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美丽中国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美丽中国实践
岁月流金,盛世丰年。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带来的希望中,我们告别了奋发有为、硕果累累的2012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积极进取的2013年。
当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如期落空,西方在“震荡的十年”中惊魂未定,中国人却正以难以撼动的决心,导引一场持久深刻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这样一条新型发展道路,超越了对发展速度的顶礼膜拜,意味着对发展理念的全新诠释:解决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但是靠的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一家外国媒体这样评述:“好在有中国的绿色大跃进,给世界经济大衰退添上一抹亮色。”
在2012年11月8日,我国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美丽中国”一词,意思就是我国不仅人民要富起来还要让山也绿起来,这就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环保系统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民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成效显现,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得到切实强化。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线、主战场和大舞台上的地位明显提高、作用显著增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但是,我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鄂尔多斯就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鄂尔多斯的经济在走下坡路,因为那里的煤炭储量在日益减少,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总耕地居世界第4位,人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注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环保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更应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环保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保护不住。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意味着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老办法是不能有效解决的,就必须要用新办
法才行,新办法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不足。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我们的身边做起,真正做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要有新提高,在运用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美丽中国、探索环保新道路上有新举措,在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问题上有新思路,在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上有新进展,在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上要有新成效。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化中国的基础保障。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要实现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挑战固然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可以积极借鉴和吸收他国经验,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从根本上摒弃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部门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基本定位,是党和国家赋予环保事业的新使命、新领域、新内涵。这要求我们增强宏观意识,立足服务转型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需要,将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用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考虑环保工作,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继续坚持污染减排不放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坚持全防全控、重点攻坚、高效治理,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长期坚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实践。继续探索环保新道路是实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战略思想的根本路径,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探索环保新道路源于环保系统三十多年的生动实践,已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成为引领环保事业不断前进的鲜明旗帜。环保新道路的内涵是“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目标是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探索环保新道路是一个薪火相传、永不停滞的过程,需要建设一支作风硬、水平高的环保队伍,需要我们从现在起严格要求自己,改进工作作风,大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融入新理念、进行新实践、创造新办法,把环保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
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从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开始。虽然过去我们经济发展很快,但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也非常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友善地对待资源,友善地对待环境,再也不要走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扭转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新的起点,新的命题,新的挑战。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蓝图,靠什么绘就?13亿人的美丽中国梦,靠什么实现?我们环保工作者应以什么样的精神延续环保新道路?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实践者,以优异的环保工作成绩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必然会创造出一个美丽中国。
第二篇: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
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制度是重要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是必保底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本目的。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思想一经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必将产生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美丽中国 有你有我你欣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浑,我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婉约。的确,每个人眼中的美丽中国都有不同的版本。
几天来,人们关注美丽中国的概念,也在探讨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路径。有人说政府要多增加环境治理的投入,有人说必须靠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人说需要更好的制度建设,这些都很在理,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行为方式对美丽中国的贡献。其实,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上着力,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任何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碧水、蓝天、清新的空气、洁净安全的食物、宜居的生活环境,美丽中国的这些元素,就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美丽中国”寓意几多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
历经60多年建设发展,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毋庸讳言,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面前。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我们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舒适环境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详细]生态文明将开辟人民福祉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乃至其战略地位提升,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进一步科学的结果。一段时期,各地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快速做大了社会财富蛋糕,也显著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表现在生态层面,就是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愈发趋紧,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愈显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号角既已吹响,行动至关重要。人们期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总结过去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采取更加果敢和有力的措施,同时在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要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贯穿到执政理念和实践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我们党把握规律,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清醒认识发展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高度重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资源约束强化。人多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障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相当部分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今年春天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较大面积、较长时间、较高污染雾霾天气。东北部分城市秋季也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再次凸显了我国大气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退化草原面积比较大,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四是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总体上存在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等问题,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五是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减排任务繁重艰巨。六是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凸显。一些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群众和社会反响比较大。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过程,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够到位、体制不够健全有关。有的地方在发展中片面追求速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相关法律、政策和考核体系还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较长时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欧洲的莱茵河重见清澈,英国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治理,都经历了数十年时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我国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一时难以改变,因此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坚定信心,也不能急于求成,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推进。
第三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对此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深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P2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处理好三废问题,不能 把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尽可能 的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研发先进技术,做到低能低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采取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的做法发展经济,不然会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同时还要遵守职业道德,爱护生态环境,不可以乱砍乱伐,此外,在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前提下,要回报社会,大力投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
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使得农村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整治后的乡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村庄风貌整洁优美、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五: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水利建设,推进以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要把贯彻十七大和贯彻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读书教育等活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
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七: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制定和实施生态道德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要依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生态文明规范建设,除了强调道德规范建设,强化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外,还要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各国应携手奋进、坦诚合作,加强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好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最后,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作为社会中的合法公民,我们也应该为生态文明献出一份力量。我么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细化到具体的一点一滴可以是:在学习中,尽量使用节省的文具用品,杜绝浪费;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普通竹筷子来替代;爱护花草树木,不要破坏城市绿化;尽量使用节能灯泡,节约用电等等
第四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罗翔,2012000450)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十八大中还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绘就出一幅中国通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诗意蓝图。关键词:十八大报告 美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一、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
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出新的要求,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3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次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二、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改造生态环境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生态方面的意识、政治决策、法律法规、生态伦理、文学艺术等的提高和完善,以及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已经极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兴盛。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是必须做出的理智选择。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人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还涉及观念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等。生态文明具有时代的高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更需要具有普世价值观意义上的文化意识和意识文化。
邓小平先生曾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2]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也是这样。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结构变化、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及至生态灾难。
总之,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为着眼点,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体现的人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三、“美丽中国”建设是全力推进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伟大跨越
当下世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不断、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发展分歧空前增大,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亮点不多而难题频发,全球的发达板块似乎陷入了整体的徘徊与调整时期,人民普遍存在着对社会发展方向与前途的困惑与迷惘;只有一些新兴国家为全球注入了一抹靓丽的增长之光,其中,中国的增长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十八大报告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还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以说,未来8年,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与前途的决定性发
[3]展阶段,全体中国人民必须积极作为。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信念的八个基本要求,这其中既包括了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措施,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等;也包括了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一些基本条件,如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为中国全面实现从发展中大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跨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装与行动指南。
四、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党代会报告中予以系统阐述,标志着我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这一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狭义范畴,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这既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更是对人类未来美好愿景作出的庄严承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信念,是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自觉担当。当前,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一系列的挑战,摆在全人类面前,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同时,生态文明本身也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抢占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赢得新的发展主动权。
推进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强调的是一种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必定是自觉践行科学发展的产物。因此,“美丽中国”既表现为“青山绿水”、“秀美山川”等承载的人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和谐统一,是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显性表达,更体现于整个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整个民族精神风貌、核心价值观等因素之上,是构成整个民族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4]。
参考文献:
1.[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公报
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人民出版社,1993,p64.3.[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4.[4]湖南日报,沈德良.2012.
第五篇:共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共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任伟,来自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名在校大二学生。我宣讲的题目是《共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在今年11月8日,我国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美丽中国”一词,意思就是我国不仅人民要富起来还要让山也绿起来,这就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今天在这里我要和大家谈谈我国面临的资源状况以及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鄂尔多斯就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鄂尔多斯的经济在走下坡路,因为那里的煤炭储量在日益减少,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总耕地居世界第4位,人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保护不住。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意味着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老办法是不能有效解决的,就必须要用新办法才行,新办法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不足。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我们的身边做起,真正做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我们去超市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 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即使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这样做合适吗?德国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气体,有时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气体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还有就是我们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节约用水用电;拒绝过分包装;不追求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要认识到草原危机,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等等。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大家的意识中,也许觉得“十八大”精神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做的每一件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事都在落实“十八大”精神。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续发展。为了践行十八大精神,我们要做一名环境护卫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
通过5---6年的实践与研究,此时将生态文明写进报告,时机是成熟的,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是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必然会创造出一个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国人期待,世人瞩目,目标既定,中国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