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补充说明
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补充说明的通知
闽人口发〔2008〕58号
各设区市人口计生委:
现将《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补充说明》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五月七日
《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补充说明
一、户籍制度改革时间,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闽政[2001]48号,2001年12月25日)下发之日为界限。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另有文件部署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以该市下发文件规定的实施之日为界限。
二、父母子女间投靠,是指父母投靠子女、夫妻在发生生育行为之前互相投靠、未婚子女投靠父母。
三、因婚嫁、收养、父母子女间投靠,户口登记地址迁入“村改居”尚在执行五年过渡期的居民委员会,过渡期内视为农村人口。
四、原户口登记地址为村民委员会,成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该居委会已纳入城市(城镇)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覆盖范围,自转制之日起5年内适用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满五年后不再适用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但本人仍然在所在村依法承包责任田(包括耕地、林地、荒地、滩涂、果园等),视为农村人口。
依法承包,是指依法与户口登记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直接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并在承包的土地上生产经营的农户。
五、户口登记地址为村民委员会但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的临时人员,享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社保、医保等相关待遇的,适用城镇人口生育政策。
第二篇: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闽人口发〔2007〕76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人口计生委 【发布文号】闽人口发〔2007〕76号 【发布日期】2007-06-13 【生效日期】2007-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
(闽人口发〔2007〕76号)
各市、县、区人口计生委(局):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户籍制度改革前为农业户口,现户口登记地址为村民委员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是《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所称的农村人口,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外:
(一)在所在村依法承包责任田(包括耕地、林地、荒地、滩涂、果园等)的;
(二)以从事农业生产(农、林、牧、渔等)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三)所在村未纳入城市(城镇)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覆盖范围,本人也未享受城市(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
(四)农村税费改革前按规定缴纳农业税的。
第三条第三条 因婚姻、收养、父母子女间投靠,户口登记地址由城市(城镇)居民委员会变更为村民委员会,符合第二条规定条件之一的,自户口登记地址变更之日起,视为农村人口。
第四条第四条 原户口登记地址为村民委员会,成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符合第二条第(一)、(二)、(三)项条件之一的,视为农村人口。
第五条第五条 原户口登记地址为村民委员会,成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该居民委员会已纳入城市(城镇)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覆盖范围的,自转制之日起5年内适用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满五年后不再适用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
第六条第六条 因购房、就业、升学、婚姻、抚养等原因,户口登记地址由村民委员会变更为不适用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的居民委员会,自变更之日起不再视为农村人口。但户口登记地址变更前已依法怀孕的可以生育。
第七条第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本规定实施之日起,过去本省有关“农转非”、成建制转制等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的规定,与本规定不符合的,不再执行。原来执行城市(城镇)人口生育政策的村民委员会,继续执行。本规定实施之前发生的生育行为,已按原有规定处理的,不再重新处理;未处理的,按有利于维护公民生育权利的原则处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农村人口生育意愿问题
农村人口生育意愿问题及社工干预————以山东省菏泽市乡镇为例摘要:根据“菏泽市乡镇人口生育意愿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结合的调查分析方法,阐述了菏泽人口的生育意愿现状,包括意愿子女数、意愿性别偏好、意愿生育时间及生育目的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乡镇人口生育意愿的现状,揭示出在目前的生育意愿下,生育政策与生育权益、家庭保障间应作出平衡统筹。
关键词:乡镇意愿人口生育
正文:
一. 研究背景
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我国计划生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把高生育率降到了低生育率,而且总和生育率多年保持在更替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群众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规模的主动放弃或推迟二胎生育现象。这一具有相当规模的特殊群体的出现,标志着农民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准确把握这些情况有助于正确估计今后农村人口的发展形势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山东菏泽市乡镇人口生育意愿变化来对生育意愿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化提供依据和借鉴。
二.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菏泽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06年9月进行的“菏泽市乡镇人口生育意愿调查”问卷资料。,该调查由菏泽市人口和计划生委员会具体实施,对21个乡镇
548个村和132个社区采用非比例分层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资料分析
1.理想子女数统计分析
2.性别取向
3.生育时间
4.生育动机
四.结论与讨论
五.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 1998》《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山东医刊》《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科学》《计划经济研究》《人口学刊》 《中国人口鉴》《中国经济时报》《山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人口研究》 《科学发展》《求索》《人口与经济》《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应用心理学》《唯实》《中国计划生育期刊》
第四篇:生育政策
标题:生育政策
内容: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1、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4、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5、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6、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7、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8、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9、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且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1、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与女方父母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的(女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2、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3、在与内陆不连接的海岛定居的。
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村居民且母亲居住在农村连续五年以上,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
第五篇: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
《条例》,14、15、16、17、18条,在具体应用中要准确把握相关定义的界定和一些特殊情形的处理。
(一)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界定
《条例》中所称的“农村居民”,是指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已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其他居民是城镇居民。以下三种情形视为城镇居民:
1、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已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
2、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已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在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享受了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的;
3、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已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在城镇购买住房连续居住三年以上,但未把户口迁入居委会的。
(二)“子女”的界定
《条例》中所称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继父(母)是否与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抚养关系的认定标准:
1、继父或继母有愿意抚养继子女的意思表示,并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负担了继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
2、已独立生活的成年继子女对继父母承担了主要赡养义务。
(三)跨省婚姻生育政策的适用
原则上按女方户籍地的生育政策执行,生育证由女方户籍地计生部门发放;女方把户口迁往男方户籍地,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选择适用我省和外省的《条例》关于生育政策的规定。
(四)涉外和涉港澳公民生育政策
中国内地居民和外国人、港澳台居民结婚后在内地生育的,执行中国内地居民一方户口所在地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外国人、港澳台居民一方结婚前已有的子女以及内地居民与其结婚后生育的子女,在不内地定居的,不计算该子女数。
中国内地居民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结婚后,符合法定生育条件,要求在内生育的,须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状况证明和生育状况证明,由内地居民一方按其户口所在地有关计划生育的法规和规定办理有关生育手续。
中国内地居民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结婚后,符合规定的生育条件,但未办理有关生育手续而生育子女的,补办手续后免予处理;未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补办结婚登记的有关生育手续后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五)留学生的生育政策
1、出国留学生的中国内地居民(经下简称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2、夫妻双方在国处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留学人员,不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国处生育或者怀孕后回中国内地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回中国内地后不予处理。
3、留学人员在国外生育的子女不回中国内地定居的,在执行国家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时,不计算该子女数。
4、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或者怀孕后回中国内地生育,不纳入中国内地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人口计生工作考核。
(六)被拐卖妇女获救后的生育问题
1、被拐卖妇女在买入地被迫生育一个孩子,经解救回原籍后,与无子女或者有一个子女的男子结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2、被拐卖妇女在买入地被迫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被解救回原籍,与无子女的男子结婚,如果经政府部门调解程序,司法机关法律程序仍无法取得对孩子的监护权,可以批准其再生育一个子女。
(七)“农转非”和“非转农”居民的生育政策适用
城镇居民由政府统一安排转为城镇居民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三年内,适用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农村居民自行转为城镇居民的,已经领取生育证并怀孕的,生育证继续有效,未怀孕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
(八)原为农村居民的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生育政策的适用
原为农村居民的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自退伍、毕业之日起三年内将户口迁回农村,符合《条例》应用解释对农村居民界定条件的,可以选用《条例》关于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的规定。但将户口、档案放在人才交流市场的,不适用《条例》关于农村
居民再生育条件的规定。
(九)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适用
少数民族居民非婚嫁将户口从非少数民族地区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不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育政策,但因在修建水库导致的由政府组织从非少数民族地区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移民,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
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一方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另一方户口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但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