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甜蜜之歌]浅析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2006-12-25 8:42:00 | 【打印】【关闭】 【字体:大 中 小】
蔗糖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做强做大蔗糖产业,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武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5万亩以上,原料蔗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制糖工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变动趋势,审视当前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蔗糖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几年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蔗糖产业在最近几年曾经得到较快的发展,有过辉煌的时期。2001/2002年榨季全县进厂原料蔗达到146.4万吨,蔗糖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2/2003年榨季蔗糖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进厂原料蔗155.5万吨,生产混合糖17.03万吨,甘蔗平均单产5.3吨/亩,农民种蔗收入2.5亿元,制糖企业创利税达到1.068亿元,县财政收入达5197.2万元。今年我县甘蔗种植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甘蔗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吨糖田”6万亩,水田改种5万亩,总进厂原料蔗预计可达150万吨。香山糖厂蔗区今年甘蔗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增加了将近10万亩,总面积达到18.5万亩,预计甘蔗总量达85万吨左右。目前,香山糖厂又提出今冬明春甘蔗发展的奋斗目标:新扩
种4万亩,使总面积达到22.5万亩,2007/2008榨季的甘蔗总量将达到100万吨!蔗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
二、目前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甘蔗产业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发展不稳定,起伏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的稳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调,蔗价不稳,是影响蔗糖产业发展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前几年,由于全国食糖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制糖企业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国家为保护企业利益,出台了有关宏观调控政策,原料蔗收购价格逐年降低,从1996/1997年榨季的260元/吨降至
2002/2003年榨季的150元/吨,造成农民种蔗增产不增收,影响了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种蔗效益差,影响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稳定的甘蔗种植面积是甘蔗产量增加的基础。多年来,我县甘蔗主要是种植在旱坡地上,由于地质差,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甘蔗生产广种薄收,经济效益差。而作为我县另外支柱产业之一的木薯,由于适宜在旱坡地上种植,产量高,加上近几年淀粉价格稳定,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木薯生产效益更趋明显。因此,造成甘蔗生产与木薯生产争地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最近几年逐年减少,从2002年的31万亩减到2005年的20万亩。
三是甘蔗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甘蔗单产低,种蔗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深松、蔗尾和半腰蔗作种、地膜覆盖、使
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宽窄行种植等甘蔗种植实用技术。但由于我县大多数蔗农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加上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使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造成我县甘蔗单产徘徊不前,近几年平均单产只有4吨左右,种蔗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
四是过去制糖企业在甘蔗种植、砍运等工作上服务不到位,影响了群众种蔗的积极性。前几年由于制糖企业压榨能力不足,在甘蔗增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安排砍运榨,使榨季时间过长,影响了当年农业的正常生产,榨季最长时到5月下旬才收榨。同时,在安排砍运过程中,出现砍蔗后未能及时进厂,运蔗司机坑农的现象,从而挫伤了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三、推进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蔗糖产业的发展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食糖需求旺盛,供求关系趋于平衡,食糖价格不断上扬,从而拉动了甘蔗价格的回升。2005/2006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价达到295元/吨,2006/2007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保底价275元/吨(联动价加良种加价),按目前食糖市场价格预测,本榨季原料蔗收购价格可望突破300元/吨大关。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科技为先导,以结构调整和科技兴蔗为着力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围绕提高单产和蔗糖份,大力发展蔗糖业,努力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使我县的蔗糖产业再创新的辉煌。
第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甘蔗生产布局。要充分利
用我县现有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对甘蔗生产布局进行调整,重点把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历年甘蔗生产稳定,有发展潜力的府城、仙湖、锣圩、宁武、城厢、陆斡、两江等7个镇作为甘蔗主产区,不断加大主产区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同时,要改变过去甘蔗种植广种薄收的做法,在种植结构上作重大调整,调整10万亩左右的水、旱田改种甘蔗,倡导甘蔗种植与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互相轮作,以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甘蔗生产区域布局,发展高产高效蔗糖业,使我县的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原料蔗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
第二,加大甘蔗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实施“甘蔗良种”战略。好的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优良的甘蔗品种才能确保蔗糖生产的高产高糖高效。前几年,我县不断加大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先后引进了新台糖系列、粤糖系列、桂糖系列等近二十个品种进行试种和推广,进一步优化了全县甘蔗品种结构,目前我县甘蔗良种率已达到99.8%。但由于受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制约,近三年来,我县甘蔗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停滞不前,原来引进目前正在使用的品种已出现退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保证甘蔗生产高产高糖高效,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
第三,实施“科技兴蔗”战略,提高科技在蔗糖生产中的贡献率。发展高产高效蔗糖业要靠推广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来推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蔗农甘蔗栽培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把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机械施肥培土、节水灌溉、蔗尾和半腰蔗作种、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地膜覆盖、无害化防虫治虫和蔗叶、废液、滤泥、煤灰还田等实用技术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提高全县甘蔗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甘蔗单产,以此推动蔗糖生产的迅速发展。第四,以抓好“吨糖田”甘蔗高产示范项目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全县蔗糖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县全面实施了“吨糖田”项目建设,每年落实面积达5万亩以上,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甘蔗亩产量产值不断提高。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吨糖田”高产示范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吨糖田”项目面积,抓好高产示范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全县蔗糖生产的发展。
第五,完善措施,改善服务,为蔗糖生产创造和谐的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各项措施,改善服务,为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我们要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制定和完善蔗糖生产的各项措施,围绕蔗糖生产的各个环节,为蔗农提供优质的服务,着力解决蔗农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蔗农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使企业与蔗农真正成为经济伙伴,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促进我县蔗糖生产稳步发展。
第六,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到企业兴衰存亡的问题,还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蔗农的利益问题。因此,制糖企业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发展规模制糖,降低制糖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大力发展蔗糖业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拓展蔗糖在其
他领域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效益,为蔗糖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七,完善扶持激励机制,推进蔗糖生产发展。建立扶持激励机制,是调动各方面发展蔗糖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扶农助农措施,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机制,激发全县发展蔗糖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篇: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
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蔗糖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在广西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面对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未来,也同样充满着压力和担忧。从国际的大环境看,广西蔗糖业“只大不强”,与蔗糖生产强国相比,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1.广西蔗糖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研究发现广西蔗糖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蔗糖产业管理不完善、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蔗糖生产企业规模小、蔗糖生产企业缺少国际市场战略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对蔗糖产业的管理、推进甘蔗种植集约化经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培育大型蔗糖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等解决思路和见解,为进一步促进我区蔗糖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广西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客观依据。
广西蔗糖生产得以长足发展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蔗糖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自治区做出了《坚决把广西糖业生产搞上去的决定》并实施了相应政策,促进了自治区蔗糖业的繁荣。1982年,广西进一步把蔗糖列为广西经济八大优势之一,肯定了蔗糖生产的重要地位,制定了食糖生产的奋斗目标。1988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研究广西发展糖业生产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广西很好地利用发展糖业生产的优势,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新的糖料生产基地,使糖业生产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之一,并从资金、信贷、税收、物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在国家的鼓励与支持下,广西区人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据广西区人民政府2009年12月下发的《关于加快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所确定的蔗糖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机制糖产量达到1000万吨。到2015年全区机制糖产量达到1100万吨。据此,到2012年全区糖料蔗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糖料蔗总产量9000万吨;到2015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650万亩以上,糖料蔗总产量1亿吨。
据有效数据得出,刚刚结束的2009/2010榨季,我区糖业经济形势喜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1%,糖业综合效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94家糖厂共计入榨甘蔗4332万吨,同比增加152万吨,增长3.6%。本榨季产混和糖537.7万吨,食糖销售377.8万吨,榨季完成工业总产值242亿元,产糖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1%,我区糖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2.钻石模型的理论简述
“钻石模型”,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产业和国家竞争力分析框架。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所在地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环境正是一种适宜产业成长并迅速获取竞争力的产业环境。它为区域内企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交易、发展、创新环境,进而带来了一系列竞争优势,最终促使了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完善。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当地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主要因素构成了上述产业环境(如图所示)
(1)生产要素。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可分为初级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非熟练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
(2)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内购买者需求结构与特征、需求规模和需求增长方式及国内需求的增长率等。
(3)相关行业与支持行业。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性质。此外,钻石模型的另外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机遇和政府。机遇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世界或区域需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政策变化、战争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指政府政策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以上六因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钻石模型”。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是会随着时间发生转换的;影响竞争优势的各个因素也是动态变化的;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使得整个菱形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动态运作之中。
3.基于钻石模型广西制糖业竞争力分析
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的食糖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从“钻石模型”的角度,着重分析广西糖业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制糖产业是一个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等要素制约的产业。广西虽处亚热带地区,很适合甘蔗种植,但广西的地形结构、甘蔗种植过于分化、蔗源控制行政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蔗种植面积的推广及发展。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甘蔗务工人员不足的现象。高级要素的重要性对糖业的发展更是毋庸置疑,高级要素包括制糖设备、专业人才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广西制糖企业大都是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企业规模不足、生
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而糖产品品种单一,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2)需求条件
中国的食糖需求量主要由国内提供,而广西的食糖产量占到国家总产量的60%以上,目前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较低,我国人均年食糖消费量才达到8公斤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消费量(24.9公斤)的三分之一,跟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食糖需求增长空间大;然而,由于季节性问题的存在,影响食糖的交易情况,如在榨糖季节食糖储量充沛,市场供求不平衡,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导致食糖交易价格偏低;而在非榨糖季节又会出现供不应求导致食糖交易价格偏高的状况。此外,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促使绿色环保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在甘蔗榨汁制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富余物,如蔗渣、废糖蜜、滤泥等,而这些富余物正是生产燃料酒精、纸浆、可降解餐饮具、复合肥和活性饲料等绿色环保材料的重要来源。
(3)相关行业与支持行业
有竞争力的产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目前广西糖业上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生产设备的陈旧、灌溉技术落后,甘蔗种植灌溉主要还是雨水供给,人工灌溉水平低、肥料农药成本高、施放不足、收割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相当落后,主要还是人工收割。下游产业如生物工程、造纸技术、污水处理等在企业重组后虽有了明显提升,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过去广西几乎每个县都以发展蔗糖业为支柱产业,也几乎每个种蔗县都有糖厂,全区110个县(区)就有糖厂108家,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模经济,缺乏市场应变能力。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制糖企业兼并联合,组建15家大型糖业集团,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蔗源供应,基本形成了跨市、跨县进行糖业的种植与加工互动,粗糖与精糖两步加工互补的新格局。同时,广西糖业以价格联动机制为基础,形成了“市场化、集团化、联动价”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5)机会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GDP增长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食糖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食糖消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国家旨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糖基地,会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以支持,这是广西发展糖业的好机遇;目前中国的人均食糖消费还很低,要达到世界人均水平,国内食糖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西目前的制糖成本在国内来说是最低的,相对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更具有竞争力;广西境内农业税的取消有助于制糖企业降低成本,是迎战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北部湾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开发大大有利于糖业乃至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壮大。
(6)政府
从国家推出扶持中西部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政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有利于广西糖业及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等的发展。糖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糖业的发展得到了广西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糖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了蔗糖料订单合同制,企业+基地+农民的联合实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促进了糖厂支持甘蔗种植,但同时也出现行政干预的不利情况。
4.提升广西制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鼓励产学研,完善制糖产业生产要素
鼓励产学研,联合公司、农户、科研单位,完善制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强化农场蔗区发展,稳定农场蔗区;糖厂可以承包或租赁成片土地开发种植;对农村小规模种植散户进行引导和
扶持,统一规划,采取承包土地连片种植。鼓励企业与甘蔗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机构联合,研发培育出既高产含糖量又高且利于机械化收割的优良品种。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化水平,兴办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推行健康种苗计划,发展“定单甘蔗”。大力推广种植收割机械化,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质量和品质;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和节能灌溉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在农村蔗区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户参与水利设施的建设。
(2)完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食糖产品品种,满足多领域用途;严格限制糖精的产量,保护食糖产量;实施“两步法”制糖技术,生产高质量精糖和食用糖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改进包装,实现多样化,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生产高质量环保的酒精燃料,满足人们日益对节能环保燃料的需求;加强造纸工艺的研发,生产出各不同层次需求的高中低档环保纸产品。此外,建立大型综合性食糖批发市场,主要组织食糖的现货交易,提供食糖行业的信息咨询、交易中介、食糖的代购、代销和储运等业务;以及建立专门的食糖储备公司或机构来稳定因季节性因素或其他因素导致波动的广西食糖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3)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大力度研发生产先进的制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开发高效实用的收割机械,节约劳动成本;研发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提高甘蔗运输能力;建立和改善小型水利灌溉设施,整治土地,以利于机械化尤其是深耕深松机械的采用,提高甘蔗的生产水平。
(4)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发展
制糖工业是对资源依存度较大的产业,必须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构建节约循环型产业体系,是广西蔗糖业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制糖工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改由单纯的生产白砂糖、赤砂糖扩展到原糖、精制糖、绵糖、低聚糖等新领域;要综合利用生产纸张、纤维板、酒精、化肥、饲料等。根据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通过可行性分析后打造一个制糖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 打造产业环境和组织架构,创造一个能刺激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环境是政府的任务。政府需要扶持建立“甘蔗健康种苗生产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帮助和组织搞好甘蔗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对甘蔗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处理好制糖企业与农民的关系等问题。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了对蔗糖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使原料蔗生产逐步向优势产业带集中,原料蔗糖基地建设实现了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糖产品消费量也日益增多,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我区糖业生产,进一步巩固其支柱产业地位。要不断汲取新、优技术,对原有旧管理、生产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起有广西特色的制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蔗糖业要顺应蔗糖业的发展潮流,引进有丰富经验的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要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政府调控的效率,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发展,发展现代先进物流供应链,保证广西蔗糖业稳步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篇:关于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08年8月10日至8月30日调查范围: 广西来宾市及所属辖区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宜大面积种植甘蔗2006/2007榨季全市进厂原料蔗1033万吨、蔗糖产量130.4万吨蔗糖产量占全国的11.6%占...调查时间: 08年8月10日至8月30日
调查范围: 广西来宾市及所属辖区
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宜大面积种植甘蔗2006/2007榨季全市进厂原料蔗1033万吨、蔗糖产量130.4万吨蔗糖产量占全国的11.6%占广西的18.1%蔗糖业对来宾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蔗糖业已经成为农夫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2006年来宾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8.76%其中:蔗地机耕面积91万亩占甘蔗种植总面积的46.19%;机械中耕施肥培土1万亩机械浇灌面积4.5万亩2006/2007榨季投入运蔗拖拉机的1250台运蔗量占进厂原料蔗总量的25%。中国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糖消费国。自2005年下半年起到目前为止,由于国际糖价暴涨,刺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食糖生产国产量大幅增长,一时间,制糖业发展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2006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来宾蔗糖业时反复叮嘱,要做好甘蔗和制糖业这篇大文章。
糖是排在粮、棉、油之后山莅我国
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也是我国农产
品加工业特殊是食品工业及下游
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糖业的稳定,不
仅山莅
几千万糖农的切身利益,而且山
莅食品
工业及下游产业的发展,山莅人民生活
和社会稳定。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基
本实现食糖自给,行业得以稳定健康发
展,老少边区糖农收入得到保障,成果
来之不易。目前,我国糖料种植面积2350
万亩,年产食糖1100万吨左右,是位列巴西、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同时也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消费国。而这其中,有90% 的产量来自我国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边疆省区,山莅糖料及相关农业人口几千万人,糖业是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产业。就广西来讲,全区89 个县(市、区)中就有56 个种植甘蔗,涉糖农村人口2600 余万人,这其中全区49 个贫困县中又有36个县的财政收入相称部分来自蔗糖产业。详细到来宾,制糖是我们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重要作用。
建市以来,来宾市以来宾东糖集团为龙头,带动其他制糖企业,一元为主,多元开拓,打造制糖行业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了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市蔗糖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006/2007年榨季进厂原料蔗1033万吨,产糖130.4万吨,平均亩产原料蔗5.25吨,农民种蔗收入28.4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45%。人岿收入1352元;农民种蔗人岿增收547元。蔗糖业实现工业产值44.49亿元,利润7亿元:占工业利润的50%,是工业产值和利润的主要渠道。蔗糖税收5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4以上。有10多项主要经济技术和财务指标比上榨季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作为广西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来宾在发展糖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集群建设,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同时紧紧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招引海内外大企业、大...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
作为广西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来宾在发展糖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集群建设,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同时紧紧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招引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财力、技术和先进治理经蚜宫提高工业区产业项目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并重点扶持以来宾东糖集团、英糖博华、博宣、忻城南华糖业、来宾永鑫糖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以东糖集团为龙头,一元为主,多元开拓。打造制糖行业完整产业链,使糖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产业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循环。
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做强做大做优支柱产业。近年来,来宾市大力实施“百亿蔗糖业工程”紧紧围绕蔗糖产业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种蔗制糖既能为当地提供税收,又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近年来,来宾市围绕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拉长甘蔗产业链,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支柱产业”观念更加牢固,加快发展蔗糖业的思想熟悉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科技兴蔗工作深入开展,加快了甘蔗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发展进程,积极推广新种类、新技术,重点狠抓“两高”甘蔗良种的推广,全面实施“吨糖田”
建设工程,有效提升了蔗糖生产的科技水平;三是制糖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确保了企业生产能力与原料蔗生产规模相匹配;四是企业管理和内部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五是保持蔗糖生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六是原料蔗款得到及时兑现,提高了蔗区群众砍蔗、管蔗、种蔗的积极性,实现了工农的良性互动。但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蔗糖生产管理体制落后,影响产业做大做强;原料蔗生产、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原料蔗生产经营规模小;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制糖工艺技术与装备与先进地区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能耗偏高,产出率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率低,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综合利用产值仅占制糖业销售收入7%左右,等等。要解决些制约蔗糖产业做强做大做优的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百亿蔗糖业工程”,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
生产商——法国乐斯福集团落户来
宾,与来宾东糖集团共同投资 10
亿元,成立合资公丝,将生产高活性
干酵母和酵母抽提物这两种具有高
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据了
解,目前,第一期年产 1.5 万吨
干酵母和年产0.6 万吨酵母抽提
物项目进展顺利。这个项目不仅将给
来宾最大的制糖企业东糖集团带来
创新性的发展,也给来宾市的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发展糖业循环经济是来宾市做大做精糖业的路径选择,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
此后,来宾市的决策层推出了系列措施确
保糖业,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些
措施包括:为加快发展生态糖业提供技术
保障,引进各种人才,推广良种良法、深耕深松、蔗叶还田等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制糖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中芯,加快发展生态糖业;以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生态糖业发展新平台。充分研究和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项目的优惠政策。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发展蔗糖产业所面临的一定的困苦,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种植方式和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我国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贫瘠的山坡地和旱地,以小农经济为主,户均种植面积3~5 亩,且多以手工种植和收获,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很低,制糖成本高。目前我国食糖平均成本约3500 元/ 吨,而从澳大利亚免税进口加工成白糖后的成本仅为3000 元/ 吨,因此,在国际竞争方面我们处于成本劣势。
而从我市我情况看,较突出的问题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种类的培育与研究、蔗糖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加强完善。
为此,一些专家学者给出了我们一些好的建设意见:
1.夯实蔗糖产业基础
甘蔗种植是发展蔗糖产业的基础。发展蔗糖产业,首先必须确保原料蔗的生产。兴宾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甘蔗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甘蔗种植面积150万亩,还有30万亩的“高边田”可种甘蔗。要通过完善惠农政策,做好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实施“甘蔗上山下田”战略,确保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为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发展农业机械化
充分认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甘蔗生产机械化列入来宾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国家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自治区出台了 《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来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蔗糖业作为百亿元产值的大产业来抓。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大意义,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纳入来宾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当作“甘蔗增产增效工程”的重点项目来抓。
3.依赖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继承推广新台糖、新桂糖、新粤糖为主的良种良法,实现甘蔗优良种类的覆盖率达到100%。推广大马力拖拉机进行蔗地深耕深松,推广地膜覆盖冬春植蔗,不断提高蔗地的保水、保肥、抗旱、抗倒能力。坚持恻土配方施肥,采用蔗叶还田、蔗地间套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地肥力,降低投入增加收入。按高标准、高质量加强对“吨糖田”的管理,推广防病虫除杂草的高新技术,增产降耗,提高单产和糖分指标。
4.打造蔗糖产业发展平台
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抓住国家对东部和中西部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的有利机遇,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蔗糖产业企业和优秀人才前来落户。协调和服务好区域内的酵母、酒精、生物肥、蔗糖深加工等企业,使之获得发展和壮大。妥善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企业与农户三个关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推进企业间的再重组联合、功能互补和实力扩充,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5.拉长蔗糖生产产业链
当前,兴宾区蔗糖产业链产品主要由原料蔗、成品糖、酒精、浆纸、机制纸构成,基本上属于蔗糖产业链上的初级产品,距产值最大化还有很大差距。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蔗糖生产,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循环型、节约型经济转变。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理念,构建“甘蔗-机糖-糖蜜-
酒精(酵母、核糖核酸)-酒精废液-喷淋甘蔗、甘蔗-机糖-蔗渣-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复合肥-回田种蔗和甘蔗-机糖-精细糖、棉糖”等四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培育制糖业产业集群,将原料蔗“吃干榨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制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使蔗糖业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的核芯产业和示范产业,实现蔗糖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把蔗糖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产业。我相信,有了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来宾的蔗糖产业一定会得到良好而有效的发展,蔗农的生活也将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关于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广 西 科 技 大 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名 称: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院 别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 级 : 食品112班 学 号: 201301405098 姓 名: 韦金妹
2015年1月5日 来宾市蔗糖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调查时间: 2013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30日,调查范围: 广西来宾市及所属辖区
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宜大面积种植甘蔗,2011/2012年榨季全市进厂原料蔗1065万吨、蔗糖产量140.4万吨蔗糖产量占全国的11.9%占广西的18.3%蔗糖业对来宾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蔗糖业已经成为农夫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2011年来宾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8.76%其中:蔗地机耕面积91万亩占甘蔗种植总面积的46.19%;机械中耕施肥培土1万亩机械浇灌面积4.5万亩2011/2012年榨季投入运蔗拖拉机的1250台运蔗量占进厂原料蔗总量的25%。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糖消费国。自2005年下半年起到目前为止,由于国际糖价暴涨,刺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食糖生产国产量大幅增长,一时间,制糖业发展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2006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来宾蔗糖业时反复叮嘱,要做好甘蔗和制糖业这篇大文章。
糖是排在粮、棉、油之后山莅我国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殊是食品工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糖业的稳定,不仅山莅几千万糖农的切身利益,而且山莅食品工业及下游产业的发展,山莅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基本实现食糖自给,行业得以稳定健康发展,老少边区糖农收入得到保障,成果来之不易。
目前,我国糖料种植面积2350万亩,年产食糖1100万吨左右,是位列巴西、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同时也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消费国。而这其中,有90% 的产量来自我国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边疆省区,山莅糖料及相关农业人口几千万人,糖业是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产业。就广西来讲,全区89个县(市、区)中就有56个种植甘蔗,涉糖农村人口2600 余万人,这其中全区49个贫困县中又有36个县的财政收入相称部分来自蔗糖产业。详细到来宾,制糖是我们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重要作用。
建市以来,来宾市以来宾东糖集团为龙头,带动其他制糖企业,一元为主,多元开拓,打造制糖行业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了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市蔗糖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011/2012年榨季进厂原料蔗1065万吨,产糖140.4万吨,平均亩产原料蔗5.25吨,农民种蔗收入28.5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45.1%。人岿收入1362元;农民种蔗人岿增收557元。蔗糖业实现工业产值44.51亿元,利润7.1亿元:占工业利润的50.2%,是工业产值和利润的主要渠道。蔗糖税收5.0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4以上。有10多项主要经济技术和财务指标比上榨季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作为广西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来宾在发展糖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集群建设,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同时紧紧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招引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财力、技术和先进治理经蚜宫提高工业区产业项目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并重点扶持以来宾东糖集团、英糖博华、博宣、忻城南华糖业、来宾永鑫糖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以东糖集团为龙头,一元为主,多元开拓。打造制糖行业完整产业链,使糖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产业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循环。
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做强做大做优支柱产业。近年来,来宾市大力实施“百亿蔗糖业工程”紧紧围绕蔗糖产业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种甘蔗制糖既能为当地提供税收,又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近年来,来宾市围绕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拉长甘蔗产业链,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支柱产业”观念更加牢固,加快发展蔗糖业的思想熟悉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科技兴蔗工作深入开展,加快了甘蔗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发展进程,积极推广新种类、新技术,重点狠抓“两高”甘蔗良种的推广,全面实施“吨糖田”建设工程,有效提升了蔗糖生产的科技水平;三是制糖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确保了企业生产能力与原料蔗生产规模相匹配;四是企业管理和内部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五是保持蔗糖生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六是原料蔗款得到及时兑现,提高了蔗区群众砍蔗、管蔗、种蔗的积极性,实现了工农的良性互动。但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蔗糖生产管理体制落后,影响产业做大做强;原料蔗生产、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原料蔗生产经营规模小;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制糖工艺技术与装备与先进地区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能耗偏高,产出率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率低,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综合利用产值仅占制糖业销售收入7%左右,等等。要解决些制约蔗糖产业做强做大做优的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百亿蔗糖业工程”,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生产商——法国乐斯福集团落户来宾,与来宾东糖集团共同投资 10亿元,成立合资公丝,将生产高活性干酵母和酵母抽提物这两种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据了解,目前,第一期年产1.5万吨干酵母和年产0.6万吨酵母抽提物项目进展顺利。这个项目不仅将给来宾最大的制糖企业东糖集团带来创新性的发展,也给来宾市的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发展糖业循环经济是来宾市做大做精糖业的路径选择,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
此后,来宾市的决策层推出了系列措施确保糖业,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些措施包括:为加快发展生态糖业提供技术保障,引进各种人才,推广良种良法、深耕深松、蔗叶还田等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制糖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中芯,加快发展生态糖业;以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生态糖业发展新平台。充分研究和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项目的优惠政策。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发展蔗糖产业所面临的一定的困苦,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种植方式和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我国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贫瘠的山坡地和旱地,以小农经济为主,户均种植面积3~5 亩,且多以手工种植和收获,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很低,制糖成本高。目前我国食糖平均成本约3500元/ 吨,而从澳大利亚免税进口加工成白糖后的成本仅为3000元/ 吨,因此,在国际竞争方面我们处于成本劣势。而从我市我情况看,较突出的问题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种类的培育与研究、蔗糖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加强完善。为此,一些专家学者给出了我们一些好的建设意见: 1.夯实蔗糖产业基础
甘蔗种植是发展蔗糖产业的基础。发展蔗糖产业,首先必须确保原料蔗的生产。兴宾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甘蔗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甘蔗种植面积150万亩,还有30万亩的“高边田”可种甘蔗。要通过完善惠农政策,做好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实施“甘蔗上山下田”战略,确保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为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发展农业机械化
充分认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甘蔗生产机械化列入来宾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国家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自治区出台了 《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来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蔗糖业作为百亿元产值的大产业来抓。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大意义,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纳入来宾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当作“甘蔗增产增效工程”的重点项目来抓。3.依赖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继承推广新台糖、新桂糖、新粤糖为主的良种良法,实现甘蔗优良种类的覆盖率达到100%。推广大马力拖拉机进行蔗地深耕深松,推广地膜覆盖冬春植蔗,不断提高蔗地的保水、保肥、抗旱、抗倒能力。坚持恻土配方施肥,采用蔗叶还田、蔗地间套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地肥力,降低投入增加收入。按高标准、高质量加强对“吨糖田”的管理,推广防病虫除杂草的高新技术,增产降耗,提高单产和糖分指标。
4.打造蔗糖产业发展平台 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抓住国家对东部和中西部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的有利机遇,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蔗糖产业企业和优秀人才前来落户。协调和服务好区域内的酵母、酒精、生物肥、蔗糖深加工等企业,使之获得发展和壮大。妥善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企业与农户三个关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推进企业间的再重组联合、功能互补和实力扩充,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5.拉长蔗糖生产产业链
当前,兴宾区蔗糖产业链产品主要由原料蔗、成品糖、酒精、浆纸、机制纸构成,基本上属于蔗糖产业链上的初级产品,距产值最大化还有很大差距。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蔗糖生产,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循环型、节约型经济转变。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理念,构建“甘蔗-机糖-糖蜜-酒精(酵母、核糖核酸)-酒精废液-喷淋甘蔗、甘蔗-机糖-蔗渣-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复合肥-回田种蔗和甘蔗-机糖-精细糖、棉糖”等四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培育制糖业产业集群,将原料蔗“吃干榨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制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使蔗糖业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的核芯产业和示范产业,实现蔗糖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把蔗糖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产业。我相信,有了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来宾的蔗糖产业一定会得到良好而有效的发展,蔗农的生活也将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县长在全县蔗糖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蔗糖产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蔗糖产业的发展,安排部署/榨季工作和甘蔗生产,巩固蔗糖产业的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蔗糖生产回顾,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食糖市场产销失衡,以及我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企业和广大蔗农群策群力,克难攻坚,顽强拼搏,进一步稳定了甘蔗生产局面,巩固了蔗糖产业。/榨季,全县入榨甘蔗5.3万吨,蔗农收入1450万元;生产机制白砂糖5816吨,酒精486吨,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85万元;上缴税金198万元。全县白糖蔗区种蔗1.51万亩,其中,新种蔗4433亩,占计划的77.1%。蔗糖产业呈现出“三到位、三巩固”的发展态势。
“三到位”:
一是政策到位。面对严峻挑战,县委、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以政策为引领,完善了糖业增值税县级收入扶持发展产业政策,稳定了甘蔗原料收购价格政策,实行了新种蔗每亩300元的直补政策。三项政策的驱动,有效调动了蔗农种蔗的积极性,稳定了蔗糖产业的发展局面,同时也统筹兼顾了企业和蔗农利益,确保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措施到位。围绕甘蔗入榨平稳、正常,种蔗面积巩固发展的总体要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一手抓榨季的管理,一手抓目标任务的落实。入榨管理做到了秩序良好、服务到位、平稳运行,实现了甘蔗原料收购不打“白条”,执行收购政策蔗农满意。各乡镇、县直挂钩部门和企业,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做到了宣传到户,责任到人,规划到点,目标到户,全面落实了种蔗面积。乡镇抽调乡村干部60多人次,深入村组地块,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县直挂钩部门共派出工作人员90多人次,直接投入资金5万多元;公司着眼于发展原料基地,狠抓第一车间生产,健全激励机制,与农户签订种蔗合同,股东和员工承包完成新种蔗面积1270亩,强化了生产一线的规划落实、技术培训和指导,企业与蔗农的协作更加密切。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稳定了种蔗规模,夯实了蔗糖产业的原料基础。
三是责任到位。针对甘蔗生产的客观实际,坚持县委“争先创优”底线目标考核、部门挂钩考核的生产责任制,不断增强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发展蔗糖产业的责任意识。各种蔗乡镇、县直挂钩部门和企业,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统一思想,落实责任,积极巩固了蔗糖产业的发展。
“三巩固”:
一是巩固了种蔗面积。通过完善生产扶持政策,既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又调动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种蔗面积,全县种蔗面积完成了年初确定的1.5万亩的目标任务,新种蔗面积是近几年来种得最多、效果较好的一年。
二是巩固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县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龙头企业的生存发展。通过努力,企业生产加工所需的原料,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奠定了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同时,企业积极应对原材料供给不足、蔗价成本高、市场波动大、流动资金短缺的挑战,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积极谋求多种经营,拓宽企业生存空间,巩固了正常生产,积极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三是巩固了蔗糖产业发展局面。在糖业形势严峻,甘蔗生产规模下滑的情况下,县委、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巩固产业第一车间,狠抓榨季期间对蔗农和企业的服务协调工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坚决打击和取缔各种非法经营活动,禁止了白糖蔗区擅自收购、贩运甘蔗原料和“小机榨”现象,维护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充分发挥产品信誉好的优势,积极面对资金不足和市场竞争的压力,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充分盘活资源,扩大增值空间,增添发展活力。通过各方努力,蔗糖产业发展局面得到了巩固。的蔗糖生产,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整体生产水平下降。一方面,受热区种蔗比较效益下降的影响,甘蔗种植向海拔相对较高、水源相对较差的地区转移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另一方面,由于蔗区劳动力外出和蔗农生产投入不足以及种蔗地块轮作程度低,甘蔗田间管理粗放,甘蔗长势矮化,单产和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了蔗农的增收,增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产业综合效益偏低,给蔗糖产业的巩固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二是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受糖业市场波动、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原料规模效应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经营亏损严重,“造血”功能低下,生存发展艰难,参与市场竞争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巩固蔗糖产业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县蔗糖产业的巩固和发展,有待于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强管理,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