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劳模”,感受“金牌”
走近“劳模”,感受“金牌”
9月2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所领导和工会的带领下,由各科室分工会的负责人和金银铜牌班组组长组成的考察团,一起前往了位于松江“陷空岛”的八〇〇所(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参观学习了卫冕八院五年的“金牌班组”——唐建平班组。组长唐建平是一位从初中生成长为航天高科技领域从事数控加工的特级技师,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他不仅作为优秀工人的代表受到过胡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还作为班组长,带领班组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全国“创新示范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重量级班组荣誉。通过这一些对唐建平班组的初步了解,各位考察团成员满怀着对学习的期待和对收获的憧憬跨入了其班组所在的厂房。
参观伊始,通过宣传板,大家了解了唐建平班组先进完善的班组建设。这么多年来,唐建平班组一直坚持将平时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成功提炼出来,结晶成丰富精辟的班组文化内涵,制作出一张张漂亮显眼的宣传板,树立在厂房的最入口处。作为面向内外的一个学习、交流、监督的园地。
在八〇〇所副党委书记周书记的陪同介绍下,大家近距离了解了唐建平班组的工作情况。唐建平班组作为八〇〇所的一个数控加工组,主要承担大、小型产品结构件的精加工任务。现组内放置着各类数控机床20余台,几乎每一台都是数百万以上的高精度重型机器,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在型号任务繁重资金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唐建平班组驾轻就熟地应对设计、生产、维护等工序,不仅能够保证型号任务的完成,还能成功延长车床机器的使用寿命;在强化落实“质量是航天产品生命”的质量观念的同时,切实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近两年来,唐建平班组吸引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他们深入科研生产的第一线,使得班组的技术实力不断加强,科研能力稳步提高,逐渐成为技术创新性复合班组。作为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班组,年轻有活力是他们的特色,能够大力协同把握创新发展的机遇,为设计和工艺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比如他们加工生产某新型号导弹武器关键零件时,结合工艺实际情况,提出多项建议并被采纳,改变了原有难以实现的打孔方式。
在进一步参观班组会议室和展览厅过程中,唐建平师傅从繁忙的一线工作中
抽空接待了本次考察团,大家也能亲眼目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唐建平师傅本人。一眼看去,是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身形瘦高、再普通不过的车间工人,头发稀白,大约50出头的模样,见面就露出朴素的笑容,与大家亲切握手之后,言语中尽是平易近人。唐建平师傅陪同大家简单参观了位于三楼的班组建设示范基地,做了讲解。语气平和,娓娓道来,完全不像是一个受过无数荣誉并受过首长接见的“全国劳模”,更像是一个勤勤恳恳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技工。在看到各种班组建设成果和满屋子的荣誉奖状之后,大家无不感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伟大的成绩。
大家围坐一圈观看了唐建平班组制作的短片进行了学习,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被问到今年总体所和总装实验部分离后,总体设计与总体装配如何进行更好的项目协调的问题时。唐建平师傅表示:总设与总装关键得秉承多沟通多交流互相帮助的原则。他形象地引用八部和八〇〇所之间项目协调的实例,要通过平时的频繁交流,互相了解对方的设计需求和工艺水平;基于沟通与理解,从设计的角度去协同工艺,从工艺的角度去改进设计;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时刻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当谈论到如何让年轻人安心工作的问题上,唐建平师傅简单明了指出还是要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为主。班组不仅要在平时给予班组成员足够的关心与帮助,比如慰问怀孕生病的同志,定期组织活动等;还要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刺激和鼓励,可以通过改善住宿条件提高交通补助的方式变相的提高员工的待遇,也可以设立奖励基金按照打分的方式来分发奖金调动起班组成员的积极性,等等。
由于唐建平班组还处于日常工作的繁忙中,为了不打扰正常的科研生产,本次考察学习早早就结束了。在这次所工会组织的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的同时,大家真可谓是收获不小,都对唐建平班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宣传栏上他们所倡导的:
这是一个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组!
这是一个善于攻关,勇于创新的班组!
这是一个互助友爱,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希望我们所的班组建设越来越好,多诞生几个像唐建平班组那样的优秀班组。
第二篇:走近“七一”,感受“七一”
走近“七一”,感受“七一”
建党九十周年“红色之旅”有感
初夏六月,清风蝉鸣。公司各部门工会主席等一行30人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
在参观活动中,我们重温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及一大批共产党员的丰功伟绩,认识了共产党员在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右江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的高风亮节和百色起义精神,成为我们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他们都本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气概。和平年代里雷锋的:“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在“非典”横行,冰雪肆虐,震灾突发的时刻,在人民群众遭遇自然灾害,渴望救助时,共产党员以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是冲在最前面,不顾个人安危,不畏艰险,勇敢顽强,百折不挠,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奉献之歌。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矿产过度开采,通货膨胀,房价畸高,出口增速放缓„„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作为一名国企的职工,爱党,跟党走,更应表现在爱岗敬业上。我们企业作为一个关系到千千万万民生问题的大事业,时时刻刻应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热爱自己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都要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努力克服自身弱点,保持自我本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为职工服务,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职工群众的深厚土壤之中,把自己的心同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系在一起。平时要善于与员工交知心朋友,本着“双赢”机制落实,要善于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可能出现程度不一的侵权现象时,要勇于挺身而出,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当职工有困难或者有冲突时,既要敢于坚持原则,吃透政策,又要审势度时,灵活运用。对于职工中反映出来的合情合理的问题和困难,要真诚相待,除按有关规定给予解决外,还可讲明情况,求得共识,风雨同舟,共渡难关。在解答问题时要善于收集信息,为企业作出符合民意、顺从民心的措施提供必要依据。在与职工个别做工作时,更应细心搭准脉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积极上进,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科学的选择,不能随波逐流。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勇于开拓,锐意改革,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共产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精通业务。党员必须永不松懈的学习,日臻完美,站在终身学习的高度,力求把握机会,拓展未知领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淡泊名利,保持本色。在名利面前,要保持一颗平和心,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生活的旋涡中迷失,才能避免在平庸的诱惑中沉沦。
走近“七一”,就是走进一部活着的历史,感受“七一”,就感受了浓缩的红色风云。九十年了,我们的党都经受住了考验,精神激昂一路高歌;九十年了,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九十年了,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七月一日,一个永不变更的路标,一个没有终点的路标,注定了我们奋斗的永无止境,也注定了我们上锅人——上锅的共产党人将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下,为上锅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而默默耕耘和努力。
第三篇:走近名人感受名人
走近名人 感受名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
2、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其优秀品质。
3、学会倾听,学会交流,通过不同层次的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既抓住口语训练,又注重交际互动。
三、教学准备:
1、名人头像、图片、课件。
2、名人故事书,名人名言。
四、设计意图:
在很多口语交际课中,教师都把口语训练当成整节课的重点,上成了“听话·说话”课。而实际上,口语交际课应该是口语训练与交际训练并重的课堂,甚至随着年级的提高,还应逐步侧重交际训练。因此,互动是口语交际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一般说话训练区分的最明显的标志。这节课中,我始终把口语交流与交际互动放在同等的位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但因为三年级学生交际互动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在互动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原型示范”,即“遵循原型启发律”,提供口语交际的“样子”,让学生好依葫芦画瓢。在“原型示范”中,我从学生讲故事时的表现,故事的内容及自己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交流、质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使学生有“法”可依。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单元内容,引出课题。
师: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认识了„„
生2:我认识了„„
师:谁能在一句话中同时介绍两位名人?
生3: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认识了***,还有***。
师:老师听出来了,在介绍两位名人时,你用了“还有”连接,还可以用什么词连接?(和)请你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生3: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认识了***和***。
师:在介绍两位以上的名人时,我们可以用“还有”,也可以用“和”来连接。
最近咱们班同学课外读了不少名人的书籍,了解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听说还搜集了一些名人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关于名人的故事。(出示课题)
2、简单交流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3、教师激情叙述(课件:一组流动的名人画面):在漫长而又曲折的人类历史中,不知孕育了多少名人志士。他们当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有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名人的成就犹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今天我们的不足,名人的言行更如一块砺石磨练着我们的意志,激励着我们的斗志。你们喜欢名人故事吗?
(二)原型示范,明确要领
1、听故事要求
①优生示范:
师:讲之前,我想问问,你上台讲故事时,希望我们这些听众怎么做?
生:我希望你们认真倾听„„(小结听故事要求)
生:我讲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头像„„
师: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对爱因斯坦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你的声音很响亮,语言也很流利,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
生:谢谢!说实话,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我这几天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
师:既然你对爱因斯坦有不少的了解,那我想知道他除了喜欢科学研究,还有哪些爱好?
生:爱因斯坦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他除了喜欢科学研究,还喜欢音乐、体育„„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
师:你了解的真多,听了你的介绍,我好像找到了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大科学家的原因,他不仅有坚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而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这对他的科学研究都是有帮助的。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好听的故事。
2、讲故事的要求
师:你觉得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我们讲故事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讲故事要求:语言流利,讲得清楚,自然大方,努力用语言、动作打动别人。
(三)创设情境,交流互动
1、“故事大王”选拔赛。
①(出示课件)教师提示小组活动的要求。
②各小组活动。
“故事大王”公开赛。
下面进入“故事大王”公开赛。(出示课件)有请参赛选手上台。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我们采用抽签的形式决定比赛顺序。
有请一号选手上场。其他选手在场外准备。
片断一:罗斯福的故事
生:你们知道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是谁吗?„„
同学们,听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侯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我现在明白了„„
生2:我有时就像罗斯福小时侯一样不太讲道理,„„
生3:听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片断二:迪斯尼的故事
生: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米老鼠玩具)你们知道这个可爱的形象是谁设计的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听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1:以前,我总以为那些名人出名是因为他们运气好,现在我明白了„„
生2:我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我想知道迪斯尼拍过哪些动画片?
片断三:曾子的故事
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大思想家吗?我最喜欢的是曾子,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你们是怎样看待曾子的行为的?
生1:我觉得曾子有点傻,为了一句话竟然把猪杀了。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片断四:温总理的故事
如果有人要问我:2008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是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推举温家宝爷爷!(播放视频)我这儿有一段视频,请大家边看边听„„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学生自主评价,交流理由。
教师颁奖。
4、交流了解名人的途径。
(网上、书中、听父母讲述„„)
(四)走近名人、升华情感
1、介绍名人书籍
①教师示范: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本书,它叫《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写的„„
②口语训练
师:你们喜欢哪些关于名人的书籍?
生:我喜欢《***》这本书。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用同一种句式介绍的,谁能换一种方式介绍?
生:《***》这本书我喜欢。
师:看来你们还真挺喜欢读书的,下面就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名人书籍,可以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出示课件)
生1: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生2:最近,我读了《影响世界的名人在童年》这本书,书里介绍了古今中外许多对人类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小时侯的故事„„
2、名言励成长
①学生交流名言。
②教师赠送名言,学生自由读。
3、小结升华:(出示课件)是啊,一个个名人就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学得智慧,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吧
板书设计:
讲名人故事
讲故事
听故事
内容清楚
认真倾听
语言流利
听完提问
举止大方
听完交流
课例点评:
作为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整节课围绕“名人”展开,通过单元回顾引导学生回忆名人;通过师生示范引导学生讲述名人;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通过多向互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互动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使他们想说、愿说,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进行引导。导入时,一组流动的画面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激情叙述,激发了学生讲述名人,感受名人的欲望。“温总理的故事”中,学生的深情讲述,再配上抗震救灾的视频展示,给了学生心灵极大的震撼。
二、多种方式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交际互动的基础,不仅要学会规范表达,更要了解同样一个意思,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表达,展示语言的丰富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在介绍两位以上的名人时,可以用“还有”,也可以用“和”来连接;在介绍名人书籍时,则抓住课堂生成的时机,抛出“刚才几位同学都是用同一种句式介绍的,谁能换一种方式介绍?”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多样表达,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原型示范明确交际要领。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而口语交际课不仅要教孩子学会倾听,还要学会交流,学会交际。优生示范中,教师用“讲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上台讲故事时,希望下面的观众怎么做?”引导优生提出听故事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明确讲故事的要求。在优生讲完故事后,教师从学生讲故事时的表现,故事的内容及自己的疑问等方面进行评价、交流、质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领。
四、多向互动提高交际能力。
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说话,还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惑。本节课,为了加强有效的多向互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师生示范明确要领,运用生生、师生、群体互动等丰富的形式,促使全员参与,并在训练中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互动,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在“名人故事会”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从各个方面相互质疑、交流、解答。学生有猜故事主人公的,有谈感受的,有向讲故事者询问的„„多向交流很好地促进了交际互动。
五、多层交流丰富情感体验。
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内容,在一个层面交流,不仅学生不感兴趣,会产生厌倦心理,而且课堂效率也不高。只有创设各种环节,让孩子在多层次的交流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课的效率。这种多层次设计既要有内容上的不断丰富,也要有情感上的逐步提升。本节课虽然主题是“讲名人故事”,但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此,通过“名人故事会”,“走近名人”,“名言励成长”等各种环节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名人,感受名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
第四篇:走近大师 感受数学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去杭州参加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这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学者。名师专家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如罗明亮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俞正强老师的《植树问题》;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加减法》;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等。几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当我再次翻开听课笔记,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又一次浮现在眼前。课堂上俞老师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设备,却用一支粉笔成就了一堂“智慧”与“生动”相遇的数学课!俞老师摒弃了原教材中关于“间隔数和棵树”的抽象模型建构,从“20米绳,每5米分一段,能分几段?”和“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树,共栽几棵树?”这两题的对比入手,在充分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段”与“点”的区别,抓住“段”与“点”的关系,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植树问题只是除法意义在生活中的延伸,帮助学生充分建立起“点数与段数关系”的植树问题模型。与此同时,在深刻建构“两端都种”的“正宗”植树问题模型基础上,顺势带出另外两种植树问题模型,即“一端不种-1”和“两端都不种-2”,轻重缓急,学以致用。当课堂上一些孩子被以往结论所牵绊,丢失了探索知识本真的能力时,俞老师却并不急,一次又一次的从孩子出问题的地方开始,让孩子们在情景演示中明白了植树问题要看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的记住口诀。这就是大师的教学,总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难的问题。植树问题看起来复杂变化多端,俞老师将它们归结为一类问题,即种在点上的问题,再由这类问题产生出一些特殊情况,点和段的问题实质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相应模型,学生只要循着头脑中知识的结构去寻找相应的模型,对问题进行转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整节课在俞老师幽默而独特的语言魅力鼓舞下,在俞老师似是信手拈来而又步步深入的思维辨析下,在俞老师形散神不散的数学思想指引下,学生的思维每时每刻都经历着强烈碰撞,与会师生堪称享受了一回思维大餐。俞正强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看似平云流水,缓缓流淌,实则暗藏急流险滩,平缓中述说着深刻。正如俞老师的那句话:不要催促,让河流以自己的速度前进。俞老师低头找孩子们的幸福,而我们最需要学会低头思考。在这次学习中,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吴正宪老师和华应龙老师。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饱含着她那浓浓的师生情感味,她柔和的声音,亲切的笑容,贴近生活的事例,精湛的设计,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如一汪清泉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以新颖的阅兵为研究背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考性为一体,在阅兵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五天的专家引领、课堂教学展示,无不深刻贯穿了“新常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正如一句教育格言说的那样: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用心做事,用爱育人。谢谢大家!
第五篇:走近名师,感受数学智慧
走近名师,感受数学智慧
为期两天的全国第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于10月19日-20日在厦门六中举行。研讨会上张齐华、刘延革、张兴华、强震球等几位名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在活动里,无时无刻弥漫着数学味道,名师的风采尽显无疑,课堂的魅力冲击着每一个人,数学那独特的气息回转在所有人身边。
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用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的思维带进了字母世界里,用他独特的构思,巧妙借助储蓄罐,经典地解释了a 5=a 5:左边是数量关系而右边则是结果,使人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值得借鉴。刘延革老师的《认识周长》在开始时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致力于突出圆的科学概念的本质,不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是必要的重构。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兴华老师的讲座——《数学教学心理》。他从理论层面、结合具体例子,深入浅出地让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心理是阐述儿童心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心理学。用成人眼光看着简单的数学知识,要如何设计才能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主要从“表象” “变式”和“反例”三个方面举了很多实例,教给我们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的经验。比如,张老师举的例子《正比例》,让我耳目一新,原来“反例”还可以这样用。在平时,我们通常是教授完新课后,再通过反例来巩固新知。但是,在《正比例》里却是正例和反例一起出现,呈现出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表一为什么好填”学生的回答不正好把正比例的特征给说出来了吗。学生能想出来的,就创造环境让学生去思考、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