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中考专题(6)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
专题练习
专题六 探究氢氧化钠变质
1.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全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全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则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杂质
2.(不定项)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蒸发结晶 B.证明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测定纯度: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VmL气体(常温)D.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以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FeCl3溶液,若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的猜想】
猜想①:全部是NaOH 猜想②:全部是Na2CO3 猜想③: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初三化学
专题练习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现象b为,则猜想②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通常用石灰石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拓展延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张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初三化学
专题练习
6.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丽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了CO2和NaOH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填序号),理由是
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集气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瓶口的双孔塞一孔插一根连接气球的玻璃管,另一孔插一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把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中,振荡。
(1)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2)小明对瓶底残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欲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小明又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由此也得出瓶底残留液中只含有碳
初三化学
专题练习
酸钠的结论。稍后想想又立即否定了自己的结论,其理由是
8.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 在 中进行
②为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
9.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④的名称是
(2)根据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固体 变质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写化学式),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写化学式)
(5)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整数)
初三化学
专题练习
1.C 2.AB 3.(1)溶液显碱性
(2)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不再产生沉淀
(2)FeCl3+3NaOH=Fe(OH)3↓+3NaCl
4.(1)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2)CaCO3
不能(3)有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无色 2NaOH+CO2=Na2CO3+H2O 5.Ca(OH)2+CO2=CaCO3↓+H2O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现象,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气球变鼓且比甲明显
乙
(1)2NaOH+CO2=Na2CO3+H2O
(2)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①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酚酞变红 部分 6.(1)Ca(OH)2+CO2=CaCO3↓+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氯化钙有沉淀)④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容易伤到手 7.(1)气球胀大 2NaOH+CO2=Na2CO3+H2O(2)有气泡产生 CaCl2
若残液中有过量NaOH时,也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8.(2)塑料瓶被压瘪,注射器中剩余溶液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3)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留在瓶内,也没有空气进入,因此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
(4)①密闭容器
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9.(1)过滤
(2)已经
(3)除尽碳酸钠
(4)Na2CO3
Na2CO3和NaOH
(5)46%
第二篇:《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
《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
《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2)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3)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4)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5)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32—+2H+===H2O+CO2↑,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3,根据CO32—+Ca2+==CaCO3↓,CO32—+Ba2+==BaCO3↓也可用取样加含钙钡离子的盐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具体方案如下:
表3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6)分组实验同学们分组根据讨论出的方案依次实验,(强调组长做好分工,尽可能多的使组员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7)展示
老师:既然大家的结论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完全变质呢?
探究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运用问题转化法,分析可知
完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NaOH
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氢氧化钠或氢氧根离子的有无,有氢氧化钠就是部分变质、
(8)学生评价
(9)老师评价给予肯定跟鼓励
老师:那么怎么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取样加酚酞溶液?
学生: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如果酚酞加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氢氧化钠;无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
(10)学生评价
学生1,同意上面学生的看法(继续邀请学生评价)、
学生2:不能用酚酞检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11)老师评价设计实验需尽量考虑周全、
老师:既然不能用指示剂去检验氢氧化钠,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学生:根据氢氧根离子与Cu2+能产生蓝色沉淀,可用含Cu2+的盐溶液加入,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12)学生评价Cu2也能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评价,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铜确实是沉淀)
老师:我们找的方法都不行不通,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了呢?
学生:一定有办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想想,究竟是谁干扰了我们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碳酸钠、
老师:既然碳酸钠干扰了氢氧化钠的检验,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它?
学生:除去、
(13)分组讨论可以怎么除去碳酸钠却又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呢?
(14)展示讨论结果、用含钙钡的盐溶液,不能用稀酸和含钙钡的碱溶液、并说明原因、
(15)分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以表格形式表达、
(16)学生展示
表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2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等)
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完全变质
(17)分组实验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18)展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19)拓展万事相通,如果在生活中,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除了绕道走,还要勇于清理影响进步的各种阻碍、
探究三,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杂质的、
老师: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学生:如果完全变质就当碳酸钠溶液使用,如果部分变质就除去里面的碳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使用、
(20)分组讨论部分变质时的除杂方法,设计具体方案、
老师:选用了什么试剂(含钙钡的碱溶液),为什么不用其他试剂(稀酸或含钙钡的盐溶液)、
表5
操作方法
对应反应原理
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过滤,装瓶、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Ba(OH)2==2NaOH+BaCO3↓
(21)分组实验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22)小结学生谈收获、
(23)布置作业:
1、整理实验报告;
2、画出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思维导图、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优点:对于图片的分析,创设了真实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具体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高,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端正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不足:课前对于离子检验及复分解反应中不共存的离子对,让学生多加复习,可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说课稿2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O32-+2H+===H2O+CO2 ↑,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3,根据CO32-+Ca2+==CaCO3↓,CO32-+Ba2+==BaCO3↓也可用取样加含钙钡离子的盐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具体方案如下:
表3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分组实验】同学们分组根据讨论出的方案依次实验,(强调组长做好分工,尽可能多的使组员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展示】
老师:既然大家的结论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完全变质呢?
探究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运用问题转化法,分析可知
完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 NaOH
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氢氧化钠或氢氧根离子的有无,有氢氧化钠就是部分变质。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给予肯定跟鼓励
老师:那么怎么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取样 加酚酞溶液?
学生: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如果酚酞加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氢氧化钠;无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
【学生评价】学生1,同意上面学生的看法(继续邀请学生评价)。
学生2:不能用酚酞检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老师评价】设计实验需尽量考虑周全。
老师:既然不能用指示剂去检验氢氧化钠,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学生:根据氢氧根离子与Cu2+能产生蓝色沉淀,可用含Cu2+的盐溶液加入,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学生评价】Cu2也能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评价,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铜确实是沉淀)
老师:我们找的方法都不行不通,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了呢?
学生:一定有办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想想,究竟是谁干扰了我们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碳酸钠。
老师:既然碳酸钠干扰了氢氧化钠的检验,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它?
学生:除去。
【分组讨论】可以怎么除去碳酸钠却又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呢?
【展示】讨论结果。用含钙钡的盐溶液,不能用稀酸和含钙钡的碱溶液。并说明原因。
【分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以表格形式表达。
【学生展示】
表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2 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等)
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完全变质
【分组实验】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展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拓展】万事相通,如果在生活中,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除了绕道走,还要勇于清理影响进步的各种阻碍。
探究三,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杂质的。
老师: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学生:如果完全变质就当碳酸钠溶液使用,如果部分变质就除去里面的碳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使用。
【分组讨论】部分变质时的除杂方法,设计具体方案。
老师:选用了什么试剂(含钙钡的碱溶液),为什么不用其他试剂(稀酸或含钙钡的盐溶液)。
表5
操作方法
对应反应原理
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过滤,装瓶。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Ba(OH)2==2NaOH+BaCO3↓
【分组实验】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小结】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1,整理实验报告;
2,画出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思维导图。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优点:对于图片的分析,创设了真实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具体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高,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端正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不足:课前对于离子检验及复分解反应中不共存的离子对,让学生多加复习,可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氢氧化钠变质专题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知识积累: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NaOH + CO2=Na2CO3+ H2O
所以,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剩余物的可能组成有:
(1)全部是NaOH(一点都没变质);
(2)全部是Na2CO3(全部变质);
(3)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部分变质)。
检验剩余物成分的方法:
第一种可能性的检验方法:检验剩余物中没有Na2CO3。具体做法是: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钠,(因为有碳酸钠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 + Na2CO3=2NaCl+ H2O+CO2↑会产生气泡)
第二种可能性的检验方法:检验剩余物中有Na2CO3而没有NaOH。具体做法是: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Na2CO3;另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除去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呈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是:Na2CO3 +CaCl2= CaCO3↓+2NaCl),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第三种可能性的检验方法:上一种检验方法中酚酞变红,说明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2、检验是否有碳酸钠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2HCl + Na2CO3=2NaCl+ H2O+CO2↑
(2)加入石灰水有沉淀产生: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3)加入氯化钙有沉淀产生:Na2CO3 +CaCl2= CaCO3↓+2NaCl
练习:
1、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写
化学方程式),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
(2)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2、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
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
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试液中还有NaOH。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3、“禽流感”是一种H5N1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禽类发病到人类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预防这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但工业烧碱在包装过程中和空气接触,可能发生变质,小王购买了一包工业烧碱,你认为这包工业烧碱的成分可能有哪三种情况:(1);
(2)(3)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哪种情况?
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
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
NaOH。
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5.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还需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6.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第四篇:201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问题
变质问题专题复习
【探究1:NaOH变质问题】
例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
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例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甲、乙、丙、丁分别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其完成下面的探究:
甲同学欲证明这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乙同学:猜想该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并未完全变质,于是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乙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丙同学:丙认为乙同学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
如果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需要增加一个实验,请你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写在下面:
实验中酚酞还可以用替代。
丁同学: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部分变质,既然并未完全变质,丁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有以下试剂可以选择:
A、Ca(OH)
2B、CaCl2C、HCl
将固体溶解,用胶头滴管逐渐滴加(填序号)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进行操作和操作,最终得到纯净的烧碱固体。
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练
1、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试液中还有NaOH。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练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现象b为,则猜想Ⅱ成立。
根据上述实验,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的数据是A、测定沉淀的质量
B、溶液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C、溶液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
练
3、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
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练
4、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线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图线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2)借助于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探究2:Ca(OH)2变质问题】
例
1、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1)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和Ca(OH)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的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例2.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他让小王和大伟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2)进行猜想:
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 ③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4)反思与应用:
①氢氧化钙俗称:,其水溶液的_____________PH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农业上一般用氢氧化钙改良________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_______ 保存.
练
1、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
练
3、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
(1)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设计】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________保存熟石灰。
练
4、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还需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第五篇: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定稿]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苏豫中学:张冬青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化学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NaOH + HCl = NaCl + H2O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 NaOH + Ca(OH)2≠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NaOH + BaCl2≠
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注意:①不能选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液,因为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会生成NaCl或Na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②不能用氯化钙等盐溶液,因为它们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练习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
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
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练习
2、某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在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后,该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⑵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该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⑶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练习3: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
与 Na2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发现:Na2CO3 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常用 HCl 溶液来检验Na2CO3 的存在。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小军
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 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去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震荡,得到无色透明液体;(Ⅱ)取少量(Ⅰ)的液体,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练习
5、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 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 猜想Ⅱ: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2)若X是Ba(OH)2溶液,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为 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B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 练习
6、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A实验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球变大 ;
(2)C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小明通过实验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水、氯化钠、指示剂和 碳酸钙
(写物质名称);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盐酸(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东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小刚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 氢氧化钙(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聪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明、小东、小刚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
若溶液呈红色,则 小刚 的猜想正确;若溶液呈无色,则 小明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变小,大气压吧气球吹大;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
(3)因为“滴由酚酞的溶液显碱性”,则可知该溶液呈碱性;故碱性物质由: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组合;根据实验设计,验证实验的猜想.
解答:解:(1)A实验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大;
(2)C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由题意可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交流讨论】①小明通过实验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水、氯化钠、指示剂和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盐酸.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等(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聪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明、小东、小刚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实验.若溶液呈红色,则小刚的猜想正确;若溶液呈无色,则小明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故答为:(1)气球变大;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交流讨论】①碳酸钙;盐酸;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写化学式也可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实验设计】小刚;小明【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掌握碱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物质的除杂和净化方法;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和在空气中的储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