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X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调度会上的发言
在全X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调度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督促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各责任单位和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了具体人员和创建措施。
2、细化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生态环境实际和县城、乡(镇)、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制定了我县《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各乡(镇)都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创建省级或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实施方案。同时,加强了生态文明 1
城市建设工作考核,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
3、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为营造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良好氛围,X日,我县召开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动员大会,迅速传达上级相关会议精神,制定了宣传方案。深入到乡镇、社区、村,通过发放《公开信》、制作宣传板报、发送短信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干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倡导文明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模式,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4、加强培训,提升业务能力。6月X我县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参加X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培训班,X月X,又组织参加了全市农口系统干部学习班。认真学习了有关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区创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崛起等方面内容。县环保局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学习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申报程序等内容。
5、分步实施,开展创建工作。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我县认真开展了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从2008年开始启动,目前已有国家级生态乡(镇)经X个:省级生态乡(镇)X个;省级生态村X个: 2011年我县计划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X;国家级生态村X个;省级生态乡(镇)X个;省级生态村X个。目前,X个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的单位均与X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签订了合同,编制了生态规划。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申报材料已准备完毕,并报
送江西省环保厅审查。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材料也已上报。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正在积极准备,预计明年初完成规划。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会后,我县将认真贯彻好今天的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创建工作目标。
1、加强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一是推进工业废水减排。严格按照国家、省制定发布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标准,加强全县各主要水污染企业减排监管力度。二是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河道水渠整治,加强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和对主要江河、水渠的整治,重点整治X源头的环境污染。三是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污染治理,搬迁或关闭位于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因地制宜建立畜禽养殖小区。不断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量,扩大有机肥的施用范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四是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整治,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尾气污染检测。
2、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一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完成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大、安全保障差的企业整治,优化工业布局,构建高效、低碳、环保的工业体系。提高企业进园门槛,加大环境监测和节能监察力度,对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核,禁止新上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X茶、有机稻、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力度,以“名、特、优、新”为重点,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现代农业布局。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与企业间 “中循环”,企业与社会“大循环”。
3、优化人居环境,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一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依托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六改四普及”推广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二是狠抓植树造林工作。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抓手,突出通道绿化和城区绿化,着力发展X和毛竹产业,重点实施9大绿化工程X,不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对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主干河流、重点水库等的开发建设。三是优化人口环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质量,综合治理男女性别比,实现男女性别均衡发展。
4、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支持生态产业、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引进和投入。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污染防治、水土保
持、河道整治、植树造林、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健康开展。
5、强化督查考核,确保任务全面完成。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进度,加强督查考核,定期调度和督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情况反馈制度、进展督查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二篇:在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调度会上发言材料
在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调度会上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安排,我乡举全乡之力,于3月12日开始,集中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四清理六落实”专项活动,截止5月18日,我乡完成二女户结扎7例,落实补救措施8例,双全户结扎119例,上环79例,社会抚养费足额征收为0,其中二女户结扎、落实补救措施、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三项工作列全县倒数第二。导致这次“四清理六落实”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计生基础薄弱。我乡李庄、禾江两村,自从发生李庄事件后,群众抵触情绪较大,计划生育工作难于开展。目前,通过近两年努力,一些基础性工作得到恢复,但总体水平与外片村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作力度不够大,我们虽然分了两个大组进行集中清理,但工作力度仍有一定差距,没有采取一些超常规措施。
为抓好我乡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照差距,加大力度,切实提升我乡计生工作水平。我们将从以下个方面努力:
1、以超常规措施加大计生宣传。通过每刷一批墙体标语,每挂一批横幅标语,每竖几块大型宣传广告,每一次开展干部走村串户宣传,形成强大宣传攻势,做到计生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以超常规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坚决落实好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将目标任务落实到班子成员,落实到乡村干部;强化工作过程的调度、督查,严格执行奖罚,切
实做好重奖重罚,绝不姑息工作失职、工作效果差的人和事。
3、以超常规的措施主攻重点、难点。将四术、环孕检等基础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将李庄、禾江计生工作作为难点来攻。将社会抚养费足额征收、“两非”案件作为薄弱环节来突破。继续推行集中80%的时间,集中80%的人员来抓计生工作,真正做到抓重点、攻难点、突破薄弱点,以此来推动全乡计生工作上新台阶。
第三篇: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XX区做会议发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区城市建设工作以加快市区一体化进程、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场化运作、BOT、BT融资等方式,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又上一个新台阶。
一、攻坚克难,全力以赴,2007年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7年XX区城市基础设施步伐加快,本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好重点工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迅速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的指导思想,XX区委、区政府出大力气、下狠功夫,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额度达到3.55亿元,创历史新高,全面启动了城区路网、市政设施、绿化美化及安居改造工程。建设了白山路、学园街等8条城区主要街路,总长4.5公里,形成了“三横两纵”的城市路网格局;城市垃圾集中处理场完成一期工程,实现垃圾日处理能力150吨。改造砟子给水主管网19公里,完成湾沟矿给水管网改造,1
有效解决了林矿区居民吃水问题;完成引水入城景观廊道、XX公园基本建设,初步形成城区自然景观带。完成滨江公园、沉陷新区、便民路亮化美化工程;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9.3万平方米31栋住宅楼建设工程,80%的棚户区居民完成回迁安臵;完成煤炭棚户区改造申报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二、合理规划,细致安排,确立城市建设工作三年发展目标2008、2009、2010年是我市城市发展尤为重要的三年,根据“四城联创”工作的安排,我市要在这三年中完成“四城”中 “三城” 的创建工作,即2009年末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末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根据市区一体化的要求,在这三年的时间里,XX区的城市建设工作将严格按照创建要求,合理布局,细致安排,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为中心,加快城市交通路网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绿化体系。重点建设XX街道与城墙街道之间相互连接的道路路网,改造城市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的街路,形成主、次干路与巷路合理布局的城市路网格局;完善给水、排水管网、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合理设臵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公厕等环卫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以XX大街、浑江为主线、XX广场为核心、辐射到整个XX城区的“点、线、面”
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
三、创新举措,谋好开篇,全力抓好2008年城市建设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还是我市“四城联创”工作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市城市建设工作三年计划的启动之年,因此,抓好2008年城市建设工作,做好开篇之局,对加快我市城市发展步伐,迅速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XX区2008年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五次党代会和区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引,抓住“四城联创”工作全力开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实现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XX区2008年计划投资6.7亿元,主要实施以下建设项目:
一是城区路网建设,计划投资8795万元。维修XX大街北线入口至公路段5.7万平方米路面,续建白山路、学园街二期工程,延伸福泰路、文化路、白山路等几条城市横向路网,使XX大街、学园街与西内环路相互贯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
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3335万元。续建城
区垃圾集中处理场,孙家堡子、三岔子两处停车场,城墙、富强小区两个垃圾中转站,维修加固浑江便民桥至拦河坝段两侧护堤,续建木锯沟河防洪堤,新建XXB区防洪堤,改造站前广场,对砟子居民给水进行分户改造,启动城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逐步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提供硬件设施。
三是城区绿化美化建设,计划投资1305万元。续建XX公园,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拆除孙家堡子点式楼西侧的锅炉房、六号楼前的仓房,建设绿地;对引水入城水渠政府广场部分进行防渗处理;XX大街防洪沟加固;建设孙家堡子江南便民桥至XX一中的沿江绿化带,与江北的滨江公园相互对映,形成完整的沿江绿化走廊;实施XX大街亮化工程,在XX大街入口至公路段增设跨街广告灯饰,主要办公场所和经营场所布臵彩色灯带和霓虹灯,增加城市活力,使XX城区更具现代化气息;加强街路、沿江、沿河、居住小区和办公场所的绿化美化,打造独具长白山物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投资1.9亿元。主要完成07年城市棚户区结转工程,完成各小区的住宅建设任务及配套的道路、绿化、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设,让城市棚户区居民全部迁入新居。
五是煤矿棚户区改造。根据国家批复的煤矿棚户区改造
实施方案和省发改委批复的初步设计,按照建设计划逐步实施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争取用5年的时间完成XX区136万平方米的煤矿棚户区住宅小区建设任务,完成22155户煤矿棚户区居民的安臵工作。
为确保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营造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城区建设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城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强城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区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城区建设的意见。邀请区人大代表经常性的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视察,形成人人理解、支持、投身城区建设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第二,将城市建设工作与“四城联创”工作有机结合。“四城联创”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们将把城市建设工作与“四城联创”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四城联创”工作的规划和部署,周密有序的安排各项城建工程的工期、进度,并针对“四城联创”工作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城建工作和“四城联创”工作齐抓共进。
第三,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确保工期和进度。我们
将把城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项目确立责任人,明确分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并加强对目标运行的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建立工程跟踪制度。我们将对重点工程建立工程跟踪制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经常亲临一线,亲自督阵,亲自研究解决制约工程进度的矛盾和问题。
以上是XX区城市建设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我们将严格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全力开展工作,但因XX区财力有限,在实际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资金短缺的困难,届时还请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资金上给予较大倾斜,使我区的建设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从而加大市区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步伐,保证“四城联创”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发言完毕,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四篇:在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在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推进会上的发言
省发展改革委(2015年11月10日)
尊敬的贻琴副书记、德贵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于近日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对于切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意义十分重大。
我省《实施方案》印发后,省发改委按照付京主任关于要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要求,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学习。经过初步学习讨论,我们认为,我省《实施方案》完整涵盖了八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既体现了中央精神,又结合了贵州实际;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既明确了到2020年构建完整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目标,又体现了自加压力、积极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走前列、探新路的信心和勇气。我省《实施方案》明确了46项改革任务,每一项内容都十分丰富,需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基本方向,通过开展大量具体工作、推动相关改革才能完成。经过初步梳理,在这46项改革任务中,明确由省发改委作为第一牵头责任单位的有15项,其中明确了完成时限、要求拿出具体实施方案、规划、工作成果的又有14项,这14项具体工作任务中有3项要求在2015年完成、有10项要求在2016年完成、有1项要求在2017年完成。面对这种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的局面,我委决心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确保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是细化工作安排。组织委内相关处室深入学习《实施方案》,深化对改革理念、原则、改革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努力学会用新的理念指导改革和工作实践。同时,对由我委牵头承担的改革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提请委相关会议研究,将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委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并提出更加细致的工作要求和重要时间节点。
二是加强汇报沟通。及时了解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对生态文明相关领域改革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力争在我省开展国家试点,以期少走弯路,在国家出台具体改革方案的同时推出我省的实施方案。三是加强横向交流。重点选择几个省区市,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向当地发改部门的同志请教,与他们共同探讨,相互启迪,加快推进我省的改革工作。
四是及时总结经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需要中央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大胆实践,并且我省各地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勇于实践,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将及时对各地经验进行总结,作为全省生态文明相关领域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借鉴。
五是积极争取支持。我省《实施方案》对多数改革事项都只明确了一个单位作为牵头责任单位,但完成任务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对明确由我委牵头落实的,我们将努力做好有关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和市(州)、县对我委工作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以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总之,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特别贻琴副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省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努力发扬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把《实施方案》明确由我委牵头落实的各项改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好,使改革在守底线、奔小康、走新路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篇: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城市建设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只有做好生态文明,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得以稳定点的运转和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所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城市个性集中体现于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格、崇尚理念在建筑上留下的烙印。不同城市的建筑体现着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城市文明多品位。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向上的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风采。
城市文化的核心在于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应从塑造城市精神的全局着眼,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细节入手,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抓起,用文化环境感染人,用文化行为带动人,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三,生态文明是构建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固然是每坐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理想方向,但自然的和谐并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有“冲突”的和谐,即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包含合作,也包含斗争,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即人与自然系统各要素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不过这些或对立或互补或一致的“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生态稳定阈值或生态稳定空间内波动,即每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从局部、短期看是动荡的、不平衡的,但从整体、长期看,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整体持续稳定,达到整体协同进化、发展。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这一“进化”的概念,反映了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生态文明型城市呢? “生态文明型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型城市应满足以下一些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等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同时,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还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文明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是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持城镇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平衡,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为此,需要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资源消耗、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促使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色文明消费的理念。同时,要不断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种宣传和推进活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已经共同开展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项目”活动。通过理念宣传与实践互动,在城镇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通过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只有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全面贯彻和实施生态文明,城镇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局面。但如果不能做到坚持不懈,成果就难以巩固,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基础。它不仅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目前,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美丽的城市、温馨的家园。文化兴,经济兴。
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给予了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文化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