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练习4 氢氧化钠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氢氧化钠的课堂实验与练习
课堂实验与练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第一课时)
学生实验一:用镊子取两小块氢氧化钠固体于表面皿上,观察其颜色、状态。几
分钟后再观察固体表面的变化,记录现象。
现象:。
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震荡,并让学生触摸试管外壁的温度变化,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练习:
1、NaOH是一种
2、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 变化(物理或化学),它可作剂。
学生实验二:将羊毛线加入实验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煮沸2-3分钟,观察
其变化。
小结: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俗称:、、。
学生实验三: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
NaOH溶液
盐酸
小结:氢氧化钠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
思考:氢氧化钠能否和二氧化碳反应?
演示实验8-3(参看书174页)
记录现象:
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讨论:工厂烧含硫的煤会产生大量气体,污染环境,一般可通过烧碱溶液吸收,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结: 氢氧化钠+→+
讨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还会发生什
么反应?固体氢氧化钠应该如何保存?
演示实验:在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
思考: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跟盐酸和硫酸发生了反应。方案一:
方案二:
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结:氢氧化钠+→+
反应类型:
练习:氢氧化钠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五:在A、B两个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观察它们各显什么颜色。然后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A试管中,化学方程式:。
B试管中
小结:氢氧化钠→
练习:你能用几种方法区别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试描述实验方法,现象和结
论。
第三篇:氢氧化钠复习
氢氧化钠的有关题目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实验
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吗?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3、写出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是石灰水,如何
进行鉴别?例:取两瓶待鉴别的溶液各1—2ml,分别通入CO2,若有白色沉
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
5、如何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证明氢氧化钠变质)
思路一: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6那么,怎样改进和完善你的实验方案,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还有哪些试剂之间的反应也能产生与NaOH溶液和CO2 反应相类似的现象?
1、氯化氢气体和水;
2、氨气和水;
3、SO3和NaOH溶液;
4、CO2和KOH溶液等。
思路二: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证明变质)
你能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定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酸:碱: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碱: Ca(OH)2 溶液、Ba(OH)2溶液
盐: CaCl2 溶液、BaCl2 溶液、Ca(NO3)2溶液、Ba(NO3)2溶液 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方法:
1、利用压强原理;
2、通过化学反应鉴定 Na2CO3的存在。
三、上述三类反应中,哪一类既能证明NaOH溶液已与CO2反应变质,同时又能
除去Na2CO3杂质?(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杂质)
Na2CO3+Ca(OH)2=CaCO3↓+2 NaOHNa2CO3+Ba(OH)2=BaCO3↓+2 NaOH
答:取待鉴别的溶液少许,滴加 适量的 Ca(OH)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
明原溶液已变质,同时也除去了杂质。
四、某同学欲证明变质的NaOH溶液中还存在NaOH(证明未完全变质),请你帮
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把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使CO2恰好与NaOH完全反应,测得反
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8.8g,若把溶液蒸干可得到21.2g无水碳酸钠。求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生成21.2g碳酸钠需NaOH的质量为x,需 CO2的质量为y2NaOH+CO2=Na2CO3+H2O8044106Xy21.2g80:106=x:21.2g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g/(88.8g-8.8g)
X100%
x=16g=20%
44:106=y:21.2g y=8.8g答:略仔细思考为什么求CO2质量?
第四篇:氢氧化钠变质专题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知识积累: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NaOH + CO2=Na2CO3+ H2O
所以,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剩余物的可能组成有:
(1)全部是NaOH(一点都没变质);
(2)全部是Na2CO3(全部变质);
(3)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部分变质)。
检验剩余物成分的方法:
第一种可能性的检验方法:检验剩余物中没有Na2CO3。具体做法是: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钠,(因为有碳酸钠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 + Na2CO3=2NaCl+ H2O+CO2↑会产生气泡)
第二种可能性的检验方法:检验剩余物中有Na2CO3而没有NaOH。具体做法是: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Na2CO3;另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除去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呈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是:Na2CO3 +CaCl2= CaCO3↓+2NaCl),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第三种可能性的检验方法:上一种检验方法中酚酞变红,说明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2、检验是否有碳酸钠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2HCl + Na2CO3=2NaCl+ H2O+CO2↑
(2)加入石灰水有沉淀产生: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3)加入氯化钙有沉淀产生:Na2CO3 +CaCl2= CaCO3↓+2NaCl
练习:
1、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写
化学方程式),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
(2)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2、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
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
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试液中还有NaOH。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3、“禽流感”是一种H5N1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禽类发病到人类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预防这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但工业烧碱在包装过程中和空气接触,可能发生变质,小王购买了一包工业烧碱,你认为这包工业烧碱的成分可能有哪三种情况:(1);
(2)(3)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哪种情况?
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
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
NaOH。
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5.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还需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6.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第五篇:氢氧化钠练习题
氢氧化钠
1、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A.汞——水银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干冰——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2、下列气体可用氢氧化钠作干燥剂的是()
A、H2B、CO2C、SO2D、HCl
3、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A.生石灰氯化钠B.碳酸钡碳酸钙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D.氯化钠硝酸铵
4、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
验:
①
②
③
浓溶液
浓溶液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实验③。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5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______。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____剂,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0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密闭、振荡,可以看到,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6、氢氧化钠有强烈的 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溶解,还易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色气体.生成这种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
8、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
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中,理由是。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为(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色。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2)硫酸铜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3)氯化铁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8题图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l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l)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嗽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
成(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3)小明用徽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
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徽观粒子有。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A.Na2CO3B
.HClC.CuSO4D.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