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

时间:2019-05-14 08:5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

第一篇: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

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

命题教师:谢从国审题:语文教研组考试时间:60分钟

二、填空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共10分)

1、老师对男生的批评总比对女生的严厉一些,是因为老师喜欢女生多一些。

2、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是内在的气质和品行、修养。

3、给别人取外号是出于对别人的喜欢。

4、我们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让灾害不再发生。

5、无论什么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所以我们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

6、在世界许多地方,商品标有“Made in China”,说明我国已是经济发达国家。

7、“患难见真情”说明好朋友被别人打了要拔刀相助。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

9、中国、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0、中国选手李娜获得了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

四、遇到下列情况,怎么办?(6分)

小明在路上遇见小红随口叫了她一句:“胖子,到哪里去?”小红很不高兴,嘟着嘴生气地走开了。小明想:平时女生都这么叫她,她怎么不生气,我一叫她她就生气?

小红当时是什么感受?为什么面对男同学的一句玩笑话会如此生气?小明应该怎么做?

五、填表分析并回答。(13分)

六、说一说心里话(6分)小学生活6年中,你最开心的一件事是。

你最难过的一件事是。

快毕业了,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

1、请把没有的空格补充完整。(6分)

2、看到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我明白了

。(2分)

3、我希望。(2分)

4、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纪念像”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我国人民的什么愿望?(3分)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品德调研试卷标准答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调研试卷标准答案

一、填空。(22分)

1.十全十美(或完美)、克服。

2.主人、独立思考、脑袋。

3.姚明、杨利伟等;勤奋刻苦、虚心好学等。

4.肯定、信任。

二、判断题。(10分)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三、问答题。(18分)

1.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等,我知道要心想事成就要做到以下六点: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远大理想——制定具体目标——付诸实际行动——正确对待成败——总结经验教训。(本题只要答案合理都对)

2.请从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尊重理解别人等方面来谈。

第三篇: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六月模考语文试卷(一)

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六月模考语文试卷

(一)命题教师:马江山审题:语文教研组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拼音与汉字。(13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yán jùnróngyùhéǎimò shēng()()()()

2、填空。(7分)

①、“寝”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共()画,第四画是()。②、“扭”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可组词为()。③、先判断下列成语中有无错别字,若有,用横线画出,再改正。

天崖海角()精兵减政()张灯节彩()蜂拥儿至()

3、根据提供的字音或字义组词。(2分)

降(jiàng)()间(jiàn)()凝(注意力集中)()深(不容易懂)()

二、词语的理解与应用。(13分)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专心()志张灯结()见微知()司空见()自()自受()然大悟()不经心无独有()

2、按要求写成语。(4分)

①表达喜悦心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自然景色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含有赞扬、喜爱感情色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寓言故事而形成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字或词填空。(5分)

①坚艰()难()固()巨()硬 ②发扬发挥()作用()优点()传统()威力 ③诡计多端足智多谋这些敌人(),我们要小心提防。④顽固顽强战士们()地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进攻。

三、按原文填空。(6分)

①、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③、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跨越百年的美丽》)

④、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鸟鸣涧》)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⑥、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_______。(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四、句子的理解与运用。(15分)

1、不久,我们就要告别可爱的校园,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临近毕业之际,你想对母校说些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3分)

答:

2、读下面诗句,先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再用恰当的语言写下来。(3分)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问军官收河南河北》)

答:

3、根据提供的句子,写出与它相关联的上句或下句。(3分)

①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②,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4、修改下列病句。(4分)

①我可以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咱班的小英做的。

②张老师讲完课,教室里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③我们要尽量避免不再犯错误。

④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晚会上,我班同学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五、理解与鉴赏。(27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1、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个句子采用了列举数字的表达方法。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先用“——”划出表现渔家小屋里“温暖而舒适”的句子,再谈一谈,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3分)

②“心惊肉跳”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感到心惊肉跳?(3分)

3、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段话以读《水浒传》为例,在文中已对“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作了具体的注释。请用“——”划出“囫囵吞枣”的注释,用“~~~~~”划出“张冠李戴”的注释。(2分)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只有一个地球》)

①在表明原因句子下面划上“~~”,在指出后果的句子下划上“——”。(2分)②“毁坏”、“滥用”已是很严重的破坏行为了,作者再在它们前面分别加上“随

意”、“不顾后果”这些词语,其表达意图是什么?(3分)

2、海面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穷人》)

(二)课外阅读。(11分)

书法家王羲之

①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现在书店里还摆着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的印帖,那是古今书法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怎样造就的呢?

②王羲之出身在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的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③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家的长处,而且经过刻苦钻研,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和气势,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手写字。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后来,他到永嘉去做官,总在池边苦心练字。每次练字后,就在池塘里洗砚刷笔,把一池水全变成了黑色,人们称之为“墨池”。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王羲之书法艺术获得成功有两点原因。(2分)

③首尾呼应()④并列关系()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面打“√”。(2分)

①肯定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②赞扬王羲之刻苦钻研书法艺术的精神。()③介绍王羲之的“墨池”的来历。()④宣传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①王羲之出身在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对加点部分的理解是:②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这句话去掉“没有不”以后,应改写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

六、看图作文。(30分)

认真观察《离群的小鸡》,在看懂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选用恰当的表达方法把这个故事生动具体地写出来。

第四篇: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届高一下期末复习语文试卷1

金外2014高一下期末综合复习试卷1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摇曳(yâ)估量(liàng)孱头(càn)叨陪鲤对(dāo)....B.鞭笞(chī)嘈杂(cáo)恫吓(xià)命运多舛(chuǎn)....C.槛菊(jiàn)伺候(cì)赡养(zhān)掎角之势(jī)....D.挑剔(tiāo)遄飞(chuán)愧怍(zuò)两涘渚崖(s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祛除 骄诏 缄口 百战不骀 B.赎罪 久蜇 簇新 历经沧桑 C.汲满 偏袒 痴迷 雷霆万钧 D.垢骂 拙劣 沉缅 生机盎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西方也有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B.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了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C.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肖邦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喙的组成部分。....D.车厢里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她们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刚才的兴奋之情一下就烟消云散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1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30%,也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视屏幕前。B.“十二五”期间,温州将加强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保险、住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与标杆城市的差距,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的原因,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而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5.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场面描写雨果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原则,目的是想歌颂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选自《长江三峡》的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比喻、通感的修辞,形、声、色相结合生动地描写了巫峡中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秀美景色,使读者身临其境。C.《虞美人》这首词虚实结合,全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其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为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情具体化。

D.“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句中的“丰富”“大度”是“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行径的嘲讽。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写演讲稿,要根据演讲话题,确立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实的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写时事评论,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B.艾青的《北方》写于1938年,诗前小引中“北方是悲哀的”一句,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忧郁、悲哀、沉重。除《北方》外,艾青的主要作品还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发现》、《我爱这土地》、《在浪尖上》等。

C.高尔斯华绥,德国作家,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福尔赛世家》

D.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欧阳修,字永叔,号香山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寂静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①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小而永恒

②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③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④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消殒意韵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8.对下列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欲寄彩笺兼尺素,诗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尺素”喻指‚书信‛,情感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诗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色彩上别具匠心,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运用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更加突出一个‚愁‛字,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慨之情。

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诗句运用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借黄鹤不得飞过与猿猱也愁于攀援,生动形象地写出蜀道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8分)

孟浩然的疏离

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②《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喧闹的渡口,到月下寂寥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③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送友人之京》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④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⑤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⑥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 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⑧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⑨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⑩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⑾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

9.文章第④段内容看,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鹪鹩”的相似之处在于。(2分)10.文章第⑤—⑦段中作者的观点和闻一多并不一致。闻一多认为孟浩然 ; 而作者则认为。(4分)11.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B.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C.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的君子。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12.就本文来看,孟浩然的诗歌成就比不上王维的原因是:

。(4分)13.分析文中画线句“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在文中的作用。(5分)

三、古诗阅读(.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格是】已是。

14.对“如今格是头成雪”这句诗中,“格”应如何理解?(2分)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6.试分析诗歌中作者情感的变化。(5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回答17-22题。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选自欧阳修《原弊》)1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牲畜 .C.农者,天下之本也 本:根本 .D.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见识浅薄 .1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 窃为大王不取也 ..D.古之为政者 佯狂不知所之者 ..19.下列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吾属今为之虏矣 2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不违农时,进行养民,要注意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其实也是没有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

21.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3)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2分). ▲ 22.断句(3分)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3分)

① ▲,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②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③渔舟唱晚,_▲ ; _▲_,声断衡阳之浦。④ ▲ _,彩彻区明。▲ _,秋水共长天一色。⑤今两虎共斗,▲ _。吾所以为此者,▲ _!⑥ ▲ _,哀民生之多艰。⑦岂无山歌与村笛,▲ _。

⑧飞湍瀑流争喧豗,▲ _。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我们正张开双臂拥抱五彩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感动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

7.A 8.A 9. 10 11 12 13 14.15.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曾经白发新生时“不愿闻”与现在头成雪了“弹到天明亦任君”进行对比,以豁达之语表悲切之情。

16.作者由昔日贬谪江州白发新生,怕听筝声,到如今饱经沧桑白发如雪,任君弹奏,由昔之伤离悲老,到今之冥顽无感于中,由多愁善感到心如止水,写出了作者宦海沉浮,历经人生忧患之后,表面淡然旷达,实则深悲极苦的内心世界。17.B蓄是动词解释为“蓄养”

18.B.两个“而”都作连词表转折,解释为“但是”;A.第一个“以”是介词解释为“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第一个“为”动词,解释为“治理”,第二个“为”是介词,解释为“替”;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动词“到” 19.C,A是定语后置句;B 是判断句;C是宾语前置句 ;D是被动句 20.A,“王道之始”孟子认为这只是王道的开始而不是根本。

21.(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讲百姓听,头发花白 的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谨:认真;申:反复,再三;状语后置句; 各1分)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鄙:名词活用作动词;陪:增加;反问语气;各1分)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判断句1分;由,根源,1分)参考翻译: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现在 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整理户口文书、听案断案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弄清农业生产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并且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而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22.断句: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23.略 24.作文 [写作指导](1)“一路有你”,“我”中应有“你”,这里的“一路”就应是“我”的一路。因此,文章应主要写“我”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真实”与“真情”,“一路”的事件应合乎“自身”的身份。

(2)题中有“一路”二字,突出是“我”的“人生历程”,因此,选择的事件,要有“阶段性”与“代表性”,不能集中在某一点上。而从“一路”二字的限制来看,这个“你”必须贯穿“我”的这“一路”的全过程,并且要注意这个“你”在这一路上或几个关键点上影响“我”,影响“我”的选择,影响“我”在事情上的成败。

(3)题中“你”是一个泛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某种精神上的某种支撑,“你”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但必须注意是“你”,而不是“你们”,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

“一路有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一定要防止写成第三人称,变成“一路有她”,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偷换概念;或用“妈妈”、“知识”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4)“一路”,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文题“一路有你”中的“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一路”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一路”,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如此说来,本文文题的外延范围是较为宽泛的。只要选择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的经历,皆可作为“一路”的内容呈现出来。

(5)文章最好写成记叙文,当然写成散文也可以。要真实,有真情实感。据此,文章要出彩,必须要有精彩的描写,动作的,语言的,心理的,环境的,细节的。

第五篇:大庆一中外国语学校2005年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大庆一中外国语学校2005年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仔细审题、答题,相信你一定行!

一、请同学们看拼音,写词语,并将画横线的音节按要求分类(分类时填写音节)(13分)

jùnqiàoxiūsèjiǎnyuèjuéjiàng

()()()()

táozuìqīngchèzēng yuánsh?nshuò

()()()()

1、平舌音

2、翘舌音

3、前鼻音

4、后鼻音

5、整体认读音节

二、请你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解剖(pāopōpōu)一摞(lu?luòluó)

尽量(jǐnjìnjīn)强迫(qiángqi?ngjiàng)

三、请继续认真完成下面的组词题。

1、请用相同读音的字组词(6分)

wù醒()()气()必

jì天()针()()祀

2、请将下面的“奉”按不同的意思组词(4分)

①给,献给()

②接受()

奉③尊重()

④信仰()

四、请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6分)

1、窗玻璃上的一只小蝴蝶正对着初升的红艳艳的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缩句:

2、听了冯巩表演的相声,把我们的肚子差点笑破了。

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找出与原句意思相同的句子,打“√”。

原句: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①又烂又软的淤泥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

②又烂又软的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③又烂又软的淤泥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吗?()

④这样重的老象,又烂又软的淤泥是承受不住的。()

五、请阅读下面一段话,想想其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填写在相应句尾的括号。(3分)溶洞到底有多大?它的面积达4400平方米,顶高20多米。()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把它装饰成一座富丽堂皇的殿堂。()那别致的垂帘石,巨大的挂幕石,逼真的彩带石,玲珑的宫灯石……使人目不暇接。()

六、下面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4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口语交际是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训练的一项内容,放轻松些,相信你一定会谈得很好。

《桃花心木》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文章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相信同

学们一定对文章记忆犹新。下面,我们就结合这篇文章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和感悟,好吗?

一、填空(4分)

《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的一篇(文章体裁)。作者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的道理。

二、那么,本次考试的成功将会使你的学习生活发生改变,请你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将如何面

对外国语学校独立的集体生活,你将从哪几方面做准备呢?(4分)

阅读理解阅读文章可要细心呀!

阅读

(一)①大家可听说过存疑读书法?②古人云: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实为精辟之论。

③我们读书,就是要处处b“设防”,对那些还没有证实过的新观点,更不能轻易相信或随便

放过。④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设疑,看书中的论述能否释疑。⑤若能,他是怎样解的;不能,自己便要试着去解。⑥如果二者都做不到,那么,②

把这一观点暂时记下,留待日后寻找答案。⑦不要小看这c“存疑法”,更不要以为读书留的疑问越多就越没有读通。⑧一个人读书,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疑问,往往比会背十页书的收

获还大。⑨因为前者是能动的创造,而后者是简单的记忆。

⑩总之,读书不要把自己仅仅当成一只d“空筐”光想着e“装”知识,而要讲究发现、创造。

⑾只注重积累,不过是在别人身后爬行,只有同时也注意创造,才能建立自己的学业大厦。

1、文中划线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2分)

2、文中五处引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a表引用b表强调c表强调d表特称e表否定

B.a表引用b表强调c表强调d表特称e表强调

C.a表引用b表特称c表强调d表强调e表否定

3、文中加点句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和

。(2分)

阅读

(二)摆渡老人

李文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位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

就做好了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还是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

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风吹淌到离渡口

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

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里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

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了一个偷懒的理由而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

:“ 今天怎么这么早?”“ 也许是身子不舒服,早上总起不来。”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

缓地说,“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就起了个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一人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突然回头对我说:“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睛里竟满含着期待

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

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去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摆渡,接送你们上学放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了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

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

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回撑()笨拙()哄笑()起哄()

2、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文中运用了、、、等描写。(4分)

3、第五自然段加点的词表现了当时“我”和的心情。(2分)

4、“那双眼睛里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中,你是如何理解“竟”这个字的? 句子中用“竟”字,说明了什么?(3分)

5、作者真的想“再见见摆渡老人”吗?为什么?(3分)

作文认真审题后,再动笔作文呦!

同学们,赠送礼物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相信同学们都曾馈赠过礼物给他人,我们所送的礼物不一定贵重,但它一定是珍贵的,对吗?

下面就请以“送一件礼物给XXX”为题写一篇文章。(30分)

要求:

1、认真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50字以上。)

2、叙述要有条理,语言要准确、流畅,要写出真情实感。

3、作文中要避免出现同学们自己的真实姓名,可以用别名代替。

下载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语学校2014届小学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品德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