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研究
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研究
一、课题开发背景
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的社会环境,而控制这种环境的人——班主任,他们不仅要关注人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特点,通过培育班集体,塑造完美人格,满足每一个人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格逐渐成型的最基础的阶段,小学班主任在学生个体发展中发挥着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非常重视班主任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时代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同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2006〕3号),根据教育部要求,我省于2007年3月以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通知》为标志,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我县在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今年三月又启动全县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真总结以往小学教师各类培训成功经验,并组建骨干教师队伍,设计和开发培训资源、重点研究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实践、交流”三环节式,于2008年3月开始了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的代理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者,更是班级的一个成员,班级活动的参与者,班级自我教育的辅导员,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杠杆。
通过班主任培训使我县小学班主任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要求和职责,掌握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师作用,为适应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热爱学生的班主任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增强班主任工作效益,为实现培养班级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奠定其良好的思想品德、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基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最终要使所有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够按照德、智、体、美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四、研究的目标
1、准确认识有关班主任角色、任务、职责,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成果。
2、探讨一套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模式。
3、积极答建符合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
1、小学班主任工作认知研究。
2、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研究。
3、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德育实施纲要》、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德育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做到全面育人,面向全体。
七、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知识,将综合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1、文献法
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检索班主任自我成长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的国内外相关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统计法
我们将运用调查法来了解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研究(工作意愿、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困惑等),并进行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线的可靠的事实依据。
3、个案法
我们将运用个案法研究班主任个体成长的特点及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好的做法,并由“点”到“面”探索他们在“微观”操作上具有创新与实效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班主任培养、成长的规律。
4、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班主任成长的机制和策略。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探索出小学班主任成长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5、经验总结法
对每期的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和剖析,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谈话法等方法,归纳总结培训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优势与不足,逐步完善培训模式,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性,加快班主任成长的速度。
八、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查阅文献阶段。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行成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首先,对班主任的工作现状、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班主任培训期望等进行调查,获起第一手资料;其次,分析优秀班主任的特征和成长历程,为班主任培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阶段:逐步实施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调查分析积累相关经验,并深入剖析存在问题,不断探索和完善班主任培训模式。
第四阶段:完善学校管理阶段。建议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发展性评价机制。加强对班主任培训,以及对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和补救。
第五阶段:返校实践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录像观摩、课堂模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学员们不但理论素养得到提高,见识也更加广泛。收获的关键是使用、是实践,因此,我们把培训工作延伸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进行班主任工作实战训练。
第六阶段:交流提升阶段。学员们通过实践有了感受和体会,各乡(镇)教管会和教师进修学校都定时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为学员搭建交流提升平台。
第七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提升研究成果并进行推广。
九、研究成果
1、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理论素质明显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学员们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把教师为中心改为学生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转为情境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转为活动为中心,他律转为自律,从而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开发学生自身潜能。
2、体现班级管理特色,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工作中,他们着眼于“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班级管理特色,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逐层递进、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他们会还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了活动内容,工作重点,管理形式和方法、步骤。
3、实现了学生从知到行转变的根本变化
一年多的实验,工作带来了太多的变化,他们所任班级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能自觉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能按照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去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已蔚然成风,学生各方面都要好于对比班学生,他们的行为在影响着其他班级的学生,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发挥家长学校的纽带作用,协调能力明显提高
家庭是培养人才天然、永久的学校。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环境的良好氛围,积极配合课程改革,与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有的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在家长会活动上创新。一是在活动形式上创新,设立了“班级开放日”,实行“家长评教”活动。
其次,改革了家长会的形式,更新家长会内容,一改以前的“告状会”、“批判会”形式,提高家长会的技巧,使家长会更具有针对性、艺术性,更富有成效。
一个学员说:在家长会上,我有意创设和谐氛围,注重情感作用,让家长感觉既隆重又轻松,使之自然而然对班级乃至学校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在会上,我改变谈话技巧,力求找出孩子的闪光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并让家长放心,乐于配合班级做好工作。同时,让家长“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样的家长会不仅学生不紧张,家长更是欢迎。
5、开展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
第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学员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思考,勤激励,勤交流,勤研读,勤总结。
第二,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即每月的学生量化评价单,及时地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把意见及时反映到班级。
第三,结合有关纪念日。班级召开队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学员的班主任理论知识丰富了许多,管理班级的能力及教育技巧明显提高了,对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激情。
十、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此项课题研究已顺利完成预定任务,取得了阶段成果,但距理想还有一定距离,实验成果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推广。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班主任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指导能力;继续实施跟踪调查活动,收集有用信息;继续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拓宽管理思路。通过研究一方面提升学员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
《小学德育活动》、《浅谈新时期班主任素质要求及其队伍建设》、《班主任素质浅谈》。
2009年1月15日
第二篇: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滚动——辐射
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对其进行培训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在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过程中有必要重点关注、研究培训模式,这既是对以往继续教育工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借鉴全国兄弟院校先进培训经验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还顺应了我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元化理论决定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各地区的中小学校在一定时期对骨干教师规格的要求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学校既要拥有一部分素质精良能引领学校教学改革的名教师,又要配备整体素质较为整齐的骨干教师。因此,虽同为骨干教师,但其发展需求和培训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在二种类型三种对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构建了“滚动——辐射”式的培训模式
1、“滚动——辐射”式的界定
该模式中的“滚动”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界定。一是就培训规格而言,它是滚动推进的。参加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只有达到该类培训规格后,才有申报高一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资格。二是从培训内容来看,它采用集群模块式课程,各模块依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形式不断螺旋上升、不断推进的认识特点来设计和安排,呈现滚动趋势,旨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三是从培训形式来考察,该模式的程序为:理论浸润——实践反思——形成特色——示范辐射,各环节也呈滚动递进式。其实质为由以培训者起主导作用的组织形式滚动发展为以学员起主导作用的组织形式。
该模式中的“辐射”是就培训所产生的作用而言。通过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而且要充分发挥其在本校、本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这也是骨干教师培训区别于其他类型培训的本质特点。
2、“滚动——辐射”式培训模式的操作程序
基本程序:理论浸润——实践反思——形成特色——示范辐射。
“理论浸润”环节:是指培训者通过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创造一种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使学员沉浸其中,深入研讨,进行思想碰撞,逐步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此环节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辩论等形式。专题讲座是以信息传输为主要特征的、使用最便捷、应用较广泛的传统培训方式。它较适合于培训内容中的理论辅导板块。
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在充分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学员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讲座。这其中包括省、市课程专家的讲学、本地特级教师、名教师、教研员、指导教师的讲座。这种有目的、多层次的讲座提高了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学术沙龙主要是围绕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确定研讨主题,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引导学员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惑。案例分析则是由案例形成和案例运用两个阶段组成。案例形成包括前期准备、确定主题、情境描述三个步骤。案例运用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讨论、诠释与研究三个基本过程。我们一般是从听课、上课、班活动观摩等实践活动和一些书面材料中搜集、编写案例,通过教学录像、文本实录、正反对比等形式呈现,然后展开分析与研讨。专题辩论的组织方法是先确定辩论主题然后分组准备,再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展开研讨。
“实践反思”环节:是指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梳理,进行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如果缺少了反思这一环节,那么学员得到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因为教师教育智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经验加反思。因此,该环节是培训的中心环节。此环节主要采用现场诊断、自修反思等形式。教学现场观察诊断是专家、教研员、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教学现场观察与诊断一般包括课前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分析、反思讨论四个步骤。现场诊断应特别注重培训者对学员的诊断“处方”,采取专家点评、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化得到持续发展。由于集中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员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无限的。因此,重视学员的自我研修、自我反思活动不失为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形式。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自己需求,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完善。这种方式一般包括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等步骤。师徒对话采用计划安排和听课、上课、听讲座后随机安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取分小组与指导老师交互讨论的形式展开。
“形成特色”环节:是指学员通过全面深入的总结,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使之系统化、科学化,运用课题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形成一定特色。此环节主要采用课题研究等形式。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员在一定的目标与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既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供培训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尝试把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一种方式。我们把重点放在研究的过程,倡导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步骤如下:属于相同课题的学员组成研究小组,每组安排一位擅长该专题研究的教师担任导师。导师组织学员进行专题学习。各组学员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小组讨论修改研究计划。按各自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包括信息收集、资料
查阅、实践尝试、反思总结、撰写论文。最后进行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在整个实践研究过程中,学员以新理念来观照实践,不断进行尝试改进,以此增长教学智慧,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示范辐射”环节:是指学员把培训所获成果通过带教青年教师反哺本市或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引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产生一定的示范辐射效应。该环节主要采用上示范课、带教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等形式。上示范课是指学员精心设计一堂课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教学,通过学员教学设计意图的讲解和实践效果的反思分析,帮助新手教师掌握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从而发挥其教学示范作用。作专题讲座是让学员围绕培训中自己所定的专题开展研究,把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整理成讲稿,并在本校或全市作讲座,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来介绍相关专题的最新成果,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操作思路。
二、“滚动——辐射”式培训模式在三种对象培训班中的运用
就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水平而言,名师和市级骨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发展期望也呈现出差异性,包括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水平、知识与能力、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等。这些个体的差异和培训目标的差异,要求我们按照实际情况为教师设计和提供针对性强的多种培训形式。根据三种对象的培训规格,我们在“滚动——辐射”式培训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变式。
1、“滚动——辐射”式培训模式在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大市级骨干教师是指小学、幼儿园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校级已成为骨干并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儿园、小学高级教师。
在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采用集中授课——参观考察——在岗实践——听课评议的培训程序。基本形式是:专家讲座,网络技术应用,名校考察,专著阅读,学术沙龙,送课下乡,教学实践,教学示范及评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拓展、课题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等方面。
这种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为中心,充分体现各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用结合,以学促教,突出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2、“滚动——辐射”式培训模式在“名师基础工程”中的运用
名师是指具有极强的教育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在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高质素、高水平、高知名度,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或研究专长在本市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
在名师培训中,我们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异校锻炼)——专题研究——追踪培训的培训程序。该班主要采用“导师制”形式,即导师带教。集中理论学习和岗位实
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操作。导师带教贯穿全过程,并对带教学员全面负责,培训结业后,仍由导师对所带学员进行追踪培训。
培训设置集群模块式课程,主要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现代教学论与教学改革、现代课程论与课程改革、中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教学实践考察,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系统观摩导师授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学员相互听课、评课、说课,共同研讨。系统进行本学科各种类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操作,定期进行公开教学,考察本地及外地名教师的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题研究探索。
该培训采用的主要形式有:一是理论讲座,包括听名家课、案例分析、作理论讲座、对阵辩论、定向读书等五种形式。二是教学实践,包括“观摩——分析——实践——研讨——小结”和“设计——说课——上课——评课——小结”两个层次五个环节。第一层次,组织学员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观摩导师所开设的公开教学课;学员进行试评,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倾听导师分析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背景和改进措施;参与研讨,畅谈感想与体会,从中学习导师的教学风格与敬业精神。第二层次,学员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学员进行说课,导师组织评析;学员实践授课,导师组织评课;导师对学员开设的第一节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和教研活动,进行全方位指导。这两个层次五个环节,经过多次循环反复,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学员有所得;三是专题研究,是指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学员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方法,结合本学科专业,从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操作,然后写成科研论文、调查报告或经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全程参与,和学员共同探讨,帮助学员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提高教科研能力和勇于探索、锐意改革的勇气和能力;四是追踪培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营造名教师岗位成才的良好环境。市教育局、市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导师、名教师所在学校密切配合,通过对名教师严格要求,压担子,放手使用,促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全面增强骨干教师素质。开展课题研究,承担教材教法讲座和参加命题、评卷、质量分析等。每年对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作追踪调查和全面评估,及时监控其成长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追踪培养,充分发展其教育教学的个性品质和特长。②建立师徒之间长期合作的纽带关系。要求骨干教师与导师定期相互听课,每学年至少合作写一篇论文;吸收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片、市学科中心教研组,与导师一起组成课题小组,合作开展教改科研课题研究。③发挥导师带教、面上带动的辐射作用。要求每位骨干教师既为人徒,又为人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每位骨干教师都应带一位本校的青年教师在传、帮、带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构筑“导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辐射形式。
3、“滚动——辐射”式培训模式在名班主任培训中的运用
在名班主任的培训中,我们采用集中学习——理论提升——交流提高——辐射推广的培训程序。
培训内容主要有班集体建设理论、心理教育、创新教育原理、班主任素养、教育科研方法、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等。
该培训分四个阶段进行。集中学习阶段包括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心得交流、辩论与演讲等形式。理论提升阶段包括自学教育理论、撰写讲座稿、作专题讲座、撰写论文等形式。交流提高阶段包括班级主题活动观摩交流、论文、讲座稿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辐射推广阶段主要是让在“交流提高阶段”中评出的各项活动的优秀学员在新教师上岗培训班上作有关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讲座,还要在下一期名班主任培训班上展示优质成果。该培训采用他助、互助、自助三种方式。“他助式”是指借助多方力量进行培训,采用“内请外聘”相结合的方法为学员授课。“互助式”主要指学员与指导老师互动、学员与学生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自助式”是指学员自主学习、自我设计、自我提高的一种形式。
三、体会与思考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根据我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和他们对培训的具体要求,我们构建了“滚动——辐射”式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因班而异,制定了多样性、针对性强的培训程序,这样,既可激励学员产生不断奋进的学习动力,又可使之长久维持。就教学过程而言,体现出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提高学员的课改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重点培养学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的能力,教学反思与研究的能力。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的开放,如给学员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他们自行设计、自选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另外,还体现为培训形式的开放。除了专题讲座、课堂实践等常规培训形式以外,学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可以在学术沙龙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也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我们还体会到:一是“骨干教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管是哪一层次的骨干教师,如果他们认为靠一次培训就能一劳永逸,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注重追踪培养,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规格。二是要不断改良现有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使之更具时代性、先进性和可接受性,从而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三是由于研究对象是人,影响人的发展有许多可变因素,其中有哪些因素起核心作用,骨干教师(名师)成长的规律、机制、影响因素等问题,还有待我们作深层次的探索和努力。
第三篇:一起研究班主任如何-班主任培训
一起研究班主任如何
一般认为,走进了研究所这样一个网络研修团队,能跟着大家一起走的,甚至只是默默关注的,都是有教育情怀或者被唤醒职业幸福的教师。是的,我们有梦想,我们爱教育,我们喜欢李镇西,我们一起往远方走。不过,我觉得我们不必天天表感激,时时说学习,张口就是“五个一”,写文必有“四个不停”。我想,蒋自立老师和李镇西老师也不希望看到我们只在谈梦想说感动。我们不要客套,不玩虚的,当然,我相信大家也是真心实意的,不过,激情之后是不是该走向理性,从绵绵虚空的诗意转向清晰踏实的行动。研究所要避免一部分老师沉浸在崇拜情节中而不去思考真正的成长,否则真有了派别之嫌。为此,对于研究所的发展之路,我觉得我们应该着力在“研究”二字上好好做文章。
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到底研究什么?从名字上看,研究教育、研究李镇西、研究李镇西的教育思想。这些我们一直在做,而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或者说个人成长,专业发展又聚焦于教育幸福的发现。就这个民间组织的研究问题,当初李老师和蒋老师的共识是把重心放在“班主任工作”,因为“在表面上看,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很热闹,但其实真正脚踏实地研究真问题,解决小问题(只有解决了无数个小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的大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能够潜心静气地探讨班主任工作的人更少……大家一起研究班主任工作……”
加入研究所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学段学科各不相同,所以研究所的QQ群是教育群,但不是一个学科或者课堂教学交流群。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性使得这项研究有实际意义,特别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如果班主任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很可能就在努力地走向错误的方向。
我们不仅要像李镇西那样师德高尚;那样热爱学生;那样教学娴熟;那样反思成长;那样能说会写,更要学习他那样在班主任工作上去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走出自己的班主任之路。不过,就我对研究所的了解,我们在班主任的研究方面既不够经常,也还不够深入。平时研讨、讲座没有侧重于此,年会的好教师汇报也不以此为焦点。班主任专业化已经成为共识,班主任研究这些年也有很多成果,全国有一批新锐的班主任崭露头角。他们不像以往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的“优秀班主任”,他们不乏热情,但是不同的是班主任工作创意十足,从不同角度切入,注重科学性。在意的不是一时的闪亮,而是有更长远更宽广的视野。他们不羞于把班主任当做一份事业,也大胆表达做教育名家的愿望。相比之下,我们研究所在这方面的引领还有待加强,各位老师在班主任工作的研究需要提升突破变革。我们除了从李镇西老师那里获取他班主任工作的“爱心”、“民主”的滋养,当然也可以打开眼界了解其他的新思考,班主任工作的高位思考、顶层设计、课程开发、科学支持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五个一工程”和“四个不停”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我们经由这些方式坚守自我成长的姿态,但是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有了状态,还要找到方向。如果把班主任作为研修重点,我们自己该怎样转变,可以尝试什么;研究所的研修该如何规划?我想,如果通过几年时间的探索,我们研究所有一批班主任更新班主任工作的观念,进入更高的工作视界,还有几位形成自己工作风格特色的班主任走出来,那也算是我们研究所为中国的教育贡献了一滴小小的雨露。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题目: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千秋大业中,班主任工作发挥着极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纪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杂,较之常规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维和变革,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的精神领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思考,以“开放性”、“多样性”、“民主性”、“ 专业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比较和选择,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是宏观的,更具体的工作由班主任来做,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班主任为典范,带动学生干部的风范,以学生干部的风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弱点、难点、特点、亮点,在广泛讨论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究制定各种班规制度,把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此项研究的条件分析
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育人理念,现如今又担任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又有很好的条件为课题的研究收集材料。另外,主持人又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和获奖,有丰富的科研能力。
四、前期的准备工作:
学校一直围绕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对教师进行培训,所以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目前课题组主持人已对“人本理论”“多元智能理 论”“情绪管理理论”“全纳教育思想”“人的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领会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要从物化走向人化,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权利,关怀学 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教育要由强制性的单项灌输转向双向的平等对话。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成为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共享快乐的过程。认识到德育本身应当是一个整体,作为班主任应该把德育工作融合到整体的教育中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题目: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千秋大业中,班主任工作发挥着极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纪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杂,较之常规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维和变革,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的精神领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思考,以“开放性”、“多样性”、“民主性”、“ 专业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比较和选择,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是宏观的,更具体的工作由班主任来做,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班主任为典范,带动学生干部的风范,以学生干部的风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弱点、难点、特点、亮点,在广泛讨论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究制定各种班规制度,把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 人是有其素质标准的。即(1)高度的民主意识、民主行为;(2)高度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3)终身 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开放的心态;(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6)合作与竞争意识;(7)责 任与质量意识;(8)效率和效益观念;(9)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0)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这是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对班主任提出的具体培养目标。为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培 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发展,做学生的引导者、心灵导师。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思想及全纳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 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学 校、家庭、社区等),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小学生的模仿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 事物的好恶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此,班主任工作便显得更为重要。面对当今小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加,抗挫折能力弱等现象,以及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导 致人的认识能力存在差异、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教师与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沟通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教育宗旨,开展此项研究,探索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模式,总结概括其特点,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三、开展此项研究的条件分析
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育人理念,现如今又担任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又有很好的条件为课题的研究收集材料。另外,主持人又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和获奖,有丰富的科研能力。
四、前期的准备工作:
学校一直围绕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对教师进行培训,所以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目前课题组主持人已对“人本理论”“多元智能理 论”“情绪管理理论”“全纳教育思想”“人的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领会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要从物化走向人化,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权利,关怀学 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教育要由强制性的单项灌输转向双向的平等对话。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成为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共享快乐的过程。认识到德育本身应当是一个整体,作为班主任应该把德育工作融合到整体的教育中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五、研究步骤
(一)实施步骤设计
1、准备阶段(XX.12---XX年.5)
(1)学习内容: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国内外优秀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研究理论。
(2)采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有关情况。
2、实施阶段(XX年.6---2010.7)
通过对课题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不断总结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模式。
(1)调查分析阶段(XX年.6---XX年.10)
(2)策略设计阶段(XX年.11---2010.8)
(3)对比实验阶段(2010.8---2010.6)
3、总结成果阶段(2010.7---2010.9)
对第二阶段研究工作中提出的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典型案例等教育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优化策略,将各种策略系统归类,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
(二)课题完成保障条件
1、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得到去教科室行家的直接指导。
2、我曾多次参加过学校各种研究课题,并有较高的责任心完成课题研究。
3、时间保证: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定期学习,定期活动,定期研讨。
六、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XX年12月----XX年年5月 实验方案
2、XX年年 6月----2010年6月 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 3、2010年7月----2010年9月 研究成果
七、最终研究成果
(一)实验研究总结报告及附件
(二)实验教师典型教案
(三)实验教师的经验论文
(四)学生的相关作品及资料
(五)各种测试的数据资料说明
(六)发表并推广《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