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文章: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兴业县的农业占较大比重,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抓手。
发
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点
比较优势原则是经济发展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每一个地方在发展中都有其相比较而言的优势,在各地都竞相发展的今天,用好比较优势对于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兴业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在玉林市7个县市区中、乃至在整个广西的县级区域中都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畜牧养殖和粮食种植方面都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兴业县提出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目标,是建立对自身比较优势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这些比较优势体现在:一是种植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奠定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二是畜牧养殖业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三是林业资源丰富,引进现代林业开发潜力巨大;四是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试点新村渐成品牌,发展现代农业品牌战略优势凸显;五是群众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高涨,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强劲。
准确定位: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发展现代农业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重要的是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要求。兴业县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重要任务,以玉林市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确定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5110”工作思路。即:实现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品牌,构建一个适合市场需求覆盖面广的农产品营销信息网络,培养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家的“五个一”目标。努力在十个方面创示范:一是在粮食高产高效方面创示范,二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创示范,三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创示范,四是在良种良法推广方面创示范,五是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创示范,六是在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方面创示范,七是在建立健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创示范,八是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保障方面创示范,九是在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企业家方面创示范,十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创示范。通过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逐步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持续发展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为现代农业建设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抓住关系大局的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一、立足现有基础,做大做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根据兴业县自身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将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在大力发展以优质水稻、黄金桔、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为主导的亚热带特色园艺产业,符合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看好。
一是做强兴业精米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稻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兴业要以粮食加工企业带动,以良种良法为支撑,以基地示范为榜样,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重点扶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春茂、百谷米业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带动中型米业加工厂不断做大做强。在获得国家qs认证的基础上,以城隍镇莲塘村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石南镇马塘村国家级水稻基地为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建立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格局,合力打响县域精米品牌。
二是扩大绿色有机特色种植,大力发展亚热带有机生态园艺产业。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兴业要以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以“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亚热带生态园艺产业,做大做精绿色有机品牌。充分利用好“兴业黄金桔”、西红柿、马铃薯等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品牌,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资、民间筹资等上马建设果蔬速冻生产线项目,打造兴业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另外,以“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种植等集观光、旅游、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亚热带生态园艺农业产业,创出特色品牌。
三是开发肉类深加工,打响养殖品牌。要充分发挥兴业是广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的优势,以养殖龙头企业引领标准化规范生产和深加工延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做深做精以养鸡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引导现有的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深加工项目,合力打响“兴业三黄鸡”、“金大叔鸡”等品牌。严格执行产业规划,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以养殖龙头企业为主体,实行种苗、饲料、药物防疫、技术培训、养殖时间、产品收购等一条龙服务,进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和链节上杜绝添加剂过量、污染环境等现象发生,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打响绿色养殖大
县品牌。
四是科学利用森林资源,集聚发展林产工业。兴业要抓好林产市场规划,把分散经营的木材加工企业划行归市,集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县内民间资本建设一个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林产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县的林产品上档次、创品牌,努力打造一个集锯材、人造板、家具、松香生产为一体的林化产业大县。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
完善农业设施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方向地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土地开发、村道硬化等基础设施进行立项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加快配备本县的测土化验中心、农资和农产品检测中心、动物卫生监督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同时推行以奖代补等方法充分调动地方、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激励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兴业要着力构建完善农资供应、农机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五大服务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一是通过引进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以镇为基本区域创建一批“放心农资示范店”。实现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农资农技“双连锁”经营。同时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农资监管工作机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完善农资供应体系。二是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服务体系。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调整充实农业、水利、渔牧兽医、林业、农机等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壮大农技人员队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四是构建完善覆盖县乡及农业产业化龙头、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在完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抓窗口、抓龙头、抓资源、抓队伍、抓延伸”,形成上下贯通、横向相联、直达乡镇,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五是充分利用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抓好标准化生产和开拓市场这两个重要环节,不断加强专业社与农产品交易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
四、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规范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一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规模效益,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改革完善水利管理制度,实行管建分开,提升水利工程的盈利能力。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预算,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解决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瓶颈制约。五是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培育新型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家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篇:发挥组织部门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组织部门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从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组织工作为构建和谐杜
会提供组织保证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和把握组织工作,研究和谋划组织工作,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一,强化三个意识,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服务于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关键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提高他们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不断增强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要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提高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要畅通服务渠道,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高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和服务对象的认同感。二要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服务的实效性。要针对组织工作的特点,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在不同阶段存在的和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与此同时,要充分挖掘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中蕴含的丰富的经济、组织、人力、科教、文化、信息、政策等资源,与时俱进地推动组织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三要强化机制意识,解决服务的长效性。服务是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水恒主题,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加以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必须着眼长远,通过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使管理和服务有章可循,在规范中提高服务质量,在严谨中体现细致周到。
第二,加强干部教育培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既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也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激励和监督。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在以增强五种能力为重点,提高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驾驭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真正懂得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政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凭实绩用干部,引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干部任用条例》,建立和完善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干部大盘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社会环境。
第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合肥是一个科教城市,具有相对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加快建设和谐合肥的伟大事业中来。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制定政策,就是要在准确把握人才情况和认真总结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完善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针,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分类指导,研究制定人才工作发展规划,推进人才法制建设。整合力量,就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开展人才工作的各种积好范文版权所有极因素,形成开展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营造环境,就是要动员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人才
第三篇:发挥军校优势 推动素质教育
发挥军校优势推动素质教育
少年军校是青少年学习我军优良作风、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好阵地,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南山路小学为拓宽教育领域,深化素质教育,于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团委、武装部及武警部队、青海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的大力支持下,与武警指挥学校联合创办了城中区少年军校,把国防知识军事化训练与培养少年儿童的“五自”能力,吃苦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欢迎,由于成绩突出被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先进少年军校。
下面,我就如何发挥好军校优势,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一、加强领导,健全完善组织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少年军校活动使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并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组建军校的办学宗旨。为切实办好少年军校,需做好“六个落实”。
1、落实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城中区武装部领导担任军校校长,武警西宁指挥学校的领导担任名誉校长。少先大队辅导员担任营长,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并聘请武警西宁指挥学校优秀官兵担任军校教官,担负教学训练任务。
2、落实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部队条令、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少年军校总体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大纲,并集中编写了国防知识,内部条例、军校军歌,制作了少年军校校旗,分年级制定了各自要了解的国防知识和掌握的军体技能,人手一册,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质,评教评学,检查验收,考评登记等有
关制度;完善了各种制度,使教育活动目标化、具体化。
3、落实经费,坚持专款专用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学校实行经费单列,定期审核,专款专用。
4、落实营地,学员集训需要营地,我们的营地现设在环境优美的青海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可以提供所需的学习、生活和训练场地,保证集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5、落实教官,为确保少年军校的教学质量,消防教导大队专门挑选12名优秀官兵,担任教官和连、排干部,另派20名优秀战士任班长。在组织形式上完全是部队编制。
6、落实计划,通过少年军校活动,使少年儿童熟悉军营生活,只管形象的了解军事设施和军事训练,受到良好的军人形象影响、培养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从小树立起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理想。
在狠抓“六个落实”的基础上,我们每年都组织了近三百名学生到共建部队进行了“军营一周”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家长的重视,社会的关注。
二、开展活动,多种形式常抓不懈
少年军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形式,把它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重要手段,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首先,结合学校常规活动,对少年军校学员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基于少年军校自身所占有的优势,学校活动和军校活动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比如,学校的常规检查、行为习惯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同样能激励军校学员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品质的形成。
其次,邀请部队领导对学员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成立的,讲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故事,讲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
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思想感情。
第三,把少年军校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活动中与友邻单位密切合作,从而使武警一中队、五支队、南门体育训练场、南川烈士陵园、消防教导大队等场地成为少年军校活动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参观军营、参观现代化军事武器、参观内务、认识军旗、军徽、军衔,丰富青少年的军事常识。每年清明节前后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红四方面军展馆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使同学们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年还利用各种节日同部队官兵一起联欢,联合排演节目,同看爱国主义影片,制作爱国主义教育板报等。
形式多样的活动,辅以军事常识和军事素养的培育,为少年军校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开阔了眼界,塑造了感性认识的丰碑,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为学员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建设,保证少年军校健康发展
随着少年军校建设的发展,《国防教育法》的正式颁布实施,这对少年军校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加规范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实施德育教育的完整思想教育体系。
我们在前期创办少年军校的基础上,力求扩大办学规模,使全体学生分层次、分阶段接受少年军校教育,扩大社会影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校素质教育更加完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出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军事训练这种有效形式,从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国防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今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之路的国防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今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之路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形象生动,我们于一九九九
年三月将这一思路正式拟定为我校素质教育的科研课题并向市科委正式申报题目为《少年军校在提高学生素质作用中的研究》,此课题已于二零零二年结题,并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
少年军校至今已进行十七期的军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学员转移兴趣快的特点,对军校表现突出的好人好事及时给予表扬,每完成单项训练后进行考核评比;每学期培训完后举行汇报表演,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运用激励机制,使全体学员对军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每期培训完后,对教员、辅导员、学员、家长等方面进行调查,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四、活动到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陶行之说:“习惯即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但我们现在的孩子最大的毛病却恰恰是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却忽视了习惯养成。殊不知习惯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其他方面无可替代也无法弥补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学校无论开展什么活动,成立什么组织,做出什么事情,其落脚点还是教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少年军校的创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一个抓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载体。为此,我们在长期的军校工作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第一要义,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豁达坚强,吃苦耐劳的习惯
军人的天性是服从。无论是多么苦、多么累的事情,他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完成,来不得一折半扣。军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没有什么苦和累可以品尝。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学习。但他们并不幸福。无休无止的学习,单调如一的生活,再加上父母的管束,老人的娇宠,助长了他们的种种劣性。他们有的任性,有的娇气,有的心胸狭小,有的意志脆弱……如果任由这种问题发展下去,我们的教育堪忧,我们的孩子堪忧。少年军校的创办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首先这种军人似的生活体验会为他们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进而反思自己的缺点;其次高强度的训练会在体能上磨练他们的意志,并达到逐步坚强的目的;再者军人的服从会约束他们的任性,让他们明白“人,不能总是以我为中心”的道理,从而心胸更加开阔。
2、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不是不想团结,而是独生子女的生活让他们“独”惯了,上下学父母接送,回到家就写作业,有时侯和小伙伴玩一会儿的工夫都没有。他们很渴望集体生活,但一旦融入集体,却不知道集体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团结”,缺乏合作精神成了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素质缺陷。他们习惯于把“自我中心”带到学校和社会中去,到少年军校也不例外。于是个人主义,小脾气都使出来了,有时侯互不相让,哭哭啼啼,打打闹闹,但军校的纪律严明让他们这个“病”无处可发,并逐步消除,因为在军校中任何人都是普通的一员,个人的行为与集体的利益与名誉密切相关,军纪就是生活和学习的规矩。要想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就必须服从军校管理,凡事从集体出发,为大局着想,那些坏毛病不改是不行的。
3、培养孩子永不言败、承受挫折的习惯。
少年军校的系统性、严格性使其有别于简单的军训。军校不仅要保证对学员体质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加强精神和意志上的磨练。军训只是军校的一个训练部分。还有很多激励和教育手段,它们在巩固和强化训练成果上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这些挫折会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并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弱化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引导学生根
据自身实际正确地判断自己能否克服所遇困难,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的困难,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并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去战胜挫折,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4、培养孩子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习惯。
在家里,有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关心者;在军校,他们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不仅要做好值日,为别的学员打菜、盛饭,在同伴生病、想家时还学会了关心、爱护,同时也享受着其他人的关心,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他们不仅是一个关心者,同时也是一个被关心者,这种双重身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感受,并让他们在集体中逐渐学会了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懂得了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树立了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意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这种意识内化为习惯。
少年军校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虽然,我们在开展少年军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各级领导也给予了很高的荣誉,但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学习其他少年军校的先进经验,再接再厉,再攀新高,努力把我们的少年军校办得更好!我们相信,在上级党政军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少年军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少年军校的教育品牌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谢谢大家
西宁市南山路小学贾洪寿
2011年6月
第四篇:发挥统战优势 推动**发展
发挥统战优势 推动**发展
统一战线是我党执政兴国的一个重要法宝。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在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统战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引导、服务、联谊、稳定的职能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一要坚持正确引导。加强对各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意志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区是XX年底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个行政新区,基础差、底子薄、开发建设任务繁重,更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此,我们以开展“凝聚力”工程为主线,通过召开经济形势报告会、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开展入企入户谈心活动等形式,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三胞”眷属等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动力。广大统一战线人士紧紧围绕全区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员参与招商引资,积极争上项目。全区上下形成了万众一心创大业、群情激昂建新区的可喜局面。
二要坚持真心服务。强化服务职能是统一战线不断作为的生命线。统一战线是非公有制经济、党外干部、知识分子等各界代表人士的大家庭,要体现家庭的温暖,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不遗余力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设身处地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两年来,我们突出服务宗旨,强化服务职能,努力在真心服务中发挥作用。围绕广大统一战线人士所想、所急、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举措,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代表人士认真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加大“四乱”现象的整治力度,不断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发挥统战优势,牵线搭桥,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引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助推其做大做强;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少数民族聚居村解决吃水和行路难等问题,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一系列服务,增进了与统战人士的感情,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要坚持加强联谊。团结联谊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基础和工作核心,加强联谊始终是统一战线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我们紧紧围绕团结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为人要求和“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坦诚相见、平等相待”的做事原则,真心实意地用情感去广结识、深结交各阶层和各界代表人士,通过情感交融,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凝心聚力。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经济性也日益凸显与重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联络已成为统一战线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统战工作,注重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多方收集信息,广泛推介**新区;注重发挥工商联、台联、侨联的民间优势,加强与海内外的经济联谊,激发“三胞”回乡投资兴业热情;注重发挥统战人士信息灵通、熟悉市场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联系,加强交流,谋求发展,促进全区经济快速膨胀。
四要坚持维护稳定。统一战线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为重大责任。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坚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妥善解决宗教领域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区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人员均在万人以上,民族宗教工作任务较重。为此,我们从强化干部队伍入手,重点培育了一批群众基础好、善做会做工作的民族干部,注重发挥他们在带头发展经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的能动作用。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监督处置机制,对引发的民族矛盾做到发现在先,上报及时,协调到位,处置得当。进一步加大对乱建庙宇和私设堂点的监督整治力度,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及教职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严防非法宗教渗透,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第五篇:发挥民主党派优势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发挥民主党派优势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农工民主党梧州市委会
目前,梧州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而经济水平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水平的65%,具有显著的“未富先老”特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远未形成体系。为推动梧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我会组织了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文献研究,并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调研,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市城区老龄化特点和传统习惯的养老模式,并结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和优势,探讨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如何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辟社会服务新领域。
一、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分析
1.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
根据梧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市总人口316.18万人,常住人口为288.22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40.02万人,占总人口数12.7%; 65岁以上老年人26.34万人,占总人口数9.14%,高于全国水平0.72%,其中,中高龄老年人(70岁以上)占老年人总数的54.8%;空巢家庭的老年人4504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0.49人。
同时,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约为19430元,远低于全国29748元的人均水平,而我市的60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供养比例为19.69%,高于全国18.91%平均水平。
表1:全国、广西和梧州市老龄人口对比
表2:梧州市老龄人口结构/
4以上数据显示,我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全国水平,中高龄老年人要多于低龄老年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而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2.老年人生活照料依赖程度高
表3:梧州老年人年龄结构及生活自理能力分析
以全国老龄办2008年2月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进行估算,我市老龄人失能人群比例为8.4%,高于全国水平达3.4%,半失能人群比例为14.1%,高于全国水平达4.5%。数据显示,我市老龄人的生活自理对家庭与社会的依赖程度较大。
3.代际分离问题应引起重视
由于语言及习俗相同、地方经济水平偏低以及邻近广东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青壮年有外出工作、生活的风气。数据显示,我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4504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2%。代际分离现象突出,使家庭养老出现严重困难。一组来自某民办养老机构的统计表明,集中养老的对象90%来自代际分离家庭,无子女和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是特困老人的多发群体。
二、梧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市的老龄事业显著发展。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但是,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状态来看,仍有很多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26个,拥有床位2415张,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制定的目标10803张相差甚远,缺口高达77%。两年来,民进梧州市委针对我市老龄服务事业发展做了深入细致地调研,认为存在问题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在规模、设施、服务水平、服务品质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2.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老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3.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缺乏明确的养老机构行业管理标准,缺乏规范技能培训和竞争机制;4.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培训;5.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等五个方面。数据显示,梧州市老龄服务事业明显落后于广西区内柳州、桂林、南宁等城市。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组织走访调研。调研发现,目前我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居家养老层面、城乡社区养老层面、机构养老层面,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方面,养老服务装备与信息化建设方面,乃至整个社会对居家养老的认知和敬老文化建设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三、文献研究结果
1.家庭小型化与核心化的趋势明显,家庭的养老功能正急剧弱化
“421”家庭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家庭的养老功能正急剧弱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观念的更新、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代际差异的扩大,家庭小型化与核心化的趋势明显,大家庭日渐减少,小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的许多传统功能特别是养老功能也随之逐渐弱化。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方面,计划生育使得家庭中年轻人的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寿命延长使得家庭中老年人的比重上升,通常所说的“421”家庭就是目前状况较为准确的描述。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家庭对老年人照顾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正急剧弱化。
2.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本形成一个共识,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当今城镇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指的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一些养老服务是由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也就是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这种模式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居家养老可让老年人仍生活在他们熟悉眷恋的常态化社区中,不割裂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而社区养老服务可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标志着居家养老模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肯定。
四、对策与建议
目前,梧州市乃至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18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一)尽快根据我市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十二五”走向成熟。这份规划的出台,将全面推动我国老年事业的快速发展。
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有利战略机遇期,从政策、制度、物质等方面作好全面的准备,特备是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措施等,被认为是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在这些环节里政府的统筹规划和主导作用无疑是关键性的。我市经济水平欠发达,社会资源薄弱,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更需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主导和统筹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本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形成全市“一盘棋”,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汇集各方面力量,努力构建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彻底改变我市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整体布局不合理,政策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被动局面。
(二)把弘扬孝的美德打造成为梧州精神的一部分
从长远的角度,以及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应对老龄化挑战不仅是经济问题、政策问题和制度
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传统的养老敬老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所体现的家庭养老方式是由农业社会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也是出于人子的孝亲敬亲的情感需要。随着社会养老理念多元化变革的到来,中国养老保障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儒家的尽孝养老思想正在被自力更生和社会养老的新价值观念所取代,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也让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冲击,他们仍然需要子女赡养的回归,需要倡导和谐与人性的儒家文化的回归。构建儒家文化为底蕴的社会主义的孝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老年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保障,是老龄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老人数量的越来越多,也使得养老保险资金的压力也在增大,必须寻求可以平衡养老保障压力的方法。家庭子女的赡养仍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主要的养老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家庭子女积极赡养老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感恩”的文化氛围,通过重构孝文化而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良好家庭伦理,把弘扬孝的美德打造成为梧州精神的一部分。
(三)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探索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新途径
民主党派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其成员居住点集中在城镇社区,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开展社会服务的新探索,也是自身建设的一个需求。
我市各民主党派组织都有很多老龄成员,老龄成员的养老问题是新世纪地方组织面临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年轻成员不乏“421”家庭,帮助他们做好家中老人的养老安臵,保障成员安心本职工作,是为成员排忧解难的具体行动。因此,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民主党派的自身需求。
民主党派有严谨的组织制度,长期以支部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经常性地参与社会服务,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同时,老年成员彼此容易信任和接近,有的本身就是多年知己朋友,安臵在共同的社区可以更好地获得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一方面,依靠社区工作人员和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做好老党员的联系工作,帮助协调、联系养老服务,另一方面,恰当地发挥低龄老年成员的优势,可以带动身边的群众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居家养老组织模式,突破居家养老的信任瓶颈,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带头作用,使我们的成员可以真正意义上地做到“老有所为”!
社区居家养老涉及到医学、人文、法律、体育等多个领域,大量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甚至包括老年人本身都需要进行各类培训教育。目前,培训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民主党派组织中有各类的专业人才,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社区养老机构培训力量不足的困难。对于民主党派组织来说,这也是很好的一种社会服务形式。农工党广西区委组织的一项“心系百姓健康百千万”社会活动,通过义诊、培训乡村医生等具体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尝试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开展类似活动,开辟一个社会服务新领域,对党派自身来说,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