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时间:2019-05-14 07: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篇:1: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初中教师

2012年08月18日,我就业于广东汕尾一所民办学校。7月,凭着自己的努力,我考上了九江市市区高中某所公立学校,但是我还是毅然选择来到了德成。乘着自己年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姜校长说的对,也许你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付出很多心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但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我,热爱学生的我,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充满活力。从小我很想像妈妈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也一直努力着去实现自己的理想。18岁踏进赣南师院的校门,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此,把大学的业余时间都安排的很满,国家、江西省、学院、数信系所举办的各类比赛,我都会去参加。在同学眼里,我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因为奖状多的数不清;在妈妈眼里,我是她的好女儿,因为自己懂事孝顺。可是在我眼里,我只是一个空壳。

我很清楚也很明白,作为一名班主任,对事业要有责任心、上进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和恒心,责任巨大。当我知道自己是七5班班主任的时候,我信心十足,并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好一个班级。于是乎,我开始规划班级,认真的在思考如何建立优秀的班集体。

一个礼拜过去了,我发现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班级的纪律、卫生、作业情况----很多很多,都是一团糟。难道5班是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难道他们是不听话的学生?难道------我不这样认为。其实,他们都是很懂事的小孩子,做事很积极很主动,但是缺少了一种鼓励一种激励。我开始反思,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够管理好我们这个有发展潜力的班级?我到底要怎样去管理班级?之后,我向一些有教学经验、有班级管理经验的老师学习。我开始制定班级班规,并执行班规。我知道,培养好的班干,能力强的班干,很重要。因为他们是班上的支柱,能够协助我管理班级。我相信,5班这个大家庭是由44位优秀学生组成的。我会慢慢进步,向那些老师吸取经验,我坚信,在不久后,5班将是一个很优秀的班集体。

第二篇:第一讲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9月10日,“中元普度法会”最后一天,学诚大和尚在龙泉寺西跨院为弟子们传授皈依,并作了《感悟人生》这一重要开示。此次开示拉开了龙泉寺系统生命教育的序幕。

诸位来到寺庙里,目的是学佛法,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根据佛法修行,最后圆满福德智慧资粮,成就佛果。修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要想修行,首先要皈依、要受戒。

一、人生何去何从

为什么皈依、受戒与修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个人都是如何而生,为何而活?

“如何而生”就是我们能够来到这样一个人世间的原因。我们来到人世间以后,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间的?就是来到这个世间的原因是什么,活在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作为佛教徒,大家要关心、探讨、解决的问题。

未皈依以前,大家在家里、在世俗社会生活。世俗社会有种种的标准、种种的价值观、种种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世俗社会的生活中,有时候会感觉到痛苦,有时候会感觉到快乐,更多的情况下是痛苦当中有快乐,快乐当中又夹杂着痛苦,苦乐交参,苦多乐少。痛苦永远比快乐多,痛苦的时间永远比快乐的时间长;快乐永远比痛苦短暂,快乐永远比痛苦少。我们在佛门里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快乐能够持久,让我们的痛苦能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短暂,最后把这些痛苦全部消除掉。

皈依的意思就是皈投、依靠。皈投、依靠什么呢?皈投三宝,依靠三宝。比如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台风把房子刮倒了,地震把房子震倒了,火灾把房子烧没了„„你没有房子住了,没有东西吃了,没有钱花了„„那怎么办呢?要去投亲,要去靠友,要去皈投,要去寻找依靠,要去寻找皈依,寻找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庇护。这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在生活层面、物质层面遇到问题和苦难的时候,需要别人给我们帮忙。我们内心里面的问题 ——烦恼、业、痛苦,在世间找来找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找不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寺院里面的佛法僧三宝就是要为我们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两千多年来,多少人皈投在释迦牟尼佛的门下!多少人获得生命的解脱,获得人生意义的最大实现!

二、善恶在心

我们来到人间,有人的身体、人的形状,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五官具足,也有父母给我们的名字。人的这个身体本身没有对错,错在我们这个身体会去做错事、做坏事。做错事、做坏事就会给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给我们直接、间接有关联的人带来麻烦、带来纠纷、带来问题、带来苦难;反过来说,如果通过我们的嘴、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去说好话、走好路、做好事,就会有很多人得到我们的帮助和利益。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行为?就是说,一种行为是恶的、错的,一种行为是善的、对的;一种行为是害人的,一种行为是利人的。其原因在我们的心,是我们内心的问题。

世间上一个正人君子,一个对国家、对平民百姓作出很大贡献的人,我们常常就会讲这个人很有德行,这个人很有品行,品德非常好、非常高。用佛教的语言来讲,你对别人做了很多的好事,就是善行;你对别人做了很多的坏事,就是恶行。善的行为就构成了善的业,恶的行为就构成了恶的业。善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引发快乐的结果,恶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引发痛苦的结果。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佛法恰恰相反,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好的,是应该的,是善良的,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

佛法讲“因果”,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我们是选择去利人、去帮人,还是不去利人、不去帮人?我们在家也好,在单位也好,在社会上也好,常常害怕自己会吃亏,常常喜欢去占别人的、占单位的小便宜,这些观念都是要不得的,都是不好的一些观念。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观念呢?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去考虑、去思维,去作这样一个决定呢?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去作决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样去生活。你不知道就是你的原因,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无明”,无明状态。

三、云何降伏其心

1.靠三宝解决内心的问题

大家到寺庙里,就是要去解决自己长期以来内心深处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寻内心深处痛苦的原因。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要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及内心深处自己想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些问题、烦恼,自己不知道呢?

大家在世间学的都是世间法。世间法是根据世间的道理存在的。佛法既包括了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俗谛”,出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真谛”。我们如何在俗谛的基础上能够证到真谛,能够见到真谛?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大家拥有一个“人”的身体,这本身已经很难得了。身体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烦恼的驱动。如何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如何来解决我们自己身语意会造恶业的问题,就要依靠三宝,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都能够学习到佛法,以及我们出家法师能够出家,都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的。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学佛法。佛法是释迦牟尼佛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开悟以后讲出来的。诸位到庙里来,跟出家人一样,要来学习佛法。学习佛法要皈依、要受戒。我们出家的法师要皈依、受戒,在家的居士们也要皈依、受戒。皈依是一样的,都要皈依三宝,但是戒律不一样,出家人的戒律更多、更严格,在家居士的戒律就比较简单、比较宽松。如果没有皈依,没有受戒,我们就学不到佛法,我们就学不好佛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界限。

我们皈依 ——皈投三宝以后,就要根据三宝的要求、根据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指导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起心动念要同佛法相结合,根据佛法来思考问题,根据佛法来认识问题,根据佛法来说话,根据佛法来走路,根据佛法来做事。也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按佛法的要求怎么样说才对;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做这件事情会不会违背佛法;我们走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在路上有没有踩到蚂蚁,有没有踩到昆虫,有没有踩到一些小动物;我们去的地方是不是适合我们去,去的地方是不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利„„这些我们都要去考虑。

2.受戒功德不可思议

如果我们受了八关斋戒,受了五戒,甚至受了居士的菩萨戒,这种功德、意义、福报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受戒以后,这个善法是在一切众生的份上得到的,是在三宝的份上得到的。同样做一件好事,世间善法跟佛法里边的善法是不一样的。世间善法,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有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佛法的善法,它的意义就大大不同了,它的代表性非常广泛。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你会画画,画了一幅画以后去送给一个普通人。他本身可能不知道你这幅画有什么价值,收了以后,弄不好就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如果你这样的一幅画送给国家主席,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一个行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它的代表性就不一样了。国家主席代表整个国家的人,比如我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他代表了十几亿人,你送给他,就有那么大的功德了。

在三宝地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情,一个行为,都是从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发出来的,是自己要去做的,自己为了要累积福德、智慧资粮而来做的。这跟世间做事情是不一样的。

世间上做事情,比如说你有一个职业,你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生活,让你和你的家人生活过得好一点。你职业干得好一点,职位高一点,或许能做出一番事业。你做了一番事业,仅仅是要来激发你自己聪明才智的潜能,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而已。你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到底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那就很难讲了,就说不清楚了。佛法则不一样,佛法一方面要引导我们把自己生命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同时对自己、对大家又能够有利,能够让自己、让大家,在当下、在现在、在未来、在更长远的未来,都能够幸福快乐,这样做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大大不一样的。

四、环境对人的影响

我们来到庙里当义工,做了一些很脏、很累、很苦的活,但是大家干得很高兴,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快乐。换一个环境可能就不会了,有好多人,自己在家里都不愿意做家务,都是请保姆、请别人来帮忙。为什么在自己家里或者说在单位里,这种能力就发挥不出来,在庙里就能够发挥得出来?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两种环境里会判若两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寺庙是佛法僧三宝的清净宝地,因为它是清净的宝地,所以能够净化我们内心的烦恼。就犹如我们在一个缺氧的地方,氧气非常稀薄,比如在喜马拉雅山上,呼吸就会困难,甚至会奄奄一息,需要吸氧。当你来到海拔低的地方,自己的生命即刻就会复苏,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过来,这表明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大家来到寺庙里学佛法,绝对能够感受到佛法对自己的帮助,增加自己对佛法的体验。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慢慢就会感受得到,慢慢就会理解得到,慢慢就会一点一点去信仰它,一点一点去皈投它、依靠它,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五、不忘初心常省思

1.勿忘初心

有些人来到寺庙学佛法,好像修行没有什么进步,好像修行会恍恍惚惚,甚至修得越久越不想去修,修得越久好像佛法离自己越远,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了。我们学佛到一定时候,来到庙里法会参加多了,往往就会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掉。最初的发心很重要,是你皈依、学佛最主要的原因。你把皈依、学佛法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忘记掉了,当然你的行为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你的行为没有意义,那么你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不好了。

佛法是非常注重发心的。你是发清净心,还是发染污心;是发善心,还是起恶念;你是散乱心,还是内心里面都是戒定慧的功夫,这种行为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是大大不一样的。

犹如一个学生去了学校,如果不好好念书,不认真用心念书,哪怕每天去学校,最后考试成绩也会很差。我们去了学校,自己要认真用功,用心读书,找最好的老师接受教育,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去完成作业,最后才会有好的成绩。如果来到学校,根本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用功学习,老师为我们指出来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改进,那么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学校,仅仅是徒有其名。我们学得比较久的同学,常常会犯这个毛病。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我们在三宝地就是为了要积聚资粮,为了要好好学佛法,为了要好好修行。这个时候的认识,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可、理论上的认知而已,而实际上此时此刻你的心,跟你最初第一天、第一次来到寺庙那一刻的心,已经是大大不同了。

2.嫉妒和骄慢

佛法告诉我们,皈依、修行要殷重,要非常至诚、非常恳切,我们非常认真去修行,才能够有感应。我们不能至诚、恭敬、殷重地去用功、祈求、修行,就说明我们已经在散乱,我们在起慢心,我们在掉举,我们在嫉妒,我们在比较、在分别、在烦恼。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障碍我们来到庙里听经闻法,使我们不能如理思维,不能如理抉择,不能把法真正地听到心里去,也就是把自己障碍住了。

我们容易犯很多毛病,嫉妒和骄慢是比较容易犯的两个毛病。慢心的特点就是你在高处看人,嫉妒的特点就是你自己站在低处去看人。从低处看人,你就觉得好像每个人都比自己好,各方面都比自己好。那么,别人每一方面都比你好这本身不是问题,当你看到别人用功修行,具有能力、财富、品貌等,事业、家庭比自己好,你就会内心难过、内心起烦恼、内心产生痛苦,这个就叫做嫉妒,这就是问题。

什么叫做骄慢呢?我们多做了一点事情时,就觉得我做了很多,别人都不如我;我们做得好一点,就认为别人做得那么差劲;我们自己比别人聪明一点,就觉得别人都很笨;我们能力比别人强一点,就会看不起别人,会认为别人那么差劲;我们自己文化高一点,就觉得别人文化程度那么低;我们体力好一点,就觉得别人那么无能„„诸如此类,内心总是不能平静,内心总是不能平衡,内心总是不能以平常心来认识自己,以平常心来对人、对事,以平常心来学佛法。

古来祖师大德讲“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就是能够如实认识到自己的心,自己内心是什么状态,内心是什么问题,看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有高有低。所有外在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内心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是你当下的问题,认识不清楚就是你智慧缺乏,烦恼障、所知障重;有些内心的问题,是你过去世等流下来、过去累积下来的,把你内心障碍住了,把你内心那份善良的、清净的、庄严的心给塞满了。那怎么办呢?你要把这些障碍、问题清除掉,就要去忏悔。

六、愿力和智慧

我们要改变,让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变成如理、如法的行为,我们要改恶行为善行,改害人为利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活态度,要靠什么呢?要靠智慧,要靠愿力。

世俗社会上的人,有了一份职业以后,他要完成事业,至于善恶、是非,到底对个人、对集体、对他人有利有害,那是第二位的问题。佛法不一样,他首先要利人,利人就包括利自己,包括利一切的人,动机摆在第一位,并且动机是贯穿一个人所有行为的始终。社会上靠职业、靠事业,我们佛法靠什么呢?靠智慧、靠愿力。智慧决定你成功还是失败。智慧具足了,智慧多了,你就会成功,你成功的概率就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智慧比较低、比较差,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结果就小。

愿力决定什么呢?愿力决定着你的始终,也就是决定着你的开始跟结束。比如我们发大心、发菩提心,我们现在能够很好地发菩提心,是因为过去多生多世以来就发了菩提心,所以现在发就比较容易,只是一直在提醒自己,一直在勉励自己,一直在让菩提心持续、不要忘记,然后慢慢慢慢最终就成佛了。如果过去没有发过这样的大心,那我们现在开始发,发大心,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贯穿你的开始跟结束,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人的愿力,包括开始跟结束都靠愿力 ——愿的力量,发大愿的力量。如果你没有力量,修行没有力量,做事没有力量,生活没有乐趣,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发愿,没有愿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发了愿,他才有力量去克服种种的困难,去解决种种的问题,去面对自己内心种种的烦恼和阴暗面。如果没有发愿,内心就没有力量。

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光发愿还是不够。我们发愿就是要做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要把它做成,无论如何要把它做好,发愿以后还要靠智慧完成。智慧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够把它做好。智慧从哪里来?从修学佛法而来。如何来修学佛法?就要根据戒律,需要皈依,所以它是一层一层下来的。

七、超越自我

大家在庙里做了很多事,积了很多资粮。刚刚来的,说明你很有善根,与佛法很有因缘,如果缺乏善根因缘就找不到这个地方。反过来说,你能够找到这里,就说明同佛法有因缘,同三宝有因缘,你的善根已经被发现了,今后就很

有希望。

我们久修久学的同学、同修和出家的法师,就需要去发大心、发大愿,就要不断在佛法的修学上去用功、去努力。我们初学的人、刚来的人怎么办呢?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超越世间的我。世间的我目标都比较近,很多的行为都有问题。

刚才我谈到了,一个人有了嫉妒、骄慢就不容易去利益别人。那怎么办呢?就要去超越。超越自己,那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大家都按错误的认知去做事,反而变成错的都是对的。你要去超越,要去解脱,就要在这方面去努力,超越“以自我为中心”。所谓“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问题,忽略了别人,忽略了很多很多的人,所以我们要去超越,超越人生的短暂性,超越人生的局限性。因为你眼光很短浅,你看的只有今天的事情,只有明天的事情,只有很近很近的事情,远的你就看不清楚。超越局限性,就不是只顾到你一个人,或者是你家里几个人,或者是你单位里边的少数人。我们的心胸格局不容易扩大,我们的思路放不开,我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这些就需要去超越。用“超越”这个词,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认识,也比较容易接受。

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团体都有历史。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就是自己的历史;我们这个团体的过程就是寺院的历史、佛教的历史;我们国家各个民族、各个人走过的历程就是国家的历史。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出一些丰功伟绩,做出一些对大家都有利、大家都能够接受、大家都能够欢喜、大家都能够快乐的事情。这对自己好,对团体好,对国家也好,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所呈现的种种面貌,我们来庙里念经也好,一起煮饭也好,一起研讨也好,交流也好,扫地也好,说话、做事、行住坐卧,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程,都是我们的生活。这些过程和生活记录下来,就是文化,就是历史,就是人生。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很有局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我们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和自己生命的蓝图。所有这些,一点一滴,我们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接受,用心去学习。

以此供养大家,愿同大家共勉励!阿弥陀佛!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第6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三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着重阐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中积极面对和解决矛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正确对待并解决人生矛盾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因为理解和掌握矛盾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中职生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看实物往往具有片面性,这种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录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足小组赛中国vs阿根廷。并提出问题:“足球比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让学生回答,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等。教师总结:人生中处处有矛盾,实施有矛盾。(板书标题,引出新课)用这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攻破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提出问题:“寓言中所说的“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基本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展示漫画《他敢减吗?》提出问题:“1张三要剪李四头上的绳子说明了什么?2请问张三敢剪吗?为什么?”让学生形象的理解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第二个环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马克思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三个环节: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阅读文字材料《胆小》,在阅读之前,布置任务:“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事物具有两面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看待问题。

新课内容2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多媒体案例教学,体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片段,让学生思考:“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许三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步骤三 拓展延伸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人无完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62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的地方,敬请指正。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第8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的第二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着重阐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辨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因为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帮助学生解决人生问题的理论支撑点,它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买株还珠”,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补充,得出结论: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现象和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板书标题,引出新课)用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讲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通过展示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区分现象和本质。

进行练习:展示漫画《盲人摸象》,让学生进行分析。(运用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让学生阅读资料《数控机床上的闪亮坐标》,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张喜江哪些举动表现出了他积极上进、踏实肯干、勤于思考、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对工作满腔热忱的特质?”(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第三个环节: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是本节课的难点,中学生由于缺乏辩证观点,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在本环节的讲授过程中,我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想结合的方式。针对中职生容易《对“本质和现象”认识的几个误区》进行讲解,用列图表的方式让学生对真假和假象、假象与错觉,进行比较区分。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动物的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报》和《海市蜃楼》,进行分析讨论,使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阅读案例《地心说与月心说》讨论:“这个案例说明了说明道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新课内容2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学习了基本理论之后,我将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讲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联系相联系。让学生阅读教材当中《小天使》的寓言和《居维叶》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说明道理?”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评价总结,让学生掌握::如何才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自己的人生发展能力。

步骤三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写一篇《我所感受的社会生活》的小短文,谈一谈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与同学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90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第7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着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将知与行很好的统一起来,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知行统一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不仅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提高中职生的人生发展能力奠定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从头再来》,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重头再来”。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板书标题)用这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 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用多媒体展示2则材料《西红柿的故事》和漫画《白卷》,提出问题:“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通过对《西红柿故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第二个环节: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多媒体展示电磁理论的创立者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结合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材料《小陆成功的故事》,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1从小路做市场营销工作成功的经历,谈谈你对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把实践和认识统一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的理解。2结合小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实现成功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和挫折?”(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阅读完毕学生谈论各自的看法之后,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当中《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的事例,把事例与理论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四个环节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首先展示漫画《耕田与下地》,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们阅读成语故事《纸上谈兵》,提出问题:“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了说明问题?”通过这一组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新课内容2 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一谈齐白石学画故事的体会,由浅入深说明道理:在人生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然后让学生阅读一组材料:《“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题出问题:“这两则材料启发我们应该如何在执行同一种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接下来用练习法帮助学生巩固观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让学生结合材料妇说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步骤三 拓展延伸

每个中职学生几乎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我们看到的通常是这些名人、明星成功时的辉煌,但未必了解他们艰苦奋斗的过去。请认真查找你的偶像的成长资料,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他或她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78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下载1:人生的第一份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1:人生的第一份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与人生》第5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

    《哲学与人生》第2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等......

    《哲学与人生》第10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说教材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是高等教......

    《哲学与人生》第9课(精选)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说教材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

    《哲学与人生》第4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说教材《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高等教......

    《哲学与人生》第3课[范文大全]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说教材《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是高等教......

    人生工作格言[合集]

    人生工作格言15篇人生工作格言11、成功者绝不放弃。2、决心是成功的开始。3、命运是可以改变的。4、成功来自使我们成功的信念。5、人各有志,自己的路自己走。6、成功永远属......

    人生第一份工作(最终定稿)

    人生第一份工作 对于职场新手而言,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是你一个月挣到多少?还是你一个月学到多少?以下几个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收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