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三个问题

时间:2019-05-14 08:0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桃花源记-三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桃花源记-三个问题》。

第一篇:桃花源记-三个问题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1.《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2.当然,这种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我们不去苛求古人,但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3.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但他却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那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和平安宁,自给自足,怡然自乐。它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虽然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仅是一种空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即是说,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它无情地鞭笞和批判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它大胆地否定了君权,提出了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

第二篇:《桃花源记》问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问答题

1、课文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表现了桃花林奇和美;(2)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3)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4)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一情节作铺垫。

2、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

外面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自己长时间与世隔绝。

3、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而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4、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6、文章最后写到刘子骥去找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这样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神秘的气氛。

7、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理想?

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8、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及含义是什么?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9、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花源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不同:桃源人不象外界人民那样存在着阶级差别,贫富差别,他们不必担心战争的侵害,他们人人平等,老有所养,生活安定、快乐。寄托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0、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第三篇:三个问题

其一,“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其二,“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大家一听,表示佩服。

其三,“古代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师摇头:“这个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同学们,好好想想吧,下课。

做人要争先

处事要灵活

做事要学以致用

第四篇:督导学三个问题

张振水

11教本 1104010107 就我国教育现状下为什么教育督导处于一个督导无力的现状?

(一)督导队伍形成的非选拔制导致名义督导队伍庞大,但实际工作人员有限,专家更少

从督导队伍的形成途径来看,不少专职督导事实上是一种级别待遇的安排,而不是一种具有硬性岗位职责的职位;兼职督导主要是教育督导机构单方面的聘任,而不是公开选拔制,这样形成的兼职督导多是一种荣誉,而无法形成双方自愿的、具有契约和承诺约束的责任和行为。

(二)督导机构的非独立性使其所从事的活动缺乏能动性,多是完成任务式的或上传下达,而且以行政性督导为主

督导机构不具有独立性,绝大多数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和指派,或主要追随上级督导部门的活动走,无法或无能力有效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主动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督导活动。换言之,大多是完成上级任务,或者跟上级一起完成一些督导活动;而且行政类督导活动多,而专业性指导活动少。

(三)外部环境支持不够,支持教育督导的外部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从市县督导机构所描述的督导经验来看,有领导重视、有为才能有位、强化自身业务队伍建设、选聘高素质的督导队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共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特色指标、制度建设、规范程序、强化督政(对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校长履职督导、建立目标责任制、与乡镇签订责任书、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重视督导评估结果的运用、强化过程督导、日常督导、强化督导的针对性、多元化专项督导等等。

(四)自身力量弱小,体系化、规范化、自主化督导发育不足

市县督导机构所描述的督导问题有:管理体制不顺、督导机构缺乏独立性、受制于教育局、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区分不清;以政代督现象普遍;督导室机构自身内部结构不全、教育督导职能发挥不够;督导编制不够、人员不足;素质差参差不齐,业务培训少、素质教育督导的方法比较单

一、督导的专业化水平低;督导人员的年龄及专业结构不合理;待遇不明确;督导制度不健全、工作机制不规范;办公条件不到位,无专用车辆、办公室紧张、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办公经费短缺;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不够、存在督而不动的问题;督学责任区责任有待落实、镇政府的积极性不够;对督导的宣传不够,认知度低;地区间缺乏交流,无法掌握大的工作动向;定性评估难以把握;未聘任区级专兼职督学等等。教育督导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如何去把握?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教育督导的发展应该向服务型、增值性、独立化、分类化、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信息化、体系化转化。

服务型。督导不只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督导对象的积极性;评价体系不是唯一价值标准,更多的是方向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而不是一味地被冷冰冰的、繁琐的KPI牵着鼻子走,忽略了督导评估的本来目的。只有服务,才能体现专业,才能实现教育对被教育者的增值,才能实现发展性、指导性督导和评价。

增值性。增值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督导和评价的不二选择。教育是面向未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值服务,素质教育是战略主题,不能纠缠于形式,不能向着东却走到了西。

独立化。教育督导必须成为促进教育发展一股独立力量,推动教育政策的落实。分类化。必须针对不同的督导对象和督导任务,实行分类化管理。

专业化。需要形成专业化的教育督导队伍,开发科学的督导评估体系,更多地帮助学校内涵式发展。

标准化。采用科学的督导评价工具,实施科学的督导流程、督导方式、督导评价。

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督导对象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督导服务。

信息化。引进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系统,从繁琐重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促进督导效率和督导效果的提升。

体系化。形成职能齐全的、高效的省市县学校完整的督导管理机构体系;具有相当社会影响的客观的、及时的教育督导评价信息发布系统;稳定的教育督导支持保障体系。

3如何才能树立督导的权威性?

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在于其奖惩能力,或者叫做约束能力和激励能力。督政是为了评价政府是否履行了教育的职责,或者履行的程度,或者有好的做法;督学是为了检查评价学校是否尽职尽责地履行了教育教学的职责,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评估,就是对教育教学的最终成果按照评估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督导本质是评价,包括对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的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履职的评价以及教育教学成果——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评价。

评价需要系统的评估规划、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以及及时客观的反馈。只有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流程客观公正,才能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也才会具有评价的权威性。在此权威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评价结果的运用,即奖惩,才能发挥其权威作用。

评价结果的运用,要与教育督导的问责与整改制度建立联系,并形成长效机制,这样就会让被督导对象重视督导评估结果,自然可以增强教育督导的权威性。

当然,督导的权威性,不仅在于惩罚,更在于树立榜样,在于公开督导的结果,这样更能从正面引导政府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并为督导对象提供发展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散文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二.字音字形: 1.缘(yuán)

2.豁(huò)然

3.俨(yǎn)然

4.阡(qiān)陌(mò)交通

5.垂髻(tiáo)6.怡(yí)然

7.便要(yāo)还家

8.咸(xián)来问讯

9.语(yù)云

10.遂与外人间(jiàn)隔

三.字义:1.武陵人捕鱼为业

职业

2.缘溪行

顺着

3.忘路之远近的 4.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5.复前行

向前,往前

6.欲穷其林

穷尽,走完

7.仿佛若有光

8.便舍船

舍弃,放下

9.初极狭

刚开始

10.复行数步

11.土地平旷

开阔

12.屋舍俨然

13.阡陌

交通

14.悉如外人

15.黄发

垂髫

16.并恰然自乐

一起

17.乃大惊

竟,竟然

18.具答之

详细

19.便要还家

20.设酒杀鸡作食

摆设,准备

21.咸来问讯

2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3.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

妻子儿女

同县的人

与世隔绝的地方

24.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25.无论魏晋

26.皆 叹惋 都

感叹惋惜

27.余人各复延其家

请,邀请

28.辞 去

告辞离开

29.此中人语云

告诉,对„„说

30.不足为外人道也

值得

31.便扶

向路

32.处处志之

名词动用,做标记 32.及郡下

到了

33.诣太守

34.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

立即

派遣

35.寻向所志

名词,标记

36.欣然规往 计划

37.未果

实现

38.寻病终

随即,不久

39.后遂无问津者

40.遂迷

四.成语:1.世外桃源:古义,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乱、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义,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3.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古义,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今义,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或心情由沉闷一下子变得愉快。

5.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6.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7.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8.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9.鸡犬相闻 :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五.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翻译:。(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翻译: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翻译: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翻译:(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翻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12.后遂无问津者。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六.问题:

1.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名______,字_______,生活在战乱苹繁的晋朝.文章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气淳朴,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和平安详,和睦团结,平等淳朴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战乱、剥削、压迫的愿望.(2){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的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最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皆叹惋的原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描写桃源人社会风尚从哪两个方面进行的:

人际交往和生活状况。

8.从文中哪两件事情能够看出桃花源是虚构的: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先秦时代来此,衣着又怎么能和晋代人的衣着一样?“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沿着路标走又怎么会迷路?

9.作者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目的及意义:

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10.文中结尾的作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已在增强故事的真实效果,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11.武陵人发现桃花林,他“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 1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武陵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经过。

沿溪行,发现桃花林,穷其林,尽于水源,发现山洞,舍船入洞,发现桃源。

13.渔人临别时,桃源人嘱托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他们什么心理?结果怎样? 他们怕桃源外的人知道后,干扰了自己和平安定的生活。渔人没有遵守桃源人的嘱托,直接去报告了太守。

14.桃花源位于: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林的小溪源头处的山口处。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 答: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人民深切同情,因此他虚构了这一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衬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对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和平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16.桃源人与世隔绝,问渔人“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正如: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17.桃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写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18.从“初极狭”到“豁然开朗”与陆游的哪句诗韵致相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文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概括渔人在桃源所见的人:a.衣:悉如外人。B.貌:黄发垂髫。C.行:往来种作。D.情:怡然自乐。

21.概括渔人在桃源所见的景:a土地平旷。B屋舍俨然。C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22.桃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对他们有弊的一面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3.文中描述了几种美?答:桃林美,田地美,民风淳朴美。

2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桃源社会怎样的景象?答:借代。指老人和孩子。表现出桃源社会里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生活安乐,无忧无虑。

25.文章4、5段写太守遣人寻访而迷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用意何在?答:目的在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充分地表现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情,同时也说明桃花源在当时社会是一个无法寻觅的地方。

26.初见桃花源的整体感受:豁然开朗。

27.写桃花林的美好有什么作用?答: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做铺垫。

28.桃源人来这的原因是什么?答:避秦时乱。

29.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再过动荡的生活。

3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用《大道之行也》中那句话来形容?答: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1.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2.写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的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3.课文中表现渔人不讲信用的句子: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34.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 ——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35.桃源人见到渔人大惊的原因是: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已经很久没见到陌生人了。

36.本文从哪几方面对桃源人进行描写?答: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精神风貌。

37.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答:a.为自己与世隔绝久远,消息闭塞而叹惋。B.为桃源外社会动荡而叹惋。C.为世人饱受战乱之苦而叹惋。七.古今异义: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很像。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及邮电事业的统称。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间隔:古义,断绝往来;今义,距离。

下载桃花源记-三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桃花源记-三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所得税的三个问题汇总

    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存在三个问题一、动态还是固态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固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先设定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个......

    二手车的三个主要问题

    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往往首先考虑价格,希望能用同样的价格买到高一个档次甚至高很多档次的车辆,“名牌效应”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所以很多使用时间超过8年的名牌车依然有很大的购......

    年终总结要注意三个问题

    年终总结要注意三个问题 “千山鸟飞绝,都在写总结;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总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写总结;送君千里终一别,回去还得写总结;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总结;年年岁岁......

    销售管理 -三个问题

    1.论销售管理人员掌握商品知识的重要性。 (1)商品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理生化和技术特性以及市场质量特性; 物理:商品可分为高分子大分子链结构的几何形状和高分子物的聚集......

    桃花源记课文(范文大全)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桃花源记剧本

    《桃花源记》 第一场 【话外音】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夫划着船出现)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豁然 俨然 衣着 阡陌 鬓 要 邑 诣 骥 语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通假字:具、要;古今异义:交通......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感情。2.熟读背诵课文。3.运用在本文积累学习古文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