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有感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着刚刚逝去的人,他们的离去令人悲痛。我环视着一方尘土,不禁想到了那带有淡淡忧愁的句子“逝者已逝,死者已已”,天空中鸟儿无力的哀鸣,似乎在倾诉着一切。此时此刻却是数九寒天。
当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地播撒在华夏国土时,每个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了,就如缥缈歌声中所哼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但我知道能成功战胜它——这惨绝人寰的8级大地震,此时此刻却成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最大的心愿。一个个淡淡的、关怀性的眼神,在微风中悄然传递,织出一网春风,滋润着败絮的土地。时间无需证明什么,有的只是愈加坚定的默契与一个民族的经久不息。
怅然回忆往昔春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时间永远地定格在那一瞬,相信众人所感所言所思所想,除了悲痛还是悲痛。那是一个与死神同在的日子,足以使天地为之一颤。大自然的怒吼震翻了四川质朴的人民,无数的裂缝从地底显现并不断延伸,那些从鬼蜮来的恶魔不断抢走着鲜艳的生命,怎能不伤感?
到现在,其实自己都还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只是刹那间,原本美丽世界不在,留下的只是满目狼籍和幸存者的满目疮痍,无尽的悲痛镶嵌在他们木然的脸上——他们默默地承受这一切。他们那边在天翻地覆,我们这边却美丽依旧,甚至在灾难初至之时我丝毫不曾感觉的到,这“生死两茫茫”的感觉又有谁是说得清楚的?
这些天来新闻报纸看得很多,无不讲述着身边动人的事迹,总是有那么一种感觉:在读的时候,内心永远是澎湃的,那不似看小说,读得多了便会新生厌烦,而是每看一篇,就会多一份激励,而对那天灾的恐惧变会减弱一分„„
有一个总编曾给一篇报道取名为“中国,灾难中不屈的雕像”。其内容很简单,几幅相片再配上几段说明。那是几幅黑白的图画,但是它们的视觉冲击却丝毫不因此减弱,给人的震撼让人仍难以用言语表明。相片中那与我们年龄相差无几的男生眉头紧皱,一手握拳,一手执一白纸,上面被刻意放大的“汶川挺住,中国加油”在照相机定格的那瞬间显得如此的强劲有力,看着痛苦的表情,睁大的嘴唇,料想当时也在忘情地呐喊。此刻,我的声音变的沙哑,仿佛都附着在这落寞的人影上与他一道质问苍天!
当我在电脑上尝试地打“汶川”时,发现竟然可以当成词组打,有点落寞地想:这可能是当下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了。
刹那间的天崩地裂,夺去了多少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的生命!这些生命之花的破碎,令人心伤。但真正使我震撼的是面对天灾对生命的理解。有许多平素默默无闻的老师用自己无过边的爱为我们上了生命的最后一课: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紧紧护住课桌底下的四名学生,四名学生获救了,潭老师却献出了生命;张米亚跪伏在地上,紧紧抱住两名学生,两名学生因此而获救,而自己再也没有醒来;袁文婷,这一位八零后青年教师,地震来时,一次又一次冲进救室,抱出学生,当第22次冲进教室时,房子倒塌了„„此时此刻,我忽然感到,老师的心是多么辽阔。正是这种辽阔的爱和坚强的意志,毫无怨言地浇灌并呵护着下一代花朵。
繁华褪去,满地沧桑。
407班楼宇文泰
第二篇:地震有感
地震有感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全国十几个省市都感到了余震的晃动。在地震中死亡的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在这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们的团结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党和国家政府深切地关心着人民的生死存危,下令竭尽全力抢救伤员,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决不能放弃。温家宝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在震后3小时到达了灾区,亲临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总理的言谈举止感动着华夏的儿女。当然,在这一次地震中,还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可歌可泣的平凡人物。白医天使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有的昏倒了几次,醒过来又继续工作;人们的子弟兵总是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人们什么时候需要他们,祖国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他们随时都准备着挺身而出,奉献自己;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保护祖国的花朵,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无情,人有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举国上下都举行了募捐活动,人们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连乞讨的残疾人也慷慨解囊,令人感动。地震中,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但同时也唤醒了许多国人的人性美,使我们活着的人感到生命的宝贵,更加珍惜生命。
在这一次地震中,学校的房屋倒塌惨重,合计有6000多所。无数幼小的生命被埋葬在残垣断壁中。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归结为学校建筑的不稳固性,“豆腐渣工程”所致。源于建筑商的不负责任、偷工减料。建筑商的责任心在大灾面前就见分晓,“腐朽工程”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最终会原形毕露。我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工作中也这样不负责任、偷工减料,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成为“豆腐渣”,无益于国家和社会。这维系着民族的未来和前途,祖国的将来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因此,教师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每个教师只有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教书,才无愧于这个职业,无愧于党和人民交给的这一份事业。像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牺牲的教师,他们就随时随地没有忘记老师的职责,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死的危险让给自己,用自己的身躯构筑了一个“钢铁长城”。他们用生命诠释着教师的职责。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相信,每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在学生受到危难时,都会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用自己的身躯保护我们的孩子。如今,灾区前方还有很多的人在作清理修缮工作,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我们在后方的同志,应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为国家和灾区人们作出的最好的贡献。我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认真、踏实,期末临近,扎扎实实搞好复习。在抓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这段时间,气候不好,传染性疾病风疹、麻疹在流行,特别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环境卫生工作,尽可能地降低传染的范围。业余时间,引导学生继续关心灾区的报道,关心国家大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也把我列为了积极分子。我在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学中,虚心向校内和校外的老师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刻记得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主动关心学校的大事,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第三篇:有感地震
感 地 震
2008年5月12 日,四川省汶川县一场地震劫难无情的洗礼了中华大地。
我第一次经历了地震(余震),目睹皆为恐慌,所闻流言飞语,真可谓人心惶惶。
此次地震造成至少几十万人受灾,近十万人丧生,房屋、道路受损不计其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教训。我为逝者而悲,为生者而歌,亦深感于地震。
也许,我的语言有些苍白,有点稚气,但我们的确不可否认,是地震将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连在了一起,不可分割。
生命如歌。不是吗?有谁不渴望生存,不祈求平安?然而,我们确实遭受的是一场地震灾害,谁又能左右它?损失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生命的可贵、高尚与人性的纯美;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解囊援助他人;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生命的坚强;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大爱无疆,大爱无痕。
而今,地震未过,人心却很平静。平静地生活,平静地预防,平静地资助,平静地祈祷。不管有没有人组织,“善举在延续,人性变坚强”愈发突出。谁说人类是脆弱的?
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不再是粗俗,人与人之间更少了尔虞我诈。开诚布公地敞开心扉,倾诉衷肠,也许是每个人最乐意干的一件事。
地震来了,终将过去。但人性的坚强与无私,关爱与信任,必将永不褪色。因为那是血洗的记忆,心灵的碰撞。
试看今天经济搞活的中国社会中,“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者不少。若提我中华传统美德,不屑者亦不少。因此,党中央号召全民学习“八荣八耻,共建和谐社会”,旨在弘扬正气。此次特大地震无疑成了一本重树正气,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活教材。此次地震发生后,全球华人积极行动,以爱心抚慰受灾群众受伤的心灵;以生命为代价挽救伤者;以人力、物力、财力,甚或献血、收养孤儿、资助学生等善举,帮助受灾群众重拾勇气和信心,重建美好家园。大灾有大爱。再大的灾难,如果以13亿为分母,又算得了什么?
地震,使中国人的拳头攥得更紧。
对于中国当代青少年来说,这也许是平生唯一一次感受地震的巨大威慑力。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新一代,面对这样的考验,定能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审视,对挫折的正视,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这无疑比给他们将经天纬地的大道理来得更有效果。
一次洗礼,一次考验,一次教训。愿地震早日结束,愿人们早日走出阴影。为逝者祈祷,为生者祝福,为祖国加油!
第四篇:芦山地震有感
心系雅安、芦山地震感悟
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地震了,自
2008 年汶川地震以来,我们与大自
然的斗争开始了,尽管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但是我们的意志变得越 来越坚强,因为我们是这个地球村最优秀的民族,我们能禁得起任何困
难和苦难的考验。
我们心系雅安人民,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也许有限,但是作
为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中国人,我们应该警醒,吸取教训,带领周围 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人们不乱砍乱伐,泥石流和次生灾害可以降低一
点,当然这不是灾难面前马后炮,我只想表达一种意思,从身边的事情
做起,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绿水,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或者说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到。
看着电视中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我的眼泪流满脸庞,虽然远隔千
里,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同根同种,流着同样的血,默默地
为你们祈祷,愿你们自强不息,坚强的与大自然战斗到底,因为勤劳勇
敢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被战胜过,挺起脊梁,全国人民是你们的后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小小的芦山县牵动着亿万可人民的心,解放军
无疑是最可爱的人,无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无愧
人民子弟兵的称号,人民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在这里再一次得到
证实,我们甚至都没有记住他的名字,除了解放军,还有可爱的白衣天
使,她们用自己尽职尽责工作态度和甜美的笑容温暖着灾区患者的心灵,在这时,他们就是患者的亲人,是她们在跟死神赛跑,挽救了无数生命,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天,还有无数的志愿者,他们组成的爱心团队是
青年们的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灾区的救援工作。
多华丽的词语也无法赞美时代的英雄,多动听的乐器也奏不出万众 一心的和谐之声,我为生在中国而自豪,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一个伟大民族从来都是从困境中挺拔而出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有与天
奋斗,与地奋斗的博大情怀,灾难面前我们流血不流泪,因为我们是中 华儿女,再大的困难,只要万众一心我们也会战胜它。
每次地震,我们的心弦都会被拉紧,重建家园是灾区的一项重要任
务,而比家园更重要的是灾区人民受伤心灵的重建,所以让更多的人走
出创伤的阴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给她们送去物质食品的同时,精神
食品同样重要,一句温暖的话,一个支持的手势,都会鼓舞他们的斗志,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去,相信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永远支持你们,愿
你们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取得与大自然斗争的最后胜利。
第五篇:地震有感 Word 文档
观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七年级(2)班张清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电影院观看一部新的纪录片,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影里,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里,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里,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所感动的人吧,我不禁想到妈妈是个多情善感的人,到时候哭起来说不定会一发不可收拾。
入场,席坐,广告,介绍……这些繁琐之后,伴随着熟悉的上海制片厂的号声,电影开始了,我的心中也与平日里看电影一样,平静而又好奇。电影是由成千上万的“迁徙蜻蜓”引开的,想必这一定是地震前的征兆,冯小刚的创意果然不一般。解放卡车上的一家三口,也在议论这奇怪的景象,他们便是主人公了。后来又发生的雪糕事件,风扇事件和番茄事件,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这两个孩子的童真,尤其是当姐姐的懂事。夜里,鱼狗反常,电影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地震来袭了,人们逐渐骚乱了起来,房屋倒塌,电杆倒塌,伴随着影院的低音炮,人们惊叹连连。终于地震结束了,大强(父亲)为了救元妮(母亲)而死于落石,元妮处于悲痛中,但当救援活动正在紧张进行时,元妮得知两个孩子并没有死,可是当元妮正欣喜时,她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抉择:只能救一个。“某某和某某掉水里了,你救哪一个?”这老掉牙而不着调的“感情测试”题,却真的出现了,这下,元妮与整
个影院的人的心都悬于一梁,最终决定救弟弟,“救弟弟”这三个字围绕了后来在雨中醒过来的方登二十多年。那天,方登(姐姐)被解放军所收留,后来又被解放军收养,多么伟大的中国魂!两名解放军一直认为小孩受了刺激,导致失忆,便给她取名“丫丫”。但养母却因方登不是亲生的而嫌弃她,并怕她离开自己。方登考上了深圳医学院,却传来养母即将病逝的噩耗,这又是电影的一大伤感点。养父(陈道明饰)孤苦伶仃一个人过上了孤独的日子,这时方登的出现使他既高兴又生气,但他还是提出“回唐山找找亲人”的建议。方达(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胳膊,他奶奶却想将这个孙子从元妮的身边夺走,离别场景使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但后来方达的归来却又使人们感到欣慰。方达在大学期间很没出息,但在后来的生活中逐渐阔态起来,过上了好日子。5.12汶川地震,万名救援人民中出现了一支“唐山救援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团结互助与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后来方登在灾区现场遇见了一件与当年石板下的她所处险情相似的孩子,救援队的“拉了人,这楼都(就)得塌。”让当母亲的决定给孩子截肢。这是冯导的一种故伎重演的手段,使观众的心中思绪万千。最终,一家团圆,但是元妮对女儿的哭诉使一些观众颠沛流离,最终,电影结束在唐山地震纪念碑前。
看似家喻户晓的历史,却使人们内心澎湃,思绪万千,这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教育意义极高,适合男女老少以及各种爱国人士观看,这就是《唐山大地震》。
观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七年级(2)班刘真
2010年7月27日我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近日电视上大力宣传唐山大地震影片,我经不住宣传词上的情感诱惑,走进了电影院。开演十来分钟我就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震憾,眼泪开始不由自主的流个没完,特别是当震后急救一双儿女的场面,让一位母亲悲痛到极致,一场生与死的抉择更是让你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母亲,面临两个孩子的生存而必须作出生与死的选择的时候,该如何取舍?这是对人性与母性的考验,是一个母亲一生都不愿面临的选择与考验。短暂的23秒,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一位善良的母亲,因为自已的一个决择,32年来自我谴责。一位女儿因为母亲的一个决择,而在女儿方登的心里怨恨了32年,在剧中元妮说:“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的没了”。房子塌了可以重建,内心的崩塌,却是永远也不能重建的。人的一生有几个32年啊,32年又是一个何其漫长和短暂的概念。恩仇经历32年,汶川大地震是个天然的转机。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姐弟俩不约而同的赶来当志愿者,看到了一个母亲救助女儿的现场,让方登的内心受到莫大的震憾,休息时弟弟跟旁人的叙述让姐弟相认,这神奇的相遇,使方登心中32年的怨恨顿时消解。
母女重逢的时刻更使人心灵受到的震憾达到了极致,母亲跪倒在女儿面前,向女儿道歉赔罪,压抑了32年的痛苦释放出来,看到这
里我的心都要被电影中人物的心灵痛苦释放的情节撕的粉碎,太感人了,不得不佩服冯导高超的挖掘人性的本领,一哭泯恩仇。
走出电影院,我的神情凝重,似乎经历了一场灾难后的脱胎换骨。对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一场躲不过的天灾,也因求生的本能滋生那么多的恩怨。而我们处在相对平和的环境中,为何制造不快让亲人朋友痛苦那?还是以宽容之心对人对事,珍惜家人,珍惜一切,活着多好,活着就好好的活着、、、、、、这就是电影给我们的余震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七年级(2)班张慈歌 昨晚到电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感觉到人的生命对于天灾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面对天灾时,没有任何的办法。
电影在唐山大地震背景下,讲的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并通过人性的善的一面艰难地自体恢复、融合,最后回归到亲情里。
看完以后还是有些郁闷,但又说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演员们都演得还好,老戏骨陈道明虽然只演个养父,但他的眼神、爆发力都是可圈可点的,张静初虽然没有太多亮点,但中规中矩,也不错。徐帆是个实力派演员,更是将一位母亲、一个妻子演绎得真切、感人。当儿子要他找个老伴时,她大声说道:“他把我推开,家里只剩下一个健全的我,还有哪个男人能这样拿命来爱我,我一辈子只嫁给你爸爸,我值了!”这句话也说出了天下大部分女人的心声。当地震时,一块板的两端压住了女儿和儿子,救援人员要她选择一个的时候,地震时大骂老天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无奈和心碎。选择了儿子而对女儿三十二年的愧疚也让我们感同身受。演员很好,有很多情节也感动得流了泪,但还是感觉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少了点什么,似乎一切结束得太过于撩草。总觉得看后仍心有不甘。
相比于经历过天灾,经历过人祸的人来说,原来,我们平常平静的生活也是一种奢侈。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做到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