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格式
《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培养现代中小学生的国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从大的方面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然而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从一个范围践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宝安区潜龙学校1-9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是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与各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一致,如果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遭到损坏,则任何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并在应对这个挑战中发展自己,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
1.选题的理论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互联网普及化的前提下,“地球村”已被人们频繁地用来形容世界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需求,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种教育实践。
长期以来教育的国际化主要在高等领域开展,但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共识的时候,我们的基础教育也一定要打开视野,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促进基础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互补,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1)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
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个国家不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一个民族不吸纳
世界优秀文化,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想象的。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世
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2)适应生存合作全球化
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成为全球性的疑难问题。人口教育、环境教育、人权教育、开发教育等诸多教育课题随之
被密切关注,致使各国从考虑人类生存的全球角度进行携手合作。可见,把未来
一代培
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地球市民“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3)促成教育资源共享
东方文化教育注重集体化的个体合作,个体往往缺乏个性:西方文化教育则缺乏
合作,但强化了个性。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东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营养、相
互融合,使我们的教育时空相对缩小,而教育资源则迅速沟通与扩大,从而帮助学生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4)有利于个体和谐发展
在继承人类精神文明遗产和物质文明财富的基础上,时代给我们青少年插上了超越前人、刷新记录、冲击人类文明高峰的坚实翅膀。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真实接触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的知识时代,作为时代主人的学生就能更快捷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更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更明智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富创造性地迎接世界的挑战,并导向健康、和谐的未来。
2.实践价值
根据《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发展阶段理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化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6年创立以来,颁布了无数的国际规范,包括宣言、建议、决议、计划等。这些国际规范所遵循的原则也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原则,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1948年采纳的《世界人权宣言》、196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将国际理解纳入教育课程与学校生活之一部分的建议》、1974年建议、1995年的《和平、人权、民主主义的教育一一综合行动纲领》等。在今天的国际理解教育中,“共生”一词受到广泛关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扫盲教育10年有关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日文的“共生”一词首次作为大会通用语言得到使用。由此,共生(livingtogether)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新热点。一些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者们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例如,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和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会每年定期召开国际研讨会。2007年,中、日、韩三国学者将共同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这些令人瞩目的变化也提醒我们,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在中小学践行国际理解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
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它是在全球化、入世、北京奥运、上海世博、29届大运会等机遇与挑战面前,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所作的努力。
3.预期成果的创新之处:
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为突破口,以“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学校”为依托,以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为动力,同外地开展教师、学生多样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此项课题突破和创新之处在从全球化背景为视角,借鉴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实践,初步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思路,期望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借用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的教材以及读本在我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验,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然后总结出经验及教训,提出当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可操作性的策略及模式。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做出一点贡献。
(二)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优秀硕博士论文库共有相关文献129篇,通过阅读这些文献,笔者将其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对理解教育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演的研究。
1.国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成果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大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理论专家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探讨,只要是介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针对国际理解教育出台的政策、文件或作者对国内外教育领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一部分是国内教育工作者对国内外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介绍和推广,其中又以对国外的介绍居多,这些经验性的总结性的文章多见于教育类期刊、杂志。
(1)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杨丽宁《国际理解教育——学会理解与共存的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3.1-2)等文主要是对国际理解的理论进行的阐述。
(2)有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1期)和李晶《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中外教育分析报告,2005年第14期)主要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我国建
构国际理解教
育的可行性及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建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观点。
(3)有关国外理解教育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陈鸿莹、张德伟《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改革策略》(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专刊),介绍了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不可逆转之势,世界各国相继提出的意在增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改革策略,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况。
2.国外理解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有较大成就的只要有美国、日本及韩国。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8年,全美教育协会(NEA)发表题为《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报告,该报告被视为是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了全球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面对全球化的适应力。主要内容有认识全球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国内外冲突等问题,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观念,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34个州制定了旨在指导和鼓励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章程,其余16个州正在对有关规则进行讨论。美国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国际知识的教学,以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人才。在美国的中小学中也积极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美国联邦、州、学区与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与尝试。
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要培养国际性人才的主张。80年代
开始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并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并提出了改革的几个方面。其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适应国际理解、信息、环境、志愿服务等综合学习和课题学习的需要设定“综合学习时间”。日本的1998年11月的新一论课程改革,其中改革指导思想就包括: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1961年将7所中学指定为合作学校并开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报告,认为应将国际理解教育当作国家事业来推行。1997年,韩国教育部部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建立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
从以上可知,国际理解教育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构建途径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包括基本内涵、功能意义、教学资源、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等;构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与操作模式。
通过主题活动、特设课程以及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创造自主、实践、创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学会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关注全球性问题,善于理解和吸取各国文化的精华,能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基本的国际交流,具有国际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出色的中国人和国际人。
四、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范围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对研究的范围给以准确的限定。
1.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就是以宝安区某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主要载体,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最能充分反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希冀通过该校践行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经验、方法以及模式,形成特色,从而进行推广。
2.相关概念的界定
(1)国际理解:国际理解其实质就是以宽容、尊重的态度与别国沟通协调和共同行动。只要有两个侧面:其一是基础即自己理解他人,其二是自己能够被他人所理解。其最重要的就是别人文化的理解,他国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
(2)国际理解教育: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理念,即以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既是对他过经济、政治、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争取别国的人认识和了解本国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理解与被理解的互动,是一种引进与输出相统一的教育。
(二)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意义;探索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挖掘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资源;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积极践行新课改要求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形成完备的教学案例;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相关的教学案例希冀形成一套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操作模式。
六、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性质以及实践意义,本课题将拟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不同的研究内容再根据需要综合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等方法来收集研究数据和材料,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和材料。
行动研究法说明:怎样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首先通过文献探讨获得更多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将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然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先系统梳理以往此方面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如对教育方法、途径的修订进行讨论,对以往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在行动中不断优化内容和方法、途径。对实施的研究进行拍摄录像分析,通过电邮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和指导,请专家到学校现场指导,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收集过程中的师生成果。
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实际行动,总结出研究经验,以研究报告、教师论文,优秀课例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大家推广,或再优化方案实施滚动研究。
七、研究的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蔡曼校长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她将会本课题的研究方面给大力的支持与指导,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课题组成语都对此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本课题的相关内同上做
了一定量得贡献。
1.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也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了解国际知识、通晓国际规则,尊重多样文化,这样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未来世界成功地参与竞争与合作。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国际理解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2.基础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3.目前中小学国际教育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4.《国际化礼仪》读本已编好即将出版
七、研究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组,根据课题组成每个人的特长进行明确分工。课题各成员大量收集相应课题资料,梳理所有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经验,挖掘研究的空白点,形成本课题研究特色。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以及最终明确组员分工。
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第二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模糊概念进行界定(例:“后进生”);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据课题的性质、类型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
2、如何进行研究。
七、研究的程序
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如何实施立项课题
嘉兴市教科所 朱建人
一、课题立项的意义
1、是对申报课题价值的认同。
2、是对科研课题进行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
3、能对课题申报者的研究实施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4、是一份责任与使命而不是荣誉称号。
二、立项后的研究准备工作
1、研讨修订方案——这是课题顺利完成的基础。
要点:集思广益;批判思维;精益求精。
方案的基本结构:
⑴课题名称:语言最少化(指明对象、内容、研究方法)。
⑵目的、意义:回答为什么(对课题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对真实问题的揭示)。
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回答“谁在做”(广泛检索,择要阐述)。
⑷课题的界定:回答“是什么”(课题内涵的揭示与外延的框定以及操作路径的提炼)。
⑸课题研究的目标:回答“怎么样”(真实问题的对应面)。
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技术创新)、策略或措施。
⑺课题研究的对象:确定被试。
⑻课题研究的步骤:准备——实施——总结。
⑼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专著、研究报告、论文、产品等。
⑽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专业、职称、职务等。
⑾经费预算:资料费、咨询费、差旅费、成果包装费等。
2、合理进行组内分工——这是课题有序进行的保证。
要点:职责明确;合作互动;资源共享。
3、及时建立相关制度——这是课题获得成效的保障。
要点:民主氛围;学研制度;工作进程。
4、获得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立项后的实施操作
1、认真操作研究方案——“按图纸施工”
2、认真积累相关资料——有档案意识
3、重视研究者自主建构——求实践创新
4、重视过程的反馈调整——要与时俱进
四、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1、成果形成的一般过程
A、整理筛选研究资料——多多益善,去粗取精。
B、研讨分析研究结果——先发散后聚敛。
C、悉心策划成果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D、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态度决定一切。
E、惊心包装课题成果——多一些受众意识。
2、优秀成果的基本特征
A、科学性——观点正确,材料确凿,逻辑严密,表述充分。
B、创新性——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C、规范性——文体感强,语言得体,形式恰当。
D、可读性——简洁、生动、流畅、避免套话,不故弄玄虚。
3、优秀成果产生的基础条件
A、课题操作的扎实性——做
B、理论学习的深入性——思(顶天立地搞科研)
C、成果形式的认真性——
第三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召开开题会,其它课题也可以不开)(1)撰写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相同,另加一些保障措施)
(2)开题论证,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 ——研究什么样的问题?(课题名称)
——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等)
——课题的内涵是什么?(课题界定)
——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子课题)
——研究方法是什么?(要写清楚具体采取什么方法,不单单是提出一些方法,还要写清楚怎样使用这些方法。)
——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内容的分配)——成果的呈现形式。(3)开题论证会的程序:
——课题立项部门领导专家(或特邀专家)宣读立项通知书 ——课题主持人宣读课题实施方案(修订稿)——布臵分工,构建课题网络
——有关专家就实施方案中主要问题进行质询、答辩、论证,对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
三、实施研究,1、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内容与目标熟记于心,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资料室、网络的图书目录、学术专著、报纸、期刊、学术会议论文、报告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等搜集相关有价值的资料并及时保存。为尊重他人,资料要注明出处。
2、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
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学年)都要做,包括时间、地点、研究内容、主要负责人员、参加人数、预期效果及备注。最好用表格的形式设计并录。
3、定期举办课题研讨活动
围绕课题,每次研讨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确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并对活动过程、收获及结论及时记录。
4、阶段性成果总结
在这一阶段,实验人员要围绕课题进展情况,及时撰写有关论文,最好能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优秀教学案的保存,对比性差异较大的资料等,教师的获奖证书。
5、做好资料的积累
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课题到结题了,才发现无资料或资料不充分,原因是老师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对资料的积累没有明确的目标。首先,老师制定的研究计划应该包括希望取得的成果及需要收集的资料。其次,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地及时地对采取的行动进行反思,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对反思和新的行动计划应作简要记录。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突发事件也要及时记录,如其他教师对研究的建议或影响、其他学生的影响等。最后,要对积累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最终确定哪些资料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选择研究者认为最有价值、最典型和有效的资料作为论据,并作为最终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建议老师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建立单独的档案袋或建立专门用于课题研究的个人博客,相关资料可以先放入档案袋内或博客中,在需要撰写研究报告时再进行筛选。
6、写好中期研究报告
格式上和“结题报告”相似——下边要讲。内容和写法,可参考以下文字:
如何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一、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中期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科研进度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中期报告的写作
1、课题概述一般第一次中期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中期报告的编写方法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中期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7、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四、课题研究总结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装订结题鉴定资料,申请结题。结题鉴定资料中要下气力写好“研究总报告”(有的也称作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
一、课题的提出
主课题的名称一般是不可以更改的。如果要修改,就必须重新申报立项。“课题的提出”仍旧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作交代,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概念的界定:(和“实施方案”一样。略)
三、理论依据: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不能只作观点、理论的摘录,而必须依据这些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炼出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略)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略)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略)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详写)
课题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可以分为隐性成果和显性成果两大部分。很多课题组比较重视那些显性成果(如论文的发表和获奖、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和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具体操作性做法的总结,而往往忽视了隐形成果(即所引证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理念方面的收获)的归纳和提炼。实际上,那些隐性成果恰恰是说明为什么能取得诸多显性成果的道理和原因,这也正是课题研究所要获得的能让教师终身受益的最宝贵的财富。
八、研究后的思考:
任何教学研究课题往往不会取得完美无缺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产生种种困惑,在总结成绩、回顾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会看到客观存在的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以理性的思维去认识这些曲折、困惑、不足乃至问题,以便清新地看到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和空间,激发起进一步研究、创新的动力。这才标志着一个学者型研究者的成熟
九、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专著名称、作者或编译者姓名、出版发行单位、出版时间或版本。
五、其它方面
教学设计、活动设计、个案分析设计等。具体内容可灵活掌握,但根据课题内容,必须做好记录并保存好,将来结题时可作为附件使用。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幼儿园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本人有机会陪同我们东街小学的舒主任前来县幼儿园与诸位就有关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问题做一些探讨、交流与提高,很乐意,也很有意义,真的!说实话,舒主任搞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她主持的、参与的和指导的课题少则也有二、三十个之多,有些课题已先后分别获了县、市、省级奖项,有些还正在研究中。所以,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问题的策略、方式等,舒主任相对比较内行,我跟她也只学了点皮毛。刚才,舒主任已经毫无保留地给各位讲述了许多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施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步骤和要求等,也许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少,但愿如此。
接下来,我将自己参与过的、主持过的课题选一个,把其具体的研究过程和收集的资料均呈现给幼儿园的各位老师,也许对贵园的幼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有所帮助,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起交流思路,探究方法,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为盼!
我主持的课题名称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是经审批的省级课题,于2009年二月获县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材料盒子我们也带来了,想看的老师就翻一翻。)
关于课题研究,我觉得有“两大难题”:一是一时难以选定具有一定新意、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名称,二是由于参研人员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方法有限,故到了课题研究的中途收集、整理原始资料也很难。
另外,关于课题研究,“比较费神的事”是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也探讨探讨。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一般而言,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给人的感觉是论文题目,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只能作为论文题目;若改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则可以作为课题题目了。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小学数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的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其他,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有些题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说的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如: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探究的目的为;促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促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促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技能保证师。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是否有价值,是否有科学性、实用性。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我们所选定的课题名称大都是《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中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当然,也有自拟的好课题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下面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解决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
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2、解决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解决教师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
4、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如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生篇二: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写法.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写法..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四)研究步骤
(五)预期成果
(六)课题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这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并进行论证,目的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等问题。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可以用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表述。为了使大家对这部分的认识更明确,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的问题提出部分。该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
首先,说明了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认为“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本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它的普及必然会提高基础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它的实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为使学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阐述了国内关于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指出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的现状,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散在地、单一地运用开展咨询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方式,没有一套完整、科学、适用的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第三,以“四个需要”为线索,明确了立体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方案中对主体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表述多是比较准确和规范的,反映了该课题组在提出课题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该校以“确立主体、塑造主体、实现主体、发展主体”为宗旨的教育实践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础,既表明了该课题确立的实践依据,又说明了该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课可能性。
因此,这“四个需要”非常充分地说明,这个课题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是成立的,而且,该校是有可能完成此课题的研究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分主要是关于课题立题背景方面的阐述,大家一定要写出本人或者本校课题提出的实际情况,而不要照搬照抄资料或引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有的实施方案上来就是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空洞的时代背景分析,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本身基本上没有关系,只是为了“背景”而写背景。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灵魂,必须描述精确
中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干预性研究,即采取一定措施,实行教育干预,最终导致教育对象的意识和行为发生变化。因此,在制订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所要明确的最主要的内容为研究中所采取的措施和预期目标(效果),也就是明确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这在研究目标中即可以表述出来。例如,“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对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方式的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里,“采用多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具体措施,“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总目标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也就说分成几部分内容。在研究内容这部分需要把握住三个方面的重点: a.具体内容 b.预期目标 c.承担人
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中将措施进一步具体为“完善心理课”、“建设心理档案”、“开展咨询”等几方面,同时,根据各个措施确定了将要达到的具体的预期目标,如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表现及水平。而且明确了哪方面工作由谁来做。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也就是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大学和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同,因此研究的方式与方法自然也要有所区别。学校或者教师应该根据课题与研究者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
如:《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与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的研究》,该课题中的能力问题的探讨,在这个课题的推广问题也是所研究的新问题。学校或者教师可以采取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教学中、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研究等方式。
不同类型的课题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具体的有教育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等。根据研究需要,一个课题有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即校本教研),同时聘请达州市教科所和达州市电教馆的专家讲座。在研究过程中,以自然实验法为主(例如,在学校的自然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即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教师科学施教、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等),观察与测量因变量(即了解教育学生在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综合运用调查法(例如,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过程中,对学生自然情况的调查;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步骤
这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可分为若干阶段,每阶段列出时间和主要工作。课题研究的进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阶段:
选择和初步论证课题;
制订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搜集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
如果把整个研究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具体研究阶段)、后期(总结提升阶段)三个阶段的话,则前面划分的五个阶段中,一、二为前期研究;
三、四为中期研究;五为后期研究。在研究进程中,每个阶段都必须围绕着课题目标,明确该阶段的任务、目标,提出具体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而定的。在制订实施程序和时间进度表时,不能把研究时间定得太紧,应注意留有备用时间。因为,如果急于求成,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往往会影响研究效果。而且,研究过程中,常有意外事件影响计划的进程。
五、预期成果
在研究方案中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它是对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未来的价值和贡献等的估计说明。课题研究成果既包括各研究阶段产生阶段成果,又包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专著类:包括各种专著和编著;
论文类:
报告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研究报告、文献研究报告和情报研究报告等; 课案类: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方案、教育案例、教学过程实录等;
课件类:包括教学应用投影片、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软件等。
在研究方案中,最好标出预期成果的完成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性,规范研究进展,又可以督促研究者将研究的收获固化为研究成果。比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中的预期成果一项,既写清了成果形式,又标明了完成时间。
六、课题保障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主要指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保证措施。一般包括课题组(由课题组长和成员组成)的构成和分工协作、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经费预算、必要的物质保证等条件。
以上介绍的是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但是由于课题研究的类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另外,课题研究方案是在研究过程刚开始时设计制订的,带有预想的性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没有想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篇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要点与格式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要点与格式
一、研究方案的结构与要点 1.课题题目
题目的表述要体现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类型。例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目的)的行动研究(方法)”(应用研究)。 2.问题提出(研究的新意)
这一部分是从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重要性起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从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显露该领域的空白,从而提出本课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和表述所提出的问题。
3.文献综述(研究的基础)
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三点,一是该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发表何处)、研究者是谁、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是说明该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三是对已有的研究作出价值评价。
4.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价值)一是说明这项研究有什么用: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研究的意义。这一部分要结合“问题的提出”来阐明。 5.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
研究的内容,是对课题题目的具体分解,形成研究问题。只有把研究的问题弄清楚了,研究才能开始。
对研究问题的分解越细致,研究起来就越轻松,越顺利。研究搞不下去,一是方法不对路:二是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清楚。问题不怕多,就怕提不出来。
6.研究的重点(研究什么)一项课题,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要有重点,分主次,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本质问题,这样才有望取得预期的成果。仍以《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为例,在这个课题中,重点要抓住“方法”二字。也就是要着重回答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当然,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很多,如习惯、兴趣、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研究,但这些问题是第二位的。这是课题名称决定的。如果课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因素研究”,那么就要把研究重点放在习惯、兴趣、能力等因素上。 7.研究假设(研究什么)研究的问题以假设的形式提出来,就变得更加明确了。一般来说应提供这样的内容,回答该研究的实际问题,对已知事实能做出解释,并且能预言一些能被证实的观察。一个假设应越简单越明了越好,如果设条件为a,反应为b。则一般取“如果a,则b这样的形式。它的真伪是用实践和实验来验证。
任何假设以及后果的考虑,必须在研究之前就形成。因为研究不能盲目进行。另外,假设的细节也不能忽视。如果一个假设随着研究的进程而改变,那么这个假设是十分可疑的。 假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假设,描述原因和可能有的结果。另一类是解释性假设,解释由某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及说明必然产生这些结果的条件。描述性假设不具有预见性,而解释性假设则具有预见性。
8.研究方法(怎么研究)研究方法的确定,取决于研究的类型。理论研究有理论研究的方法,应用研究有应用研究的方法,技术研究有技术研究的方法。理论研究一般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思辩方法等;应用研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试验方法等:技术研究采用试验方法等。任何研究往往不只是采
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就是一项应用研究,这项研究可至少采用三种方法,一种是文献研究方法;二是经验总结法;三是实验方法。当然还可以采取调查方法。研究方法的确定,还取决于预期的研究成果。例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预期成果中有一项“调查报告”,那么,这项研究就必须采用调查方法。
一项课题,究竟应该选用什么方法,第一,不能以“方法”为中心去思考问题,而应以“问题”为中心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考察这个课题中的问题需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是用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还是用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的方法,还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等等,完全要从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比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课题,用文献研究方法可以,用调查研究方法可以,用实验研究方法同样可以。第二,还要看研究的目的,也就是对问题的解决要达到什么程度。若是考察研究现状和进展,选用文献研究方法就可以了;若是要验证一个新的方法(假设),那么就必须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若是要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就需要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等等。因此,对研究方法的确定,也要结合选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在研究方案中一看研究方法就知道这个课题是哪一类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9.研究步骤(怎么研究)研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研究步骤要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设计。每一阶段要做什么、怎么做,大体上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做出什么,要有明确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研究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准备阶段是论证问题和制定方案的过程;研究阶段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阶段是回答问题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内容不同,任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当然,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这一点十分重要。 10.研究结果(研究出什么)一般来说,一个课题要解决几个问题,就应当得出几条结果。结果是研究的心脏,结果是依据所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预计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表述研究结果,这是预先就应作出设计的。只有预先设计,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研究所得到的必要数据、资料、典型案例、观察记录搜集起来。这些研究资料如何整理和表述,是用统计表、曲线图,还是照片结合文字分别叙述等都要有一个预先的设计。这是一条重要经验。11.预期成果(研究出什么)一项课题最终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之前应预先有一个考虑,设计出成果的形式、成果的数量、成果的应用,以及成果应用的对象、范围等等。这个问题,是许多研究者缺乏考虑的,尤其是缺乏在研究之前预先考虑。
成果是一项研究的表现形式,成果的意义、价值决定着一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相对而言,有的成果理论价值大,应用价值小;有的成果应用价值大,理论价值小;而有的成果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大。因此一项研究课题,值不值得去研究,要考察它的成果价值。
一项研究课题的成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工具书、文献资料汇编、目录索引、研究工作总结、研究工具(如调查问卷、测量表)、教学软件、教学光盘、专题讨论纪要、研究档案、提案与建议、科普读物、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一定见解的千字文等等,都是研究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
除上述形式外,谈话、对话也是成果的形式之一。
12.课题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保障)(1)研究周期。主要说明整个研究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其中又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时限是什么。应当重视的是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的设计,要与预期成果联系起来考虑。
(2)研究计划。要根据研究周期、研究阶段和研究任务安排一个时间表。做好具体工作安排并限定完成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指导研究者目的明确地、系统地、一步一步地按时达到课题的最终目标,并据此检查、督促研究工作,避免经常出现的拖延现象。(3)研究分工。对于一个课题组来说,这项工作十分重要。一项研究,只有分工细致,人尽其才,才能把工作做好。
(4)研究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课题负责人而言,如何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加强研究过程管理是一条研究策略。对研究过程管理什么呢?主要内容是:把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协调研究力量解决研究难点;资料档案的搜集和整理;研究力量的投入与分配;阶段任务的验收;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调整;经费的使用;研究的进度;专家咨询;学术研讨;研究报告的执笔;成果宣传等等。
(5)经费管理。研究要考虑成本。一项研究的成本是指从事研究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以及研究经费等要素。成本核算就是要把这些要素核算到研究全过程或研究成果之中。要核算研究成本与研究成果的比例,一定的成本是否能够达到或产生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即投入与产出之比。少量的研究经费应当用在什么地方,这是研究者要深入考虑的。不能做无效益的劳动。
(6)信息资料管理。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的信息、资料、数据的积累和管理是很重要的,这些信息、资料怎么搜集、怎么管理,怎么使用,要制定一些管理办法。一不能流失,二不能随便去用。研究资料是研究成果原始材料,缺少了就得不出成果。对研究资料的搜集和管理,既要从成果的角度考虑,还要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考虑。应该说是课题组的有型资产,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研究设计的格式
教育科研的方案设计是提高科研水平重要的必做的工作。研究设计就是为了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的、反映本质属性的研究结论而制订的周密科学的研究工作计划。其方案设计有多种样式,可以不拘一格,但一般的格式有:
1.问题的提出。该栏目里要明确、简要指出:(1)为什么要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2)研究的依据或背景材料:(3)研究的意义:(4)研究的目的:(5)研究的假设。 2.研究方法和对象。(1)研究的具体方法:(2)研究对象及取样方法。 3.研究内容。
4.研究程序(步骤及时间安排)。 5.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6.研究结果的预想。
第五篇: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写法.
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写法..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四)研究步骤
(五)预期成果
(六)课题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这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并进行论证,目的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等问题。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可以用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表述。为了使大家对这部分的认识更明确,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的问题提出部分。该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
首先,说明了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认为“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本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它的普及必然会提高基础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它的实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为使学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阐述了国内关于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指出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的现状,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散在地、单一地运用开展咨询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方式,没有一套完整、科学、适用的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第三,以“四个需要”为线索,明确了立体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方案中对主体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表述多是比较准确和规范的,反映了该课题组在提出课题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该校以“确立主体、塑造主体、实现主体、发展主体”为宗旨的教育实践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础,既表明了该课题确立的实践依据,又说明了该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课可能性。
因此,这“四个需要”非常充分地说明,这个课题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是成立的,而且,该校是有可能完成此课题的研究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分主要是关于课题立题背景方面的阐述,大家一定要写出本人或者本校课题提出的实际情况,而不要照搬照抄资料或引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有的实施方案上来就是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空洞的时代背景分析,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本身基本上没有关系,只是为了“背景”而写背景。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灵魂,必须描述精确
中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干预性研究,即采取一定措施,实行教育干预,最终导致教育对象的意识和行为发生变化。因此,在制订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所要明确的最主要的内容为研究中所采取的措施和预期目标(效果),也就是明确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这在研究目标中即可以表述出来。例如,“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对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方式的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里,“采用多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具体措施,“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总目标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也就说分成几部分内容。在研究内容这部分需要把握住三个方面的重点:
a.具体内容
b.预期目标
c.承担人
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中将措施进一步具体为“完善心理课”、“建设心理档案”、“开展咨询”等几方面,同时,根据各个措施确定了将要达到的具体的预期目标,如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表现及水平。而且明确了哪方面工作由谁来做。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也就是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大学和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同,因此研究的方式与方法自然也要有所区别。学校或者教师应该根据课题与研究者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
如:《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与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的研究》,该课题中的能力问题的探讨,在这个课题的推广问题也是所研究的新问题。学校或者教师可以采取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教学中、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研究等方式。
不同类型的课题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具体的有教育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等。根据研究需要,一个课题有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即校本教研),同时聘请达州市教科所和达州市电教馆的专家讲座。在研究过程中,以自然实验法为主(例如,在学校的自然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即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教师科学施教、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等),观察与测量因变量(即了解教育学生在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综合运用调查法(例如,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过程中,对学生自然情况的调查;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步骤
这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可分为若干阶段,每阶段列出时间和主要工作。课题研究的进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阶段:
选择和初步论证课题;
制订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搜集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
解释结果,总结提升,课题结题。
如果把整个研究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具体研究阶段)、后期(总结提升阶段)三个阶段的话,则前面划分的五个阶段中,一、二为前期研究;
三、四为中期研究;五为后期研究。在研究进程中,每个阶段都必须围绕着课题目标,明确该阶段的任务、目标,提出具体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而定的。在制订实施程序和时间进度表时,不能把研究时间定得太紧,应注意留有备用时间。因为,如果急于求成,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往往会影响研究效果。而且,研究过程中,常有意外事件影响计划的进程。
五、预期成果
在研究方案中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它是对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未来的价值和贡献等的估计说明。课题研究成果既包括各研究阶段产生阶段成果,又包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可以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专著类:包括各种专著和编著;
论文类:
报告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研究报告、文献研究报告和情报研究报告等; 课案类: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方案、教育案例、教学过程实录等;
课件类:包括教学应用投影片、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软件等。
在研究方案中,最好标出预期成果的完成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性,规范研究进展,又可以督促研究者将研究的收获固化为研究成果。比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中的预期成果一项,既写清了成果形式,又标明了完成时间。
六、课题保障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主要指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保证措施。一般包括课题组(由课题组长和成员组成)的构成和分工协作、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经费预算、必要的物质保证等条件。
以上介绍的是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但是由于课题研究的类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另外,课题研究方案是在研究过程刚开始时设计制订的,带有预想的性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没有想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