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总结--生产服务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总结-----生产服务中心
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切实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基础管理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2012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生产服务中心按照工程技术研究院人事部门安排,积极参加了由思博戴尔培训中心举办的《2012年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培训》。这次的培训由国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国家级讲师、中企联特聘质量管理专家马克勤为我们讲解。培训课程安排紧密,授课内容丰富,主要讲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施与推进中的5S活动、QC小组活动、精益管理以及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方法中质量工具的概念、统计技术基础、数据收集及分析等重要内容。授课老师具有针对性地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国内、国际上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经过5天的专业培训,生产服务中心4名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组织讨论,并且能够在培训结束后的生产例会中,在中心全体员工范围内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大了此项活动的宣传教育力度。在11月29日全院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培训考试中,4名培训人员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此次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生产服务中心从2012年初开始,就开展了全员参与的质量安全管理活动。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分级细化院下达的每月安全质量检查到每周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
报到院内二级网站;
2、主管领导定期巡检,结合各班组日常工作中的自检自查,不断提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及时整改;
3、在每周生产例会中进行安全、质量、生产情况通报,集思广义,完善整改措施;
4、根据各部门、班组的工作内容区别,完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岗位职责,操作规范;
5、加强员工的理论学习,制定冬季培训计划,深化质量管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不断增进了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截止到2012年12月上旬,生产服务中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院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生产服务中心
2012年12月5日
第二篇: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总结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总结
金秋九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此间,我有幸参加了连云港市质量协会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企业是质量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是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的,与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相关。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与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实施与推进、质量工具下面就培训的几个要点及体会做一下阐述:
一、质量的相关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载体不仅仅限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其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具有的,而不是被赋予的;要求是来自相关方,包括顾客、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等。质量与企业的所有相关方利益攸关,从质量与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从顾客与其他方的关系来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企业才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就是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也称戴明环。每PDCA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体系质量就会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上升的循环。
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和行为规范的组合。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ISO9000标准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此八大原则给企业提供有作为和没有作为的准则和依据,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进
此部分主要是通过学习几种主要的质量推进方式,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方针目标管理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使整个组织的人员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使组织能够达到关键目标,并对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方针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和重点管理,注重“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针目标管理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制定出实施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文明、安全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的几项主要方法有目视管理、防错法、5S活动、全面生产维护。
QC小组(QC Circles)活动全称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精益管理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在生产各环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聚焦于成就完美的的长期目标。企业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征程。
三、质量工具与方法
质量工具是把某些成功的管理实践进行整理和程序化的处理,使之成为普通适用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广泛采用各种质量工具和先进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可以帮助解决质量问题的思路的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等,这些工具并不直接针对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而是强调一种创造性思维,二是涉及如何分析和处理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波动,是以统计技术为核心,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各个阶段,以帮助我们系统的识别、分析、诊断和改进产品或过程。运用质量工具可以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有助于科学决策;运用质量工具能把过程和产品的状况更好的向管理层表达及与业务方沟通;运用质量工具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四、体会和感悟
通过培训,加深了我对质量的认识。质量不仅仅是我们对有形产品的满意程度,而是各个相关方面对产品产生各个环节的符合要求的程度。从我目前从事的文件管理工作而言,产品质量信息不仅仅是就是提供文档信息,而且还包含了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信息;我们提供的文档信息不仅要满足公司员工的使用需求,也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满足公司管理程序要求。我认为要做好文档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高思想领悟,认识到任何工作失职都是工作质量低下,工作不到位造
成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质疑的工作态度。
勤于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把工作做好,除了主观上不犯意识怠慢的错
误,还要求具备完成工作的基本素质,如果工作的基本流程、业务水平都不知晓,就无法完成工作,更无从谈及提高工作质量。
凡事都应该有目标,有目标才有作为。岗位有岗位目标,层层分解后又
有各个流程、各个步骤的操作目标和质量目标。只有将目标了然于心,才能更好的做好岗位业务工作。
在工作中能够学会运用质量工具来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开展QC小组活
动,能够普及质量常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主观能动的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5S活动,能够规范整理现场环境,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互动。只要工作,就会有办事结果的优劣之分,只要
工作开展,就必须相互沟通,沟通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推诿扯皮。开展沟通和互动,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互动检举,可以自我认识到自身
不足,又能借助他人的监督力量,改正自己的不足,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水平。
从本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学习的目的是用理论指导工作,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还需长时间的理解、体会和实践。而在理解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发现新的知识…..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而我也会在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第三篇: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总结精品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总结
通过本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理解质量管理标准方面的差距,参加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作为一个车间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带领我车间员工贯彻执行。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彻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被我公司所看重,成为公司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贯彻标准为我车间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经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是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工作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本次培训的重点是统计技术,统计学知识就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了解目前的现状,确立项目,测量,并加以分析、纠正,合理改进和优化方案,并组织实施或预防,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在本次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对统计技术了解的不是很深,但经过七车间胡主任的讲解,使我感觉到统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统计技术,更是一种管理好车间设备的一种手段。通过业余时间的理解消化,我对我车间的离心泵维修方面应用了统计技术中的排列图法。由于我车间离心泵总量大、型号多样、涉及到的厂家也较多。说以对我车间离心泵故障进行分析很有必要。我们知道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是个别因素起到决定性影响,而绝大多数的影响因素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离心泵频繁维修
导致的原因是可以用此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的。通过收集历次的离心泵检修记录,我们发现导致设备维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离心泵机封频繁漏液;
2.机封等备件有质量问题;
3.维修工的维修质量有待提高;
4.由于操作不当引起设备损坏;
5.工艺介质有腐蚀性将设备腐蚀;
6.设备备件质量有问题;
7.离心泵的工作环境差日常维护不到位。
通过排列图法分析发现引起离心泵频繁损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离心泵的日常维护不到位及维修工维修质量上有问题两个方面约占重量的75﹪。以后我会根据以上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导致离心泵频繁损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统计学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深知统计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刚刚涉足此领域的我不仅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在实践中不能应用自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作为一名设备管理人员,我相信我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与车间领导及其他全体员工携手共济,做好我车间的全面管理工作。
2011-10-17
第四篇: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在呼叫中心这个行业,自己待了也有不少年头了,曾经工作过的企业也囊括了不同的性质和类型:有纯外包的、也有自建的;有外资的、也有民营的;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网络科技。无论这些企业中的哪一家,无论是做呼入服务为主的,还是以电话销售为主的,几乎都无例外地,都希望做到全面的品质管理。因为所有的呼叫中心企业都有一个共识,即服务的品质是呼叫中心生存的根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真正做到全面的品质管理。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不同的岗位上,我们对品质管理的认知会有不同。对运营团队来讲,有时候运营主管或经理会想,品质管理是质控团队的事情,我们做指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做大量的品质辅导?而质控团队又会说,我们的人手不够,要保证足够的服务监控量,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给每一个员工进行辅导了。我们已经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你们一线了,你们的班组长,项目负责人自己也可以辅导的嘛!对于招聘团队来讲,运营和质控之间的争论和我无关,我只要负责把人召满补齐就行了。而培训团队则会说,需要培训就把需求提出来,我们会根据需求提供培训,其他的事情我们帮不上忙。就这样,呼叫中心每个功能模块都是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出发来看品质管理,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最终,全面地品质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地被落实。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全面品质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地执行呢? 就个人的工作经验和观察来看,笔者认为要实现全面品质管理,首先就要打破过于清楚的部门界限。培训、运营、质检、招聘不再是绝对独立的一个个部门,而是需要融入到项目之中,将各个功能模块组成一个大的工作集合体,分工合作,紧密联系,以提升服务品质为共同的工作目标。只有目标一致,才能行动一致。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谈,这个大集合体中的各个模块在全面品质管理中的角色。
1、招聘,品质保障的第一关
有时候,我们会说,某个呼叫中心的服务品质好坏直接从他们的员工身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不需要通过电话来测试。这句话可能有些武断,但是,总体来说,呼叫中心一线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职业素养,的确能够反映出这个呼叫中心的专业程度以及其可能达到的高品质服务。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染着五颜六色头发,走路时候动摇西晃、精神面貌不佳的员工,会在电话中给他的客户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通常,一个人的精气神可以反映出他对工作的态度。所以,招聘过程中,选择真正合适的人选是整个服务品质保障的最初的关卡。招聘人员的一时疏忽,很可能就会造成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因此,对于招聘来说,除了在招聘环节中增加相应的考核项来判断该应聘人的相关能力和态度外,在招聘结束、员工上岗之后,也需要进行定期地回访,以了解某一批次的入职人员其工作适应程度,同时,根据这些回访的结果及时总结分析,并调整相应的招聘措施,以确保尽可能地将合格的人才选拔出来。
2、培训,品质提升的摇篮 在整个品质保障的过程中,培训始终贯穿其中。新人入职,培训不仅需要教会新人基本的技能技巧,而且最好在新人上线的最初一个月,培训还可以适时地承担一些辅导的工作,从而帮助新人可以对团队更有归属感,同时,也能更快地融入团队。当一个员工通过试用期的时候,培训可以安排一些情绪管理之类的课程,在教给员工解压技巧的时候也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进行一些辅导,使员工能够有更清晰的自我定位。平时,培训除了业务或技能课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案例分享的课程,邀请那些优秀的客服代表“现身说法”,将他们的优秀服务经验和理念与更多的人分享。将优质服务理念与服务技巧推广的同时,也在团队中树立了学优的榜样,进而使团队朝着更优的标准进步。最后,培训也要承担起补差的工作。当团队中有员工的服务品质已经无法单靠质检纠错来改进时,就需要培训对该员工开展离岗的辅导。总之,在全面品质管理中,培训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角色。
3、质检,是为了提升而非查错
有不少客服团队将质检的定义局限在发现错误的角色,其实,这是很狭隘的。在全面品质管理中,质检不仅仅是找出问题,更需要对这些问题提出专业的改进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落实。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初始的时候,质检的抽样比例就不能定得太高,太高就意味着抽查量大,就意味着质检员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查错以外的辅导工作。一般来说,2%-5%之间的抽查量就足够有代表性了。对于一些话务量比较大的项目来说,2%也已经不少了。纠错辅导又可以分为两类,在线辅导和离线辅导,前者为质检在监听录音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实时反馈给当事人,后者则是事后工作,即根据前一天的质检结果给相关人员进行辅导。质检辅导理论上来说,项目负责人,班组长都可以做,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由质检员做的辅导会比一线主管做的效果更好些,原因主要是员工的感知。就像小时候,父母和老师说同样的话,但是我们对老师说的就是比父母说地记得牢。这就是对老师的认同。而质检员在员工心中就相当于过去的老师,他们会更认同老师的话。通过辅导,员工才会真正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知道该如何改进。只有不断地辅导、改进,员工才会有本质上的提升。所以,若将质检的时间都花在了满足抽查量上而忽视了持续的品质辅导和提升,则是本末倒置了。
4、运营,品质管理的真正执行者
无论招聘、培训、亦或质检,其实在全面品质管理工作中都是辅助的作用。真正要实现全面的品质管理,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运营团队自身的认识。如果运营管理团队始终将品质工作推给质检、培训去做,那么,这个团队的品质管理永远不可能做好。所以,要实现全面的品质管理,运营团队中的各级管理人员首先就要有这个意识。平时,除了质检的辅导外,班组长也需要经常性地安排组内的辅导,包括录音分享,案例学习等,只有班组长的主动参与,才能让整个小组的人对服务品质的意识更加深刻,并且也保持主动性。而项目主管或经理对品质保障的认知,则决定了该项目愿意在品质管理中的投入究竟有多大。上述4点,基本概述了全面品质管理中的四大组织模块所需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但是,以上所讲的也仅仅是对于员工服务品质的管理。而就一个项目来说,持续的服务品质提升,不仅包括员工服务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有服务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流程,找出服务的关键时刻;通过服务关键时刻的服务定义及升级,进而提升服务效率,增加用户的体验度和忠诚度。
因此,在全面品质管理中,流程优化工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通常,项目团队都会有固定的项目品质沟通会。在这个会中,招聘、培训、质检、运营等模块的负责人会就当前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全面地交流。而质检在这个会议中,除了汇报员工的服务品质情况外,也会就发现的流程方面的不足进行反馈,从而促使项目团队就这个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
最后,要真正持久地开展全面品质管里工作,一个好的内部绩效考核与激励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多的正面的激励往往是促使员工自主向前的动力。鼓励远比惩罚要有效。
全面品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如果呼叫中心想要做全面品质管里,就必须有这个决心和毅力。只有保证持久地进行品质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的提升才会真正被观测得到。
第五篇:混凝土生产论文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混凝土生产论文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
商品混凝土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分析商品混凝土及其生产的特点,分析常见质量问题,提出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特点;全面质量管理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使混凝土的质量更稳定且易于控制,是混凝土生产技术的一大提高。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商品混凝土生产获得了迅猛发展。人们一度以为只要工程中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其质量肯定过硬,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工程实际中,商品混凝土出质量问题的已为数不少。与传统的现场搅拌相比,商品混凝土质量得到提高,但如果控制不好,同样也会出现质量问题。而且,由于商品混凝土及其生产的特点,其质量控制更需要一套系统的体系。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应该及早引起我们的重视。商品混凝土及其生产的特点
1.1 随拌随用
由于用户的要求各异及混凝土本身的特点(如必要的工作性能、性能存在经时变化等),作为建筑材料的商品混凝土不能储存,只能按用户的具体要求临时生产,随拌随用。
1.2 受原材料影响非常大
作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本身,受其组成原材
料的质量和掺用量的影响非常大,如水泥的组分比例,外加剂的性能、用量及与水泥的相容性,砂石级配及含水率,水胶比等,混凝土质量对上述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
1.3 受环境影响明显
混凝土的相组成及强度、耐久性等特性,除受原材料影响较大外,受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也较大,且随时间而变化。
1.4 商品混凝土只是半成品
考虑到房屋结构对混凝土最终的强度及耐久性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站供应的混凝土只是一个半成品,要最终达到结构要求的强度、耐久性能等使用指标,还需要考虑运输、浇筑(包括振捣)、养护、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5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
尤其砂、石一般为地方性材料,性质不易改变,质量不容易控制,更不易改善,只有想办法去适应它。
所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众多且原因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有些原因,我们还不能认识清楚,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时只能靠经验处理,有一定的盲目性。商品混凝土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重视不够
供应站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都非常重视,但容易造成的误区是,可能会认为商品混凝土一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认为土木建筑施工本来就是粗放型的,不必控制太严,从而放松了对某些环节的控制,造成质量问题。
2.2 对原材料控制不严
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取样复检,特别是对水泥、外掺料及外加剂等。未检或复检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但是,复检的目的不仅仅是看某种材料是否合格,还要了解其化学成分及某些指标的变化,以此来判断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例如,按照各自的质量标准都合格的水泥和外加剂用在一起,不一定能生产出合格的混凝土,即水泥与外加剂存在相容性问题。而水泥由于受生料质量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及某些指标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虽然这些变化在水泥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但可能对其与外加剂的相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3 不重视混凝土试配工作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混凝土性能设计和控制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真正认识清楚,要靠“试验”说话。如对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强度的控制,还不能只靠理论计算,必须进行试配工作,在施工性能、强度及经济性方面找平衡。试配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很重要的一环。
2.4 称量不准
混凝土除受原材料质量影响较大外,受各种原材料用量的影响也
较大,如合理水灰比每增加0.05,混凝土强度最大可能降低6Mpa左右,影响非常大。称量不准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计量设备的精确度不够,计量设备问题。一是指没有根据外界因素变化,主要指砂、石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调整砂、石和水的用量)。有些搅拌站对砂石含水率不做检测,只凭经验调整用水量,是不可取的。
2.5 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不全面
混凝土的质量指标至少应包含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三个方面,都应重视。如有的过于将就施工单位,优先控制坍落度,不惜牺牲部分强度,或只重视强度,忽视了耐久性,都是不可取的。
2.6 对混凝土生产的后期工作重视不够
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应包括配料(包括试配)、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工作。如前面所述,混凝土除了受原材料质量及用量、搅拌、运输等环节的影响外,还受到浇筑、养护等工序的影响,而且后者常常更不容易控制得到。不能认为混凝土出厂或入模后,搅拌站就完成任务了,还要配合、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工作。本着保证质量的原则,有时还要监督施工单位工作,如不许施工单位在现场对混凝土加生水等违规作业。
2.7 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的变化反应不敏捷,没有质量预测体系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且原材料性质不稳定,不易控制。
很多搅拌站对此反应不够敏捷,往往等到问题出来之后,才能意识到。没有建立一套相应的预测体系,不能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事前控制。
质量管理措施
3.1 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等管理相比,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与、全过程、系统管理。全员参与是指所有层次的人员都应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权限和职责并注意在工作中用心学习增强自身知识、能力和经验;全过程管理是指从情况调查、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相关质量管理,并注意重点控制其中的关键活动;系统管理是指把质量管理的相关活动及过程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并综合应用专业技术、组织管理、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商品混凝土供应站应根据商品混凝土及其生产的特点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体系。图1为一建议的质量保证体系机构示意图。总工领导质保科、试验室等相关科室,具体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坚持试配工作,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严格执行开盘鉴定工作。生产科负责生产准备工作的组织与综合管理;质保科负责搅拌及运输工程的质量监控及交付验收;技术科负责编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指导施工,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监控,主要负责人负责开盘鉴定的组织工作;试验室负责混凝土的试配、出具配合比,并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材料科负责原材料的储存及管理,保证提供合格的原材料;顾客服务部负
责售中及售后的服务工作。
3.2 重视客户服务工作
为保证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开工前,应作好详细的混凝土生产、施工方案及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混凝土生产与使用的分离,土建施工单位有越来越不愿涉入混凝土生产及质量控制领域的趋势)。另外,应设有前台服务部,专门负责客户服务。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服务人员多具备专业知识,熟悉混凝土生产控制过程,对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进行配合、指导及一定的监督工作。特别注意生产部门、质保科、试验室与前台服务部门的工作交叉、熟悉,提高前台服务的专业性。
3.3 加强技术储备
由于商品混凝土供应的临时性及紧迫性,搅拌站接到任务后,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因此,即使不讲搅拌站的发展,只讲生存,一定的技术储备也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搅拌站平时生产不多的混凝土,如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不但要熟悉其配合比,还要详细研究其各种性能,如体积稳定性(影响混凝土开裂情况的关键因素)、耐久性等,这样才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混凝土。另外,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如原材料质量的波动,甚至某常用材料厂家的临时缺货等,也要在平时作好技术积累,以防因忙中出错而导致质量问题。
3.4 建立质量跟踪、预测体系,对影响因素做记录,能作出预测
此处的质量跟踪、预测是指平时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如各
种原材料的情况等做跟踪记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期根据对影响因素的把握而能及时对混凝土的质量作出预测,并事前做出相应调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爱勤,张承志.商品混凝土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带来的问题[J].商品混凝土,2010,(2):24-28.
[2]刘祥顺,刘雪飞.预拌砼质量检测控制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