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8:4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

第一篇: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

“创先争优”交流会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材料

以发展生态文化为契机积极创建“文化型”单位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文化作为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化中最具内涵、最具活力的经典文化,已成为我们促进内部和谐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和平台。一年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河西林场以发展生态文化为契机,积极创建“文化型”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场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一、加强生态保护宣传,使发展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尤其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2010年,我场从实际出发,以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现有动植物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繁荣生态文化,使发展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一年来,陆续推出生态文化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协助拍摄一部弘扬林业发展主旋律的电影,制作一部自然保护区电视风光片,编撰一本发展生态文化宣传册。11月1日,电影《爱在绿洲》摄制组50余人经过历时11天的紧张拍摄,完成了在我场的全部取景拍摄工作,拍摄结束后,摄制组所有成员对我场参与服务的全体人员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给 1

予了高度评价,也进一步诠释了电影《爱在绿洲》所歌颂的林业工人“无悔坚持”的伟大形象。目前,电视风光片和宣传册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之中。另外,我们在保护区主要入区道口和步道两侧设立了规范醒目的植物标识标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让来宾进入保护区能充分感受到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的熏陶。这些新举措只是我场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着力营造生态文化发展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和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如:“五一”来临之际,全场各单位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庆祝劳动节。场机关开展了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小型运动会;自然保护区运动会以“科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素质,凝聚力量”为主题,设集体三人制篮球、乒乓球、螃蟹赛跑、托球跑等8个比赛项目;文峪分场成功举行“参观保护区建设成就,游览小秦岭秀丽景色”为主题的“迎五

一、庆五四”登山活动,此次登山比赛活动,通过攀登我场的垭豁、老鸦岔步道,参观水文站、科考中心,进一步让职工了解我场近几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激励全场干职工更加热爱林业、热爱我场,激励大家为我场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八一”前夕,我们又和62195部队、文峪金矿等友邻单位欢聚一堂,隆重地举行军民联欢晚会,共庆“八一”建军节。

二是结合我场实际,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

赛等活动。“三八节”,我们开展了女职工赴洛阳、山西等地参观活动;4月份开展了宣传林业法规“依法行政月”活动;5月份,组织60余名劳动模范和工会积极分子参观上海世博会; 7月份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8月份开展了以“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调查”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9月份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答题活动;10月份组织20余名退离休职工走访全场各基层单位,让离退休职工亲身感受林业发展的新变化;同时,又举办了河南省作协工作会议暨“河南之巅”18地(市)作协主席高峰论坛活动;11月份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通过人人参与活动,在积极营造生态文化发展氛围,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培养、发掘、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让广大职工比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使生态文化成为我场和谐健康发展的支撑平台

一是以对外交流鸟类环志工作为抓手,扩大生态文化辐射面。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是豫西地区唯一一个鸟类环志站,近5年来,我保护区先后环志各种鸟类5目15科59种1168只。4月15日,在三门峡市举行的河南省第二十九届“爱鸟周”活动暨“中国大天鹅之乡”授牌仪式上,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为我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颁发了2009年鸟类环志工作“表彰单位”奖牌。

二是以河南最高峰老鸦岔垴为切入点,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河南最高峰老鸦岔垴以其2413.8米的海拔高度,被誉为“河

南之巅”,成片的灵宝杜鹃、秦岭冷杉和高山地柏,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5月前后,慕名来此参观考察的领导和专家络绎不绝。6月1日,市委书记李文慧同志莅临我场察看植被分布、生态保护等情况,并明确指出:“今后,我们要利用自驾游、万人登山比赛等载体把“河南最高峰”涵盖到三门峡整体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打响到三门峡攀登“河南之巅”这一旅游品牌……”。10月29日,河南省作协工作会议暨“河南之巅”18地(市)作协主席高峰论坛在我场成功举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李立江参加了会议,并向参会的全省各地市作协领导全方位地介绍了三门峡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地理概貌、风物特产等。会上,各位作家围绕“当代文学创作的生态文化主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著名散文家、散文学会会长、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老作家、漯河市作协主席南豫见,70高龄的平顶山作协主席于天命,周口市作协主席梁庭华,诗人、洛阳市作协主席梅艺辛等人均进行了深刻、犀利、新颖、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发言。这一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为加强我们与河南各地市之间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是以加强对外合作为契机,促使生态文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3月份,我场与南京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小秦岭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变化规律》课题研究。课题开展以来总计取样5次,采集标本7000余份,并已提交相关科研

机构。11月份,我场又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克苏实验林场缔结为友好林场,我场与阿克苏实验林场虽然地处天南地北,但两场有很强的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两个林场建立友好林场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在技术、文化等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必将促使我场生态文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年来,我场以发展生态文化为契机,积极创建“文化型”单位,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市直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会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为打造靓丽的河南“西大门”---三门峡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单位文化与单位发展

单位文化与单位发展

-----------------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单位文化调研

为了全面推进我处单位文化建设,更好树立单位文化,促进单位发展,针对我处管理所在单位文化和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的现状,我带领有关同志到我处泗阳闸管理所、刘老涧管理所、沙集管理所等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了各单位文化建设的情况,初步摸清了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单位文化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处管理的单位分布在宿迁市泗阳县、宿迁市的宿豫区、徐州睢宁县,邳州市。

1、单位基本情况

泗阳闸站管理所位于泗阳县城南,目前共有职工人。刘老涧闸站管理所位于宿豫区仰化镇,共有在职职工 人,2、当地文化背景

宿迁市历史上属于楚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处于典型的南北交汇地带,长期受南方吴越文化、北方齐鲁文化影响,更多的受本地楚汉文化的长期作用,既有南方人的聪慧勤劳,更有北方人的淳朴豪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楚文化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具有浪漫精神(李长久《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项羽就是一个具有十足浪漫精神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宿迁人恋群,注重群体,喜欢随大流。讲究“合群”,推崇“人缘”,有事互帮,有难互助,同喜同贺,往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喜欢对不合群的或异动的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甚至指手画脚。弄得一些干事业、有创意的人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是舶来品,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对一定具有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社会精神力量。它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它体现于我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到处发挥作用的精神力量。人文精神是一个地域人脉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治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承载着该区域久远而醇厚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禀赋,是一个地方从外到内显示出的一种区域性的群体精神。人文精神外在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内在更多地表现为一方民众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人文精神在区域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烙印着清晰的区域特点,真实地反映着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且对区域未来的演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某种牵引、推动作用。所以,人文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经济推进动力源。研究人文精神,也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人性格优点中,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宿迁历史上属于楚地,楚文化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具有浪漫精神(李长久《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项羽就是一个具有十足浪漫精神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宿迁人恋群,注重群体,喜欢随大流。农业生产靠的是“人海战术”,招商项目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宿迁人讲究“合群”,推崇“人缘”,有事互帮,有难互助,同喜同贺,往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喜欢对不合群的或异动的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甚至指手画脚。弄得一些干事业、有创意的人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近几年,我处不断重视和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单位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1、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处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开展了向邓平寿、谢会贵、崔政权等先模人物学习活动;开展了和谐基层建设、和谐单位建设等活动。在不同时期,针对干部职工思想上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做了大量的释疑解惑、理顺情绪、调适心态、化解矛盾的工作,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我处还以《骆运信息网》为阵地,开辟了“机关党建”、“廉政建设”、“队伍建设”、“文明创建”、“青年之家”、“职工论坛”等栏目,宣传上级的工作思路和重要决策,宣传水利系统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刊登干部职工的学习体会和调研成果,为我局思想政治工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2、和谐单位建设取得扎实效果。按照海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通过帮扶和增强基层自身造血功能,帮助基层解决了影响基层发展而又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的大问题,12基层河务局(闸所)搬迁建设工程、基层大型修缮项目实施后,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基层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出来。2008年,我局又按照海委“构建和谐海委”的要求,大力开展了和谐单位建设,制定实施了《**局和谐单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和谐单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意见》中还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构想,提出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和开发**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做好**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目前,我局《**运河志》续修和《岳城水库志》编修工作,开始着手收集整理**运河及沿河各地文化资料,开展文化标识碑(牌)设置的前期工作。**河务局开展了“明白**”课题研究,收集整理**各方面的资料,在水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处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职工思想建设、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局上下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基层、进工地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廉政对联、警言警句、廉政短信有奖征集;“廉洁勤政和践行党章”演讲比赛;廉政文化作品展览;“唱响廉政歌”歌咏比赛;楼道廉政文化建设及廉政文化理论征文、“廉文荐读,读文思廉”等一系列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全局廉政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贴近实际、扎实有效,营造出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4、“建家”工作扎实有效。2006年我处工会提出了“三年”、“五年”的基层建家目标,即: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三级局(闸所)洗澡难的问题,五年内实现“三小”规划目标(即:有小活动室、小食堂、小浴室)。目前,全局各基层三级局都建起了小浴室和小食堂,基层“职工小家”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年”建家目标得到实现,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基层单身职工吃饭难、洗澡难和看电视难的问题,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同时,各单位因地制宜,勤俭建家,充分调动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改善设施,添置器材,坚持经常开展活动,“三小”建家目标也提前实现,基本做到了海河工会关于“五有”的要求。即: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作用。初步做到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项目丰富、活动经常,活跃了职工生活,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了基层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临西河务局获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今年10月,我局获得“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5、群众性的问题活动丰富多彩。我局坚持把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恢复、建立了工间操制度,开展了“双健身月”活动,即每年利用“五一”、“十一”开展两次“健身月”,进行拔河、跑步、太极拳表演和趣味比赛等,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我局结合局庆组织了“庆祝**局建局五十周年职工业余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组队参加了海河工会组织的游泳、篮球、“迎新春”文艺汇演和书法、美术作品展览,选派的选手在全国水利系统职工配乐诗朗诵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较好地展示了我局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2007年,我局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 学习型机关建设有声有色。我局在全局系统坚持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争做学习型职工”的活动,机关、直属单位坚持每季度分别制订政治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为培养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学风,营造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学习氛围,2007年9月、2008年3月,我局分别开展了以“读好书、明事理、建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为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初步营造出较浓厚的读书氛围。

7、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局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攻方向,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管理,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局各单位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局10个二级单位全部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河务局在今年8月份通过了“2006—2007河北省文明单位”审查验收,率先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另外,**河务局等5个单位获得海委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三级局中,有30%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70%获得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二、目前我局单位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强。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处文化建设整体氛围不浓,从各级领导的工作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还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挖掘、开发、宣传骆运管理处丰厚的文化底蕴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做多少工作,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水文化建设。

2.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层次不高。过去由于我局基层各单位物质条件较差,加之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高等级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一直滞后。截至目前,全处系统10个单位没有一个跨入跨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高等级的文明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3.文化建设投入不够。我局基层各单位过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机关环境建设跟不上要求,文化建设没有专项的经费投入,文体设施缺乏,创建工作没有保障。最近几年,办公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4.单位之间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处8个下属单位,各单位内外环境不同,对单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投入不同,造成单位之间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四、加强单位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领域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展开新一轮搏弈。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厅属管理处的久发达地区,骆运要实现更大突破,不仅需要经济硬实力的增长,同样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壮大。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跨越发展的前提,是骆运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单位文化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把和谐单位建设作为核心内容,把铸魂、育人、塑形作为基本任务,从而为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能够形成创造力和生产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提炼富有积极向上内涵的单位精神,形成单位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理念

我处的各级水管单位,差不多都是成立几十年的老单位,在长期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好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但是,不少单位由于缺乏文化的自觉,对于一些好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炼和升华,还处于自然散漫的状态。下一步,要强化提炼设计意识,把单位共同价值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锻造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提炼具有自身特色、富于积极向上内涵的单位精神,并有目的地加强引导和宣传,使多年积淀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得到职工的理解、认同,并以此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

(二)搞好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转变

要加强单位的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转变,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体系,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推行硬性管理、目标管理,强化考核评比及奖惩激励等措施,使遵守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落实制度的同时注重体现人性化,把职工真正当成单位的主人,体现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从被动管理向自觉管理的转变,使单位与职工之间建立一种“心心相印”的关系,愿意与单位“使命共担、难关共渡、感情共鸣、利益共享”,主动承担工作,既能自主管理,又能团结协作,实现人与单位的和谐发展。

(三)强化学习意识,打造学习型机关

1、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学习是提高的阶梯。一个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本领越大,眼界越开阔,思维越活跃,境界越高远,人个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越能充分体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不再单纯为了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而是一个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组织理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理念,“学习是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本质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丰富学习内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好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鼓励职工努力汲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营养,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二是要立足履行好岗位职责,大力开展岗位培训活动。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三是要鼓励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虚心向实践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锻炼才干,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3、创新学习的形式和载体。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人才”、“读书月”、“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全员学习,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举办学习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讲授水利、管理、经济、文化、法律、时势政治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大家知识次和理论水平,开阔思路和视野。三是举办各类学习研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推动学习成果共享,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和评奖活动,激发职工群众的学习热情。

4、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领导干部的学风,对建设学习型机关影响很大。实践证明,有一个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领导班子,就能带出一支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职工队伍。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机关过程中,要着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把每个领导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干部。领导同志首先要重视学习,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楷模。广大职工也要切实在增加学习的自学性,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在活动中不但学到真知,达到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和谐理念,构建和谐单位

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单位和个人做起,积小和谐为大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贴近发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和谐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达到寓谐于教、寓谐于行的效果。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广大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公众,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自身的心理和谐促进单位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要加强干群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协调、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

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促进单位的和谐和稳定。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畅通信访渠道,保证职工群众充分表达意愿,发表意见和建议,保证他们依法有序地提出检举、控告和申诉。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把信访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平安单位建设,努力避免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五)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体活动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好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如棋牌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大型体育场馆,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的提供方便。

要本着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水”字做好“谐心、怡情、健身”的文章。以水或水利为主题,开展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雕刻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演示活动;以水和水域为平台,开展游泳、垂钓、龙舟竞渡、溜冰、滑雪、冲浪等活动,从而使人们在与水和水文化的亲和交融的过程中,增强团结,提高素养,升华思想,愉乐身心。

(六)加强水文化建设,彰显水利工程的文化魅力

水文化是我处水管单位的“特色文化”。通过以所辖泵站、水闸等水利工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其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水文化的魅力;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水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产品。同时,通过水文化建设,拉近职工与水和水利的感情,增强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高历史文化知识和素养,拓展视野,丰富内涵,提升形象。

(七)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质以及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方面,我处刘老涧所已走在了全处系统的前列,为各单位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他们按照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工程管理与防汛供水等各项业务与创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下一步,鼓励各单位刘老涧为榜样为榜样,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以创建文明单位和争取各种荣誉称号为载体,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效果。

要把创建工作贯穿到业务工作中去,切实克服“两张皮”的现象。不断创新创建活动的形式,避免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的全过程,使大家在创建真正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加强与地方文明办的沟通与联系,争取他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为文明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克服“重创轻管”的倾向,杜绝“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不断巩固和提高文明创建的成果。

要加强对外的宣传,通过制作画册、专题片、设立门户网站,以及在各种报刊网上刊载文章、图片等方式,宣传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单位发展与改革的业绩,宣传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从而扩大单位的影响。

第三篇:创建“文化型”社区汇报材料

按照这次会议安排,我把××社区在创建“文化型”社区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同行做一简单的汇报,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具体做法:

(一)、准确定位,明确思路

按照区委特色社区创建的要求和××街道突出“一居一品”的工作要求,××社区从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依托××文化

活动中心这一平台,确定了打造××社区为“文化型”社区的工作目标。通过树立社区大文化理念,培育社区精神、社区宗旨、社区道德、社区风气,使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增强向心力、亲和力、战斗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型”特色社区创建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居民的素质,因此,创建工作离不开广大居民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响应。为了让社区广大居民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形成一个强烈的创建氛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对“文化型”特色社区创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1、举(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行了以“创造文化、提炼文化、享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型”社区创建启动仪式。

2、利用“××花”小报向辖区单位、企业、学校、个体户和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对“文化型”社区创建的目的、意义、内容、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3、按居住小区和沿街沿路悬挂宣传条幅。

4、利用宣传橱窗,全面展示“文化型”社区创建中各种活动的开展。

(三)、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社区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文化型”社区创建的“血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推动创建工作的“兴奋剂”。因此,我们从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有效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1、组织开展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3月份,举办了“平安杯”法制文化、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5月1日至3日,举办了庆“五一”文艺演出,推出了居民自编自演、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6月1日,与松山一小、大地幼儿园共同举办“庆六一”文艺演出、“儿童才艺展示”;8 月1日,举办了“迎奥运、庆八

一、争做文明使者”大型文艺演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2、继续组织实施“快乐星期”活动,即“读书阅报星期一”、“京剧票友星期二”、“快乐舞蹈星期三”、“歌曲学唱星期四”、“文友笔会星期五”、乒乓、棋牌天天乐,满足了不同爱好的居民的文化需求,使小区内天天有活动,日日有笑声。

3、依托居民学校,针对居民的爱好需求,聘请辖区有特长的退休干部、教师举办书法绘画班2次,手工艺制作学习班3次,青少年京剧辅导班2次,并通过居民学校对居民进行社会道德、健康知识、法律常识等教育,不断提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半年多的“文化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居民广泛参与,在社区内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居民素质和道德修养;二是社区党员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并自愿充当志愿者,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真正把社区、单位、家庭融为一体,进而使社区文化、机关文化和校园文化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四是有效促进了社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回顾半年多的特色社区创建历程,我们在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精心指导下,在辖区单位、结对单位的支持下,做了一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们自身的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按照区委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巩固已有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强化创建“文化型”社区意识,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载体,以特色促发展,以活动聚人心,把××社区建设成为有特色、品位高的新型“文化型”社区。

第四篇: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一、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文化大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强县,打造眉山市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以瓦屋山景区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和谐社会发展重大机遇,做强“生态洪雅,绿色洪雅”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实施“景点带乡村,乡村带农户”的“带动”工程,全面推进生态文化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化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精神成果,是指一种文化观念,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价值观等观念和思想。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还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事物的认识;(2)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性质的认识,出现了自然支配人类的思想和人类支配自然的思想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平衡共进的思想;(3)关于人类要生存而如何利用自然的认识;(4)关于在自然面前人类如何处理那边相互关系的认识。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四大体系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生态文化引导,生态县建设就有可能成效不大,或美中不足,或半途而废。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洪雅实际的先进生态文化,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成群体的生态人,才能形成全民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氛围,生态县建设才能顺利实施,生态县建设成果才能获得保障。生态文化作为生态县建设作用力的源泉,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生态文化工程是统帅我县“生态工程”的灵魂。

二、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推动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由单一的景点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开发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转变,由单一追求门票消费向提高社会综合环境保护消费转变),完成“四个提升”(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效力,提升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力,提升生态旅游市场扩张力,提升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支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总体产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发展定位: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川西南地区著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阶段性目标:到2015年,全县以大瓦屋山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各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配套,接待规模有较大增容,年生态文化旅游社会收入达到旅游收入的一半,使生态文化产业成为洪雅生态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目标。

(二)生态文化产业布局

发展定位:以旅游为载体,包装和嫁接生态文化内涵。以县城为中心,以15个乡镇为框架,柳江、花溪、瓦屋山、槽渔滩等青衣江流域为重点。完善以民俗文化、民间文艺为主,民俗村为辅的文化旅游为格局。

(三)培育生态文化产品

展示洪雅生态文化特点产品:深入挖掘森林文化、道家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祈福文化、养生文化、健身文化、雅女人文化等,完善印制一批荟萃洪雅县文化的宣传品、制作一批展示洪雅县文化的宣传牌、培养一批熟知县洪雅生态文化的导游员,用洪雅县生态多元的特色文化吸引不同的游客群体。

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在整合好洪雅生态食品、雅茶、雅笋、奶液、雅石制品以及特色养殖、小杂粮、干鲜果品、酒类商品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重点设计开发一批最具浓郁地方特色、生态文化特色、实用特点、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商品。

(四)体制定位和行政工作目标

体制定位:一是政府主导。加强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巩固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规划编制全县生态文化规划,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审批、市场营销、市场整顿、行业管理要进一步进行规范;二是集团管理。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组建洪雅县生态文化旅游集团,实行政企分开,强化企业管理。实行强强联合,解决单一景区景点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三是企业开发。深化改革,逐步实现国有、集体景区(点)向股份制企业的过渡,实现全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作机制;四是全民参与。以生态文化建设为重点,以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为突破口,实施绿色生产搭台,旅游开发唱戏。大力发展特色作物、特色养殖、休闲渔业为内容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充实农家旅游内容,营造全民办旅游的浓厚氛围,努力扩大农家院数量,提升农家院档次。

阶段性目标:分两个阶段运行,2011年底以前开发与管理并重,2011年以后以管理规范为主。

(五)三年生态文化发展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

建设阶段(2011至2011年),重在生态文化内核的发展,也就是硬件装备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面上全面发展需要建设资金1000万元;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即生态文化企业(至少5个规模文化企业)的引进和建设需要2500万元。

良性发展阶段(2012至2015年),此阶段重点工作是总结和向外传播宣传,组织大量的人力(50人)进行总结、提炼,需要工作经费25万元。

三、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洪雅要建设生态文化,此项工作涉及县委宣传部、县环境保护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县生态食品企业、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水利局、15个乡镇等等。具体可以对应生态文化概念有关认识、意识、思想、制度、物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公民生态意识的教育体系,培育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三大生态观。培养“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树立环境是资源、是资本、是资产的生态价值观;确立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观。在这个方面,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界人士是重点,因为他们参与决策,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青少年是主体,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广大农村居民是难点。在培育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普及生态科学知识的具体过程中,社会各方面应该根据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社区层面要侧重于倡导生态型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与伦理道德规范,努力培养优良的社区人居环境,维护社区平衡发展。企业层面主要是通过转变原材料利用,合理设计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鼓励员工投身企业生态转型改造,培养一大批现代文明职工,实行清洁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社会层面以知识、技能、意识、行为等生态教育为基础,提高市民健康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素质,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循环利用、减少排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规范。

二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支撑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安全保障体系。应推行各级重大决策的环境论证、听证制度和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环境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以奖代补制度等等。这些体制和制度的建立,可以在全社会树立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信念,形成人人参与生态县建设的社会氛围,把建洪雅成现代生态文化大县。

三是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建设富有洪雅特色的生态文化。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审视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城市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树立正确的产业导向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搞好城区立体绿化,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做到点、线、面、片的结合,科学配置乔木、灌木、绿地,形成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镇绿地系统;以开发“大瓦屋山区民俗文化”为契机,重点发展以奶文化、茶文化、笋文化、酒文化、中药文化为代表的反映洪雅盆周山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地方特色文化;继续办好洪雅生态文化节,全面规划建设采茶文化、生态奶文化等“洪雅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观光体验茶农生活为内容的文化茶园、名茶博物馆,推进茶文化产业化;构建特色饮食区块,做大“雅女”品牌的饮食文化,不断创新新现代旅游内容,做大做强山区、瓦电库区、青衣江的生态旅游业,推出一大批富有自然山水、绿色森林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等等。

洪雅县生态文化建设也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起步阶段(1993至2011),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设示范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初步调整;

建设阶段(2011至2011年),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地参与生态文化建设;

良性发展阶段(2012至2015年),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形成富有洪雅特色的生态文化,实现生态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洪雅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涉及到全县各行各业,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这个过程,既要反对把生态文化庸俗化,蜻蜓点水式的做法,也要留心把生态文化神圣化,认为高不可攀,无枝无依的错误思想。

四、洪雅

第五篇:青年干部创建文化型社区先进事迹

“社区因我而存在,社区有我更精彩”,这是发自**街道**社区党总支书记**肺腑的话语,既朝气又蕴含一种向上的精神,刚近而立之年的**,就是凭着这种对社区的爱,走家串户,和居民打成一片,把**社区建成了居民心中的家园,被居民亲切的称为“我们要强的年轻人”。

既然选择社区工作,就必须付出汗水。XX年10月,她来到**社区,那时,**社区居委会人员少,待遇也很低,但每天要忙于打扫小区卫生、民政低保、计划生育、解决居民纠纷等社区各项工作。面对繁重的社区工作,她没有退缩,每天她都带领姐妹们穿梭在居民区里,特别是XX年“非典”期间,她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穿梭在居民之中,哪家来了客人,她都要亲自去查,嘱咐大家如何“防非”。每天还坚持喷药、消毒、搞卫生。一次,在入户过程中,她跌倒了,当时,她大汗直流,居民赶忙把她扶起来,她只说了句“没事”,继续入户查询,此外,她还要照顾好家庭,因为家里没有婆婆,还要侍奉68岁的老公公,忙得有时透不过气来,但倔强的她,想到领导对她的信任,居民对她的渴求时,她没有退缩,她把社区繁重的工作当成磨练工作意志、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居民被她的精神感动,纷纷义务打扫街道卫生,帮助居委忙这忙那,小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用心去干才能找到社区工作的试金石。随着社区建设雨后春笋般发展,丰南社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兴、**社区居委会新址相继落成,她深知居民对所居住社区的人文环境要求会越来越高。**社区辖财政局、地税局、唐坊楼等14个生活小区,4000多人,小区住着大都是离退休干部和区直、乡直干部家属,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但他们忙于工作,邻里之间缺乏沟通,居民大事小情都不互相来往,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她装在脑子里,想在心里头,她几次只身一人到天津社区参观学习考察,当她看到启动“邻居节”情况时,她感触颇深,她决心办**社区自己的“邻里一家亲系列活动”。她带领居委会人员每天穿梭在小区,她发现各生活小区邻里间关系差异很大。如:**亚利楼小区,居民大都在唐山亚利陶瓷公司上班,相互都有所了解,同单位、同工作注定居民相处得比较融洽和睦,但其他小区邻里关系比较淡薄。为使“邻里一家亲”永驻社区,她先从邻里关系淡薄的一个小区试点入手,展开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远亲不如近邻,近邻更胜远亲,她用心与居民彼此温暖,当与小区内很多文化名人走访谈心时,激发了她很多灵感,她先后举办“书画展”、“同楼小朋友互送玩具”、“家长联谊舞会”等多种邻里情活动,拉近居民的亲情,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起初很多人不理解,多少个日子里,她都在作群众的思想工作,当居民得到邻里互助时,很多居民都在默默地支持和帮助她。多少个夜晚,她都在和居民搞联谊活动。中秋之夜,万家灯火时,她还在为居民搭台、组织唱戏,活跃居民文化生活,可家里的小孩还嗷嗷待哺,母亲给她照看着,小孩哭的厉害时,只能给小孩喂奶粉充饥,母亲看着瘦弱的小外孙女时,多少次都背着女婿偷偷地掉眼泪……

也许丰硕的果子只垂青用心良苦的人。不久,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小区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好邻居典型。财政楼小区李爱君,丈夫因癌症离开了她,一直待业在家,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同楼的李小芳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及时向居委会反映她的情况,为她办了低保,同时还积极为她联系工作,使李爱君感受到社区“家”的温暖;瑞明楼60多岁的老大爷李成启,义务监督楼道里的环境卫生,哪家楼道里的盆花快枯了,垃圾忘倒了,他都负责照看……,**社区邻里之间相互关照蔚然成风。唐山及周边区领导纷纷到**社区参观考察,对他们“诚信平安”社区创建给予很高评价,居民们也都交口称赞:“我们得感谢**这个年轻姑娘啊!”

为使社区居民少有所乐、老有所学,她乘势而上。多次和丰南科协联系,跑人员,跑场地,深入社区找退休的老专家、老教授谈心,谈自己想创办一所居民真正的大学,她的理想和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社区的每一个人,在她的精心组织下,一所容医学保健、家庭教育、书法美术、微机等专业的科普大学成立了,每周坚持培训、交流,每周她都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给公公做完饭后,她连饭都顾不上吃,为讲课的老师们居民朋友们做好服务。白晰的脸庞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大圈儿。她对居民的爱深深打动了前来讲课的老师和居民们,很多老教授都提前到场,居民们朋友们也都早早来听课。每当看到科普大学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给居民带来切身好处时,她欣慰地笑了。74岁的张大荣老人是从卫生局退休的,虽说年龄不饶人,可不管刮风下雨,老人总是按时前来听课,用他自己的话说,“你别看我原来也知道点儿卫生保健常识,可退休这么多年了,知识更新得又快,早不够用了,现在**姑娘组建的科普大学上课,我受益多多,尤其是老师们讲的卫生保健课中心脑血

管病的防治,这心里可明白多了。”如今到科普大学听课“充电”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时尚追求。乐亭、开平等很多外地单位也都慕名来取经。科普大学不仅为**社区居民重新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而且在许多居民的心目中,是**这个要强的姑娘,让他们圆了梦寐以久的大学梦。

“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是**一贯的准则。她从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真正让居民认可社区居委会。**社区园东楼西侧至公园400米空地,以前是土路,多年来这里的居民出入不方便,她多次和领导协调建设局,最终为居民铺了甬路,居民交口称赞:“多年头痛的事,**书记来了就解决了”;**社区建行楼小区一直没有盖车棚,居民因此与建行矛盾很大,**积极向办事处领导请示,联系建行单位,现已盖起了车棚,并派居委会专门巡逻人员看管,居民的心情舒畅了。象解决居民衣食住行这样的事在**还有很多,居民都说生活在**社区,找到了“家”的感觉。

新的任务、新的召唤。不知是艰巨的任务热衷于敬业的人,还是敬业的人青睐于艰巨的任务。在街道领导的指导下,**深入创建“文化型社区”的课题摆在了**这个年轻人的面前……

当笔者问及下步如何创建时,她说:“我们社区文化资源丰富,创建文化型社区‘如何形成长效’是关键,我们还要不断挖掘、不断探索,在‘**社区究竟如何创建才符合居民实际’上做文章,切实让居民爱这个社区……我本人社区经验缺乏,光有一股子干劲儿还不行,还要不断学习社区建设新理论,才能担当重任”。

新的任务、新的工作在召唤,等待她的又将是一场青春的洗礼!

下载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干部创建文化型社区先进事迹

    “社区因我而存在,社区有我更精彩”,这是发自**街道**社区党总支书记**肺腑的话语,既朝气又蕴含一种向上的精神,刚近而立之年的**,就是凭着这种对社区的爱,走家串户,和居民打成一片......

    文化型班组

    文化型班组学习资料 3 文化型班组特征 1)统一的认知 在文化型班组里,班组成员拥有统一的愿景、使命、宗旨、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整个班组目标和行动一致,全体成员齐心协力,班组就......

    生态文化教养

    生态文化教养:创建生态文明所必需的国民素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3期 > 文章 摘 要:生态文化教养,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有利的环境熏陶和浸染,使所有社......

    生态文化赏析

    《生态文化赏析》论文光污染与暗夜公园院系: 数学科学学院年级: 12级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 张湖鑫日期:2014年7月4日【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光污染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5篇

    一、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县......

    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

    摘要:森林旅游是展示塞罕坝旅游特色,丰富塞罕坝旅游文化内涵的需要。塞罕坝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景观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文化发展

    高书生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深入了解和独到见解。在6日上午举行的2010泰山论坛主论坛上,高书生用3个词12个字概括了中国文化产业发......

    创建廉洁文化示范单位实施方案

    青墩卫生院创建廉洁文化示范单位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行风建设,积极推动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