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教育学科计划
生命教育学科计划
一、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
生命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认真贯彻生命教育的内容、形式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教育内容重点、形式为:
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
3、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建立自然美好的性别角色形象;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5、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钦佩顽强的生命。
6、.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7、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8,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
沾河林业局红旗小学梁丽娜
2014年2月28日
第二篇:生命教育活动计划
金凤中学生命教育工作计划
一、教育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二、教材分析
生命教育领域。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学会欣赏、热爱自己的生命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进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命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三、教育目标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成长、价值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四、教育主题
本生命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康发展”为主题,包括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环境等。分两个模块开展;
㈠ 生命如歌。包括生命之歌、智慧之歌、诚信之歌、礼仪之歌等专题。㈡ 真情感动。包括感恩父母、师恩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祖国在我心中等专题。
五、实施途径
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学科教学
科学(自然)、生物、体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二)专题教育
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
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并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同时结合2008年竹箦中心学生青春期的成长特点,探究生命伦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内容。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压力,探讨关爱他人、保护自己的途径与方法等。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1、班团队活动
少先队结合争章活动,运用游戏和情景体验进行自我保护、网络安全、性别意识等教育。团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活动和同伴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
2、节日、纪念日教育
利用法定的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要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预防艾滋病日和清明节、重阳节等为契机,关心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关注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进行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3、仪式教育
通过入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精心组织设计,力求规范长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4、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重要载体。绿色环保、生物科技、心理互助、体育健身等,学校重点发展,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欣赏和热爱生活。
5、实践活动
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结合春(秋)游活动让学生在科技馆、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禁毒馆、公安博物馆和参加任阳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六、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典礼:全校师生理解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
2、国旗下讲话:进行诚信、礼仪、安全等专题教育;
3、专题讲座:邀请关工委、交警队、教师讲师团、老革命等;
4、环境教育:黑板报、校园网宣传、橱窗宣传等;
5、学科渗透:体育、科学、品德课堂教学;
6、家长会:利用各年级家长会进行专题教育;
7、课外活动:班队活动、网络教育、祭扫烈士墓、重大节日教育;
8、仪式教育:入队、毕业典礼等;
9、实践活动:春秋游活动渗透教育
第三篇:【学科计划
【学科计划.教师备课】
1.2008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备课本课时数()反思数()、复习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 备课本课时数()反思数()
3.2008第二学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备课本课时数()反思数()、复习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备课本课时数()反思数()
3.2009第二学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备课本课时数()反思数()
注:因2009学年第一学期参加温州市领雁工程学习,所以材料往前推一个学期。
【作业与辅导】
作业批改:
1.一年级下册数学 典型错题分析(2008年学年二学期)2.三年级上册数学 典型错题分析(2009学年第一学期)3.三年级下册数学 典型错题分析(2009学年第二学期)
课外辅导:
1.一年级下册数学
后进生工作计划、辅导记录、总结(2008学年第二期)2.三年级上册数学
培优扶差计划、培优扶差辅导、辅导总结(2009学年第一期)
3.三年级下册数学
后进生工作计划、辅导记录、总结(2009学年第二期)
【评价】
命题检测:
1.一年级上册数学平时成绩评定表(在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本1的前面)2.一年级下册数学平时成绩评定表(在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本的前面)3.三年级上册数学平时成绩评定表(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本的前面)4.一年级下册数学 测评方案(2008学年第二学期)5.一.二年级下册美术 测评方案
6.三年级上册数学 测评方案(2009学年第一学期)7.一.二年级上册美术 测评方案
8.三年级下册数学 测评方案(2009第二学期)9.三.六年级下册美术 测评方案 质量分析:
1.一年级下册数学 试卷分析 试卷讲评课 期末质量分析 2.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分析 试卷讲评课 期末质量分析 3.三年级下册数学 试卷分析 试卷讲评课 4.一.二年级下册美术 期末质量分析 5.一.二年级上册美术 期末质量分析 过程评价:
1.班级评价照片
2.学生突出表现(学生绘画集)
【评价】
研修活动: 1.继续学分卡
2.2008学年第一学期 个人记录本 3.2008学年第二学期 个人记录本 4.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个人记录本 4.2009学年第二学期 个人记录本 5.公开课或专题发言证书.其他证书 教科研:
1.论文(1)篇 案例撰写(1)篇 教学设计(1)篇 科技教育活动方案(2)篇
2.教育专著心得体会(见个人记录册)
3.瑞博()篇(附瑞博平台个人首页日志目录)
第四篇:学科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6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的精神,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积累诗词,对课本中出现的诗词要能熟读成诵,并适当拓展唐诗,了解相关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拓展关于属对,词性和词类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涵,体味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意境。
2、使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语言,并能尝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说明道理。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能力,学会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2、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德育渗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0课,其中古诗文共课,现代诗歌 课,散文小说共 课,作文 个,口语交际 个。
教学重点:
1、积累字、词和古诗文。
2、诵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
3、学会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2、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
根据本册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积累的古诗词较多,而现代文的解读分析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诵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诵读方法、探究的方法,加强思维训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这个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
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五、具体措施
1,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全面服务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既不能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远近。
2,从严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一些学生决不放任自流。
3,找更多的学生谈话,切实走进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4,全面地进行有效教学,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
5,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教学安排
第一周入学教育及第1课。
第二周第2、3课。
第三周第 4、5课以及口语、写作、写字。
第四周第 5、6课。
第五周第7、8课。
第六周第9课以及口语、写作、综合性学习。
第七周第 10、11课。
第八周第12课以及口语、写作、综合性学习。
第九周第21、22、23课。
第十周第24、25课。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13、14、15课。
第十三周第16、17课及口语、写作、综合性学习。第十四周第 18、19课。
第十五周第20课以及口语、写作、综合性学习。第十六周第26、27课。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第28、29课。第30课。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刘素丽 2010年2月
第五篇: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莘县燕店镇实验小学沈灵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反生命的行为以及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等愈以严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的生命发展本质,这使得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地制约。是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的盲点,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其对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已经成了我们目前学校教育尊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解决新形势下小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使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十七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课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重要理论。
(二)法规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法规政策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李颖校长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
(三)实践依据。本课题研究主要实践依据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坚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原则。追求“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学境界。实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唤醒生命发展”的自觉行为。在点化和培育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也在唤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和实践创新,从而引导师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
四、研究目标。
通过我校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探索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观点出发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研究在学科中渗透怎样的生命教育内容;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参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吸取前人研究的成功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通过对青少年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为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了解生命教育学科渗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对比观察法:对研究初期、中期、后期青少年对生命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对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出一个普遍性的、较为客观的结论。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建立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整理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活动中的典型例子,为研究结论的获得提供事实依据。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11、3——2011、8)。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3、5)。
1、落实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着手具体的研究工作并对探讨得来的方法、途径及策略进行收集整理。
2、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进一步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成果整理。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拟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形成生命教育学科渗
透的案例集,得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结论。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5——2013、10)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进行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精心设计教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课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3、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形成可持续研究能力。
九、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一)教学方面的成果
教师层面:转变了教育观念
1.(1)把“生命意识”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2)把“珍爱生命”作为学校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追求
(3)把“焕发生命活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取向
2、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学生层面:树立了生命意识。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1、学生获得了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2、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能力;
3、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懂得了爱惜自己的和别人的生命。
(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书面成果:
1、完成了《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调查》的调查报告
2、完成了《浅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让生命之树常青》的论文
十、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待激发和保持;
3、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
4、需要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今后的设想:
我校将把对该课题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并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课题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这项工作还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向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
王学凤《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黎建球《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