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的班风形成的关键是在班里树正气,杀歪风。从第一天第一个人第一件事抓起,如新搬一个教室后,主动打扫教室、关门窗等情况,大力宣传表扬。相反,第一个人第一件不关心集体的事,毫不留情地指正。以后每天只要发现正反面情况,及时表扬与批评。
建设良好班风的第二点,我们必须有为人的素质。常言道,成才先成人。学会了做人,做学问可能不需要多说,而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没做好人,就无法成才,就算学了点知识,也是知识越多越无益。
我班的基本文化理念是:
班风:说要做的话,做说过的事。
班训:自信、自强、自理、自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放清香。学风:严谨多思,自觉成才,合作竞争,永不言败。
学训:回避问题的时间愈长,为此付出的利息也愈多。(强调深入钻研精神)
建设良好班风的第三点,力求保持师生的高度一致。怎样才能达到师生一致、让老师的意图变成我们的自觉行为呢?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思想武装好了,纪律、卫生、成绩等都是附带产品,要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让同学们 “不用扬鞭自奋蹄”,必须先“有为而治”。“为”什么?“为”“思想”这一行动的先导!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方法先武装好同学们的思想,即攻心。
通过思想工作,同学们能自觉地去实现老师的意图了,想学了,但如果不会学,收获小,尝不到甜头,依然会丧气灰心。因此,建设良好班风的第四点,必须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有一些学生态度端正,勤奋务实,但确实不会学习,因而学习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了。不可一味死记,掌握学习窍门,做笔记等都是学习的方法。
以上便是我们九二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新方法。若此,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指日可待矣!
第二篇:如何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系——何敏
摘 要: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以长期不断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氛围主要是指良好的班级物化环境氛围的熏陶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之间,有利于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发挥的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心理氛围。
关键字:班级氛围班级文化 氛围建设
氛围这个词最近几年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中也成立大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什么叫“班级氛围”?氛围指的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氛围和环境是难以分割的,不是吗?离开了周围的环境,氛围何以存在?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样,因此,我们谈班级氛围,也就不能不谈班级环境。
一、良好班级氛围的意义
曾经在一本书中写到这样的三句话:“一句是班级环境优化的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浓厚的教育氛围”;第二句是“最能影响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莫过于氛围”;“这第三句是环境只有与营造的氛围结合,环境才能活起来”。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形成了积极的班级氛围才能发挥其感染人、激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为什么在一个大森林中,每课树长的又高又直呢?那是因为它们相互之间争夺阳光的结果。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这种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竞争的氛围。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班级氛围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是指班级环境中能够给人某种强烈的精神感受的气氛和情调。
班主任的任务是消除不良的氛围,营造积极型的班级环境氛围,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室环境的布置
班级物化环境的布置是一种班级物质文化氛围的建设,一定要营造一种具有情趣的个性化的环境,要能够使墙壁的无言叙说成为情操的熔炉、知识的海洋、张扬个性的舞台,真正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为此,班主任不能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的智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要把美化教室、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
氛围变成学生创意实践的天地,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指导与激励作用。
学生在班级环境布置的一切,都闪烁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他们用自己智慧的双手创造着班级物质文化氛围,也接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激励和熏陶。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为自己班级设计发展目标,谱写了自己的班歌,设计班徽,创办班刊,形成自己班级精神文化的氛围,提高班级环境氛围的品位和层次,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的创新活动必定是异常的活动,必定是一场的行为。对学生主体的承认与尊重,就是能够让“异常”表现的人展现其本来面目而不必装腔作势。学生不会因自己与众不同而觉得那么尴尬和焦虑,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不需要花费精力自我保护。这样的异常行为只有在心理自由的空间才能得到发展。
“心理自由”说的班级人际关系,亦即情感氛围。良好的情感氛围是班级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笼罩在班级内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她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进而使全班成员表现为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合的特征。由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全体成员中产生一种催人向上、向善的情境,它能使学生消除压抑感,使创造性个性品质得到张扬。
营造心理自由的情感氛围,关键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管卡压的模式,才能与学生形成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理会形成一种“自己人效应”。这样学生也才能消除心灵上的压抑感,思想上的恐惧感,形成有话敢说、有言敢发、有问题敢提,思想活跃的局面。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创新精神的提高才能成为可能。
营造心理自由的情感氛围,老师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变管卡压式管理为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二是变挑错教育为赏识教育。
管压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否定学生主体性存在的合理性,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控制与约束。学生的选择只能是听话、服从,按照老师的吩咐去做,这无形中使学生失去主体性、自由意识和批判精神,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受到了压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的同时,发挥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优化师生关系,追求和谐境界
目前,我们的教师中还有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觉得好学生就是去掉缺点的学生,视乎老师的任务就是挑错、改错。实际上挑错教育的心理基础是恐惧,老师怕学生变坏而进行消极防范;学生怕批评而产生焦虑和逆反,结果是缺点没有改,这种教育眼里盯着的是优点,可以使学生永远充满自信。为此,做老师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善于接纳学生,包容他们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容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会事事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评价学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事事处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而不是向医生那样老师寻找病人的毛病。
二是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被学生尊重,才能使师生的情感沟通畅通无阻。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意见,权利,隐私,不恶意批评。班里的事能够与学生研究,能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生犯了错误能进行善意的批评帮助,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改正错误,不讽刺挖苦,不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
三是真诚。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朋友之道,贵在真诚。真诚地关心学生的一切,体谅学生的冷暖。对他们充满热情,多接触,多体贴,将心比心,宽宏大量,不厚此薄彼。以上三点,也恰恰是与学生情感沟通是需要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是营造班级良好情感氛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建,谢泽源.校本教学研究论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2]程新峰,谢潇潇,争永安,“因层施教”做好大学学风建设工作。教育学研究。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2002年
第三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刘运炳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班主任: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年级领导给了我这个能够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谈不上什么经验交流,只是把我高三一年来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班主任做个汇报。
我是一位理科平行班的班主任,今年我们班61人,高考文化课上线30人,小专业上线5人,本科上线率为57.4%,可能与以往的平行班相比算不了什么,但我却觉对这一结果很满意了,因为我们这一届高三与以往不同的是理科分了一个火箭班和三个实验班,所以作为平行班基本上是以维稳为主,可我并没有这样给班级定位,我知道学生如果没有升学的压力,维稳只能越维越不稳,因而在高一高二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上,以下我就谈谈我具体的做法:
一、让学生时时处处不忘目标。
目标的根本意义是确定奋斗的方向。人的发展处于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这种态势就要求把人的远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一个人没有远期目标,就会变得没有气势;没有中期目标,就会没有精神;没有短期目标,就会变得不勤奋。目标低了,不感兴趣,目标高了,达到的可能性小了,就会失去信心。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体的;二是可以量化的;三是能够实现的;四是注重效果的;五是有时间期限的。我让学生每学期开学时都写一份《我的理想》并写上高考的目标,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后墙上,每隔半个月重温一下,同时我又让他们把所订的每个月的月考各科目标分数张贴在桌子上,每天都看看一看.到了下半学期,我让学生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写下来,到晚上时再予以检查,看完成了没有。这样让学生始终记得自己的理想,时时不忘自己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摒弃他们的惰性,激发他的斗志。
二、把调换座位作为杠杆。
在高一高二时调换座位我采用前后和左右滚动的方式,到了高三后半学期我则是采用按 成绩挑选座位的方式进行调换座位。每次月考或大型考试之后,我首先让进步大的学生挑选座位,然后再按考试名次挑选。这样既是对后进生是一个鼓励,也是对学习扎实的学生是一种鼓励,让后进生看得到希望,又让努力学习的学生得到认可。
三、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俗话说得好:“士气可鼓不可泄。” 就是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信心满满。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根据我班“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要求,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表扬是最不需成本的激励,学生们并不在乎奖什么,但他们在乎班主任的态度。要让全班学生都知道,班主任的心里装着每一个同学的点滴进步,关注着每一个同学的点滴成长。
作为平行班的学生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努力与不努力是一个样,反正都是上专科。于是我总是给他们讲211、985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工资差别,将一本和二本的差距。我经常对他们说:“考学不是成功的唯一之路,但它是我们成功的捷径。也许你不通过考学这条路照样能够成功,但是那种成功将使你付出更多的努力,挥洒更多的汗水。”
记得高三才开始进行理综合卷考试时,前几次我们班都是倒数,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对他们说:“我们虽然考得差,但是三位理科老师说在我们班上课是最舒服的,因为我们上课纪律非常好,同学们听讲做作业都很认真,学的很扎实,肯钻研,从来没有人轻言放弃!他们对我们充满信心!”几次鼓励之后,理综考试终于拉平了与兄弟班级的差距。
人都喜欢被表扬。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更需要表扬。其实学困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在高二时有位叫张继涛的学生有一天突然问我:“刘老师你觉得我有优点吗?”我当时就蒙了,因为这个学生刚分到我班时就被我逮住抽烟,中午午休时又被我发现他到处乱逛,而且几次说谎,被我狠狠的批评了几次,有一次我差点让他回家喊家长了,说实在的我对他没有好感。但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我依然敷衍性的说了他几条优点,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上课爱回答问题了,也爱问老师问题了,高二再次分班后他虽然不在我班了,但每次见到我总是热情地打招呼。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更加坚信发现学生身上闪观点的重要性。今年我班毕业的高航,是一个体育生,高三前几次诊断考试文化课最多不过300分,而且老爱迟到,有时他还把宠物狗装在背包里带到学校玩。当体育考试成绩下来后,他的体育成绩竟然考得最高,知道他的成绩后,我第一时间在班上公布了他的成绩,而且大加表扬,平时总是鼓励他说:“你体育成绩很不错,你在文化课上再努力一下,一定会考个好学校!”在那次全班出外减压游玩时,他突然自信满满的对我说:“老师你见过一个月高考逆袭的吗?”我说:“没有。”他说:“我会让你见证我的奇迹!”高考成绩揭晓后,他果真以文化课343的成绩顺利考上了湖北师范学院,也算是实现了差生的逆袭!
四、经常给学生补充精神食粮。
高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懈怠,缺乏学习的激情。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那怎样让他们始终保持斗志,始终激情满怀呢?那就是经常给他们补充精神的食粮,我利用班会课让他们看了很多励志的文章,如《你凭什么上北大》《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等等,教英语的王雪老师也经常给他们念一些这样的文章。百日誓师大会之后,我又把朗读百日誓词作为激励他们斗志的新食粮,每天早中晚都让他们站起来大声朗读誓词,声音很响亮,往往整个高三教学区都能听到,而且这种做法一直坚持到高考,这给同学们带来了不竭的动力,饱满的斗志。
以上是本人高三一年来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一般说来,学习氛围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目标引领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今天的生活状态不是由今天决定的,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也不是由未来决定的,它是我们今天目标实现的结果。目标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很多学生至今却没有目标或只有一些无效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不在话下了。
学生,首先要弄清为了什么而学习,也就是学习的动机和目标。有的学生很茫然,认为那是父母的要求、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目标引领。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下次考试的成绩、可以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改进、可以是自己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可以说,有了目标,才会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从哲学角度来说,学生树立目标、树立理想从而为之努力属于“内因”。我们经常说要内外因结合,那以下三点就属于“外因”了。
二、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三、班干培养
一个班级中,培养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担当,分工明确又具有合作精神的班干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师生情感上的认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必要保证。从现代教育理念看,无庸质疑,班级管理工作中唱主角的应是班干,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卓越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能力与作用,取决于他们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当好导演,引导方向,梳理矛盾,让班干部们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学会相互信任,并逐步树立威性,展现自我才能,为班级和科任老师服务的同时又形成团队合力,最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班级凝聚力和班风。
班干在一个班级里面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纪律方面,一定要严于律己,而班主任更应该对其严格
管理。一方面注意定期召开班干会议,总结以前的工作成绩和在工作中的失误,强化纪律要求,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讨论今后的工作目标与重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民主评比的方式对班干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同学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及指出的不足,定期评选出“班级优秀班干”。
四、奖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班规之外,我们还要适当地建立健全班级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最好由班集体讨论产生并严格执行。如果有了赏罚分明的班级制度,学生们一定会有所顾虑。只要他还是一个明事理,求上进的学生,他都应该会争取奖励,而不是寻求惩罚。
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学生在所处的班级中也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气氛中学习知识,体验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第五篇: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严肃有序的环境。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爱好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学科的魅力,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这样才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不妨开门见识直接入题,有时不妨由上篇课文直接引入下一篇,有时候不妨卖个关子,七嘴八舌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再引入课题。在其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燕子》一课,第一自然段只是介绍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却没有介绍燕子的嘴巴、眼睛、鼻子之类的外形描写。我就让学生先根据文中的语句在草稿纸上画出燕子,再根据自己对燕子的认识,画一画自己的燕子,并且把手中的两只燕子作比较。说说作者为何只是说出了几个部位。从而引导学生知道写物的关键在于抓住特点描写景物。2.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也不能对学生冥思苦想出来的答案草草评价。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其他的学生可以向这样的学生学习,踊跃举手,勇于表达的精神。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要充满信心,。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的人,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常驻于心。一般情况下,上课的注意力程度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少,在三十分钟左右学生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做小动作。我会停顿两秒钟,首先让学生集中注意,再请有待提高注意力的学生表演一些动作或者做一些表情,看看谁最能表演的惟妙惟肖。此时我会配音朗读,学生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也会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永远对于动感的动画,鲜艳的颜色、灵动的声音、等等奇异的世界产生好奇。电教手段中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第一朵杏花》一文,在讲到竺爷爷回答小男孩的话语时的一个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有个细心地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习惯的问’后面不是冒号加双引号而是逗号加双引号呢”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马上就开始讲解标点符号里面一种特殊的用法。把一整句拆成俩部分时候,该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让学生去根据动作提示体会“是啊,杏花开了”和“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两句在竺爷爷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在说到后一半的时候有动作以及习惯性的语气,强调竺爷爷对杏花开放时间很是关心,突出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时学生会感觉到他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够找到答案,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过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才学些过程中尝到探索有趣味的强烈欲望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