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2019-05-14 08:3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篇: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泸州市江阳区石寨学校牟云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浪潮中,不仅需要物质生产力,更重要的还需要精神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生产力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精神生产力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一、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切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生产力构成的一部分,精神生产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同时,还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精神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呈现出来,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不仅物质产品要十分丰富,同时精神产品也要求十分丰富,这才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正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二、精神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理论的丰富和创新需要精神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精神生产力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同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标的提出,也内在的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

加速发展精神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以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速发展精神生产力,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

三、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任务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摆在第一位,在发展生产力任务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出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的独立

要求,也不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直接实现的生产力。而是指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并与之相结合到转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充分体现出精神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大力积极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加快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

四、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三个方面的提高都有赖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不是单一的。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文化产品是及具发展潜力的潮流产品,是信贷经济增长点,是具有很强的新的生命力的产业。其中旅游文化产品重中之重,同时它还能够带动餐饮、运输、服装、广告等服务行业的经济增长。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促进自己的精神需求,如:休闲、旅游、外出观光等也成为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这就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特别的是,同其他产品相比,发展文化产品所借鉴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文化产品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发展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目前,文化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大幅提高,但总体还是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而,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六、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是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力。

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在物质条件欠缺的时代,人们主要是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精神生产力从未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但当物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人们的精神需要就会上升到主导性地位,人们的物质需要是有限,而精神需要却是无限的。要满足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精神产品才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只有人们的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才尽可能避免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社会方能得以相对稳定、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淡水紧张、能源危机、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都可能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下引发重大事件。从根本上讲,物质生产力本身如何发展,都无法自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发展高尚的精神生产力,才能帮助解决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同时,提高精神产品可以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过大,能够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社会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的因素来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使其与物质生产力一道共同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一

重大理论创新,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要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且精神生产力也需要高度发展。在新的时期,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尤为突出。除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时的责任也就更大。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要解放物质生产力,更要解放精神生产力,使这二者与人自身生产力一道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将发展精神生产力作为突出的重点。所以,必须加快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尽早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第二篇: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内涵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言,中国宗教都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宗教关系已成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度关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宗教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在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共建和谐世界等方面,中国宗教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不断完善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已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扩展1,社会和谐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了社会和谐思想,但对社会和谐内涵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展开,对实现社会和谐途径的探索也没有系统阐述。十六大之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政府领导人在一些列讲话3中,逐步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1曾庆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党建研究》2002年第10期。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2003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1

发展观。发展观的更新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为重要,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有了和谐发展,才可能有社会和谐。这不仅为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指出了方向, 而且也成为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前奏。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将社会和谐提升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治国安邦的目标、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的战略高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4。

民主法治,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和谐社会的建构,真正依赖的是对民主的追求和法律对民主的保障。只有当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得到贯彻时,社会才能在一个共同的规则之上和谐运转,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切实的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不同社会利益群本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只有加以有效地协调和解决,确保公平正义,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有效的现代信用制度。因此必须从基本的道德建设做起,加强政府、公民、社会等各领域中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法制建设保障信用体系的效用。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历史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发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关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更需要全面顾及、通盘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最广泛、最充4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第一版。

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组织机制尚不健全,社会管理仍有待完善,维护稳定仍是第一责任。这就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维护良好社会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和社会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5。中国作为 13 亿人口的大国,其快速发展需要极大的资源和能源供给,中国要保持持续增长,就必须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应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条件为代价来求得一时的发展。

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既要通过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持,又要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宗教参与其中

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社会共同建设。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宗教都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宗教关系已成为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五大关系之一,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度关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宗教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宗教教义教规中无不蕴含崇尚和谐、追求和平的思想理念,加以深入的挖掘和积极的阐释,可以为构建社5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第一版。同上。

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固然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也应该包括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和谐思想资源,而宗教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有一亿多信教群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既可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消极因素。关键在于国家和社会怎样对待宗教,宗教自身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全面调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热情,积极引导宗教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宗教关系作为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五大关系”7之一,对于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将继续长期存在,并影响大量的群众。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随着信教群众的增多、宗教社会影响的增大,宗教关系已经成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对于增强社会认同,凝聚各方面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努力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8。

三、宗教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的途径

近年来,中国宗教界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方法和途径,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爱国爱教、参政议政,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响应党的号召,7 胡锦涛在2006年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大关系包括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以主人翁精神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努力促进适应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新型政教关系的建立。通过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等途径,宗教界人士参与了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协商,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积极贡献力量。目前在中国各级人大和政协中,有近17000名宗教界人士担任代表、委员。他们提出的许多提案、议案和政策建议,不同程度上被各级党政机关采纳。各宗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协助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关键时候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宗教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挖掘和谐理念、倡导和谐文化,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各宗教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中国宗教界努力挖掘各宗教中关于“和”的理念,努力对宗教经典、宗教教义作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中国佛教一直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实践,近年来举办的两届世界佛教论坛分别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宗教又是一座文化资源宝库,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学、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风景秀丽的宗教圣地、内涵丰富的宗教礼仪等。对宗教文化的研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对宗教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等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弘扬,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丰富了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竞争激烈、社会矛盾突出,宗教文化能够缓解信教群众的精神危机,消除不安定因素,减少社会震荡,强化信众对现行秩序的认同。

(三)服务社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宗教界努力发扬慈悲济世、服务社会、关爱人群的优良传统,根据各宗教的特点,发挥各宗教的优势,在解决自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参与赈灾扶贫、助学助残、生态环保、医疗救助等工作,努力参与和兴办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尽自己的所能“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成为维护社会公信、保障社会稳定的一种积极的补充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开展国际及与台港澳的宗教交往,为“共建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宗教界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宗教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祖国统一、共建和谐世界的交流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定期召开的中韩日三国佛教会议正编织成牢固的新“黄金纽带”,促进了东亚的和平与繁荣;基督教圣经事工展先后在美国、德国成功举办,增进了西方对我宗教政策和宗教现状的了解;成功举办的两届世界佛教论坛、一届国际道德经论坛以及佛指舍利赴台、赴港供奉,大型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赴东南亚、韩国演出,道教音乐会演、中新佛教文化展等大型交流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增强民族共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还探索开展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世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开展高层对话,以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沟通与和睦,为从深层次上解决国际社会的危机,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和谐世界,发挥建设性作用。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宗教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共建和谐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宗教发挥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和宗教界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都应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共同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第三篇: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李 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如何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老年人,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为老年教育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老年群体的特点和规律

老年教育说到底就是提高老年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变化及相关关系新的感悟与认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的出现,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立足点,经过各级老干部部门和涉老部门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和变革凸现年代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1、认真研究老年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对社会、对事物、对情感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表现在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上。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鉴赏能力、评判标准更多地沿延续着传统观念和固有模式,对新体制、新经济、新变革带来的困惑难以释怀,对新科技、新潮流、新观念带来的疑虑难以适应,因而存在着过多的代际关系和思想分歧。其次表现在老年人的行为导向上。由于老年人的体能衰退,追求健康和长寿成为老年群体的主流,因之而来的是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休闲消费活动等等现象热浪滚滚,遍布城乡。第三表现在老年人的心理意志上。老年人进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其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转换,促使心理意志发生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不服老、爱较真、敢于闯的心理因素依然存在,一方面兴趣减少、情感消沉、喜怒多变的情绪状态比较普遍。正是由于老年群体的这些普遍特点,决定了老年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那就是顺应老年人的愿望和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培养、引导、支持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良好的晚景目标。

2、充分肯定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

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经验价值。指老年人长期生活阅历和社会积累形成的价值,突出表现为智力价值、技术价值、经验价值等。

(二)再创价值。指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对社会对家庭作出的新贡献。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5届会议指出:“老龄不仅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还能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中,老年人不是可有可无或无所作为的,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他们或利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继续为经济建设作贡献,或为人口文化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某些方面献出余热,他们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肯定并重视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组织和引导他们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给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内容。

3、高度重视老年群体的思想困惑和疑虑

老干部是我国老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有着辉煌的政治背景和灿烂历史。他们离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许多老同志的精神、心理和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渐渐远离了社会,跟不上形势,他们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判断现今的事物,凭过去的经验来解释现实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同志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带有看法,因而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疑虑,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老干部的思想困惑和矛盾心理的出现,为老年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课题,也奠定了开办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深刻认识老年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既要有发展的经济,又要倡导优秀的社会公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营造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同时更要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老年教育作为社会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1、老年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而老年群体由于自己所处社会地位以及特定条件等因素的决定,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主力军,基层群众文化的排头兵。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各种形式和途径,对老年群体进行道德教育、技能教育、健康教育和快乐教育,凝聚整个阶层的积极向上、健康进步的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老年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策略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老年群体牵涉到千家万户,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加强对老年群体的教育,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新兴的教育事业。它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具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本质体现。

3、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之一。据全国老龄办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67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与上相比,净增725万,成为“历史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最大的一年”。不仅如此,老年人口还在按总人口的0.5%递增,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8亿,到2040年将达到4亿。也就是说到那时全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加强老龄工作,让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挑战。加强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就是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关键举措。老年人虽然已过了生命力量旺盛的时期,但对知识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不再是当代老年人的唯一需要。而实践已经证明,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对新知识的追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中央和国家对开办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远景规划,各地对此也形成了共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要从基本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学、乐、为、教”相结合的方针,重点加强老年大学的阵地、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体系,切实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4、老年教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具体体现

健康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家庭健康、社会环境健康,个体、群体和社会达到协调共进,良性发展。健康老龄化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整体概念,其主要内容与我国提出的老龄工作“六个老有”目标是一致的,即健康老龄化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其中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医是保障,老有所教是手段,老有所学是动力,老有所为是方向,老有所乐是所要达到的效果。老年教育正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围绕“六个老有”目标来不断开发和完善的。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的《中国老龄工作十年发展纲要》指出:“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已成为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不仅如此,老年教育作为治理老龄问题的一项综合性手段,在“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老龄问题,把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综合治理老龄问题的根本对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措施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其中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全面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就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有力措施之一。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老年人口的分布情况、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十分悬殊,特别是城乡之间矛盾突出,这成为制约我国发展老年教育的重大阻碍和难题。区分情况,因地制宜,政企结合,多头进举,将以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为载体的老年教育推向广大的社区和农村,满足更多的基层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

三、进一步增强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创建21世纪老龄社会的目标—— 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意味着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不分年龄的,因此终身学习和社会参与成为老年人社会化的积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改变老年人的传统生存方式将产生深刻影响。于是转换老年社会角色,寻找晚年生活的社会舞台,又成为许多健康老年人的选择。这就必将注定老年教育在这场潮流中肩负重任,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把老年教育作为加强老年群体思想政治建设、占领党的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渠道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类矛盾多发,诸多问题凸显,出现影响稳定的事端和情绪难以完全避免。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精神状态无不受关联和影响。老年群体亦莫如此。但如果放松对这个群体的教育,不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去占领,那么落后的、愚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对社会的稳定和意识形态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法轮功”的泛滥一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也进一步说明,老年教育在加强老年群体思想政治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占领党的思想文化阵地,把消极的因素变成积极的因素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

老年教育既兼具其它教育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实践。因此在开展老年教育的实践中,要适合老年人的特点,摸清对象,对症下药,普遍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组织帮扶帮教活动,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和新农村的建设、服务社会;二是坚持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提高政治素质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三是坚持把文化娱乐活动与科学健康养生相结合,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引导老年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活动。比如在农村要重视对老年农民的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封建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如此,还要在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索,不断创新,力求赢得老年人的喜爱和欢迎。

2、把老年教育作为团结老年群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要标志,否则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而“银发浪潮”这道风景,既成为老年群体地位、威望的象征,更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因此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在团结老年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黄冈市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黄冈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干部人数多、威望高、影响大。市区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龙头,以市老年大学为阵地,为老干部、老年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长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学习活动,吸引、凝聚和团结了社区中老年群众。我们每年结合重大时事和节庆所组织的活动,吸引中老年朋友多达上万人,形成了一呼百应、万人空巷的热烈场面。老年大学的学员成了我市基层文化、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黄冈市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成功地抵制了“法轮功”的侵蚀,抗击了“非典”的波动和恐慌。在老年大学的学员中,没有一人习练“法轮功”,没有一人传播“法轮功”,老年大学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地带。

3、把老年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目的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适时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都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意义非凡,功能巨大,作用重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力量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时空结构和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道德、生活方式、行为要领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新发现、新学科、新概念等显而易见的社会特征,对处于边缘化趋势而又无法逃避的当代老年人来说,触动更大,影响更深。那么,要融入这个社会的内核,要领略时代的浪潮,就必须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老年人进入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主阵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新境界,不仅开拓了老年人的眼界,更拓展了晚年生活的领域。因此可以说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社会发展进入到老龄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和进步的客观反映。它对于形成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把老年教育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应有之义

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这既是老年大学的宗旨,也是老年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老年大学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引导老年群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黄冈市老年大学始终把对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每学年都要安排八节大课,集中16个专业教学班的学员听取市委领导或专家教授的形势报告、时事政治、党史知识等综合性讲座。学校还结合“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组织教师学员编写歌曲教唱,把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变成老年大学广大学员的期望和要求,在老年人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

提升生活质量,追求晚景幸福是老年人的最终目的。黄冈市老年大学针对学员的喜好,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器乐、舞蹈、电脑、花卉、保健养生、手工制作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使老同志心情更加舒畅,精神更加振奋,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市老年大学还联合社会团体,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比赛活动,组织老同志走出去,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向社会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充实和丰富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由市老年大学组织成立,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组建的市老年艺术团成为全省全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艺术品牌,先后参加迎春晚会、送文艺下乡、全省社区文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演出活动,在全省全国比赛中多次获殊荣。

老年教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新兴的伟大事业,切实加强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的整体素质,是党对我们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研究管理体制,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438000 湖北省黄冈市老年大学 lijie182@163.com)

第四篇: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检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固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做好很多工作,但重视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正确把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来调整,需要法治来保障,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强化法律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检察机关的职能看,法律监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监督纠正诉讼活动中的严重违法现象,有效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保障、促进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履行侦查(对部分案件的侦查和补充侦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等职能和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在逐渐加大,利益摩擦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突出表现为xx大量增加,刑事犯罪高发,同时,随着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我国也正处于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和~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检察机关来说,必须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思路,深化监督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既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防止打击不力,又要依法保护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同时要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立足检察职能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对一个时期内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检察机关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密切配合,适时开展集中打击行动,坚决防止犯罪活动的发展蔓延。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推进立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和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的监督,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分析研究产生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促进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形成。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近来发现的个别错案,检察机关和其他执法、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错案发生的原因,检讨执法、司法理念和工作中的问题,吸取教训,完善制度,但也不能因此束缚工作的手脚,使执法思想和理念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的同时,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加强对失足者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对未成年犯、从犯、过失犯和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区分不同情况依法从宽处理。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xx,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犯罪的,更要严格掌握刑事政策,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尽量缩小打击面,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通过依法惩治和预防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促进依法执政和严格执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按照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监督,即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滥用职权实施的犯罪依法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是~现象最严重的表现,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根源。对这种犯罪决不能姑息,必须依法严厉惩治。我国法律之所以将查处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权力赋予检察机关,首先是因为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权力制约的原理看,由独立于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检察机关行使这项权力,更有利于加强对国家机关和所有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次是因为绝大多数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实质上都是执法行为,为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对这种执法行为的监督,理所当然地应该纳入法律监督的范畴。多年来,检察机关不辱使命,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反~的部署,依法积极履行查办职务犯罪的监督职能,还结合办案卓有成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了反~斗争的深入开展。事实充分证明,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侦查权,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正确选择和科学的制度安排。当前,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改革发展的大力推进,~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渗透到各个领域,有的还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勾结、交织在一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对检察机关来说,必须在坚持中央确定的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前提下,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着力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履行侦查职能,依法惩治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加强惩治是反腐倡廉的一个根本性措施。惩治有力,不仅能够及时终止一些公职人员正在进行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而且还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带动反腐倡廉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对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依法惩治这一

手任何时候都不能软。要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犯罪案件,严肃查处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犯罪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和利益的犯罪案件。同时,对那些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拉拢腐蚀干部、危害严重的行贿犯罪,也要坚决依法查处。当前,查处职务犯罪工作,要特别强调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人犯了法都不能逍遥法外”的指示,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职务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严肃处理。二是要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社会综合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教育工作、制度建设以及社会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全面加强,需要全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就承担法律监督任务的检察机关来讲,就是要结合查办案件工作,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加强对职务犯罪发案原因、特点和规律的研究,特别是要注意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积极提出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行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逐步铲除~现象滋生蔓延的条件和土壤。要配合有关部门,针对公共投资和公共建设项目以及案件易发多发的行业和领域,深入开展专项预防和系统预防。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抵制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通过对诉讼活动特别是司法工作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司法是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成员间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底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公正的司法作保障。保证司法公正,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建立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广大人~志、科学公正的司法制度;二是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执法,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按照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在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职责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职责。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实质上就是对司法工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多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认真纠正侦查工作和审判工作中的违法现象,为维护司法公正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总的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受这种因素影响,当前司法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特权思想和司法不公现象还大量存在,人民群众对打官司难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律监督的要求和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司法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当前司法不公的现状看,要加强检察机关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尽快修改完善有关立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程序、手段,完善对犯罪嫌疑人羁押工作的监督和对刑罚执行工作的监督制度等,为检察机关强化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二是检察机关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尽职尽责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侦查、批捕、公诉等各项具体工作中,都要大力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敢于纠正司法不公现象,坚决依法查处司法领域的~案件,确保司法公正。三是加强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监督制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也担负着重要的司法职能,其自身的执法活动是否公正,对整个司法公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加强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以保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依法正确行使。

四、通过对侵犯~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查处,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和所要实现的目标。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的保护,特别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更为~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使我国的~保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检察机关在保护~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通过打击犯罪,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免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权利;二是依法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对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破坏选举,以及严重渎职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犯罪依法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三是依法保护诉讼当事人和所有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正当利益;四是依法保护公民的控告权和申诉权;五是通过加强对看守所工作和刑罚执行工作的监督,依法保护在押犯罪嫌疑人和服刑罪犯的合法权益。近几年,在加强对~的司法保护方面,检察机关不断更新监督观念,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2003年以来连续开展的清理纠正超期羁押专项监督工作、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犯罪专项工作,以及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治理刑讯逼供这一司法工作中的历史顽症,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又部署开展了刑讯逼供专项监督工作,这必将在~司法保护方面迈出崭新的一步。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检察机关的~保护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必须高举“尊重和保障~”的旗帜,把这项工作深入进行下去。综上所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固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做好很多工作,但重视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第五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

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

省成立50年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市的工运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市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年来,我们建立起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年通过全总验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和“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维权月”制度;工会财务工作已连续*年获全国总工会表彰、连续*年获省总工会一等奖;在全市各类企业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并建立聘请厂务公开工作信息员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片区工作负责制、重点工作督查制、新建企业工会“七有”制、帮扶工作建档制、困难职工信息预警制。目前我们已把困难职工帮扶站建到乡镇一级。在新建企业工会中建立“星级”管理;在全市推出“职工维权十项制度”,并延伸到乡镇一级。在工会队伍自身建设方面,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在全市工会系统中提出“***********”行为标准。截至目前,在全省每两年评选一次先进地州市活动中,**市总工会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2005年所属县市,均获省先进县(市)工会称号,首次实现全市县(市)全部进入省先进县(市)工会行列。同时,全市工会有**项工作获全国和省先进,有***个基层工会获省、市各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人分别荣获全国、省和市级先进个人。这些做法均是围绕全总和区总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区总力支持和指导修正,得到我市各级党政、人、政协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理解和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和各族职工的辛勤工作。现在可以说,我市工会的社会形象、全市工会工作的效能已取得良好的社会认定。

这些年来,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同样也有许多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观念更新和工作创新力度不够;面对劳动关系复杂变化的新情况,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维权能力、年龄结构以及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工会组织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改进;工会各级组织敢于网(.)-站 维权、善于维权的声音不够响亮,维权的措施还比较单一和被动。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尤其是在组织建设和合法权益维护上研究还不够。我们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夯实工会维权基础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维护职能的组织基础。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组织起来是基础,没有工会组织,要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那只能是空中楼阁,工会要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首先要按照《工会法》规定,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工会组织。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选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充分发挥各族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工人阶级凝聚起来的强整体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三个最限度”的要求,将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工会组织的基础,尤其是对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为工会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对已建工会,做到不但“建”起来,而且要“转”起来,即不仅要加快组建步伐,尽量扩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还要加强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企业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流动到哪里,会员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从国有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最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让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党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将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为组建工作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对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及时进行重建和巩固,在商贸楼、建筑工地、民办学校、个体私营企业和特殊行业,建立起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社区居委会工会、村级工会等全新的工会组织形式;采取建立工程项目工会小组的形式来吸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和临时性用工人员入会作为拓宽建会工作的新领域,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工会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重点工作中,在全省实现了7个100%。

二、履行基本职责,建立健全表达和维护的机制和手段,做到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既具有依法性、针对性,还具有时限性和合作性。从工会维权的这些特性出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自主协调机制,通过创新工会维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针对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合法的要尽力维护,既不合法又不合情的或者合情不合法的则应耐心解释,积极疏导。

二是积极参与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的基点是防止发生规模或整体性的冲突与对抗,维护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寻求合作与协调,在合作与协调中寻求“双赢”,从而使冲突和对抗始终处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工会维权就更应该讲究维权的策略和掌握维权的艺术,要学会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我所用。目前,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实事,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我们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2001年五一前夕,我们接到一建筑公司施工工地的上访,因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没达成一致,最终被全部强制停工。几百名工人交涉未果,准备集体到党委、政府静坐。我们派干部赶往建筑公司先稳定了职工情绪,再反复找相关部门协调。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在接到上访的4个小时内,离职工要求时限的半小时前,使问题得到解决。一场事关社会稳定的不良事件得以平息。这场事件的顺利解决,既体现了工会工作的时限性,又突出了工会维权的合作性。在工作中能达到“双赢”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三是工会真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我们通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千方百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各族职工解难。针对部分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开展了“实现五个一批”和“工友手拉手促进再就业”帮扶活动,已在全市实现了331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协助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了“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尤其是“低保”政策的落实。建立了党政工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开展了与困难职工“结对子”、捐款捐物及到困难企业过组织生活等活动。今年,我们还在工会机关实行了“三个一”制度,即每位工会干部要联系一个基层工会、一个困难企业和一个困难户。每年重节日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加送温暖活动,推动送温暖工程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轨道。我们除了建起了由全总授牌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外,还向基层延伸,在乡镇一级建起了困难职工帮扶站;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建立起了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采取“三救助两援助”的方式,努力为困难职工和外来务人员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使工会的维护职能更加具体、实际和充实,同时也使工会是各族职工群众的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得以充分体现。

三、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针对人员少、工作面宽、难度的客观实际,各级工会必须以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就是要把民主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对待,使之同步并重建设起来。首先是职代会制度,应严格执行职代会审议重改革议案的规定和涉及企业员工利益的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决定,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和严格程序上;其次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职工董事应知企业事”、“职工监事应能参与企业议事”上;要根据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解决职工知情权的问题,在知情和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他是企业的主人翁感,重点是如何做到真公开。近年来,我们在抓好规范厂务公开工作的同时,采取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经验观摩会,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现场交流会,举办厂务公开学习班等方式,实行“厂务公开职工测评表”办法,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回音壁”,对公开的问题及时答复,增加了厂务公开的透明度,做到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另外,我们在每两年一次厂务公开工作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同时聘请了50名厂务公开信息员,做到了既反映了社情民意,又加了民主监督力度,有力地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前发展。

二是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在社会管理层面,要建立起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资双方对等协商谈判机制,努力解决三方不到位和缺乏公信力问题,定期不定期举行协商谈判,就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涉及劳动关系的敏感问题达成共识,确保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是宏观参与机制。就是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

四是调查研究机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五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这些年来,我们对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上做了一些探讨,比如,我们在民营企业中,以职工工资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生产计划、重技术改造、岗位特殊津贴、奖惩制度和方法、管理层工资标准等,采取总经理提方案交工会,工会组织职工以班组、车间、科室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局面形式上报总经理办公会修订后再下发,最后由职代会讨论通过生效。把企业管理过程全线纳入民主监督的过程。

四、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工会工作要“求变”。作为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局开展工作,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要在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的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是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三是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站,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几年来,我们为了加维权力度的能力先后多次多人参加各类法律培训班,鼓励在职干部攻读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以此增强工会干部依法工作的能力。截止目前,我们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69起,涉及449人,结案率达到100%。我们还坚持“两个合同”一起抓,要求企业通过平等协商程序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各项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

四是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常说的“牵牛鼻子”、抓关键点。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近几年来,在维权的领域中,我们顺应社会现实,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农民工中开展权益维护情况调查,重点在建筑行业、餐饮行业等对民工权益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们受理和协助受理拖欠农民工资投诉257起,涉及1928人,追回工资427万元。

五、严格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为工会维权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总工会的财务工作,不断开拓经费收缴的新思路,充分挖掘经费收缴的潜力,经费收缴率连年上升,经费收缴额逐年增长,连续五年受到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市各级党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面对**市各类企业规模较小,财政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解放思想,开源节流,完善机制,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工会经费管理工作思路,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路子,使工会经费逐年上升。

工会经费是做好工会工作的物质保证、“没有经费工会工作就没有物质基础”。为了保障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我们加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对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认识,理顺与各级财政、税务、审计、统计部门以及和企业行政的关系,寻求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实行了工会经费上解情况一票否决制:凡拖欠或截留工会经费的县〔市〕工会,不能参加先进县市工会的评选;截留、挪用、拖欠工会经费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单位,不能参加“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先进集体”、“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此项制度的建立,效果显著。另外,我们把工会经费的收缴情况一票否决制还纳入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状〉、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状〉的评选管理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经费上缴工作。近年来,我们加对基层工会在设备、职工活动等方面的投入费用近50万元。我们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审查审核、严格预算制度上,做到集体理财,千元以上上主席办公会,宗支出由党组会讨论决定后实行,并在机关内部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务公开栏的形式对包括财务在内的政务内容进行定期公开,使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面对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作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四要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作为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精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才不致于出现偏差,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五要掌握熟悉运用多种语言,这应该是对我们生活工作在多民族地区的工会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语言是情感交流的基本工具,掌握多民族语言也是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六是要有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别在工会领导机关,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这五年来,我们在州总工会机关内部开展了工作月评制度、工作失误公开制度,地提高了机关干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文字和评议表达能力。五年来我们还坚持以领导科学为蓝本的培训,从工作方法入手提高干部社会综合能力。总的来说,有三点,作为工会工作者,一要有工人阶级政治家的头脑,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局上看问题,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政权基础看问题,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贯彻到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一切具体工作中去;二要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社会活动能力是综合能力,必须切实提高组织动员职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各种各样活动载体的吸引和凝聚。五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职工技术技能革新、比武,组织职工广场文化节、各类文体活动赛事,职工读月,爱国爱州等爱国主义教育,拒绝毒害、健康文明生活,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体现了工会干部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工会组织的社会作用。三要有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能力,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在平等协商谈判中,工会干部一定要当主动方,既敢于维权,又要善于维权。我们在协调劳动关系的操作中,十分注重制度、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整体协商和单项条款协商相结合,尊重协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平等协商。

七、几点思考

在过去的工会工作中,我们工会工作者,能以满腔热情的精神状态,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履行着自己的基本职责。我们认为这只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的最低水平线。面对社会群体组织形式不断发生的变化,面对人这个社会主体身份的不断转换,市场主体(人、政府、企业)间矛盾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如何去组织人这个主体并最化的维护他的合法权益和需求,我们如何协调政府这个主体,要求他最化地履行他服务管理的职能,我们如何协调企业既能把劳动者当主人又能保证劳动者合法的生存发展的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去实现维权的宗旨,在维权的过程中去探索维权的领域,在维权的过程去研究维权的途径。比如说,一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牺牲了职工利益,这个成本单由谁来买,作为工会又如何去协调政府和企业;农民工在身份转换中的社会地位问题、经济的和政治的权益问题、劳动和生活问题,工会如何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因为他们同样是我们工会组织的组织基础。再如,弱势困难群体的问题,我们只能做到“帮”和“扶”,但我们能解决他们长久生存发展的一生利益需求吗?我们工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又是什么呢?等等,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

以上,是我们在工会工作实践中,就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了一些粗浅认识,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下载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