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普通话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是二年级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普通话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是二年级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相当小,理解水平很低,这是他们的朗读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抓好生字教学,为朗读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二年级语文课教学中很重视抓好生字教学。二年级语文的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读生字,另一类是会写生字。这两类生字都要求学生会读,读准字音,第二类生字同时还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教学时,我对这两类生字注意区别对待,把握侧重点。对认读的生字教学,我着重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拼读,知道每个生字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念第几声,如何拼音。练习拼读过程中,当出现读音错误时,我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正音,这样,确保学生能够把每个认读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对会写的生字教学,我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正确拼读,把字音读准确之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够说出每个会写生字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偏旁部首,笔顺怎样,同时教给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好看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书写,把每个会写的生字字形记清楚。这样,学生把生字学会了,解决了字音问题,朗读课文的“拦路虎”就给扫除了。
二、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课文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知道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对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都不知道,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为了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在二年级语文课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与学生讨论文章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这首诗里不明白的词语画出来,我就这些词语作出解释,让学生明白。弄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后,我就引导学生试着说出每句诗的诗意。经过以上教学,学生明白了古诗所写内容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只要经过认真的练习朗读,就可以有感情地把这首古诗朗读出来。
三、反复练习熟读课文,这是培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保障。在进行了课文教学之后,我就鼓励、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对所学课文反复练习朗读,敢于大胆开声读书,把所学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逐步过渡做到有感情地把所学课文朗读出来。并安排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站到讲台上对同学们进行领读。这样,对同学们共同提高朗读能力有很大作用。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小课题
《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方案
海阳市留格庄镇第二小学 王玲
《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小课题,2009年10月由海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了保证该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现制定研究方案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书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把‚读‛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书声朗朗‛的课堂也是屡见不鲜。‚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也成为了很多教师的共识。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课文细碎的分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他的作用不是机械的传授知识,而要以‚授人以渔‛的思想指导,适时有效的加以引导。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从笼子里释放出来,还学生天性,给学生自由,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校组织的听课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中的‚读‛却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读书的场面不断出现,却停留在‚高耗低效‛的层面上,朗读的量提高了,但质并没有保障,从而使得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实效性,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机械的一遍一遍的读,学生的思维没有‚由文到情‛的体验过程,自然读书的效果也不好。所以我们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作为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年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我认为朗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会读、乐读‛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力求读的形式多样,每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赛读中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行积极的体验。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文贵自得‛,鼓励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自己读懂,这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以演促读,使他们学得活泼、主动。我们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重视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效性。
朗读的实效性的问题也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在备课的环节下功夫,使每一个环节的朗读更有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感情是朗读成功的关键。因此,诱发学生的感情是朗读训练的第一步。‚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作品中,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达情,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以强化表达某种感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学生,于情理之中传授知识,讲明道理,使其受到教育,做到以情传情,情理相融。这‚以情传情‛就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流露的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感情‚移‛到教材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把作品中的‚情‛融入 2 到学生的心田,达到‚感情共鸣‛。这样,朗读更能读出味,读出情来。
2.修正朗读弊病,打好朗读基本功。
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4.培养愿读,乐读的习惯。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5.多练读,少评价
朗读是传声的艺术,而非评价的艺术。它需营造的是一个以语言为凭借的声音场,从而感染学生的心灵。评价朗读比朗读的难度更高,因为评价不但要判断出某人读得好或不好,还要用语言表达出其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朗读点评能力好的学生,不但自身朗读水平要高,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强。一般情况下,学生连读好都有困难,又该怎样去评别人呢?可见让学生去评价读得怎样,不大符合学生实际,3 显得有些盲目。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也评不出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挫伤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大面积、有层次的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怎么练读呢?就是让学生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反复练习。怎么分层次?总体上一是读准读熟练,二是读得自然、有感情。学生读不好,老师多范读,学生多跟读。
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要练好朗读,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这也是防止唱读的比较有效的办法。语音是‚口耳‛之学,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课文读得很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技能,学得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哪些地方特别需要跟读呢?难读的地方要多跟读(长句子、生字多的地方、拗口的地方);指导有感情朗读时,学生读不好时,要让其多跟读;学生朗读水平较差要让其多跟读。
6.提升学生的自主品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7.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
四、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研究的对象是留格二小二年级的小学生
2.研究的范围是二年级语文课的朗读能力培养
五、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我校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现状,找到研究的根基,体现研究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课题组打算采用教师个案分析法和学生朗读能力测试法。对教师的朗读指导水平和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打算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调整。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为了了解我校二年级教师指导朗读的能力和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找到研究的根基,体现研究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课题组打算首先对二年级教师朗读指导能力进行分析,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能力测试。同时查看《新课程标准》、《走进课程》等理论书籍,寻求理论支持。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动态,以寻求研究的原点。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计划,召开研究人员会议,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4月)
我们打算进行课例研讨、跟踪调查、集体备课、上观摩研讨课、寻求上级领导的指导等方式不断探索,不断调整朗读能力培养的思路和相对应的课堂教学的思路。
首先,我们要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主要由课题组领导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外出考察学习、自学等方式,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发展的趋势。
其次,要进行广泛的课例研讨。我们要定好课题,集体研究,制定出朗读能力培养方案,并在班级实施,课后进行反思、对比、分析,进一步优化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检测,获取信息。必要时准备寻求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便于我们少走弯路,尽快获得成功。
我们还要经常性进行集体备课,深挖教材,了解学生,共同研讨。在每一个阶段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写反思,写随笔,及时改进,使得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
(三)总结阶段(2010年5月)
研究的完善阶段,要对过程性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建立课题研究档案,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准备结题。
七、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王玲 负责方案的制定、报告的执笔、具体的实施 课题组成员:高淑凤 于丽霞 荣文琳负责具体实施
八、预期成果形式
本研究成果包括: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研究课、资料展示等。
2009.10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 许天洪
【摘要】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有效的朗读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朗读是语文的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朗读指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指导 教师 学生
有效的朗读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中怎样恰当进行朗读教学呢?
首先,让教师的范读成为一种引领,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郭沫若曾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作者借字抒情,目的是为了读者能够借字生情,得到共鸣,因此,朗读者要善于披文入情,把隐藏的感情披露出来,并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有声语言把它传达出来。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是学生模仿的源泉。作为朗读者的教师善于“披文入情”,读出文章的味道,成功的朗读,可以省 去教师许多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品位和素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的语言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但是这个“懂”往往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许多学生无法对作品产生共鸣,无法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无法把握作者的情感。这里,就需要教师进行朗读分析,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作为语文教师基本技能之一的范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本宣读,更应是一种“美读”,把作者的感情在学生感知课文时表达出来。教师的范读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第二,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形式朗读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形式多样,首先是个别学生朗读,要求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漏读、错读之处要记牢,以便读后进行纠正、讲评,同时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其次是分组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要求整齐,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分组读也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是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拨之后加深印象。与齐读相对的是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语调、语速、感情可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最后是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这种读法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一、要学生主体参与,增强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得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引导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寻求愉快的智能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上自立的人。
二、要分阶段进行训练
开始阶段:注意力集中在字的形、音、义上,一字一顿,读起来往往断断续续,不能按词分出音节,不能连成句子,缺乏词、句和段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持续阶段:能够把词、句连贯起来读。这时又急于综合,想读的流利一些,易出现增字、减字、重复、颠倒、认错和忽高忽低、矫揉造作等毛病。巩固阶段:由于对词和句子有了较明确的理解,具有了分析和综合能力,逐渐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田”,“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样就能流畅准确地进行朗读了,朗读纯熟了,自然就能流利地背诵。熟读成诵,不仅有助于阅读者丰富词汇,而且有助于深入领悟文章的精微之处。
三、要做到“口诵心维”
朱熹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之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所以,朗读必须把握其“口诵心维”,“心维”最为要紧的特点。
四、要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前人谓“凡行文字句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意会”,就是细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必须把握感情发展的脉络,尔后才能根据感情的变化来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并通过语调、语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朗读《木兰诗》的头一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朗读时要表现一种不安和沉重的感情,情绪要舒缓,语调要低沉。“复”、“不闻”、“惟闻”要读得稍重,“唧唧”、“机杼声”、“女叹息”要轻些,“复”、“息”要拖长,以表示愁思之长。而朗读《木兰诗》的第六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朗读时要表现一种炽热的感情,情绪要欢愉,语调要畅快,每一句的词语都要有强弱高低的变化。朗读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进行,有时要慷慨激昂,有时要庄重沉着,有时要急促紧迫,有时要舒徐委婉,有时要低音回旋,有时要情意绵绵,等等。总之,朗读要服从于思想感情,“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的朗读,又可使读者品味出文章内蓄的情感。
五、要分清不同的体裁
朗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具体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读诗和散文,要运用形象思维,以激荡的感情,富于变化的声调引入展开丰富的想象。读小说和戏剧,句子要连贯,使人听得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叙述 语言应该读的朴实、自然,人物语言,要传达出说话人的腔调、口气,表现出他的身份。读议论文,要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语调也要有变化,号召、鼓动,语势宜高;陈述解说,语势宜平;申述、论辩,语势要有高低、曲折,以增强感染力。读说明文语调要平稳,少带感情色彩,以明晰清楚为好。
六、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在阅读的文章中,句子是参差不齐、富有变化的,既有表达丰富内容与深沉感情的长句,也有言简意赅、表现急促节奏的短句;既有活用成语、古语及庄重凝练整齐的整句,也有行文自由疏放的散句。在朗读过程中,阅读者要流利地读出停顿、重复、强调,强调语气等等,并且不破句,不拖腔,不错字,不重复,“口有所诵,心有所思”。先说停顿,一般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较长;分号、逗号停顿较短;顿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停顿更短。这是语法停顿。有时为了突出某一语意,强调某种感情,可以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这是强调停顿。再说重意,一般说,定语、状语、补语、谓语和有些代词,常要重读,即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和强度来强调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这叫语法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情进行重读,这叫强调重音或意义重音。如“刘胡兰屹立在刑场中间,像钢铁巨人。”朗读时,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使声音有大小、长短、疾徐、高低、断续之别,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动听。
七、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要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区分多音多义字。例如“拗口和执 拗”,“行列和行军”,读错了就会闹笑话。有时还会引起误解,如“买和卖”,声调念错了,就不知道是买进还是卖出。
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参考文献: [1]丁莉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J]观察与思考 2011.2 [2]粟桂华、杜中梅《浅析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1-03-04]
[3]王文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第四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不仅是感知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相互合作将会变行越来越密切,一个人的朗读与表达随之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流畅叙述出来,才能把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自如地表达出来。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不要仅从自己所教科目考试的名次出发,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本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切不可急功近利,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二、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朗读时间。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了,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学生就不能直接主动与书本对话。因此,教师在课文分析上一定要做“减法”,坚决摒弃那种逐段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需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教师只有“浓缩了知识”,课堂才有“剩余时间”。只有有了富裕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处方朗读时间。具体讲,每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此外,教师还应把每天早晨的晨读课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不得因赶时间,抢进度,而随意把学生的晨读时间据为己有,用于讲授未教完的课程内容。
三、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内驱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自我表现欲旺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在课堂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朗读,如:个人朗读竞赛,组与组之间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竞赛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辩论会等,让学生体验喜悦,体验成功,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好朗读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自觉纠正“以考定教”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加强口算练习做起,特别是要加强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学生计算出错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要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只有在计算过程中规范书写,才能保证自己能看清运算的符号和数字,才能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对所要计算的题目,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致使计算结果错误或在计算中“走弯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计算题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的符号,三要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
4.加强错题的分析和比较。要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加强易错题的比较性练习,提高其计算的正确性。
5.在计算中合理使用估算。估算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要养成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在计算每道题时,先根据数字的特点,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对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