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生型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内生型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10期
2010年暑假,带着对优质学校进一步发展定位的困惑,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张越局长带领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及部分区属中小学领导走访了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交流中,内生型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行动研究成为双方对教育的共同期待。于是,邬志辉教授组织的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与厦门市思明区的13所中小学携手,开展了以“内生型特色文化创建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为主题的教育行动研究。两年来,学校在凝练教育理念、建构特色校园、磨炼特色课堂教学以及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多维立体式行动研究中,教师队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专业化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文化特色逐步凸显。这一由大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三方参与的合作方式(即UAS模式),成果显著。本期辑录的一组文章,仅从“体验教育”这一侧面展现了在专家的理念引领下,学校的特色创建及课堂文化发生的变化。
第二篇:整体创建美育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我国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校以《“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为行动指南,制订此《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东方村尾学校于2009年9月创建,学校占地面积2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8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先进的设施打造专业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所有班级均配置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拥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内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有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足球场、篮球场、塑胶场地、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史地室等。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6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现有教师115人,专任教师106人,中共党员26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三年来,学校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逐年攀升。
(二)发展优势
过去三年中,学校办学经验有所积淀,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为切入口,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为目标, 坚持开展公开课。从加强学科组建设入手,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评议反思活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以抓学习、抓制度、抓管理、抓激励为基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发展困境
1.教师发展尚不均衡,教师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有待提升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均衡,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深度探索与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家校合作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学校周边属于城乡结合部,中小企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单一,或者粗暴打骂,或者不闻不问,几乎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他们有的不仅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恶习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在学校有点事,例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点摩擦,他们便会自己亲自向学校、向老师兴师动众,更有甚者竟然出手打别的学生。凡此种种,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沟通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
我校提出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以美养德”就是用美塑造完美的人格,用美陶冶优良的品德,用美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美发展健康的个性,用美滋养善良的心灵。“以美育人”,则是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加强美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深化美育特色课程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整体构建美育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把我校办成为一所风气优良、质量过硬、美育特色凸现的知名学校。
风气优良——学校呈现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勤奋、好问的学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质量过硬——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成绩得到家长、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特色凸现——学校彰显美的校园,美的课堂,美的活动,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艺术专长的东方村尾少年儿童。
品德优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道德辨别、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
素质全面——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少年儿童。
艺术专长——赋予学生以文明的、艺术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
(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美是道德的象征。” “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就是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美的德育氛围,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逐步形成“以美养德”的美的德育工作特色。
1、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
当前德育中仍存在较为浓重的功利色彩,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情感和想象力,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的手段就是灌输、强制灌输。德育美学观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提出来的,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颠覆。
德育美学观以德育与美育“深层交叉,灵魂借鉴”为目标,将德育理论探讨置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幸福人生的至境追求下,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用通俗的话解释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就是欣赏型德育模式。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①确定目标,自我养成
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近三年我校将重点抓“两带、五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
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 五好: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 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弯弯腰,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等活动。
②学做主人,实践体验
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③以自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和阵地作用。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搞好阵地建设:做好鼓号队的培训交接工作,做好团队室和广播室和各种宣传阵地的工作。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
加强理论建设: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2)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①开设《艺术与欣赏》和《学科中的美》校本课程,每周有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②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
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欣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ⅰ隔年组织一届学校美育活动节。
ⅱ每学期组织校级学生才艺大赛 ⅲ评选校园美育之星 ⅳ评选校园感动人物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
①从美的视觉出发,通过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②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14岁花季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③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共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1)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着重探讨实践它们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2)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年组的作用,铸造美的育人之师
(1)进一步加强学年组建设,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优秀学年组量化考核之中。(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之中。
(3)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宣传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德育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增强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加强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启动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园墙文化和班级温馨教室文化。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初步形成,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比较自觉,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欣赏型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制作班级温馨教室文化DVD。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自觉指导性意识,一支自身美的专业化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步形成系列,欣赏型德育活动全天候占据学校德育阵地。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着力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建造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乐学、美学”的学习品质,大力弘扬教师 “乐教、美教”的教学品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校本课程。
(2)优化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型课程与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团队、学生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合作竞争的多彩舞台。
(3)每年召开一次以“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制订分年级、分学科美育校本课程方案。
2.深化教学研究,构建美的课堂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化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美育化的自觉和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美的交流和互动,构建美的课堂,成长美的教师和美的学生。
(2)在课堂教学美育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开展构建美的课堂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培育出美的课堂、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3)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使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
①要求各学科教案都有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美育的体现。
②要求各学科每学期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都要向学生介绍讲解本学科的美育因素,要写成教案。
③要求各学科教师每学期都写一篇关于打造美的课堂方面的论文。
(4)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增强教师个体的学科质量自我监控、团队互控意识和能力;形成制度化的学科抽测、评价分析、督促反馈、奖励制度。
(5)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1)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积累学科类、艺术类校本课程素材。(2)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尝试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
(3)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探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初步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
(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初步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初步落实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各学科美的课堂的样板。
(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草案。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形成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校本教材。
(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学科美的课堂的拔尖教师。
(5)继续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形成方案。(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三)着眼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引领,探索“学习、研究与教学”有效整合的教育科研途径,实施“教研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初步形成有东方村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素质。
1.明确核心课题,坚持科研引领
(1)确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为学校核心研究课题。从课题项目的研究入手,确立学生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校环境即课程的现代课程理念,形成课程开发过程的立项、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
(2)聘请专家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地建立校本课程整体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强年级纵向与知识体系方面内在的衔接,并从整个课程教学层面融通各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3)积极探索学科研究推进的策略与路径,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英语节、体育生活节等项目研究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从校园环境、班风班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侧面,着力营造课程开发的浓郁氛围,促进课程实践有效进行,大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2.强化科研管理,形成科研意识
(1)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开展年终教科研论文评奖活动;建立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力重要依据;建立学校科研经费专项保障制度,确保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建立科研交流制度,聘请教科研专家,指导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科研的质量与层次;每学年安排1-2次教科研报告会,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教师确立“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的理念。
(2)本着“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制定、完善“东方村尾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条例”,形成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真正发挥出组织、研究、培养、评价和服务等功能。
3.实施教研修一体,打造教科研氛围
(1)树立教研修一体的意识,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课改,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工作者”。
7(2)明确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意义。“教”即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即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修”即基于发展的研修行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通过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实践,为课题深入阶段的教师指明发展途径,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每学期各组织一次基于课题的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必须填写过程记录、相关案例及反思随笔,帮助教师开展广泛的应用性研究。与此同时,要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教师注入理性思考的活力,增强他们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充分运用集团网“课题研究”栏目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向“课题研究”栏目投稿,充分发挥专栏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5)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让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促进专业提升。
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上制定、完善学校教育科研条例;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提升教师科研理念;启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以新的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即课题中期汇报;继续开发“东方村尾学校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系列。组织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严格施行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推广好的经验,反馈研究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式推广和成果课程推广;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研究,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成果总集;组织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体教工中提倡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鼓励教师主动发展、鞭策骨干教师特色发展;建设一支质量高、有特长、数量足、结构合理、具有个体学习能力的、适应美育特色办学要求的专职教师队伍。
1.以教师发展为着力点,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发展,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观念;学识上发展,努力做到知识渊博,投身课改;理念上发展,专业引领,开放多元;行动上发展,务实创新,善于积累。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2.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和学历进修,推进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奖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3鼓励和激励艺术教师持久、主动地保持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充分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技能与风格,并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学研讨示范课的积淀。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指导,关注发展。有计划地引进特长教师和把关教师,把教师引入与学科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集团优秀学科组评选标准规划各学科组建设。
5.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特长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自培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集团优异教师的评选。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街道、集团、学校的各类公开教学、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创美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根据学科、教龄等特点设置奖励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与成长需要,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督促全校教师修改并进一步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组织教师做好个人专业成长的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继续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五)依法治校,形成内外兼修的学校管理文化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刚柔并济,形成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民主、科学和良性互动的管理文化。
1.规范管理,完善评价。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克服“短板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加强班子建设,弘扬团结协作、务实勤奋的作风;树立亲师、爱师、为师的形象;强化安全意识、共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强有力团队。
3.畅通管理网络,营造公平环境。强调管理中各级职、权的充分发挥,强化自下而上的互动反馈渠道畅通,确保政令畅通、有效监督,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安全的教师工作和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认同感和安定感。
4.倡导刚性制度实施中的人性化,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尊重教师工作方式的个性化、风格化,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价值观。
5.充分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积极创设适合不同教师发展和不同发展层次教师需要的推优机制、培养渠道。不断深化“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的工作生活理念,畅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平台,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酿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管理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行政部门问责制”,以“密切合作”与“奋发进取”为最高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大协作精神,实现部门、条线工作的和谐共振。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学校管理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逐步建立和谐、高效的人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精神状态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师信得过的干部管理团队。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党政工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稳步、和谐发展,形成民主、愉悦、开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学校在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形成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美的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师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艺术化地体现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艺术殿堂。
1.精神文化建设。建设“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学校后勤作风;形成“务实、善导”的优良教风;培育“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校风,熔铸学校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规范、评价等重要作用。改善学校制度的执行环境,使师生具有制度化的科学意识、规范意识,使依法治校和依章办事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3.行为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
4.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高雅、美丽、和谐”的原则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开展学校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工作,重视学校品牌形象的推广和公共关系工作,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5.圣洁文化建设。以纯洁神圣的美德统领师德师风建设、诚实守信建设和遵纪守法建设,构筑东方村尾学校美好圣洁的灵魂殿堂。
6.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节庆日,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主旋律。努力组织好 “美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充分展示美育教育成果,激励师生特长发展。
7注重景观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整体布局、楼房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摆放等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 板报的内容形式,教室的布置,艺术作品的悬挂、校训校风等艺术字、草地、楼房墙面、路灯等景观布置,都要体现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清晰思路,统一认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好习惯和“孝、善、礼”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和文化传统教育。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艺术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言谈举止文雅,校园书香气息浓郁,校园文化活动品位高雅。
五、保障机制
(一)实施策略
1.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围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深化特色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制定各部门分、阶段性计划,逐年落实学校发展规划。
2.根据特色学校发展规律,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3.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保障制定规划的集思广益,落实规划的有序推进,监督规划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保障
1.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领导和级组长、科组长组成。
2.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进度,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的步骤。
3.建立以美育为主导的课程开发小组,做好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发展。
(三)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评估小组,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地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以保障规划实施与推进的有效性。
六、评价设计
规划的评价设计是以学校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学校自我发展和进步为评价准绳,对规划制定的办学目标、工作内容和主要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以日常化监控和阶段性评价保障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外部评价
接受区、街道级政府督导室、教育局、教研室等指令性的监督评价。2.内部评价
组织每年一次表彰先进活动,树立美丽形象,做好“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的评比活动。
总之,未来三年,东方村尾学校将致力于“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实施,在人力、物力和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都以美育人,用美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美的教育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能力;用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使校园成为学园、乐园、花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知名学校。
第三篇: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突出“活动育人”理念
规范学校管理 彰显办学特色
——**小学创建市级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自被市教育局命名为“特色项目学校”以来,我校积极总结经验、深挖潜力、增添措施,突出“活动育人”的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拓宽了学校的育人空间,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发展概况
**县**小学始建于1837年,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设两个校区,有55个教学班,学生3500名,教职工139名,是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师资雄厚的县教育体育局直属的完全小学。
近年来,学校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宗旨,以“文明、勤奋、启智、健美”为校训,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德育先进集体、教育科研项目实验学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法治校园、少先队红旗大队,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卫生先进单位、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20多项殊荣,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二、学校办学特色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深切感受到:作为学校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更要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校在大教育观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活动育人”的思路,长期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把思想、行为教育贯穿于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锤炼意志、增强能力。
(一)实施“五个一”活动。
在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开展“说一口普通话、练一手漂亮字、读一本课外书、会一门运动项目、有一项业余爱好”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为了保证此项活动落实到位,我们制订了实施细则,提出来明确要求,并从时间上大力保障。
1.落实“晨读”。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既能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读的素质,又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我校规定,每天上午早操前为学生“晨读”时间,并安排老师巡回指导。经过长期坚持,我校学生的“晨读”习惯已养成。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即进入读书状态,教室里听不到学生的吵闹声,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演讲,展示学生朗诵水平,并多次举行朗读比赛,激励学生积极晨读。
2.增设“午写”。中午课前20分钟为全校统一练字时间,学校派专人指导学生进行练字,分别从写字的姿势、写字的要领、写字的格式等方面进行讲解,不光使学生能写出方方正正的汉字,还使学生认识到书法包含的文化韵味,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近年来,每个学生每周平均练字200个,学生的错别字明显减少,比三年前下降了50%。三年共展出1000余副书法,有100余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市县比赛中获奖,学校于2008年被宝鸡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3.开设阅读课。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专门开设了阅读课,以中华经典和红色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了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可爱的陕西”“我心中的圣地”“红岩情”等红色经典诵读。三年来学生人均读书四万余字,记读书笔记一万余字,先后有100多篇学生的习作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300多篇获奖,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写作的兴趣,推动了学校的读书和习作教学。
4.普及“三跳”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战略举措。为了在全校形成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我校大力普及“三跳”项目(跳绳、跳方、踢毽子)。学校为各班统一提供体育器材、体育教师抓训练、班主任进行组织,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锻炼项目。课间活动时,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运动场面。同时,学校在每年11月份开展一次大型“三跳”运动会,是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学生体质体能的一次大考验。
5.培养业余爱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号召学生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到目前为止,学生或在书法、绘画领域,或在下棋方面,或在体育方面,都拥有了一方喜欢的天地,为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提升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县组织的各类赛事中,我校学生都有精彩的亮相,获取了骄人的成绩。
(二)进行班旗班徽设计活动。
每学年我们在三至六年级利用一月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班旗班徽设计活动。学生或单独制作、或合作完成,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班旗、班徽、班号,然后各班选出最优作品,在升旗仪式上,配上精彩的解说词,向全校师生展示。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但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开展低年级口语交际展示和中高年级现场作文竞赛。
我们采取“情境对话——现场录音——播放试听”的形式,增强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利用校园景物、室部或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后进行现场作文,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四)制作手抄报、自拟考试题、自制学具。
我们先后开展了红十字知识、廉政文化进校园、安全小常识、创建文明县城、盼奥运和庆祝节日为内容的手抄报、以快乐测试为主题的学生自拟测试卷活动,结合学习内容自制学具,并分班级和学校两个层次进行了展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不吃早餐危害的调查、学生课间活动的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等。学生自行组合成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走向街道,走近市民,去观察社会、了解民情、体验生活,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撰写小论文、小调查报告。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也拓宽了学校教育的渠道。
(六)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我们由专人负责,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学生以自愿参加为原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频频获奖,学校多次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数次被评为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优秀单位。
(七)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为了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学校聘用了年轻有为的教师为辅导员。每学期各中队制定班队活动计划,通过演讲、主题队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不但丰富了班级文化,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级管理,有效地落实了班级承担的各项创建任务。近年来,共举行主题队会四百余次,演讲八十多次,知识竞赛六十余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供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同时,利用班级黑板报进行知识扩展和各种班级宣传教育,在教室墙壁开设书画作品展示栏、学习经验介绍栏、激励语专栏等,让墙壁说话,让墙壁育人,真正体现处处留心皆教育的育人理念。
(八)举办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良好的艺术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造就优秀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我校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09年以来,由学校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如每年正月十五的民间社火游演、庆 “六一”的文艺汇演、“清明节拜谒先烈”系列民俗活动、教师节主题文艺演出。此外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到两次主题突出、规模较大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活动,2010年学校组织了**小学文明礼仪文艺展演活动,2011年我们举行了《弟子规》进校园综合展示活动。,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主题活动。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目前,我校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校内外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在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知识,习得涵养,懂得道理;在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到了活动的温馨与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领略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扎根于新课改的土壤,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为了润红朵朵鲜花,为了使**小学成为一座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大花园,正不懈地追求着和努力着,相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第四篇: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面对新形势 争取新发展
2013年4月 20 日至23日,大仓镇首届中小学行政人员、骨干教师培训会在大仓中学进行,姚子雄大校长作培训动员讲话,县教育局局长陈家武宣布开班。此次培训有幸请到州内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解,经过三天的培训,参培人员从思想上有较大提高。我对此次培训作出如下总结:
树立的是新形象,带来的是新气象。镇中心学校对全镇教育工作更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争取新发展,也是新形势教育继续前进的方向。
新起点,要有新定位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按照薄弱学校抓建设配套,达标学校抓规范管理,规范学校抓内涵提升的工作思路,缩小了城区与农村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向教育的资源优化和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高度决定视野。我们不能输在起点。基于这些认识,我们xx教育新的定位便是坚持“服务县城、融于县城、城域一体发展”的原则,结合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做好学校和幼儿园的规划和新一轮的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规划建设办事处的中心幼儿园和博士社区,xx社区、桥口社区的幼儿园。这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优化教育资源、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时代高度做出的决定。新机遇,要有新思路
自去年以来,全国、省、市、县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教育公平、优化资源、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等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支持,舆论支持,优先发展成了社会对教育的共同声音。近年来,为提高办学条件,政府对教育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学校装备配套工程等支持政策。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社区规划等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支撑。
角度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新的机遇,我们要有新的思路。新xx将给平阴县城的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意义。教育也同样会为城市的社会功能显示其自身的作用。因此,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要要坚持“整合优化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提升农村学校(幼儿园),逐步实现城域教育的一体化”。也就是说,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启动学校场地标准化、校舍标准化、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师资配备与建设,加大对薄弱学校投入。推动我们办事处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确保我们办事处在全县教育的领先地位。新挑战,要有新措施
应该说,我们xx街道办事处的教育在党工委的领导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具体说,就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素质教育的支撑不足,学校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挑战实际上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惠民工程。我们的责任更重,使命更崇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新办法、新措施: 1.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积极打造两支队伍:一是培养专家型校长队伍。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我们将继续创造条件,引领校长走“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提高”的成长之路,造就一支人品好、能力强、通业务、会管理的校长队伍。二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师团队,培植优秀团队精神,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大力倡导读书富脑工程,提升教师素质新形象。坚持以学科带头人专业成长为抓手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突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规范管理依法办学
规范管理就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山东省办学行为40条》的规定。一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教育质量为核心的观念,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二是坚持学校办学行为视导检查工作机制,更好地规范办学行为。三是加强学校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教育法制化进程。3.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逐步建立和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均衡配置资源,逐步实现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二是均衡配置师资,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进校长、教师的交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比如英语、音体美、微机教师等),逐步缩小学校间办学差距。新发展,要有新标杆
我们高兴的看到,xx辖区内的教育特色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干事创业跨越发展,有了新突破,创优争先活动有了新进展,xx、xx、xx小学在课程改革验收、教学质量检测(抽考)中均排在全县前列,南门小学“阅读经典、享受人生”读书富脑工程、xx小学的足球文化等品牌在省市县产生了一定影响,博士小学,东三里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其他学校也都有自己的亮点特色工作。学校的内涵、文化,教育教学质量都有新的提高。
教育要发展,就要确立新的的标杆,我们的目标就是立足质量核心,促进内涵发展,打造教育特色,实现优质教育——对于各个学校而言,就是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对于新xx的教育来说,就是走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选择了特色,就选择了发展,所以我们要引导整个教育队伍确立一个理念,抓教育质量就是抓“干事创业”,实现特色发展就是实现“跨越发展”。把学校办出特色,打造教育特色办事处。为人民办好教育,替人民管好学校。
第五篇:课堂教学带动学校发展
课堂教学带动教学发展
面对着人类步入21世纪,进入到信息时代,世界的竟争也日趋激烈,而激烈的竟争归根结底是对于人才的竟争,作为人才的培养关键又在于教育。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当代漫画大师丰子恺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位位先生把一块块泥放进模子里,印出了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泥娃娃。它说明在当代的语文课堂里,教师的教更多地束缚了孩子的天性,泯灭了孩子的灵性。
应该说,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些陈旧落后,是难以达到“面向世界”这一目标的。据说德国一个博士生为了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不远万里,来中国考察教育,在看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学校后,他用两句话评价了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师是全世界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虽然这样用词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的确,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的教师像我们的教师这样上课,自打上课铃讲起,到下课铃为止,滔滔不绝,甚至许多教师打了下课铃都还未必肯停止,还要再拖个三五分钟。而在这样的课堂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只能是众人头脑对一人头脑的依赖,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表达、自我处事、自我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中华民族要想在21世纪跻身于世界之林,光靠当前的教育不仅不能达到目标,相反却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已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