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实例
六安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1、功能区划分目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保障人体健康,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结合六安市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水域功能对水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实现对不同保护对象进行分区保护,制定六安市水环境功能区划。
2、划分依据
1)《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六安市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
4)六安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5)六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年)
6)六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9)《六安市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实施方案》
3、功能区划分原则
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原则
按《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规定,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设立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
2)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原则
根据现状水质监测结果,划分水环境功能区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3)按高功能保护原则
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水环境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4)总量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为实现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按陆源污染源《六安市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实施方案》要求,强化污染源监控和总量控制指标落实,使功能区划和总量指标相协调,体现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总量目标落实在陆上。
4、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六安市区水环境功能区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规划控制范围内淠河总干渠上游水质较好,是城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具体控制如下:a、淠(pì)河总干渠上游两河口—横排头—樊通桥作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Ⅲ 类水水质标准;
b、樊通桥至梅山路桥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水水质标准;
c、梅山路桥 —朝阳路桥—罗管闸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2)淠河
淠河横排头坝下至光华厂渡口段主要功能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按最高使用功能规划为渔业用水、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光华厂渡口至新安渡口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和混合区,按最高使用功能为工业用水区,执行Ⅳ类水质标准。
3)淠东干渠市区段
该段主要使用功能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按最高使用功能为渔业用水区、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4)淠杭干渠市区段
该段主要使用功能为渔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按最高使用功能为渔业用水区、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第二篇: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
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
(1997年12月8日,市政府以中府[1997]115号文颁布;
2004年6月23日,,市政府以中府[2004]64号文修改)
第一条 为防治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辖区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本规定。造成水污染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条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负责本规定的实施,每年向市人民政府提交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分析情况和综合报告书。
水利、建设、规划、卫生、防疫、公安、港监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做好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工作。
第五条 中山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具体负责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的监测工作,定期向市环保局报送监测数据和水质分析报告。
第六条 本规定所指的水环境功能区,是指在我市行政管辖的水区域范围内,根据水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将特定的水区域划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位。
第七条 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二类水环境功能区,三类水环境功能区,四类水环境功能区和五类水环境功能区。
第八条 二类水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和水环境保护目标:
西江河中山河段:顺德均安与古镇交界处至坦洲大涌口。
小榄水道:莺歌咀至大南尾。
鸡鸦水道:汲水至大南尾。
桂洲水道:小榄水道以东,鸡鸦水道以西流域。
水库:长江、金钟、马岭、石榴坑、长坑三级、田心、古鹤、龙潭、马坑、横迳、莲花地、箭竹山、逸仙、蟾蜍塘、出水象、芙蓉山。
以上区域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Ⅱ类标准值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
第九条 三类水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和水环境保护目标:
横门水道、磨刀门水道、洪奇沥、桂洲水道(汲水以东流域)、黄沙沥、黄圃水道、横琴水道、海洲水道、浅水湖、大魁河、田基沙沥、三宝沥、坦洲大涌、拱北河、北台溪、大环河、东部排水渠、中部排水渠、西部排水渠、沥心涌、分流涌、港口沥、含珠沥、含珠窖、木河迳、南洋窖、三角新涌、坦洲涌、西干渠、二窖口沥。
以上区域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Ⅲ类标准值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
第十条 四类水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和水环境保护目标:
石岐河、北部排水渠、白濠沥、石龙涌、金鱼沥、仔涌、沙朗涌、石基涌、狮窖河、赤洲河、张家边涌、八公里河涌、大窖涌、石军涌、乌沙涌、独尾窖、民众沥、义仓正涌、袷安涌、上浪涌、涌口门上涌、涌口门下涌、鸦岗运河、申堂涌、三沾涌、灯笼涌、二沾涌、大沾涌、联石湾涌、龙胜涌、波隆涌、鸡笼涌、白鲤涌、同安涌、四埒涌、横沥涌、白里涌、十六顷排水渠、麻子涌。
以上区域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Ⅳ类标准值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
第十一条 五类水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和水环境保护目标:
古镇涌、曹步涌、三沙涌、花蓝沥、低沙涌、哦角涌、横沙涌、小榄涌、小榄新涌、蚬沙涌、大崩涌、白沙湾涌、石涌、濠头涌、沙边涌、四联涌、板尾涌、茅湾涌、金钟涌、天字号涌、阜圩涌、大有涌、猛流涌、苏埒涌、马鞍窖、横档涌、南头涌、低沙涌、布刀涌、尤鱼窖、高沙涌、生生涌、龙丰涌、接源涌、鸭尾窖、何五顷涌及各镇区的内河涌。
以上区域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Ⅴ类标准值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
第十二条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水环境功能区的,依最高水环境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 在水环境功能区内新设排污口的,应按照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水环境功能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应设置水污染防治设施,其所需的资金、材料和设备,应与主体工程统筹安排,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经验收达到要求后同时投产使用。
水环境功能区内的污染企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必须限期治理。逾期无法治理的,责令其停业或关闭。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作出防治计划并定期报告治理进度,市环保局应对限期治理项目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五条 向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须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由市环保局根据总量控制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严禁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排污浓度、数量排放污染物。
第十六条 严禁在二类水环境功能区内新办下列企业:
(一)生产农药、铬盐、钛白粉、氟致冷剂的企业;
(二)漂染、电镀、冶炼、制革、化学制纸浆、拆船和氰化法提炼产品的企业;
(三)使用含汞、砷、镉、铬、铅为原材料的企业;
(四)设置油库和化工原材料堆放点的企业。
三类和三类以下水环境功能区在容量承受能力内,可适当考虑一些有污染的项目,但必须做好容量分配和总量控制。
第十七条 禁止向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排放、倾倒、堆放、贮存和填埋下列物质:
(一)含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剧毒物品、废渣和农药;
(二)油类、酸液、碱液和剧毒废液;
(三)工业废渣、城镇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四)含病原体污水。
第十八条 禁止在水环境功能区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有毒污染物的车辆、船只、容器。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钻孔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使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池塘输送、贮存上述物资。
第十九条 在水环境功能区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按照船舶检验部门的规定配备油水分离器或容器等防污染设备,并持有船舶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和港务监督部门规定的防污文书和记录文书。
装卸、运输油类或其他有毒污染物的船舶,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严格防溢漏措施。
第二十条 在水环境功能区沿岸新建港口、码头,应设置接收、处理残油、废油、含油污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的设施。未设置上述设施的,须限期补设。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在水环境功能区内开办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落实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颁布后,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依法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特殊用水保护区,其指定功能和水环境目标纳入区域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水环境功能区的区界,除本规定有直接标明起止地点的河道外,其余一律按《中山水利志》主要河道情况表中的起止地点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营销中心功能划分
万盛营销中心功能划分
一楼(营销大厅)
沙盘及单体展示区、洽谈区、品牌材料展示区、男女卫生间(上下做)、动漫室、经理办公室、前台及形象墙、茶吧、休息区、宣传资料储藏间
二楼(营销中心办公区)
总监及策划办公室、招商办公室、按揭专员办公及资料室、财务室、休息等待区、员工更衣室
三楼(开发公司办公区)
董事长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文员接待及等待区、董事办公室、董事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财务总监办公室、资料室、财务室(小)、卫生间
注:董事长办公室单独带卫生间、休息室及会客 四楼(工程办公区)
董事室、工程部长室、文员接待及等待区、资料整理室、工程办公室、会议室、监理办公室、监理主管办公室(小)、工程总工办公室(小)、卫生间
五楼(员工就餐住宿区)
厨房操作间、员工餐厅、贵宾就餐包间、男女卫生间(带淋浴)、宿舍
第四篇: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一、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总面积4.9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4%,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58%。
(一)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58个区(市)、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8%;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1.9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13%。
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医药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地区陆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1、哈大齐工业走廊
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大庆为重要支撑,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1)哈尔滨。
主要指哈尔滨市辖区,包括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
(2)齐齐哈尔。
主要指齐齐哈尔市辖区,包括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和碾子山区。
(3)大庆。
主要指大庆市辖区,包括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大同区和红岗区。
(4)重点开发城镇
主要指哈大齐工业走廊毗邻的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包括宾县宾州镇、宾西镇和居仁镇、双城市双城镇、周家镇和新兴满族乡、巴彦县巴彦镇和兴隆镇、依兰县依兰镇和达连河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林甸县林甸镇和花园镇、肇源县肇源镇和新站镇、肇州县兴城镇和肇州镇、讷河市雨亭街道办事处和拉哈镇、克山县克山镇、克东县克东镇和宝泉镇、拜泉县拜泉镇、泰来县泰来镇、龙江县白山乡和哈拉海乡、富裕县友谊乡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依安县依安镇、肇东市五站镇和宋站镇、安达市任民镇和卧里屯乡等33个镇(乡)。
2、牡绥地区
以牡丹江市为中心,强化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口岸功能,打造重要的国际贸易物流节点和对外合作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全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1)牡丹江。
主要指牡丹江市辖区,包括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和西安区。
(2)绥芬河。
(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绥化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绥化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有51个区、镇(乡)。区域总面积2.2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1.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5%。
功能定位:全省重要的能源、电力和煤化工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和物流基地,重要的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1、东部煤电化基地
以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能源与煤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建设我省东部重
要经济增长极。
(1)佳木斯。
主要指佳木斯市辖区,包括前进区、向阳区、东风区和郊区。
(2)鸡西。
主要指鸡西市辖区,包括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和麻山区。
(3)双鸭山。
主要指双鸭山市辖区,包括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和宝山区。
(4)鹤岗。
主要指鹤岗市辖区,包括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和兴山区。
(5)七台河。
主要指七台河市辖区,包括新兴区、桃山区和茄子河区。(6)重点开发城镇。
主要指东部煤电化基地周边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包括宝清县宝清镇、朝阳乡和七星泡镇,集贤县福利镇和集贤镇,鸡东县永安镇和永和镇,勃利县勃利镇和青山乡等9个镇(乡)。
2、绥化
主要指绥化市建成区。
3、其他重点开发城镇
主要指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中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包括桦南县桦南镇、桦川县悦来镇、汤原县汤原镇、友谊县友谊镇、萝北县名山镇和环山乡、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和秦家镇、海伦市海伦镇和海北镇、望奎县望奎镇和先锋镇、兰西县榆林镇和兰西镇、明水县明水镇和双兴乡、青冈县青冈镇和柞岗乡等18个镇(乡)。
二、限制开发区域
(一)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是指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首要任务的区域。该区域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重点建设“三区五带”优势农产品主产区。
该区域主要位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中部山区,以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主体。主要建设以优质粳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油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奶牛、生猪为主的畜牧产品产业带以及马铃薯产业带。主要包括宾县、双城市、巴彦县、依兰县、依安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富裕县、讷河市、泰来县、龙江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林甸县、肇源县、肇州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萝北县、宝清县、集贤县、友谊县、鸡东县、勃利县、绥化市北林区、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兰西县、望奎县、青冈县、明水县等33个县(市、区)以及位于上述地区的农垦、森工系统所属场、局。该区域总面积10.3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1.8%,耕地面积5.40万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全省的生态安全,目前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以保持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全省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源涵养型,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和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包括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51个县(市、区)以及位于该区域内的森工、农垦系统所属局、场,总面积32.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7.8%,功能定位: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1、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新林区、松岭区、伊春市市辖区、铁力市、嘉荫县、黑河市区(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庆安县、绥棱县、甘南县、通河县和木兰县等35个县(市、区)及位于上述区域内的森工、农垦系统所属局、场,区域总面积21.4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完整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类型的重要分布区,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
2、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包括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延寿县、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等9个县(市)及位于上述区域内的森工、农垦系统所属局、场,区域总面积5.9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该区域拥有温带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是大量珍稀物种资源的生物基因库。
3、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包括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县、饶河县、虎林市、密山市、绥滨县等7个县(市)及位于上述区域内的森工、农垦系统所属局、场,区域总面积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0%。该区域天然水域和原始湿地面积大,水生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在蓄洪防洪、抗旱、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点状开发城镇: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现有城镇布局基础上重点规划和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县城和中心镇,进一步集约开发,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引导一部分人口向城市化地区转移,一部分人口向区域内的县城和中心镇转移。
功能定位:重要的农林产业和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域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承接周边农业人口和林业生态人口转移的集中区。
1、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点状开发城镇
该区域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加北乡,漠河县西林吉镇,塔河县塔河镇,呼玛县呼玛镇,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塔源镇,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和罕达汽镇,伊春市伊春区旭日街道办事处、东升街道办事处和前进街道办事处,伊春市翠峦区向阳街道办事处,伊春市西林区苔青街道办事处和新兴街道办事处,伊春市南岔区东升街道办事处和浩良河镇,铁力市铁力镇,嘉荫县朝阳镇,绥棱县绥棱镇,庆安县庆安镇和平安镇,北安市城郊乡和通北镇,五大连池市双泉镇,嫩江县嫩江镇、多宝山镇和双山镇,孙吴县孙吴镇,逊克县奇克镇,甘南县甘南镇和音河镇,通河县通河镇,木兰县木兰镇。
2、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点状开发城镇
该区域主要包括五常市五常镇和牛家满族镇,尚志市尚志镇,海林市海林镇,东宁县东宁镇和三岔口镇,宁安市宁安镇,林口县林口镇和柳树镇,穆棱市八面通镇和下城子镇,方正县方正镇、伊汉通乡和松南乡,延寿县延寿镇。
3、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点状开发城镇
该区域主要包括富锦市大榆树镇,同江市同江镇,抚远县抚远镇和通江乡,饶河县饶河镇,密山市密山镇和连珠山镇,虎林市虎林镇,绥滨县绥滨镇。
三、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是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地、文物保护区、蓄滞洪区等区域。全省禁止开发区域共285处,包括国家级禁止开发区84处,省级禁止开发区201处。今后新设立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报规划编制部门列入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功能定位: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点状分布的生态功能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和重要迁徙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区域,基本农田、重要水源地和重要蓄泄洪区。
(一)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设立,具有典型意义或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0处,类型分为森林、湿地、珍稀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区。该区域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本规划和相关规划进行管理。
(二)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是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设立,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9处,类型分为湖泊、火山等。要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本规划和风景名胜区相关规划进行管理。
(三)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是指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批准设立,具有重要森林风景资源,自然人文景观独特,观赏、游憩、教育价值高的森林公园。全省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3处、省级森林公园47处,保护类型分为自然、历史及人文等。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本规划以及相关规划进行管理。
(四)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指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全省有国家地质公园5处、省级地质公园17处。要依据《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于加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环函„2007‟68号)、本规划以及相关规划进行管理。
(五)基本农田:全省共有基本农田1017.60万公顷。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本规划以及基本农田规划等进行管理,确保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六)其他禁止开发区域:其他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省级文物保护区以及蓄滞洪区、一类水源保护区等。根据相应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实施严格管理。
第五篇:五大功能区划分材料收集
重庆市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相关材料
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重庆市委四届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发展规划,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1.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核心区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是重庆大都市区最核心的区域。要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加强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到2020年,GDP达到3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服务业经济为主,重点打造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和要素交易集聚区,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服务全市和西部地区。二是提升产业能级。升级改造大坪、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九宫庙等商圈,建设商业集聚中心,优化商业环境,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三是提升现代都市形象。统筹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风貌改造,加快重钢等老工业区功能与形象再造,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提高社会事业服务质量,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向外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运转更高效、更便捷、更宜人,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水平。五是保护城市生态。凸显得天独厚的山城、江城、绿城风貌特色,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山脊天然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发展都市旅游业。
2.都市功能拓展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包括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即江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5个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全域,面积约5179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5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几乎集中了所有优势资源,发展条件完备,如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两江新区、两个保税(港)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等,是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是重庆大都市功能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到2020年,实现GDP 107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8.1%;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向北“要高度”,做大经济体量。以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主战场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导做大经济体量,成为开发开放和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高地。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围绕“五大定位”,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云计算中心和结算中心、国家级研发总部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内陆服务贸易、保税贸易和跨境融资等创新试验区。积极发展航空及临空产业经济、口岸经济、会展经济,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区。二是向西“提速度”,带动渝西产业发展。依托重庆高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大学城,统筹规划和加快开发主城西部片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内陆枢纽型口岸,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科教文化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宜居宜业新城区。既承接都市核心功能区功能业态,又服务于城市发展新区用工需求,发挥承上启下的要冲功能,带动渝西产业发展。三是向南“加力度”,拓展新阵地。依托重庆经开区、公路物流基地等,统筹规划和加快开发主城南部片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南向通道,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通信设备、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四是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建设茶园、悦来、西彭等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实行积极的户口迁入政策,将主城的城市人口规模有效控制在1200万以内。统筹人口、产业、交通、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一体规划、同步发展、精细管理,着力提升公共交通能力与水平,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与覆盖面。五是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大力保护并用好“四山”生态屏障和水域生态廊道,维护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保护好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实施点状开发,积极发展花卉种植、观光果园、蔬菜等都市现代农业,以及山水、森林、温泉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
3.城市发展新区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等12区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约2318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1042万。
目标定位:目前,这一区域工业产值只有5000多亿,占全市的37%,发展空间还很大。该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是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GDP达到10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
重点任务:一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支柱型、战略性产业,培育产业链条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若干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布局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机器人、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城市矿产等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5%。二是推动都市功能重点承接区的发展。推动璧山县青杠—璧城片区、江津区几江—双福片区、合川区合阳—草街片区等区域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机衔接,密切与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交通连接,引导其更多地参与主城产业分工和功能分担。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并重并举,按照卫星城理念,建设大中小并举、产城融合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组团式城市群。加快将涪陵、永川建设成为大城市,发挥其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有序拓展其他区县城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管理。四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城郊特色效益农业,科学保护耕地,建设优质粮油基地和主城菜篮子基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五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同城化发展要求,通过新型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构建内部顺畅、外部通达、集约高效、无缝换乘的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供排水、输配电、燃气管网等建设,实现城乡骨干基础设施的顺畅有机衔接。六是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地处川渝、渝黔战略腹地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成渝城市群、产业带的合作共建,努力打造川渝和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山脉、河流等保护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一体化治理城乡居民生活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共11个区县,约33906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828万。
目标定位:该区地处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区。把万州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依托国家级万州经开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承接周边地区人口转移,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二是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增强梁平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县城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开发,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三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有资源依托、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重点发展特色资源加工、机械加工、轻纺食品、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观光旅游,加快建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四是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五是三峡库区后续发展与扶贫开发并举。加快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建设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六是突出生态涵养功能。突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加强地质灾害和石漠化治理、库岸防护和消落带治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七是调整人口布局。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就近向县城、万州区集聚,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转移。
5.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约19811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约280万。
目标定位:该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区。把黔江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按中等城市规模完善功能配套依托正阳工业园区发展适宜产业,承接周边地区人口转移,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二是突出生态保护功能。增强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突出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功能,加强地质灾害和石漠化治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三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发展特色资源加工、清洁能源、页岩气开发及利用、轻纺食品、生物医药和商贸物流等。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基地,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打造大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构建具有自然奇观与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经济环线,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延伸融合,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经济强区(县)。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六是建设武陵山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示范区,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现扶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七是调整人口布局。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就近向县城、黔江区集聚,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转移。
江北区优化空间功能布局
打造六大组团抱团发展
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的整体布局和划分,江北区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将全区以铜锣山为界,以西的八个街道作为都市功能核心区,以东的四个街镇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江北区总体定位明确为高端产业集聚区、都市核心展示区、人文风尚示范区。全区共规划了玉带新兴商贸、观音桥核心商贸、江北嘴中央商务、铁山坪新兴产业、鱼复郭工业开发、五宝生态开发六大功能组团,优化空间功能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市委在“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中,明确了江北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功能定位。作为既有核心区的高端产业定位,又有拓展区的发展空间的江北区,处在功能分区“金字塔尖”。江北区委、区政府明确了聚力打造业态优质、集约高效、区域领先的高端产业集聚区,风貌靓丽、管理先进、生态宜居的都市核心展示区,崇尚文明、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人文风尚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建设六大功能组团,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一是玉带新兴商贸组团,包括大石坝、石马河两个街道,面积17.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特色商贸、专业市场、体验经济,突出生态宜居功能,打造智慧城市展示区,建设重庆新兴商贸中心和高品质都市生活区。
二是观音桥核心商贸组团,包括观音桥、华新街街道和北滨路沿线,面积11.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贸商务、体验经济、总部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突出综合商贸、微企孵化功能,打造智慧城市先行区,集中展示重庆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力争到2017年,商圈核心区面积扩展至3平方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三是江北嘴中央商务组团,包括五里店、江北城街道和寸滩街道的溉澜溪片区,面积9.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及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建设重庆中央商务区,成为重庆现代化大都市标志性建筑集中展示区。力争到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
四是铁山坪新兴产业组团,包括寸滩(不含溉澜溪片区)、铁山坪街道,面积47.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航运物流枢纽,成为环境宜人的绿色城市客厅、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力争到2017年,旅游直接收入突破5亿元。同时,加快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步伐,打造峡江总部企业会所区,引进行会、商会等商务总部,努力打造“重庆的博鳌”。
五是鱼复郭工业开发组团,包括郭家沱街道和鱼嘴、复盛两镇,面积94.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航运综合物流产业,打造未来的新兴商贸中心和产城融合、人口集聚的现代化新城。
六是五宝生态开发组团,包括五宝镇全域,面积40.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健康养老、特色体验消费、生态休闲农业等产业,打造引人入胜的都市休闲地,建设环境宜人的生态小镇。
观音桥:核心区扩至3平方公里
“观音桥核心商贸组团将打造成现代商都,集商贸商务、总部金融、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都市活力中心,风格现代、风貌美观的地标性建筑集中地。”高洪波表示,力争到2017年,商圈核心区面积扩展至3平方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
高洪波表示,商圈将突出业态优化,引进世界顶级品牌,着力发展高端商贸、总部金融、创意研发等产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和体验经济。同时,注重扩容拓展,高品质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旧城改造,高标准打造地标性建筑,不断提升商都的品位。
另外,推进交通改善,加紧实施东、西、南、北大道工程,形成“一环八横六纵”的骨干路网格局,挖掘车位潜力,努力缓解停车难问题。还将实施景观改造,对核心地段建筑物裙楼立面、橱窗等进行提档升级,增强时尚、靓丽的现代气息。
高洪波表示,将把观音桥打造成智慧商都,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建成“网上观音桥”,实现服务质量、消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档升级。
铁山坪:打造成“重庆的博鳌”
“铁山坪将汇集休闲度假、会展商务、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的生态休闲型绿色城市客厅。”高洪波说,力争到2017年,旅游直接收入突破5亿元。同时,加快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步伐,打造峡江总部企业会所区,引进行会、商会等商务总部,努力打造“重庆的博鳌”。
高洪波表示,铁山坪新兴产业组团将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健身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提升森林公园品质,培育生态休闲文化,打造“两江绿岛、养生胜地”。同时,将加快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峡江观景平台等标志性建筑,努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另外,加强与鱼复工业开发区、唐桂新城和望江公司合作,加强生态规划与控制,打造立体生态。
江北嘴:商旅文融合展城市风貌
高洪波称,江北嘴中央商务组团将加强产业的规划引导和引进培育,主要布局河岸商业、特色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体验消费产业,加快推进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改造升级,带动沿线商业发展。此外,加强北滨路风格形象的规划控制,打造天际线、水际线、江岸线,注重新建房地产项目整体风格的打造和地标性建筑的培育。
他表示,该组团将以滨江亲水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整体环境的营造,率先启动“智慧北滨”建设项目,努力把北滨路建设成为宜人宜居、宜商宜业的“锦绣北滨”。
同时,加强北滨路沿线文物的保护利用,推进盘溪文物公园、长安1862等文化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北滨”。
“江北嘴中央商务组团将商旅文融合发展成体验经济集聚带,滨江亲水、智慧管理的都市宜居功能区,天际线、水际线、江岸线和谐优美的城市风貌展示地。”高洪波说,力争到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
江北聚力打造重庆的高端产业集聚区、都市核心展示区、人文风尚示范区
江北区在落实“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体任务的前进道路上,求真务实、不懈努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升级的战略目标:至2013年底,以江北嘴CBD建设为重点的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初具规模,全区金融资产突破9000亿元;商贾云集、精品荟萃的观音桥商圈助推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寸滩、果园两大港口奠定了建设重庆物流中心的坚实基础;两江鱼复园区、港城园区两大千亿级园区助推现代制造业快速成长;江北嘴CBD、观音桥商圈、港城和鱼复工业园区三大总部聚集区筑起重庆内陆开放第一门户,促进财税实力快速增长,全区区级税收达63.7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全市最高。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87亿元,连续六年位居主城第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在“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中,明确了江北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功能定位。作为既有核心区的高端产业定位,又有拓展区的发展空间的江北区,处在功能分区“金字塔尖”。江北区委、区政府明确了聚力打造业态优质、集约高效、区域领先的高端产业集聚区,风貌靓丽、管理先进、生态宜居的都市核心展示区,崇尚文明、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人文风尚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建设六大功能组团,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发展活力来源何处
“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点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长盛不衰的成功之道。自2007年开始,江北经济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发展,但喜中有忧,目前经济增幅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传统粗放、铺摊子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部分传统产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竞争力大幅度削弱。唯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江北才能保持有质量的发展速度。2013年,江北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0.3∶33∶66.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要加快建设都市功能核心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应有所增加。由此,江北区将对66.7%的存量进行“腾笼换鸟”,如完善观音桥商圈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商贸商务、体验经济、总部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而余下的增量部分则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电子商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同时,将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如港城工业园只会保留海尔等少量的先进制造业,园内七八家搅拌站都将搬离,腾出的土地将建设软件产业园。为了集约用地,江北在港城工业园规划了500万平方米的都市楼宇产业园,将大力发展市场研发、现代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已建成150万平方米。江北区除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汽车、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三大产业集群。
到2017年,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江北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将稳定在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转型升级靠何推动
“六大功能组团”是支撑点 实现转型升级,既要宏观统筹,更要细化载体。江北在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基础上,将全区细分为六大功能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各自的核心产业,以解决各区域板块发展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具体来说,玉带新兴商贸组团主要发展新兴商贸业,观音桥核心商贸组团主要打造核心商贸中心,江北嘴中央商务组团主要建设中央商务区,铁山坪新兴产业组团主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鱼复郭工业开发组团主要进行工业开发,五宝生态开发组团主要发展生态产业。
功能组团怎样建设
“九大重点工程”是落脚点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六大功能组团,最终的落脚点是九大重点工程,即继续推进观音桥现代商都、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港城新兴产业园、鱼复工业开发区、北滨路经济带、铁山坪生态区和五宝主题小镇的转型升级,同时增加了唐桂新城和玉带特色商城作为下一步重点打造区域。其中,江北嘴中央商务区2017年将实现金融增加值300亿元。
资金、人才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三要素,招商引资仍然是解决三要素的绝招。江北区再次明确把扩大开放作为发展的主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在提升“软环境”上再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大幅度精简审批程序,强化“终身服务”的理念,以一流的服务为江北投资环境赢得更好的“口碑”。通过打造“软实力”形成“硬支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使江北区继续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