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运河参观考察心得
关于生态水文化的思考
——北运河参观考察心得
为了更好地学习兄弟区县的治水经验,2008年9月11日,我们赴通州区参观了北运河治理工程,乘船游览了二号码头至漕运码头段,并来到运河源头北关分洪枢纽拦河闸听取了关于运河治理的介绍。通州区把文化摆在了新区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文化再造新城”的理念。当前阶段,我区正在大力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打造生态水文化,既是水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也是生态新区建设的关键点之一,现就生态水文化的建设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化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教育,培育和引导生态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提倡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观。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国民生态教育,三是广泛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四是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
二、水文化的概念
“水文化”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水事活动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一种形态观念和社会意识。在水事活动中,水文化主体是人,加强水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人与水的密切关系使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形成一种水精神,构成水文化。
三、生态水文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水务建设中打造生态水文化,就是要在水文化的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是人们对水事活动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涉水的生态观念和社会意识。它对于水文化建设的更高要求是:一是培育、增强水务职工的生态文明观念,把生态理念置于显要位置,在制度建设、宣传教育中体现生态观念,在水务工程建设中体现生态观
念,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保护生态环境,拒绝浪费资源,帮助身边的人树立生态观念,二是在促进全民亲水、爱水、节水、护水意识的基础上培育生态意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是一项全民受益、公众参与的群众性工作,它涉及到制度建设、法律约束,关系每个公民的道德自律和习惯养成。
四、水文明与水文化
如前所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在于: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构建水文化,着重于软件建设,心灵构建和意识培养后,更高阶段的要求是建设水文明,在门头沟的山山水水中留下文明的痕迹。
第二篇:高速公路参观考察心得
高速公路参观考察心得
2010年7月6日至2010年7月9日,由达万公司谢总带队,有达万高速公路、巴达高速公路代表处、总监办及各隧道标段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组成的团队,对映汶高速公路和雅泸高速公路的隧道在建工程进行了参观考察和学习。我是达万高速公路DW02合同段的项目经理,我标段有独树梁隧道左右线各一座,所以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学习,通过四天的参观考察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参观映秀隧道
映秀隧道是映汶高速公路A2合同段的一座隧道,由中铁一局承建。该隧道洞口场地窄、用地难、工期紧、单价低,同时由于处在地震中心地带,安全风险大等诸多困难,但经其项目部的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用了全工序平行施工的方法,达到了缩短工期,优质高效、文明施工等效果,同时采取了多种合理降低成本的措施,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取得了最大的效益,比如:
1、采用自制高压储水罐供水装置,减少征地,降低成本;
2、洞内采用节能照明灯,节约用电;
3、排水沟、电缆槽同步跟进,与二衬台车保持50~80m距离,盖板在洞内预制,节约了场地,减少二次搬运,既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成本等,这些都值得我认真学习。
二、参观大相邻隧道
大相邻隧道是雅泸高速公路C6合同段由中铁隧道股份承建的一座隧
道,该隧道总长9.7Km,属超特长隧道,也是目前西南地区第一公路长隧。隧道通过高埋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出现岩爆、高地温、大变形,以及涌突水等不良地质病害,这些病害在该项目部的有效措施整治下,都得到了妥善有效的处治。由于隧道口即为深谷,设计为一桥梁,桥台已紧挨洞门,采用正常的从洞口往里推进根本无法实现。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右侧宽阔地段打横通道进入正线,再采用反打技术出洞完成洞口施工。这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书本教材里是无法学到的。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将把学到的技术和获取的经验结合我标段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狠抓施工现场管理,力争在本月大检查中,把我标段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以及文明施工和环保工作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河北北方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达万高速公路DW0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王顺强
2010年7月11日
第三篇:重庆参观考察心得[推荐]
通过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收获很多,很多的场景都震撼了心灵。如何发展本土产业,强化竞争优势,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趋势,如何拿捏这条命脉,是沐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目前的“未来”可以从西方国家中探寻,同理,恩施的发展可以向一线城市看齐,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成功案例,在自然背景差异不大、牢固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其发展模式可以复制到二线城市。我认为,这种对比后的差距便是我们可以把握到的趋势。结合沐抚的实际,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我的看法。
以旅游为支点,撬起沐抚经济大山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经济的支撑点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上,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这种经济格局分布的不合理性,恰恰凸显了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其升值空间巨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必将成为推动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进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但我们也看到,作为四川、广西这些旅游大省,其经济依然落后,作何解释?我片面的认为,旅游只能起到导引线的作用,不能将其作为生存的唯一手段。我们应着力打造一个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层次分明,进取模式全面的综合经济格局,诸如浙江、江苏等。
恩施大峡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价值对沐抚乃至恩施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当重视这个节点,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旅游。那么,在如此活跃的市场压力下,如何突出峡谷特色,高效服务社会,提高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
一、扩大旅游开发主体,构建全民参与模式。
所谓全民参与,即项目的策划设计者、投资运营者、管理维护者及区域农户都投入到项目的运营中,以达到集思广益、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恩施大峡谷的现状来看,主要是由政府和大峡谷公司合作开发,忽略了人民群众这一重大载体。我认为,我们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适当的权利下放和利益倾斜,在保持政府的充分主导下,合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谋求一种双赢格局。农户不再是旁观者,他们也是参与者,也是项目的主人。如此,便能将大峡谷的前途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契合起来,勾画出“我参与,我受益”的全民共创蓝图,以大峡谷为中轴,逐步加强景区与周边地区的一体性,扩大其辐射范围。努力形成全办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旅游,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全民参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积小成多,充实由量变向质变转换的积累过程,平稳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市场调节型的过渡。同时,这种模式还能为峡谷旅游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实现峡谷知名度与沐抚经济效益的互惠互促。
二、积极招商引资,把峡谷的资源优势转化成资本优势,转化成发展和竞争的优势。
举个例子,美国的发展一直是财政赤字,利用投资拓展自身经济层次,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招商引资的重要性。拿项目找投资者,利用外来资金发展峡谷旅游业,仅凭自身供给,难免捉襟见肘,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动本土资金力量的参与。这样,既保证了某种角度上的主权,又促进了沐抚经济的发展。
大峡谷的旅游,已经承包给开发公司,但其附加项目,诸如娱乐、餐饮等,应该还是盲区。我想,可以通过这些项目的招商,为峡谷的更深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资源变资本,是我们追求的结果,也是我办的核心工作。只有通过项目的多维度开发,才能良性实现这一转变。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一个加工厂的角色,进行统筹策划、组织协调,而投资者才是机器运转的操盘手。所以,我们应该扩大招商的力度,方能尽早获取“利益”,推进整个沐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力度。
观光者从一踏上恩施这片热土,便开始了大峡谷的印象构建,所以,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对大峡谷的评定。从吃、住、行等方面来下功夫,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游客来旅游,首先想到的是舒服,比如路况、食宿等,这些硬件跟不上去,是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有了一个比较舒适的消费过程,大峡谷的综合指标才能提升,才能获得游客的认可。
同时,扩大宣传面,对峡谷景区进行静态、动态等全方位的印象宣传,对人们进行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信息轰炸,让大峡谷深入人心,打响峡谷的招牌。值得一提的是,最核心且最廉价的宣传力量,恰恰是来过大峡谷的游客,他们的美言,胜过任何一种媒介的作用。要获取这股势力,就对我们峡谷的硬软件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话题又回归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万变不离其宗,如何让游客玩得更舒坦,是我们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
四、注入文化灵魂,突出精神旅游。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理念。牛根生说的好,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要想做好一块牌子,做成经典旅游,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经万千磨砺后的精髓。搞旅游,靠景,靠人,这还远远不够。以西安的兵马俑为例,从景观来说,毫无特色,以人民当前的创造力,完全能造出更恢弘、更彰古的“兵马俑”,但现在的结果是,人们形成了“去古城西安不游兵马俑,等于没去西安”的“歪理”。挖掘其原理,无非是添加了秦文化,此者才是兵马俑经营的中流砥柱。
坐落在恩施土家文化上的大峡谷,完全有底气、有信心将二者贯穿起来。土家文化的特色神韵,峡谷险峻的视觉冲击,二者双轮驱动沐抚旅游事业的前进,岂不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呢!
优化经济结构,全面联动发展
一个健康的经济形态,必然产业全面,既特色突出,又整体均衡,旅游只是撬点,而非全局。灵活沐抚的生产经营机制,强化沐抚的内在扩张动力,以较快地形成了异军突起的态势,进而大力催生沐抚支柱产业,培育全面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沐抚经济与扩大百姓就业的支撑互动。
一、大力发展沐抚旅游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复合型的产业结构。
以旅游业为龙头,联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配套行业以旅游拉动为主向旅游推动为主的更替。正如黄水镇谭书记所说,旅游业的进步所带来的福利出其不意,其创造的潜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旅游好了,外来投资才多,因为无外不活,无外不快。
结合沐抚实际,以大峡谷旅游为主线,可以成长起很多辅助产业。比如餐饮娱乐等,还可打造休闲度假基地,让游客有的玩,有的吃,有的住,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里生活。根据这条线,滋生起来的项目可见一斑。
有了整体的规划,成型之时,必然能打造一个复合型的产业团体,互补互助,共同推进沐抚经济。同时,这种结构又能有效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性,既能为未来的持久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又能为市场突变的风险购买保险,根本杜绝了昙花一现、功败垂成的生存概率。
二、突破链条式观光,绘制网格式旅游,充分凝聚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结合武隆跟黄水的案例,其宗旨如出一辙,他们在不断的供给游客的需求。甚至在创造需求,进行消费引导,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当然,这很难,但他们已经在起步。史玉柱说过,为消费者创造你情我愿的需求,是未来服务行业制胜的法宝,只有用超前的消费意识,才能挖掘出新的商机。
武隆集合整体旅游资源,弱化个别景点的单调性;黄水打造休闲度假之都,强调游客旅行的后续性。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打造以大峡谷为核心的旅游圈,兼并休闲度假,二者齐抓共进。
沐抚虽地处边远山区,但有着外界不可复制的优势。环境污染小,自然生态破坏不大,这对长期处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峡谷处处皆美景,只要我们结合好周边地区的特色,完全可以绘编一个网格式的旅游圈,打造出一条精品旅游路线,不断地扩大旅游结构。同时,还应加快沐抚休闲度假等相关项目的开发,这既持续了旅游热度,又活跃了本土消费市场。沐抚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完全有条件运作避暑项目,同时配套旅游式房地产的开发,兴建私人别墅。无疑,这将大幅度提升沐抚土地资源的价值,也为当地群众谋得了利益。
链条式旅游向网格式旅游的转变,其根本意图不仅仅是让游客旅游,更重要的是让游客长期消费在沐抚。旅游消费者在一个地域内得到不同视觉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体味到不同品质的生活,让旅游者领悟到消费的价值。
三、主动承接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错位发展特色工农业。
黄水镇的建设,是对此点的鲜活阐释。其主导产业为第一、二产业,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06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0.60亿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第一产业以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种植和禽畜养殖为主,建有3000亩城市菜地,现有种养结合大户74户。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2万元(注:数据摘自互联网)。通过黄水的成功可以看出,发展沐抚的工农业不可怠慢。
根据国家对乡镇要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乡镇工业势在必行。结合我办林业、矿产、石业等资源优势,可以从发展园区经济的思路,来创造部分典型,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亮点,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方面优势,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同时,这还是一个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我办前期对非法打砂制砖进行了专项整治,其特点就是小户经营,不成规模,我们可以尝试进行资源整合,着力扶持大型制砖工业,帮其打开销路,提升知名度,在各项政策上予以优惠,其实质便是发展了沐抚的地方经济。
农业,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保障,农业水平不高,必然会造成诸如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后劲不足。
当前,我们应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加工、产物收获到商品外销、技术引进到成果转换等都需要得到重视。记得在省委党校听取洪湖市洪林村支部书记的介绍时,特别受启发,洪林村目前仍然是集体不分家,走的是公有体制。我觉得,洪林村能生存下来的特色也许就是整合了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同时又不自闭,能积极主动地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本土工业。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本色,适当整合小农经营,提高产量,扩大出口,引进技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渐变,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体系,不断解决农民个体化和市场统一化的矛盾。也许这样,沐抚的农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加快沐抚集镇建设,发挥中心城区载体功能
参观了黄水镇的镇容镇貌,惊叹之余,还看到了黄水镇各级政府背后的发展思路。通过谭书记的介绍,我觉得他们把集镇建设放在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通过各项融资来规划集镇,把集镇的硬件建设推上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我们可以断定,此项举措是正确的,一劳永逸的,良好的硬件环境为黄水房地产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游客愿消费,商人愿投资,各种力量接踵而至,自然就能快速稳定地推进黄水的整体实力。当前,沐抚集镇还需改善,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搞好沐抚集镇的建设。
沐抚集镇建设的水平代表着我办经济的承载力,也直接决定了我办的市场容量。有了好的集镇环境,才能提高沐抚经济的吞吐量,才能为我们实现经济强镇的目标提供动力,也只有有了充足的硬件保障,才能为软件的突起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沐抚集镇建设的成果塑造着我办的标志形象,也生动诠释了我办的文明程度。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现代乡镇,即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是农村进步与否的标尺。作为一个投资者,必然会选择一个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域进行投资,所以,建设沐抚集镇也是吸引投资的一项重大举措。
沐抚集镇建设的快慢关系着我办农民增收的步伐,也全面衡约了我办的小康水平。集镇作为沐抚办事处的核心区,其功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人群聚集地,更重要的是其载体带动功能。要由点到面,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出中心城区的辐散功能,就必然会对我办集镇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想,从集镇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和长期管理三方面着手,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
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没有规划不搞建设,否则还需要进行新的整改,浪费劳力财力,得不偿失。从黄水集镇的改造可以看出其规划水平,既营造了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氛围,也为未来的升级保留了空间;既展示了自身的特色,也迎合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既扩展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内容,也吸引了外来投资商的眼光。这种规划是科学合理的,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会带来重复建设。我办应该立足实际,对集镇的改造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为沐抚经济发展的大熔炉添油加薪。
中期的建设,必须切实按照规划行动,切忌朝令夕改,乱了大局。可能在建设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了,除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外,还要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有限的条件下,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边建设边收益的良性互动。
后期的管理工作,可谓是万里长征。必须建立一套专项管理方案,成立管理专班,既立足于长久性问题的解决,又加强突发性问题的监管,不断化解良好的物质条件同群众落后的思想意识之间的矛盾,以保证沐抚经济形态健康稳定的崛起,提高沐抚城镇化水平。
快速推进沐抚集镇改造步伐,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利用,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带动沐抚其他产业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并可同步扭转人民群众的小农思想,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升整体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全面发展。
总之,仅限于思,不加以行,就会对本次重庆考察学习的价值大打折扣。沐抚有着良好的根基和前景,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办各位领导的悉心摸索中,必将为沐抚的发展探得新路子。沐抚的大好未来,指日可待!
第四篇:赴台参观考察心得
赴台参观考察心得报告
为借鉴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农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开创新的农业创新局面,由农业局、农广校组织的赴台农业考察交流团于2018年6月1号至7号奔赴台湾,就台湾的精致农业、现代农业及农会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考察团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安排中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此次考察学习的效果好,收获大。
我们一行20人在农广校李校长和王校长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台湾农训协会、阿里山茶厂、屏东农业大学、台一生态农场、向阳农场并拜会了高雄市农业和中华海峡两岸促进会,通过实地查看、会议座谈、交流发言、疑难征询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台湾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考察中感觉台湾农业大概有以下几点:
1、政府的严格保护和有效扶持
可以这么说,台湾的现代农业是在台湾当局政府的倾心培育和精心呵护下成长壮大起来的。由于农业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失去比较优势之后,台湾当局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和贸易的保护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二是农业生产投入的补助,三是直接投入补助。
2农会组织功能齐全且运行规范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和足迹,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农业推广,业务主要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还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等。
3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特征,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随着台湾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4、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健全且管理严格
追求农产品的多样化和高品质是台湾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为了台湾现代农业的精致化和可持续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首先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目前针对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规有:《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等等
考察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台湾农业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区域化生产相对集中,差异化互补发展,产业规模适度,精品意识强烈,注重无公害、生态化、有机化,而且农业产业链条发达,质量监管比较到位,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最后,感谢农业局、农广校给我们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会根据所见所学,结合实际,寻找更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模式,更好地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刘安峰 2018.07.01
第五篇:韶山参观考察心得
红色韶山之旅心得体会
窃喜 20141001031 一前言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10月,我和;朋友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去韶山,一直以来,那里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二正文 1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竹林繁茂,翠色欲滴的韶山冲里。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主席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了32年的家乡韶山时留下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主席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
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观看着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的文物,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人们把毛泽东故居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它时时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 ,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为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
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鞠躬敬礼,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3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