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五大功能区
建设五大功能区,谋划全市科学协调发展
记者:十八大以来,重庆在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方面有何新举措?
孙政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重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今年,我们突出抓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建设五大功能区”这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
重庆是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直辖以来,重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发展、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同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为此,我们在过去“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进一步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前三个功能区域构成今后重庆的大都市区,是城市群、城市组团发展和产业布局联动的概念;后两个功能区域是重庆的大生态区,主要为了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增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市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生态市建设指导意见。
对不同功能区域,我们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给予不同的财政、产业等方面政策支持,以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区县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各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格局。
多措并举转方式调结构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作为欠发达地区,重庆怎样处理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
孙政才:对于重庆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不唯GDP,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我们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尤为突出,今年1到10月占到全市规模工业新增产出的33.7%。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16.5%,已经成为全市新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投资、消费、出口“三轮驱动”,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释放民营投资潜能,国有投资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外需持续低迷的形势下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3.1%,进出口总额增长20.5%,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坚持不懈惠民生 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反复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重庆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孙政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意义。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强调既要有民生的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方法,不开“空头支票”,不吊胃口乱许诺,不搞“口惠而实不至”,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根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总要求,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五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既当前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坚持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坚持既抓紧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要把有限的公共财力用到刀刃上,用到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需求上。
今年,在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环保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着力办好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67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等22件城乡民生实事。目前,18项已经全面开展,4项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我们还健全了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机制、督促检查机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倒查问责制和终身负责制等相关民生工作制度。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记者:最近一年来,重庆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政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做好重庆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们坚持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突出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委提出了“十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出台了政治纪律“八严禁”和生活作风“十二不准”,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
当前,重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环境风清气正,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第二篇:五大功能区建设心得体会
五大功能区建设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为全国破解“唯GDP论英雄”难题,实现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贯彻发展这个战略,2013年9月,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此次“五大功能区”划分是对“一圈两翼”战略的继承和创新,是对重庆区域发展认识的深化和细化,进一步明晰了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各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格局是市委领导班子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按照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战略部署,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主体基层单位,肩挑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重担,结合我镇实际,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农村环境保护
首先要改变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观念,要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如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生活垃圾及污染物随即产生,同时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破坏,这与生态发展保护区发展是相违背的。发展不能影响青山绿水,发展不能损害群众居住环境。其次,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以镇级为中心,组织村、组单位形成联动监管网络,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奖惩制度,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二、规划建设
通过精心组织设计镇域内发展建设规划,并严格规划监管并执行实施,对违法违章规划建设、用地行为加大检查力度、打击力度,妥善处理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得关系。
第三篇:五大功能区简介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简介: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发展首都石化产业,壮大首都实体经济,促进首都南城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深化燕山石化与房山区紧密合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基地位于燕房卫星城东部,以燕山石化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区域。基地实行“一基两区”的管理模式,由核心发展区和产业拓展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核心发展区分为燕山石化核心板块、石化新材料板块和精细化工板块,产业拓展区分为新材料深加工板块和保留板块。核心发展区东区是基地开发建设起步区,规划面积约为5.68平方公里。
基地坚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污染”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充分依托燕山石化的基础、资源、人才优势与房山区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对燕山石化产品进一步深加工,重点生产北京及周边地区市场前景乐观的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品,形成以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原料等石化基础产业为支撑,发展涵盖橡塑深加工、特种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具有纵深潜力的高科技产品集群,从而构成较为完善的石化产业新格局。
基地产业资源丰富,核心发展区内的燕山石化拥有生产装置63套,辅助装置68套,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以上、乙烯80万吨,能够为基地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政策环境良好,北京市和中石化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石化基地的若干意见》,为基地开发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对外交通联络便利,临近京石高速、西六环和京周路,京原铁路穿越其中,房山轨道交通将于2011年底正式通向石化基地。高端人才聚集,中国科协和市科协在石化基地设立了北京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科委与石化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了基地发展战略和技术指导的强大智囊。
基地未来发展分“三步走”。2010年,重点做好核心发展区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各项规划,抓好土地储备开发工作,推进道路、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到2015年,基本完成核心发展区建设,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并适时启动产业拓展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基地规划建设,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成为首都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北京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简介:
北京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位于距北京市区36公里的房山区窦店镇,由房山区政府与首钢集团、天宝集团共同合作,以京西重工并购美国德尔福公司的悬架及制动系统项目为依托,将建成以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配套设施为辅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向绿色高端现代制造产业新城方向发展。
基地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为4.83平方公里,分四个街区进行建设。01街区为京西重工全球总部、技术中心、关键件及核心零部件、底盘总成及模块等核心功能区。02街区为展示、贸易生活配套区。03街区为物流配送区。04街区为汽车新城(城市功能、教育基地)。目前,基地已经取得规划、土地、环保等10余项手续的批复,第一个项目——京西重工减震器项目已经动工建设。
京西重工项目预计到2015年计划实现总投资3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4亿元,销售收入实现103亿元。第一阶段2010~2012 年计划投资15亿元,第二阶段2013~2015计划投资15亿元。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瞄准高端配套市场,通过合理的产品规划和投资计划,引领产业发展先进实践。2010~2012年计划投资5亿元进行研发基地的建设,使基地成为具备统筹全球研发管理体系及全球研发管理职能的技术中心,并通过功能的不同定位,实现与欧洲、美国研发协同,重点以底盘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为主体,逐渐平移国外、整合国内先进技术,实现高端技术同步研发。
基地拓展区要达到10平方公里,将建设产业区和居住区,产业区的发展促进旧村改造和当地的城市建设,基地的规划目标是建成生态环境优良、配套齐全、交通顺畅、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活生产安全舒适的地区,它将成为房山新城乃至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支撑。房山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简介:
CSD(Central Shopping District)即中央休闲购物区,是一种聚集商贸、信息、会展、酒店、餐饮、休闲及办公为一体的城际中心。作为一种非城市中心的人气聚集区,中央休闲购物区要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并且要具备区域内唯一或不可替代的消费理由。而在这些方面,房山区长阳镇拥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与CSD概念完美契合,正以华北最大的Outlets为经济引擎,以户外体育产业(包括足球、高尔夫、网球)、会展经济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以特色旅游产业(包括民宿、温泉、生态农业)为休闲服务主体,以酒店餐饮娱乐为配套服务,全力打造房山的新面孔。
作为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在内地布局的五大区域核心之一,房山区长阳镇奥特莱斯华北旗舰中心占地面积约 21.2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约34.7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近30亿元,规划建成集世界名牌折扣中心、休闲度假体系和高品质居住体系等核心功能于一体、辐射华北地区的大型综合现代服务产业项目,首期计划在2011年投入营业。
高尔夫产业是房山户外体育资源的优势和基础,沿永定河古河道两岸聚集起来的高尔夫球场从数量到品质,亦或风景与设施都堪称北京一流。房山区将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生态户外体育产业。大型足球场地的选址工作初步完成,百块国际生态网球场的建设计划初见端倪„„房山户外体育产业将为重大国际赛事提供专门的服务。
房山区将着力打造会展经济中心,建设企业会议中心的总部基地。2010年,还将面向全世界设计师征集民宿设计方案,利用当地的温泉资源,在旅游区沿途和重点村庄建设100家风格不同规模不等的民宿酒店,打造独一无二的生态度假旅游品牌。
未来的房山区,将不仅仅是属于北京的中央休闲购物区,也将是属于京津冀地区的中央休闲购物区。房山CSD将积极开发、大力推动体育产业、会展经济、民宿旅游经济以及目前正在洽谈中的意大利小镇、婚礼城、汽车急速漂移公园、养老中心、现代舞城等绿色项目的发展,用房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一个令人倍感快乐和浪漫轻松的城市。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简介:
2006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并授牌。
公园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分为8大园区,其中,房山区分布6大园区,共490平方公里,涉及12乡镇、12个景区、63个村、6万余人。
公园具有六大特色:一是远古人类的家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发祥地,距今70万年,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集地质变迁、生物演化、人类进化三位一体的俱佳之地。山顶洞人文化是北京文化的源文化。二是横空出世的造山运动。这里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由陆内造山带形成的地质遗迹奇特险峻。区内大型褶皱、断裂、侵入岩和火山岩,都是这次造山运动的产物。三是神奇秀美的岩溶地貌。园区 “构造—冲蚀岩溶地貌”表现为线条刚直的峰丛、岩峰、塔状山、墙状山、平顶山及峰谷等,部分地学界专家提出可以命名为“房山地貌”。四是晶莹璀璨的地下宫殿。房山溶洞群由上百座溶洞组成,具有明显的成层分布的特征,是我国北方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五是博大精深的历史积淀。在公园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中有重要的宗教古迹佛教圣地云居寺、刊刻石经14278石,佛教名山上方山等。六是群英荟萃的地学摇篮。这里是中国地质工作研究最早开始(1867年)之地,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质志诞生之地,曾走出多位著名科学家,产生了上千部(篇)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在未来的发展上,公园将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长沟)为龙头,以八大园区各分区分馆为支撑,创建一个集资源展示、科研科普、旅游集散、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科研科普综合示范基地;以知名景区为轴心、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精品民宿旅游发展为主要内容,构建一个贯穿南北两条旅游走廊的生态黄金旅游圈;打造三条科普旅游精品线。即以拒马河为主线,以十渡、百里峡、白石山为重点的峰林峰丛峡谷旅游精品线;以大石河为主线,以石花洞、圣莲山、百花山(白草畔)为重点的岩溶洞穴生态观光旅游精品线;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周口店、云居寺(上方山)、明长城为重点的古文化、宗教文化旅游精品线。
此外,北京市批准的21个集聚区之一的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也将对公园内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设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国家级金陵大遗址公园、周口店原始公社、云居寺文化景区、国家泉水湿地公园、大型旅游集散中心、生态养老休闲旅游度假区、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和高品质主题度假酒店等,并利用已建成的中华石雕艺术园,展示石雕精品、石材开采历史和悠久的石作文化,培育和打造独树一帜的石文化休闲产业品牌。同时,设立艺术家创业与创作基地,新建体育文化设施和项目,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内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简介:
房山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琉璃河镇,占地4629.75亩(309公顷),周边的窦店、石楼、韩村河等乡镇也有相应符合规划的用地有待开发,为长远发展预留了较大空间。
示范区主要发展方向为:
——建设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区。立足国内外农产品加工原料市场,面向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发挥中粮集团等国字号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重点发展标准化程度高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设计、包装、营销上打品牌,提升整个区域农产产品影响力。
——建设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示范区。示范区将集科研、生产、加工、展示、交易、仓储、物流、会议、会展于一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孵化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商贸交易区、市场服务区、仓储物流区、会议会展区等功能基地,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建设农业产品认证、食品安全示范区。坚持和国际标准接轨,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采取科技研发+标准认证+企业生产的“1+1+1”模式,形成门类相对齐全的标准化体系和认证中心;建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型农业高科技企业集团,众多灵活而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和物流中心,成为对全国乃至国际有示范作用、在产品认证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农业高科技园区,成为区域性食品安全示范基地。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区。搭建平台,建设“农业专家工作区”,整合首都及全国的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整合现有科技成果,探索建立一套技术创新、孵化和辐射的机制,建立完善的高科技产业化、市场化服务的支撑系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实现以琉璃河为中心向北京、华北及全国的辐射。
——建设农业经济总部基地。示范区将建设智能化、生态型的工作场所,以较低的商务成本、高档的商务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农业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营销中心、投资中心、结算中心等入驻,为其提供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平台,形成集商务办公、产品展示、科学研究、信息交流等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及专家总部集聚地,并积极引进国际品牌经营总部项目的相关政策和经验,促使入驻总部基地的企业实现资源相互融合,引发“1+1>2”的经济效应,形成总部经济。
2010年,房山区政府与中粮集团合作,在核心区内打造“世界现代农业都汇” 项目。项目区初步设计六项功能:一是世界级水平的全产业链加工区。二是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三是世界级商务区。四是独具特色的生态庄园区。五是形成全服务链的阳光家园。六是中粮产品展示区、国家级绿色健康食品认证中心。
第四篇:建设五大功能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五大功能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增强重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第十次中心组暨职工学习
9月13日至14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市委书记孙政才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就《意见》和《方案》相关情况作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深入研究和部署一系列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严明党的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环境风清气正的新局面。
全会指出,当前重庆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推动区域功能明晰、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必须抓住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尤其要突出抓好全市功能区域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孙政才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规模,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既可以促进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市一盘棋,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孙政才强调,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指导性战略,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人口分布等各个方面的“五位一体”的、整体的、系统的发展战略部署。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将“一圈”细化、深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推动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和建设;划分生态
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是为了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目的是强化五大区域联动,更好地突出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要扎实做好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相关配套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规划引导,搞好政策设计,完善考核机制,将各功能区定位充分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孙政才指出,这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重庆来讲,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发挥直辖市体制优势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孙政才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权责一致,坚持公正透明,坚持依法治市,坚持有序推进。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政府规模;三是深化扩权强区强县改革,向区县放权,给区县让利,让区县搞活,充分调动区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积极引导社会
组织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五是加快完善两江新区及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赋予两江新区更大的开发建设管理权限,促进各类开发区放开搞活;六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做好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七是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倒逼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严肃工作纪律,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确保行政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孙政才强调,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干部。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为重庆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一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政治坚定、开拓进取、执政为民、团结和谐、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在科学民主、规范有序上下功夫。加大干部选拔制度建设力度,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二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严明党的纪律,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奉献,完善体制机制、实现规范有序上下功夫,力求达到干部受教育、问题得解决、作风大改善、形象再提升、人民更满意的效果。三要凝聚重庆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为重庆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孙政才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勤政廉政。他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廉洁从政、清白为官,是党员干部应坚守的底线。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倡导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不妄自菲薄,不逃避、不抱怨,敢啃“硬骨头”,不消极懈怠,不怕苦、不畏难,敢于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改革发展的实践。要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切实树立和维护重庆和重庆干部的良好形象。
孙政才特别就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安排,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在深度广度、入心入脑上下功夫,在学用结合、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他在全会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抓好传达学习,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思路、创新方法,有序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要集中精力抓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创新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把“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功能区域建设和
行政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五篇: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本人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的背景、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作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
20xx年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巩固迎江在宜城板块领先位次,必须加速追赶跨越、率先崛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这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重点,必须打造更加具体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20xx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了
“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抓主抓重,集中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五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领导策略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强烈共识,加快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建立坚实地发展平台。长期以来我区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建设好迎江工业园是加速工业振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商贸是迎江的传统优势,大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是巩固商贸中心位置、提升第三产业层次的重要载体。依托得天独厚地长江岸线资源,加强区港合作、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是发展港口经济的有效途径。作为“双百”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建设东部新城区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洲乡是城市的后花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也是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经济的最好选择。建设“五大功能区”充分考虑了迎江区情,使各个产业都会形成坚实的发展平台,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五大功能区”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平台需要有各类项目作为支撑,与此同时,项目建设也需要发展平台作为立足点,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为了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区委、区政府确立了重点项目县级领导负责制,各负其责,定期调度,分类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针对“五大功能区”建设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工作切入点,如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和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建设主体是迎江区,我们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而东部新城区、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主体则是市一级有关部门,我们主要是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做好建设环境保障和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建设。
(三)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我区拥有全市最丰富的岸线资源、最明显的商贸优势以及东部新城在我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机遇,通过建设“五大功能区”,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这些资源优势化作发展动力,促进各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园区。同时,实施错位发展,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促进行业之间地有机结合,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建设工业园区可以集约、节约工业用地,实现工业退城进郊,促进规模扩张,带动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如港区的建设可以推动临港工业、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如在中心商务区建设中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型商业项目,有利于提升城区品位,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城郊型农业发展。如东部新城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新的商业中心形成。“五大功能区”建设使各类资源充分释放活力,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三、建设“五大功能区”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委、区政府研究提出“五大功能区”建设战略决策以来,围绕各功能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克难攻坚,重点突破,“五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工业园区起步区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水、电、路、气等“七通一平”,规划拓展了8.4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其中4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规划设计院专家评议。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南风日化、安泰玻璃2个亿元项目均已实现投产,比雷福钢铁制品项目即将部分投产,华大电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塑机总厂项目完成入园签约,高低压配电柜项目、一枝梅油化、摩托车配件加工、抓斗项目、有机硅项目、宇宝电器项目、劣质油综合利用等在谈项目正在洽谈或即将签订协议。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江鑫矿业、特种橡塑、塑机总厂等骨干企业增势强劲,2008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3家,超2000万元的企业17家,超亿元企业6家。2008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4.2%。逐步形成了以轻工日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二)着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提升了商贸物流水平。商贸物流作为我区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得以壮大和提升。金华联、玉安物贸、新东方物贸等商贸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其中金华联2008年全年营业额超过6亿元,实现税收710多万元,解决就业2500多人;玉安物贸营业额达到1.4亿元,实现税收650多万元;新东方物贸实现营业额8000多万元,实现税收380多万元。茶叶、家居、服装等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展,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整修工程顺利完工,赛博数码城、长青蔬菜批发市场等建成运营,金华联物流配送中心、康熙河农贸市场改造试点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双进”工程,巩固和新建农家店39家,新增全省商业示范社区3家。
(三)着力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彰显了港口经济特色。依托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借势借力,优化服务,有力推动了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马窝散货码头一期工程完工并投产,长风港区一期工程、xx港18#码头扩建、现代物流信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展开。完善的港口配套设施、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了临港产业加速聚集,港口经济特色日益显现。全区有一定规模的水运企业达到7家;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运量大幅提高,集装箱运量迅速增长,2008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000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万标箱,同比增长25%。
(四)着力建设东部新城区,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里,全国知名的广东碧桂园、上海绿地以及温州大发等房地产开发集团相继落户我区,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继续推进建设步伐。碧桂园集团开发的东部新城商务区一期项目部分商居用房顺利开盘,五星级大酒店主体工程即将完工;绿地集团也已开工建设;大发集团正在抓紧开工;先期入驻的雨润集团、中海外集团等相继开发了中央商城、宜海林语堂小区等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认真履行征地、拆迁、还建的主体职能。继20xx年组织实施大规模征迁以后,2008年又组织实施了顺安路、东部新城商务区三期等重点项目征迁,完成拆迁房屋25万多平方米,征地2700多亩,同时迅速转入大规模还建房建设,全区还建规模达到87万平方米,其中区政府组织实施63万平方米,目前东部新城商务区一期还建点46栋楼已全面通过主体验收;二期还建点北片40栋楼正在建设,南片正着手桩基工程施工。同时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确保征迁区社会政治安定。
(五)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新格局。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是发挥我区独特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作出的重要选择。按照抓好重点项目、培育特色产业的思路,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新洲乡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完成,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得到集约利用,新增耕地750余亩;土地置换项目完成测量及调查摸底等前期工作,首批获取520亩农用地转用指标;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起步区顺利实现土地流转。以服务城市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城郊型现代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0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43亿元。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功能区建设规划指导性不够。尽管全区上下对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充满期待,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极大关注,但目前各功能区的具体规划和工作方案还未出台,对相关发展目标定位也不十分明确,这项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规划指导性需进一步加强。
2、功能区产业关联性不强。尽管“五大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定位比较清晰,但目前各功能区的产业链短且不完整,企业间关联度较低,布局分散,产业聚集程度不高,集群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3、功能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受诸多条件制约,各个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尚达不到项目大规模入驻的要求,整体形象缺乏吸引力。如工业园区起步区主体框架虽然已经基本形成,有的项目已经开工落地,但污水处理、道路运输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对项目完工后的投产也造成了影响。
四、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建设“五大功能区”,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发挥优势,借力发展”的原则,切实找准工作着力点,加大力度,实现突破,为迎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起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要科学规划,根据各区的产业功能定位,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编制总体规划,同时研究起步阶段规划,实行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项目滚动发展。要统筹规划,在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基础上,制定各功能区的分区产业规划,分区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要系统规划,对功能区内项目安排和企业布局以及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合理地规划,并力求做好功能区内、外规划的有效衔接。
(二)加快完善各项基础工作。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市政道路、污水处理、水电气供应等公共基础设施状况。要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要切实加强宣传推介,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区投资兴业。要切实加强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科技、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着力壮大产业规模。要认真研究产业资本转移的走向,立足“五大功能区”现有基础,主动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加快构筑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在工业园区,要积极引导机械制造、日化轻工等产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优势产业体系;在中心商务区,要坚持新城、老城错位发展,发挥老城的规模优势和新城的后发优势,引导发展商务楼宇经济、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促进科技、金融、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在港口物流园区,要以科学开发与综合利用港口资源为先导,引导货物装卸、储存、运输、加工、水上服务、船舶修造等产业聚集发展。在东部新城区,要按照集政务、商贸、科教、文卫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的规划定位,吸引国内外大企业聚集发展;在现代农业开发区,要引导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和特色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优质种苗、无公害蔬菜以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城郊型现代旅游农业产业体系。
(四)重点突破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五大功能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全方位争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要科学分解任务,围绕“五大功能区”建设,分单位分序列分产业落实招商引资任务,突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责任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强化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实行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专业化,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的信息筛选、项目论证和谈判公关等专业水平。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争取更多的能人回乡、企业回归、资金回流,并通过他们接触更多客商,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
(五)积极开展多方融资。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各项专项资金、政策性无偿资金和财政发展基金的支持,解决“五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符合国家政策扶持项目的资金问题。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机遇,把有关功能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结合起来,主动争取国家和商业银行扶持、信贷资金。鼓励外商以bt、bo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引导民营资本投入“五大功能区”建设和发展。加强企业效益评价和资产评估,对发展有潜力、产业有市场的企业和项目,积极推荐给各商业银行,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
(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功能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统筹协调,利益共享的发展规划。要加强财政扶持力度,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设立有关功能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推进、贷款贴息、兑现各种奖励等。对有关重大项目,除享有规定的有关财政扶持政策外,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根据投资规模、建设周期、达产效益等确定奖励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全面落实有关规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区直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细化有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从财税、信贷、土地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七)深化各项配套改革。要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改革促进发展,进一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发展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推动关联企业之间联合重组,促进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要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积极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要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五大功能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强化“五大功能区”建设的机制保障
加速“五大功能区”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是根本保障。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最直接地成效也体现在“五大功能区建设”的速度上。当前,我们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要建立推进机制。要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功能区建设的需要,组建专门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领导机制,超前谋划,周密安排,快速推进。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调度,突出重点,分解任务,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有效地扎实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
二要抓好跟踪落实。对在建的项目,要跟踪问效,及时督查和随时服务;对成熟的项目,要抓紧开工,争取提前实施;对在手的项目,要盯住不放,密切跟踪,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促进尽快落地。区直各部门、单位要树立项目就是实绩的观念,保证项目工作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通过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五大功能区”的大开发、大发展。
三要严格考核问效。要健全和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将功能区建设纳入全区经济考核指标,强化鞭策机制,严格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区直各部门、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认识到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调动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推动功能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