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 生命》听课体会
《生命 生命》听课感受
6月7日下午,高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做了主题为《不期而遇的精彩》的二级培训,使我从中受益匪浅。期间在高校长的引领下我们还共同观看了由吴林老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的视频,使我感受到了来自课堂中那不期而遇的精彩。
一、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识字教学,而且识字教学充分体现了中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吴老师识字教学特别关注细节,在教学中,既有对汉字轻声读音的指导,又有对汉字的词语扩充,还有对字形书写时的指导。此外,教师特别注重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即联系文中语句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效果很好。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所出示的所有词语都是教师经过认真筛选和精心编排的,这也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备课时的用心。
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由于这篇课文含蓄深邃,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如反复诵读,齐读,引读,指名读,师生对读,形式多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逐步领悟文章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抓住重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化。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对于文章揭示的生命的含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之中抓住了一些重点词语,例如“震撼、求生、挣扎、冒出、沉稳”等词语,重点理解、重点体验,层层深入,由词到句,由句到文,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还从课文事例入手,以读代讲,理解了飞蛾与小瓜秧的不屈精神,然后出示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与事迹,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了生命的含义,读懂了课文,情感也逐步达到了高潮。最后再强化引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
四、拓展延伸,接近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
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教学最后,课外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如此精彩的课堂,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我想有这样的名师做榜样,我们前进的脚步会更加有力!
第二篇:《生命生命》听课心得
在读中思索 在悟中升华-----《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
牛杜二中小学 解晓绒
11月3日,联校组织全镇语文教师进行教研,当天听了镇中小学孙芬教师《生命生命》这节移植课,听完后感受颇深。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捕捉飞蛾、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课上,孙老师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从教学过程看,孙老师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孙老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孙老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很大特点。如,一入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阶段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创设了师生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最后老师的反诘追问:小瓜子你拼命地冲出外壳,冒出地面,可只能活几天,你这样做值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命的价值。学生进入情境,发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往即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3、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不到位,未能给学生以视觉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有“贴标签”之嫌。
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备学生,并且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
第三篇:《生命生命》听课心得
《生命生命》听课心得
4月16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九湖中心的教师黄慧锦所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让我有了许多的感触。《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黄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人文性浓厚,以情动人,以美感受人。
一、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整堂课的教学,黄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时间,读贯彻整堂课。课的开始让学生带要求自由读课文,用词语概括出文中介绍的三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找让人感触最深、让人竖然起敬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之后交流。师生抓住重点语句逐字逐句进行剖析、感悟、反复朗读,即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读言中之情、抒个人胸臆。黄老师采取范读、赛读的方式指导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黄老师在朗读教学设计上别具匠心,具有层次感,真可谓层层递进,步步提高。
三、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各种训练都要以读为基础。黄老师在教抓重点词体会中下足了功夫,例如:挣扎。让学生从中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抓体会到感动的句子学生悟出发自内心的想法。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举例说明‘怎么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黄老师引导学生批注文本,给学
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课堂里师生平等共同学习,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说写结合,有效升华。
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写作能力。黄老师在文本的学习中,多处设计让学生说话训练,充分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能,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最后用作者杏林子的感受人事迹进行拓展,充实文本内容。在此黄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用最简短的话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写的训练,让学生把学到的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语言的感悟与语言训练悄然无痕地结合起来。
这是上得很成功的一节语文课。说它“实”,体现在学法指导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文本的反复解读,师生关系的平等等多方面。它让我真正感受到“学生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主人,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师生就“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这一话题反复感悟文本,尽情交流读书心得,精心品析课文语言,进而让文本主题得以升华。在这节课里,我体会到了白居易所说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内涵。
第四篇:《生命生命》听课评课
《生命生命》听课评课
今天听了许老师的《生命生命》一课,从教学过程看,整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许老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许老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学建议:
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往即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3、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
第五篇:生命教育的体会
谈学习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感受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奇妙。从小让孩子懂得生命的难能可贵,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相比传授知识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可能意义更大。怎样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课堂和生活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生命的概念很模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认识生命。通过对植物,动物的观察,对大自然一些现象的了解,使孩子知道生命是各种各样的,需要人类去关心和保护。二,尊重自我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不可挽回的悲剧。怎样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除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可贵,还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如记住各种急救的电话号码,安全使用煤,电,水,不在马路旁,池塘边玩耍。进出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三,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世界因有了生命而绚丽多姿,生机勃勃。利用阅读或身边的小事让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少玩电脑,少看电视,学习更多的知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长大做个多别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