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9:0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

第一篇: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13年11月13日

文号: 苏人社发〔2013〕363号

主 题 词: 职工医疗 灵活就业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

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

各市、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保障权益,解决其生育期间基本医疗费用,实现生育保障制度覆盖所有人群目标,现就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发生的符合规定的生育的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二、灵活就业人员在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期间,按照本通知规定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三、灵活就业人员在生育期间,因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或者因生育而引起的流产、引产,以及分娩住院期间诊治生育引起的并发症、合并症的,所发生的符合职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按照职工生育保险的待遇标准,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

灵活就业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前检查,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服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重复支付其相关医疗费用。

四、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支付其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五、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本通知规定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后,不再按照生育保险规定享受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六、已经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保险或保障的地区,要按照本通知规定,逐步规范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平稳过渡。

七、各省辖市可根据本通知规定,统一制定本地区具体经办管理办法。

八、以上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 苏 省 财 政 厅

2013年11月13日

第二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0〕49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关系转移接续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实施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为切实保障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保证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顺畅转移接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跨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一)参保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按照《暂行办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87号)有关规定办理。

(二)我省参保人员流动到外省就业参保的,按照《暂行办法》规定,转移统筹基金和1998年1月1日前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累计本息及1998年1月1日后记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其中,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在我省参保的人员,其个人账户转移规模按照我省规定的记账比例转移,即:1998

年1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为12%,1998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为11%。

(三)我省户籍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参保人员回省就业参保时,如就业地与其户籍地不一致,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转移到户籍所在地,就业地应为其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其在省内再次异地就业参保或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归集到户籍所在地。上述人员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调动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可直接转入就业地。

(四)非我省户籍、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保人员,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待遇领取地确认为我省的,如曾经在我省两个及两个以上参保地参保缴费,按照“从长从后”的原则确定待遇领取地。

二、省内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一)参保人员在省内流动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参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二)参保人员在省内流动就业、符合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条件的,转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按照《暂行办法》和人社部发〔2009〕187号文件规定的规模、程序和办理期限办理转移手续。转移的基金包括:1998年1月1日之前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累计本息和1998年1月1日后按我省规定记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以及按本人1998

年1月1日后各实际缴费工资总和12%计算的统筹基金。

(三)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人员,流动到非户籍地就业参保时,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留在原参保地,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在非户籍地首次参保的,参保地也应为其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上述人员返回户籍地就业参保或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调动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可直接转入就业地。

(四)2010年1月1日后,参保人员在省内流动就业参保的,其待遇领取地按照《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确定。

三、其他情况的处理

(一)2009年12月31日前已流动就业,在省内流动且转出地未开具《转移单》,跨省流动且转出地未于2009年12月31日前汇出基金的,一律按本意见的规定办理。

(二)苏州工业园区参加公积金制度的会员流动到其他地区就业参保的,转移其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参照《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统筹基金(单位缴费)转移标准转移基金。

(三)参保人员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或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就业参保的,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在国家未出台新规定前按照我省现行规定办理。

(四)参保人员返回农村参加新农保的,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之间的衔接,待国家出台统一政策后按规定办理。军

队随军家属在部队参加养老保险的,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在国家出台新规定前仍按原规定办理。

四、组织实施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这项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措施,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这项政策真正惠及广大企业职工。要把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充实经办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并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所需经费不得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要切实加强督查指导,加快推进全省基本养老保险数据交换的电子化、网络化,督促各地抓紧完成养老保险业务、财务信息系统的调整升级,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顺畅转移接续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将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情况纳入全省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和调剂补助工作考核范围,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全省通报批评,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本意见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凡过去涉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一律按本意见执行。

主题词: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4月16日印发

第三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摘要:

灵活就业的发展与出现,一方面增大了劳动力就业市场整体的活力,促进了经济与就业增长;另一方面也令就业的稳定性得到下降,减弱了就业的安全性。针对于这一种情况,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来。怎样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便关系到了我国的灵活就业能不能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属于我国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否能够突破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对灵活就业的情况与现状实施介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江办省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综合建议。

关键词:

灵活就业;措施;社会保障

引言:

随着国内法制的建设一步步完善,法律问题研究被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灵活就业人员客观上相对比较缺乏社会保障。对我国正规就业人员来讲,无论是在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上,还是在我国的政策倾斜方面,其社会保障体系均相对稳定。在同等的条件之下,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就稍显单薄,其有涉及到的法规法律大多数处在较低的法律位阶,把灵活就业人员纳进己经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目前学界研究的比较少,为更好的维持灵活就业人员切身的利益,为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也为推进国内法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法制问题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不单能够更好保护好灵活就业人员的利益,预防腐败,体现中国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同时,也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建立提供强而有力的推助与客观法律保障。

一、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概述

(一)灵活就业的概念以及性质

灵活就业概念范围比较宽泛。因为这既包括各种灵活就业的,不稳定的工作,也包含就业方式灵活,具有保障的工作。既包含正规就业灵活形式,又涵盖非正规机构的非正规就业。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劳动科学研究所对于灵活就业做出了以下界定:第一,以劳动或者经营为目的;第二,法律法制政策的监管情况;第三,雇员的情况;第四,工作的稳定性;第五,收入及工作时间;第六,社会保护与劳动的责任归属等。笔者对于以上观点保持支持的态度,这不单缩小了原本灵活就业的概念范围,还更加具体科学的对于哪部分算是灵活就业给出相对比较明确的解答。因此,对灵活就业的概念,应当是该部门界定的范围所指出的非正规就业。

由于灵活就业在内容与形态上具备了很大的复杂性,加上我国还处在经济不发达的状态,经济发展自身不足够创造宽广的就业需求,因此,灵活就业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又因为政府在其就业领域之内的干预,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一直无法摆脱其管制,基于国内质量低的灵活就业在就业比例中比较大的国情,有必要研究讨论转型期的灵活就业性质,笔者支持以下观点:第一,灵活就业属于我国市场主体进行自发选择的结果;第二,现阶段的灵活就业是“制度边缘”就业并且以面向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主体。第三,灵活就业介于了正规就业与失业间的缓冲层,研究分析好灵活就业的性质与概念,对于在灵活就业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问题便具有了思想准备,才可以对症下药,在法律层面能给灵活就业人员供以更多的可行法律保障。

(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与内涵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国家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在其面临生活困难、年老、伤残、疾病、失业、死亡、生育、遭遇灾害时,由国家根据一定的法规与法律,为了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最基本的生活权利提供补贴与救助的一种制度。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内涵由以下四个方面要素构成:(1)社会保障最终的责任主体为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属于法律授予灵活就业人员一项基本权利。(3)社会保障是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在生活遇到困难之时而提供的最基本的物质帮助与社会服务。(4)社会保障是倾斜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再分配政策,具备了一定经济福利性。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具备了十分重大的意义:(1)对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运行有利,促进社会保障体制得到完善。(2)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供给的缺乏,将致使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缺失,没有社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往往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进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维护其社会保障权益,使他们可以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不仅有利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发展,更有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

(三)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灵活就业人员构成具备层次性与复杂性。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构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行业:第一是在第三产业之中的服务行业。这属于灵活就业人员最集中的行业。第二是自由职业人员与兼职人员最集中的高科技、文教等行业。

(2)灵活就业人员来源:第一是在劳动关系上处在弱势的就业群体,如农民工、下岗人员等。第二是在劳动关系上处在强势的就业群体,如技术含量高,文化程度高的人员。

(3)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属性:第一是参加过社会保障以后中断的就业人员;第二是一直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

(四)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性

1、促进灵活就业发展所需

接收灵活就业人员并进到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促进灵活就业发展所需。随着近几年灵活就业发展,灵活就业已成为了我国城镇的新增就业主要方式,灵活就业凭借其独有的特征为解决国内再就业与就业的问题开辟出一条有效果的道路,为促进灵活就业的绿色发展,就需要建立出适合这一种就业方式的保障制度,清理灵活就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吸收灵活就业人员能够进入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从业者最基本的权益,减少其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来促进灵活就业的蓬勃发展,更好的去解决国内长久存在的就业问题。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所需

吸收灵活就业人员进到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所需。从社会保障理念看,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就要求了公平性,要对弱势群体的权益实施保护,保障其最低的生活水平。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不够稳定而且总体的水平比较低,很多人的收入只可以维持他们的最基本生活,有的甚至还达不到最低的生活水平,生活也非常窘迫,他们理所应当获得社会的帮助与关心,共同去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便要求了社会保障为其基本生活提供出最后的一道防线。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宽泛。许多国家在初始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之时,保障对象也基本是仅限在了某一些人,保障范围狭窄,之后伴随着社会发展,保障范围才渐渐得到扩大的,越来越多人才逐渐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因此把灵活就业人员纳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必然要求。

3、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所需

吸收灵活就业人员进到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维护灵活就业人员本身权益所需。从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分析能够看出,这一些群体许多人员的工作技能单一、收入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劳动关系复杂,有的甚至是社会的困难群体与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比较低,还有的甚至没有达到最低的生活标准水准。因此,我们迫切需把灵活就业人员纳进到社会保障制度之中来,使正规部门就业人员与灵活就业人员一样享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真正解除掉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江苏省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江苏省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全面推进二、三产业跨越发展,使行业的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目前,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已突破1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达90多家。苏州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逐步扩大。以灵活就业人员聚集的服务业为例,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82亿元。大量灵活就业人员涌人苏州,也迫使苏州市政府不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

自1998年5月,苏州市区社保部门在省内率先推出自谋职业人员参保业务,允许自谋职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以来,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经历十多年的推行与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种类的增多。2002年苏州市区自谋职业者可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实施,2010年《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办法》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生育保险。

(2)参保门槛的降低。在扩大参保险种外,不断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门槛。2005年印发的《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纳人了正轨,规定参保对象不再区分农村、城镇户口,只要是本市户口均可参保,而2008年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放松了外地户籍人员的参保限制,大大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门槛。

(3)保险政策的逐步完善。2004年起,开始实行市区各社保经办机构全面受理自谋职业人员参保业务,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办理与咨询参保业务。2005年起灵活就业期间医疗保险允许中断缴费,并且养老、医疗两大险种可单独参保。2007年,《江苏省灵活就业人员省内跨地区流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颁布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可以在省内按照一定办法续接缴费。不断完善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措施也促使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让许多自谋职业者有了社会保障。

(二)江苏省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缴费制度不够公平

国务院有关完善公司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的决定中规定了灵活就业人员与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当地上一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缴费比例是20%,其中8%计入了个人账户,退休以后按照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来计发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现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规定了正式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比率为28%,二者相比较,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率降低了近1/3左右。然而,二者的缴费比率不相同,但二者退休以后的待遇却相同,这就导致了缴多与缴少是一样的不公平的局面。

从社会保障应该保障公正公平性的角度来看,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率大幅度地降低,对于正规的就业人员是极为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相等的缴费基数,不相等的缴费比率,一样的退休待遇。换句话来讲,用不同等过程获取同等结果,俗话讲不患少而患不均,应当要用相等的过程来获得相等的结果。

2、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对应的社保配套措施

国务院针对于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江苏省苏州市在我国政策的指导之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出具了一些政策。尤其是《就业促进法》,该法律明确要完善与灵活就业发展所适应的社保政策,从法律的形式方面对于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险做出了规定。然而,苏州市灵活就业者的社保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方面还特别突出。比方说还有相当量的灵活就业者得不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现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操作性不强,过于原则性,没有对于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部分用人单位为减少员工的用工成本,通常不给灵活就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专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依然未制定。劳动行政机构对于灵活就业者所在的部门执法监督力不够。

3、缺乏自主性与灵活性

当前苏州市医疗与养老等重要的有关社会保险制度分割在了2000来个统筹单位内运转,现行管理手段及转移政策不适应灵活就业者频繁且流动的所需。灵活就业者流动性较大,不单在同一个城市反复地变动其工作岗位,而且还常常跨地域的流动,以及阶段性的转进非农领域就业。一旦他们离开了原工作的城市,因为政策不统一,条块分割较严重,其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难转回原籍,灵活就业者社保关系的转移十分困难。由于社保关系的接续、异地转移问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相应导致本人与单位都缺少了参保积极性。

三、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对策与方法

(一)多元化宣传促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愿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与意愿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政策认知有关,因此其社会保险参与意愿直接依赖于政策的宣传,这种宣传不仅需要介绍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框架,更要帮助灵活就业人员认识到自身可能遭受的社会风险,让他们改变以往的观念,培养其自我保障意识和投人保险的消费习惯。而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习惯从网络、电视上获取信息,这种多元化的倾向无疑给政府宣传方式的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径。此外,企业宣传也是灵活就业人员获取社会保险政策信息的一大来源。

(二)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灵活就业的人员的流动性强,而且流动人员的就业状态不稳定,特别是工作地域经常发生频繁变动,进而导致他们的社会保险关系也相应的频繁转移变动。而现行的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也仅仅是局限于省级统筹,所统筹的层次相对较低。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提高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以尽早实现全国统筹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社会保险的统筹,一方面能够解决了各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存在困难及人为设置转移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能够促成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在跨地区流动转移中,社会保险关系后待遇的一致性,能够消除灵活就业人员因地区差异所造成的标准与管理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灵活就业人员不管在什么地方参加社会保险都是一样的。

(三)政府提供补贴,减少个人的负担比例

为保障灵活就业劳动人员的权益,根据灵活就业者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险办法,使得灵活就业者首先得到工伤、医疗和养老待遇。建立起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障体系,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与国情发展水平,不能建立其一个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后患无穷的保障体系。若如此,政策后遗症将会影响到中国社保制度的合理性与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发展。建立起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障体系,在义务与权力相对应原则的基础之上,政策设计上需要采取分步走、量力走、小步走的策略。

(四)构建更为灵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对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尽管社会保险的认知或是意愿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政府的政策需求却是一样的。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现实要求更加强调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的平衡,而政策的优化更是政府和灵活就业人员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方法以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政策需求。考虑专项立法的成本高昂,折中的优化显然更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充分考虑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方式的特殊性,一是让缴费基数更为灵活,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灵活就业人员;二是灵活处理转移接续问题,可以更多考虑个人的意愿选择归属地;三是采取灵活的缴费方式,尤其考虑到灵活就业人员不同层次的文化水平和年龄层次。

四、结语

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属于一项包含了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研究项目。涉及的内容不单包含了本文所述内容,还与劳动者工资的支付、劳动关系的确认等其他内容紧密相关,而且这一些内容同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都一样,均为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本文的选题范围所限,未能把这部分内容结合起来一起研究。而且本文有关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问题的有关研究还停留在了粗浅的研究层面上,仅仅是在完善制度这一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与建议。但是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为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这一问题有所帮助,从而更加好地区保护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参考文献:

[1]孔亮.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172-173.[2]李跃、柯璇.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11:242.[3]徐晓玉.中国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广角.2010:253.[4]秦亚青.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刘杰峰.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探讨[J].财经究,2010,(23):95-97.[6]常进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立法探讨[J].中国劳动,2008,(12):67-70.[7]元名杰,朱海伦.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现状评述[J].嘉兴学院学报.2004,16(5):38-40.

第四篇:上海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相关政策问答

上海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相关政策问答

1、为什么要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

答: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社会保险法》,对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作了规定,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所需费用由个人缴纳。为贯彻《社会保险法》,本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关于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13〕22号)(以下称《通知》)。

2、哪些人员可以按灵活就业办法参保?

答:凡具有本市户籍,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从事有合法经济收入的自雇人员、无雇工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通知》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另外,本市户籍人员的外省市配偶,在本市灵活就业并有合法经济收入,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的,也可参照《通知》规定执行。

3、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答: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后,可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参保申请,由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代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登记手续,并由个人按社保经办机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按月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

4、灵活就业人员按什么标准缴费?

答: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的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的比例分别为30%和14%。

5、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如何管理?

答: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个人养老、医疗保险账户,按国家和本市规定记账并计算缴费年限。

灵活就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终身不变。就业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已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职工从事灵活就业后,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累积计算。灵活就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养老,不能提前支取。

6、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补缴社会保险费么?

答:根据2001年,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20号)的相关规定,此次《通知》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实行按月缴费,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7、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享受何种养老保险待遇?

答: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可以提出按月领取养老金申请,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条件的,月养老金计发按照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规定执行;缴费年限未满15年的,可以继续缴费至满15年后申请按月领取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户籍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8、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如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答: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其个人医疗账户的计入标准、门急诊、门诊大病、家庭病床和住院(含急症观察室留院观察)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及医保综合减负办法按照本市城镇医疗保险同类人员有关规定执行。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等待期,按照《关于本市城镇从事自由职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设置等待期的通知》(沪人社医发〔2012〕4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曾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相关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曾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相关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人社发〔2010〕209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省级有关厅、局,中央驻

陕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曾在我省国有企业工作过的相关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适用本通知。

(一)经县级及以上原劳动部门或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我省行政区域内国有企业正式招用手续;

(二)曾在我省国有企业工作现已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未参加或中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

(三)具有我省城镇户籍。

二、参保缴费

(一)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未超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向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提出书面参保申请,由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报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办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1、1993年1月1日以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按照陕劳社发〔2002〕77号、陕人社发〔2009〕98号等文件规定补缴1993年1月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月单位和个人的当期缴费(含利息),也可以经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原始资料核实其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存续后,由个人按同期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补费(含利息)。

2、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最早由个人从1999年1月起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规定的缴费比例一次性补缴。以后按照我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政策继续参保缴费。

(二)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曾在我省国有企业工作时间累计满10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超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提出书面参保申请,由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报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按现行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从办理参保手续当月起向前补缴。其中,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至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一次性补缴5年的养老保险费。

按以上办法补缴费后按规定计算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

三、待遇计发

(一)未超龄人员参保后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缴费和视同年限满15年且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的,按照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的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或实际缴费不满5年的,若本人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可继续以个人身份参保,按月缴费至满15年且实际缴费满5年,按规定办理退休;若本人不愿继续缴费,则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个人缴费(含利息)一次性退还本人。

(二)超龄人员办理参保手续并按本通知规定补缴养老保险费后,按照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的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从缴清一次性缴费的次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不参加此前基本养老金调整,以后基本养老金调整随同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其他待遇,按现行规定执行。办理参保时超过70岁的人员,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7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

四、工作要求

以上曾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相关人员办理参保手续时,需将档案托管至人社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到龄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需提供原国有企业正式招录手续、国有企业工作期间的各种原始资料以及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等相关原始资料。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曾在我省国有企业工作过人员的参保问题,准确宣传政策并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认真做好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资格认定及超龄人员的待遇核定工作;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要积极接收并托管档案,做好相关工作。对于弄虚作假及随意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的,将从严查处。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五、其他

(一)我省机关事业单位中原编制内职工、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现已离开机关事业单位在城镇灵活就业的,可参照本通知执行。

(二)曾受过开除、判刑等处分人员,连续工龄计算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均不得视同为缴费年限。服刑期间不得补缴养老保险费。

(三)本通知从印发之日起执行,参保补费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本通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四日

关于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办法的通知 宝政办发[2009]89号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3-13 00:15 浏览次数:146

(宝政办发[2009]8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86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就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市、县区收缴的费用不能保障发放时,养老补贴省财,政承担50%,市财政承担5 0%,其中县区属及以下企业市、县区财政各承担25%。各县区财政应承担的25%养老补贴资金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核准的数额,列入县区当年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划入市财政养老补贴资金专户。

二、全市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个人缴费及养老补贴资金实行市级统一管理,纳入市财政专户存储,市级社会化发放。

三、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身份认定申报工作由原集体企业承担,原集体企业不存在的由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四、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认真做好资格审核认定工作,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做好个人缴费审核、待遇发放、档案管理等工作。市财政对市县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经费给予支持。

五、市政府成立宝鸡市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强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宝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白殿魁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资委、总工会、公安局、商务局、工交办、中小企业局、供销社、交通局、农业局、房管局、粮食局等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九年八月三日 陕西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者一次缴费 可领养老补贴

2009-07-09 17:57:07 社会 | 评论(0)| 浏览(98)本报讯(记者 文锦)参保企业员工退休生活不用愁,但未参保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员工退休保障一直得不到解决。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制定了《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办法》并发布实施,对此类问题予以明确规定。

范围对象:

在原企业工作必须满10年

办法规定,曾在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或经原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发文正式设立)、长期中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含厂办大集体)中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人员,个人一次性缴清费用后,按月发放养老补贴:

1、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满10年的人员;或招工手续不全,但有明确的档案记载及能证明其工作经历的其他原始资料,经认定在原企业工作时间满10年的人员。

2、2008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人员。

3、具有我省城镇户籍。缴费标准:

70岁以上一次缴纳1万元

凡同时符合上述1、3项规定条件,截至2008年12月31日,男年满55周岁至60周岁(不含)、女年满45周岁至50周岁(不含)的城镇集体企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确需通过本办法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可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时,按本办法的规定缴费后享受养老补贴和相关待遇。

2008年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按10000元缴纳;70周岁以下的人员在10000元的基础上,按其与70周岁每相差1年(相差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500元缴纳。

待遇标准每人每月领取养老补贴480元

对缴清费用人员,按月发给每人每月480元养老补贴,并参照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发给冬季取暖费;养老补贴标准适时调整。在按月领取养老补贴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补贴,并参照企业退休人员标准支付死亡丧葬费;若本人缴纳的一次性费用在支付以上相关待遇后仍有余额的,余额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办法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09〕86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

关于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

问题的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西安、宝鸡等地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现就解决我省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办法。

一、范围对象

曾在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或经原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发文正式设立)、长期中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含厂办大集体)中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人员,个人一次性缴清费用后,按月发放养老补贴。

(一)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满10年的人员;或招工手续不全、但有明确的档案记载及能证明其工作经历的其他原始资料,经认定在原企业工作时间满10年的人员。

(二)2008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人员。

(三)具有我省城镇户籍。

凡同时符合上述第(一)项、第(三)项规定条件,截至2008年12月31日,男年满55周岁至60周岁(不含)、女年满45周岁至50周岁(不含)的城镇集体企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确需通过本办法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可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时,按本办法的规定缴费后享受养老补贴和相关待遇。

二、缴费标准

2008年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按10000元缴纳;70周岁以下的人员在10000元的基础上,按其与70周岁每相差1年(相差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500元缴纳。

三、待遇标准

对缴清费用人员,按月发给每人每月480元养老补贴,并参照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发给冬季取暖费;养老补贴标准适时调整。在按月领取养老补贴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补贴,并参照企业退休人员标准支付死亡丧葬费;若本人缴纳的一次性费用在支付以上相关待遇后仍有余额的,余额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审核认定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认定。其中,县级及以下未参保集体企业超龄人员,由原企业所在地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市级及以上未参保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含符合条件的中央、省属企业所属的集体企业中超龄人员),由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各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未参保集体企业超龄人员的情况,应上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

五、收缴发放

市、县政府可书面委托同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收缴个人需缴纳的费用及按规定发放相关待遇,并对同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给予支持。经认定的超龄人员,由同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收缴费用,并从缴清费用次月起社会化发放养老补贴。个人所缴费用发放剩余部分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

六、资金管理

各市对上述人员缴纳费用和发放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缴费用及省、市、县承担的养老补贴资金全部进入市级财政专户。各市收缴费用不能保障发放时,市财政承担50%(市、县财政分担办法由各市政府规定),省财政承担其余50%资金。省财政承担的资金由市劳动保障、市财政部门申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审核办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发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及时划拨所需资金,并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正常发放。

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不仅关系到这类人员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社会稳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依据政策规定和档案记载及原始资料,认真做好资格审核认定和待遇发放等工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各司其责,积极宣传政策,使未参保集体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准确理解政策并办理相关手续。对于此项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转发《关于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宝市人社发[2011]208号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8 00:00 浏览次数:170

宝市人社发[2011]208号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宝 鸡 市 财 政 局

转发《关于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发[2011]145号)转发你们,并就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发放待遇所需资金由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资金共同负担。其中,对每人每月所需100元的养老金,市属及以上企业由市财政负担,县区属及以下企业由市、县区财政各负担百分之五十。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调研,摸清底数,严格程序,过细工作,切实把这项惠民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宝鸡市财政局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关于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

陕人社发〔2011〕14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级各有关厅、局,中央驻陕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10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做好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和原“五七工”、“家属工”超龄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一)具有我省城镇户籍(实施户籍试点的市以试点前户籍为准),曾与我省城镇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累计工作满3年(含)以上,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

(二)已按陕政办发〔2009〕86号、陕人社发〔2010〕126号文件(以下简称“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的人员。

二、审核认定

(一)按本通知规定新纳入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提出书面参保申请,由原所在企业或原企业主管部门报原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其中,县级及以下未参保集体企业的人员,由原企业所在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市级及以上未参保集体企业的人员(含符合条件的中央、省属企业所属的集体企业人员),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经认定的人员,到对应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办理参保手续。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

(二)对按本通知规定新纳入人员进行认定时,由原企业或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前期初步认定工作,并向相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供明确的档案记载及能证明其工作经历的其他原始资料进行认定。对确实找不全原始档案材料的,可采取多人证明和公示的方式认定。本人应向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客观反映工作经历;同时,应有3名以上(含3名)原企业同期人员提供书面证明。提供书面证明的人员应是原企业负责人或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同期财务科(室)负责人、工(班)长等。经认真审查后,对拟纳入保障范围人员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对公示无异议人员的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审。

三、参保缴费

(一)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0周岁的,按以下办法参保缴费。1、1993年1月1日以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参照陕劳社发〔2002〕77号、陕人社发〔2009〕98号文件规定补缴1993年1月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月单位和个人的当期缴费(含利息),也可以经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原始资料核实其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存续后,由个人按同期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补费(含利息)。

2、与原城镇集体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可最早由个人从1999年1月起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规定的缴费比例一次性补缴(含利息)。以后按照我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政策继续参保缴费。

(二)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人员补缴办法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从办理参保手续当月起向前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其中,1993年1月1日前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无视同缴费年限的,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一次性补缴至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视同缴费年限10年以上的,一次性补缴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已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员,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按上述

(二)款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原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已缴纳的费用与按上述补缴办法计算的费用比较后,多退少补。其中,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原始档案资料齐全、记载清楚的,由原认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重新审核认定其连续工龄,1993年1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若本人不愿按上述办法办理或未提出书面申请的,原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已缴纳的费用计算为15年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按上述规定计算。

(四)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所需费用由个人负担,具备条件的单位也可对个人补缴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四、待遇计发

(一)未超龄人员参保后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缴费和视同年限满15年且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的,按照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的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或实际缴费年限不满5年的,若本人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可继续以个人身份参保,按月缴费至满15年且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按规定办理退休;若本人不愿继续缴费,则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个人缴费(含利息)一次性退还本人。

(二)按以上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超龄人员,按照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的新办法,从本通知执行后缴清一次性费用的次月起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不参加此前基本养老金调整,以后按规定随同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调整,并享受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其他待遇,其中,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员按月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原发放标准的,按原发放标准执行。

(三)对已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员中未选择重新核算缴费的人员,月基本养老金标准继续按原发放标准执行,参加以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并享受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其他待遇。

(四)在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基本养老金,并按规定支付丧葬费等待遇;若本人缴纳的一次性费用在支付相关待遇后仍有余额的,余额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五、资金保障

发放待遇所需资金由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资金共同负担,其中,各市财政负担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市、县级分担比例由市政府确定),其余资金由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省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给予补助。各市财政负担资金,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在落实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分担机制时一次性扣回,直接划入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省社会保障局要做好各市负担资金的统计汇总工作。

各市发放养老补贴结余资金(含利息)全部上解至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各市、县(区)按86号、126号文件设立的账户撤销,新收缴的资金直接进入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六、其他

(一)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曾与我省范围内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累计工作满3年(含)以上,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超过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人员,可参照本通知执行。

(二)曾受过开除、判刑等处分人员,连续工龄计算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均不得视同为缴费年限。服刑期间不得补缴养老保险费。

(三)本通知从印发之日起执行,参保补费截止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本通知执行后,陕政办发〔2009〕86号、陕人社发〔2010〕126号文件不再执行。

认真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养老保障遗留问题,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工作,是我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实施,确保社会稳定。相关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准确宣传政策,认真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初期认定和报送等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各司其责,按规定做好审核认定工作,落实发放资金,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做好参保缴费和确保发放等工作。对在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附件1:《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申报审批表》

附件2:《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汇总表》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财政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解决未参保超龄原“五七工”、“家属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通知 陕人社发〔2010〕126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级各有关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解决未参保超龄原“五七工”、“家属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曾在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国有企业中,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原“五七工”、“家属工”,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个人一次性缴清费用后,按月发放养老补贴。

(一)具有我省城镇户籍。

(二)2009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

(三)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满10年的人员;或招工手续不全、但有明确的档案记载及能证明其工作经历的其他原始资料,经认定在原企业工作时间满10年的人员。

凡同时符合上述第(一)项、第(三)项规定条件,截至2009年12月31日,男未满60周岁(不含)、女未满50周岁(不含)的原“五七工”、“家属工”,应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确有困难的,可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时,按本通知规定缴费后享受养老补贴和相关待遇。

二、缴费标准

2009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按10000元缴纳;70周岁以下的人员在10000元的基础上,按其与70周岁每相差1年(相差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500元缴纳。

三、待遇标准

对缴清费用人员,每人每月发给480元养老补贴,并参照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发给冬季取暖费;养老补贴标准适时调整。在按月领取养老补贴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补贴,并参照企业退休人员标准支付死亡丧葬费;若本人缴纳的一次性费用在支付以上相关待遇后仍有余额的,余额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审核认定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认定。其中,县级及以下未参保超龄原“五七工”、“家属工”,由原企业所在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市级及以上未参保超龄原“五七工”、“家属工”(含符合条件的中央属、省属企业未参保超龄原“五七工”、“家属工”),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情况,应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

五、收缴发放

市、县政府可书面委托同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收缴个人缴纳的费用及按规定发放相关待遇,并对同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给予支持。经认定的超龄人员,由同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收缴费用,并从缴清费用次月起社会化发放养老补贴。个人所缴费用发放剩余部分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帐利率计息。

六、资金管理

各市对上述人员缴纳费用和发放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缴费用及省、市、县承担的养老补贴资金全部进入市级财政专户。各市收缴费用不能保障发放时,市县财政承担50%(市、县财政分担办法由各市政府规定),省财政承担其余50%资金。省财政承担的资金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财政部门申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审核办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发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及时划拨所需资金,并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正常发放。

七、工作要求

解决未参保超龄原“五七工”、“家属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各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社会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依据政策规定和档案记载及原始资料,认真做好资格审核认定和待遇发放等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各司其责,积极宣传政策,使原“五七工”、“家属工”准确理解政策并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对于在此项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待国家出台新规定后,将按其规定进一步完善。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 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解决未参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精神和要求,为切实保障这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参保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较好地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但于由种种原因,部分困难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等群体没有及时参保或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之一。各地区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确保2011年底前基本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面做好调查统计工作,严格界定未参保人员范围

近年来,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出台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各地工作的基础不同,解决这一问题进度有快有慢。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调查统计工作,科学界定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范围,准确掌握应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数量;在政策落实中,要明确具体标准,避免引起相互攀比;要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避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

三、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应执行现行制度和政策,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凡具有城镇户籍,曾经与城镇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010年12月31日前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因所在集体企业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且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可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010年12月31日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要按规定参保缴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

四、坚持参保缴费的制度和机制,合理核定基本养老金水平

一次性补缴所需费用原则上由个人负担。各地要根据未参保人员的负担能力和参保时的年龄情况,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对补缴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对于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且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核定基本养老金水平,并从参保缴费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各地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好未参保人员参保后的相关养老保险待遇。

五、认真细致地做好经办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

认真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身份认定、费用缴纳和待遇核定工作,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要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公示。要开辟专门窗口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简化和规范业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要改进和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清晰记录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情况,并为他们使用社会保障卡查询本人参保信息提供便利

六、加强基金调剂使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出现的基金收支缺口,由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加大基本调剂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加以解决。中央财政在安排对地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资金时予以统筹考虑。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各地要抓紧制定或完善实施办法,广泛进行政策宣传,深入做好政策解释,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执行中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下载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