺行霸市的犯罪团伙,刑事拘留21人、治安处罚49人;抓获盗窃企业物资违法犯罪嫌疑人3人,其中刑拘1人,劳教1人,治安拘留1人,还有部分案件正在侦破之中。
3、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县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及评议机关股室工作,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四减”工作(即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减程序、减资料、减时限、减费用)。一是部门自行申报。在规定时间内,全县48家部门共申报行政审批项目522项,行政性收费(含经营服务)项目450项。二是专班审核。从县法制办、财政局、物价局、治庸办、行政服务中心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部门申报的项目依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进行审核把关,确定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81项,取消89项,调整、合并152项,保留行政性收费(含经营服务)项目171项,取消126项,调整合并153项。三是面向社会公示。对保留的项目通过电视、报纸和通告的形式面向社会进行了20天的公示。四是汇编成册。公示结束后,县治庸办、县环境办将联合编印《监利县行政审批服务常用手册》,目前进入校核阶段,印刷成册后面向社会公开发放,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加强对审批项目的监管,增强审批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4、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县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清理废止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制定了《监利县经济开发区投资优惠办法》(监政规„2011‟4号),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断浓厚,力度措施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变化,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极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
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2、本位主义思想和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方面,一些部门的本位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好,相互通气不够,各行其是。另一方面,部分干部胸无大局,在执行任务时,重处罚,轻规范;重管理,轻服务。
3、干部素质不高导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部门还存在“嫁接”收费的现象。呈现“三个难适应”: 一是服务方式难适应。不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工作,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习惯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二是服务能力难适应。有的对政策法规一知半解,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能力欠缺;有的实践能力差,习惯照抄照搬。三是服务效率难适应。部分干部工作时间松松垮垮,玩风过甚,“庸懒散软”,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企业“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愿望没有很好对接。
4、对行政执纪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在执纪执法过程中,少数干部缺乏“企业家老大”理念,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企业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实现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领先”总目标以及“五个翻番”、“三个跨越”的具体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工业兴县、开放强县”战略,必须始终坚持“环境先行”,以环境大创新,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大跨越,必须以时不待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新理念研究发展新情况,用新举措开创发展新局面。
1、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优化经济环境是加快监利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县上下都要为优化经济环境多唱赞歌,少唱反调。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各种会议和活动,大力宣传我县的投资政策,宣传部门开展优质服务的典型。通过和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结合,在全县开展“营造好环境、我能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强化“人
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保护发展环境”的理念,营造出“你发展我铺路、你投资我保护、你纳税我服务、你困难我帮助”的良好氛围。
2、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一是县政府要求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项目应进必进,并对项目办理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确保“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不留死角,不出现反弹。二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各分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统一接入监利县网上协同审批平台,便于实施电子监察,杜绝双轨运行。三是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对顶风而上、我行我素、明进暗不进的单位和项目进一步加大组织处理力度。
3、搞好相互配合,改善行政执法环境。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部门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执法环境。为此,执法部门要转变执法观念,把执法的重点由“重收费轻服务、重罚款轻教育”转变为“重服务少收费、重教育少处罚”上来,对企业应实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不要一味的强调保护自身利益,而不守法经营。对部门依法检查,依法收取税费,要积极主动配合,该纳的税坚决纳,该缴的费坚决缴,为部门提供良好的执法环境。
4、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平安环境。一是解决好企业周边环境差的问题。对土地征用后的安臵和补偿,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土地征用前要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并及时兑
现。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农民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破产企业的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要千万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有保障,共同创造和谐的周边环境。二是解决好社会治安秩序差的问题。政法机关要坚持从重从快打击黑恶势力、盗窃抢劫、吸毒贩毒等破坏企业生产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投资者及企业的合法权益,让广大投资者在监利兴业有安全感,有成就感。
5、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学习。以“内学仙桃、外学沭阳”活动为契机,使广大机关干部深刻认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认真梳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对已过时或与现行工作与形势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对实效性强和对工作有促进的制度坚决落实,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领导督办机制,强化领导责任。三是规范流程。对已制定和执行的制度,根据部门、个人职责和岗位设臵规范的操作流程,用流程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了解和操作。四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并完善考勤、值班、学习、工作、勤政廉政及效能提升制度,坚持按程序办事,按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从而为提高执行力强化保障。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清丰县财政局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的调研报告
市场经济就是开放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促进当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大力提高我县基础设施、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为我们清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加快经济发展,优质的经济运行环境至关重要。按照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要求,根据我局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安排,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县直单位及部分企业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学校、县直单位及企业,他们对近几年财政在资金拨付和相关事项审批和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都有了较
好的评价,特别是在资金拨付方面只要是手续齐全的情况下都能当日拨付。普遍反映还是感觉我们的教育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现在的问题是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即便来了由于工资待遇低、条件差等原因也留不住,没有一个长效激励机制,现在是招不到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最近几年生源也少了,条件好的都跑外地上学了,无形中失去了部分消费群体。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之中,集中体现在我们干部群众的作风之中。我们应当将国家对教育的利好政策用好、用足、用活,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协调上级资金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二、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狠抓当前,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监督与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谋划优化清丰经济发展工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领导,建设政令畅通的政治环境。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于政治环境,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执行力和抓落实的力度。下决心解决某些干部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问题,解决政令不畅的问题。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效能监察,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高效廉洁。
2、优化服务,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言出必信、诺出必守”,这是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取信于民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政府威信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事先要多方论证、广泛听证,事中要多方协调,全力支持,事后要照章办事、依律执行,不能有损害公民和投资者利益等损害政府形象的现象存在。二要配套优惠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出适应新形势需要,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文件,并通过一定途径和渠道,向全社会公示,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并在一定时期保持文件的连续性和严肃性,确保大项目、大企业和外商投资在清丰进得来、留得住、兴得起。
3、净化民风,建设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全县各级和人民群众的发展意识、赶超意识,营造热情好客、大度宽容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冲破小农经济意识和狭隘的地域意识。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精神,按照县活动办的部署和要求,县行政服务中心围绕当前部门行业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乱收费、索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研。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0个县直有关部门、8个乡镇和15家企
业,采取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调查中,企业家、客商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很好的占68﹪;比较好的占32﹪。与其它兄弟县(市)相比,认为好的占46﹪;略好的占33.33﹪;不知道的占20.67﹪。认为近三年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占81.25﹪;有改善的占18.75﹪。认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很强的占40﹪;较强的占60﹪。认为行政部门执法检查时的工作态度很好的占40﹪;较好的占46.67﹪;一般的占13.33﹪。认为行政部门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的占6.67﹪;简单的占13.33﹪;一般的占80﹪。认为行政部门在行政审批中存在乱收费或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占6.67﹪;没有的占73.33﹪;不知道的占20﹪。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存在多头检查、频繁检查和只有收费、检查、处罚时才见到人占6.67﹪。总体说,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情况良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调整充实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38件,处分46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交通、城建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企业、群众好评。
3、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县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及评议机关股室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县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县委还下派了一批年轻的后备干部到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县人大、政协、纪检委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县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清理废止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若干规定》、《上饶县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十不准》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制定了《上饶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变化,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健全。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部门总是找种种理由不愿进驻中心。有些部门即使进了人,但审批许可事项又未进,有的部门即使进了项目,也是大头在单位,小头在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只起到咨询作用。多数审批办证服务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对设置在中心的窗口没有做到完全授权审批,致使办事效率低。有客商和群众说,行政服务中心不仅没有成为一个服务平台,反而成了一道办事的门槛。
二是少数部门作风不够扎实,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本次调查的19个单位中,有企业反映环保、工商、卫生3个单位工作作风差;国土办事效率低;环保、卫
生、交警3个单位服务态度差。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
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三是检查收费不透明、不规范,检查次数偏多,企业难以应付。调查中,有的企业反映国土、环保、公安、安监、工商、消防等6个单位检查次数过多(包括市级部门),对环保、卫生2个单位收费表示不满意。大多数企业反映对检查收费项目、标准不清楚。有的部门收费自由裁量权较大,收费标准的幅度悬殊大。有些收费从几元到几十元,罚款从几千到几十万,伸缩性如此之大。据统计,全县共有收费项目1281项,有的部门收费名目繁多,如房管部门收费项目达57项之多。有的收费项目没有严格标准,还可以议价,同一收费项目不同县(市)也有不一样的收费标准,让人感到随意性很大。有的收费标准还逐年增加。根据调查了解,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县的收费标准只算一般,不算高。多头管理,随意检查时有发生,如消防、环保、劳动、税务、质监、工商等部门都直接管企业,谁都可以随时上门检查企业和罚款。同时,由于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的因素,市直部门到我县企业检查的部门、次数偏多,企业难以应付。外商对税外收费往往感到困惑,没有法规载明,所以投资之前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有的外商反映,当地政府在洽谈项目时什么都答应,许诺各种优惠,但当项目投产后,各种费用跟着就来,让人觉得政府不讲信用,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四是对行政执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有待优化,金融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在本次调查的20多家企业中有30%的企业反映基础设施有待优化,如电力、通讯、供水、公路等设施。金融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如:石狮乡的企业反映,由于生产的扩展,资金流转量增加,因当地没有大的银行,存在结算上不方便,要求工行或农行在当地设立分理处。同时大多数企业反映融资难,占33.33﹪。有客商反映在浙江,银行是主动帮助企业理财,送货上门的。而我们这恰恰相反,为货点款要跑断腿。
通过调查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极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部门还存在“嫁接”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县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主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具体要求,锛住总体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
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确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外商进得来,更要留得住,要舍弃部门利益,谋求全局利益,竭尽全力扶持外商发展。各级机关干部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变“企业要我服务”为“我要为企业服务”,大力推进服务环境建设,真正强化围墙理念、树立“五办”作风、“三先”理念。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干部更要树立执法就是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帮助企业纠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3、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立高效的政务平台。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优化环境作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加以推进,改革现行的较为分散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体制,实行行政许可“两个集中”,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体制。各部门应将权力下放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将所有审批、办证、收费等事项全部集中在窗口办理,充分授权给窗口,解决窗口事权责统一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努力打造阳光、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全程代办制,各招商引资单位将所引入企业的资料准备齐全后,交行政服务中心,由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改革行政收费体制,规范收费行为。全面推行联合收费和统一收费制度,对各项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均实行联审联收,彻底消除自由裁量权,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收费环境。对涉及招商引资企业的收费项目要进行认真的清理、整顿、规范管理,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予以取缔,下决心克服现行收费过多过滥的弊端,坚决杜绝有些部门在为企业服务巧立名目收费,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避免交叉、重复检查现象,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5、健全行政监督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起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核心的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统一监督系统,形成有效配合、协同并进的运行机制,把上饶县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的各个环节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确保各项政务活动严格地在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范围内运行;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亲临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依法取缔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诈骗、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及机关科股室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程序,严肃评议纪律,严格利用好评议结果。
6、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大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经过业务技能培训的,不能安排上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对一些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要砍掉那些为安排子女就业、送人情而设置的机构和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献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业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从执法岗位上撤下来。
上饶县行政服务中心
2008年11月20日
调研课题负责人:张鹏副主任
成员: 杨晓华 何辉 程婧
执笔: 杨晓华
第四篇: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领导领题调研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平学组发〔20xx〕4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20xx年4月23日,县政协主席胡国栋对领题调研的课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具体的调研方案,成立了调研组。4月29日,李天华副主席主持召开了牵头单位、参与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对课题调研进行部署,胡国栋主席到会指导并作了具体的要求。5月初课题调研启动后,调研组按照《xx县政协主要领导领题调研工作方案》,分三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并于5月7日与部分私营、个体工商户代表进行了座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整理编撰于后。
一、xx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总体趋势良好。20xx年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3237户,注册资金4718.1万元;私营企业55户,注册资金7691.11万元。与2007年相比,个体工商业趋缓,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注册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14.6%和18.1%。这主要是外来投资企业发展较快,截止20xx年3月,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及企业分支50家(不含煤矿企业),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8家,第二产业28家,第三产业14家。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税收超过100万元企业2家、10万元—50万元7家、10万元以下24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年产值1.7亿元。
(二)财政贡献逐年增大。20xx年底,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纳税2757.3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24万元,占国地两税的45.68%,占财政总收入的32.57%。其中,外来投资企业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三)推动我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商贸、餐饮、运输等领域向电子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房地产、建材、医疗保健、矿产冶炼、旅游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领域迈步,工业化框架初步形成。
二、影响xx当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党的十四大以来尤其是十六大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建设,先后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了加强非公经济企业“三乱”治理措施等,但从整体上看,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外来客商还不太满意。突出体现在市场观念弱、优惠政策执行难、项目办理审批烦琐、诚信不足、办事效率低、缺乏有效监督惩戒机制等五个方面。
(一)干部群众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干部表现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封闭保守,重说轻干,作风不实,排外思想较重。群众表现为视野窄,眼界低,开明开放不够,文明素养不高。如重庆江津出租车营运有限公司2007年入驻xx之后,由于县城机三营运的问题比较复杂,解决困难,服务部门难以协调,至今该公司尚未取得相关证照,无法营运。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的传统经济思维浓重,虽然知道“无工不富”的道理,但没有从骨子里透彻理解在国营企业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内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民营企业,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干部群众往往是既缺乏服务热情,也缺少发展办法。二是发展信心严重不足。一方面认为xx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不足,招商引资条件差,难度大。一方面认为xx是国家级贫困县份,国家政策扶持更多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与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民生工程,工业项目“春风难度玉门关”,在十分讲究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争资争项困难多,干部底气不足,缺乏进取精神。
(二)投资承诺难兑现,项目落户难。主要原因:一是在土地征用、前置手续办理和税收减免政策承诺等方面,由于有关工作协调不到位或者超出国家政策法规范围后,职能部门领导不愿承担责任风险,项目执行中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二是对一些外来投资项目,签订合同、协议作出承诺后,由于事先对项目论证不足,对一些政策法规考虑不周,又没有办法绕道落实,项目协议无法执行,实际形成单方毁约。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基地建设开工难,广东佛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退出xx,都或多或少地与上述问题有关。
(三)行政审批繁杂,办事效率低。部门多、层次多、环节多、关系多、难办事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在转变机关作风、解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难办事”三难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惩戒机制,服务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工作协调服务机制,“一站式”服务又未建成,因此,外来项目的落户办理常常在县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得到很好执行和落实。主要根源是,一些服务部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作法,习惯利用行政权力这一“尚方宝剑”刁难客商、刁难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特权思想、官僚作风根深蒂固;一方面,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职能部门利用执收执罚的权力或利用垄断行业的优势,趋利执法,以“罚”代管,进行上限收费,如,水电安装、交通道路管理等。部分外来投资客商反映,我县对外来投资者使用车辆发放的“绿卡”,有时交警部门工作人员不认帐,仍按有关交通管理法规视为一般车辆该罚还罚,该收还收,“绿卡”在县内尚未享受到优惠阳光,但在境外却带来实惠。从服务部门的交流中了解到,县交警因警员编制较少,除机关内部管理所需人员外,只有5名交警上路值勤,为保证道路交通管理正常运转,县交警聘请了一批协勤人员,由于协勤人员工资福利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很大程度上只有通过违规罚款来解决。
(四)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趋向尚未扭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执行。政府服务经济工作的职能是通过职能部门服务来执行的,但一些部门在服务管理时“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在涉及审批权利、处罚收费等问题时“当仁不让”,纷纷插手,应该履行服务义务时部门之间“互相谦让”,相互推诿,敷衍了事。如县东方医院,2007年入驻xx后,因基础硬件条件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国家卫生医疗建设标准,目前该医院尚未拿到医疗业务许可证,难以开展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就医人员缺少,运转不堪负重,面临停业。
(五)行政效能监督处罚体系建设滞后,加快发展环境建设步履艰难。虽然我县一直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要工作来抓,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既没有建立一整套成熟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也没有建立一套管理完善、操作具体的监督惩戒机制,往往在工作推动过程中出现招商引资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矛盾时,常常觉得不对又对,对又不对,难以追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也难以界定,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了了之。
三、对环境优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
(一)优化发展环境的内涵。发展环境指有利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道德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人文环境等。优化发展环境实质就是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优化发展环境的主体及其职能。优化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努力,但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以建立“法治经济”为核心的综合性职能。要建立市场经济,必须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树立全新的“法理经济”观念,转变长期形成的思想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尤其是对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将涉足到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在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转型阶段,必然引起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不同程度的出了秩序混乱现象,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经济发展合法化、有序化。二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中心的经济职能作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立由政府牵头,职能服务部门相互作用的一整套综合性的工作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项目规划等形式,引导企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项目投入等,并以人大立法形式保证各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加强对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再次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机制和淘汰机制,充分发挥干部在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三是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稳定职能作用。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城乡居民信任度和社保覆盖面,从而提高政府处置社会风险的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以预防不正之风,规避改革发展带来的社会风险,着力保护领导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政治职能作用。通过加强警示教育、制度预防、风险规避等,加强对敢闯敢干敢试、敢于承担风险责任的领导干部的保护,大力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思发展,人人能发展,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发展环境。
(三)深化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有充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二是要有适应发展的各方面人才;三是要有良好政风、民风。软环境无形,但对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要素甚至比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因为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产业和人才的聚集。一个地方环境好,外面资源可以引进来,里面的资源可以释放发展活动,如果环境不好,可能导致“外面的引不进,里面的上不去,甚至流出去”。可以讲,经济发展环境看似软的,实是硬的,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建设得好,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推动力量,相反,则成为加快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第二,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方略。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取决于发展环境优劣,聚集的资源要素多寡,特别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经成为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地区之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既要注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区位等有形资源的作用,也要注重政风、民风等软环境对发展的重大作用,准确把握发展脉搏,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四、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的几点对策建议
根据外来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反映的情况和服务部门座谈交流的意见、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目前xx的实际,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我们认为要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下猛药、出重拳、抓落实、见成效。
(一)树立五种理念。一是树立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加快xx发展,出路在项目,项目在招商,招商在环境,在硬件环境不占优势的xx县,就是通过优化软环境弥补硬件不足,提高竞争力。二是树立抓发展环境优化就是促进生产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按照“20字”方针要求,生产发展是关键,仅靠艰苦奋斗精神还不行,要通过外来项目、资本的进入延伸壮大产业,带动xx发展,尽快跳出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三是树立抓环境优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诚信政府。加快xx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既是县委、县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县乡党委、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让外来客商感到在xx创业安全,政府信用,合法权益有保障,投资有回报。可以讲,抓环境优化,就是抓机遇抓发展。四是树立优化环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抓发展环境优化,从某种角度上,就是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如果经济秩序混乱,歪风邪气盛行,必然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也无从谈起经济发展。五是树立优化环境就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腐败。优化发展环境,目的就是规范职能部门服务行为、执法行为,切实解决好“三乱”和“吃拿卡要”问题,从源头治理腐败,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讲,抓环境优化这本身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实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凡到我县投资的项目,一律由招商引资局代办,外来客商只进招商引资局一家门。要尽快建立由招商局负责的项目服务中心,县有关部门配合,及时帮助外来客商完成项目行政审批、核准、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时限要求是:一般项目即报即办,涉及多项审批项目,由代办中心相关部门同步审批,7天办结;对县级审批权限以外的项目,由代办中心全程服务,尽快办结。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档案,按季度报县委、县政府。工作考核主要看办项目多少,审批花多少时间。二是实行企业非税收入统收制。按照“企业申报、依法定费、部门开票、自主缴纳、财政结算、分头划拨”的原则,对企业非税收入进行统收,收费项目和标准一年一定,由财政部门牵头负责,物价局等单位配合,收费窗口设在服务中心。三是实行行政处罚公开听证制。要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政策法规下限收取,分类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凡不公开公布的一律视为乱收费。对规模以上企业不整改、屡纠屡犯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的,实行公开听证,由县法制办牵头,司法局参与。除涉及假冒伪劣、重大安全责任和群众生命财产的违法行为外,听证工作定期举行。四是实行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县领导、县部门挂牌联系服务制。对县内规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重点工程,分行业和工程类别由县分管联系领导挂牌联系,职能部门派一名副科以上干部作为助理服务,帮助协调工作。公安部门同时派警进驻,负责治安服务工作。五是实行服务部门工作民主评议制。以部门公开承诺和制度落实为重点,把干部作风评议与部门工作评议结合起来,由县纠风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一年一次,公开评议结果,对评议得分后三名和连续二年民主评议得分在后三名的部门和主要领导实行黄牌警告、诫免谈话和岗位调整处理。
(三)抓实五项具体措施。第一,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环境优化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项目“一刀切”、服务“一条龙”、收费“一张票”的原则,要求服务中心人员按时间要求、办理程序、制度纪律上班工作,正确行使职权。加强对服务中心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窗口服务优质高效。第二,强化对挂牌联系企业的协调服务。凡投资超过500万元的引资企业,要求县挂牌联系领导每季度深入企业进行一次调研,解决有关困难。县部门需要到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必须经联系领导同意。投资在2000万元、创税100万元以上的工商企业,挂牌联系领导和部门干部,在不干预企业生产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协调各方关系,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壮大企业规模。第三,对外来重点企业实行“绿卡”保护。凡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创税在50万元以上的外来企业,实行企业负责人使用车辆“绿卡”制,在县境内除交通事故外的违章行为,一律免除查扣和处罚。持有“绿卡”的客商,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检查、传唤、滞留、拘留。非交通事故不得扣留持证人车辆、证件和罚款。持证人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事务、子女就学时要给予优先、优惠待遇。在人口与计生、社会稳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基础上,把优化环境作为一票否决考核内容。第四,成立优化发展环境机构。由县长任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作为常设机构,和县纪委、监察局纪风办合署,迁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方便群众和企业来信来访,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处理问题。凡出现严重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按照“上追一级、连带两层”的原则,除当事人和分管领导外,还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党纪政纪责任。第五,加强监督。一是加强民主监督。要求人大、政协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有关县部门的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环境优化工作进行视察、调查、检查、评议。对执法违法、司法不公等问题实行重点监督,及时反映,督促整改。每年组织一次有企业法人、外商代表、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民主测评活动,对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部门进行民主测评,对测评满意率在70%以下的给予黄牌警告、取消评先选优资格。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在县优化办设立举报信箱、投诉电话,接受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对他们提供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通报。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县委宣传部、文体广播电视局、县新闻中心要把优化环境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开辟专栏,对影响环境建设、损害企业和群众根本利益的事件,及时暴光,跟踪报道,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
(四)严格五项查处。一是严格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五项制度的案件查处。二是严格对明推暗顶、阻碍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阳奉阴违、明进暗不进,部门实行收费“两张皮”的案件查处。三是严格对服务态度恶劣、作风粗暴,影响项目引进落户,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件查处。四是严格对“吃、拿、卡、要”等扰乱经济环境和贿赂案件的查处。五是严格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工作,造成严重失职、渎职过失案件的查处。
第五篇: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委局《调查研究方案》的安排,结合分工,在深入部分县(市)、企业、单位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吸纳2008年6月开展的全市范围的调查问卷及《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整体环境综合评估工作报告》的部分调研成果,形成此《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
一、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为保证我市提出的社会经济追赶跨越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环境建设的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各界对我市经济发展整体环境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从问卷调查看,受访者对经济发展环境满意的占84.2%,不满意的仅占15.8%。从分类调查看,满意度最高的是城市建设环境为86.6%,以下依次是,社会文化环境85.4%、宏观经济环境84.1%、服务环境80.5%、生活环境75.6%、法制环境74.4%、市场环境71.9%,对各类环境的满意度均较以往有大幅提高。
1、强化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新一届市委政府班子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工作,把优化环境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每年的市委全会都将优化环境工作列为重点,做出全面安排部署。每年下发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
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以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同时还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中型企业经营者中聘请了42名环境监督员。认真办理市人大“优化环境议案”。2005年特批了5个行政编,成立了市效能建设办公室专抓优化环境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组织机构。为我市环境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组织领导保证。
2、健全优化环境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在全力实施“十个一”工程的基础上,我市又相继制定下发了《牡丹江市政府关于推进政府工作“限权提效”的意见》、《牡丹江市项目建设“四审联动”工作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管理制度》、《牡丹江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市政府督办事项开展效能监察的工作方案》、《关于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关于加强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的若干规定》、《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两集中三到位三减少两提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各县(市)区及部分市直部门也从实际出发,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政府政务公开制度》、《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构建了我市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洼地效应”,为我市优化环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制度保障。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5
轮次精简压缩,审批事项由最初的1500项减至目前的222项、减少85.2%。2004年6月成立了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54个部门的226项职能进驻,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收费,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否定报备、限时办结、无偿代办、公开公示、一次性告知等“七项制度”,行政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优化了服务环境。截止2009年3月末,行政服务中心已累计办理各类审批业务102.1万件,一口收费6.2亿元。
4、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针对党政机关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党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先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四次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专项检查,对行政处罚主体及权限、行政许可主体及权限行政执法依据及权限为主要内容的“两清一梳”活动。并将梳理结果编印了《牡市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及权限汇编》,对外进行了公布。在全市开展了执法责任制考核评比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党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题空间日趋缩小。
5、全面实施“阳光收费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推进“阳光收费工程”动员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下发了《关于严禁年检验照期间乱收费的通知》,加大对《收费许可证》年审工作力度,从源头上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2007年以来,坚持和完善了定期审验制度,强化收费许可证管理,根据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情况,及时办理许可证变更、注销手续。
6、全面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活动。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指示精神,从抓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入手,针对当前机关普遍存在的思想守旧、能力低下、怕担风险、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打不开局面和不愿学习、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作风飘浮、纪律散漫等问题,制定了《牡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自2007年3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治庸治懒专项行动,每年都进行三、四次大的集中明察暗访,2008年以来,治庸治懒行动又有了新发展,变突击抓为长期抓与突击抓相结合、变上级抓为上下联动一起抓、变只抓工作作风为工作作风、工作内容、效率和质量同步抓、变单一的惩戒变为表扬与惩戒相结合,效果更为明显。截至2009年3月末,已累计查处了235名违反工作纪律的机关干部,视情节分别给予政纪处分、免职、通报批评、离岗培训、取消评优资格和第13月工资等处理,并通报全市。通过开展这项专项行动使机关风纪大为改观,社会反响强烈。
7、营造优化环境的良好氛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优化环境宣传活动。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牡丹江效
能建设”网页,宣传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发展环境的决策举措及工作成果。安排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在报纸和电视上公开承诺。在市区主要街道和进出口设立各种优化环境的牌匾和标语百余处。为了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作用的同时,2007年先后开通了“民心网”和“967967”声讯服务热线“涉环”问题投诉台,进一步拓宽了投诉渠道,及时为天信集团、装饰材料总厂、赛得隆汽贸广场等企业协调解决了一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收到了政府、企业和群众都比较满意的社会效果。加大了正反面典型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编发《效能专刊》,进行正面典型示范教育;通过编发《2004年以来我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例回放》等材料,进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
8、严肃查办了一批涉环反面典型案件。近年来,通过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明察暗访等,及时发现筛选案源线索,严肃查处了20多起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列入全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黑名单”,并将其中的市工商局一副局长利用职务之便收礼受贿,市工商局一科长利用职务之便经商办企业,阳明区法院一院长、西安区检察院一科长侵害企业利益等7起典型案件在媒体公开曝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二、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市在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影响
和制约我市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问题还仍然存在。其主要表现是:
一是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一致。市委、市政府认识高、抓得紧,但少数部门领导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得不深不透,工作上“跑粗”,满足于“订制度、摆架式、走形式”,习惯于“被动应付,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停留在过去工作惯性中。二是一些部门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深层次矛盾的意识还不够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办法不新不多,措施不力不硬。三是在改善环境中各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奖惩机制、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机制等一些相关机制还不完善,影响优化环境工作质量。四是有些地方的工作机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行政审批中心的职能发挥还未完全到位,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协调性还不够,进驻的项目与计划要求尚有距离,审批程序、时限和费用与我市追赶跨越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五是机械执法问题还时有发生。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时片面抠字眼,讲死理,不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灵活理解和把握法规政策,不能辩证、妥善处理新老企业之间、历史债务与现实债务之间的关系。一些债权部门,在企业死的时候无法收账,企业刚活的时候都围上来,缺少“圈水养鱼”的意识。六是一些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不优。不能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超前思考,主动采取利民便民措施为企业服务。当企业
利益与部门利益发生冲突时,当政策法规与实际相碰撞时,很少有人主动为企业着想。如一些部门在涉企收费中,可收可不收的总要收,必收费用中也常常就高不就低,很少顾及企业的暂时困难和支付能力。少数部门,尤其是个别中省直垄断行业常以老大自居,不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重条条规定、硬按杠杠死卡,有的事情虽然不违反大的原则,但也不愿变通处理。七是办事公开、透明度不高。如一些垄断行业收费依据、标准额度弹性比较大,有的托关系找熟人办收得就少,不找人正常办收得就多。
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大融资、大招商、大项目、大投入为重点,以查办案件和行政问责为主要手段,以“亲民、亲企、亲商”活动为载体,加大落实国家、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的力度,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规范依法行政和执法行为,切实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创建优良的法制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
(二)重点工作
1、广泛深入开展“亲商亲企亲民”活动。——在亲商方面:
(1)建立市级重点项目联系督办制。市级重点项目一经确认,市效能办要协调相关部门实施“保姆式”服务,确定跟踪服务的部门和人员并发放联系卡,建立并实施项目落地时联系必须到位、客商有诉求时调查必须到位、项目建设中遇到梗阻时处理必须到位的“三到位”走访制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开发立项、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处、苦衷及不满,随时发现和查处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为企业发展不断排淤清障,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投产达效。
(2)完善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制。对市级重点项目一律实行市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和“保姆式”代办制。市级领导每年每人至少包一户市级重点项目,具体负责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将所包项目是否如期投产达标作为年终考评奖励的重要标准之一;项目单位所应办理的各类审批手续和相关要求一次性告知,市招商办按其要求,开通“绿色通道”,在规定时间内全程代办。代办过程中实行全天候、无假日服务。
(3)强化审批梗阻问责追究制。认真贯彻落实牡发[2008]9号文件《关于加速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的若干规定》,对在市级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职能部门乱收费、乱罚款和管、卡、压等问题,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从严问责,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从快查处,从重处理,公开曝光。
(4)加快职能归并步伐。扎实推进以“两集中三到位三
减少两提高”为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舆论造势、行政问责的力度,加快职能归并工作,落实缩短审批时间、审批流程目标任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市行政服务中心搬迁为契机,加快电子监察网络系统建设。
——在亲企方面:
(5)建立实施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申报备案制度。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省市统一部署的检查,部门实施检查前要将计划报效能办备案;部门一般不得自行安排检查活动,必要的检查必须经市效能办批准。执法、执纪部门对市级重点企业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查封账目、查扣没收财物、罚款等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前,要事先到市效能办办理申报备案手续。并出具对该企业处罚的客观事实、处罚依据的报告。对于未经申报备案的检查收费和罚款,一律视为违纪行为,将从严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6)全面清理压缩涉企、涉民收费。对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取消停征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理各类涉企、涉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退出许可证管理,编印《牡丹江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目录》,切实将各项取消、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落实到位。
(7)开展对扶持企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监察。狠抓有
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规定落实,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国家、省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协调有关部门对市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求生存度难关促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设梗阻不落实行为。
(8)严肃查处企业投诉的执法不公问题。建立以规范行政收费和行政执法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法院的监督作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受理企业对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问题,加快涉企案件查处效率,加大查处力度,着重解决一些执法部门存在的利用行政权力搞服务性创收、重收费、轻执法、变执法为创收的问题,乱罚款、乱扣押、以罚代管等随意性执法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涵养税源,减轻企业负担。
——在亲民方面:
(9)实行接访不作为追究制。认真落实《关于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深化行政问责、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方案》精神,以“信访案件治理年活动”为切入点,对接访处臵不力,该管不管或管不到位,该作为而不作为,造成群访、越级访,甚至进京访的单位和人员从严实施行政问责,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还要追究部门主要领导连带责任。
(10)强化对落实22件利民实事情况的专项监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全力抓好22件利民
实事的监督落实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抓好全程跟踪问效。对22件利民实事组织得力,进展迅速的单位予以表扬;对组织不力,进展缓慢,质量较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对只管许愿、不管兑现的部门,坚决进行问责。
(11)继续深入落实“七项制度”。将落实“七项制度”情况纳入治庸懒和行政问责范围,对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七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抓好监督检查,尤其要抓好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两项制度的落实。同时在全市各部门中实行超时默认制,即在规定的时限内不明确答复的即视为同意。
2、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狠抓贯彻落实(1)围绕贸旅牵动战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建立综合整治旅游市场协调工作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治理力度,重点解决零付团费、宰客、无序竞争等短期行为,保护我市旅游产业的“塞外江南”、“中国雪乡”、“中国雪城”等金字招牌,整合我市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净化我市的旅游环境,全力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
(2)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开展交通秩序整顿。建立运管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做到有报速查、有报必查,有查必果,加大对私拉偷运“黑车”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对出租车司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重点解决拒载、拼客、选客等违规问题,切实维护乘客利益,清理和维护我市的交通运输环境秩序。
(3)围绕金融强市战略,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的追讨力度。对不讲诚信,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部门和个人实施问责,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优化净化我市的金融市场环境。
(4)围绕落实中央、省扩内需促增长政策,实施重点监察。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中央、省扩内需、促增长政策涉及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有关地方是否认真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规定的投向,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是否依法合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透明,工程建设是否安全合格。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3、继续深入开展治庸治懒专项行动,激发干事创业工作热情。2009年的治庸治懒行动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部位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临时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治庸治懒检查工作经常化、常态化上下功夫,突出领导抓、抓领导的重点。建立检查工作定期通报机制,将每次检查情况和处理情况的通报在全市新闻媒体、报纸、效能网站、党政办公中心一楼大屏幕上发布。同时将被查处人的检查及单位领导的检查一并发布。通过治庸治懒,切实转变党政机关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一支
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务员队伍,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发展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三)保障措施
1、大造声势,营造优良发展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声势,利用经贸洽谈、文化交流和庆典活动之机,组织新闻发布会和制作外宣品,大力宣传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良的投资政策,同时要积极与中央、省新闻媒体沟通协调,多层面、多角度展现我市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和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更多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创业发展。在新闻媒体、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正面宣传外商在我市投资兴业的成功典型案例,随时曝光影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反面典型。要继续发挥“效能建设”网页、效能专刊、“行风热线”和“新闻110”栏目作用。增强大牡丹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境外客商来我市投资兴业。
2、加强网络新闻媒体建设,完善投诉机制。建立以网络和热线为重要载体的群众投诉机制。充分发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民心网”和“967967”服务热线涉环投诉台、效能建设网、民生热线等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职能作用,畅通沟通和监督渠道,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提高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严查涉环典型案件。继续加大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损害企业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典型案件,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盯住重点部门、盯住重点岗位、盯
住重点人员。建立以“严查一批”为主要要求的威慑机制。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从快查处,从重处理,公开曝光。
4、创新完善“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工作。积极探索“评议”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实行五个转变:变过去官方指定评议单位为群众反映问题较集中部门和官方指定部门相结合;变过去两次评议为平时评议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变只评主管部门为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一起评,即将与企业群众密切关联的医院、学校、基层站所列为今年的评议重点;变评议结果不公开为公开公示;变评议名次靠后部门内部通报为媒体社会通报,提高“评议”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