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

时间:2019-05-14 08:3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

第一篇: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

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

教育是服务并伴随着学生生命成长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幸福的成长,这一切都是以学生健康的生命为支撑。教育应培养孩子“应然幸福”之生命底蕴、培养学生有生命的承担意识,教育是人性成长的追求。我们实施“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以学生生命为最高目的,珍视学生生命的唯一性、完整性和过程性,让

学生更加安全、健康、美好和幸福”(肖川教授语)。具体做法如下:

加强领导中落实生命教育。国家、省、市教育规划刚要都提出了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我们学校在北师大生命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申请成为中心的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借助课题研究,实施生命教育。大致做法是:成立课题组,曹福春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生命教育全面工作,主要负责保障生命教育所需经费。教科室主任谭为发同志负责具体事务,主要组织生命教育理论学习、阶段性成果总结与推广、课题的申报与结题;王鹏副校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监控、评价;凌小金、霍忠东、王毅主任负责生命安全演练、生命教育活动开展;卞玉红老师负责材料收集、文案等工作。

开发课程中普及生命常识。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实施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新课改要求实施校本课程。我们选择了生命教育,经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收集有关学生生命安全、健康、幸福等问题资料,编写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大纲,确定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内容。初中三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与自己、人与环境、人与宇宙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欣赏他人。高中三年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整个校本教材涵盖生存(技能,安全,应对灾害和侵犯等)、生活(态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生长(生命潜能,学习,特长,成功人生等)、生死(生命的价值,生命伦理,死亡等)、生态(与自然相处,保护环境等)内容。

课外活动中守护生命安全。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是人的最根本的“工具”。平安值千金,安全是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拥有安全,生命才会健全而长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青少年生命总面临许多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出现众多安全问题。开展生命教育实验以来,由德育处先后在初中、高中举行序列化的生命安全保护常识训练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中开展求助电话及其用途大比拼;自然灾害预防知识抢答赛 ;突发事故逃生救护演练;公共卫生事件预安设置比赛;社会安全事件举报、防范、自我保护等情境模拟训练。

校园文化中体验生命关怀。让学生自主建设生命关怀的校园静态文化。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们学校不同地方的安全提示语都是从学生那里征集上来的。楼道: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课间游戏要安全,上下楼梯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切勿拥挤防践踏。走廊:莫抛物,伤了别人头,空悲切。敬人让人,助人爱人。校门:同学们,现在是放学时间,请准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注意来往车辆,祝大家一路顺风!平安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平安。操场:生命在于运动,安全与生命同在!若以追跑为开心,将以后悔而伤心。强民兴学子体魄。生命如此短暂,何不好好珍惜。教室:世界因你而美丽,生命因安全而灿烂。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公信人。时间就是生命。促进人、发展人、塑造人。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人生包括两个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宿舍:母亲赋予了我们以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肉来探索人生。所有这些标语构成了学校生命教育外在的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让学生体验对生命安全关怀的温馨。

课堂教学中培养生命意识。我们制定了《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学科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生命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目前,人类在向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其它星球有生命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伟大的,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产生后,物种的延续需要个体的繁殖,授精卵在母体中发育成熟,通过分娩一个小生命才来到世界。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来到世界不容易,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人是创造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存在物,人能够自觉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能够对自身存在方式和发展道路作出自主的选择。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课堂上要创设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生命自由的属性,创造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领悟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就有:马棚起火,孔夫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第二篇:城市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初探

城市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初探

2012级研究生2班葛 磊

摘要:贵阳市市统招学校,云岩、南明目前共有公办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53649人。随着贵阳市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社会赋予教育的意义越显重负,招生人数逐年上升的同时,贵阳市预算内教育拨款也在逐年增长。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市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值得我们共同思索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城市普通高中教育管理

正文:

一、管理以人为本,治校以制为根

就管理而言,一是人性管理,二是制度建设。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指出,“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于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理论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以人为本”的实际内涵也不一样。作为学校,科学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作用,才能使引进的人才有用武之地。遵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首先强调人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用好人才必须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尽快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带动学科的发展,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作用,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教职工与学生,是一个由人到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所以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终端评估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注意维持心理平衡。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不能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而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千方百计避免拉帮结派、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

学校的发展要以制为根,这是由学校管理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首先,学校领导班子理应建设成为成为群众信赖、精干高效、团结务实、作风优良,能带领全校师生将学校进一步强盛的 1

坚强领导集体。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岗位问责制度;实行群众评议制度。岗位不合格人员问责换岗,临聘不和格人员问责解聘。

管理以精细管理为突破口,以责任到岗到位为重点,积极推进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实行校务公开、分工负责、群众评议、岗位问责的管理机制。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以务实、创新、改革、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不断开拓,与时具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群策群力,既要苦练内功打好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又要全面整合,打开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资源。

同时,也要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工作责任感,以良好的师德风范给学生做出表率;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做出贡献;严格贯彻落实教职工日常规章制度、严肃劳动纪律的规定等的相关规章制度,奖罚分明。

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的问题在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不怕得罪一些人; 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真正实现科学化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稳定是基础,后勤是保障质量需跟进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在教学管理中,以环节管理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重点,关注与关心学科建设与教研组建设,特别是弱势学科与教研组的进步。积极推进质量目标双责任的落实,实行规范常规,确保规模动态稳定。强化目标责任,强化教学细节质量意识。坚持师生为本、鼓励教师成长、扬优克劣的管理机制。应该主要抓一教师稳定、二学生稳定、三方法原则。

1、教师稳定。首先是留住优秀骨干教师;其次是各年级组的学科教师的配备要相对合理,集中再分散,形成力量均衡的同时,要能够齐心合力。在一般情况下,不随意更换任何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非是生老病死,否则捆绑一直到毕业。

2.学生稳定。一方面要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等来留住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稳定是学生稳定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跟班走,跟老师走,尽可能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试行捆绑教学以达到相对的稳定性。

3、方法原则。行政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行政工作人员,工作原则都是为教学一线教师服务。行政工作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提高主动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后勤服务响应度,强化财务与财产的依规依章管理,特别要加强开源节流工作,严堵浪费的漏洞,积极执行服务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实行师生评议服务、开源节流奖励、造成浪费问责、财务规范的科学管理机制。努力做好为教育教学管理而服务的坚实的后勤保障。

三、领导与员工处室与处室共处、共存、共进

领导干部的最本质的身份是教师,本人认为中小学里的领导干部还只是一种职务,不是职

业。因此,领导与教师,除了岗位需要而产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以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同事关系,一种共处关系;这种共处,因为有学校建设和工作目标的感召和凝聚,共同利益的驱动,又成为一种积极的共进状态。领导作为管理的主导,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共处过程中求共存,在共存状态中求得共进,推动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领导与教职工,不能在工作上可以表现为严肃,对人的态度上可以表现为严厉,要求上可以理解为严格。领导严格要求自己是对的,对部下也不能放松管理。不能把自己的形象弄得像个官,让自己的同事感到战战兢兢。该宽的宽一点,让部下也有一点张扬个性机会,该批评的时候批评,但优点要充分肯定,尤其是对年轻人。

处室与处室之间,长短互补我们选拔和使用干部,除了考察其个人的道德素质以外,重要的方针还是用人之长。有长必有短,对具体个人来讲,要抑短扬长,对班子部门来说,一个群体之间,要长短互补。本人认为部分中层的轮岗是可行的,一是可以锻炼干部,变短为长;二是可以充分发现其长短所在,最后确定最佳角色;三是轮流共处过程中可以组合最佳搭配,产生比较好的整合效益。

学校的管理层的运转应该是相互之间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也许就是比较和谐的状态中稳步进行。当然,学校的各项工作的责任,时刻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应当永远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地认真应对。要和大家友好共处、和谐共存,奋力共进,攀登新的事业发展的高峰。

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效应走科研兴校之路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科组功能,发挥学科组整体优势,提高学科组工作实效及学科教学质量;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平台,拓宽教师成长空间;构建学科教学体系,创建优秀学科组。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专人分管专人负责,教研组长为其成员,与学校教务处求同存异,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

其工作要求需计划性、严律性、丰富性、专题性、系统性。

其工作职能是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其工作职责是负责本学科集体教研活动组织工作、学校各类考试的命题工作以及本学科教师业务考核工作、承担校内外学科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安排、辅导本学科教师参加校级以上教学竞赛活动。结合我校校情,通过校本教研,探讨总结出本学科各类课型的教学模式,做好学科内教学资料的积累、学科整合以及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并作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

五、深入校情,制订科学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育决策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管理与指导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为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在加强教育的宏观管理、深化教育改革以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是关键。”当然,教育管理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来实现。因而,管理者的决策需要科学化、合理化,关键是适合自己校情的需要,能够及时调节、改进和完善教育管理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科学的评价制度中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着学校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它所形成的制度、舆论、氛围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激发教师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迸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在保证评价制度连续性的基础上,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经营理念不断的改进,促使学校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在这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处理好评价制度建度的实施和有效执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促进学校同教师“双赢”发展的目标。

提到决策,倘若不去做某件事,也是一种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决策者需具备教育过程敏锐的先知先觉,无论从经验上还是科学化,除了适应校情发展之需要外,还应适应现代化教育管理实践所需要。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出现问题而作出某一方案或制度来解决问题,不断出现问题而解决问题,今天想到便出台一方案,明天碰到有出一规定,教育本身得不到相应的稳定性,也有违背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总之,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以上几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必须以环节管理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重点,关注与关心学科建设与教研组建设,实行规范常规,确保规模动态稳定,坚持师生为本,鼓励教师成长。当然,学校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狠抓提高教学质量不放松,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求真务实,以继续深化教学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益为重点,继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寻求学科建设的突破口,为学校上水平、上档次、创精品、做精做强而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2008——2009学《贵阳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贵阳市教育局编制2008年12月;

2、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细节》 陈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大夏书系 教育在线丛书《学校管理的艺术》 祈团丁莉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学基础系列教材《教育评价方法技术》 程书肖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论文

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要重视生涯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规划内容,借助有效评估形成能力培养方向的引导。本文分析了“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生涯规划;普通高中;实践措施

高中阶段对于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创新拔尖的人才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重要阶段将“生涯规划”教育引入高中德育教育体系之中切实可行,能够实现教育双赢。

一、“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所谓生涯规划是指社会中的个体能够尽自己所能地完成对未来人生的合理规划,考虑到个人智能、情商、价值的优势,扬长避短,妥善处理自己的生活,使得个体能够发挥天赋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在高中阶段借助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形成明确的兴趣与能力认识,争取能够在高中阶段将自己的个人兴趣转变成为学科优势,最终成为事业追求的目标,保证专业努力下能够全面发挥高中生的个人价值与潜力,提升学习效果。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应该紧密融合在一起。首先,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有相融合的内容。例如: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如何,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些需要思考的内容与德育工作中的理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其次,生涯规划教育将会促进德育教育的成效。单方面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中生的心理需求了,他们需要有更为实际的东西作为学习支撑,表面化的口头教育是起不到良好作用的,用生涯规划的模式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素质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很多高中还没有开展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就要积极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工作先行结合起来,确保生涯规划工作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努力目标。

二、“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

1、生涯导向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要重视生涯导向作用,所谓的生涯导向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指标,形成个人发展的的阶段设计,形成生涯规划指南。这一步是形成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必须要让学生有真实的认识和清醒的分析。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生涯思考。很多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较为迷茫的,优等生心里只有成绩、后进生充满挫败感、中等生焦虑不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的努力方向,收集信息之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阶层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方法可以依靠兴趣划分、依靠学生成绩划分等。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成功人生的指标设计。教师可以利用德育时间来进行宣传片的播放,认真分析成功人士的成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然后请同学们反思你具体拥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哪些是不可逆的,哪些是可以转变的,最终形成成功人生的初步规划。德育工作中开展生涯导向活动就是为了确保学生不会莫名悲观、好高骛远等不良思想,而是形成真实的职业导向。

2、合理规划

整个高中阶段,教师都要借助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首先,要顺应潮流,把握好人才培养趋势。高中教育工作者要借助媒体广播、课间操宣传、校园网络、班主任宣传等方法,让高中生明确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界定,让学生能够开智观天下,明确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其次,帮助学生形成生活规划。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感恩德育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形成生活规划,认识自我的能力、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家庭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定下自己为家庭努力的计划。借助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形成生涯修炼,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形成职业生涯思考。最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规划内容包括:升学规划、就业规划、创业规划等。规划的总体项目下还要帮助学生形成高中各个阶段的个人发展策略,高中内部要成立学生指导中心,构建成长共同体,在德育组织的引导下帮助“成长共同体”详细制订高中三年学业规划。具体的安排指标可以围绕“高一学会适应,高二不断超越,高三成就自我”这一主线而开展,并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

3、多元评价

生涯规划工作需要教师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借助评价结果实现生涯规划支撑。首先,要借助学生的自我认识来进行评价,在学生的自我选择下,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学习指导和升学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合理的要重点培养,形成心理健康指导。其次,要结合学科成绩的评价单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未来的学习能力,评估其智力水平,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一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选择课程。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学科能力的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考求知能力、家庭社会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这些内容要进行表格设计,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帮助学生考虑怎样从非学科能力方面提升自己,形成生涯规划。综上所述,“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要重视生涯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规划内容,借助有效评估形成能力培养方向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徐凤花.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德育》.20xx(1)

[2]伍辉.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探索高中德育的新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xx(8)

第四篇:中学德育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探讨

中学德育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探讨

摘 要:德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中学生正值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认识和珍惜生命是其德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谈起,就中学德育如何更好地进行生命教育进行探讨,以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学德育;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于生命意义、价值的教育,旨在促使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爱护、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生命教育包含生命意识和价值教育、生存技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让学生获得人文关怀,形成健全人格,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接受的一种教育,也是对教育本质的体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其次,从迫切性来看,近年来频频上演的各种悲剧,都体现出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因此必?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尊重和关爱生命,减少恶性事件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中学德育中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1.开设专门课程

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最主要的途径。课程的开设,意味着有了专门的教材和教师,课时也有了保证,教学更加稳定和集中。如台湾的很多中学,早在20世纪末就开设了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每周两节,配备专门的教师,并开发了生命教育手册等校本教材,内容包含敬畏生命、面对危害、生存之道、理想信仰等。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对什么是生命、怎样生存和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除了专门课程的开设之外,各种文化课也都有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由此获得更加深入的教育效果。

2.开展各种活动

首先是德育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和生命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如以“生命最后一天”为题,写下自己对亲友、教师想说的话。又如,针对某些热点事件,举办演讲和辩论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更多表现和发挥的空间,而不是之前德育课上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其次是校内各种活动。中学阶段的校内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完全可以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可以按照月份制订不同的主题。如“珍爱生命月”,由不同的学生代表从不同角度进行演讲。开学和毕业典礼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和挑战等。最后是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正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巩固。比如台湾多所中学的生命教育中,一个固定的主题活动就是参观产房和殡仪馆,一个是生命诞生的地方,一个是生命结束的地方,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生与死有更加真切和深刻的体验。

3.家校通力合作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由此才能保证其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合理地面对,而不是采用极端的处理方式。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家长应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所蕴含的生命教育意义,并以身作则。比如,面对秋天的落叶,就可以引导孩子从生命轮回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引发出爱护植物和树木的主题。最后,学校和家长要加强联系,通力合作。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绝不能仅限于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方式,定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更加全面的情况,以便予以针对性的引导。

4.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脾气性格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共性特点,更要关注个体差异,避免采用“一刀切”“一锅炖”的方式同等处理。以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为例,对于性格内向甚至略带自卑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一步步引导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对于自尊心强且容易骄傲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地“泼泼冷水”,让他们对自我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于一些迷恋某种活动的学生,教师应首先分析原因,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制止。这种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除了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外,还能让学生获得关注感和重视感,从而与教师有更加默契的配合。

中学生正处于黄金年华阶段,但是一个个悲剧的上演,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更凸显了中学生命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本文也正是基于此,对中学德育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生命教育,真正引导学生认识、珍爱和正视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存技能,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6).[2]许丽美.生命教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刍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3).

第五篇:历史课中生命教育

给学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乐山镇民族中学李靖

写中篇文章是缘于偶然的一次历史课上给我的触动,甚至是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使我不得不触动我内心深处有关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层次思考。那是在上“南京大屠杀”时,我在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时,我竟然看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脸上显出不屑的神情,更有三到四个学生竟然有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当时马上关闭了相关设施,只问同学们:“这值得我们去笑,或者幸灾乐祸吗?同学们,我们该以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历史事件。”

想当年鲁迅因看到同样的现象,体会到国人的精神麻木而毅然弃医从文,而时间到了今天,虽然历史不会也不可能重演,却难道让鲁迅先生所看到的情景,内心所感受到的苦楚重现。

无独有偶,不久又爆发了惨绝的“5.12”大地震,看到国人所迸发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爱国情,主人翁意识,对于生命的珍爱,对于生命的讴歌,对于生命的礼赞,又让我觉出许多欣慰,看到许多希望。

诚然,在时下的青少年群体中,特别是在中学生中,确实存在践踏自我生命,漠视他人生命,自私、冷漠、颓废„„而出现这一现象,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社会的层面缺乏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家庭的层面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习惯,很多礼仪,很多传统,很多精神的严重缺失;而作为中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无论我们教师怎样为自己的辩护,为自己加上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都有责任去为这一现象负责;当然,也有义务去挽救、去拯救、去唤醒学生心中最原始的,刚刚萌生的生命意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应有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

人的生命存在是中学教育的原点和基石。中学教育就是应生命存在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因而中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具有生命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体验作为生命的情感,领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辉煌,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而作为人文色彩浓厚的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历史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投入,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实现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生命的积极情感,所以,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历史这一中学阶段最为基础的学科,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在历史教育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让他和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作为老师,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绝非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全方位素质的展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传递给学生,因为教师总是主动的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给学生施加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只是一个最单纯的表象,而教师对学生的更多的影响,则是体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隐性的层面上,是潜移默化的。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自己人生的历史教师,自然会以最富激情的语言,最感人的情感,最有感召的肢体语言,将自己最好的精神层面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触动、受到启迪、受到生命的洗礼。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去积极主动的感受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精彩,感悟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珍贵。所以,即使一个学问再深,知识再渊博,如果每天却传递给学生的是负面的情绪,消极的思想、颓废的生活态度、庸俗的世界观,很难想象,带给学生的会是什么?培养出来的人会是

“才”吗?只有教师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才会把正能量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生受用不尽。

(二)改变观念,传递学生健康的生命意识,带给学生正能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在我们这一代的教师中已根深蒂固,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载体。我记得自己上初中时的第一堂历史课就是这样,教师把重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罗列在黑板上,然后记下来,接下来就是背,就是我们后来的“讲一讲”“抄一抄”“记一记”“背一背”的四个“一”,我们后来也就把历史课形象的称为“四姨课”。而新课标却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他们生命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存在。也要在每一个教学流程中,唤起学生的生命独立性,体会生命的存在,感悟生命的价值,只要教师真正把这种生命意识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会珍视每个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差生的时候,更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手中有爱”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客观公正的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自身的闪光点,就一定会把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传递给学生,并给学生以生命的正能量的补充,让他们能积极健康的面对人生,正确定位自己,充满自信。

(三)深挖教材,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丰富的人文性、文化性、知识性、精神性、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等丰富的生命意识的素材,蕴藏其中,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也是无法替代的。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里本身的教学资源,找好契入点和融入点,融入“生命意识”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命教育。

例(1)在讲到人类起源时,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人类生命进化的艰辛与漫长,人类探索自然的勇气和艰辛。直接给学生传递相关的生命意识,给以正能量。

例(2)在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引导学生体会其民族精神、伟大的爱国情怀,忠贞不二的忠诚之心,自然而然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倾向、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学生讨论“岳飞之死的” “值”与“不值“。让学生直接思考“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例(3)在讲到陶渊明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其“隐世避居”的处世态度,并各抒己见,自然融入学生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作为老师的我适时点拨学生,怎样在人生道路上去克服困难与挫折;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怎样去体现“生命”的价值;怎样去演绎自己生命的精彩,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甚至惨烈的社会中去直面人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所以,我们的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元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适时挖掘,合理利用,它会为我们的历史课堂增添不少的生命的闪光点。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互动,在情感交流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正如我在文章开篇所引用的案例,触动了我,也给我教学教研上以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可能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的。作为历史课,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但也有自己学科的“劣势”,无论是人物、事件、现象等等都是与我们相距甚远,陌生且难以体验的,若能在教学中合理科学的借助现代的教学设施,把相关历史背景、历史教材、历史材料、历史人物、历史画面展示出来,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最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这本身也是对学生原始生命存在的一种感召,同时,也会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这一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现实中的教材、现象说法,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无论课堂的教学怎样精彩,形式怎样新颖,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还是现实生活中来得更直接。如果能挖掘本地的乡土教材中的历史资源,采取合理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互动,让学生与历史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受到的生命教育就会触及灵魂。作为我的家乡,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他们的家乡,虽谈不上是红色根据地,但相关的历史教材也可信手拈来。如“唐崖土司皇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厚重;“严家祠堂”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看到“礼仪”看到“家教”;“小村红色根据地”“忠堡大捷遗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家乡历史教材,可以信手拈来、科学利用,适时融入到教学中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带给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对家乡的历史的再认识,把爱国爱家拉得更近了;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腾飞,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并且是零距离的感受,其效果更明显,触动更深,影响更远,带给学生无限的正能量。

当然,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那只能是空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流程中,主动渗透生命教育的元素,尊重学生、珍视生命,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生命意识,健康的人生态度,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珍贵、生活的美好,他们就会茁壮成长,让我们带着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把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下载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高中德育管理中的生命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

    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革学校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二、 新生入学 第二条 初......

    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思考

    对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认识与思考 1 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背景 1.1时代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新时期需要......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梅河口市牛心顶学校 潘国军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探讨,提出一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

    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近年来我国社会上频繁曝出道德失范的事情,随着经济快速会发展,我国面临着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把未来担起社会中重担的人才们教育好,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把......

    德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 金顺利 东二营中小 2013.4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可这“最小的官”管的事却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行为、生活„„样样都得管到位......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实践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实践遂宁市横山中学王治国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同时,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许多代表有提出要“以德......

    浅谈普通高中班主任队伍管理中的“四化”建设-班主任论文

    浅谈普通高中班主任队伍管理中的“四化”建设文/姚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班主任。从一定意义上说,班主任队伍素质......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教育中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 [日期:2013-09-24] 来源: 作者:王晓虹 [字体:大 中 小] 一直都存在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价值缺失,生命行为失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