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涨价的原因分析

时间:2019-05-14 09:1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业管理涨价的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业管理涨价的原因分析》。

第一篇:物业管理涨价的原因分析

物业管理费涨价的原因分析

1.人工成本:近两三年持续大涨,现占到物管总成本的60%-70%。.水电部门:某些小区公共用水用电按照商业用水用电在交费,一年多交十多万。深圳市目前供电方面的收费已有所调整,凡与小区居民用电共用的变压器,其收费按居民用电标准收取。.消防部门:监控人员需培训后持证上岗,一个上岗证就5000多元,目前推广期,估计从2014年元月一日起强制执行。.公安部门:把过多维护社会治安、居民安全的责任推给了小区物管。5.税务部门:酬金制下代管的物业管理资金要按5.5%交营业税,结余部分交所得税。.开发设计单位:应在前期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物业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成本。

7、设施设备的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或经营不善,造成财务漏洞或浪费。.业主:不理解物管,一味不同意涨物管费,造成弃管,局面更糟。10.政府指导价:2007年至今未变。

第二篇:2016下半年学车涨价原因分析

2016下半年学车涨价原因分析

2016年已经过去一大半啦,上半年的你学车了吗?再不学车别等到2017年才后悔!你纠结后还不学车的原因无非也就是因为没时间、天气热、学费贵、考试难,寻思着考试费用会不会下降,考试政策是否会更改又或许是等到天凉快了再去学。然而据权威预测,2016年下半年不仅学车费用势必攀升,学车人数也将增多,至于驾考难度是否递增也是未知数。下面小编就驾考涨价原因为大家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政策导向

从去年9月1日起,浙江省驾驶员培训费用全面放开,不再由政府定价,交由市场调节,这就意味着学车不再一口价,而全由驾培行业发展。同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一出,驾培行业再一次沸腾了。

2016年驾考改革这已然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大家在欢呼学车可以自学直考,可以拿私家车练,去驾校培训可以按时收费时,却或略了每一次改革必将掀起一阵涨价热潮的现实。以杭州为例,2015年根据浙江省物价局法规制定的C1车型学车培训费用合计约为5600元。而在2016年上半年已经攀升到6000元左右,以预计年涨幅15%来预测,16年下半年杭州驾考费用将会上升到6400元左右。

市场导向

据统计,我国现有驾驶人3.2亿,未来五年将新增1.5亿,平均每年约为3000万人,教练车辆约60万辆。也就是说每台教练车未来的培训能力约为每个月5人。上文所提到的《意见》中明确了计时计程实施的必要性,将大大限制一台教练车的培训人数,以达到新驾驶员素养技能的硬性提升的目的。而现行管理制度下,正常培训培训能力可达到10余人,质量确实得不到保证。驾培机构要确保机构与参与经营的主体教练员的经营利益,在量减中势必提高培训费,以达到利润的基本保证。

而且9月份各个驾校将迎来一大批高考毕业生,还附带着上半年未全部完成驾考的学员,驾校可谓“供不应求”,不仅要增加你排队的时间,价格上涨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成本增加

自14年起,新国标地对驾校场地、车台数等硬件要求增加了非常多,因此驾校近两年开支费用用作场地修缮以及硬件增添和维护必定开销很大。同时,随着每年学车人数的增加势必增加了驾校硬件的消耗,这也给驾校带来了费用,都得附加在学员学车费用上。同时,全国物价上涨趋势不减,这也势必让教练的培训费用水涨船高。

综上所述,越早学车绝对是一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第三篇:茅台涨价五大原因

茅台涨价“五大原因”

白酒市场涨声四起,各高端白酒涨价之风愈演愈烈,市场上流传一句“炒楼炒股不如炒茅台”的说法,53度飞天茅台“一飞冲天”,本人近日走访南京部分商超系统发现,53度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已经保持在1188元/瓶左右。茅台几乎每年都涨10%左右,但是去年和今年涨幅较大,2009年茅台终端零售价还停留在六七百左右,今年已经冲破1000元,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引起众多消费者的强大关注。

其实,高端白酒总体来讲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扬,除了茅台涨幅较大之外,还有五粮液同样是涨幅较大,从六百多元上升到七百多元,而其他二线名酒更是步步紧跟涨价的浪潮,借势涨价,分一杯羹。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为什么白酒涨势如此之猛,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根据各类二手资料和对白酒行业的长期观察,从身处白酒行业的专业从业者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茅台为何“一飞冲天”。

原因一,可能与原材料上涨有关。

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发生,包括西南五省大旱、价格上涨、青海玉树地震、风灾、暴雪袭击、南方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等等,各种因素不断在加剧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涨。根据去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一期《作物展望和粮食状况报告》指出,2009年~2010全球谷物产量预计为22.08亿吨,将比上一减少3.4%,全球小麦产量将下滑4.2%。全球谷物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显然已成为一种趋势。粮价的上涨给以粮食为原料的下游产业带来压力,而与粮食息息相关的酿酒行业自然受到一定的冲击(据酒业相关管理部门表示,酿酒原料上涨了30%)。

原因二,可能与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消费税调整有关。

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但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行业景气逐渐回暖,在白酒市场也可找到变化的缩影。当年1~6月白酒累计产量为312.89万千升,同比增长20.7%,而前6个月白酒工业销售产值累计近920亿元,同比增长23.2%,经济回暖促进白酒销售保持回暖之势,高端白酒消费出现价升量增格局自然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2009年8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出台《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而这份文件在原来从量税0.5元/斤(500克)和从价税20%增加了最低计价税标准,尤其是其中的第一条(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和第二条(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至70%范围内自行核定。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至70%范围内),此项措施有效堵住关联避税的漏洞,相

反,企业在消费税上的支出相应增加。举个例子,2009年 8月4日,五粮液厂家向其全国一级代理商下发通知:一级代理商给下游商家的52度五粮液批发价不低于578元,而之前为480元至530元之间。有业内人士透露,此前五粮液上市公司都是先将酒卖给其集团旗下的进出口公司,以此达到避税目的。出厂价每瓶469元的52度五粮液大致以140元价格卖给进出口公司,每瓶的消费税为140元×20%=28元。而在白酒消费税计税标准调整后,税基改为“对外销售价格的60%至70%”。每瓶52度五粮液应纳消费税为469×70%×20%=65.66元。因此,白酒企业将要比之前多交纳每瓶37.66元的消费税。

原因三,可能与经销商和游资囤货有关。

茅台宣布上调出厂价后,又对经销商抛出“限价令”,要求53度茅台零售价不超730元。如经销商违规提价,将面临终止合同、扣保证金的处罚,甚至会被取消经销商资格。部分经销商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是经销商掌控下的终端店面、特许加盟店,作为上游的厂家也确实是鞭长莫及,厂家对于商超、烟酒店等其他零售渠道也同样是“难以监控”。因为酒水经销商更紧密地接触市场,所以反应更灵敏,他们会预估到市场的变化而提前涨价赚得利润,等到厂家发布涨价通知后再伺机调整产品价格。部分经销商认为,茅台作为一线名优白酒,一向都是抢手货,即使酒厂不宣布涨价,终端也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甚至不同渠道价格相差也比较大。

原因四,可能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有关。

消费升级可能是高端白酒价格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原因之一。2005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740美元,进入了消费品升级阶段。2006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和天津人均GDP跨越3500美元大关。消费升级,使高档白酒成为消费主力产品。现在,在很多沿海城市,婚宴用酒一定要喝高档白酒已成为一种时尚和风俗,这也造成了茅台、五粮液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其敢于涨价的社会基础。一般来说,企业涨价行为会受到市场的制约,由于涨价会影响商品的销售,所以企业一般都会谨慎出台涨价措施。白酒行业也属充分竞争性行业,按说企业同样会慎重提高产品价格,但是由于高档白酒销售一方面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一方面又有公款消费支撑,而公款消费又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商品涨价不敏感的特点,所以白酒企业不担心涨价会对产品销售造成大的影响。

茅台涨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众说纷纭,粮食上涨、水价上调、经销商和游资囤货、消费者看涨不看跌的消费心态、消费税最低计价税的推出、经济回暖消费水平的提高等等,那么究竟茅台涨价的主因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其一,原料上涨不是主因,原料成本在白酒产品中所占比例很小,茅台公布的去年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90.17%,而五粮液去年毛利率也超过65%,原料所占比例十分有限。一般而言,酒体与酒瓶包装的价值约占产品出厂价的10%~15%,固定资产折旧、人工,占出厂价的20%~25%,税占25%左右。对于茅台、五粮液这种老名酒,基本不需要花多少市场推广费,至于普通白酒要交的进场费、渠道返点等更是不存在,一年的推广费用最

多是销售额的3%~5%。测算下来,高端名酒的实际成本大约只有其出厂价的一半。因此,涨价主要原因不可归结于成本上升,经销商和游资囤货以及消费形态的变化则应该是涨价的助燃剂,而大多数涨价应该是企业的营销策略。

原因五,茅台涨价主因——“控量保价,饥渴营销”。

1989年,五粮液通过价格上涨,一举超过当时的白酒行业老大是泸州老窖,1994年,五粮液的核心产品价格在长期低于茅台的前提下,价格猛然上涨近百元到茅台之上,远远甩开其他对手,一举成为行业高端第一品牌,一个颇具创造性的“控量保价”模式诞生。

控量保价的第一步是“饥饿疗法”,即按市场实际需求适当控制供货量,经销商感到产品经常不够卖,于是价格越来越坚挺。第二步是待市场“饥饿”到一定程度,渠道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愈感强烈之际,厂家开始宣布上调出厂价格。高端名酒的品牌知名度和稀缺性立即被烘托出来,经销商积极进货备货,甚至囤货,消费者也觉得一酒难买,越涨越喝,市场呈现价升量增势头。第三步是厂家根据市场需求,控制货源的“水龙头”进行调控,定期上调出厂价格,名酒价格一路走高。

那么,茅台涨价后,留下的“蛋糕”将变成谁的口中食呢?五粮液和茅台价格上涨,必然留下价格空挡,那么谁来填补?

笔者认为,高端白酒价格上涨,800元—1200元/瓶市场已经成熟,中档品牌则更加显现出价格优势,这将是非常难得的契机,而二线名酒将绝对不会放过如此良好的机会。因此,我认为,二线名酒企业的集体崛起将成为白酒市场的一道风景线。从二线名酒产品结构布局的情况分析来看,二线名酒的高端产品对一线名酒企业的高端市场已经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二线名酒通过战略核心市场的聚焦,区域性市场的突破到全国性市场的布局,都证明了二线名酒的突破性增长的潜力,高端化的发展从众多二线名酒企业的战略中清晰可见,二线名酒高端化发展路径已经呈现出多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突飞猛进的郎酒红花郎年份高端系列、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等,二线区域品牌山西汾酒投资两亿元启动“清香”战略工程,欲收复曾位居白酒业老大的阵地;原五粮液总经理徐可强加盟酒鬼酒,主打中高端市场;西凤提出“百亿西凤”的目标,各类品牌均在加强产品布局,增强其高端产品的竞争力,而五百元左右的市场价位正是二线品牌将进行激烈角逐的档位,二线品牌将成未来的市场主角,谁将占领高端白酒涨价后腾出的市场空间令人期待。

第四篇:旅游景点涨价原因及解决方案

旅游景点涨价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自从2004 年11 月30 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公园、天坛、定陵和长陵6 处世界遗产的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举行听证会后,全国许多著名景区景点如张家界、黄山、九寨沟、黄龙、武当山、天柱山、井冈山、嵩山等相继召开价格听证会,拟议提高各自景区的门票价格,此次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引起了全国的大讨论,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门票涨价是否合理,涨价后的收入是否可以得到真正合理地分配和使用。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上涨呢?门票价格制定者提出的涨价理由大多是:价格过低、经营亏损或调节市场。北京世界遗产景区中的公园提出的涨价理由:①现行门票价格过低,不能体现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②北京这6个具有皇家园林规格的世界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损坏严重,缺乏修缮的困境,抢救性修复工作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巨大;③普遍低于国内其他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价格;④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目前超负荷的参观流量,保护文物古迹。

景点涨价很多时候让游客不能理解,那么面对这种旅游景点不断涨价应该怎么解决呢?发挥媒体和中介机构作用

利用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和中介机构传播诚信、自律、自强的行业作风构成市场潜规则。同时让大众媒体(尤其要重视互联网)传播旅游行业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垄断。鼓

励媒体刊登消费者举报、特别评论、涨价质疑以及企业价格违法和侵害消费者行为等文章。中介机构拒绝对侵害消费者行为的景区进行宣传促销。同时也要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形成强大的社会制约力量。2 规范听证程序和选好听证代表

2002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少数地方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就目前情况看特别是对于听证意见的取舍,要进行严格、明确的规范。能够吸收采纳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要尽最大可能采纳吸收;没有采纳的意见,应当阐明理由。《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也强调听证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但对代表的产生、数量、结构比例等未做出具体要求。在代表的广泛性方面,应当注意从范围广泛的利害关系中选择,使各种社会群体均能在听证会上就事关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发表意见。在代表的代表性方面,主要是要本着公开志愿的原则吸收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听证代表,特别要吸收不同阶层、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参加听证会。同时也要考虑听证代表的代表能力。强化成本审核制度

从目前情况看,为了削弱门票价格制定者的信息优势,增加旅游者的旅游福利,做为“第三方”的价格职能部门应当担负起公共管理的职责。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出台旅游行业的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并逐步严格按照一案一卷的要求建立长期的成本监测机制和价格管理数据库,掌握行业的有关主要信息,避免过分依赖企业单方面提供的成本资料。同时要实地审核景区经营者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成本水平,确保监审结果科学、有效。教育素质的提高是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一环

门票价格制定者素质的提到主要是通过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组织的定期培训。这有利于他们放弃短视行为,避免过分依赖门票增加收益,明白走产业化之路的重要性,即从单纯依靠门票收人向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康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游客在目的地食、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消费,提高景区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的介绍也有利于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关注。旅游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对门票价格制定者进行硬约束

在目前非对称信息的环境中,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发律法规对景区门票进行硬约束,并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保障旅游者权益,维护公共产品的公益性。

第五篇:春运涨价案例分析

2011年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为什么?

(1)相关概念含义

停止营业点:是短期可变成本(AVC)和边际成本(MC)的交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而平均收益完全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就是亏本模式,则停业。比如产雪糕的,固定成本已经投入了,以后每生产一个雪糕成本3元,赚3元,那么生不生产其实无所谓了,就是停止营业点,暗含那笔固定成本已经花了就不能再计入决策内。

短期固定成本,是厂商短期不能改变的固定投入支付的成本,例如说设备折旧费,地租等,就是说生不生产这笔钱都花了。

短期可变成本,是厂商为其所使用的可变投入支付的成本,例如说电力,材料等,就是说不生产这笔钱就不用花了。

当平均收益无法弥补平均收益时,就不得不选择停业了。(2)原因

在如下的图中,市场价格P1低于均衡价格P2,企业有亏损。这时,企业是否生产取决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状况。价格P1所决定的需求曲线dd与AVC相交于E1,E1就是停止营业点。这就是说,当价格为P1时,所得到的收益正好抵偿平均可变成本。因为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所

以,只要收益可以弥补可变成本,企业就要生产。但如果价格低于P1,企业连可变成本也无法弥补,它就无论如何不生产了。这就是E1作为停止营业点的意义。停止营业点是由平均可变成本与价格水平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平均可变成本等于价格水平。在停止营业点有 P=MC=AVC。

2、何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

(1)需求价格弹性

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用数学术语就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即:需求弹性 = 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需求的价格弹性实际上是负数;也就是说,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价格和需求量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量和价格的相对变化量符号相反,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由于他的符号始终不变,为了简单起见,习惯上将需求看做为一个正数,因为我们知道它是个负数。(2)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般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因为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关系的分析。

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总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我们假设需求量也就是销售量,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需求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下面我们主要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a)、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的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

(b)、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比率大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a)、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

(b)、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的影响。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

二、案例分析(80分,每题20分)

中国铁路客运市场分析

颇具中国特色的“春运”市场提供了世上罕见的巨大商机。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的资料显示,仅春运40天时间,竟能够创造一些客运“专业户”本至少50%以上的营业总额;而70%以上的参加者,在这40天的“工作”中所创造的价值可抵本价值120%以上,甚至可以在未来一年内什么都不用做也能够正常维持。这一切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涨价。

国家铁道部春运办有关人士解释,涨价是为了“削峰平谷”以达到“均衡运输”的目的。

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在2005年全国铁路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浮动,主要是考虑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分流旅客,削峰填谷,并不是想增加收入。

2002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就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举行过听证会。胡亚东说,听证会的目的是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的铁路客运价格机制。经过听证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指导价方案,不仅适用于2002年,而且适用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

胡亚东介绍,今年春运期间票价浮动特点有:

一、范围有限。节前票价上浮严格控制在北京、上海、南昌、郑州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始发的部分紧张方向的旅客列车:节后严格控制在郑州、济南、上海、南昌、柳州、成都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始发的部分紧张方向的旅客列车以及北京西站始发经京九线至深圳的旅客列车,占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总数的12%左右。而且,学生票、革命伤残军人票价不上浮。二是时间有限。节前上浮的日期为2月1曰至7日,节后上浮的日期为2月11日以后。铁路明确规定,节前已上浮的列车节后上浮不超过13天,节前未上浮的列车节后上浮不超过15天,同一线路、方向的列车票价上浮时间最多不超过20天。三是幅度有限。今年春运票价上浮幅度,硬座为15%,其他席别

为20%,硬卧低于25%、软卧低于35%的政府指导价上限。胡亚东说,为鼓励旅客避开高峰出行,铁路规定,凡节后票价上浮的列车,在2月8日至10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实行票价下浮,幅度为10%。

但以涨价后某日的事实证明:广东铁路客运高峰更加尖锐,超过历史最高峰值,“均衡运输”当然成了画饼充饥;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百姓而言,无论车票涨不涨价,该回家的还得回家,涨价根本无法削平峰谷,只能让铁路部门狠狠赚一笔。据北京一家报纸报道,节前15天北京西站和北京站客票收入增长了50%,收入近3个亿,春运给了铁路部门一个极为厚重的大礼包。有舆论指责,这是“垄断行业大发横财”。

不过,中国老百姓开始不买帐了,河北律师乔占祥首先就铁路调价方案向铁道部提出行政复议。同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也致函铁道部,要求就涨价问题给个说法。习惯于沉默的中国百姓终于开始有了维权意识,几年过去,终于有了结果,今年,不算富裕的河南省率先举出春运不涨价的旗帜,全国上下一片叫好。

依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运期间的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如何?依据所学经济学原理说明,为什么铁路部门春运期间涨价可以大幅增加收入?

2、铁路部门春运提价的理由是什么?是否充分?涨价究竟能不能“削峰平谷”,解决春运供求紧张的问题?

3、铁路运输的供求特点有哪些?

4、你认为河南省的举措经济吗?涨价或不涨是解决春运供求紧张问题的不二选择吗?

答:

1、(1)、需求弹性:

铁路部门的运输可以分为货运与客运两大部分,铁路部门可以依实际情况调节这两部分的比例。春节期间由于民工潮,学生潮等庞大数量的人口流动使得对火车票的需求增大;中国人自古春节回乡的习俗、家乡亲人的期盼使得在外游子回乡心切,进而降低了需求曲线的弹性;寒冬的气候条件恶劣,使得飞机、长途客运车等替代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增大了对火车票需求,降低了需求曲线的弹性。

跟高价酒店、好车或高端楼盘不一样,火车票的提价有它的特殊性。以同样是必需品的房子为例,哪怕价格再高,退一万步你还是可以通过住更小的房子来解决、哪怕是胶囊公寓。火车票则不一样,提高火车票价格其实就是生生地不让一拨人回家,而不是让他们“少坐几站车”。尤其是对非常依赖铁路进行远途交通的打工者来说,留给他们的“方案B”并不多。

因此,春运期间运输的需求是非弹性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百姓而言,无论车票涨不涨价,该回家的还得回家。

(2)、涨价之后可以大幅增加铁路部门收入

我们知道,销售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销售数量,即P·Q。非弹性需求情况下,如果P提高了10%,只使Q减少5%,那么P·Q的值就会增加。春运期间,火车票价提高了15%,而乘坐火车的人数没有明显减少,所以铁路部门可以大幅增加收入。

另外,铁道部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主体,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在产品提供及定价方面有决定性的话语权。春运票价上涨属于垄断行业的定价行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并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春运铁路票价上涨,会造成铁路部门经济效益的增加。

2、铁道部门春运提价主要是考虑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分流旅客,“削峰填谷”,以达到“均衡运输”的目的。

但是,铁道部门的理由不充分。

按照目前的行政法规,运输部门上浮春运期间的客票价格的确是合法的(已有上述案例为证)。客运部门上浮票价的理由之一是调节春运期间的旅客流量,缓解运输压力。但是,按照经济规律,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必须考虑需求弹性。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明显变化,即富有弹性,价格变化对需求的调节就比较有效;否则就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春运期间的铁路、公路客运作为一种服务产品,缺乏弹性或者弹性明显较小,价格上浮对旅客量的调

节作用不说无效,至少是效果不明显。这是因为,第一,我国春节是最受百姓重视的传统节日,票价上浮几乎不可能阻止人们回家的脚步。用“以人为本”的观点来分析,试图通过票价上浮来阻止一部分人回家过年也不尽人情。第二,铁路作为长途客运方式的替代运输工具较少。有些路线没有汽车、民航、船舶等替代工具,火车票价上浮后,普通乘客特别是民工别无他途,只能承受票价上浮的负担;有些线路虽然有替代工具,但这些替代工具也实行价格上浮,或者取消平时的价格折扣,结果乘客也只能走铁路。所以,尽管票价上浮,旅客仍然有增无减。

3.我国的铁路运输国家垄断格局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其绝大部分产权仍然归国家所有,社会股份比例极小。这其中涉及较多的国家安全因素,也涉及公共领域一次性巨额投入的问题,但若只是基于以上原因就对春运火车票进行政府定价或垄断性定价还是难以被市场所接受的。

从供求关系看,如图所示:供给方面,这几年来铁路运输每年春运期间都处于饱和状态,火车票的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基本无弹性可言,故可以认为铁路的供给曲线固定于S。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均衡完全是由需求曲线Da决定的。需求越多,价格越高。由于春运期间火车票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D 将向右移动,同时弹性也将大幅减少,所以并非平行的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期间中国人有回家团圆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是因为替代品价格也在同步上升,且替代品价格升幅要远高于火车票增幅。所以需求曲线从平时的Da 移动至Db。此时,春运火车票的均衡价格应该为Pb*,高于平日价格Pa*。因为供给无弹性,均衡数量始终等于

Qa,即不会随着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火车票价格被限定为Pa*,此时市场实际的需求数量为Qb,要高于铁路的供给数量Qa,这导致了数量(Qb-Qa)的短缺,正是这一短缺为腐败和票贩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长期来看,供给也有一定的增长,如增建铁路或提供替代交通,但这种增长相对缓慢,尤其是相对于需求的强劲增长而言几乎是微小的。如果车票在长期内都是以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销售,则对铁路部门带来的损害也是明显的———不仅没有利润,更要承受亏损,此时铁路部门产生服务质量下降等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从社会整体效率出发,若只为春运而提高铁路的供给能力,春运期间的运输矛盾是可以得到解决,但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这些资源都将被闲置并形成浪费,所以对于铁路部门而言没有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激励。

4、河南省的举措其实也不经济。票价不上涨,会有更多旅客选择乘火车出行,这必将使铁路春运不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其实,仅就是否应该涨价这一点来说,是应该肯定的。从铁路客运需求过于集中给旅客和铁路运输部门带来的影响看:

第一,如果不“削峰”,所有旅客难以得到较好的服务。在客运高峰期间,不涨价则会引起服务质量更低。

第二,从成本和产量的一般关系看,随着运输量的增大,铁路部门的平均固定成本会递减,从而使平均运输成本(人公里成本)也会降低。但是,对既定的运输能力,平均运输成本随运输量增加而递减的程度是有限的,事实上,运输高峰期间,铁路部门不得不增开许多临时列车,同时也要停开部分货车,在高峰期过后,临时列车及相关设备自然闲置,增加了一定的固定成本支出。因此,在看到铁路运输部门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要看其成本的增加,最终要看其是否得到了利润。

第三,正因为铁路运输部门存在自然垄断特性及公益性,所以其涨价方案才须经过听证会等合法途径来确定。至于如何使价格听证会更有实效,则是另一个问题。况且,自然垄断也不是绝对的,至少存在铁路运输对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竞争。近年来,铁路运输部门通过提速,改进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目的就

是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第四,让运价更好地反映不同时期的供求情况,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票价可以适当上涨。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定价时必须考虑农民工、学生这些弱势群体的承受力,他们才是春运客流的主体。另外,与定价问题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监管交通服务的安全与质量,并保证票价不被强行抬高到规定票价之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解决春运供求紧张问题,还必须通过增加供给的方式来提高均衡数量,降低均衡价格。通俗一点说,也就是票更好买,票价也更低。

涨价或不涨不是解决春运供求紧张问题的不二选择。(1)加快建设完善发达的铁路网

解决铁路运能不足的根本是大投入、大建设。只有多修铁路、多开车才能不断满足13亿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新需求。针对中国铁路存在的运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冗员数量较大等问题,铁道部前部长提出,中国铁路需要跨越式发展,要以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为主线,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代价,实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目标。应加快建设发达的铁路网,通过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构建覆盖中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逐步在主要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同时建设大能力货运通道。进一步加快西部铁路建设,扩大西部路网规模。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把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使铁路技术装备早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组织、挖掘运力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运力,特别是在充分挖掘经营者运力的同时,充分组织社会车辆并发动有关省际间的车辆共同投入春运,解决需求膨胀的问题。我们应从这方面做好工作,逐步解决春运需求膨胀的问题,从而把春运涨价幅度逐步降下来,最后达到取消春运涨价的做法,这应该是正确的方向。

(3)大力发展民航等替代品

在欧美国家,远途旅行首选航空,低廉的票价与快捷的方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在我国,民航一直保存着其贵族化的地位,让大多数人难以接近。大力发展民航尤其是民营航空国内公司,对我国航空事业的单站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东星航空公司与春秋航空公司就曾通过打破机票价格的巴士底狱而赢得了众多的客源,在中国民航三大巨头亏损时宣布盈利。这说明航线的价格是有可能降低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将使火车票需求的弹性大幅提高,需求大幅下降,而这将能够大大地解决春运难题。

(4)改进体制,引入竞争

从长远看,铁路运输终归要走向市场化,但这要先解决铁道部门政企不分的问题,并允许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该领域,通过竞争降低运输的成本和价格。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进入铁路建设市场准入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吸引民间财团投入到铁路建设及运营中来,以弥补现有铁路运力不足,推动铁路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下载物业管理涨价的原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业管理涨价的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加坡投资移民涨价原因5则范文

    新加坡投资移民涨价原因 随着其它投资移民国家涨价,新加坡投资移民涨价已成定局,新加坡投资移民新政策也相对严格了许多。新加坡投资移民(immigrant.65singapore.com)新政策规......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1、教师压力大,首先体现在工作当中,现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大,施加于教师身上的无形和有形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学生个性化的增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进......

    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查漏补缺提升质量 ——针对半期测试研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分析会为了全面提升我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细化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认真分析教育教学工作和年级管......

    物业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某住宅小区,由甲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前期物业管理。业主于2003年8月开始入住,2005年5月该小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并按照业......

    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一、 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一)亏损经营(占比95%) 1、房地产商受制于宏观调控开发商物业补贴费用越来越受到严格的控制; 2、物业雇用人力成本的上升、生产资料成本的增加,物业收费受......

    物业管理地位分析

    物业管理地位分析:对手VS伙伴 管理VS服务物业公司是舶来品,进入中国之后至今仍然水土不服,这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在与房地产相关的领域中,小区物业管理问......

    物业管理案例分析

    物业管理现实案例法律法规分析 1、房屋质量有问题能否拖欠物业费? 案例: 滕某与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合同拖欠物业费纠纷案 滕某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小区围墙距离上诉人的......

    物业管理案例分析

    物业管理案例分析与处理技巧培训 1.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 答:①平等的法律主体关系。 ②经济关系(市场商业交易)。 ③合同关系(权利和义务对等,) ④具有人性化的和谐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