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背景
在2006版总体规划调整时,此前作为旅游发展备用地的海棠湾、红塘湾以及亚龙湾二线的储备地提前启用。从海南省委、省政府到三亚市委、市政府,都对海棠湾、红塘湾的建设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严格要求和美好愿景。
而红塘湾原有控规囿于权属原因,两块用地分别编制,且完成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生效前夕,编制时未能有效衔接二三线腹地开发,两块用地的衔接也不充分,急待整合与优化。
因此,三亚规划委员会于09年11月正式决定重新编定该控规,将红塘湾旅游度假区置于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前,置于大三亚发展蓝图里,联系天涯镇地区的广大腹地开发,重新确立发展定位和路径,充分体现红塘湾旅游度假区作为三亚西部重心的重要价值和地位,确定最优化的综合开发模式。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规划区用地呈东西长而南北短的狭长带状,北至225国道,南至红塘湾海岸最高潮位线,东至天涯镇,西至高尔夫球场西侧边缘,总占地面积390.7公顷。东西向长约6公里,南北向纵深300-500米,最宽处为800米。
三、现状分析
1、区位条件。红塘湾地处三亚近郊,毗邻三亚西部两大著名景点,东邻天涯海角景区,西接南山佛文化旅游区,三面环山(东为马岭、西为红塘岭),南部面向广阔南海,更有通达的各类交通设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离三亚市中心区15公里。距离天涯海角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1.5公里。距离国家4A级南山佛文化旅游区约10公里。
目前通过该地区的外部公路交通干道有225国道和西线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岛铁路也经过此地。距离凤凰国际机场约8公里。此外,在东西两侧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和南山旅游区,都设有旅游码头,沟通水上航线十分便捷(见区位分析图)。
2、社会经济条件
规划区内目前没有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有隶属天涯镇的几个自然村,经济形态来源单
一、与旅游发展隔绝、财政收入及人均收入偏低。
四、定位和规模
1、规划定位
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是大三亚湾西部旅游组团的核心片区,以个性化、主题化、人文化为特色,依托天涯文化发展衍生主题社区,依托国际游艇港和滨海高尔夫等积极延伸发展离岸度假休闲功能,是面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综合性高端旅游度假区。
2、规划目标
总目标:成为大三亚湾西部旅游组团的核心区,大三亚湾西部代表性的国际游艇港湾旅游商业综合体,以及天涯文化交流与创意休闲基地。
3、规模
用地规模:红塘湾度假区用地规模为390.7公顷,建设用地规模约256.5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154.8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规划度假区总人口容量为13500人。
五、用地布局规划
1、用地功能结构
因为用地狭长,区内适宜采用带状组团结构形式进行用地组织,沿平行海滨方向布置度假社区组团,在组团间设置间隔绿带,并在东西分设置公共中心。最终形成“双核三带,五区六轴”的整体结构。(见用地功能结构分析图)
“双核”:即分布在度假区东西两部的两个公共中心,分别位于西部担油河河口一带的内港
中心区和东部组团中心。
“三带”: 包括公共海岸游憩带、酒店带和度假社区带。
“五区”:包括体育公园运动休闲区、水城主题度假区、国际游艇港湾中心区、“六轴”:即垂直海滨向纵深腹地延伸发展的六条景观轴带,由分布在组团之间的间隔生态廊道(四条)和从两个核心延伸出的纵轴组成。
2、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及商住混合用地主要集中于滨海二线用地,呈带状分布。
规划居住及商住混合用地合计约89.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4.94%。其中:
规划居住用地为旅游度假社区,布局在国道以南、酒店带以北,面积约57.2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2.31%。
结合度假区公共设施布局商住混合用地,规划商住混合用地面积约32.4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63%。规划确定混合用地内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在50%-70%范围之间。
现状保留村庄作为度假区后续发展使用。其他区域更新改造总体采用“区外安置,区内就业”原则,在225国道北侧及天涯镇内进行居民安置。表
六、权属用地开发建设控制
红塘湾旅游度假区的用地权属主要分为三部分,大部分用地分属两家开发公司,另有一小部分用地为现状村镇建设用地。
三亚规委会对两家公司的开发强度限定为总容积率0.58。这一指标也成为以前各版控规的核心依据之一。现将给控制指标的核算方法说明如下:
红塘湾投资公司主要持有东侧214公顷的土地一级开发权,其权属用地清晰完整。按照三亚规委会相关决议,该公司用地以总面积214公顷核算,总容积率控制为0.58。并保证各类用地的构成比例基本接近上版控规的规定。
红棠湾高尔夫公司主要持有西侧用地的使用权,其权属用地包括酒店建设用地56公顷,以及体育公园用地99公顷。按照三亚规委会相关决议,该公司用地的总容积率核算面积不含体育公园用地,及拟建标志性酒店的5公顷酒店建设用地,因此,该公司用地以总面积51公顷核算,总容积率同样控制为0.58。
表4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权属建设用地统计表
为了与土地开发出让以及红塘湾旅游度假区重点地区建设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规划充分考虑功能布局的同时,对土地进行了用地细分。
土地细分体现政府所有和向社会出让两种方式,以公共利益第一为原则,将红塘湾旅游度假区中的河湖水系以及凭借水系所形成的绿地系统和与公共服务设施相联络的公共空间等划分出来,统一由政府或委托开发商做—级开发,统一进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可按比例分摊到周边细分地块中。细分地块可向社会转让,要求比较简单,便于实施操作和融入整个系统。
一般商业地块细分至0.4~2公顷左右,居住地块细分至2~14公顷,酒店用地分至2~10公顷。细分后的地块为最小地块,应严格作为最小出让单位,不允许再细分。
兼容使用
允许以满足规划用途为原则,在某种性质用地上进行设施的兼容使用。适建范围按《表5土地使用兼容性表》执行。规划对不同类型的用地采取不同的兼容度。其中R2兼容度为35%,C21兼容度为30%,C25兼容度为25%。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1、规划原则
1.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级别、档次、数量、布局要和红塘湾度假区的定位相适应,应布局合理、结构清晰、交通便捷,有利于游客和当地居民使用。
2.充分尊重滨海自然环境,以人为本,以旅游度假为中心,充分考虑到热带气候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充分考虑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使用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活动空间,给人以明确的场所感和认同感。
3.适应场地特征,设施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创造繁荣、富有人气的公共中心。
4.公共设施的配建应充分考虑度假区居住人口特性,在城市居住区标准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既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又要防止多度配置,浪费资源,对配建设施分类对待。
2、公共设施布局
红塘湾着力打造综合性高端旅游度假区,其公共设施配置要为未来整个三亚西部观光旅游区服务,成为区域性服务中心。其公共服务设施将担负着两方面的功能,不但要满足区内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适应游客的各方面需求。主要包括两类公共设施,一类为度假区级公共设施、另一类为社区级公共设施。
社区级公共设施,主要指位于度假区北部度假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站)、体育活动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菜市场等设施。由于红塘湾的居住功能以度假为主,包括临时散客度假、第二居所等居住状态,同时兼顾度假区的季节性度假特征,各类设施的配置数量与规模将比普通城市居住区酌减。
八、建设开发控制
1、地块编号
为有效引导,适应片区建设管理及应对市场需求,规划地块编号分为两级:片区及开发单元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开发地块“阿拉伯数字”表示。如A-01地块表示:A片区01号地块。
2、开发强度
土地开发强度涉及到建设容量和环境容量、交通负荷能力和功能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不但可以保证良好的度假区空间环境,还可以对投资引导、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形成合理的度假区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两项指标来控制。
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是未来三亚城市面向世界的窗口之一,代表着现代中国热带海滨度假区的形象,因此其环境要求和景观要求均很高。规划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要求是以中低强度开发为主。规划采取集中开发和整体保护的策略,度假区整体采取中低强度为主的开发模式,根据整体空间节奏和功能布局的要求局部地段以中高强度为主。这样的开发模式既集中紧凑,可以避免摊子过大而导致浪费,同时还使度假区形象与用地布局、滚动开发等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环境品质。
标志性酒店:按照三亚规委会相关决议,作为整个旅游度假区的标志性景观,该酒店肩负着度假区形象塑造的使命,因此其开发建设可给予一定的弹性控制要求,其地块容积率可根据单独立项审批通过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单独核算。
假日酒店:假日酒店是旅游度假区的窗口,应按照高标准和高品质进行建设,体现热带滨海酒店特色。由于是人流集中汇聚活动的地方,建筑规模也较大,可以灵活组织室内外空间。开发强度为中低强度,容积率控制在0.8以内,建筑密度可控制在30%以内。假日酒店至沙
滩之间的公共绿化带可进行适当的园林景观建设,保证假日酒店与海滨沙滩的联系。
度假社区建筑:本度假社区建筑包括联排式住宅、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3种模式,度假社区的各种住宅产品依据总体规划的布局合理的分布。联排式住宅采取低强度的开发模式,容积率控制在1.0,建筑密度可控制在30%以内;多层式住宅采取中强度的开发模式,容积率控制在1.2以内,建筑密度可控制在30%以内;高层式住宅采取中高强度的开发模式,容积率控制在1.5以内,建筑密度可控制在30%以内。
商业服务建筑:度假社区的商业服务建筑主要分布在度假区人流较为密集的区域,沿主要道路两侧分布。商业和服务业的建筑占地较小,使用强度较高,建议容积率控制在1.5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内。本着适当增加建设密度、增加土地集聚效应,增加红塘湾旅游度假区初期开发的人气汇集的规划理念,对于某些地块给予一定的调节度,即对于能同时进行周边公共开敞空间建设的开发,可考虑其建筑密度指标适当上调5—10%,具体由当地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实际建设的需要适当调节和管理。
商混建筑:主要分布在度假区内人流活动密集的公共中心区域,使用强度较高。其中规划商业建筑比例控制在30%,容积率控制在1.5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内。
其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按国家有关规范控制其开发强度。
3、建筑高度控制
根据度假区空间设计,结合度假区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确定度假区中建筑的限制高度。红塘湾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开发强度不大,以中低强度为主,但考虑到整体天际线的丰富和海滨建筑眺望海景的需要,根据景观要求和度假区地域识别的要求允许布置少量高层,主要集中在靠近国道的区域,但考虑到高层对滨海腹地的影响,应相对集中布置高层建筑,预留出开敞空间和观景视廊,其余地段均应严格限制高度。同时考虑到度假区内部建筑空间层次的丰富,规划地块内建筑由国道至海滨依次降低分布。
全区最高建筑为标志性酒店B-07地块,主楼控制高度应根据度假区整体风貌要求控制,与周边自然和建筑环境相融合。河口西侧组团高度整体控制在45米以下;河口东侧组团高度整体控制在55米以下,由中心高层建筑向南,地块内建筑成梯度依次降低。
度假酒店建筑为高端假日酒店建筑类型,适宜采用多层散布式布局方式,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
度假社区高度整体控制在30-55米之间。
沿街商业建筑考虑到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要求,高度控制在10米以下。
第二篇: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二〇一八年一月
目录 概况........................................................................................................................1 1.1 规划相关背景...........................................................................................................1 1.2 规划概况...................................................................................................................2 2 环境现状................................................................................................................3 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3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3 2.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4 2.4 声环境质量现状.......................................................................................................4 2.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4 3 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主要减缓措施................................................................5 3.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8 3.4 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8 3.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 3.6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 4 结论......................................................................................................................13 5 联系方式..............................................................................................................14 概况
1.1规划相关背景
藏马山地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3-2040)》中划定的一主两副城镇发展战略的边缘,同时是生态间隔城镇发展战略的载体。《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3-2040)》提出 “两大旅游轴线,九大度假基地”的旅游发展整体空间布局,藏马山地区属于“两大旅游轴线”中的山地旅游带,同时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基地属于“九大度假基地”之一。
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基地位于西海岸新区藏南镇藏马山东南侧,陡崖子水库北侧,大部分土地隶属于藏南镇管辖,藏马山山峦跌宕俊秀,生态植被丰实,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加之气候宜人,区位适中,素有“东有崂山,西有藏马”之称。为了促进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基地的建设,青岛西海岸国家新区研究院委托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藏马山旅游度假区近期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上保护环境和预防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引导藏马山近期建设区域健康有序发展,青岛西海岸国家新区研究院要求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指挥部组织对《藏马山旅游度假区近期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此,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指挥部指派青岛藏马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推进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规划由青岛西海岸国家新区研究院组织编制,参照执行以上要求。青岛藏马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特委托中国海洋大学对该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规划的实施过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协调好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接受委托后,我校立即按照规划环评的有关要求,对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研究分析了《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详细内容和编制背景,找出度假区开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在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规划概况 1.2.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藏南镇与大村镇三镇交界处,大部分位于藏南镇,具体范围为:陡崖子水库以北,沈海高速公路以东,藏马山山脊东南侧,总面积约32.06km2。1.2.2规划目标
(1)臧马山旅游度假区的先行启动区;
(2)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山水田园旅游度假胜地;
(3)建设成为以旅促产、以产带城、产城融合的功能复合新市镇。1.2.3规划定位
以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为主题,集中高端旅游度假、高标准生态康养、高品质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条件便利、配套设施完备的山水田园旅游度假胜地。
(1)中高端的生态旅游度假
围绕旅游资源主线,创新发展思路,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主动策划并创造对应于市场所需求的旅游产品,发展以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为主导,体现康体疗养、山地运动、生态居住、研学培训、商务会议、商业服务等旅游服务功能,打造中高端生态旅游度假区。
(2)高标准的生态康养胜地
围绕藏马山旅游度假区主线,派生出生态康养产业门类,打造生态康养胜地品牌。依托山水资源,发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禀赋突出的优势,引入生态+旅游、休闲、医疗、养生、养老、体育等健康服务新理念,辅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打造藏马山生态康养胜地。环境现状
本次评价委托山东经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度假区内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和土壤等环境要素分别进行监测。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布设4个大气监测点,监测项目包括SO2、NO2: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PM10、PM2.5:24小时平均。2017年12月4日~12月10日,连续7天。1小时平均值每天监测4次,监测时间:02:00、08:00、14:00、20:00;24小时平均值每天采样时间不小于20小时。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中除长阡沟社区处PM2.5的日均值出现超标外,其它各监测点位各项监测指标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分析长阡沟社区处PM2.5的日均值出现超标的原因为该区域离开城路相对较近,道路扬尘致使区域颗粒物浓度较高。2.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共布设5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包括pH、COD、BOD5、氨氮、SS、总磷、总氮、氟化物、氯化物、挥发酚、硫酸盐、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13项。2017年12月6日,监测1天,每天2次。
监测结果表明:
陡崖子水库除COD和BOD5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COD和BOD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33和0.80。
崖下水库除BOD5、总氮、氟化物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BOD5、总氮、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37、5.78、0.02。
大沟水库除BOD5和总氮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COD和BOD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30和0.15。
王家官庄水库除BOD5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28。
饮马泉除BOD5和总氮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COD和BOD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30和1.65。
2.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共布设3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类、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共12项。2017年12月4日,采样一次。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位硝酸盐氮均超标,崖上村、臧家村、于家官庄村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05、025和0.29;崖上村和于家官庄村总大肠菌群超标,其他监测项目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由于监测区域均以农业区域为主,导致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硝酸盐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农田化肥的使用。2.4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共布设15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包括区域声环境现状监测项目:Ld、Ln; 交通噪声监测项目:Leq、L10、L50、L90。2017年12月5日~8日,每个点位监测1天,昼间、夜间各1次。
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目标处监测点处声环境质量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开城路边界昼夜间噪声分别为56.6dB(A)、48.6 dB(A);沈海高速边界昼夜间噪声分别为66.9dB(A)、62.8dB(A)。2.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包括pH、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
六、滴滴涕、阳离子交换量共12项。2017年12月4日采样一次。监测结果表明,规划区内各监测点土壤环境质量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要求,该区域土壤质量较好。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主要减缓措施
3.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区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地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道路扬尘、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规划区餐饮场所及居民产生的燃气废气、油烟废气、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3.1.1建设活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NO2、SO2、HC等,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施工期间废气排放量不大。
1.施工扬尘
在建及拟建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大量扬尘无组织排放,加之大量渣土运输车辆出入的撒漏,工地和周边区域扬尘污染将会突出。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挖掘、堆放和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砂子、石子等)装卸、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垃圾堆放和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等。
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干燥气候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施工扬尘影响环境卫生,并对施工人员及施工场地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这种污染是短期的、局部的,随着施工的完成而消失,通过加强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可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的含水率有关。禁止在大风天进行此类作业,以及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尘粒含水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
目前,度假区范围内有臧家村、高戈庄村、崖下村、崖上村等多个村庄敏感点,按照规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将对现有村庄进行拆迁,在合理安排规划实施顺序,完成拆迁后再进行相关建设的前提下,工程建设施工不会对村庄敏感点产生影响。考虑到拆迁进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存在工程施工时尚未完成拆迁的情况。但由于规划区以开发自然原生态乡村旅游项目为主,不会建设大型旅游设施,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通过加强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可以减少其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2.道路车辆扬尘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的。在相同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越大;在相同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扬尘量越大。根据相关资料,施工工地运输土石方时,行车道两旁扬尘浓度可达8~10mg/m3,对道路两旁及施工场地周围造成较大的影响。
公路扬尘对道路沿途敏感点影响较大,尤其是主干道。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旅游区道路清扫率低,洒水频次和洒水量不足,道路破损等情况,将会加重扬尘污染。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
3.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
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x和HC。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
各项目建设活动,在采取合理的措施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3.1.2运营活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的实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设施和交通工具,具体影响因素体现在燃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
1.燃气污染源
规划区内主要使用清洁燃料天然气,气源来自规划城市燃气管道。规划区内废气污染源主要是规划区内居民和酒店餐饮使用燃料产生的废气,燃气污染源主要位于居民点和餐饮功能区,是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度假区游客燃气污染源排放量较小,集中于餐饮服务区,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2.机动车尾气
伴随着规划区的发展,载客汽车的数量显著增加,由于运输量的增多,机动车尾气是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整体来讲,旅游交通运输产生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有限。根据度假区现状,车辆排放尾气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规划度假区内应鼓励采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电瓶车、自行车等清洁交通工具。此外,在交通道路沿线两侧多种植一些乔灌结合的绿化带,可对吸收汽车尾气起到一定作用。
3.餐饮油烟
随着规划的实施,相应配套设施也将随之逐步完善,规划期末,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将形成上规模、有档次、特色鲜明的餐饮设施接待体系。随着规划的实施,旅游餐饮业的大力发展,产生饮食油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度假区在运营过程中,要求各种规模的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设施净化后高空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分析可知,度假区游客燃气污染源集中于餐饮服务区,对规划区及敏感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3.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污水及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预测分析与评价
1.建设活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建设活动主要是指度假区内工程建设的施工活动。其产生的污水类型主要是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生产污水主要是施工污水及浇筑砼的冲洗水,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为4000~6000 mg/L。由于规划分区、分期实施,施工污水产生量有限,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回用,不外排,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以施工人员最高峰200人计,日用水量按100L/人计,则日用水量约为20m3/d,排污系数为80%,则施工人员最高污水产生量为16m3/d。污水管道未铺设区域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不得随意乱排,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绿化用肥,不外排。因此,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实施运营活动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常住居民日常生活和旅游住宿业和餐饮业产生的污水。其中,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收集进入污水管网,排入藏马山污水处理厂处理,经处理后将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中的一级标准,即COD、BOD5、SS、氨氮的排放浓度应分别达到≤50mg/L、≤10mg/L、≤20mg/L、≤5mg/L后用。3.2.2规划实施对水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
度假区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类型主要为工程废水和生活污水。工程废水主要是浇筑砼的冲洗水,主要污染物为SS。由于规划分区、分期实施,且需要建设的构筑物较少,施工污水产生量有限,可通过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回用,对周围敏感目标影响较小;生活污水为各施工营地工人的生活污水,由于比较分散,产生量不大,可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农肥,对周围敏感目标影响也较小。施工期间应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与处置,避免对规划区内的陡崖子水库、崖下水库等水体产生污染。
度假区运营期间,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后,输送至藏马山污水处理
厂集中处理后,全部回用,因此对陡崖子水库、崖下水库地表水源地的影响较小。
规划区内部分道路穿越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建议规划调整道路规划,对于跨越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道路部分维持现状,并设置保护区警示标志、禁止危化品车辆运行、加装防撞护栏等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规划实施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3.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规划实施后主要为度假开发项目,无新增的生产废水,仅有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进入规划藏马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回用,度假区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基本无影响。
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施工中应考虑对各建构筑物均采取防渗处理(采用防腐蚀面砖、地砖等),并对管道及用于储存处理后污水的水塘采取防渗措施,避免对区域地下水产生明显污染影响。
目前度假区内地下水出现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等指标超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农田化肥的大量使用。在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域内的农村均将拆迁,有利于规划区域内地下水环境的改善。3.4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3.4.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度假区施工期声污染源主要是施工场地施工机械噪声。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包括土石方挖填阶段的挖掘机,打桩阶段的静压打桩机,结构阶段的振捣器、电锯,装修阶段的升降机,以及以重型卡车、拖拉机为主的运输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等。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与其他噪声声源不同,一是噪声源数量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多个;二是设备的运作时间歇性的,属于间歇性噪声源;三是一般规定施工在白天进行,夜间禁止施工。
大部分单台施工机械在100m处昼间噪声值能达到施工阶段厂界噪声限值,冲击打桩机昼间达标距离超过200m。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是组合使用的,噪声影响将比表6.4-2列出的值更大。在各个施工场地附近,尤其度假区内及度假区附近存在居民地、学校、酒店宾馆等敏感点,但目前由于无法确定施工场地的范围大小以及施工机械离边界的距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应布设在距离敏感目标200m以外,设置围挡,且在临近敏感目标处严禁夜间施工。
3.4.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度假区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机动车交通噪声、建筑物内部各自机电设备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
1.机动车交通噪声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运行之后,规划区内居民车辆和旅游进出车辆数目将显著增多,由于旅游活动主要在昼间进行,由旅游车辆带来的交通噪声在夜间将大幅减小。考虑到目前规划区内各条道路车流量情况尚未确定,建议在具体项目环评阶段对交通噪声情况进行考虑。
2.动力设备房噪声
度假区内居民生活和旅游设施将设置空调风机、通排风机、冷冻机组、热泵、空压机、变配电器等噪声设备。要求各类产噪设备尽量设置在室内,并采取低噪声风机,安装隔音罩等隔声降噪设备,再经过地下建筑遮挡、屏蔽等衰减,此类噪声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3.社会生活噪声
包括旅游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街道上人群喧哗声和居住区噪声等,这类噪声通常强度不大,一般在80dB(A)以下,建议度假区内的娱乐场所,尤其是强噪声的娱乐场所,开发时间、噪声强度、隔声设施等方面,应有严格规定限制。
综合分析,由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具有波动性,动力设备绝大部分在室内或地下运行,交通噪声影响范围较小,以及本规划中休息区和娱乐区均有一定的距离,总体而言,机动车交通噪声、动力设备房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较小。
3.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5.1建设活动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建筑垃圾和施工生活垃圾。施工期间产生的废物包括土地平整、土石方开挖产生的弃土弃石、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施工期人数最多按200人计算,施工期将产生200kg/d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青岛市环卫部门及时清运。这些施工垃圾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产生,其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当时施工垃圾产生的数量、处理和管理的方式。根
据总体规划或一般建筑施工工作卫生要求,对建筑垃圾和施工生活垃圾将会指定其对方地方,统一收集后送垃圾场处理。随着施工的结束,建筑垃圾会得到清理,对环境基本不会造成污染。3.5.2经营活动固体废物产生量
1.固体废物产生量
度假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主要为常住人口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游客在住宿、餐饮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商业店铺、超市和餐饮业产生的商业垃圾。2040假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520万t。随着规划的展开,度假区游客人数的快速增加,固体废物也相应增加,将会对卫生环境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压力。
2.固体废物类别及其组分
规划区内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度假区游客、度假区居住人员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厨余、废塑料、玻璃、废纸、饮料罐、破布、废纤维以及废金属等。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为餐厨垃圾、纸类垃圾、园林垃圾,分别占总量的30%、22%、13%。3.5.3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各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情况
在规划区内设置废物投放箱和垃圾堆放点,统一收集后送垃圾处理厂处理处置,处置率为100%。
2.各种处置情况的环境影响分析
I.固体废物临时堆放储存场所的环境污染分析
规划区内固废临时堆放储存场所的环境污染情况主要为:固废临时堆放储存场所产生臭气以及滋生蚊蝇,影响周围环境;生活垃圾在转运站装箱、压缩时,会产生垃圾渗水,污染周围环境;固体废物堆积处置时间不当会影响景区景观。因此,生活垃圾收集站(点)的位置要与居民点保持足够的距离。
II.垃圾中转站与运输路线影响分析
度假区内尚未规划垃圾处置场所,生活垃圾收集并经转运站转运后,送至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垃圾清运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应远离运输沿线居民和旅游活动场所,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影响。(2)风景区内收集垃圾的车辆行车路线必须为单行线路,选择游客稀少时
间作业。
(3)收集垃圾的车辆须保持密闭性,防止运输过程泄露。
(4)建议转运站采用压入装箱式工艺,该工艺其具有以下优点:垃圾经压缩有较高密实度,对所转运垃圾性质的适应性强;实现了全封闭化操作,作业过程中的臭气扩散和蚊蝇滋生可大大减少;设备投资、运行费用适中;压入装箱式工艺较完善,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实现度假区内各类固废能够得到及时处置,实现零排放,对度假区环境影响较小。3.6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1不利的社会影响
1.建设活动
(1)规划区建设活动对区域治安及居民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农村社会环境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不仅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受到不利影响,而且由于外来施工人员的增加,其社会治安、卫生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2)规划区建设活动对区域居民生活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及人工活动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道路交通方面,农村道路较窄,规划区车辆较多,会造成农村道路堵塞或交通事故频发。
2.经营活动
(1)大量的运营活动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会受到干扰。由于规划区活动的增加,原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此外,规划项目的实施会压缩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空间。因此,规划运营过程中应注意农民利益合理分配问题。
(2)规划的实施短期内会对当地以种植业为主要来源的居民经济收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规划的实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是本区土地的生产力下降。规划区内本地居民可能会面临消费水平的提高,本区的物价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会比较大。
(4)规划区内13个村庄涉及拆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将会失去土地,转化为城市劳动力,如果由于社会保证措施不健全或者跟不
上,更多的为新旧观念的冲突,那么将会成为另外一种不安定因素。
(5)规划区内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主要是因环境污染事故等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规划组织单位在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安全运营管理、落实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有效防止、控制社会风险的发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不同利益群体和组织均支持项目的建设,在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安全运营管理、落实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可有效规避社会风险。3.6.2有利的社会影响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环境改善
随着规划区旅游设施、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居民收入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规划区居民从业类型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功能完善的生活区和良好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规划区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完善的服务功能使人们在区内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谐,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
2.人口素质和结构的改变
为了满足规划区发展现代旅游业,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从业人员素质也亟需改善。因此,规划区的产业结构也将分化为两个方面: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
从规划区的实施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和传统产业将减少,伴随高科技、服务性的产业结构的增加。显然,这样的产业结构对于规划区未来的走向有巨大的影响。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的开发,将改变规划区内的经济结构,从农业经济形成全新的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每年可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度假,在此休闲娱乐、购物。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手工制品、纪念品、餐饮娱乐业的发展,外来度假人口这个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较当地居民的平均购买力要高,随着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这一群体的人口必然会大大增加,可以提高规划区的消费能力。
4.增加就业机会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工程建成后,居住区物业管理、工程维修、商业服务等行业需要大批人员上岗就业。这使得人们的经济收入有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就业范围,给当地人员就业带来有利的影响。
5.完善规划区内配套设施
本规划的实施,一方面,铺设排水、电力、供气等管网,完善了区域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金融、娱乐等配套设施。上述设施都为规划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此外,规划实施将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度假、休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与当地社会接触,将会产生文化的碰撞、传递、吸收和融合。
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规划的实施,对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3.6.3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的影响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内现状存在13个村庄,均需拆迁。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在度假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居民参与到各类景点、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中来,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与教育,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度假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结论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3-2040)》,与《藏马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协调。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不会降低该区域的生态功能,对植物多样性、动物、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大;对度假区内崖下水库、陡崖子水库等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新增大气污染主要为燃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规划区内燃气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对规划区的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声污染源主要为交通运输噪声、设备噪声和人群噪声,在加强声环境的规范管理后,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和人群噪声影响范围小,各声功能区可以满足相应区域噪声控制标准的要求;固体废物能够做到分类处置;规划的实施将改变度假区内单一的农业经济,形成全新的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度假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规划内容基本体现了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采纳
本次环评提出的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建议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可行的。联系方式
(1)规划环评委托单位:青岛藏马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晓昱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千禧谷路一号二栋 联系电话:0532-87118729 邮箱:***@163.com(2)评价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通讯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联系人:韩老师 电话:0532-66782909 电子邮箱:hanlongzhi@163.com
第三篇:海南香水湾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
海南岛作为中国著名的热带海岛,海岛海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海南的民族文化、热带海滨风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国际游客。香水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南岛陵水县东部滨海地带,以由牛岭流下的泉水而得名,规划用地面积约234.7公顷,有长达约4公里的天然海滩,拥有优越的海滨旅游资源——滨海复合生态环境,绿色丘陵山体和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加上地处海南东线高速公路的直接辐射范围,与岛内的快速公路交通系统和海口、三亚两个国际机场联系便捷,其特色和综合优势十分明显。
一、规划构思
本次规划针对地段分为4块,由不同的开发商分别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特点,以整体性原则为核心,提出生态整合、景观整合、功能整合的三大目标,力图创造一个整体感强,同时又富有多样性的旅游度假区。
二、规划布局
1.空间结构:根据香水湾的地形条件和开发模式,确定为带状组团式布局,各组团依托主要干道沿海岸线布置,同时结合自然条件形成特色空间,强化可识别性,设置连续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组团之间的联系。
2.绿地系统:结合自然环境资源,形成生态网络空间,既起到分隔组团的作用,也将地段内零散的景观资源和绿地有机地连接起来,达到了整合的效果,充实、完善了绿地体系的作用。
3.交通系统:道路系统规划结合地形,采用自由式布局,道路的景观设计反映乡村特色和热带滨海特点,修建排水洼地而不是排水沟槽。
三、创新与特色
1.规划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结合地段内原有的自然水系(适当人工开挖)、农田、热带果林和小山丘,形成了错落有致、相互联通的生态开敞空间,为生物迁移提供了必要的廊道,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时也为旅游人群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特色空间。
2.充分利用海岸线布置大型的度假酒店,使酒店具有最佳观海视野,同时也形成轮廓线较为丰富的岸线景观,在地段内部则结合农田、水系、山体等,布置体现不同景观风格特色的度假别墅,形成丰富的景观群,依托主要干道和出入口设置标志物,以强化整个区域的整体识别感。
3.在功能布局上,尽量在地块交界处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加强交流和共享,减弱“边缘”的感觉,4公里的海岸线以连续性的公共活动为主线,统一规划,整体构思,避免分段开发可能造成的破碎感。
第四篇:浅谈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谈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度假可以说既是一种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经历。区别于其他相近行为,度假需要度假者具有自由的休闲支配时间;度假者利用闲暇时间、离开常驻地,有计划地以休闲方式参与进行的观光游览特征不明显的游憩、旅游等活动的行为或经历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并具有丰富休闲度假内容的,环境良好的旅游地。
1、总体布局原则 1.1 突出主题,强化特色
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明确旅游区,找准并积极强化各旅游区的主题,创造鲜明的特色,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1.2 资源基础,市场导向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开发规划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位、资源和市场准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旅游市场、产品、形象和价格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确保旅游业的良性发展。1.3 以人为本
从人的旅游度假行为和需求出发,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在规划布局、规划标准等方面体现人性的思想。根据游客和度假者对环境和功能的不同需求特点,合理分区布局,游览区主要选择景观优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带。1.4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景区的开发规划要与资源条件、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远景设计研究院
景区的性质、区位、市场及环境条件相结合,既要突出主题和特色,又要适当筹划和建设一些新景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的“大旅游”战略相配套。1.5 注重效益,永续发展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效益,尤其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要将旅游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美化、景观保护结合起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以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为定量指标和依据,建立生态、旅游、生活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2、功能及景观空间分析 2.1功能及性质
具体分析区位条件、自身及周边地区资源特征、客源市场等因素,景点建设、项目规划、环境改造等措施,建设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同时对城市的生态及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保护作用。2.2 景观功能分区及景观空间分析
不同区段的功能及景观特征分析,设计将整个规划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入口景观区:入口区景观主要体现度假山庄的休闲特色,以丰富的植物景观营造浓厚的生态休闲氛围。在入口道路两侧种植高大的杜英,中间绿化带种植树形潇洒的蒲葵,形成清新、郁郁葱葱的入口景观生态廊道;“彩舞迎宾”植物景观,主要以流畅飘跃的、植物模纹丰富的园林植物形成四季各异的植物景点。如合欢、枫香、毛竹等。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远景设计研究院
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分为广场景观区和庭院景观区,广场景观区主要由流水广场、跃水迎宾、葵风小径等景点组成,形成了开敞、轻松、丰富、休闲的广场景观。由综合服务楼围合成丰富的庭院空间,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为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庭院景观,如石榴园、松庭、竹园等,在庭园中配以简易的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意境与休闲功能兼有的组合空间。
花园别墅景观区:花园别墅景观区主要地形特征是背山面水,能创造一种良好轻松的人文居住条件,符合游客的度假心理,适合建立别墅区。为提高游人的生活质量,设计时在此区加入了服务性设施。另从人的亲水性考虑,增设了一处大型露天公共性平台,供游人休闲娱乐。
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联系着度假山庄的不同功能区,景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等,它在旅游景区内起着组织交通、便于识别方向、引导游览的作用,是旅游景区内的景观纽带,同时自身也是景观构成因素。道路系统规划原则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3.1 衔接自然,就地造路
考虑外部交通与景区内部交通衔接自然、完整,景区内部交通主干道、次干道、游道等级分明,能满足各自功能需求同时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环状、网装结构,并与城市干道合理衔接,沟通内外联系。主干道平面布置、坡度、转弯半径、材料取用等都因地制宜,切实可行。道路线形应顺其自然,一般不进行大量的填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3.2 保障安全,引导浏览
道路的设计必须满足保障游客安全的需要,要求道路不能太崎岖、太窄,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远景设计研究院
特殊地段必须设置防护设施。道路走向位置不得穿过有坡度、塌方、泥石流等危险的地质不良地段。道路系统在满足了必要的功能时,因考虑到其在整个景区中景观质量的互补性。如通过种植行道树,或利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改变游道的形式,提高游道自身的景观质量。3.3 主要道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
根据游客的游玩规律,组织游览程序,形成起、承、转、和的序列布局。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畅通,便于集散。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有环行路和回车场地。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与机具,车辆相适应。生产管理专用道路不宜与主要游览道路交叉重合。
4、结束语
旅游度假区通过改造环境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和合理应用,为建设生态型的旅游度假区提供了理论依据。远景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专家谈到:在对度假区环境进行景观设计时,应以环境生态保护性为原则,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融合地方人文特色,突出度假区的功能性,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结合,力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空间。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第五篇: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
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
发布时间:2010-11-22 作者: 万达规划院 吕彬锋 王光宇
一、区域位置
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景洪市西北部,距市中心约3公里。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州域中心城市;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最便捷的水、陆、空联系枢纽,是我国云南省到东南亚、南亚旅游和货运的集散地,并有发展为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光明前景。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城市外围地带,与市中心的距离适中,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和生态环
境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强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二、项目概况
西双版纳项目总占地约6平方公里,由大连万达集团、中国泛海集团、联想集团、大连一方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用友集团六家企业联合投资,是西南地区投资额最大的旅游项目。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的启动不仅可带动景洪市的城市发展,同时也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昆曼国际大通道旅游线等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度假区将以其高定位、高品质、精品化的发展理念脱颖而出,成为地区旅游度假设施中的排头兵,势必将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上的璀璨明珠。
三、项目功能分区与规划结构
度假区建设有主题公园、雨林高尔夫球场、高端度假酒店区、“版纳秀”剧院、商业中心、三甲医院、旅游新城七个主要功能区。度假区形成了“一核、两翼”的空间格局。“一核”:即旅游接待区。结合高档酒店的建筑景观与26万平方米的中央人工湖,成为整个度假区最为精华的核心地段,形成高档次、高品位的公共活动区,从而使东南侧的万达广场成为景洪市新的城市级商业核心。旅游接待区以四星、五星、六星级高档酒店为主,商业中心结合风情酒吧、特色美食、旅游产品、高档日用品等销售,成为特色鲜明的景洪市次级商业中心。“两翼”:即南北两翼。规划将度假区大致分为东西两个功能区,东片区为旅游新城,以居住生活和配套功能为主,西片区以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主。
四、各功能区介绍
1、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占地63公顷,由国际顶级的FORREC和JRA公司担纲设计,参考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精髓,并结合傣族文化特色,设计为家庭型的主题游乐公园,可同时接纳3万名游客,日最大接待
量为10万人。
2、雨林高尔夫球场
雨林高尔夫球场占地90公顷,由世界级高尔夫球场设计大师罗伯特·琼斯担纲设计,为18洞全签名球场。球场背依青山、怀抱绿水,移栽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生态型球场,西
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绿色明珠。
3、度假酒店区
度假酒店区围绕人工湖和高尔夫球场布置,规划有8个度假酒店,共有客房2400套,全部引进国际著名酒店品牌。一期将建设5个酒店,客房数1500套。可满足旅游接待、大型国际会议等不
同要求。
六星级威斯汀酒店:由100栋别墅客房所组成,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酒店呈阶梯状布局,背山面湖,每栋别墅都具有良好的视野。
超五星级艾美酒店:是度假会议型酒店,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共有客房300套。拥有1500平方米的豪华宴会厅和9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室,会议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酒店滨水而建,环境优
美。
希尔顿酒店:是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旗下著名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共有客房350套。与高尔夫球场隔湖相望,为宾客提供了身心放松的最佳场所。
四星级假日酒店: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共有客房400套。酒店背山面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酒店配套设施齐全,设有宴会厅及多个会议室、健身中心和餐饮等设施。
三星级假日快捷酒店:是洲际酒店集团旗下三星级品牌,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客房300套。酒店临湖而建,与商业中心咫尺之遥,地理位置优越。
4、“版纳秀”剧院
“版纳秀”剧院位于酒店区,总占地面积3公顷,投资18亿元,由世界最著名的美国Franco Dragone公司设计、策划、导演,达到世界一流演出水准,为度假区游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演艺体验。
5、商业中心
度假区内规划有约10万平方米的市级商业中心,位于酒店区南侧,由百货、超市、电玩、KTV、影城、数码广场、大型知名酒楼与200个左右的大小商家构成,商业中心为国内外游客及市民提供了国际一流的休闲购物体验,将成为景洪市新的商业核心。
此外,规划在商业中心北部,临湖建设300米长的酒吧街,利用优美的滨湖景观,营造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6、旅游新城 度假区规划了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旅游新城,配备了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完备的居住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景洪市的新中心。为了给旅游新城内的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度假区内还布置建设了一座三甲医院,设有500张床位,可以为整个景洪市提供省级医院标准的医疗保障。
五、项目开发愿景
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计划于2010年底开工,2013年主要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开业。度假区的投资建设,将革命性地提升西双版纳旅游的层次,振兴地方旅游经济,使西双版纳成为我国热带旅游的新亮点。高品质的旅游项目策划、高标准的旅游项目建设、高层次的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必将使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