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化市2012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兴化市2012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一、量化考评原则
1.注重教学业绩;
2.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3.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基本条件综合评价,分值33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14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30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13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分值40分。
三、评价细则
(一)基本条件评价(33分)
1.教龄、职龄情况(12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上年底,每年0.5分;任现职至上年底,进档后职龄多1年0.5分。
2.年度考核(6分)。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4分,年度考核优秀每次1分。
3.表彰(5分)。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或党政部门、学校综合表彰的分别得5、4、3、2、1分,单项表彰(指与教育教学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表彰)以一半计分,以最高项一次计分,不重复计分。表彰以获奖证书或有关部门的文件为依据。
4.其他(5分)。
(1)学历。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3分;小学教师本科毕业1分(研究生或硕士不重复记分)。
(2)农村任教、交流(支教)。从教以来在农村任教满3年的1分、满5年的2分、满8年及以上的3分;本市内交流(支教)1年1分,跨市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5.工作表现测评(5分)。学校职评推荐领导小组成员和评审小组成员负责对每个申报人员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测评(进行单项选择,测评表自制,无记名),获得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的每人次分别得5、3、2、0分,累计得分除以有效票人数为测评对象该项得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教育工作评价(14分)
1.教育管理年限(6分)。达到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年限要求的3分。任现职以来,担任教育管理工作两年以上的(不含两年),每增加一年加0.5分。
2.教育工作获奖(8分):①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获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奖励的,省级及以上、泰州市级、市(县)级、区校级表彰每次分别得3分、2分、1分、0.5分,其中同年度表彰按得分高的算一次,不重复计分,区校级累计不超过2分,此项最高4分。②任现职以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
门组织的竞赛,获省级及以上、泰州市级、市(县)、区校级奖励每次分别得3分、2分、1分、0.5分。同一学生参加同种竞赛,以最高级别奖积分,不重复计分。获奖项目认定以指导奖证书或教育部门文件为准,此项最高4分。
(三)教学工作评价(30分)
1.循环教学(6分)。胜任本学科教学,从事申报学科本学段各年级的教学工作4分。担任过小学3届、中学2届以上毕业班、本学科学段最高年级教学工作3次2分。
2.工作量(10分)。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制订本单位教师周基本课时标准。近三年,达到标准的得8分,每超过或不足标准10%加减1分。
3.学生满意度(4分)。任现职以来,学年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家长)满意率平均为85%以上3分、90%以上4分。
4.公开课(6分)。任现职以来,开设公开课、示范观摩课5次以上,其中校际间2次或市(县)级1次以上。校级每次1分(累计不超过3分),校际间每次2分,市(县)级每次3分,泰州市级每次4分,省级及以上每次5分。以相关部门证明及开课原始资料为准。
5.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4分)。任现职以来,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评优课或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属申报学科技能竞赛的,省级及以上、泰州市级、市(县)级、区校级每次分别得4分、3分、2分、1分,其他学科减半得分。区校级获奖累计不超过3分。
(四)教科研工作评价(13分)
1.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8分)。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申报学科至少2篇),县市级每篇1分、泰州市级每篇2分、省级每篇4分、核心期刊每篇6分;获奖论文或专题研讨会交流,县市级每篇1分、泰州市级每篇2分、省级每篇3分(同一篇论文不重复计分,按得分高的计1次)。参加泰州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的4分。
2.课题研究工作及教改实验工作(5分)。主持县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结题,并通过成果鉴定5分;参与县市级及泰州市级课题研究1分,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研究2分;参与并结题的县市级及泰州市级课题研究2分、省级及以上3分。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不重复加分;参加教改实验取得一定效果,教育教学经验在市(县)级及以上范围推广的3分;主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实施3年以上效果明显的2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40分)。
题型以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要求为主,测试内容为: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师德规范、新课程理念(占30%);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占70%)。对男52周岁以上(1960年底前出生的)、女47周岁以上(1965年底前出生)的可以申请免考,免考教师按本校教师考试的平均分计算。凡在2010年暑期学校岗位竞聘时,参加全市教育教学能力综合测试取得优秀等次(高中阶段取得A等)的,本次学科考试卷面分增加3分。
第二篇: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一、量化考评原则
1.注重教学业绩;
2.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3.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基本条件综合评价,分值33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14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30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13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分值40分。
三、评价细则
(一)基本条件评价(33分)
1.教龄、职龄情况(12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任现职以来,进档后职龄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
2.考核(6分)。任现职以来,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4分,其中,考核每有一次优秀的另加1分。
3.表彰(5分)。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或党政部门、学校综合表彰的分别得5、4、3、2、1分,单项表彰(指与教育教学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表彰)以一半计分,所有表彰以最高项计分一次。表彰以获奖证书或有关部门文件为依据。
4.学历(2分)。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2分;小学教师本科毕业1分(研究生或硕士不重复记分)。
5.农村任教、交流(支教)(3分)。从教以来在农村任教满3年的1分、满5年的2分、满8年及以上的3分;本市内交流(支教)1年1分,跨市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6.工作表现测评(5分)。学校职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评审小组成员对每个申报人员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测评(进行单项选择,测评表自制,无记名),获得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的每人次分别得5、3、2、0分,累计得分除以有效票人数为测评对象该项得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教育工作评价(14分)
1.教育管理年限(6分)。从教以来,达到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年限要求的3分。任现职以来,担任教育管理工作两年以上的,每超一年加0.5分(不含两年)。
2.教育工作获奖(8分):①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获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奖励,省级及以上、xx市级、市(县)级、区校级表彰每次分别得3分、2分、1分、0.5分,其中同表彰按得分高的算一次,不重复计分,区校级累计不超过2分,此项最高4分。②任现职以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获省级及以上、xx市级、市(县)级、区校级奖励每次分别得3分、2分、1分、0.5分。同一学生参加同种竞赛,以最高级别奖计分,不累计计分。获奖项目认定以指导奖证书或教育部门文件为准,此项最高4分。
(三)教学工作评价(30分)
1.循环教学(6分)。小学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级段内部教学;初、高中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因课程计划等原因未在某一学段所有年级开设的学科任课教师只要任教学段内本学科起始年级到最高年级教学也属于循环教学。能胜任申报学科循环教学工作的得4分,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小学各级段内部最高年级教学工作满3学年、或中学毕业年级教学工作满2学年、或学段内本学科最高年级教学工作满3学年得2分。
2.工作量(8分)。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制订本单位教师周工作量标准。近三年中,每年达到标准的得8分,不足标准每10%减1分,三年工作量得分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即是工作量的实际得分。
3.学生满意度(2分)。任现职以来,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家长)满意率平均为85%以上1分、90%以上2分。
4.公开课(7分)。任现职以来,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公开教学活动,开设申报学科的公开课,校级每次1分(累计不超过2分),学区级每次1.5分(累计不超过3分),市(县)级每次3分,xx市级每次5分,省级及以上每次7分。以相关部门证明及开课原始资料为准。
5.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7分)。任现职以来,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评优课或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在与申报学科一致的评优课竞赛(或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学基本功大赛系列)中获奖的,校级每次1分,学区级每次1.5分(区校级获奖累计不超过4分),市(县)级每次3分,xx市级每次5分,省级及以上每次7分。其他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减半得分。同一教师参加同一系列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以最高级别奖计分,不累计计分。
(四)教科研工作评价(13分)
1.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8分)。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申报学科至少2篇),县市级每篇1分、xx市级每篇2分、省级每篇4分、核心期刊每篇6分;获奖论文或专题研讨会交流,县市级每篇1分、xx市级每篇2分、省级及以上每篇3分(同一篇论文不重复计分,按得分高的计1次);参加县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命题工作的,市(县)、大市级以上分别得1分、2分。参加xx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的4分。
2.课题研究及教改实验工作(5分)。
主持县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结题并通过成果鉴定5分,未结题3分;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书名单)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课题报告或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县市级及xx市级1分,省级及以上2分;参与并结题的课题研究县市级及xx市级2分、省级及以上3分。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不重复加分。
由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有目的地采取大小型会议形式直接交流或传播教改实验成果,并以教育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教改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各学校参照实施的得3分;主持本市(县)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实施3年以上效果明显得2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40分)。
题型以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要求为主,测试内容为: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师德规范、新课程理念(占30%);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标准与教材及教学要求(占70%)。对男52周岁以上(1961年底前出生的)、女47周岁以上(1966年底前出生)的可以申请免考,免考教师按本校教师考试的平均分计算。凡在2010年暑期学校岗位竞聘时,参加全市教育教学能力综合测试取得优秀等次(高中阶段取得A等)的,本次学科考试卷面分增加3分。
第三篇:兴化市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附件1: 兴化市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 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非乡村教师用)
一、量化考评原则
1.注重师德修养和教学业绩; 2.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3.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基本条件综合评价,分值36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10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28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16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分值40分。
三、评价细则
(一)基本条件评价(36分)1.教龄、职龄情况(15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任现职以来,进档后职龄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
2.考核(4分)。任现职以来,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2分,其中,考核每有一次优秀的另加1分。
3.学历(2分)。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2分;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取得本科毕业证书1分。
4.表彰(5分)。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或党政部门、学校综合表彰的分别得5、4、3、2、1分,单项表彰(指与教育教学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表彰)以一半计分,所有表彰以最高项计分一次。表彰以获奖证书或有关部门文件为依据。
5.交流(支教)(5分)。本市内交流(支教)的:从A类学校到
C类学校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到B类学校交流(支教)满1年的1.5分;从B类学校到C类学校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同类学校之间异地交流(支教)满1年的1分,其中C类学校之间异地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本乡镇内校际交流和跨学段交流满1年0.75分。连续交流满2年及以上的另加1分。到市外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到省外交流(支教)满1年的3分。教师的交流(支教)情况以市教育局人事科相关文件和材料为依据。
6.工作表现测评(5分)。学校职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评审小组成员结合每位申报人员的平时工作表现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学测、中高考等教学工作方面的实绩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测评(进行单项选择、测评表自制、无记名),获得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的每人次分别得5、3、2、0分,累计得分除以有效票人数为测评对象该项得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教育工作评价(10分)
1.教育管理年限(6分)。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任现职期间担任班主任满2年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满3年的,得3分。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2年以上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每超一年加0.5分(不含2年或3年)。
2.教育工作获奖(4分)。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获奖,省级及以上、泰州市级、市(县)级、区校级表彰每次分别得3、2、1、0.5分。区校级获奖累计不超过2分,同中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所获各类奖项按得分最高的计算一次,不重复计分。
(三)教学工作评价(28分)
1.循环教学(4分)。小学教师循环教学分成1-3年级和4-6年级两个循环段;初、高中教师循环教学指完成一至三年级教学;因课程计划等原因未在某一学段所有年级开设的学科任课教师只要任教学段内本学科起始年级到最高年级教学也属于循环教学。能胜任申报学科循环教学工作的得2分,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小学各
(乡村教师用)
一、量化考评原则
1.注重师德修养、教学业绩和乡村任教年限; 2.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3.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基本条件综合评价,分值41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11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27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11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分值40分。
三、评价细则
(一)基本条件评价(41分)1.教龄、职龄情况(17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任现职以来,进档后职龄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
2.考核(4分)。任现职以来,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2分,其中,考核每有一次优秀的另加1分。
3.学历(2分)。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2分;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取得本科毕业证书1分。
4.表彰(8分)。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或党政部门、学校综合表彰的分别得8、7、5、3、1分,单项表彰(指与教育教学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表彰)以一半计分,所有表彰以最高项计分一次。表彰以获奖证书或有关部门文件为依据。
5.交流(支教)(5分)。本市内交流(支教)的:从A类学校到C类学校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到B类学校交流(支教)满1年的1.5分;从B类学校到C类学校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同类学校之间异地交流(支教)满1年的1分,其中C类学校之间异地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连续在村小任教且现仍在村小任教的满6年3分。本乡镇内校际交流和跨学段交流满1年0.75分。
连续交流满2年及以上的另加1分。到市外交流(支教)满1年的2分,到省外交流(支教)满1年的3分。教师的交流(支教)情况以市教育局人事科相关文件和材料为依据。
6.工作表现测评(5分)。学校职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评审小组成员结合每位申报人员的平时工作表现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学测、中高考等教学工作方面的实绩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测评(进行单项选择、测评表自制、无记名),获得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的每人次分别得5、3、2、0分,累计得分除以有效票人数为测评对象该项得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教育工作评价(11分)
1.教育管理年限(7分)。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任现职期间担任班主任满2年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满3年的,得3分。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2年以上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每超一年加0.5分(不含2年或3年)。
2.教育工作获奖(4分)。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获奖,省级及以上、泰州市级、市(县)级、区校级表彰每次分别得3、2、1、0.5分。区校级获奖累计不超过2分,同中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所获各类奖项按得分最高的计算一次,不重复计分。
(三)教学工作评价(27分)
1.循环教学(4分)。小学教师的教学循环将分成1-3年级和4-6年级两个循环段;初、高中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因课程计划等原因未在某一学段所有年级开设的学科任课教师只要任教学段内本学科起始年级到最高年级教学也属于循环教学。能胜任申报学科循环教学工作的得2分,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小学各级段内部最高年级教学工作满3学年、或中学毕业年级教学工作满2学年、或学段内本学科最高年级教学工作满3学年得2分。
与本办法相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综合表彰: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教书育人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奖励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突贡专家、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模范、师德标兵、师德模范或十佳青年教师。
2.教育管理工作:包含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党团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指导学生团队或课外活动小组工作等。
3.教学基本功比赛:包含学校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优质课、教学设计、说课、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课件制作、学科知识、演讲等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各类素质测试、技能竞赛。
4.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发表论文、获奖论文一般为800字以上。省级及以上刊物一般指省级及以上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高等学校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报(须有ISSN和CN刊号)。核心刊物一般指北京大学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刊物(须有ISSN和CN刊号)。获奖论文是指经学校教科室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组织报送,并由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学会组织评选获奖的论文。
发表和获奖的教学论文,其内容须与晋升职称时申报学科一致,兼任多门学科或转任其他学科的乡村小学教师除外。
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评审时均无效。
5.在同一次职称晋升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的同一项奖项依据本办法量化评审时只能使用一次,按得分高的计算。
第四篇: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
关于印发《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的通
知
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泰州医药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教育局,有关市直学校:
为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12〕3号)、《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12〕4号)(以下简称《资格条件》)和《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实施细则(试行)》(泰职办〔2012〕5号)精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联合制订了《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现将《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市(区)在不低于市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标准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量化评审实施办法,报市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
本办法从2012年开始试行,原《泰州市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泰教人〔2010〕9号)同意废止。附: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
二 〇 一 二 年 七 月 二 十 四 日
主题词:中小学 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 办法 通知 泰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7月24日印发
共印30份
附件:
泰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
(试 行)
一、量化评审原则
(一)注重教育教学业绩;
(二)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三)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分值15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20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35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20分;
(五)其它工作,分值10分。
三、量化评审细则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15分)1.考核(10分)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任现职以来,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6分,考核优秀每次2分。
2.综合表彰(5分)
任现职以来,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嘉奖、记功。镇校级每次1分(其中镇校级累计不超过2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4分,省级及以上每次5分。
任现职以来,获得各类与教育教学工作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单项表彰。市(区)级每次1分,泰州市级每次2分,省级及以上每次4分。
(二)教育工作(20分)1.教育管理(10分)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校团委(总支)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3年以上或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教育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任现职期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不少于2年)或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4年以上5分。任现职以来,担任上述工作2年以上的,每增加一年加0.5分。
2.教育实绩(10分)
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成绩显著,获镇校级表彰奖励每次1分(镇校级累计不超过4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3分,省级每次4分,国家级每次5分。其中同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按得分高的算一次,不重复计分。
任现职以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获奖,市(区)级每人次0.5分,泰州市级每人次1分,省级及以上每人次1.5分。同一学生参加同种竞赛,以最高级别奖积分,不重复计分。
(三)教学工作(35分)1.循环教学(8分)
任现职以来,胜任本学科教学,已从事申报学科本学段循环教学工作5分;担任过小学3届,或中学2届以上毕业班,或本学科学段最高年级教学工作3分。
2.工作量(8分)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课时量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必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
3.学生满意度(5分)
任现职以来,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满意率均为85%以上3分;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满意率90%以上每次加0.5分。
4.公开课教学(6分)
任现职以来,开设公开课、示范观摩课。镇校级每次1分(镇校级累计不超过3分),校际间级每次2分,市(区)级每次3分,泰州市级每次4分,省级及以上每次5分。
5.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8分)
任现职以来,参加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评优课竞赛市(区)级每次3分,泰州市级每次5分,省级及以上每次6分。教学基本功竞赛镇校级每次1分(镇校级累计不超过4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3分,省级及以上每次4分。
(四)教科研工作要求(20分)1.发表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10分)
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论文(申报学科至少有2篇)公开发表、获奖。公开发表市(区)级每篇1分,泰州市级每篇3分,省级每篇5分,核心刊物每篇8分;获奖或专题研讨会交流,市(区)级每篇1分,泰州市级每篇2分,省级每篇3分(同一篇论文不重复计分,按最高得分计);参加泰州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已正式出版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5分。
2.课题研究及教改实验工作(10分)
主持市(区)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课题研究,结题并通过成果鉴定10分;市(区)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课题研究,撰写课题报告或课题研究论文6分。仅参与市(区)级及以上批准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3分;参加教改实验取得一定效果,教育教学经验在市(区)级及以上范围推广的5分。主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试行3年以上效果明显的3分。
(五)其它(10分)
1.教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每年0.5分。2.进档。任现职至今,进档职龄每年0.5分。作为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另加1分。
3.学历。小学教师本科毕业1分,研究生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3分,博士学位4分。
4.农村任教(支教)。从教以来在农村任教满3年的1分、满5年的2分、满8年及以上的3分;市(区)内交流或支教1年1分,跨市(区)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细则
33市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33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读学校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1个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其中担任校长(含副校长,下同)岗位的还应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按照规定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6.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 1
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7.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8.城镇教师须具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9.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
2.具备硕士学位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2年。
3.具备大学本科或者大学专科学历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4.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后,在小学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5年。
(二)能力条件
1.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较好地完成任务。育人工作合格,需提供学校考核认定合格材料;或被评为校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工作者),需提供表彰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有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真实材料(须经所在单位公示和验证)。
2.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熟练担任本学科教学工作。上一学年教学设计(含电子备课教案)原始完整
(只需提供学校检查认定材料)。
3.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其中,校长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四分之一。担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教师,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二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心理健康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
申报者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须提供近二年经验证的原始授课计划、学校任职任课表、总课表复印件和学校出勤情况证明。
4.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2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须提供两学年的原始班主任工作手册(含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实录等)和任职证明材料。未担任班主任的,须提供相关工作计划、总结、组织开展活动的实绩材料和任职证明。
5.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能较好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撰写1篇具有一定见解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6.申报当年参加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达到良好等次以上。须提供考评课教学设计、考核组记录和评价意见。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的可免考评课。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或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2.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队)等称号;或本人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作为学校主管中层干部或分管校长、校长,在学校创建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学校被评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先进集体。须提供相关工作原始计划、总结材料、学校领导分工证明材料,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3.获得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4.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等各类学科教学评比中获市级二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5.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市级三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乡村教师获县级三等奖)以上2次。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本条款与教研科研条件第4款不可重复使用)。
6.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
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次。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7.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奖。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8.参加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并结题(除课题负责人外,排名在成员前5位,不含子课题)。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
9.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考评课必上)。须提供经验证的学校(中心校)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成绩统计表复印件。
(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高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论文。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下同),或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初中或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须提供刊物原件。
乡村教师须提供从事教育教学、关爱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总结1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2万字以上(须经同行专家进行水平鉴定),须提供合著原件。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等活动,成果(如地方教材、课程资源包、实验成果报告等)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公开出版。须提供成果原件、聘书、推广使用证明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意见。
4.参加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叙事、读书征文、微课、课件)获市级三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乡村教师为县级三等奖)以上2次。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和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评选不予认可。本条款与业绩条件第5款不可重复使用)。
5.承担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课、典型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并获得好评。须提供经验证的相关活动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及评价意见、讲稿或课件。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1.各类评选、竞赛取得一、二、三等名次的,比照同层次,第一名按一等奖,第二、三名按二等奖,第四、五、六名按三等奖计算。
2.同层次论文评选、教学竞赛评比每年均不得超过一次,否则不予认可。
3.论文获奖面不得超过70%,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40%;教学竞赛获奖面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否则不予认可。
4.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最高一项。5.一级教师不实行破格申报。
四、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原2005年《33市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33市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