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生教育演讲稿: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一(2)班的李晓丹。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以前自己对生命、生存、生活这三个词没有太深的印象,总觉得只要自己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直到最近学习“三生教育”,回顾祖国历经一次次的磨难,看到人们经历一次次的坎坷,才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三个词的真正含义。
对于个人而言,再也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有了生命,才能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了生存的本领,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生活的方式又直接决定着生命的价值。这三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
生命是宝贵的,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生命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希望,是未来,是谱写幸福生活的音符。
生命,其实就是过程,是从诞生到消亡的生存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质量,在于生存的价值,在于生活的品位。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的,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在向死亡移动。XX年的雪灾和千年难遇的汶川5.12地震,XX年的猪流感,还有XX年的旱灾和青海玉树的4.14大地震。这一切的一切,对很多人来说,生命是一个会戛然而止的不确定状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生命的每一瞬间,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很多人一辈子忙忙碌碌,要说他不努力吧,他比谁都努力,起早贪黑,拼命工作,然而努力了半辈子,却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结果,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他都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更谈不上对生活的享受和感悟,唯一能看见的只是他每日为生存而忙碌的身影,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最大的悲哀---他自己只是为了生存而象牛一样活着。
仔细想想,人生真的是一场旅程。有的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有的是为了别人眼里的社会形象而活着,终其一生没有为自己的感受而活过;有的渡过的是放浪形骸(hai)、玩世不恭的一生;当然也有大彻大悟,视俗世、名利如粪土的大悟之人……
不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比生存更广阔”。是的,我们的生活真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我们在谋求生存的同时,还应学会体味生活,学会感悟生命;学会欣赏人生旅途靓丽的风景,感受宇宙万物自然的奥秘;在春华秋实的四季交替中,体味这人生旅途中的百味变化。
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
生命是根本,生存是桥梁,生活是目的,最后的责任是发展社会,繁荣祖国。
生命是生存和生活之根本;生存着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才能继续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所以,为了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必须好好生活,使自己很好地生存下去。
生命是我们得以生存和活下去的基础,活着,真好!然而,人不可能永远活着,生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走向死亡,就开始与死亡做一生的搏斗。所以活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生在幸福里,长在红旗下,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美好的环境里,我们更应该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和学习,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前进,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 幸福生活
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
幸福生活
外国语学院
2011级英教2班
王悦
***
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 幸福生活
以前自己对于生命、生存、生活这三个词有太深的印象,总觉得只要自己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但是最近发生在四川雅安的地震,看到那些人们经历的坎坷和这样的天灾人祸,又让我不得不感慨生命的脆弱。
对于个人而言,再也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有了生命,才能学会生存的本领;有了生存的本领,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生活的方式又直接决定着生命的价值。这三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
生命是宝贵的,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的“421”家庭,“独生子女”的时代,生命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希望,是未来,是谱写幸福生活的音符。
生命,其实就是过程,是从诞生到消亡的生存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质量,在于生存的价值,在于生活的品味。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的,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在向死亡移动。08年的雪灾和千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猪流感和禽流感、还有各地的旱灾和这次四川雅安的大地震。这一切的一切,对很多人来说,生命是一个会戛然而止的不确定状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生命的每一瞬间,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很多人一辈子忙忙碌碌,要说他不努力吧,他比谁都努力,起早贪黑,拼命工作,然而努力了大半辈子,却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结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时间上,他都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更谈不上对生活的享受和感悟,唯一能看见的只是他每日为生存而忙碌的身影,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最大的悲哀—他自己只是为了生存而象牛一样活着。
仔细想想,人生真的是一场旅程。有的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有的是为了别人眼中的社会形象而活着,终其一生没有为自己的感受而活过,有的度过的是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一生;当然也有大彻大悟,视俗世、名利如粪土的大悟之人„„
不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比生存更广阔”,就像我们英语中的一句话“Living a life not just make a living”。是的,我们的生活真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我们在谋求生存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品味生活,学会感悟生命;学会欣赏生命;学会欣赏人生旅途中靓丽的风景,感受宇宙万物自然的奥妙;在春华秋实的四季交替中,体味这人生旅途中的百味变化。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
生命是根本,生存是桥梁,生活是目的。
生命是生存和生活之根本;生存着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才能继续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所以,为了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必须好好生活,使自己很好地生存下去。
生命是我们得以生存和活下去的基础,活着,真好!然而,人不可能永远活着,生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走向死亡,就开始与死亡做一生的搏斗。所以活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生在幸福里,长在红旗下,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美好的环境里,我们更应该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和学习,用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第三篇:“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报告会家长邀请书
“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报告会
家长邀请书
尊敬的学生家长:
为贯彻落实省委领导的主要指示精神,深入扎实地实施好“三生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确保“三生教育”的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组织“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巡回报告会。依据日程安排,定于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上午到我校为初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作报告。为此,学校提出以下要求,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
一、初一、二通校生家长全员参与,确因有事不能参与的家长,要委托一名相关人员代理参会。
二、2009年5月17日上午9:00各位家长到学校侧门旁综合一楼相应班主任服务台处签到,然后到综合楼五楼报告厅按照学校安排的座位就座。
三、会议期间保持会场纪律,通讯工具关闭或调至振动。
四、记录好会议内容,回家与子女就“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作交流,学校将组织学生开展与此主题相关的书画、作文及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马龙一中
2009年5月12日
第四篇: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
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生命如花 学会做人)伏契克曾说:“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生命像花一样稚嫩、娇艳,稍不留意,花就会枯萎。珍爱生命,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是我们一生的重中之重。
老师曾给我们进过一个十岁“钢铁男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讲的是一个十岁的脸部烧伤残疾男孩,父亲肾病卧床不起,母亲精神病,一家人的担子全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每天早早起来,先给需要营养的父亲炒两个鸡蛋,然后给父亲打针,再煮面条给自己和母亲吃,吃完后骑着破烂的自行车去上学,放学回家又要劈柴做饭、洗衣服,做全部的家务活,没钱买菜,大都吃便宜的萝卜,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耽误过学习,也没有一句怨言。这件事报道后这个十岁的“钢铁男孩”很快得到了社会的爱心救助,有一家医院还免费为他治疗脸部的残疾。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有谁不被感动呢?不要说同龄人,就是大人又有几人能承受得起如此的重担呢?
生命如花,生命宝贵,生命只有一次,这位十岁“钢铁男孩”面对如此的不幸,所作所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学会了怎样做人,学会了怎样生存。
小草是软弱娇小的,可它的生命在于自强不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可以把苦难当做对自己的磨练。
让我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笑对生活,热爱生活,去领悟生命、做人、生存、生活的真谛吧!
第五篇:感恩教育演讲稿:学会感恩 珍爱生命
感恩教育演讲稿:学会感恩 珍爱生
命
感恩教育演讲稿:学会感恩 珍爱生命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生活中的我们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一、感恩的内涵
“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
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感
恩教育的宗旨
1. 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以及后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的“杀人事件”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使高校的德育工作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一直以来德育对大学生来说好象就是思想品德课程到哲学到有关的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基本原理等必修课程。上课,修学分,应付考试,听听相应讲座,于是课程结束了,学分拿到了,思想品德课及格了。似乎学生接受了道德知识教育就不会出现道德上的问题了,对他终身的道德影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现实是大学生在走入群体、走向社会,面对社会与个人的种种问题之时,往往难以摆平自己,说服自己,走入了思维的困境、行动的陷阱。
我们的学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而传统的学校德育教育在学生眼中再也不象以往那样神圣和让人心服口服。传统德育弱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而内的“ 外烁”倾向。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的新模式,它寻找一种道德的人本理解,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人。毫无疑问,感恩教育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2.感恩教育的宗旨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旨在针对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三、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途径
1.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
开展感恩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含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
2. 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教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往往构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将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
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学生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通过课堂道德教育,了解自身定位,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及对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通过课堂上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长历程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他们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通过课堂教育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知恩” 的道德共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将生活中基础性的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养融入其中,并将学生对生活与生命体验贯穿于知识的传授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进行辨析式教育。首先是通过正面引导了解道德素质是人才的必要条件,了解感恩是生活中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将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其次,通过讲座、开展社会调查、讨论等形式,澄清与抵制各种消极的、错误的道德意识,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足。其三,要激励学生不断反思现状,设计未来的价值理想,让学生在这种不断的“获得”、“反思”、“设计”的活动中,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生成,从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教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通过语言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谢意。学会知恩图报,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生活就如读一本书,你一字一行一页地读,在这过程中被感动了,就会知道报恩了。学会知恩图报是要让学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是报恩,对别人点滴的行为知道报答也是报恩。这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心,对师长、同学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
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回馈社会,开展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学校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高尚与卑微,珍惜活着的感觉真好;学会感恩,感谢你身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你伤害你抛弃过你的人,毕竟都是你短暂人生回忆中的精彩部分。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感恩的
故事发生,如果用心去体会,时时都会有终生难忘的温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让我们都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首发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