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呵护理想的花朵
用心呵护理想的花朵
六年级四班杜苗苗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用心呵护理想的花朵》
理想是一个既普通又神奇的词,我们经常能看到它、听到它。翻开同学们的作文本,更是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句子:我要做一名医生,我会勇敢地站在抗击病魔的第一线;我要做一个科学家,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减轻人们的劳动;我要做一名关心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为祖国的下一代默默奉献„„
是呀,有了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有了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变得有意义起来,而另外一些事情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时,你就会集中自己的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而不会再让自己毫无目标的懒散下去了。
当然,理想也绝不是转眼之间便可以实现的。种子不经过在泥土中的挣扎、奋斗,它将永远只是一粒种子,而不可能发芽、成长为一棵大树。通往理想之巅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会遇到很多挫折,历经不少磨难。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理想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理想就在我们的眼前,理想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伸出智慧的双手,你就有希望把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中。当然,要想达到目标,总得从小处开始。如果只有大目标,有时未免觉得太遥远,太抽象。所以我们不妨在大目标确立之后,给自己订些小目标。
古语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就如爬山,首先要做的,只能是认真而有耐性地去攀登。在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到达顶峰之后,回首来路,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克服了许多困难,走过了不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同学们,理想是绚丽的花朵,需要你用心去呵护,在经历春的细雨,夏的骄阳,秋的霜打,冬的冰雪的重得考验后,理想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美丽。我们都要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正如巴金爷爷所希望的:“说真话,干实事,像牛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二篇:师德论文《用爱浇灌花朵 用心呵护成长》
用爱浇灌花朵
用心呵护成长
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天真的孩童,他们犹如最娇嫩的花朵,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孩子们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往往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在他们心中引起不小的波澜,而这波澜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一扇窗户。所以,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我们要用爱来呵护好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守护他们迎接多彩的明天。
我们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孩子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个班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经常让我们头疼,经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他们比起其他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一、用爱灌溉,潜移默化的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多留心自己的学生:学习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波动,并且给予他们关心。我们班有个新转学来的小男孩,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模样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可是翻开他的作业本,顿时我的头炸开了花。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潦草的字,那么脏乱的本子。而且这一次作业也是催了好长时间才交上来的。跟家长了解,孩子一二年级都是在一所农村的小学借读,在班里不算人数,所以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写过作业,以至于现在基础这么差。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到了这个孩子谈心,告诉他我对他的喜爱与信心,孩子好像很吃惊我能这样跟他谈话,那种长久被人忽视的冷落也着实让我心疼。从此我对他严格要求,又总是亲切和蔼地鼓励他,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虽然字写得还是歪歪扭扭,可以我还是给了他一张“作业积分卡”,这是我们班孩子们特有的奖励,他把卡紧紧拿在手里,几乎是跳着回到了座位,一路小声嘀咕着:“我有积分卡了!”孩子慢慢地在进步,我很是欣慰。可是一次留校补课却让我有了新的担忧。因为他的作业完成不太好,我想把他留下来补一补,来接他的爸爸被我请到了教室等他,可是当他看到爸爸时,表情立刻僵住,一动不动,握笔的手不再写字了,我见情形不对,赶忙替他圆场,说他最近表现很好,就是今天的作业还没有改完,可是不管我说什么,孩子都斜着眼睛瞪着他爸爸,再也不肯动笔,那眼神让人看了就心寒。孩子的爸爸气得满脸通红,被孩子的眼神触怒了,扬手就打,我赶忙朝孩子身上挡去,重重的一巴掌打在了我的手臂上,孩子看到爸爸误伤了我,突然愤怒地喊起来,那声音撕心裂肺,让人心惊。见到这种情况,我让孩子的爸爸先回了家,孩子看到他离开后才渐渐平复了情绪。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个重组家庭,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关系复杂。得知这种情况,我更是处处留心这个特殊的男孩,秋天很冷了,可我发现孩子居然没有穿袜子就来上学,第二天我偷偷地送他了一双漂亮的袜子,让他在办公室换上再去上操,孩子望着我的,眼睛里泪花闪闪。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非常愿意与我交流,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想,正是这细小的关心犹如温暖的光,让爱在孩子的心中开出了最美的花。
二、用爱尊重,宽容中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该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儿童是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在成长的道路上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样看来,在孩子犯错误时的正确引导教育也正是一个与他们拉近心灵距离的契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的头脑,宽容的心去俯下身子与他们对话。记得有一次班里的同学拿着一幅画向我告状,说一个淘气的男孩把我画成了“大怪兽”啦!这个男孩是出了名的顽皮,经常做出一些让人头疼的,下课打闹,上课捣乱,没有一刻安宁。这时全班同学哄笑不止,我又气又恼,刚想发火时我看到了那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一下子冷静下来,笑着说:“谁说他把老师画成大怪兽啦?他明明把我画成了超人。”班里的气氛一下子被我转换了,那个男孩惊讶地抬头看着我,我走到他跟前,俯下身子,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你的画画得不错啊,非常有想象力,再给我画把枪吧,这样显得我更酷了”。听完我的话,这个男孩不好意思地地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发现他总是找机会来跟我聊天,说说他的一些想法或是最近看了什么动漫,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的距离拉近了。爱因斯坦曾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等待。但是爱又是离不开严格的,教之失严,便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爱学生,不等于迁就和袒护学生的错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正如“一份严格之水,要渗透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出教育的甘露”。
不得不承认,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只有把它植根于爱的沃土之中,才能开出最美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我愿用心血灌溉,守护他们开出一朵朵最绚烂的花。
作者简介:张凤淳,29岁,专技十二级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唐山市路北区钓鱼台第一小学任班主任工作。通讯地址:唐山市路北区钓鱼台第一小学,邮编063000。
第三篇:呵护羞涩的花朵
呵护羞涩的花朵
-----呵护留守女童的生理期
城厢小学程亚明
摘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为了生存,追求更好的生活外出务工,造成大规模流动人群。而这些人错过了陪女儿度过青春期的时间。留守女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当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岁以下的女性儿童。她们普遍缺乏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尤其是留守女童面对自己生理方面的变化有诸多疑惑和羞怯。这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紧张心理,若不及时教育及疏导,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
关键字:留守女童生理期良好的卫生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留守女童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现在由于生活条件好了,女孩生理期相对来讲都比较早,现在五六年级的女孩子有月经的很多。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现在留守女童寄宿学校的参加集体生活的数目也是相当大的。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一般来讲女孩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当女孩13岁左右时,卵巢逐渐长大,月经开始来潮。与之相应,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也逐渐长大、延长及成熟。上述这些变化,一般“不露声色”,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每个女孩都有在女孩的成长路上,生理和心理的每一次跨越与变化,都让人悸动。生理期,则是青春期女孩生理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女孩子一般会对突然出现的月经、产生紧张或恐惧或羞涩的心理。当这些孩子面临这个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孩子的心理是什么样子的值得我们思考的。每个女孩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朵,当这花朵悄悄绽放时,我们作为孩子身边亲近的人,应该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呵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呵护花朵的机会更多。我们可做哪些呵护呢?
一、细心物质呵护
在一次中午上厕所时候,我遇到一个孩子在厕所里哭,几个孩子围着有的很着急,有的嫌弃,有的在笑,我就过去看了她们一眼,明白了。我对她们说不要着急,每个女孩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说明你们长大了。我让她们在那里里等着我。后来我去店里买了卫生棉送给了她们并教会她们如何使用。孩子不停的谢谢老师,并说老师我下个星期带钱给你,我说不用了。然后我就出来了路上我想到了孩子的一句话“下个星期带钱给你”我知道了原来她是住校生。后来我又回去把我的电话给她,并告诉她以后如果有同学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打电话给老师。后来我就准备了些卫生棉放在办公室。
在孩子吃的方面,必须保证孩子吃好、吃饱,但不需要让他们吃得太好、太饱。不让孩子去追求高档食品,平时尽量控制零食,不许孩子挑食,家里做什么饭菜,就吃什么。在孩子生理期让孩子不要吃生冷辛辣食物,在孩子穿的方面,保证孩子穿干净衣服,讲究卫生,注意保暖!
二、知识翅膀的呵护
家长和老师不应让孩子自己去摸索,而应开诚布公地给孩子讲解关于性的卫生知识。消除其神秘感,较客观地认识人的性别差异。对孩子进行生理卫生科学知识教育时,要细心、体贴。利用健康课普及青春期生理知识,教师还可以做一些温馨的呵护。鉴于女孩羞怯的心理可以利用无意注意。在教室了摆放一些关于生理发育的杂志,同龄人写的日记,学校的广播站,报栏、画栏宣传;推荐看电视科普频道,科普节目宣传汲取知识。
三、老师、长辈的慈爱式呵护
班主任、课任老师对女孩子要特别的关注,进行知识普及。班主任老师的细心呵护对孩子是雨露的关怀,会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心理开始让孩子接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个大方的初始。如果班主任是个女老师效果很好,如果班主任是个男的,可以请搭班的女老师来处理这个事情。并且联合宿舍的管理员一起讲解普及生理知识,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正常的心理。
有个男老师做的就很好,一天他在上操的时候发现一个女孩子坐在座位上不动,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去?后来老师发现了问题,就对她说:“你先去上厕所”老师找了件衣服给她,后来他去办公室请一位女老师去厕所的。他这样轻轻的支持给了孩子一个给力的呵护。
四、小姐姐的友爱式呵护
校园里,我们常会看到两三个要好的女孩子如影随形地在一起;她们对友伴的有着强烈的依赖。班主任对班级的孩子做细心地了解,知道班级中有过初潮的孩子当她的同学遇到这个问题时及时帮她处理。
同龄人更利于沟通,在同龄人面前孩子会更利于接受,更坦然。
五、学校家庭齐心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由于留守女童多和爷爷奶奶亲戚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龄大精力教育习惯跟不上,亲戚一起生活的孩子,很多时候亲戚碍于情面也不好严格教育孩子,所以留守女童卫生习惯多不如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的习惯好。
曾经有一报道小女孩“留守”亲戚家,半夜肚痛“便血”,半夜送诊却发现原是来了例假。专家提醒,青春期“留守孩子”生理知识缺乏值得监护人引起注意。
我们老师要做好家长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工作,可利用家长会以及平时和家长电话沟通的机会等,对家长讲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卫生健康的重要性。要家长为孩子准备好必需的卫生用品,好习惯早养成。
呵护留守女童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教育者责任更为突出。我们应加大对留守女童有效的呵护,给留守女童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位留守女童都能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位留守女童都能感受社会、父母及老师同学的关爱。用真心、真爱、真情,精心浇灌青春之花,让含苞的花朵为灿烂而绽放。
第四篇:用心呵护、关爱成长
用心呵护、关爱成长——留守生的教育策略
学校:王家井镇中
姓名:陈建刚
电话:***
用心呵护、关爱成长——留守生的教育策略
——王家井镇中 陈建刚
内容摘要:
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的融入,家庭的变迁,使在校学生中很多成为依靠祖辈抚养、留守在家的孩子。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却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他们性格或孤僻、或自傲、或冷漠、或自卑,在学校中他们行为与平常学生格格不入,在家庭中他们身份优越,如何教育引导这批学生,是我们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需要沉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生、情感缺失、沟通障碍、帮困结对
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念的转变使得区域人口流动平凡,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发展,城乡出现了一个特殊孩子群体——留守学生。这种群体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留守学生是由于父母转向城镇就业,而没携带子女一同前往,使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或者单亲,成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依靠的是祖父母或亲戚的监护,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二是也有可能是父母虽居住在城市带着孩子在家,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很少顾及子女而精力时间都花于事业上,这样也造成孩子的留守。总之,留守孩子成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乏父母教育和关爱,生活在教育缺失的一个群体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很多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实际上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和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关爱,然而社
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这类群体的父母往往多顾及眼前赚钱利益等,忽略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校教育对此部分学生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自己十多年工作在农村学校,而且乡镇经济欠发达,在负责德育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类特殊学生,因此尤为关注。根据本校1000多名学生调查实际,留守儿童占了尽二百名,而其中此类性格的特殊学生记录在档的有三十多名,是属于老师心目中的另类难教育的孩子。每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中至少有10人左右是留守学生,这从全校看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以说这3%的特殊学生牵制了老师60%左右的精力去教育,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的重心。
留守学生正是从小缺乏正常环境的引导,产生了心理、学习和行为上很多问题,其主要特征有:
(1)思想性格缺陷多。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缺少父母亲情,缺少父母正面的教育与引导,性格多表现为任性、冷漠、孤僻、自卑、脆弱,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沟通障碍,做事往往依自己好恶与自己的价值标准我行我素,时常走向极端。对于老师的教育往往置若罔闻,甚至顶撞老师,听不进别人的善言,一意孤行,性格固执极端。
(2)生活差异大,存在问题多。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状况不同,加之对孩子消费缺少必要的引导,直接导致了“留守学生”生活状况不同,消费观念各异。有些留守学生长期得不到费用,生活困难,影响正常学习;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外出务工人员收入高,生活较为宽裕,以为只要孩子不吃苦就可以了,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缺少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消费引导,使孩子养成盲目攀比摆富的坏习惯,花钱如
流水,一旦花钱供应不及时,便会小偷小摸,长此以往便会走上犯罪道路。
(3)学习方面问题多。由于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低,无法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使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课前迟到、上课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课后尽情玩耍、作业马虎、成绩下滑、缺、旷课常有、甚至旷课外出,日夜不归,从而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正是因为留守生难管、厌管,使得很多学校老师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只求在自己班级中平安就好。然而往往适得其反,在多年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中,我逐渐摸索了一套特殊学生成长管理方案,在每学期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来抓,在近几年全校留守生教育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工作是抓针对于上面分析的学生心理行为上做针对性的对策:
(1)学校改变教育环境,留守生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全面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清除妨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尽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组织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给孩子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帮困扶贫、爱心捐助等形式解决孩子的实际生活问题,消除孩子学习后顾之忧和心理障碍。同时,对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改进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协调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校风和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防止留守生挫伤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一个校园环境中,留守学生能时刻感觉到学校在关注,家长还在关爱自己,班主任更在关心自己。孩子在这
种环境中成长,自信心和责任感都会明显增强。
(2)定期开展家校沟通,举行家长会,家长来校听课、特殊学生家访等形式全面与家长联系,使家长随时知道孩子的成长。留守生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学校帮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与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对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利用返乡时机进行培训和指导。发出“给留守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专门就如何教育“留守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
(3)设立“帮困结对”,建立帮扶制度。把对留守生的心理辅导和转化工作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之一。班主任、党员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实行对留守学生在思想上优先教育引导、学习上优先帮助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照顾。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生的亲情缺失。生活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并及时妥善处理他们之间的突发事件。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每个学校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都有各种策略,但是据自己多年的德育工作下来,我认为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我们的留守生,教师只要本着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去教育每个孩子,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理念,我想社会和家庭虽然造就了一大批留守生,但更相信留守生不会成为我们社会和学校的负担。
参考文献
马朝红 城乡并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国教师报》2006.5.7 青神县人民政府网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2009.2.27
赵胜营农村留守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中国论文中心 2008.3.21
第五篇:细心呵护 用心栽培
细心呵护 用心栽培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秦燎武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的普通教师而言,我认为最基本的师德要求就是自觉升华服务意识,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解、关心、信任、爱护、尊重他人,自觉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业绩创一流的教师。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尊重家长们最迫切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这也是一名普通教师的应有之义。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不良现象 :一些成绩极差的学生,有些老师往往不叫他的名字,而直接叫他“笨蛋”,“蠢猪”、“傻B”;甚至,对他不闻不问。还有一些老师上课时往往对一些差生,或表达能力差欠缺的学生熟视无睹,或者疾言厉色等等。这些不良举动极大地震撼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些孩子在遭遇老师的“优待”后,作何感想?老师这样做究竟要给学生传递什么呢?老师的目的又何在呢?
显而易见,这些老师的这些举动表明他没有对学生起码的尊重,就更说不上是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他们的这些举动已经是在扼杀一颗颗探究知识的热情之心,扼杀一株株有可能是“人才”的幼苗。他(她)有再好的基本功,再精心的业绩已无多大意义了,因为他(她)犯了一个为师者的根本性错误----学会尊重
作为一线基层的普通教师,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实现自我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我对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我常常发现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这表情又时常让我幸福着。相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否定,一个不经意的“意外”,都有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已不算少,但我们的教师仅仅知道或做到这些要求还不够,不能仅从大的方面去要求、规范自己,甚或唱些高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应更多地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细心呵护幼小的心灵,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用心培养他们,学会赏识他们,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参天大树。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让稚嫩的幼苗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