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时政之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8:4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时政之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时政之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本站推荐]》。

第一篇:公务员时政之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本站推荐]

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标准表述)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

材料二:保护动植物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据估计,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到2000年,地球物种的15%-20%将会消失,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来,已知有139种鸟类、110种哺乳动物绝灭了,其中近1/3的物种是在近几十年中消失的。现在还有600多种大型动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在我国,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分析: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依法取缔对野生动植物的收购、加工、销售等;三是坚决禁止采挖捕杀,有关部门要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滥捕乱采的不法行为;四是推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责任制,对工作不力,致使本行政区内发生乱采滥捕现象的,要从严追究当地行政领导的责任。

材料三:保护森林

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态息息相关。

可是,人类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的指引下,对森林进行收割式的采伐。据估计,原来地球上森林面积有7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60%。目前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28.5%。开发较晚的大陆如北荚,当第一批殖民地到达时,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约有17亿hm2森林,目前只剩下0.1亿hm2。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开始,这片森林就被大规模砍伐。仅1966年-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hm2。这片森林大部分处于巴西境内,大肆毁坏亚马逊林区的后果,使巴西全国 1的森林覆盖率从80%迅速减少至40%。如果大规模的毁林不加制止,在30年后,亚马逊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

分析:解决措施:

一、制止乱砍滥伐,禁伐天然林;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

二、全面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

三、合理配置护林点,充实加强护林员队伍;

四、完善森林防火措施,加强火灾扑救力量;

五、防治森林病虫害;

六、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强化林政管理秩序;

七、增加投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软硬件建设;

八、停止在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殊护林带以及封山育林区一切有害生态保护的生产性开发。

材料四:草原退化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

在我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目前约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面积扩张。在过去的5年内,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草地减少5.49万平方公里,其中覆盖度在5%~20%的地区明显减少,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形势堪忧。

据内蒙古农牧业厅提供的资料,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首的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已达5.8亿亩,并且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扩展。

农业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区的产草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17.6%,荒漠草原产草量降幅最大,在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也达20%。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和甘肃等传统牧区产草量下降幅度最大,牧草质量变劣,毒害草增多,不可食草和毒草逐渐取代优良牧草成为群落优势种。大面积的草地正失去利用价值,如云南、四川两省的一些草地近年来受不可食草紫荆泽兰的侵入,并逐步取代了原来的草地植被,使草地失去利用价值。

分析:要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的势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首先,在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同时,应制订合理的休牧、放牧制度,保证牧草的返青和草原的休养生息;其次,在草原严重退化、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恢复植被,突出天然草原的生态功能;再次,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完善建立奖惩机制,切实做到草原使用权利和生态环境维护义务同时落实。

材料五:保护河流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不仅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而且也养育着祖国8.7%的人口(据2000年五普资料统计)。然而,目前黄河的生态危机正在日益加剧,并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水污染严重,断流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给流域人民乃至整个国家都发出了严重的警示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黄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正在加重,生态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平均新增21万公顷,侵蚀程度日趋严重。目前,黄河源区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750万公顷,占整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7.5%。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超过数千万吨。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造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地区之一的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湿地萎缩、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中华水塔”本是对黄河源的一种美称,也是对青海省生态功能的形象描述,但是,目前这个大水塔却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近几年来黄河上游来水量较多年平均减少40%以上,湿地面积平均每年递减近59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如果以现在每年12.4厘米的速度下降,不出百年这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将不复存在。

分析:保护河流的措施:

一、加强对河流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和动态评价,研究制定河流生态恢复的中长期规划;

二、植树造林,恢复流域生态,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三、加强对于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展中小型河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等;

四、加强对河源和河口湿地的生态保护,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

五、主要领导亲自抓,要落实责任、分解指标、细化任务,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六、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完善资金配套政策,解决治理资金紧张问题;

七、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明确责任义务和落实奖惩措施,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材料六:治理荒漠化

近年来,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自甘肃河西走廊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个历史上曾以“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西部金腰带”,如今,正在风沙的危胁下渐渐褪色,处处可见废弃的村庄,撂荒的耕地,成片成片枯死的林木。成了沙逼人走,生态失衡的“难民区”。生态专家在考察河西走廊后认为,这里不仅是我国风沙东移南下的大通道,而且还是我国北方主要沙尘天气的策源地之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接吐哈盆地,南依祁连山,北偎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几十至上百公里。数千年来,河西走廊因它厚重的历史而闻名于世:不仅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中原王朝与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重要战场,而且也是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斗争、融合的见证。

然而,今天的河西走廊却因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成了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成了“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正在加快向南侵移的步伐;南北祁连山水源涵养带也因干旱加剧了雪线升高;中部绿洲地带则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越来越少,耕地大片大片的沙化,呈现出沙进人退的态势。昔日民勤、金塔、武威等走廊上的“明珠”,如今成了有风就起尘的主要策源地。

分析:河西走廊荒漠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干旱、缺水、多风等自然原因形成的;其次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生态的破坏。应当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减少沙尘源地;实施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人口承载量、实现走廊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开展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恢复和保护河西走廊的环境。

材料七:气温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结果,而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为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气候变暖将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如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大,沙化威胁巨大。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形势,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的地区。

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区的城市,将会因为气候变暖而处于海水上涨的威胁之中。在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更严重。

分析对策: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和企业选择有利于保护气候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开发新能源,以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比例;通过节能、降耗、减排等多管齐下,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参与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材料八:环境污染致癌

宣威地处滇东,煤矿资源较为丰富。由于煤矿的大量开采,带动着相应的炼铁、炼焦、炼锌、水

泥、火电站等行业的兴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也是相当巨大的。大量排出的有毒气体和灰尘让全市笼罩在一片有毒烟雾之中,饮水受到影响,大量有毒气体和灰尘飘散在空气里,吸进村民的肺里,数千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空气和水污染已成为村民致癌的致命杀手

近日,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大范围使用食物添加剂和杀虫剂导致癌症成为去年我国的头号杀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健康专家陈智周说,“恶性肿瘤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空气和水污染正日益严重。很多化工企业都建在河边以便排污。此外,过度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也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被污染的水会直接影响土壤、庄稼和食物。”空气污染是引发肺癌的主要因素,因为有害颗粒一旦进入肺里就无法排出来。

该调查显示,城镇地区的癌症死亡率已上升至19%,农村上升至23%。农村地区92%的死亡主要由10种疾病引起,排在前三位的是癌症、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关于“癌症村”的报道越来越频繁。新华社去年六月的一则调查报道称,癌症高死亡率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已成为事实。从1987年至2005年,广东省上坝村有250多人死于癌症;从1991年到2005年,河南省黄孟营村至少有114人死于癌症。其他省份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其共同原因是饮用了被严重污染的水。

分析:面对现实,切实改善环境污染是唯一出路。解决措施:

(一)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三)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改革政府体制,不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

(五)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和监管机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使其“不敢污染”、“不能污染”。

材料九: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限制。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强制性绿色标志、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等等。发达国家把绿色壁垒变成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隐蔽制裁手段,以平衡自己在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的劣势。据统计,欧盟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中90%以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制约越来越大。直接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残留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等。以纺织业为例,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因绿色壁垒蒙受的损失已高达数百亿美元。

当今国际环境问题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发达国家一方面指责我们不环保,一方面向我们转移他们的污染行业并且封锁环保技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今后将会设置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但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又不得不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意味着必须“与狼共舞”。

分析:针对绿色壁垒,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对外贸易的正当权益。但是,国际环境问题的不公平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对外贸易的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尽快完成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走绿色崛起道路。我们要主动适应国际绿色技术标准,督促国内企业的绿色意识和绿色技术革新,使国内产业实现绿色化,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绿色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国对外贸易在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材料十: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资源与环境制约问题,其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不足;二是环境污染;三是生态退化;四是气候变化。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一系列国情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量低。

第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重化工时期,城市化处于快速推进的中期阶段,自然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将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三,财政经济实力有限,环保投入强度不足。

第四,经济发展模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节能技术较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第五,环保观念意识有待强化,环保体制机制亟需转变。多年来各地出于发展的迫切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分析: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此,需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一要积极开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律。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要为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立法工作、建立责任制和问责制等,提供理论支撑。三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加强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四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全球视角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与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探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方略。

专题综合分析

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是一个与人口、资源紧密相连的问题。自2005年1月,中国大陆人口已突破13亿。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天然无法居住的地带占1/3,水土流失的面积又超过1/3,现在能生存的土地仅占总量1/3。我们现在的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现有储量和开采速度计算,15年后将只剩下6种。石油已经连续多年净进口,2010年以后几乎70%以上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浪费消耗极大,这种“高耗低能”的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沿海赤潮的年发生次数比20年前增加了3倍,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5个。

膨胀的人口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下降。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危机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此,我们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在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二、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

三、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制度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石,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必须花大力气消除制度性障碍。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一)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建立并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

(三)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上法治化轨道。

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五、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六、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

总之,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谋求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发展模式。

第二篇: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措施: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

(三)媒体宣传。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友好的“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

(四)政府体制改革。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另外,各地环保部门的人事和财政,也都应该由环保总局统一管理,彻底消灭其中的利益得失及权力抗衡。

(五)健全法律法规。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

(六)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化解群体性事件

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和谐安宁

一、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

一些地方频频出现集体上访,有的酿成群体事件、恶性案件,一般是由改制安置、房屋拆迁、农民负担、干部作风、社会集资、执法不公、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平时不在意,一旦有点大的动静,又如临大敌,紧急部署,层层设防,严而堵之,有些群体性事件就是这样酿成的。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至高利益。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和领导干部,就应该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那样,主动地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群众工作。

二、沉着冷静——不激化矛盾。

有时候上访的人数众多,有时候群情激愤。主要负责同志决不能害怕群众,躲而不见,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主动接待,靠前工作。面对一时的混乱局面,一定要沉得住气,头脑清醒,保持镇定。以一种理智、宽容、忍耐的态度,尊重上访者的权利,让他们把话说完,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出负责任的解释和答复。接待上访群众,要态度诚恳,不打官腔,换位思考,以心换心。

三、恪守承诺——不失信于人。

群众上访是为了使反映的问题得以解决,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接待上访者,必须耐心倾听,作好记录,找出要点,根据问题的性质,解决的难易和自己的职权范围作出答复。接访工作最要讲诚信。凡经过缜密思考和集体研究决定的表态、承诺,一经作出,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必须坚决兑现。谁负责,谁办理,什么时候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余下的问题如何处理,都要项项落实,环环扣紧,不能有丝毫大意。

四、慎审果断——不留后遗症。

许多社会问题不是孤立的某件事,可能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涉及法律问题,又涉及政策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必须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据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政策,依据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坚持原则立场,紧紧守住底线,不能动摇。

五、尽职尽责——不半途而废。

有些重大复杂问题的处理,某个问题的同志其责任感和精神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既然接受任务,就应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锲而不舍,一抓到底。

1、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李祖华解析]:出题思路考察考生自主解决上访问题能力。

第一,热情接待;

第二,稳定上访者情绪。(想尽一切办法);

第三,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

第四,仔细记录(上访者反映的问题);

第五,宣传解释(力所能及);

第六,如果上访者对你所作的努力还不满意,你可以告诉他,领导有事今天不在在外地开会,你的意见我可以转达,请你留下联系方式,我会通知你什么时候和领导见面;第七,整理好问题处理的详细文字材料,在领导回来后向领导汇报。

1、有的村民委员会的印章由五人保管,四人村干部,一人村民,如有事情需要经过三人同意方能盖章,你的看法?

[李祖华解析]:(1)对于有的村民委员会出现的这种做法,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一方面,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层的民主智慧。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政治,从而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真正使群众实现主人翁地位。同时,这种方式也暗合了“分权制衡”的原理。即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从专制决策到民主决策、从纵向监督到横向监督、从对上负责到对下负责的转变实现了民主。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部分村干部专制、贪污、挥霍公款的不良风气的产生。

另一方面,从这枚印章由五个人保管的根源上来看,是缘于村民对村政府的不信任,是为加强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而采用的方法。上述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村中仍然存在着不太科学的、尚需健全和完善的民主,表现出村民对某些村干部的不信任,同时反射出部分村干部在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上的不端正,我们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基层自治组织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一、加强村干部的民主思想建设,让他们切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完善村级公务的监管机制,加大对村级基层组织的监督力度,确保村级公务的公正严明。

三、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做到村委工作信息公开,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3、某地苹果质量好,有苹果展销会,你怎么组织?

[李祖华解析]:为了成功举办这次苹果展销会,我一定尽心尽力的工作。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做好调研。了解当地苹果种植的种类、各种苹果产品的销售情况、当地苹果产品的特色、价格等。(2)写好展销计划。包括展销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展销会组织人员、展馆的布置、展销会前期的宣传工作、举办阶段的安全保障及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并将计划呈交领导批准。(3)具体实施。对本地果农宣传举办苹果展销会的意义,动员广大果民积极参加展销会;组织工作人员做好展会的宣传工作(包括产品宣传资料、宣传片的制作);通过新闻媒体对展会做专题报道,突出本地苹果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展会后勤组根据计划合理安排展位,保障参会期间的用餐和住宿,并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展会顺利地进行;展会外联组积极主动地与广大厂商取得联系,以优质的产品、一流的服务、诚信的态度取得前来参加展会的各个厂家的信任,使展销会成为沟通厂家与果农的桥梁。(4)做好工作汇报和总结。展会结束后,及时撰写工作汇报和总结,一是向领导汇报本次苹果展销会的完成情况,二是总结本次苹果展销会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开展类似的展销会提供参考。

5、政府机关现场办公,引来很多群众排队,这时发现拿错了印章,怎么处理?

[李祖华解析]: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拿错印章”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1)稳定情绪,暂时不把拿错印章的消息向群众透露,从容地改变工作流程,如可暂时不进行群众要求的审批工作,而把咨询工作做好做细。(2)立即通知单位同事,争取在第一时间把印章送到办公现场。(3)有条不紊地做好现场群众排队秩序的维护工作,在秩序稳定后再开始现场办公,为同事将印章拿到现场争取有限的时间。(4)如果同事送取印章的时间太长,就应该把事情的真实情况告诉给现场的群众,注意安抚现场群众的情绪并真诚取得大家的谅解。(5)细节决定成败。认真吸取本次工作失误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避免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1、有群众举报附近的工厂有违规排污行为,领导让你负责调查此事,你如何展开?

[李祖华解析]:领导将调查工厂污水排放情况的工作交给我,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全面详尽地获取工厂污水排放的真实情况。

具体的工作,我会分三个步骤展开调查:

计划阶段:我会根据调查活动的预期目标确定调查对象、时间、参加人员、所采用的方式等,准备所需物品、安排车辆。并根据这些制定详细的计划,报领导审批。同时,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会把部分工作对外保密,尽量不让工厂领导知晓。

实施阶段:我会严格执行既定计划,密切关注调查活动的进展,并及时解决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方案。

总结阶段:首先,我对所取得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去除那些明显失真的材料。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并得出初步的结果。认真检查汇总结果,如果没有问题,根据这份材料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上交领导。

2、有领导要来单位参观电子设备,半个小时后就到,可是突然停电,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电。参观活动今天晚上就必须完成,你如何面对?

[李祖华解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我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全面冷静的思考、坚决果断的执行是解决这种突发事件所必需的。具体的工作,我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向电力部门了解停电的原因、什么时间会恢复供电。如果半小时内肯定能够恢复供电,一切问题随之也就迎刃而解。如果半小时内不能恢复供电,我会尽快寻找合适的备用电源。以便在领导来到时能够正常参观、视察。

其次,如果半小时内不能恢复供电,同时也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备用电源。我会将情况汇报领导,同时建议领导推迟一下参观的时间。如果能够推迟检查时间,我会与电力部门沟通,让他们尽快恢复我们这里的供电。同时,抓紧时间找可用的备用电源。

再次,如果所要参观的电子设备方便运输,我还可以与附近供电正常的相关单位联系,把电子设备运到供电正常的地方,让领导参观。

我认为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会保证领导的视察顺利完成。

3、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由你来制定一项制度,你会怎么做?

[李祖华解析]:邓小平同志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好的政策不仅可以鼓励好人做好事,而且还会限制坏人做坏事;而坏的政策不仅限制不了坏人,同时还会打击好人做好事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各项改革的过程中一定重视制度建设,多制定好政策,不制订坏政策。

一项好的政策可以惠及一大批人,因为它是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在正在进行政治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在这些改革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制度的作用、法律的作用,做到依法治国,摈弃人治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有序、高效、健康的进展下去,才不会使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建设,因为人事变动等一些因素而受重大影响。

如果由我来制定一项制度,首先我会组织专家做好调查、论证等工作,制定出来草案;然后把草案公布出去征求各方的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然后,公布、试行,同时广泛收集在执行中反馈回来的意见;最后,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修改,拿出最终方案。

4、对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和公信度,你如何理解并给出你的建议?

[李祖华解析]: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和政府的公信度,我认为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项变革的深入进展,社会对政府办公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的需要也日益紧迫。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在做这样一种努力。而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政府办公的公正公平,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公信度,从而也就有利于提高政府办公的效率。试想,如果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太低,人民不理解政府的行为,政府的公信度势必会降低,政府的办公效率也就无从谈起。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将很难贯彻。所以,我认为十七大的这种提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在提高政府透明度、增加政府公信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有监督,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的意义才能彰显。从政府方面来说,在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度的同时,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根本所在。

5.你单位派你到基层调研,某媒体将你的个人意见发放出去,造成不好影响,你怎么处理?

[李祖华解析]: 如果单位派我到基层调研,某媒体将我的个人意见发放出去,造成不好影响。首先我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有没有“说了不应该说的话”,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果有,这说明我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失职”,我会主动向上级领导承认错误,吸取教训,同时想办法消除影响。如果没有,则很有可能是媒体误解了我的原意,这时我会与有关媒体联系,澄清事实,希望他们能将事实“纠正”过来,消除不良影响。只有在确实造成重大影响,而对方又坚决不愿意改正的情况下,我会收集好有关的证据,向领导汇报,由单位出面寻求法律上的解决。

2.结合岗位谈诚信的意义,要你开展一个青年诚信研讨,你怎么开展?

相信大多数的考生在作答此题的时候,都会不痛不痒的举例说明诚信的意义。这样的回答对于考官来说实在是听得耳朵都磨出了茧子。我们来看下这个回答:

作答: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对于国家税收部门的意义尤其重要。诚信税收与国家和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是优化经济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更好地保护诚信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享受到政府基于诚信纳税而提供的各种优惠和便利,感受到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尊重;也使信誉差的纳税人感到压力,受到鞭策,从而增强诚信纳税意识。它可以进一步完善征管运行机制,实现日常征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强税收检查的针对性,杜绝随意性,提高征管质效,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使诚信纳税人真正感受到政府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诚心和决心,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它可以鞭策和激励信誉差的企业查找不足,改善管理,提高商誉,促进经济环境的优化。

先抛出与诚信相关的名言警句,立即就会引起考官的高度注意,然后简单解释一下,再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这样的作答对考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不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博学,更是将后面的观点拉高了一个高度,也能吸引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考官认真倾听你的论述,等待更多的惊喜。如果能够做到灵活运用,那么效果更佳。

2008年2月20日福建国税事业编

1.“德不孤,必有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思路】(1)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二五》。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即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2)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一种“羞于为善”的情况,有时候明知道是举手之劳,可却谁都不愿意先出头。而当我们很多时候做了好事时,可能旁边的人也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甚至会被人讥笑,被人认为是迂腐,甚至虚伪,从而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里面,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做一个好人会显得另类,会有孤独感压迫感。

(3)这句话虽然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说的,但在今天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虽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不道德的事件被频繁曝光,但有道德的人仍是社会的主流。他们依然推动着整个社会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有道德的人,在社会上也不会被孤立。事实上一旦有人先站出来,带头去做了好事,那么跟着做的人其实也会很多。因为,世界上总有许多“德”的“邻居”,只是未必就在你身边而已,又或许一直在你身边,但你却没有发现而已。我们坚信,做有德之人,一定会受到人民大众的尊重和爱戴。我国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人大人物”的评选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获选的人获选的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他们是德行一致的人,他们的德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4)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做一个勤劳、正直、有益于社会的人。如果我有幸能成为一名公务员,我一定会加强自己的修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奉公、依法执政,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2007年1月29日北京海关面试真题

2.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天道酬勤不酬怨”这句话的理解。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案要点】(1)解释字面含义:出自《论语》。天道指天意,酬指厚待,勤指敬业,怨指怨天尤人。(2)引申含义: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核心观点是不能怨天尤人,而应当从自身做起,努力奋斗。可以正反论证。要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3)结合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对待挫折。

第三篇:2018广西公务员考试时政模拟题之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广西公务员考试时政模拟题之生态文明建设

在公务员考试中,时政是必考点,为此中公教育特整理了时政模拟题精选供考生参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多次提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到了新的高度。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几道模拟题供大家练习。

1.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亩。森林质量提升,良种使用率从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4895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37个城市成为“()”。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A.9000万 国家森林城市 B.8000万 国家森林城市 C.9000万 国家绿色城市 D.7000万 国家绿色城市

2.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拳”出击,力度前所未有。()相继出台,中央环保督察如火如荼开展。①“大气十条” ②“水十条” ③“土十条” ④“气候十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总书记2017年5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构建()。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①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 ③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④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总书记2017年5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①生态功能保障基线 ②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③科学治理模式主线 ④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总书记2017年5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6项重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①提升环保效能

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③倡导推广绿色消费 ④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据新华社2017年8月12日报道,环保部开通的“()”环保微信举报平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范围,累计受理群众举报近7.3万余件。A.12315 B.12306 C.12369 D.12316 7.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我国将在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A.河湖管理员制 B.湖长制 C.河长制 D.河长管理员制

8.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_____的现代化。A.和谐相处 B.和睦相处 C.和谐共生 D.和睦共生

9.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____的经济体系。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A.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B.绿色节约循环发展 C.绿色低碳节约发展 D.节约低碳循环发展

10.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________机构。A.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环境监管 B.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 C.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 D.国有自然环境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 参考答案: 1-5ACDAB;6-10CCCAB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第四篇:实习报告之生态文明建设

白云镇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与地点

2010年7月到-----7月21日,结束课堂教学与测试之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贵州财经学院北校区和贵州省白云镇进行了我们的专业实习。

二、实习目的将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理解,培养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所学知识在实际当中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和基本的认识,为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做一个好的心理建设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

贵州省白云生态文明建设

四、实习步骤

1、确认实习所要研究的课题及指导老师

我们班人数较多,老师将我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由不同的老师指导,确认指导老师后,老师再将我们所要做的专业实习的主题告之与我们。

2、在校准备阶段

在明确了专业实习我们所要做的主题之后,我们的专业实习也就正式展开了。第一个周,我们在指导老师单老师的带领下在贵州财经学院北校区准备着我们下个周下乡实习将所会需要的一些文件与资

料并将之熟悉。这个周我们所准备的资料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31----40条中的行动汇总》、《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全文》、《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风要全文行动---摘要梳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等有的关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环保部关于生态文明的指导意见。

3、贵州省白云镇实地实习阶段

在一系列紧张和紧凑的准备工作中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在贵州省白云镇的实地考查实习。这一个周的七天时间我们将住在白云镇的白云中学并且将在这里完成我们带来的课题的相关内容。

我们小组所做的课题为白去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又将这个课题分为十小部分,分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白云镇总体概况、白云镇生态产业规划、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白云镇污染控制规划、以林下村为例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金梯村为例的生态文明建设、白去镇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预测展望。正好我们小组有十个人,所以我们每个人均可分配到任务,而我所负责的便是白去镇生态环境规划。

在白云镇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各个村子里走动,以了解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情况。白云镇有很多个村子,我们当然不可能每个村子都能够去,便以林下、马峒、金梯三个村为重点来展开调查以做我们的课题。当然前提是我们已经和白云镇政府

沟通好取得其的同意并拿到相关数据的情况下。

4、软件学习阶段

回到学校后,由于我们专业所需,我们在学校北校区的实验楼进行为期两个周的软件学习,在这两个周里我们学习了CAD、3Dmax、PhotoShop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

5、资料整理阶段

结束在白云镇的实地考查实习并将所需用软件学习并掌握后我们便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资料整理和实习报告的撰写的实习。我们每个人都将自己所负责部分的内容的相关数据整理好以便于接下来的实习工作的进行。

在我们的这次专业实习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白云镇到现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生态环境规划的这方面的正式的文献,但是他们在平时地工作中已然在做着相关的工作,并没有因为上级政府没有发出一些正式的文献而忽视在这方面应投入的心力和精力。

在白云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于白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方面提到有“强化森林防火,推进生态建设”。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关于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完成邢江村白杨冲以植代播重造150亩。

2)、完成王下村封山育林人工促进补植补造425亩,落实封山育林管护面积7266亩。

3)、制定森林防火预案,成立防火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由32人组

成的防火小分队,村级也相应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森林防火巡防队。

在白云镇的“白云镇2011-2020总体发展思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关的白云镇在做着其生态环境保护的事情的相关信息。在其发展思路的第四大点的目标及重大项目中有着这样的内容: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停车场、码头、接待中心、公厕等建设)。

2)、交通设施建设达到9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通村油路建设有:车头——下小河、元河——天台山、肖家——西秀区大西桥镇马场(经金坪、高寨)、南山箐口——吉昌(经南山、汪井)、路家庄——马卯。

3)、开展石漠化治理。主要分布在花柱、汪井、高寨、金坪、茂柏、白云凉山等村寨。

4)、完善必须的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槎柏河流域治理、人饮安全(花柱、金梯、新场、大寨)、山塘水库建设等。

5)、全镇80%的村按新农村规划进行建设

从以上的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白云镇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规划的工作已慢慢形成雏形并在不断的成长当中,相信将来白云镇的人们会在白云镇政府的带领下在其生态环境规划这一工作方面做得更好。窥一斑而见全豹,白云镇整个的生态文明建设亦将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我们到白云镇实习,走访了白云镇的几个村子,那儿青山绿水,特别是看到田地里路悠悠的秧苗时,你的整个身心都会很舒畅然,我们就像是来到了乡间进行了一次自由施行。但这绝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出游,它更是一次了前期专业知识积累和理论和行程。这次实习之行,不但让在自我见识增长,它更让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培养,向前迈进了一步。实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习的组成,是培养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平时课堂所学知识系统化、能力化的途径。这次实习所经的城市自然条件优越人、文景观,在专业的综合实习中,实为合适的选择。次实习之后,不再只拘泥于课本中所涉及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之上,各地的走访,切身体验考察,从另了城市体系,了在现有体制下,应如何规划、管理和开发城市的资源与优势才能使之能资源环境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回到学校后细想,才觉得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模糊的理论变得清晰起来。城市与区域综合实习,使理论,和课堂所学知识。五天的实习,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一、二、三产业分布与结构、城市旅游、城市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等的认识,从中学到了书本上没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的知识与经验。次实习行程中,公交车是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公车的行进间我们进行着我们的实习。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成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成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1]。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共转变、共促进、共制约、共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是辩证统一、有机统一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航仪和方向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沉重代价。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发展还是粗放的、外延的、初步的,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表现得尤其明显。实践证明,那种以追求GDP为目标、以资源消耗为依托、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方式往什么方向转,就是要朝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转。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目标方向、路径选择。新的发展方式必须体现渗透生态文明的精神,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孕育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长期实践证明:即环境保护能够刺激技术创新,减少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为推动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建设生态文明蕴藏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以环境保护和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以资源回收再利用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以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以有机无公害产品为主打产品的绿色产业,以高新技术、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拓展了新兴产业的成长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突破贸易壁垒的国际市场空间。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

2.成都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成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很多的环境问题。其中以水污染,空气污染最为严重。为了成都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照顾好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点和底线、追求“绿色GDP”、设立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依照这些整体布局,并落实到实处,才能使成都的明天更加美好。

2.1 治理水污染、打造生态水景

水是生态之基。加强对城乡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力争尽早实现全域截污和水[2]质明显改善。

治理水环境,应多管齐下:开展下河口排污治理,通过雨污分流整治、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等,截住污水不下河;解决污水管道错接、断头、堵塞和带压运行问题,实现管网畅通;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同时,从“顶层设计”入手,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施行主要河道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制度,严格河道出境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

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规划项目密集落地、密集实施。借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提高水环境治理的高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在着眼全域、构建水系的同时,也要对有问题的项目进行综合治理,通过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景观建设、环境用水科学调配等,打造优美水景、恢复水域生态。

2.2空气污染及改善 《市政府关于我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今年1-9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2天,达标率为59.3%。与2013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55天,达标率上升20.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SO2平均浓度下降38.7%,PM10平均浓度下降17.7%,PM2.5平均浓度下降16%,CO和O3浓度水平、NO2平均浓度基本持平。从上数据看出,成都市空气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我们身边的环境告诉我们:空气问题依然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改善空气环境,重见蓝天白云我们要:从源头抓起、控制排放量、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

在强化源头控制方面:积极推进企业结构调整。重点对冶金、建材等行业的落后产能进行整体关闭或部分生产工艺设备淘汰。对钢铁、水泥、焦炭、有色冶炼等高污染项目及燃煤电厂进行重点审核。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轮窑等各种土窑。

在削减排污总量方面: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同时,将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严格落实新建项目总量审查制度。限排还要从每个人的身边做起,主要限制机动车排气量,首先对排放量较高的机动车进行产量控制;其次要限行,从数量上对污染气体进行控制;再次,普及环保知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方面:首先要提高大气污染监管能力,做到快速高效。加强大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处置,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污染气象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据交换和会商制度,对输入性重污染进行预测预警,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其次,再对过量的有害气体预警之后,我们应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处理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并对有害气体做可靠的处理。这就需要提高相应的科学技术。

3.小结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我们不但不应该限制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反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提高人类活动的预见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危害。我们应当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利用气候问题来干涉我们的工业化,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宪法和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包括控告和检举权、监督权、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权,确保程序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强制性地规范人们的生产、消费行为,并利用适当的经济手段、合理的激励机制推进环境资源保护。此外,鼓励环境保护的公众公益活动,对人们进行长期的引导、教育并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加以规范。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善待生命、关爱生物的道德良知,保护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动植物的基本生存权。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环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大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技术。应以研制和开发绿色产品为主导方向,大力开发高端高新生态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的利用开发技术,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绿色市场”的发育、绿色产业链的形成。此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原材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从而缓解我国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4.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J].2007,(1).

[2]赵一,洪继东,陈方耀,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的“成都版本”[N].成都日报,2014-9-30.

下载公务员时政之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时政之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0-2-23 11:36:00 “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是古罗马鼎盛时期为世界所瞩目的写照。20世纪60年代末,全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罗马。几十......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

    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13级经管类创新班张琪 学号3136317062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与自然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农业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十分深远,必然是生态......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

    党建与生态文明建设

    让党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高飘扬云南省有金沙江、珠江、瑞丽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六大水系,除金沙江和珠江外,其他四条均为国际河流。六大水系中发源于云南的只有珠江和红河......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中......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年级:2011级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崔凤明 学号:301120728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