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我教育理论学术研讨会》培训心得(最终版)
《自我教育理论学术研讨会》培训心得
4月3日,我和王老师一起去北京顺义一中参加了全国《自我教育理论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都是自我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参加自我教育实验的各实验学校的领导,我有幸能参加这次研讨会,心情非常的激动。
4月3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教授为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她在阐述学生主体发展与有效教育的理论时,我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发展是要以内在动力为基础的,也就是学生的探究需要,自主需要,自尊需要。通俗的说,学生要发展是要符合他的主观意愿,不愿意被别人控制的。而我们很多老师往往违背这一规律,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强化过当就会降低内在动机。
下午我们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来请专家们解答疑难。各学校通过专家的指点也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中一位教授的讲话让我为之震撼。他说:“自我教育是跨学科的命题,是夸人和动物的命题。不要局限于某一家理论。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是单一能从心理学角度能解决的。解决现实问题要用多种理论多种学科来解决,检验任何科研都要从实际出发,讲实效”。他总结了检验一种理论是否可行的六字诀“实用、好用、够用”。对于这位教授的观点我很受教,我们研究任何一种理论都要从实际出发,最后要回到实际,只有适用于实际情况的理论才是真理论,一切不实用的都不叫真理论,算是谬论吧。
参加完这次活动,我对我的教学工作也做了深刻的反思,我对自我教育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教学中往往也犯违背自我教育理论的错误,我们的教育是教育未来人的教育,中国的教育问题要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来解决,这是我的中国教育梦,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中国教育梦。
第二篇:学术研讨会心得
20130924-IMHE滑坡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心得
一
研讨会内容
1.1 研讨会speakers 这次研讨会是由山地所的滑坡专家乔建平研究员和东京大学的东烟郁生教授主持的,报告者大致有:中央开発株式会社的王林部长、首都大学东京的黄千纹、国立交通大学的黄安斌教授和王毓驹博士、国立成功大学的一个准教授、中央研究院的一个姓郭的研究人员、国立中央大学的一个准教授、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一个准教授、斯里兰卡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一个教授、泰国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以及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杨宗佶老师、黄栋老师和姜元俊老师。1.2 大致内容
他们所讲的报告主要包括:通过人工降雨在自然滑坡过程中观察变形和水渗流、在国道的路堑边坡施工中用低成本倾斜角监测器防御滑坡、在山地滑坡中测量孔隙水压力和温度降雨等等。由于没做笔记,加上山地所的朋友们知道我回来了来找了下我,下午又不小心睡着了,所以记得的不多了。
二
研讨会心得
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
2.1 下次参加研讨会需要做一定的准备
提前相关的准备,比如了解要作报告的人员有哪些,他们都在何种领域有何种研究成果,如果时间充分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他们所发表的代表性文章,这样在听他们的报告时,或许可以轻松跟上他们的节奏和思路,毕竟每个人讲的时间有限,我的反应又慢,如果有疑问要问的话,反应半天之后都已经轮到下一个在演讲了。要经常跟各个国家的人说各式英语来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需要有条件支撑和时间来历练,但是如果等历练好了再去听报告显然不现实,所以准备是必要的。
2.2 要多读文章
尤其是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章,虽然研一课多,但是我还是认为要抽时间读文章,不仅是中文,还有英文,不断了解别人的进展,才能学到新的东西,才能丰富知识储备,如果上面说的是短期准备,那么读文献就是一种长期准备。这次参加研讨会最让我受打击的就是懂得太少,就算知道一些英文单词,也不懂专业的含义,更谈不上理解和交流了。
2.3 要提升自己的英文素养
不仅是单词量,还有口语交流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要能跟专业结合起来。所以需要平时多自我训练,增强语言的灵敏度,这样在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才有希望能跟别人交流、向前辈们请教更多的东西。这次去很受打击,因为语言方面确实还不够,仍然要强化和提升。
2.4 要注意礼仪
这次犯了一些较为不礼貌的错误,这是在课堂上养成的恶习:睡着了。老师讲课,学生睡着,原本就是已经不尊重人的事情,平时老师不说大概是因为司空见惯了懒得说,但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何况学生自己将来还想成为一名老师。何况在许多国际友人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上睡着,是多么不给面子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恶习,注意礼仪规范,给我国学术界争光。
2.5 要多做笔记
如果笔记记不过来,可以拍照记录,一定要弄明白每一个报告所讲的内容是什么,才不虚此行。这次很显然没能做到。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就算当时听懂,如果不记录,下来也会忘记,又怎么总结收获呢?所以这次很是遗憾。2.6 参加完报告会之后,应该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
这是学生正在做的事情,由于水平还远远不够,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由于这次去听交流会没有做任何的准备,过程也没有听得很懂,所以现在正在补漏洞,比如了解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他们有些什么著作和文章等等。
另外,每天要练习口语,提高听说的能力。相信只要勤加练习,就会有所进步。2.7 只要有机会,就多去参加这样的学术交流会
参加一次,就会发现一次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能不断地鞭策自己,也可以验证自己的进步。
2.8 多写东西、多自己研究
在别人的基础之上,可略作深入的思考,并写成学习心得,日积月累,才会有所创新的思想,才写得出像样的文章,才有东西可与人交流。
这一切都需要勤加苦练,对于我这样反应比较慢的人来说,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跟得上别人的步伐,加油!
学生: 2013-09-25
第三篇:新课程理论培训心得
新课程理论培训心得
高一数学组
张友玲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第四篇:理论培训心得1
有效的教研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在四月的春风中我迎来了省级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好机会,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扎扎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聆听来自省级、市级优秀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员所带来的新鲜知识。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在本次理论培训中,我对宁波市江北中心教研员牟秀玲老师的讲座《立足实际、追求有效——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方案策划》印象非常深刻,正适宜我的需求,也正解决了我对如何组织有效教研的困惑。因为,在很多幼儿园的教研的活动现状令人堪忧,组织形式单
一、教师兴趣性不强、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提升不够等等,而很多教研组长对如何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也是没有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体验,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研组长应该多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多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才能逐步提高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效率。
在牟老师的讲座中,牟老师首先就教研活动的组织的整体布局和格式来进行讲解,使我们能抓住制定教研策略方案的基础,知道一个完整的教研活动要分哪几个步骤开展,特别另我感悟颇深的是教研活动之前的准备非常重要,让老师带着自己问题和在网上查询的资料来参加教研活动,使老师们的思想进行碰撞,挑战教师的已有经验,在同伴的帮助下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师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提升。活动的最后,请老师们谈谈自己的收获,从而获取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兴趣性,并通过了解教师们提出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我认为也是非常可取的。
牟老师提到如何确保教研策划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把握问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老师身边的问题入手,真正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引起教师参与教研的共鸣,使教师有话可说,又能在教研活动中解决了教师的困惑,同时提高了科研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教研组长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将教师零散的经验和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讨论,最后做一个理论式的总结,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有个逐步地体验和提升。
在我担任教研组长时,我对教研活动的多样化园本研训和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我感到困惑的,通过学习了由牟秀玲老师主编的《园本研修这样做》这本书,书中所展示的优秀的、创新型的园本研训和教研活动对我有了更多的启发、引导和帮助。如通过观摩活动,真实地观察了老师工作的现状,使参加研训的老师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来代替以往的“说”,极大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的意识和兴趣。只有贴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共鸣和反思。这也是我在组织教研活动时考虑的问题,如何抓住教师常态教学中的一些教育问题、细节问题来进行研讨、反思?以何种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参与的意识和兴趣?
如“与不同气质类型家长沟通交流的互动策略”,采用了“体验式沟通”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亲身体验”与不同气质的家长进行沟通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提高自己家园沟通的教育理念与应变能力,“借鉴”好的家园沟通经验与方式。通过教师提出的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实践解决后,最后教师汇总、提炼教师的想法,形成“针对不同气质型的家长采用适宜的沟通方式”。通过这几个环节,使教师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并将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当中,使教师们带着体验走向家园沟通。
每次教研活动前都由一个有趣的游戏开始,而且每个游戏都能结合今天教研活动开展的主题,给教师一种启发和思考。“游戏化”研讨活动真正体现了快乐、民主和智慧,使研讨活动不再是严肃的讨论会,使老师们在研讨活动的旅途中,“学会思考走路”,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
作为教研组长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引领不同教师在有效的教研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更多的提高。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更新理念,并带动更多的教师去提升专业能力!使教研活动充满智慧、充满灵动、充满喜悦!
第五篇:吴平--马里奥博塔学术研讨会心得
马里奥.博塔
-----------学术演讲与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时间.历史.记忆:提契诺建筑的启示”,包括马里奥.博塔先生一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以及一个小型的研讨会,中间穿插短暂的互动提问环节。不愧是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博塔先生的建筑理念独树一帜,五十几年的设计生涯中一直坚持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在短暂的一个小时里,博塔先生以时间为主轴,穿插历史、记忆,给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各种著名作品,我们不禁感慨: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一种什么样的执着、一种什么样的坚持才能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建筑生涯中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开发量,拥有最多的建筑设计师,为什么就没有几个大师级的人物?
一个小时的演讲,展现的是博塔先生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作品,不能一一记住,但是也有一些感慨。
住宅建筑:
(1)最具特色的是独门独户型的,山中或者旷野中独树一住宅,此时整个住宅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是最好的。
(2)博塔先生的“跟自然交流”的理念一直是萦绕和穿插在住宅设计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个作品:整个建筑唯一的入口是一条从山顶伸过来的连廊,人们要进入室内,首先被“强迫”感受大自然,此种设计有利于人们入室前沉淀心灵。
(3)室内的设计与布局也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的联通,大多利用自然光线,冬,夏有不同的生活分区。
(4)大量的空间切割使整个建筑颇具震撼力。
(5)住宅建筑总体的思想就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跟自然交流”。公共建筑:
(1)全部用材料的原色来修饰建筑的主题色调(多用砖头)
(2)比住宅更多更大的空间切割,虚实分明,用虚来强调实。
(3)住宅多强调里面效果,公建多强调整体平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