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奋斗奏响生活的琴弦
用奋斗奏响生活的琴弦
当我们在探求生活的本质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探求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这样打开生活的画卷,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生旅途中的过客,我们就会反复的看到迥然相反的形象:一种人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朝气,他们从不埋怨生活的坎坷,哀叹个人的不幸,在前进的道路上,遇见困难就攻克它,碰到挫折就战胜它,小有成功则倍加努力,大有作为则更其发奋,在物质生活上以俭朴为乐,在精神生活上以高尚为荣,在创造生活上以进取为贵。他们时时渴望为社会做出贡献,愿意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求得自身的完美发展。他们总是那么顽强,那么坚韧那么自强不息,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就执拗的、百折不挠的勇往直前,不到生命的尽头,绝不停止辛勤的耕耘。
另一种人则无所作为,墨守陈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图享受而求安逸,慕虚荣而尚清闲,顺利时得意忘形,遇逆境垂头丧气在挫折面前畏葸不前,在成就面前踌躇满志。他们很少想到要去正视困难,战胜困难,更不懂的困难中孕育着胜利和成功的希望。他们既无吃苦的准备,又无奋斗的热情,更无创造的雄心。他们所祈企求,是舒适的小家庭,温柔的爱人,美丽的孩子,只此足矣。他们虽然还年轻,可是思想却提前衰老了,斗志已经磨灭,精神上的发展已经进入暮年的困境。
这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像。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立志做前一种人,避免做后一种人。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到物质、精神、创造三种生活中去,用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后人留下可资仿效的榜样。
琴弦松弛,弹不出悦耳的高音;生活悠闲,点不燃青春的火种。生活的琴弦只有用艰苦奋斗才能奏出时代的乐曲。谓予不信,请君一试。
第二篇:用奋斗奏响时代强音
用奋斗奏响时代强音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与此同时,社会也迎来了加速转型期,文化多元化、信息多样化,各种矛盾风险叠加,劳动、人口红利不断减少,也让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产生了迷惘之感。正因如此,在滚滚社会潮流中,我们更加要保持清醒和定力,不断拼搏和奋斗,用奋斗奏响时代最强音。
奋斗是提升价值的不二法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个人有个人的价值,企业也有企业的价值,虽然价值不同,但我们需要做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提升价值的不二法门就是诚实的劳动,辛勤地奋斗。只有用奋斗浇铸,梦想之花才能盛开。提升价值,并不是说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分内事,在劳动中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农民在田地间种植粮食、教师在学校内教书育人,医生在医院里救死扶伤,工人在生产线上奋力创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以提升价值。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他们用自身的努力不仅提升价值,也造福了社会,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试想,如果不奋斗,价值无法体现,人生也会失去意义,国家也无法稳步前行。
奋斗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有人说过,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脱离了劳动,幸福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这个目标奋勇前进。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幸福、自身的中国梦要实现,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也可能千差万别,但毋庸讳言,要想实现幸福必须去奋斗,因为幸福不会自己来敲门,它需要我们用劳动的脚印一步步向前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幸福。
奋斗是增强力量的重要途径。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次证明了自身和团结的力量,残奥会上的运动健儿虽然肢体残疾,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消沉,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奋斗,他们获得了更强更积极的力量。力量在劳动中积累,在奋斗中勃发。通过劳动和奋斗,我们不仅增强了身体的力量,也获得了心灵的力量。只有中国人民有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力量,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更进一步。
奋斗,提升价值、获得幸福、增强力量。用奋斗奏响时代强音,我们不能停止脚步,必须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第三篇:《命若琴弦》教案(用)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
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
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
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概括故事情节
1.字音
躜动野山坳叨咕鹞鹰瑟瑟
莽苍憔悴孱弱篝火
2.请概括瞎子师徒的故事。
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3.老瞎子和小瞎子最初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结合原文来回答。
4.当弦断了,追求湮灭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五、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过渡语:“命若琴弦”生命是何其庄重,琴弦是何其卑微,细细琴弦如何承载生命的力量?让我们走近师徒二人的人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内涵。
1.老瞎子的人生:
(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他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后,陷入绝望,失去了活着的动力。读19—32段,划出相关句子,说一说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明确:
①环境描写:漫天大雪 天空灰暗 空旷沉寂 衰草瑟瑟
点拨:作者设计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是冬天,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好不好?环境描
写有何作用?
明确:不好。环境描写渲染了苍凉、沉寂、萧瑟的气氛,烘托老瞎子悲凉、绝望的心情。
②动作描写:蹒蹒跚跚
点拨:老瞎子平时弹琴说书翻山越岭,应该习惯了走山路,这时走路为什么蹒蹒跚跚?
明确:蹒蹒跚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个动作表现出遭受巨大的打击之后,老瞎子的精神
和身体都不太好了。
③肖像、神态描写:骨头一样的眼珠 脸色骨头一样的苍白 面容憔悴 呼吸孱弱 嗓音沙哑
明确: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表现了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形容憔悴,精神绝望。
(2)老瞎子一度精神崩溃,但最终走出了绝望的深渊,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阅读19-57
段,划出相关语句,请学生读一读。
明确:
老瞎子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总结:
①目的成空,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失去了活着和奋斗的动力。
②回忆过去,发现辛苦的生活之所以快乐而充实是因为有个目的把心弦扯紧。
③人生需要目的,即使是虚设的。没有目的,琴弦就拉不紧,人生就没有追求过程的欢乐。
④不必在乎最终的目的,在目的的牵引下,获得过程的欢乐最重要。
老瞎子的心路历程:
心弦断了———————回忆思考—————彻悟
(目的成空)(目的让生活充实快乐)(命若琴弦)
老瞎子一生的经历:
老瞎子的人生
困境————目标——————落空————绝望————彻悟
(残疾)(弹断一千根琴弦)(药方是白纸)(命若琴弦)
探究总结:
命若琴弦: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人生哲理:走出人生的困境需要目标(哪怕是虚设)。
生命的意义是在过程中获得欢乐。
琴弦的象征意义:人生如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因此,永远拉紧生命之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小瞎子的人生:
(1)小瞎子陷入了什么困境?他和兰秀儿感情发展很好,兰秀儿为什么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什么?划出相关语句,体会含义。
原文句子: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吗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明确: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残疾。小瞎子陷入了和师傅一样的人生困境。
(2)小瞎子濒临绝境时,师傅是如何拯救他的?小瞎子的路在何方?阅读小说第八、九部分回答。明确:老瞎子像他师傅当年一样传给小瞎子一个美丽的谎言——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为他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活下去的勇气。小瞎子将像师傅一样翻山越岭弹琴说书,在虚设目标的牵引下过完紧张、充实、快乐的一生。
3.小说结尾为什么又回到了开头?“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句话有何含义?
点拨:瞎子师徒的故事反映的只是残疾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吗?与我们身心健全的人有没有关系?结合导学案内容思考。
导学案内容: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
定是会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便是生命之途。
——史铁生《写作的事》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
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瞎子。即使我们身心健全,人生也处于种种困境,比如孤
独;也无法逃脱生命固有的残缺,比如死亡。瞎子师徒的故事是人的生存困境的直接隐喻。小说借瞎子师徒的故事为所有的人探索出“确立目标,追求过程的欢乐”这一条走出困境的救赎之路。
小说结尾又回到开头,寓意人类带着生命固有的残缺、不完满和心灵的创痛,代代无穷已,重
复着悲壮的孤独旅程。
五、结束语:
残缺是生命固有的形态,人生本多困境。如果逃避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那么同时也放弃了生命过程的精彩和欢乐。让我们坦然面对困境,用目标拉紧心弦,在无惧无畏的抗争中绽放生命炫目的光彩,展示出永恒的精神魅力。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过程
人生困境目标
欢乐
第四篇:用真情奏响扶贫赞歌
用真情奏响扶贫赞歌
——凤山县公安局特警韦华林扶贫二三事
他是一名年轻特警,两年多来,他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倾情帮扶,自掏腰包1.2万余元,为患病的结对贫困户治病,帮助贫困户找工作,用真情书写着人间大爱。他就是河池凤山县公安局民警—韦华林。
放弃休假访“穷亲”
4月18日,农历三月三,壮族人隆重的节日。
这天下午5时许,韦华林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机会,买了1桶食用油、7把面条和1件牛奶,驱车来到离县城50公里远的平乐乡谋爱村贫困户李高级家。
“伯伯,今天三月三,我过来看看你们,家人都好吧。”走到李高级家门口,韦华林亲切问道。
“是韦公安啊,快进屋坐!”李高级及儿子李玉杰从屋里出来,热情招呼道。
“玉杰刚打工回来啊,得点钱没有?”
“上个月在南宁打工得3500元,用去了一部分,还剩余2600多元。”
“还不错嘛,以后多出去打工,用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嗯,我一定努力的。”
“现在手臂活动正常吗,没感觉到疼痛吧。”
“一切正常了,可以做活路了。”
“那就好,以后遇到什么困难的,要及时告诉我,大家想一起办法解决。”
韦华林和李玉杰的对话,犹如自家兄弟般亲切。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做晚饭,半个多小时后,韦华林和李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共进晚餐,一家人其乐融融,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节日。
谋爱村的百姓都说,李玉杰真幸福,遇到了韦公安这样的大好人,比亲人还亲。
特警上门结“穷亲”
韦华林对李玉杰一家人为何这么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时光回到2年多前。
凤山县平乐瑶族乡谋爱村谋爱屯李高级家是当地最穷的贫困户。韦华林则是李高级家的帮扶干部,负责帮扶其脱贫致富。
2016年3月的一天,韦华林走进李高级家里,与其结“穷亲”。
两间极其简陋的土坯房,房子四周用杉木皮围起来,房顶的瓦片残缺不全,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贫如洗。
李高级及其老伴都已年迈体衰,儿子李玉杰十年前得了癫痫病,发病时跌进火堆里,全身大面积烧伤,造成左臂与肢体黏连,从此残疾,媳妇也因此离家出走,本来就清贫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再怎么苦,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脱贫!”韦华林对李高级郑重承诺。
从此,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韦华林抽时间下到李家,与李家商量脱贫良策,每次都送去一些肉、米、面等生活用品,解决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困难。
筹措6万做手术
韦华林的到来,燃起了李高级一家生活的希望。
为了解决李家实际困难,韦华林到处奔走,四处求助。
他带着李玉杰到医院作伤残鉴定,帮其争取得扶残补助1000元。
他多方协调沟通,让李高级家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每月获560元低保补助。
他到处寻求帮助李玉杰做手术治疗,以便解决其无法劳动、无法自理的难题。
经过多方争取得到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给予李玉杰大病救助8000元。
韦华林经过了解,要治好李玉杰的病,必须送到就近的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手术,手术医疗费用最少要6万元。
6万元,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数额不算大。但对于李玉杰一家来说,是个巨大的数目。
韦华林将这个情况告诉李高级。李高级听后沉默不语,好久才低声对韦华林说:“你也尽力了,实在找不到这么多钱,我们放弃了吧!”
一个父亲看着残疾的儿子,说出了放弃的话,是多么的痛苦与无奈!
决不能放弃!韦华林征得妻子的同意后,决定拿一部分工资出来垫支,帮助李玉杰支付手术费用。
2017年8月12日下午,韦华林开车到谋爱村接李玉杰,当晚将其送到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办理住院手续时,韦华林从平时省吃俭用的工资里拿出1.2万元,全部用于垫支李玉杰的手术费用。
8月16日15时30分,医生对李玉杰进行手术。
手术进行了整整5个小时,而韦华林一直在手术室外守候了5个小时。
20时30分,手术结束。医生说,手术很成功。韦华林欣慰地笑了,而李高级紧握韦华林的手,眼含着热泪……。
为解决李玉杰的手术及住院治疗费用,韦华林向县公安局领导汇报,请求支援。
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苏良高度重视,立即拍板拿出2万元,用于李玉杰的治疗费用。
韦华林还积极向社会招募,共筹得捐款近2万元,治疗费用得到基本解决。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李玉杰的病终于治好了。
为表达自己一家人的无限感激之情,出院后的第三天,李玉杰专门请人制作一面锦旗和撰写一封感谢信,送到县公安局。
倾力帮扶助脱贫
脱贫的关键在于人。李玉杰身体健康了,能够正常的劳作,脱贫就有了希望。
去年,在韦华林的动员和支持下,李玉杰家养了两头水牛,不仅解决了农耕问题,还能为以后繁殖增加收入。
今年初,韦华林又鼓励李玉杰买了两头小猪来养,如今每头也有八、九十斤重了,再过三、四个月就可出栏,届时收入可达2000余元。
今年2月底,春节刚过不久,李玉杰说想到外面打工,增加一点家庭收入,但苦于无路可去。
韦华林立即与南宁的朋友联系,经过牵线搭桥,最后找到一个做山工的活。
李玉杰临行前,韦华林掏出500元钱送给他,说是作路费和打工前期的生活费用。李玉杰感动得热泪盈眶。
“你的恩德,我们一家人永世不忘!”李玉杰的父亲李高级对韦华林动情地说。
“韦公安不仅是李玉杰一家的亲人,同时也是我们村的亲人!”提起韦华林,谋爱村的百姓如是说。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韦华林以一腔热血和真情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爱民赞歌,用实际行动铸就忠诚警魂。
第五篇:用拼搏奏响生命赞歌
用拼搏奏响生命赞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奋斗精神,是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伟大精神。个人的奋斗,成就个人多彩的人生;集体的奋斗,建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有奋斗,才能待到花开;拼尽全力,方可赢得一搏。
奋斗是生命的赞歌,是一个生命强有力的体现。纵观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海伦凯勒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和慈善家。除此之外,我国的黄国平博士也十分励志,他出生于贫困的山区家庭,生活十分艰辛,但他努力奋斗,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无论是母亲离家出走,还是父亲车祸去世,都没有使他动摇,终于于缝隙间抓住了一点微光,从此改变了一生。
“天才出于勤奋”,青年更应当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著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在《冬天里的春天》里写道:“青年需具备力量,才能使他人敬重。”力量从何而来?从拼搏中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这句话都是真理。中国能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走出来,不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挥洒青春,努力奋斗而换来的吗?作为青年,我们走在时代前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鲜活生命的.代表,吾辈自应当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谱写新时代的美丽华章。
唯有坚持不懈,方能“笑到最后”。今年2月4日在女足亚洲杯中,中国女足主力队员缺阵,整体处于劣势,在比赛中两度落后,但女足队员们并没有放弃,她们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最终以1分优势战胜日本队,挺进决赛,赢得了网友们的称赞和国际的尊重;爱迪生,一个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他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气馁,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流电电灯,被誉为“发明大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弘扬“三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我们要粹取时代精神,重振中华之魂;我们还要自强不息,勇做新时代的中国脊梁。
同学们,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就没有最后的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都知道努力成就未来,而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当高扬梦想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谱写属于自己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