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

时间:2019-05-14 08: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

第一篇: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

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彭欣

2011年04月23日 佛教在线

如何道德地对待生命,进而创造并提升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为此,儒家思想提供了“贵生爱物、修身进取”的生命理念,道家则提倡“崇尚自然、善养生命”的生命态度,相对而言,佛家因为强调人身难得,特别推崇“珍爱生命、圆满生命”的生命伦理精神。纵观当今世界,堕胎、自杀、虐待动物、吸毒……种种损害生命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加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大量生命的流逝更引起我们对生命问题的思考。近年来,积极推崇人间佛教的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写了许多和生命有关的文章,以现代的方式解读传统佛教生命观,倡导生命教育。为此,笔者试探索其生命思想,希望其积极的生命理念可以深化我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也引起人们对生命问题的更多思索。

一、生命的存在是和谐、欢喜与超越的1.生命的起源。佛教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与绝大多数宗教的人类起源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道教认为生命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基督教认为生命是上帝创造。佛教从根本上否定神创说,提出了其独特的缘起论学说,并依此构建了“缘起性空”的生命观。据此,星云大师用现代方式解读生命起源,用“因缘说”简化“缘起论”,指出“因”是生命的根源,缘”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生命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突然就有的。在其《生死与解脱》一书中,他说道:“因缘说和一般的生命起源说不同。一般的生命起源说是直线式的,因缘说是圆的。”[1](P104)在他看来,这种环形的时空观、人生观,叫做“无始无终”,因为生命,在过去是“无始”,在未来是“无终”,因此,生命本来就没有起源,生命只是随着因缘而有变化,随着我们的业力而相续不断。在他看来,生命的产生、成长不是自己能够完成的,需要仰赖众缘,依靠众缘。由此理论出发,形成了他共存共荣、和谐共生的生命理念,而和谐共生理念也成为其生命发展理论的核心。

2.生命的过程。佛教为了把人们引向出世,否认生命的实在性,说明现实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为此,佛教提出了十二因缘说,把整个人生过程划分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环节,并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在这十二环节中不断流转,经受痛苦的折磨。相比较传统经典,星云大师把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注入了更多的现世关怀、欢喜和积极的因素,希望以此扭转人们把佛教与痛苦相联的观念。他说到,“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2](P107)在他看来,“人的生与死,如同冰和水的互相转化,水可以凝结成冰,冰也可以融化成水,而串联一期一期生命的是,„业‟,由于我们的行为造下各种业,最后就会随业而受报,所以生命就在因缘果报里随着业力流转不停。” [1](P109)为此,他对比基督教“信上帝都得永生”的说法,指出“不论信不信上帝,人的生命本来都是永

生的。”[1](P109)至于人的生命是不是永生,现代科学还不能证明,它只能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只是这种对生命的信仰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据佛教的观点,知道生命是永恒的,就会去修心养性、立功立德,以今生累积的功德,让自己在来生中换一个更美好的报身。由此,我们看到星云在对佛教经典的解读上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因素,避开其消极方面,倡导了积极、正面的因素。这也是佛教寻求积极入世,并为世人所接受的较好途径。

3.生命的解脱。宗教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给人们以终极关怀,为人类提供心灵的家园。佛教为此提出了生命解脱论。关于解脱的境界,早期佛教主要讲涅槃,即彼岸往生。大乘佛教开始走向弥合世间与涅槃的道路,而唐朝以后的中国佛教,甚至认为解脱完全是一种心灵境界,不需要等到死后,在今生今世即可体会到解脱的快乐。星云大师的生命解脱观源自禅宗的心灵解脱论,有所不同的是,他强调“生命的解脱,当下就可以获得。”[1](P114)而不将解脱寄托于未来,也并不将之神秘化。他认为,没有忧悲苦恼的情绪、没有有无得失的念头、没有拘束障碍的困难、没有生老病死的感受也就是生命的解脱。所以,他说,“如果足以让我们忧悲苦恼的事能淡然处之,那么我们就解脱了。”[1](P114)在他看来,再大的拘束、障碍都不会困扰一个解脱者的心灵。星云大师的生命解脱观实际上是把外在超越、彼岸追求的解脱境界化为内在超越、精神提升的心灵解脱方式。他以这样的方式解读生命的解脱,可以使人们觉得解脱不再是遥不可及,只要自己的心净当下就是自在解脱,这样的理解就消除了佛教过于神秘的解脱色彩,使人易于接受。

二、生命教育是全过程的,应着重生命价值教育

诚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展望21世纪》一书中所说:“佛教把自然的包罗万象和一切众生普遍存在的生命之法,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教。”[3](P381)因此,佛教理论中充满着生命意识。基于佛教的生命认识观,并结合现代生命观念,星云大师抽离出佛教生命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提出了其倡导生态保护、生权平等和提升生命、重视临终关怀的生命教育思想。

1.了知生命真相的教育

星云大师认为,一个人如果对生命无知,自然无法尊重别人的生命,更不懂得活出自己生命的尊严。所以他强调,生命教育要从了解生命的真相开始。在他看来,当了知生命不息、生命共生共存的真相后,我们就会知道生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仰赖的,而自私自利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生命,这就为自我生命的升华找到了理论依据,以此可以提起人们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从而生发出共存共荣的道德意识。所以,在他看来,佛教讲因缘其实就是讲集体的、群体的生命,想独存,想自己,那就没有生命了。所以,他说,“吾人的生命不是建筑在自己的身体上,而是必须仰赖士农工商、社会大众的众缘成就;失去大众的因缘,吾人的生命就难以维系。”[4](P209)他倡议道,当我们在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同时,如何与宇宙众生、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缘展现同体共生,彼此尊重和谐、共存共荣,这都是生命教育所

应涵盖的范畴。在生命教育中如果能加入这种整体的生命与生态观念对于青少年走出自我中心、树立全局观念应是有帮助的。

2.爱生、护生的教育

基于佛教的立场,星云大师特别倡导爱生、护生的生命教育观。他认为生命是最值得珍贵的东西,而杀生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所以,他认为,“从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护,也是最积极的生命教育。”[4](P206)为此,他倡议佛光山在春节花艺展中,设立素食动物园区,教育世人爱护生命。他也支持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印行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他认为这都是提倡生命教育的最好教材。他更建议,父母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其尊重生命的可贵,爱惜小生命、小动物的习惯。孩子如果从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贵,将来长大以后对人也会不尊重,甚至杀人之类的恶行都会引发出来。此外,星云大师也将他爱生护生的观念延伸到对地球生命的关爱上,努力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由此,我们看到星云大师的环保观念和生命道德意识尽管源于佛教思想,但也是非常合乎当下中国社会提倡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生命价值提升的教育

佛教的立意宗旨都是为生命的升华、解脱服务的,佛教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都是指向生命的复归与生命的提升。面对现代生活,星云大师更强调了生命价值提升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出什么,拥有什么。尤其如何开拓宏观的生命视野,深化优质的生命内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这才是提倡生命教育者应有的省思!”[4](P216)因此,他认为,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活出生命的尊严,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就在于增进人生的真善美,在于对人间能有所贡献、在于懂得永恒的生命,而不在于寿命的久长。”[4](P215)所以他认为一个人能够活出意义、活得有用,生命就有价值。因此,生命价值提升的教育也就成为星云大师生命教育的核心。而这种思想也非常符合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所倡导的自助助人的为人民服务精神,而佛教不过是另一种提法,强调以自利利他的方式为大众服务,二者在此找到了共通点。在这里,星云大师再次将佛法精神与社会价值相融和,也是其积极寻求入世,服务大众理念的体现。

4、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

佛教曾被认为是关于“超生荐死”的宗教,所以,佛教自故以来就有众多关于处理临终与死亡问题的理论与做法。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忽视对临死者的安抚工作,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结合目前的老年化社会,星云大师提出如何使病人或老人在临终时获得良好的身心照顾与关怀,这是死亡的尊严,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

他认为,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是使临终者面对人生最后阶段时,藉由良好的医疗照顾及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导,能认识死亡并接受死亡,心中不生忧怖苦恼,进而安然面对死亡,同时也给予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协助度过生离死别的时刻。所以,我们看到,基于对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尊重,我们都应该重视临终关怀,而不是逃避与忌讳。所以,星云大师认为临终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同。目前,在台湾有很多医院都设有安宁病房,对临终者提供最后的服务。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事实上,进行死亡教育也是另一种为了生得更好的教育,从注重全程的生命教育观来看,这也是不能忽视的。生命不是临终时才需要关怀,生的时候就要给予照顾,所以,大师说,“甚至临终关怀也不是只对临命终病人所做的医疗照护,而是对广大社会大众施以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让人正视生死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不谈。”这对我们当前社会在临终关怀方面的缺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生命伦理应强调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本伦理精神

随着当代生物医学科技的发展,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些生命伦理问题,如安乐死、人工流产、器官移植、克隆、基因改造等。基于佛教生命认识观和生命道德观,星云大师对这些当代生命问题给予了佛教伦理视角的解读。

1.关于安乐死。基于佛教生命轮回的观点,星云大师谈到:“其实如果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重新调整对生死的观念,知道生未必是喜,死未必是悲,我想对安乐死的争议就会减少。”[5](P2)然而关于安乐死,因为涉及法律、道德、公众情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站在以人为本的生命立场,他认为,应该由最接近他的人成立一个委员会,推举最爱他的人来作最后的决定。因为安乐死牵涉的问题很复杂,星云大师更强调的是医学伦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减轻病患的痛苦,医生对临终病人要安慰他、鼓励他,给他求生的意志与力量,让他心理上不痛苦,至于是生是死,那是自然的结果。所以在这里体现出的是大师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本伦理精神,以人为本原则也成为其生命伦理观的核心。

2.关于堕胎。佛教一直信奉戒杀放生,所以星云大师反对堕胎,但他并没执着于戒律,还是站在人本的立场顺应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支持自主与自我承担的伦理原则。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女人因被强奸而怀孕,小孩要不要生下来呢?所以他认为,“世间有很多的问题,不是法律、道德、舆论能够彻底解决的。可不可以堕胎?我认为这是母亲的事情,应该交由女主人自己决定,别人是做不了主的。”

[5](P13)而德国海德堡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女教授施罗德.库尔特也如是说,“我只能将最后的决定权留给孕妇,因为她是必须关护孩子的人。”[6](P85)在此,星云大师放下了

佛教伦理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态,圆融了佛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精神,将人从神的位置变回了人,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与世俗伦理达成了一致。

3.关于器官捐赠和移植。佛教认为,身体不是“我”的,身体乃四大假合而有,就如旅店般供我们今生暂时居住而已。基于这样的生命立场,星云大师认为器官捐赠是资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同体共生的体现。所以,他说,“为了响应器官移植活动,我自己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认签捐赠器官同意书,我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响应这项庄严神圣的活动,希望社会愈来愈进步,大家共同缔造同体共生的美好世界。”[5](P10)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佛教慈悲喜舍的伦理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世俗伦理所追求的。

4.关于克隆和基因改造。星云大师认为,不管科学如何发达,科学家所克隆的只是有机体,而心灵的能量无法复制,也就是生命的精神与意志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他认为,生命不是科学家所能复制,也不是哪一个神明所能创造的,生命的基因都是业力所润生,业才是维系生命的主因。显然,佛教更重视人的精神生命,因为佛教秉持的是“四大假合”的人身观,身体是流转变化以至于消亡的。所以不管克隆和基因等生物技术如何发展,只要合乎基本人伦,相信佛教界也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

我们发现,生命伦理问题的争执起于人们不同的生命理念。佛教以其信仰的力量和尊重包容的道德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对于生命问题的争执。而关于现实的生命伦理问题,伦理学家也在尝试整合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律、宗教的力量,力图达成共识,形成普遍可接受的伦理原则。

四、结语

如何对传统佛教进行现代化更新,以适应当下现实生活的需要,是当代佛教界谋求佛教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作为当代人间佛教的重要代表,星云大师积极推动佛教的现代化、生活化和国际化。在此背景之下,星云大师以更富现代性、人间性、发展性的生命理念来解读生命存在、生命教育和生命伦理问题,突出了佛教生命思想中和谐共生、提升生命、以人为本的积极因素,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给我们对生命问题的看法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启示。当代台湾佛教以汉传佛教为主,与大陆佛教同根同源,台湾汉传佛教的全球化运动以注重生活、关怀生命、超越生死为主要内容展开,目前在海内外已引起广泛的影响和关注,这对于当前中国大陆汉传佛教的发展走向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二篇: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人类最大的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

也有人说,人有来生,一颗颗种子,种到泥土里,都会再开花结果,会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不会改变,这也是迷的常见。

人死了以后没有来生的断见,和人死了以后一定会做人的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是如灯灭,人死也不一定是做人,随着业报因缘,五趣流转,六道轮回,行善的人间、天上,行恶的地狱、恶鬼、畜生,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宇宙和人生,甚至一切万物都是循环不已的一粒种子,播到土里,在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缘具足下,就会生长、开花、结果,当然,怎可说人死就没有了?但是,从因到果,其中的缘分也是很重要;如果只讲因,抹去了最重要的缘,这是最大的迷惑愚痴。

本来是高官厚爵,只因作奸犯科,锒铛入狱为因,牢狱的生活待遇,连猪狗都不如,从现世报看来,人的一生穷通寿夭,即使人生,也有天堂地狱,所行所为,都能影响祸福和幸与不幸,一切都能改变,何况来世时间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坏、空,心念有生、住、异、灭,人生有生、老、病、死。

宇宙和人生,甚至一切万物都是循环不已的,好像钟的指针,只要有动力,就会一圈又一圈的永远在循环走动。

这相当于人生,生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而是轮回不已。亿万年来太阳每天日出日落循环不已,去了还会再来,这都是在说明人是有来生的。人有来生才有希望,但是也要有善缘,善缘善报,这就是悟者的世界。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都想知道未来,其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欲知人有没有来生?因果循环,你可鉴古知今,你也可以现在推想未来,当下悟道,就可以知道三世一体、三千一念!

人有没有来生?业,维系了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莫以为作恶,来生不报;莫以为行善,来生不偿。其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人类最大的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因为人有隔阴之迷的关系,对未来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相信有来世。

其实,空气你也没有看到,电波你也没有看到,甚至爱心也没有看到,但是,你能说没有吗?基因可以改变人种质量,善恶因缘可以改变人生未来,人世间的迷悟,不可不慎!阿弥陀佛!(

第三篇:星云大师语录经典精选

星云大师语录经典精选

篇一: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星云大师100句经典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2.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4.『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5.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淨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6.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7.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8.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9.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0.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1.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2.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淨化的身心。

13.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4.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15.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16.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17.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淨土。

18.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19.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20.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21.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22.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23.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24.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25.求学读书要: 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26.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27.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28.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30.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31.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32.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33.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34.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35.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36.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37.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淨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8.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39.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40.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淨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41.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42.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43.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閒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44.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45.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46.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47.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48.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49.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裡找。

50.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51.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淨;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52.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53.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自我提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54.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55.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56.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57.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58.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59.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60.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61.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62.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63.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64.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65.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良津。

66.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67.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鍊,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68.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69.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70.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71.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72.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73.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74.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淨乐融融。

75.若要身体好,饮食要吃少;若要人缘好,诚恳莫骄傲;若要家庭好,关怀最重要;若要事业好,勤劳来创造。

76.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77.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78.研究要靠资料,发明得靠才华,读书需要深思,做事应该明辨。

79.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80.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81.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读。

82.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淨,处处都是淨土。

83.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84.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85.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86.做人要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做;处事要从澹处着眼、疑处用心、无处下手、拙处力行。

87.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88.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89.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90.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91.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92、让步不一定吃亏,从礼让中,才能和谐双赢。忍让一下,看似吃亏,实际上就是占便宜。

93、凡是都是一分为二,一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在这个“一半一半”的世界里,想要求百分之百的圆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只有从这一半的人生,来影响另外的一半,用好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才可能逐步走向圆满。

94、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95、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智慧就是自知知人。“知人着智,自知者明。”

96、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

97、从初发心到成就佛果,要历经多少劫数,要忍受多少苦难,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福慧双修”要“行解并重”,如果畏惧麻烦,缺乏耐心,就像种子虽播种了,却怠于施肥、浇水,终不能发芽,更谈不上开花、结果。

98、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用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99、平常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假如一个人能够把这些对待的事情调和,不偏激、不极端,那么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这不是很洒脱自在的生活吗?

100、一个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很重要的精神生活,所谓精神,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见解,一个人的内心认识。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关于星云大师经典语录之五十条精选。

■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 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 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著,是除恼第一秘诀。

■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 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 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 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 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 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

■ 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轰轰烈烈;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篇二: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孝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佛说百善孝为先,布施,修福德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真诚心孝敬双亲,长辈,世间福报,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做之业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过于前生所培,否则不及前生所培。星云大师说:“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说好话布施;你心里面有丰富的力量,可以用为人服务来布施。带给别人快乐,让人心生欢喜。看见别人做好事心生欢喜赞叹等等。这都是无上的功德,最大的布施;每个人心里都有随喜、随心、随口、随力的功德宝藏”;但是如果贪嗔无明,疑心,骄慢心等败德之心不熄,便难载福;

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都是无常的!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空”不是没有,不是空洞虚无,佛说空中生妙法,空有无限的可能;世间一切物质,佛法都叫“色”,“空”就是因缘。色即是空,说的是亲友爱人、功名权势、爱恨情仇都是依因缘而生,最终随缘尽而灭。人生的苦,都是因为执念缘分尽了,还在强求。佛家开出的药方是放下、看破、得自在。因为一切皆虚幻(无常),五欲六尘虽然如蜜 一般甜美,但是无常一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把捉不可得。因此,明白“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道理,把握今朝,把握当下每一个念头,情绪是一时的,是虚幻的,慧命是一生的,是永恒的。不要让“一生”的慧命输在“一时”的情绪上,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精进修行,才是当务之急。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执着,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自找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处处皆是佛境界。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维摩诘经》。”我们如果能够时时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来对待世间的一切,这个世界便是天堂,便是净土。因此,天堂地狱不在他方远处,就在我们当下的一念。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

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

《星云大师语录经典精选》出自:百味书屋

第四篇: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关于星云大师经典语录之五十条精选

■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 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 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 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著,是除恼第一秘诀。

■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 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 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 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 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

■ 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轰轰烈烈;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 只要耐烦有恒,时间的浪潮会将小人物推向时代的前端;只要脚踏实地,历史的巨手会将「小」因缘聚合成丰功伟业。

■ 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 一个良将,残兵败卒也能训练成勇士;一个明医,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个名匠,破铜烂铁也能锻炼成精钢;一个巧妇,剩菜残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 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爱;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采;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

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摘自《洛阳晚报》

■ 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 “幸福配方”——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 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第五篇:星云大师10句话

一、不做焦芽败种:出家人如果不发心普度众生、广利人天,就如同焦败的种子。不做佛教的焦芽败种,激励我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对佛门要发扬光大,对社会要有所贡献。才能非上天所赐,未来成就与前途,要靠自己去成就,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来自于父母、师长、亲朋的助缘很多,靠我们自己成就的很有限。

二、你可以没有学问,但不能不会做人:人不仅要知道读书,更要学以致用,尤其是做人。人难做、做人难,有些学者专家很有学问、很会发明,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则一窍不通,青年人之所以不会成功,乃在于话不会讲,或不知要讲好话。在现今的社会,人要有表情、音声、笑容,才会有人情味。除了读书学习外,努力做很重要。

三、懂得感恩者,才会富贵:一点头、一微笑、主动助人,都是无限恩典。父母、师长、国家、亲朋的滴水之恩,要涌泉以报,接受的人生是贫穷的,感恩的人生才富贵。

四、不要向别人要求什么,要问自己能给别人什么:要想做个有用的人,要如太阳一样,每天散发光与热给大家。与人相处要能包容忍耐,我们的存在都是外在因缘的聚集,因此人要懂得回馈感恩。

五、皆大欢喜:与人相处做事,要皆大欢喜,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

六、心甘情愿:凡事尤其是弘法利生,都要本着心甘情愿去做事,不计较名利好处。因此做事要有原则,即使别人多么荣华富贵,也要忠于职守,心甘情愿淡泊过一生,不为外界所动。

七、凡事不要生气,但要争气:对自己的理想要坚持,不要受外界言语的影响而丧志,只要有心,终有一天会完成所愿。

八、你可以不信佛祖,但不能不信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果是很现实的,人都活在现实中,怎么可以没有因果观念?

九、你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慈悲:一个人在挫折、磨难、灰心、困惑之时,如果保有一颗慈悲的心,将来一定会有办法。

十、我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信仰:信仰是人生的目标、轨道,有了信仰人们可以找到自己,明自自己,发觉自己。

下载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星云大师对生命问题的现代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星云大师佛学语录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 现选摘《星云大师佛学精选》一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录,......

    星云大师语录(5篇)

    星云大师语录1、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2、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良津。3、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

    星云大师舍得读书笔记

    1、认同的观点: 看了星云大师的养心篇文章,觉得我们平常讲的修行,就是要慢慢增加自己的力量,能说的到,就一定要做得到。修行应该从生活里确实来修,做事应该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

    关于星云大师的名言

    1.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2.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

    星云大师舍得读后感(推荐5篇)

    星云大师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月......

    20130423星云大师演讲会(速记稿)

    [星云大师]:首先我要说一下,徐校长作为领导讲了刚才一番话。下面请允许我讲一句我最欢喜的话,我最亲爱的山东朋友们,我最最亲近的山东老乡们。 今天和各位分享“天地人”,全世......

    读星云大师舍得体会

    以舍为得 ——摘自《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乌。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

    星云大师(尊重与包容)

    星云大师《尊重与包容》 各位会友,各位嘉宾:大家都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代表,不知道您们是否发觉:我们的主题——“尊重与包容”,正具体地表现在澳大利亚这块人间净土上?多年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