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政治学 题库之选择
比较政治学界部分学者认为,比较研究就其定性分析的大前提出发可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
A、主观比较和客观比较B、同质比较和异质比较
C、定向比较和非定向比较D、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
我们通常把从经验研究出发,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的某一侧面或某一部分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___________。()
A、集成比较B、综合比较
C、经验比较D、建立模式
韦伯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他不是用社会结构的概念建构自己的理论而是将分析的中心置于_____________之上。()
A、人类个体行动者B、社会主体人群
C、社会特殊群体D、人类整体
相对于多元主义范式而论,____________对现存社会及其政治秩序乃至国际体系持尖锐的批判姿态,对比较政治学既有理论的西方种族中心主义和西方发展经验的内涵持坚决的拒斥态度。()
A、自由主义范式B、激进主义范式
C、保守主义范式D、现实主义范式
下列不属于阿普特对于政治学研究所使用方法归纳的三大类别的是____________。()
A、规范方法B、结构方法
C、行为方法D、比较方法
比较政治研究中最具传统意义且至今仍最为常见的研究单位主要有三类,即国家、社会问题和__________。()
A、社会B、政府
C、民族D、公共政策
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称之为_______,它是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A、归纳推论B、比较推论
C、演绎推论D、综合推论
在各种变量中,依赖于其他变量,又不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被称作_________。()
A、自变量B、因变量
C、干预变量D、中间变量
关于“强权国家”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__________的《君主论》。()
A、亚里士多德B、马基雅维利
C、柏拉图D、阿尔蒙德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是由__________最早提出的。()
A、亚里士多德B、马基雅维利
C、柏拉图D、阿尔蒙德
比较政治研究的功能不包括___________。()
A、提供背景知识B、改善知识分类
C、提供研究捷径D、检测理论假说
“自然状态”这一概念是由________首创的。()
A、洛克B、马基雅维利
C、柏拉图D、伊斯顿
以下各个理论中,_____________是由理性选择理论大师布坎南最先提出的。()
A、交易成本理论B、产权理论
C、立宪理论D、公司理论
立宪理论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洛克B、奥尔森
C、威廉姆森D、唐斯
以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合作问题,特别是国际合作的组织形式、规模和规范以及国际合作的结构功能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是___________。()
A、国际贸易理论B、国际合作机制理论
C、经济增长理论D、“古典主义”的国家理论
亨廷顿认为,可以从态度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检验民主的巩固程度。()
A、行为B、思维方式
C、意识形态D、群体心理
一个健全的_________既是民主转型的有利因素,也是民主巩固的有利条件。()
A、公民社会B、臣民社会
C、市民社会D、居民社会
在中国早在__________,其分类体系本身就表现了比较研究的特色。
A、《春秋》B、《左传》
C、《资治通鉴》D、《史记》、BCABD ACBBA CACBA CD
第二篇:比较政治学
比较中国古今行政监察制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更全面的融入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市场体系的趋势下,行政监察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在当代,而且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的监察制度建设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经济条件、根本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国际条件根本不同,具体情况自然也就有所差别。这些差别事实上就构成了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监察制度建设的时候,这些传统将和外来经验一样成为我们必须考察和借鉴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针对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察活动,后来随着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以及封建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中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监察制度。中国监察制度数千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先秦前的萌芽时期和秦朝至清朝的封建制度时期。
(一)、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也是奴隶制时期和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行政监察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监察活动的非制度化、非规范化。不管是从监察机构的设置上、监察人员的选拔任用上、监察法规的配备上看还是从具体的运作效果看,监察活动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下,实行的是分封制,国家是由一些松散的诸侯国所组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出现。
(二)、封建制度时期
这一时期监察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体现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制,同时为了保证皇帝对整个国家机构和官僚体制的控制,为了皇帝的意志能贯彻到庞大帝国的方方面面,封建统治者相应的建立了规模同样庞大的御史机构(监察机构),以监察各级官吏的行为。
中国的封建监察制度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走向瓦解,又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时期:
1、秦汉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制定了一些监察法规,确立了一些监察官吏任用方面的制度。问题主要有:监察官员分工不明确,监察法规过于简单。
2、三国魏晋南北朝衰微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监察官吏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监察制度的发展受到影响。但也有一些小的发展,只是不太明显。
3、隋唐完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台谏并立制度。完善了御史机构,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了严密的御史监察系统。另外,设置了政权和规模都比前朝大的谏官。
4、宋辽金元保守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统治者加强了对监察机构的控制,宋朝台谏合一制度的确立,使监察制度纯粹成为维护皇权的工具。
5、明清进一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统治者在加强对监察机构控制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机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监察机构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制定的一套完备而又严密的监察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吏治。因此,历史地考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分析其特征和利弊得失,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当今监察制度和廉政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监察工作,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履行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54年,国家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后,人民监察委员会随之更改为监察部。其履行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职责保持不变,即行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59年4月,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了监察部。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
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组建监察部。1987年7月1日,监察部正式对外办公。为适应力口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高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1993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与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的理论和实践已取得很大进步,内外结合的行政监察体系已初步形成,行政监察的理论也已逐步完善。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借鉴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监察机构独立化、监察官员选拔制度化、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法律化等特点。它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其统一,纠举不法官员、保持官员的廉洁性,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独立的、权威的监察机关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重要前提。
纵观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历朝各代的监察体制虽有变化,但基本上都实行了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实现对各级官员的有效监督。而我国现行的监察机构却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中央设立国家监察部,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地方政府依法设立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接受上级监察机关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虽然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亦有利于各级政府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但也可能为各级地方政府过多干涉辖内行政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职能提供机会,侵蚀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丧失,必然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有损其权威性。因此,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保证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行使监察权,而不致于受到其他权力不合理的干涉,影响监察效果。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监察机构及其监察人员一些特殊的权力,诸如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以及一定的行政处分权等,使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履行监察职权时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切实发挥其监察职能。
(二)、科学的监察官员选任制度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关键。
监察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广大监察官员的工作来完成,监察官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监察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监察效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标准和任用程序。当下,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监察任务的执行者——行政监察官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严格行政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在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上,我们要求被选任的监察官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在选任过程中要改变监察官员选任的传统行政模式,加强上级监察机关的决定权,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逐步形成上级监察机关官员主要从下级监察机关官员中择优选任、监察官员自上而下有序流动的机制。在考核、升降方面,要严格以其实绩为根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充分掌握监察人员的实绩,进而决定奖惩与升降。
(三)、严密的反监互察机制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必要措施。
为了发挥监察官员的作用,防止监察官员弄权行私,贪赃枉法,大多数朝代均实行了反监互察机制。这种反监互察机制的运作极大地强化了监察系统的自我制约和自我控制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察权力的滥用。我国现行的监察体制是一种多元的、由上而下的线形体系,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上命下从的、纵向指挥有力监督到位、横向分工明确协调监督的工作机制。而权力监督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完善而健全的协调、制约机制。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反监互察机制,改变过去那种线形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建成全国各种各级监察机关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结语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家行政系统实施必要的制衡和监控,不断地调节国家机器的各个环节,具有修明政治、严肃法纪、政治吏治以及褒扬清廉等多种功能,因而历来是治国安民、反腐倡廉的锐利武器。它不仅保证国家机器能持续正常和有效的运作,而且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拒腐防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不断发展的道路中,加强和完善监察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蔡定剑著《国家监督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北京第一版 王勇飞主编《中国行政监督机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11月北京第一版 韦德《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月版 王汉昌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篇: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
读【比较政治学】有感
阿尔蒙德提出用政治系统、功能、角色等新的概念术语代替国家、权力、职位等传统的政治学术语。他认为政治系统由相互作用的政治结构组成,如选民、利益集团、立法机关、官僚机构等。它依靠合法的强制力量支持,并与国内和国际环境持续发生相互作用。各政治结构又由各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角色组成。结构和角色这些术语是为了强调参与者的实际作为。他还提出,研究任何政治系统,除了了解它的实际作为外,还要了解它的基本倾向,它的心理方面即政治文化。
《比较政治学》一书不知被多少政治学者写过,比较政治学则自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问世以来,可谓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政治学由最初的舶来品逐渐融入到中国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野里。但是,《比较政治学》在比较政治学界拥有的圣经似地位,是难以撼动。因此,每每阅览比较政治学之作,必要体验阿尔蒙德描绘的比较政治世界。
读经典,往往要将自我置身于作者身处的政治环境,包括作者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学术即人生,缺乏人生体验的学术之旅,断然不会创造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提到阿尔蒙德,会联想到他在政治文化研究、比较政治学和政治系统论应用上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会想到他是美国政治学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了解阿尔蒙德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学术背景后,接下来对《比较政治学》一书作出简要的分析。比较政治学全书的框架,包括概论(主
要是对文中主要术语和方法进行介绍,如政治体系、政治环境、政治输入、政治输出、政治功能,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治产品和政治生产力等)部分、体系功能部分(包括合法性、录用、政治交流)、过程功能部分、政策功能部分和政治评价部分(包括政治输入、输出和政治评价)。鸟瞰该书框架,可对作者的研究方法,即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
对政治生活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浓墨重彩,资以风骨。另一方面,也需精雕细琢。粗犷的政治学,并不能为人们了解政治生活本身提供多大灵感。因此,在介绍政治体系具有三层功能的前提下(体系功能、过程功能和政策功能),作者对三种功能,又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如体系功能中体系功能,为政治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法性支持;录用功能,则通过统计资料,对不同体制的政治体系进行分析,深刻分析不同政治体系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影响下,政治结构在录用功能的不同。交流功能上,作者指出政治生活中的几种基本政治交流形式,包括非正式途径、专门的渠道如新闻媒介、报纸,更重要的是,作者结合各国不同程度存在的新闻审查制度以及越南共产党政权在农村的宣传手段,并以此说明政治交流系统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过程功能与政策功能上,包括提取、管制、象征与分配等方面的介绍,涉及到政策学的研究领域,蕴含着不少政策思想。在论证方法,作者通过使用经济学的洛伦兹曲线以及相关实证资料,说明政治系统与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作者提出一个值得政治学者注意的问题,即笔者在《理智与情感——政治的分析》一文中提到的政治系统如何
评价的问题。毫无疑问,在马克思.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各自提出自己对政治生活的评价因素前,历史学的英雄主义叙事传统总是给我们这样的直觉,即政治系统绩效的评价总是以伦理为标准。悲哀的是,一种普世的伦理从未能够凌驾于全人类的政治实践。因此,阿尔蒙德结合其他学者的成果,提出政治生产力的概念,就是看政治系统提供的政治产品的多少与优劣。政治产品通常包括福利、安全、自由与民主等。尽管在具体的统计指标上,当前统计学家已经可用GDP等概念来衡量国家在经济生活方面的能力,但自由与民主的衡量标准却远非那样明确。不过,相比传统的伦理标准而言,阿尔蒙德的贡献是值得注意的。
那么,政治结构是否就是决定政治系统的唯一变量呢?运用政治文化分析政治生活,是阿氏的又一贡献。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评价,也是一种习惯。书中,亚文化、政治态度的分布一致性、对抗性,和文化类型的区分,都为人们了解一套精密而貌似强大的政治系统提供文化背景。这一方面,人们都知道本尼迪克特的传世之作——《菊与刀》在美军对日本本土进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同样,阿尔蒙德在书中也以二战中的意大利为个案,做了简要的分析,为政治学者们预测政治系统的生产力和供给能力提供了依据。总之,阿尔蒙德的《比较政治学》一文,终结了政治学界“无文化”的时期,也为政治学从形而上再次回归到“人”,提供了理论资源。作为行为主义代表的阿尔蒙德,与众不同的是,阿氏仍为政治学界的“性情中人”,为政治学者留下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遐想。
第四篇:读《比较政治学》有感
读《比较政治学》有感
摘要:阿尔蒙德的在《比较政治学》中,指出了政治发展的两个脉络: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主要主张政治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指政治功能的发展,将结构的分化当做功能的一种发展,进而达到体系、过程和政策功能的完善,最终实现政治的发展。事实上它为现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即所有的政治体系都必须完成政治体系、过程、政策三个层次的结构分化和功能的完善。但阿尔蒙德没有指出究竟如何在政治结构和政治效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由阿尔蒙德在政治学领域创立的这种结构功能主义无疑对中国当今的如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阿尔蒙德
政治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
国家治理
在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质上是政治发展的一个表现,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中就将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完善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完善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解
结构功能主义是阿尔蒙德政治研究的理论基础,其认为政治发展就是一个政治体系通过结构分化和文化世俗化实现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或变迁。因此,要深刻理解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就必须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内涵进行界定。阿尔蒙德指出:“政治学如果要有效地解释各类社会政治现象,而不论这些社会的文化、现代化程度和规模如何,就需要提出一个更加综合的分析框架。”这里所提到的更加综合的分析框架就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框架。具体来说,结构———功能主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任何政治体系都必须履行相同的政治功能。阿尔蒙德认为:“任何政治体系所发挥的功能都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考察,即体系层次、过程层次和政策层次。”系统功能主要是指,政治系统的维持和适应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沟通。过程功能,是指政治系统的利益转换功能。政策功能主要是反映政治体系实际作为对环境的影响。这三方面的功能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政治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所有政治体系为实现自身的功能,都具有相应的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的结构。总体上说,所谓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就是主张把人类社会出现过的所有政治共同体抽象为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政治体系,并以此考察各个政治体系的政治发展即结构实现功能的情况。
二、结构分化的政治发展理论
阿尔蒙德指出:“当政治体系现存的结构和文化非经过进一步分化和世俗化就不能对付所面临的问题或挑战时,发展就会来临了。”可见他的政治发展理论包括结构分化和文化世俗化两个维度。在这里主要从结构分化的视角来分析其政治发展理论。1.结构分化的含义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就是结构不断适应功能并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实现功能的过程,要达到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功能,就必须进行结构分化,使政治体系不断分化出适合政治发展和政治功能实现的政治结构和政治角色,因此,结构分化是所有政治体系实现优化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就阿尔蒙德政治发展理论来看,结构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新结构和新角色的出现,即政治体系通过结构分化出现新的结构和角色,以更加专门化和专业化的形态履行政治功能。二是政治角色或结构的自主能力的提高。
三、政治体系(系统)与结构功能主义(如图)
如图所示,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的分化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系统包括输入、转换、输出、结果的反馈等等环节,政治系统依赖于特定的政治文化而存在,在特定的政治文化中有相应的催生出一定的政治需求也就是图中的要求和支持。这种要求和支持的利益表达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结构)进行利益的综合,再传给另一决策部门进行决策的制定。在制定之后,要求下派一些部门执行这一政策,从而形成政治的输出,这种输出在政治文化中又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直接反馈到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之中)。实质上就是将政治体系与政治结构的动态过程(功能)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
四、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
按照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理论,政治发展主要是指政治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一种完善。这一点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相当明显。从最原始的家国制管理方式再到奴隶社会的政治管理模式到封建专制统治方式,再到现代的资本主义民主统治方式,政治结构日益复杂化,政治结构(统治机构)的功能更为专业化。它的优势在于对问题的处理更加专业也更为精确,对单一问题的解决更为高效。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那就是对于综合性问题的解决(多部门综合解决)效率太低,在成本收益的问题上,边际成本越来越高。用一句话说就是政治结构的复杂化与政治效能如何平衡的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中国的国家治理也存在的这种情况,政治结构的不完善,使得政治处理的非专业化,进一步导致政治结果的不合理性,从而给政治系统以巨大的压力。政治结构的分化,使得一些专业问题的处理更加完善合理,但政治结构过于复杂也会使得政治系统的整体效能进一步降低。所以,现在国家治理的关键就在于在治结构和政治效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第五篇:地质学基础题库之《选择》
226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目前仅限于: B A 岩石
B 地壳
C 内部圈层
D 地球
227 地震波当中的横波能够穿过的物质是: C A 气态物质
B 液态物质
C 固态物质
D 以上三种状态的物质
228 把地壳分为内壳与外壳的不连续面是: D A 莫霍面
B 莱曼面
C 雷波蒂面
D 康拉德面
229 岩石圈包括一下________圈层。ABD A 花岗岩层
B 玄武岩层
C 软流圈
D 橄榄岩层
230 地壳中含量最大的化学元素是_____。A A O
B Si
C Al
D Fe
231 地球内部的次一级不连续面是: BD A 莫霍面
B 康拉德面
C 古登堡面
D 雷波蒂面
232 _____形成地壳的主要构造特征。AC
A 地壳厚度差异
B 海洋与陆地同时存在 C 花岗岩层的不连续分布
D 化学元素含量不等
233()下列_____可能是石英的鉴定特征。ABCD A 白色
B 贝壳状断口
C 脂肪光泽
D 晶簇集合体
234()下列_____是矿物。AD A 煤炭
B 食盐
C 冰糖
D 水晶
235()在黑钨矿中,下列_____可以形成类质同象。AC A Fe
B W
C Mn
D Si
236()晶体习性为二向延伸的矿物,其集合体形态多是_____。B A 纤维状
B 片状
C 晶腺
D 土状
237()下列不属于摩氏硬度计矿物的是_____。C A 石英
B 滑石
C 橄榄石
D 磷灰石
238()具有最完全解理程度的矿物是_____。CD A 方解石
B 石英
C 云母
D 石膏 239()烟水晶所体现出的褐色是水晶的_____。D A 假色
B 自色
C 本色
D 他色
240()方解石可能具有一下_____光泽。B A 金属
B 珍珠
C 金刚
D 脂肪
241()下列_____是普通角闪石的特征。AC A 玻璃光泽
B 金刚光泽
C 长柱状晶粒
D 橄榄绿色
242()黄铁矿和黄铜矿外观很相似,但可以通过_____来区别它们。D A 颜色
B 比重
C 解理程度
D 硬度
243 〔 〕在河流中,机械沉积分异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碎屑物排列依次为: C A 粘土、粉砂、砂、砾
B 粉砂、砂、粘土、砾
C 砾、砂、粉砂、粘土
D 粉砂、砂、砾、粘土
244 〔 〕灰白色的岩浆岩应是: D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
245 〔 〕下面具有气孔构造的岩石是: B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辉长岩
D 石灰岩
246 〔 〕下面属于变质岩构造的是: AC A 块状构造
B 流纹构造
C 千枚构造
D 碎屑构造
247 〔 〕下面具有气孔构造的岩石是: B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辉长岩
D 石灰岩
248 〔 〕在沉积岩中有,但在岩浆岩中绝对没有的矿物是()。B A 正长石
B 赤铁矿
C 红柱石
D 白云母
249 〔 〕火山属于()的一种类型。B A 沉积作用
B 岩浆活动
C 断裂变动
D 外力作用
250 〔 〕在沉积岩中有,但在岩浆岩中绝对没有的矿物是()。B A 正长石
B 赤铁矿
C 红柱石
D 白云母
251()酸性岩浆二氧化硅含量为______。A A >65%
B 52%-65% C 45%-52%
D <45% 252()岩浆岩中的主要氧化物中,_______是主导成分。B A 三氧化二铝
B 二氧化硅
C 氧化铁
D 氧化钙
253()酸性岩浆岩二氧化硅含量为______。A A >65%
B 52%-65% C 45%-52%
D <45% 254()岩浆岩的造岩矿物是_______。ACD A 石英
B 方解石
C 橄榄石
D 黑云母
255()下列矿物中,______是铁镁矿物。BD A 长石
B 角闪石
C 白云母
D 黑云母
256()下列矿物中,______是硅铝矿物。BC A 角闪石
B 石英
C 长石
D 辉石
257()在花岗岩中,下列_______是主要矿物。B A 角闪石
B 白云母
C 橄榄石
D 方解石
258()在岩浆岩造岩矿物中,与中性斜长石同时结晶的矿物是_____。C A 橄榄石
B 辉石
C 角闪石
D 白云母
259()某岩浆岩的矿物颗粒直径在2-4mm之间,那么,它的结构应该属于_____。B A 粗粒结构
B 中粒结构
C 细粒结构
D 斑状结构
260()某岩浆岩是由矿物颗粒构成的,其中有的矿物颗粒很大,围绕这大矿物颗粒的是比它小的多的小矿物颗粒,那么,这块岩浆岩标本的结构是______。D A 粗粒结构
B 细粒结构
C 斑状结构
D 似斑状结构
261()气孔构造可以出现在下列那种岩石中? D A 花岗岩
B 辉长岩
C 橄榄岩
D 安山岩
262()下列______不是岩基的特征。A A 露头浑圆
B 与围岩呈不整和接触关系
C 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岩石组成 D 出露面积一般大于100平方公里
263()下列关于岩株的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B A 一般由中性岩组成 B 与围岩成整合接触
C 出露形态浑圆
D 深成侵入岩
264()_______可以作为酸性岩浆岩的指示矿物。C A 橄榄石
B 钾长石
C 石英
D 白云母
265 岩浆岩中,基性、中性和酸性斜长石用肉眼不易确定,可以根据与之共生的________来判断。深色矿物
266 石英和橄榄石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指示矿物。酸性岩 基性岩
267 对于岩浆岩,在一般情况下,根据矿物的颜色就可以确定矿物的类型。岩石为深色,多为_______。岩石为浅色。多为_______。黑耀岩为黑色,它是________。基性岩 酸性岩 酸性岩
268()下列______是风化作用? AD A 冰劈作用
B 喀斯特作用
C 风蚀作用
D 根劈作用
269()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是由于一下_______原因形成的。ACD A 地质构造运动性质的改变
B 定向压力
C 母岩的变化
D 季节变化和变化
270()沉积岩成岩作用的各种变化有:_______。ACD A 风化作用
B 胶结作用
C 重结晶作用
D 压固作用
271()赤铁矿呈现出的红色属于______。A A 原生色
B 继承色
C 自色
D 次生色
272()页岩的结构属于_______。
C A 碎屑结构
B 生物结构
C 泥质结构
D 化学结构
273()正常碎屑岩的分类是按_________进行分类。C A 碎屑物的来源
B 碎屑物的成因
C 占总碎屑量50%以上的碎屑粒度
D 占总碎屑量50%以上的碎屑磨圆度
274()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______。ACD A 温度
B 时间
C 压力
D 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275()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A A 温度
B 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C 压力
D 不分主次
279 〔 〕可以反映褶曲程度的要素是_______。C A 高
B 核
C 转折端
D 枢纽
280 〔 〕走向与岩层一致的正断层,当它和岩层的产状关系是:倾向相_____,断层倾角_____岩层倾角时,可造成岩层缺失。C A 反、大
B 同、小
C 同、大
D 反、小 281 〔 〕下面可以造成地表岩层重复的走向断层是: BC A、与岩层倾向相反的正断层
B、与岩层倾向相反的逆断层
C、与岩层倾向相同但倾角大于岩层倾角的正断层
D、与岩层倾向相同但倾角大于岩层倾角的逆断层
282 〔 〕构造盆地的长宽比范围是: C A >10:1
B 10:1-3:1
C <3:1
D 1 283 〔)下面属于海侵层位特征的选项是: AD A 新岩层面积大于老岩层面积
B 新岩层面积小于老岩层面积
C 形成于地壳抬升时期
D 自上而下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
284 〔)下面属于海退层位特征的选项是: ABD A 形成退覆现象
B 新岩层面积小于老岩层面积
C 形成于地壳下降时期
D 自上而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285()下列接触关心中______一定经历了地球的水平运动。B A 侵入接触
B 角度不整和接触
C平行不整和接触
D 整和接触
286()影响岩石变形的环境因素有______。ACD A 围压
B 环境
C 温度
D 应力状态
287()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的断
层是_______。A A 走向断层
B 倾向断层
C 斜向断层
D 顺层断层
288()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的断层是_______。B A 走向断层
B 倾向断层
C 斜向断层
D 顺层断层
289()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是_______。C A 走向断层
B 倾向断层
C 斜向断层
D 顺层断层
290()断层走向与岩层平行的断层是_______。D A 走向断层
B 倾向断层
C 斜向断层
D 顺层断层
291()正断层,____________,断层发生后两盘上盘距离加大。形成于_____作用下。C A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张力
B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挤压力
C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张力
D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挤压力
292()逆断层,____________,断层发生后两盘上盘距离缩小。形成于_____作用下。D A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张力
B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挤压力
C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张力
D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挤压力
293()断层面小于45°的逆断层叫做________。B A 冲断层
B 逆掩断层
C 碾掩断层
D平移断层
294()野外不能说明断层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B A 镜面与擦痕
B 岩层裂隙
C 断层构造岩
D 拖曳褶曲
295 〔 〕红海属于______阶段的大洋。B A 胚胎期
B 幼年期
C 成年期
D、衰退期
296 〔 〕下列_______不是地槽褶皱变动的特征。D A 长条性
B 紧密性
C 定向性
D 非线性
297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陆在_______上漂移。A A 软流圈
B 洋壳
C 硅铝层
D 水
298 〔 〕地槽升降运动具有_______等特点。B A 幅度大,速度慢,差异小
B 幅度大,速度快,差异显著
C 幅度小,速度快,差异小
D 幅度大,速度慢,差异显著
299 〔 〕下列_______是剪切型板块分界线。D A 大洋中脊
B 海沟
C 地缝合线
D 转换断层
300 〔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洋岩石圈的密度较低,漂浮在______上,随着环流的地幔物质向两侧漂移。C A 玄武岩层
B 硅铝层
C 软流圈
D 硅镁层
301()当地槽处于地壳强烈下降阶段时,会发生下列事件________。ACD A 地壳下降速度快
B 形成中央隆起
C 地槽内接受的沉积厚度很大
D 岩浆侵入、火山喷发
302()褶皱带形成于地槽_______阶段。D A 强烈下降阶段
B 局部回返阶段
C 封闭以后
D 回返后期
303()下列构造旋回时间排序第二的是_______。C A 新阿尔卑斯构造旋迴
B 旧阿尔卑斯构造旋迴
C 华里西(海西)构造旋迴
D 加里东构造旋迴
304()地向斜形成于地槽发展的_______阶段。A A 整体下降
B 局部回返
C 普遍回返
D 封闭
305()地槽中两个中央隆起之间的低洼地带叫做________。B A 山前凹陷
B 山间凹陷
C 前缘凹陷
D 边缘凹陷
306()大陆漂移学说认为______地球上所有大陆都连在一起,叫泛大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叫泛大洋。C A 寒武纪
B 志留纪
C 石炭纪
D 泥盆纪
307()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的漂移是花岗岩质的大陆在______上进行的。A A 玄武岩质的基底
B 软流圈
C 水面
D 地幔
308()古地磁学是通过_______,来研究地史时期地磁极位置的科学。B A 古代地磁
B 岩石中的剩余磁性
C 洋地磁场
D 大陆磁场
309()对于海底扩张学说,海洋地质学的供需在于_________。ABCD A 发现了海岭
B 发现海沟
C 进行了海底年龄的测定
D 进行了海底沉积物的测定
310()下列板块中,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D A 南极洲板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平洋板块
311()下列_______是剪切型板块分界线。D A 海岭
B 俯冲带
C 地缝合线
D 转换断层
312 〔 〕被子植物繁盛时期开始于_____。D
A DB Kz
C KD K2
313 〔 〕第一个世界世界范围的成煤期是____。C A ∈
B S
C C-P
D Mz
314 〔 〕晚古生代,欧洲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相撞,使_____地槽隆起。A 蒙古 D B 西欧
C 阿巴拉契亚
D 乌拉尔
315 〔 〕早古生代_____动物大发展,该时代出现了_____。C A 裸露、蓝绿藻
B 无脊椎、蕨类
C 无脊椎、半陆生蕨类
D 无脊椎、被子植物
316 〔 〕
8、印支运动发生在_____,燕山运动发生在_____。A A T、J–K
B Pz2、Mz
C T、R
D R、Q
317 〔 〕元古代是从_____生物到_____生物发展的阶段。D A 原始、高级
B 有壳、无壳
C 无壳、有壳
D 原核、真核
318 〔 〕被子植物出现在_______。C A 新生代
B EC K2 D K3
319 〔 〕早古生代______动物大发展,该时代出现了________。C A 裸露、蓝绿藻
B 无脊椎、蕨类
C 无脊椎、半陆生蕨类
D 无脊椎、被子植物
320 〔 〕被子植物出现在______。C A 新生代
B EC KD K3
321 〔 〕早古生代中国华北地区从____起开始整体上升,到____才开始下降。D A O1、OB O1、CC ∈
3、OD O3、C2
322()陆核出现在______。太古代
A 太古代
B 元古代
C 古生代
D 震旦纪
323()原地台是在_____经过______运动形成的。C A 元古代末 五台
B 元古代早期 吕梁
C 元古代末 五台和吕梁
D 元古代早期 五台和吕梁
324()震旦纪,地球上有___块大陆。D A 1 B 8 C 3 D 5 325()藻类繁盛于_______。B
A 元古代
B 震旦纪
C 早古生代
D 晚古生代
326()德氏虫可以作为______的标准化石。A A 早寒武世
B 中寒武世
C 晚寒武世
D 震旦纪
327()莱氏虫可以作为______的标准化石。B A 早寒武世
B 中寒武世
C 晚寒武世
D 震旦纪
328()蝙蝠虫可以作为______的标准化石。C A 早寒武世
B 中寒武世
C 晚寒武世
D 震旦纪
329()早古生代,腕足类的标准化石有_______等。D A 三叶虫
B 笔石
C 珊瑚
D 扬子贝
330()联合古大陆形成于_______。C A 元古代
B 早古生代
C 晚古生代
D 中生代
331()泥盆纪是_______时代。B A 藻类
B 裸蕨
C 蕨类
D 裸子植物 332()石炭-二叠纪又称_______时代。C A 藻类
B 裸蕨
C 蕨类
D 裸子植物
333()_____完成了无颌类向有颌类(鱼类)以及鱼类向两栖类的演化。C A 奥陶纪
B 志留纪
C 泥盆纪
D 石炭纪
334()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______上升为陆地,直到_______或晚石炭世才再次沉降海侵。A A 晚奥陶世 中石炭世
B 中石炭世 晚二叠世
C 石炭纪 二叠纪 D 晚古生代 中生代
335()在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成为陆地,只有_______等狭小地区处于海洋环境。D A 东南沿海、闽浙
B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C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D 西藏、西南
336()燕山运动期间,环太平洋地槽的内侧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如北美的_____山脉、亚洲的西伯利亚东部山脉 D A 科第勒拉
B 阿巴拉契亚
C 洛基山
D 内华达
337()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时期,_______开始解体,形成古地中海、古印度洋。C A 刚瓦那古陆
B 劳亚古陆
C 联合古陆
D 亚欧大陆
338()______出现了鸟类。C A 三叠纪
B 侏罗纪
C 白垩纪
D 二叠纪
339()中生代华南大部分时间都海侵,到____,又一次海侵,范围:云、贵、川、苏、赣、皖南,这是华南最后一次海侵。A A 三叠纪
B 侏罗纪
C 白垩纪
D 二叠纪
340()现在我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在_____运动后期基本形成。B A 海西
B 燕山
C 新阿尔卑斯
D 旧阿尔卑斯
341()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的时代,被子植物开始出现于______。D A 新生代
B 早第三纪
C 晚第三纪
D 晚白垩世
342()喜马拉雅运动后,______,喜马拉雅地槽褶皱上升成山,青藏高原南部隆起。A A 早第三纪
B 晚第三纪
C 更新世
D 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